加多频振动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园诱杀害虫效果初探

加多频振动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园诱杀害虫效果初探

一、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园诱杀害虫效果初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炳旭,董易之,李文景,全林发,姚琼,徐淑,池艳艳[1](2020)在《荔枝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对近30年来国内外荔枝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监测预警技术主要用于对荔枝蒂蛀虫、荔枝蝽和鳞翅目食叶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间伐疏植、回缩修剪、严控冬梢、清理落果、果园生草和间种豆科作物等;生物防治技术包括释放天敌昆虫和施用生物农药等,人工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是目前荔枝上较为成功的"以虫治虫"例子,B.t.和绿僵菌制剂等生物农药对荔枝鳞翅目食叶害虫低龄幼虫有一定的防效;物理防治技术包括色诱、性诱、灯光诱杀和干扰等;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荔枝害虫最重要的手段,但正式登记的只有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除虫脲等药剂,而防效更好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等药剂尚有待登记。根据多年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提出在荔枝开花前和谢花后各施药1次以防治多种害虫为害或压低虫口基数;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对于荔枝蒂蛀虫要贯彻"兼前-抓中-控后"和"成虫、卵和初孵幼虫一起杀"的防控策略,在幼果期通过预测预报确定其防治适期可提高防效和减少施药次数;果实及时采收、采后及时修剪,保秋梢、控冬梢和冬季清园等措施都有助于压低虫口基数。

周成辉[2](2020)在《荔枝蒂蛀虫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研究》文中指出荔枝是我国大宗热带水果之一,近年来受荔枝蒂蛀虫的危害日益严重。本文调查了2018-2019年海口市荔枝蒂蛀虫的种群发生规律以及在果期采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预测荔枝蒂蛀虫的发生期;并用整株套罩结合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的防治指标;同时对荔枝蒂蛀虫的趋光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研究,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1)荔枝蒂蛀虫的生长发育与气候以及物候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年间荔枝蒂蛀虫的种群动态变化相似,均具有果实成熟期和秋梢末期两个高峰期;2)采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预测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羽化盛期为4月21-4月22日,室内观察到的羽化盛期为4月22日,而田间实际羽化盛期为4月21日,与预测结果相一致;3)蛀果率与接虫数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3.442x-1.484,R2=0.9835,经济允许损失率是2.27%/株,防治指标是0.28对/株;4)在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灯光中,绿色灯光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引诱效果最佳,其次是蓝色灯光,然后是紫色灯光,在夜晚20:00-21:00之间诱捕的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荔枝蒂蛀虫的重点防治时期是果期和秋梢末期,应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能够准确的预测成虫的羽化盛期结合防治指标,能够制定适当的防治策略,适期防治,提高防治效果,节约成本并增加产出。灯光防治可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防治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丁山峰[3](2018)在《诱虫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诱虫灯在芒果园芒果害虫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用LED灯、黑光灯和频振灯等3种不同诱虫灯,采取灯光诱集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海南省东方市岛西林场芒果基地和儋州市宝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八队芒果基地对芒果害虫进行了监测与防治试验,分析了诱虫灯的诱集效果及其与田间发生虫口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及灯光诱杀后果园虫口减退率。结果如下:(1)明确了频振灯、LED灯和黑光灯等诱虫灯在芒果园可诱集到芒果害虫及与果园害虫种类的相关性。在东方市岛西林场芒果园,3种诱虫灯可诱集到害虫29种,田间调查害虫有24种,其中21种在灯光诱集和田间调查中均有发现;在儋州市宝岛新村八队芒果园,3种诱虫灯可诱集到害虫39种,田间调查害虫有38种,其中26种在灯光诱集和田间调查中均有发现。表明诱虫灯可用于这些芒果害虫的种类与危害的监测。(2)发现诱虫灯对红脚丽金龟等几种重要芒果害虫发生动态及数量有较好的监测效果。针对东方市试验点诱集到数量较多的红脚丽金龟Anomala cupripes、芒果叶瘿蚊Erosomyia mangicola绿额翠尺蛾Thalassodes proquadraria和灰白条小卷蛾Atgyroploce aprbola及儋州市试验点诱集到数量较多芒果叶瘿蚊、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和芒果切叶象甲Deporaus marginatus,在东方市试验点,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的田间数量波动与灯诱成虫变波动趋势基本相一致,而在儋州市试验点,只有芒果叶瘿蚊的田间虫瘿数量波动与灯诱成虫数量波动趋势基本相一致。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的田间种群数量与灯光诱集数量显着正相关,在东方,频振灯、黑光灯、LED灯相关系数分别为红脚丽金龟r=0.879、0.905、0.917,芒果叶瘿蚊r=0.765、0.549、0.483,绿额翠尺蛾r=0.486、0.469、0.536,灰白条小卷蛾r=0.673、0.709、0.745;在儋州,芒果叶瘿蚊r=0.656、0.631、0.628,表明可以利用灯光诱集监测田间虫口数量。(3)不同诱虫灯诱集的效果不同。在东方实验基地频振灯、LED灯和黑光灯相比,其诱集到的芒果害虫分别为29、25和22种;对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等灯光诱集效果好的几种重要芒果害虫,黑光灯对红脚丽金龟的诱集效果显着高于频振灯和LED灯,其诱集数量分别为440头、253头和139头;频振灯和LED灯对芒果叶瘿蚊的诱集效果较佳,其诱集数量分别为197头和213头两者之间差异不显着,且均显着高于黑光灯的31头;频振灯对灰白条小卷蛾和绿额翠尺蛾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其诱集数量分别为61头和76头。频振灯、黑光灯和LED灯对天敌的杀伤作用也存在差异,频振灯、黑光灯和LED灯在东方所诱杀的昆虫的益害比分别为1:3.17、1:0.45和1:1.23,在儋州分别为1:7.62、1:2.07和1:3.86。(4)诱虫灯对红脚丽金龟等几种芒果重要害虫防治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针对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等几种对诱虫灯具有较好趋向的害虫,本试验中明确了频振灯对红脚丽金龟、芒果叶瘿蚊、绿额翠尺蛾和灰白条小卷蛾等的诱杀可引起一定的虫口减退,在距灯10m、30m、50m、70m、100m、120m处,红脚丽金龟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1%、62%、49%、42%、23%和10%,芒果叶瘿蚊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9%、26%、13%、-15%、-4%和8%,绿额翠尺蛾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7%、50%、27%、-12%、10%和2%,灰白条小卷蛾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6%、40%、5%、8%、-16%和-7%,其总体减退率偏低。

林位[4](2016)在《频振杀虫灯对金龟子的防治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金龟子在贵州省盘县核桃苗圃发生猖獗,核桃苗被害株率达28%,严重地块达35%以上,严重影响着核桃苗生长和出圃。为探索频振杀灯对金龟子的防治效果,2015年6—7月,盘县林业局对板桥镇的7.3 hm2核桃苗圃安装频振式杀虫灯8台,观察记载防治效果。40d共诱杀害虫13210头,其中金龟子4638头,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陈俊华,熊建伟,史洪中,刘红敏,郭世保,刘晓娜[5](2015)在《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在信阳稻区对水稻害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杀虫灯能够诱杀24种主要水稻害虫。其中,对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明显,分别为80.40%、79.30%、93.93%。灯控不施药区比非灯控施药区增产142.00 kg/hm2,并节约防治费用401.2元/hm2。频振式杀虫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且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可用于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防治。

何为志,王勇,曹小俊[6](2014)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初探》文中指出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能有效诱杀多种昆虫成虫,现对其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证明,灯控施药区、灯控不施药区对稻飞虱相对防效分别为92.71%和63.15%,对稻纵卷叶螟相对防效分别为96.37%和92.84%,均显着优于非灯控不施药区。

林小军[7](2013)在《广州市植保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2003年以来广州市主要农区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控害等新技术,以及推广数量、应用面积和新技术的防治效果等。但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现农民接受程度不高、宣传力度不足、后续管理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提出了转变思路、发挥主动性、加大杀虫灯等新技术宣传力度、提高新技术覆盖率等对策。

周小云[8](2009)在《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新型杀虫灯的设计与验证》文中研究说明害虫的防治技术一直是农、林业生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产品品质的提高。此外由于近年来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能源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满足这种生产需要,研究新型节能的害虫物理防治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现有灯光诱杀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模拟萤火虫频闪的发光方式,采用MSP430单片机,使用Protel99se和EW430两个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电路图、编译控制代码,焊接固化PCB电路板,最后成功地设计了新型节能杀虫灯。新型杀虫灯和佳多杀虫灯在耒阳水稻示范基地和农大校园内进行了比较试验,根据采集到的杀虫类别和数量的试验数据的变化趋势,不断调整控制电路,改变灯亮灭时间方式,比较分析得出最优的时间控制,在此控制下新型杀虫灯功耗低,杀虫效果好于佳多灯。杀虫灯验证结果如下:1.采用MSP430单片机设计控制电路,共设计出16种频闪灯光的控制方式,通过对灯亮灭时间的控制,理论上节电5%-30%,成功地达到了降低功耗,节约电能的作用。2.通过模拟萤火虫频闪的发光方式,以鞘翅目和鳞翅目为主的害虫趋光性试验数据在国内外还未有记载,因此此次设计尚属原创。实验结果表明,在16种时间控制方式中,亮1秒灭1秒的组合,杀虫效果差,但随着灯亮灭的时间间隔加长,杀虫效果有较大提升,其中亮2分钟灭1分钟的时间组合效果最好,在此控制下新型杀虫灯功耗低,杀虫效果好于佳多灯。

张明沛[9](2007)在《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在广西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广西开展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目前已累计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6.5万台,覆盖面积276万亩,涵盖了广西各类主要作物,每年可减少杀虫剂用量1600吨(折100%含量),减少农产品、土壤、水域的农药污染及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实现农田生态的良性循环,年增收节支2.04亿元以上。频振诱控技术为生态农业和无公害生产提供了核心技术。

林怀华[10](2007)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园诱杀害虫效果初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害虫种群发生量始盛期的4~5月份诱杀效果显着。通过48d的应用观测,共诱获为害荔枝、龙眼的害虫有6目24科64种。其中诱获量最大的是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分别占诱获种群的36%和35%,该灯对天敌的诱杀作用小,益害比约为1:1500,对天敌相对安全;单灯有效控制果园具趋光性害虫面积约为2.5hm2,设灯区比对照区虫口减退率约为45%。

二、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园诱杀害虫效果初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园诱杀害虫效果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荔枝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综合治理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荔枝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1 监测预警技术
    1.2 农业防治措施
    1.3 生物防治技术
        1.3.1 荔枝蒂蛀虫
        1.3.2 荔枝蝽
        1.3.3 荔枝梢期主要食叶害虫
    1.4 物理防治
        1.4.1 灯光防控
        1.4.2 色板诱杀
        1.4.3 阻隔技术
        1.4.4 辐射技术
        1.4.5 低温冻杀
    1.5 性信息素开发与利用
    1.6 化学防治
2 荔枝主要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构建
    2.1 农业防治
    2.2 物理防治
        (1)人工捕杀。
        (2)灯光诱杀,诱杀趋光性害虫。
        (3)灯光干扰。
        (4)物理隔离。
        (5)食物诱杀。
        (6)辐射技术。
        (7)低温冻杀。
    2.3 生物防治
        (1)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2)释放平腹小蜂防控荔枝蝽。
        (3)生物农药的应用。
    2.4 化学防治
3 启示与展望
    3.1 重视农业措施
    3.2 树立生物防治理念
    3.3 正确理解药剂防治
    3.4 关于登记药剂问题
    3.5 关于荔枝害虫绿色防控
    3.6 展望

(2)荔枝蒂蛀虫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荔枝蒂蛀虫研究概况
        1.2.1 生物学特性
        1.2.2 生态学特性
        1.2.3 种群动态
        1.2.4 预测预报研究现状
        1.2.5 综合防治
第二章 种群动态及发生期预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地概况
        2.2.2 种群动态调查方法
        2.2.3 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海口市2018-2019年气候状况
        2.3.2 荔枝蒂蛀虫种群动态
        2.3.3 成虫发生期预测预报
    2.4 讨论
第三章 防治指标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荔枝蒂蛀虫成虫接虫数量对荔枝落果的影响
        3.3.2 荔枝蒂蛀虫成虫接虫数量与蛀果率的关系
        3.3.3 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经济允许损失率与防治指标
    3.4 讨论
第四章 荔枝蒂蛀虫成虫灯光诱捕试验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各种灯光幼虫效果
        4.3.2 最佳诱捕时间
    4.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诱虫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芒果害虫及其为害
    1.2 昆虫趋光性及其机理
        1.2.1 昆虫趋光性
        1.2.2 昆虫趋光性的机理
    1.3 昆虫趋光性在农林害虫中的应用
        1.3.1 黑光灯
        1.3.2 高压汞灯
        1.3.3 频振灯
        1.3.4 LED诱虫灯
        1.3.5 太阳能诱虫灯
    1.4 存在问题
        1.4.1 灯光诱杀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1.4.2 灯光诱杀对中性昆虫的伤害
        1.4.3 灯下害虫局部猖獗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点
    2.3 试验方法
        2.3.1 诱虫灯对芒果园害虫的诱集试验
        2.3.2 果园害虫发生种类及虫口数量与诱集种类及数量相关性研究
        2.3.3 频振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控害效果评价
        2.3.4 昆虫种类的识别鉴定
        2.3.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芒果园害虫发生种类及数量
        3.1.1 岛西芒果园害虫发生种类及数量
        3.1.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芒果园害虫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3.2 3种诱虫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
        3.2.1 3种诱虫灯对岛西芒果园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
        3.2.2 3种诱虫灯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芒果园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
    3.3 芒果园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3.3.1 东方芒果园主要害虫年度发生动态
        3.3.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芒果园主要害虫年度发生动态
    3.4 田间发生虫口密度与诱虫量的相关性分析
        3.4.1 岛西芒果园田间虫口密度与诱虫量的相关性分析
        3.4.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芒果园田间虫口密度与灯光诱集虫口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3.5 3种诱虫灯所诱集昆虫的益害比
        3.5.1 岛西芒果园3种诱虫灯所诱集昆虫的益害比
        3.5.2 儋州芒果园3种诱虫灯所诱集昆虫的益害比
    3.6 频振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评价
4 讨论
    4.1 关于利用诱虫灯进行芒果害虫监测
    4.2 关于利用诱虫灯进行芒果害虫防治
    4.3 关于诱虫灯在芒果害虫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频振杀虫灯对金龟子的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区概况
2 频振式杀虫灯杀虫原理
    2.1 光
    2.2 波
    2.3 色
    2.4 味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试验方法
4 频振杀虫灯的布局与安装
5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
6 防治费用分析
7 讨论

(5)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种类及诱虫量
    2.2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
    2.3频振式杀虫灯对天敌的影响
    2.4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5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害虫成本分析
3结论与讨论

(6)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杀虫灯安装。
        1.2.2 灯诱记载。
        1.2.3 处理设计。
    1.3 试验地点及规模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灯诱虫种类及数量
        2.1.1 诱虫种类。
        2.1.2 诱虫数量。
    2.2 杀虫灯对水稻主要害虫控制效果
        2.2.1 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
        2.2.2 对螟虫的控制效果。
        2.2.3 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
    2.3 对天敌的影响
    2.4 水稻产量及品质测定
        2.4.1 水稻产量测定。
        2.4.2 水稻品质测定。
    2.5 成本分析
        2.5.1 杀虫灯费用。
        2.5.2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成本。
        2.5.3 成本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7)广州市植保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广州市植保新技术新方法推广情况
    1.1 杀虫灯推广应用情况
        1.1.1 广州市应用杀虫灯规模
        1.1.2 广州市应用杀虫灯防治效果
    1.2 养猫治鼠方法的推广应用
    1.3 性诱剂防治蔬菜害虫应用情况
2 存在问题
    2.1 推广新技术主要靠政府推动
    2.2 基层群众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差
    2.3 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足
    2.4 新技术的后续维护跟不上
3 对策建议
    3.1 转变思路, 充分发挥主动性
    3.2 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宣传力度
    3.3 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后续管理工作
    3.4 扩大新技术新方法的示范范围, 提高技术覆盖率

(8)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新型杀虫灯的设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文献综述
        1.1 诱虫灯成为生态防治害虫的重要工具
        1.1.1 第一阶段—白炽灯诱虫
        1.1.2 第二阶段—黑光灯诱虫
        1.1.3 第三阶段—高压汞灯诱虫
        1.1.4 第四阶段—佳多频振杀虫灯诱虫
        1.2 昆虫的趋光特性研究
        1.2.1 昆虫的敏感波长
        1.2.2 复眼的研究
        1.2.3 田间实验
        1.3 昆虫趋光性的有关假说
        1.3.1 光干扰假说
        1.3.2 光定向行为假说
        1.3.3 生物天线假说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创新之处
    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新型杀虫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1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概述
    2 新型杀虫灯的硬件设计
        2.1 MSP430介绍
        2.1.1 MSP430F1232引脚和功能模块
        2.1.2 看门狗和P1-P3端口
        2.2 原理图的设计
        2.2.1 电源电路
        2.2.2 MSP430引脚连接电路
        2.2.3 控制电路
        2.2.4 指示灯电路
        2.2.5 PC接口电路
        2.3 PCB的设计
        2.3.1 封装设计
        2.3.2 布线
        2.4 焊接电子器件
    3 新型杀虫灯的软件设计
        3.1 程序结构
        3.2 部分代码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杀虫灯的试验
    1 1s/ls-5M/1M十种灯光控制组合方式比较试验
        1.1 试验材料及安装要求
        1.2 半月更换一次模式的比较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2 30s/2s-5M/1M八种灯光控制组合方式重复比较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十日更换一次模式的比较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3 1s/1s-5M/5s四种灯光控制组合方式比较试验
        3.1 试验材料
        3.2 四日更换一次模式的比较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4 三次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5 两种灯型的功耗对比分析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
    1 创新点
    2 今后的研究方向
        2.1 硬件设计方面的改进
        2.2 试验设计方面的改进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加的项目

四、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园诱杀害虫效果初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荔枝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综合治理体系构建[J]. 陈炳旭,董易之,李文景,全林发,姚琼,徐淑,池艳艳.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1)
  • [2]荔枝蒂蛀虫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研究[D]. 周成辉.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诱虫灯对芒果园主要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价[D]. 丁山峰. 海南大学, 2018(08)
  • [4]频振杀虫灯对金龟子的防治效果研究[J]. 林位. 乡村科技, 2016(08)
  • [5]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稻区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J]. 陈俊华,熊建伟,史洪中,刘红敏,郭世保,刘晓娜.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3)
  • [6]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初探[J]. 何为志,王勇,曹小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14(05)
  • [7]广州市植保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现状分析[J]. 林小军. 广东农业科学, 2013(14)
  • [8]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新型杀虫灯的设计与验证[D]. 周小云.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9]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在广西的应用[A]. 张明沛. 频振诱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选编(重大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2-2007), 2007
  • [10]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园诱杀害虫效果初步分析[A]. 林怀华. 频振诱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选编(重大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2-2007), 2007

标签:;  ;  ;  ;  ;  

加多频振动杀虫灯在荔枝、龙眼园诱杀害虫效果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