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对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凤娇[1](2021)在《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全国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的三大主产区之一,是着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马铃薯产业是安定区的支柱性产业,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实地走访数据、文献查阅数据、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分析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现状,指出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最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是马铃薯是安定区的支柱性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地位突出。2019年,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1.3万亩,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2300元以上,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二是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主要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安定区主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涵盖了食用型、食品加工型、淀粉加工型三大类,2019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1.3万亩;加工能力强,年生产能力54.16万吨;良种扩繁体系完善,年生产脱毒种薯5亿粒,生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政策保障有力,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现共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892户;营销体系健全,贮藏体系完善。三是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栽培技术、产业链条、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政策与投资等环节。四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安定区马铃薯产业,主要的对策有: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营销,加快产品转化;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朱子君[2](2019)在《黄土高原集雨旱作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农耕思想,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定西市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至今未脱离贫困,亟待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的农业发展模式。本文以定西市安定区的农业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农户调研、搜集行业主管部门资料,运用H-P滤波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对不同农业产业的现状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运用造林成本法、替代市场法等对安定区输出到青藏高原的牧草所产生的生态贡献进行估算。以期对黄土高原集雨旱作区的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是历史的选择。定西市安定区主要种植作物由传统农作物向牧草演变。2000年以前定西市安定区以种植小麦为主,但其比较效益较差,产量不稳定,导致其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经济效益较低。鉴于此,2004年定西市安定区改变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常年连作,导致土壤板结,其品质下降,市场份额减少。2012年牧草产业开始发展,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且在发展过程中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机制的发展,契合我国农业经济政策方针。综上所述,发展草地农业在资源、经济、市场、政策等方面均满足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发展的要求。(2)牧草相较于小麦与马铃薯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对定西市安定区不同的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小麦、马铃薯、青贮玉米、苜蓿、红豆草、燕麦的生产总成本分别为5903.10元/hm2、7404.15元/hm2、7459.05元/hm2、2482.50元/hm2、3703.58元/hm2、5659.31元/hm2。小麦、马铃薯、青贮玉米、苜蓿、红豆草、燕麦的总产值分别为7425.00元/hm2、15363.00元/hm2、24150.00元/hm2、24150.00元/hm2、11280.00元/hm2、12285.00元/hm2、10164.0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0.80、0.48、0.31、0.22、0.30、0.56。定西市安定区发展草地农业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3)种植牧草有涵养水源、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等生态贡献。定西市安定区销往青藏高原的牧草为青藏高原间接的产生了1.99×107-4.72×107元的生态服务价值,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中释放O2的价值为1.55×104元;固定CO2的价值为3.56×104元;吸收SO2的价值为2.76×106元;滞留沙尘的价值为3.36×104元;涵养水源的价值为2.42×107元;减少的土壤的肥力损失的价值为1.12×107元。涵养水源价值占总价值比重最高,占比为63.26%,输出的牧草为青藏高原产生了较大的生态贡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加强牧草生产过程中技术水平的提高。鼓励种植紫花苜蓿等产量高、适口性好、需求高的牧草,加强牧草种植和养护技术的推广,引进牧草收割机械。(2)加强企业与牧户的合作关系,重视短距离销售。关注牧草企业与中小企业、牧户对牧草的需求,同时为保障牧草品质应重视短距离的销售。(3)积极协调企业融资问题,引导壮大养畜产业。解决企业融资困难,促进企业发展,同时探索“种养结合”的新模式。
王郁[3](2018)在《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粮食存在着供需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中高端及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致使农产品存在竞争力不强,农业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造成农民增收的难度不断上升的局面,因而必须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使农产品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产业结构理论、资源禀赋理论、创新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进行阐述;其次,结合新世纪背景下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以定西市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增长率为基础,测度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得出定西市种植业、牧业的增长率对农业经济的增最为显着的结论,并选取农业产业结构中发展优势最多的安定区作为对象,总结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借鉴。在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还存在着本身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方式落后、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较小,农产品优质农产品数量较少等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存在缺乏具体指导方案、农民自身素质较低、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市场信息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因而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建议:应遵循市场导向、粮食安全、资源优势、可持续发展及坚持产业融合的原则、按照发展绿色化农业、推进区域化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化建设、促进融合化发展的方向,将种植业、畜牧业作为调整的重点对象,调强现有优势产业、调大新兴产业、调优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此应采取提高农民素质,引进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资金筹措,建立资金支持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措施,促进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陈小花,李丰先[4](2018)在《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主食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足区域特点,加快主食化专用品种引进;依托旱作农业,创新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着眼科技普及,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改善基础条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农业环境,重视治理面源污染等发展对策。
李丽[5](2018)在《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的阐述,分析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各方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标准化生产,增加机械化种植面积;组建新的企业龙头;完善马铃薯营销体系,开拓马铃薯新市场;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促进马铃薯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等建议。
曹琼[6](2017)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以定西马铃薯产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真正崛起,要靠沿经济带一系列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来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经济带上特色优势产业链的延伸,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化发展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甘肃定西,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黄金段,马铃薯产业是其特色优势产业,应该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和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大好机遇,借助“定西马铃薯”的品牌效应和“中国薯都”主产区的核心优势,努力发展壮大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增强其竞争力,推进定西马铃薯走出去。因此,本文以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黄金段的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为例,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影响因素问题,必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文献综述法、实地调研等方法,以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问题。全文除了第1章绪论外,基本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是:第一部分(第2章)是理论分析。首先界定了产业集群、特色优势产业及其集群、马铃薯产业及其集群、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因及机制;最后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了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第3章)是现状的描述、刻画。首先介绍了定西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黄金段,定西及其下属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然后采用区位商和集中系数对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得出定西马铃薯产业是本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且该产业集群的格局已经形成;最后基于“钻石模型”对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的各影响因素状况进行了详细描述。第三部分(第4章)是实证分析。通过构建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设定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回归以及相关检验,得出了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各因素的影响大小排序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定西市农村从业人员(0.114)、第三产业产值(0.113)、全国居民消费水平(0.112)、财政支出(0.111)、金融机构农业贷款(0.110)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0.109);其次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定西市出口额(0.097)、人均耕地面积(0.093)、R&D经费内部支出(0.082);最小的影响因素依次是规模以上马铃薯龙头企业数(0.072)、有R&D活动单位数(0.057)等。即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市场需求、政府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企业及内部创新等因素的影响较小。针对实证结果作者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集群存在如下问题: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集群效应未充分发挥;集群创新能力较弱;各相关产业发展不协调,支持性产业发展落后;精深加工能力有待加强;未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集群品牌。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集群内各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利用率较低;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拓展力度不够;政府支持体系不完善;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较少,带动辐射作用弱;品牌建设不足。第四部分(第5章)是相应对策建议。主要是:保证初级生产要素的投入,积极创造高级生产要素,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借“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借“丝带”战略推进定西马铃薯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需求,加强政府的支持作用,培育马铃薯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集群区域品牌。本文的创新之处是:(1)本文以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为例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选题视角新颖。(2)本文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采用区位商、集中系数以及主成分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对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地分析,研究内容和方法有独到之处。
蒲文鹏,刘芳芳,赵艳红[7](2016)在《马铃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定西市马铃薯生产已逐步向合作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马铃薯耕种的机械化程度、育种技术不断提高,贮藏体系渐趋完善,并已建立起马铃薯专用肥生产线,马铃薯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一步步增强,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当地马铃薯生产仍存在诸多问题。此次调查旨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文献、分析调查结果来认识当地马铃薯生产现状及不足之处,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武汉军,李继明[8](2016)在《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体系已趋于完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阐述了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冉平[9](2014)在《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委、区政府坚持走资源开发之路,走龙头带动之路,走富民合作之路,走科技增效之路,全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具有安定特色的现代农业初步形成。
张万寿[10](2013)在《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户舍饲养羊采纳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文中指出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农户微观经济主体追求最大经营效益的角度,以2007年和2011年分别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山中连川乡、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红嘴村和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长畛乡对765户农户进行的随机入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影响农户舍饲养羊采纳行为的相关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中确定了关键性的影响变量,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微观理论支持。结论与建议如下:舍饲养羊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各地的推广实施分处初始、扩展、普及和成熟四个前后相续的不同阶段。妇女多而学龄前、学龄中儿童少的农户更愿意采纳舍饲养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大量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寻找非农就业机会,妇女留守在家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种人口结构总体看适合舍饲养羊的推广实行。产粮多的农户采用舍饲养羊的可能大,每年有大量马铃薯销售的农户接受舍饲养羊的可能小。改变不恰当的过度单一马铃薯耕作模式有助于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在舍饲圈养养殖业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地区,农户从事包括紫花苜蓿在内的豆科饲草种植是其接受舍饲养羊的显着促进因素;在舍饲养羊处于扩展阶段的地区,随着羊群规模的扩大,饲料缺口逐渐拉大,由于紫花苜蓿在一年生长期内产生的地上生物量非常显着地低于玉米、小麦等谷类作物,因此此时单纯在更大规模上退耕种草并无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研究显示,这些地区紫花苜蓿种植与农户是否接受舍饲养羊间缺乏显着关联。改进耕作制度,提高作物单产,广泛实施粮食作物与豆科饲草的轮作间作,为紫花苜蓿种植开辟足够或更多的空间,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在保护退耕成果的基础上突破饲料瓶颈,普及舍饲养羊的重要环节。有较长养羊经历的农户更可能采用舍饲养羊,农技推广人员一般可以改善农户对待舍饲养羊的态度。制定适当的政策鼓励文化程度高的乡村年青人专心务农参与舍饲养羊、建立畅通的羊只市场渠道,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舍饲养羊的普及程度还可进一步提高。本文定量测算了调查区农户销售羊只和马铃薯这两种主要产品时搜寻交易信息的机会成本,结果显示羊只销售的信息交易成本远大于马铃薯,揭示信息交易成本是阻碍舍饲养羊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环境是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两种产品不同的品质特性、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也与这一现象的发生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认为,养殖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必要的生产规模,实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转变,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克服交易成本障碍,推动舍饲养羊更大发展的必要前提。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是保障舍饲养羊农户经济利益,实现本地生产生态双赢的较适宜的养殖户经济组织途径。
二、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对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研究内容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2.4 国内研究现状 |
1.2.5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历程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1 选题的目的 |
1.3.2 选题的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三章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 |
3.1 研究区农业基本情况 |
3.2 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的问卷调查与统计说明 |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1 从业者基本情况 |
3.3.2 马铃薯种植基本情况 |
3.3.3 马铃薯投入要素及销售基本情况 |
3.3.4 政策享受情况 |
3.3.5 满意度调查 |
3.4 安定区马铃薯现状 |
3.4.1 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 |
3.4.2 加工能力强 |
3.4.3 良种扩繁体系完善 |
3.4.4 政策保障有力 |
3.4.5 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 |
3.4.6 营销体系完备 |
3.4.7 贮藏体系完善 |
第四章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优势 |
4.1 自然资源 |
4.1.1 气候条件 |
4.1.2 降雨情况 |
4.1.3 土地资源 |
4.1.4 土壤资源 |
4.2 栽培技术 |
4.3 产业链条 |
4.4 市场营销 |
4.4.1 马铃薯大会 |
4.4.2 现代营销模式 |
4.4.3 品牌培育 |
4.5 基础设施 |
4.5.1 交通设施 |
4.5.2 水利设施 |
4.5.3 贮藏设施 |
4.6 政府政策与项目建设 |
4.6.1 项目建设 |
4.6.2 政府政策 |
4.7 推广经验 |
第五章 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5.1 存在的问题 |
5.1.1 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
5.1.2 耕种条件较差 |
5.1.3 品牌质量不一 |
5.1.4 农村劳动力短缺 |
5.1.5 农机补贴范围小、资金少 |
5.1.6 主食化产品成本较高 |
5.1.7 标准化贮藏设施不足 |
5.1.8 高营养价值品种较少 |
5.2 对策建议 |
5.2.1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 |
5.2.2 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 |
5.2.3 增强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
5.2.4 强化品牌营销,加快产品转化 |
5.2.5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问卷调查 |
附件二 问卷调查 |
附件三 问卷调查 |
附件四 问卷调查 |
附件五 问卷调查 |
附件六 访谈提纲(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 |
致谢 |
(2)黄土高原集雨旱作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农业模式研究进展 |
1.3.1 国外小麦、马铃薯、草产业发展的研究进展 |
1.3.2 国内小麦、马铃薯、草产业发展的研究进展 |
1.4 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
1.4.1 国外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
1.4.3 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成本收益法 |
2.2.3 H-P滤波分析 |
2.2.4 生态服务价值方法 |
2.2.5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第三章 小麦、马铃薯和牧草经济效益分析 |
3.1 小麦的经济效益 |
3.1.1 小麦产业发展现状 |
3.1.2 小麦的成本收益 |
3.2 马铃薯的经济效益 |
3.2.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3.2.2 马铃薯的成本效益 |
3.3 牧草经济效益 |
3.3.1 牧草产业发展现状 |
3.3.2 牧草的成本收益 |
3.4 小麦、马铃薯和牧草的经济效益比较 |
3.4.1 小麦、马铃薯和牧草的投入产出比 |
3.4.2 小麦、马铃薯和牧草的成本构成比 |
3.5 小结 |
第四章 草地农业的生态效应评估 |
4.1 输出到青藏高原牧草产生的总生态价值 |
4.2 输出到青藏高原产生各个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 |
4.2.1 释放O_2 |
4.2.2 固定CO_2 |
4.2.3 吸收SO_2 |
4.2.4 滞留沙尘 |
4.2.5 涵养水源 |
4.2.6 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的价值 |
4.2.7 对输出牧草间接产生的服务价值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创新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理论基础 |
(一)产业结构理论 |
(二)资源禀赋理论 |
(三)创新理论 |
(四)竞争优势理论 |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二、相关概念 |
(一)农业产业结构 |
(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 |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
第三章 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 |
一、定西市概况 |
二、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
(一)粮食生产缓慢阶段(1978 年以前) |
(二)粮食增产调整阶段(1979~1984) |
(三)农业产业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0) |
(四)质量、产量并重阶段(1991~1997) |
(五)战略性调整阶段(1998~2003) |
(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剧增新阶段(2004~2015) |
(七)农业结构性调整新时期(2015~至今) |
三、新阶段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状况的分析 |
(一)总体变化情况 |
(二)种植业结构变化情况 |
(二)牧业结构变化情况 |
(三)林业结构变化情况 |
(四)渔业结构变化情况 |
第四章 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案例研究 |
一、案例选择依据 |
二、安定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
三、安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 |
四、安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总结 |
第五章 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及调整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二)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
一、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
二、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
三、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
(一)调强现有主导产业 |
(二)调优农产品质量 |
(三)发展新兴农业产业 |
(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
四、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措施 |
(一)完善政策引导服务,明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 |
(二)提高农民素质教育,引进新型职业农民 |
(三)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
(四)加快资金筹措,建立资金支持体系 |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4)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主食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
1.1 实现了主食化良种脱毒种植 |
1.2 创立了黑膜全覆盖技术 |
1.3 普及了配方施肥节本增效技术 |
1.4 集成了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 |
1.5 创建了主食化高产高效典型 |
2 存在的问题 |
2.1 自然条件严酷, 技术效益难以持续发挥 |
2.2 科技培训滞后, 技术规程难以全面落实 |
2.3 机械化程度低, 技术优势难以形成规模 |
2.4 主食化品种缺乏, 技术配套难以高效运转 |
2.5 病虫为害开始加重, 防治技术难以突破 |
3 对策与建议 |
3.1 立足区域特点, 加快主食化专用品种引进 |
3.2 依托旱作农业, 创新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
3.3 着眼科技普及, 深入开展培训工作 |
3.4 改善基础条件,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
3.5 保护农业环境, 重视治理面源污染 |
(5)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1.1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1.2 示范生产基地不断规范 |
1.3 贮藏能力不断增强 |
1.4 加工企业初具规模 |
1.5 购销网络初步形成 |
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1 抗旱栽培技术普及范围小 |
2.2 优质品种短缺且规范种植难度大 |
2.3 贮藏技术有待提高 |
2.4 精深加工水平低 |
2.5 市场营销能力不足 |
3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议 |
3.1 加大各方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
3.2 完善标准化生产, 增加机械化种植面积 |
3.3 组建新的企业龙头 |
3.4 完善马铃薯营销体系, 开拓马铃薯新市场 |
3.5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促进马铃薯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
(6)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以定西马铃薯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及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
1.2.1 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2 关于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3 关于马铃薯产业及集群的研究 |
1.2.4 关于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5 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框架结构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2.1.2 特色优势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
2.1.3 马铃薯产业及马铃薯产业集群 |
2.1.4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
2.2 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因 |
2.2.1 获取规模经济效应 |
2.2.2 获取成本节约效应 |
2.2.3 获取分工协作效应 |
2.2.4 获取知识创新效应 |
2.3 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
2.3.1 内在驱动机制 |
2.3.2 外在驱动机制 |
2.4 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经典模型 |
2.4.1 “钻石模型”介绍 |
2.4.2 “钻石模型”的要素条件分析 |
第3章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3.1 定西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黄金段 |
3.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
3.2.1 马铃薯已经成为定西重要的粮食作物 |
3.2.2 马铃薯种植面积趋于稳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 |
3.2.3 马铃薯产业效益逐年增加,农民从马铃薯获得收入增多 |
3.3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
3.4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集聚度测算 |
3.4.1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区位商 |
3.4.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集中系数 |
3.4.3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 |
3.5 基于“钻石模型”的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 |
3.5.1 生产要素分析 |
3.5.2 需求条件分析 |
3.5.3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分析 |
3.5.4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分析 |
3.5.5 政府作用分析 |
3.5.6 机遇分析 |
第4章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研究方法的选择 |
4.2.1 主成分分析法 |
4.2.2 主成分回归法 |
4.3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4.4 模型的设定及实证检验 |
4.4.1 模型的设定 |
4.4.2 模型的实证检验 |
4.5 结论总结及分析 |
第5章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保证初级生产要素投入并积极创造高级生产要素 |
5.1.1 保证初级生产要素的投入 |
5.1.2 积极创造区域内的高级生产要素 |
5.2 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 |
5.2.1 促进马铃薯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
5.2.2 完善马铃薯产业集群的产业配套服务 |
5.3 借“马铃薯主粮化”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
5.3.1 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 |
5.3.2 提升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 |
5.4 借“丝带”战略推进定西马铃薯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需求 |
5.4.1 掌握国际市场需求并加强品牌宣传 |
5.4.2 加强马铃薯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 |
5.5 加强政府的支持作用 |
5.6 培育马铃薯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
5.7 打造集群区域品牌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7)马铃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问卷设计与调查情况 |
1.1 问卷设计 |
1.2 调查情况 |
2 马铃薯生产情况及分析 |
2.1 马铃薯耕种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
2.2 贮藏保鲜设施不断完善 |
2.3 马铃薯生产与科研相结合 |
2.4 马铃薯的种植向合作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
3 存在的问题 |
3.1 马铃薯点籽、收获技术落后, 病虫害处理措施不合理 |
3.2 脱毒薯种结构不合理, 缺少自主品牌 |
3.3 订单农业机制不健全, 管理欠科学规范 |
3.4 马铃薯种植人群具有高龄化与低教育程度特征,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
4 对策与建议 |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强化指导 |
4.2 加大科学教育投资力度, 强化科研 |
4.3 加强宣传, 推动合作社发展 |
4.4 加强管理, 完善农业订单内容 |
5 结语 |
(8)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
1.1 种植规模趋于稳定,产业效益持续增加 |
1.2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布局日趋合理 |
1.3 繁育体系不断完善,良种推广步伐加快 |
1.4 配套服务更加完善,技术集成日趋成熟 |
1.5 储藏体系更加健全,调节能力明显提升 |
1.6 龙头企业日益壮大,产业链条有效延伸 |
1.7 销售网络持续扩大,营销体系不断健全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自然条件严酷,耕地高度分散 |
2.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程度低 |
2.3 马铃薯产业链条中重点环节投入不足 |
2.4 马铃薯市场体系薄弱 |
2.5 农村劳动力缺乏 |
2.6 农艺与农机的融合不够,技术推广模式不统一 |
2.7 种薯质量不高,制约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 |
2.8 地膜污染严重 |
3 发展对策 |
3.1 稳定种植面积 |
3.2 品种选育 |
3.3 健全扶持政策 |
3.4 加大示范点建设 |
3.5 大力推动全程机械化生产 |
3.6 加快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
3.7 重视马铃薯病害防治 |
(9)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发展之势 |
㈠区域特色越来越明显 |
1. 马铃薯产业。 |
2. 旱作农业。 |
3. 蔬菜产业。 |
㈡基地规模越来越大 |
㈢种养大户越来越多 |
㈣产业化经营水平越来越高 |
㈤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 |
二、农业发展之法 |
三、农业发展之难 |
四、农业发展之策 |
(10)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户舍饲养羊采纳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黄土高原地理特点和主要问题 |
1.1.1 黄土广布、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
1.1.2 冬寒夏热、降水不均、过渡性强 |
1.1.3 河沟众多,径流细小,水源缺乏 |
1.1.4 土地广阔,坡耕地多,林草稀少 |
1.2 黄土高原摆脱农业困局的出路 |
1.3 羊产业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重要地位 |
1.4 发展舍饲养羊,实施羊只圈养的必要性 |
1.5 舍饲养羊实施中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 |
1.6 研究内容及创新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农户舍饲养羊采纳决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研究方法和研究区简介 |
2.3 分析方法 |
2.4 实证模型 |
2.5 结果 |
2.6 讨论 |
2.6.1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施舍饲养羊的可行性 |
2.6.2 人力资本 |
2.6.3 耕作制度 |
2.7 小结 |
第三章 农户羊只销售中信息交易成本测算 |
3.1 问题的由来 |
3.2 概念框架与交易成本测算 |
3.3 研究方法和研究区简介 |
3.4 实证模型 |
3.5 结果 |
3.6 讨论 |
3.7 小结 |
第四章 舍饲养羊农户交易障碍的深层根源及破解途径分析 |
4.1 市场交易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农民对市场的不适应性 |
4.1.1 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
4.1.2 市场信息失真不畅 |
4.1.3 从众心理过度竞争 |
4.2 养羊业生产和产品的自然属性 |
4.2.1 生产过程的生物性 |
4.2.2 生产布局的分散性 |
4.2.3 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
4.3 组织起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 |
4.4 羊产业经济组织组建的特殊要求 |
4.4.1 运作上的灵活性 |
4.4.2 形式上的多样性 |
4.4.3 以村社社区为基础 |
第五章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舍饲养羊适宜的组织模式分析 |
5.1 不同形式经济组织形成的产品自然属性基础 |
5.2 不同形式经济组织形成的交易技术结构基础 |
5.3 舍饲养羊产品交易技术结构对养羊农户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 |
5.4 养羊产品自然属性和交易技术结构对农民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 |
5.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舍饲养羊产业化经营的适宜组织模式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对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张凤娇. 兰州大学, 2021(02)
- [2]黄土高原集雨旱作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D]. 朱子君. 兰州大学, 2019(08)
- [3]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D]. 王郁.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2)
- [4]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主食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陈小花,李丰先. 甘肃农业科技, 2018(05)
- [5]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李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01)
- [6]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以定西马铃薯产业为例[D]. 曹琼.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7]马铃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J]. 蒲文鹏,刘芳芳,赵艳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16(30)
- [8]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武汉军,李继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3)
- [9]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冉平. 甘肃农业, 2014(19)
- [10]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户舍饲养羊采纳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D]. 张万寿. 兰州大学, 2013(10)
标签:马铃薯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