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妙图》编排为例

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妙图》编排为例

一、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苗图》整理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熊珍[1](2019)在《清至民国贵州民族图志研究》文中指出历史上,贵州民族群体众多,清以前历代文献中都有一定的文字提及,但文字记载无法直观描述民族生活图景。有清以降,随着贵州行政区划的调整,各民族群体具体生活事宜渐为内地文人熟知,相继产生了诸多涉及贵州各民族的图志,其表现形式为一图一说,每图附简要的文字或配有诗文加以说明,用以介绍图中的民族史略、与王朝的关系、经济生产、文化习俗等详情,这种利用图画方式记录各地民族群体情况的图籍,笔者将其称为民族图志。按照这一定义,清代至民国产生的《五溪蛮图志》、(康熙)《贵州通志》卷三十《蛮僚》、(嘉庆)《皇清职贡图》卷八《贵州诸夷》、“百苗图”、《苗族调查报告》《贵州边胞风习写真》等,是研究黔省民族史、民族关系史的珍贵图志资料,引起了学界关注。故梳理和研究此类资料,对于研究西南民族史、民族关系史、西南史地有着积极意义,为深入此问题的研究,本文拟从如下六个方面对清代至民国贵州民族图志展开系统论述。第一章绪论。系统阐述本论文选题缘由,回顾贵州民族图志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本研究的意义和论文框架。第二章贵州民族图志概略。对《五溪蛮图志》、(康熙)《贵州通志》卷三十《蛮僚》、(嘉庆)《皇清职贡图》卷八《贵州诸夷》、“百苗图”、《苗族调查报告》《贵州边胞风习写真》等成书的历史背景、版本概况、基本内容等进行梳理,揭示其对展开论文研究的重要性。第三章民族图志与民族经济。主要是从采集与渔猎、农耕、畜牧业及农副业、手工业、林副业等方面展开论述,挖掘历史上各民族群体的生计方式内涵,揭示其生计方式的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兼容性的关系。第四章民族图志与民族习俗。从婚姻习俗、丧葬习俗、祭祀习俗等三个方面,对图志中各民族群体的习俗展开深入探讨,以揭示贵州民族群体的习俗差异性与多元性。第五章民族图志与民族信仰。从祖先崇拜、自然宗教、巫术占卜、佛教信仰、天主教信仰等五个方面,对图志中贵州民族群体的信仰世界进行剖析,以深化贵州民族群体的文化内容。第六章结论。回顾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解决的相关问题,并阐释研究清至民国贵州民族图志中经济、习俗、信仰等内容,对于当前贵州发展生态民族经济、民族文化、和谐民族关系等具有积极意义。

黄菡薇[2](2017)在《近二十年国内《百苗图》研究述评》文中认为《百苗图》是源自陈浩《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的一系列抄本的总称①,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清代贵州多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是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的珍贵材料。近年,《百苗图》研究开始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论着陆续出版发行。该篇述评从历史学、民族学、美术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现有成果进行归类整理,对《百苗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尤其是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期推动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入。

韦天亮,杨振宁[3](2017)在《桂馥及其《黔南苗蛮图说》考略》文中研究说明桂馥的《黔南苗蛮图说》系清代贵州众多"百苗图"版本中的一种,考证桂馥的生平、着述及《黔南苗蛮图说》的编纂情况可知:《黔南苗蛮图说》并非出自桂馥一人之手,而是有其他人共同参与编纂;中央民族大学所藏之本,当是《黔南苗蛮图说》的底稿;《黔南苗蛮图说》对其他版本"百苗图"有继承,文字部分桂馥补充了一些清末史料。

王万发[4](2014)在《基于“苗图”的苗族图像研究》文中指出“苗图”是描绘18至19世纪西南少数民族生活最原始且最系统的珍贵图像史料,承载了包括苗族在内的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体现着该民族的精神与审美。本文旨在以“苗图”为研究对象,试图系统地观照“苗图”中的人物形态、衣着特点、生活用具、娱乐场景、祭祀活动等各具特色的图像,探知图册所涉猎族群的历史概貌,尤其是苗族的生态背景、生计方式、族群关系、居住环境、社会组织、宗教信仰、艺术价值、审美文化等。力求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苗图”产生的时代语境;阐释“苗图”的形式构成、艺术风貌与审美命题;探究其图像内容的古典传承与现代应用,实现传统文化思想的现代转译与诠释。论文基本构架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探讨“苗图”图像的文化意蕴,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苗图”的形成与流变》主要从民族习俗、地域之养、乡土情结、文艺思潮、政治经济及其文化基因等方面分析“苗图”产生的宏观语境、可能动机及其与《皇清职贡图》的关系,论述“苗图”之特殊定位,为苗族图像的形成与发展找到其在文化上的理论依据;第二章《“苗图”的版本及文本解读》概述国内外目前尚存的“苗图”图像资料,选取六种可靠的“苗图”版本进行内容之比较和分析,对可能的母本作初步的推测,并对六种版本“苗图”中涉及苗族族群的“文本”进行说解。第二部分:主要解析“苗图”图像的艺术特色,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苗图”的形式构成与题材谱系》从“苗图”的艺术构成着眼,研究其形式美法则,阐释其形式构成下的艺术风貌、艺术题材谱系;第四章《“苗图”的图像之美与风格事象》主要对“苗图”的画面内容及表现手法进行双重解析,探讨其在传统中国画文化以及西方绘画观念影响下的图像特征,试图厘清画面所欲表达之文化内容。有选择地就掌握的资料对几种典型的“苗图”图像做出解读,并用图像学的方法从原型与象征、事像与风格等方面阐释其所反映出来的独特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第三部分:主要阐释“苗图”图像的审美功能,包括第五章和余论部分。第五章《“苗图”的图像承传与当代重构》探讨了“苗图”图像的民俗性、写实性,尝试就图像的渊源与流变进行初步分析,从人物事态所映现的文化意识、审美风格等方面论述“苗图”的审美命题及其观念根源;余论部分主要探讨“苗图”与中国西南族群审美文化的变革、苗族审美文化的当下境遇及其重构。总体言之,“苗图”作为反映清代西南少数民族的艺术图像,我们不仅关注它的历史价值、史料考据,还关注它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风格。本文在对“苗图”内容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主要从艺术史的角度切入展开讨论。论述的重点与目标,以厘清画面的表达内容及成图背景为主要考虑,因此,在历史论述之外,随时加入一些画面表现手法问题的讨论。也就是说,本课题着重对“苗图”图像作图像学的分析,研究“苗图”图像符号系统的象征世界,着眼点在“苗图”图像的表征功能和意义探讨。通过此课题研究,试图从理论上揭示清代西南少数民族文化象征世界之符号系统的能指与所指,排列出“苗图”图像的象征谱系,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揭橥民族文化的深层原型结构及其母题和类型的结构模式,分析“苗图”图像叙事语言的语法形式,以期促进文化符号学、图像学、视觉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发展。进一步讲,通过这一研究,可以对“苗图”图像中的意义世界有所开掘,从而帮助我们解析包括苗族等诸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伟大的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意义内涵。

马国君,张振兴[5](2011)在《近二十年来“百苗图”研究文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百苗图"系清人陈浩所纂《八十二种苗图并说》一系列抄本的总称。该书采取了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了贵州高原各民族的分布、历史变迁、风俗习惯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学术界对"百苗图"研究整理者较多,深层次探讨则不足,制约了对清代贵州高原民族史、民族关系史的研究。

祁庆富[6](2003)在《绚丽多彩的清代民族画卷——"苗蛮图"研究述略》文中提出"苗蛮图"是清代以南方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众多画册的泛称,比较真实地表现了这些民族的状貌、服饰、风俗等,是历史民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苗疆"是"苗蛮图"的发源之地;"黔苗图"是"苗蛮图"之始。"苗蛮图"的发掘、整理、研究、出版意义重大,应该引起民族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李汉林,刘锋[7](2002)在《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苗图》整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汉文文本历史志整理与其它民族志整理有别 ,它除了遵循一般汉文典籍的整理原则外 ,还会遇到一系列特殊的难题 ,如文化流变断代考释 ,族称沿革的考订 ,古民族语词的破译 ,已消失古文化事象的复原 ,等等。本文仅以《百苗图》整理研究为例 ,分六个方面探讨历史民族志整理必然面临的六大难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

二、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苗图》整理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苗图》整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清至民国贵州民族图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贵州民族图志国内外研究回顾
    第三节 论文框架
第二章 贵州民族图志概略
    第一节 《五溪蛮图志》
    第二节 (康熙)《贵州通志·蛮僚》
    第三节 (嘉庆)《皇清职贡图·贵州诸夷》
    第四节 “百苗图”
    第五节 《苗族调查报告》
    第六节 《贵州边胞风习写真》
第三章 贵州民族图志与民族经济
    第一节 采集与渔猎
    第二节 农耕经济
    第三节 畜牧业及农副业
    第四节 手工业
    第五节 林副业
第四章 贵州民族图志与民族习俗
    第一节 婚姻习俗
    第二节 丧葬习俗
    第三节 祭祀习俗
第五章 贵州民族图志与民族信仰
    第一节 祖先崇拜
    第二节 自然宗教
    第三节 巫术占卜
    第四节 佛教信仰
    第五节 天主教信仰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桂馥及其《黔南苗蛮图说》考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桂馥生平考
二、桂馥着述考
三、《黔南苗蛮图说》考
    (一) 《黔南苗蛮图说》增补了清末史料
    (二) 《黔南苗蛮图说》编纂考

(4)基于“苗图”的苗族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写作缘起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历史范式
        (一) 国内“苗图”研究大略
        (二) 国外“苗图”研究概览
    三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
    四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意义
        (一)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二)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1章 “苗图”的形成与流变
    1.1 “苗图”的形成与创构
        1.1.1 “苗图”中的“苗”与“蛮”
        1.1.2 “苗图”形成的时代背景
    1.2 “苗图”的流变与演化
        1.2.1 “职贡图”的历史渊源
        1.2.2 “职贡图”的典范:《皇清职贡图》
        1.2.3 职贡体系下“苗图”的滥觞
第2章 “苗图”的版本及文本解读
    2.1 “苗图”版本概览
        2.1.1 中国大陆藏本
        2.1.2 中国台湾藏本
        2.1.3 中国大陆以外藏本
    2.2 六种“苗图”概说
        2.2.1 “国会本”:《苗蛮图册页》
        2.2.2 “台甲本”:《苗蛮图册》
        2.2.3 “台乙本”:《番苗画册》
        2.2.4 “早甲本”:《黔省诸苗全图》
        2.2.5 “早乙本”:《蛮苗图说》
        2.2.6 “石印本”:《黔南苗蛮图说》
    2.3 “苗图”中所涉苗族“说”解
        2.3.1 黔中南支系
        2.3.2 黔东南支系
        2.3.3 湘西支系
        2.3.4 川黔滇支系
        2.3.5 滇东北支系
第3章 “苗图”的形式构成与题材谱系
    3.1 “苗图”的形式构成
        3.1.1 图文轮置
        3.1.2 图文融合
    3.2 “苗图”的题材谱系
        3.2.1 耕种渔猎图像
        3.2.2 跳月游方图像
        3.2.3 祭祀占卜图像
        3.2.4 劝架盗劫图像
        3.2.5 其他诸类图像
第4章 “苗图”的图像之美与风格事象
    4.1 “苗图”独特的图像之美
        4.1.1 传统中国画文化之中的“苗图”
        4.1.2 受西方绘画观念影响的“苗图”
    4.2 “苗图”的原型与象征
    4.3 “苗图”的事像与风格
        4.3.1 “牯牛”与苗民
        4.3.2 “芦笙”与苗民
        4.3.3 “跣足”与苗民
        4.3.4 “砍马”与苗民
第5章 “苗图”的图像承传与当代重构
    5.1 “苗图”与民族审美文化的承传因革
        5.1.1 作为民族古典绘画艺术特有形式的“苗图”
        5.1.2 作为民间艺术与地方性知识载体的“苗图”
    5.2 “苗图”与民族审美文化的当代重构
        5.2.1 “苗图”的政治意涵
        5.2.2 “苗图”的生命情怀
        5.2.3 “苗图”的生活图景
结语“苗图”图像的激活、衍伸与利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近二十年来“百苗图”研究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百苗图”研究概况
    (一) 版本研究
    (二) 族属及民族关系研究
    (三) 版本源流研究
    (四) 文字、图片的整理研究
    (五) “百苗图”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六) 其他
二、国外“百苗图”研究概况
三、结论与探讨

(6)绚丽多彩的清代民族画卷——"苗蛮图"研究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苗疆”
二、《苗蛮图》的绘制与流传
三、“苗蛮图”的整理与研究

四、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苗图》整理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清至民国贵州民族图志研究[D]. 熊珍. 贵州大学, 2019(09)
  • [2]近二十年国内《百苗图》研究述评[J]. 黄菡薇. 民族史研究, 2017(00)
  • [3]桂馥及其《黔南苗蛮图说》考略[J]. 韦天亮,杨振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4]基于“苗图”的苗族图像研究[D]. 王万发.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3)
  • [5]近二十年来“百苗图”研究文献综述[J]. 马国君,张振兴.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6]绚丽多彩的清代民族画卷——"苗蛮图"研究述略[J]. 祁庆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3(03)
  • [7]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苗图》整理为例[J]. 李汉林,刘锋. 贵州民族研究, 2002(04)

标签:;  ;  ;  ;  ;  

历史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以《百妙图》编排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