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流管理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桢旖[1](2015)在《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电子政务作为政府服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流行趋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推进政府部门政务工作的自动化、无纸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信息孤岛这一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信息资源的分散现象,实现跨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作用,我们亟需将工作流管理系统应用到电子政务服务中,不但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促进了资源共享,还大幅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本文研究分析了工作流的基本理论及其过程,具体研究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对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进行了分析,结合作者亲自参与的陕西省科技计划管理系统为具体实例,对项目申报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系统体系结构,对电子政务实现技术及其工作流在这一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实现。陕西省科技计划管理系统采用“一站式、全过程”管理服务,将以前人工实现的项目指南征集、申报、评审、立项、结题验收等所有流程全部采用网上实施,实质是充分利用工作流手段,以互联网为载体来实现科技项目管理,新建设开发的陕西省科技计划管理系统从项目申报到成果推荐生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实现全面的动态管理。并不断更新充实省科技厅的项目数据,建立起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项目库、立项项目库、合同项目库和验收项目库等,实现项目的检索、查重、统计,对各类计划进行全过程的定义、分类和管理,产生符合政府部门规定所要求的全部报表,包括申报表格、合同表格、验收表格和各类统计表格等,真正做到为各大院校、研究所、企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建立了便捷的、互通的信息化服务基础平台。
梁晓琴[2](2014)在《基于云计算的政企互动电子政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政务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政府事务处理效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趋势下,我国电子政务也逐渐开始发展起来,并引起了学界、政界的普遍关注。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电子政务实践为基础,提出基于云计算的政企互动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以期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本文具体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问题、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以及逻辑框架。第二部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包括电子政务、智能政务、云计算、熵理论、博弈分析及虚拟组织等六方面内容。第三部分深入研究政企互动建设模式,核心内容为通过对电子政务的主体间利益关系、电子政务政企信息交流过程、政企互动的价值链、供应链等的研究,拓清政企互动的模式特点,以此为现实依据,提出电子政务再造流程,即政企互动建设模式问题。第四部分搭建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对云计算平台的总体框架进行综述,可简述为“三横两纵”,并对“三横”即云计算的软件服务层、平台服务层、基础设施服务层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第五部分从博弈的视角分析政府与企业两大主体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存在的关系,为下一章的电子政务虚拟组织建模提供理论基础。第六部分为虚拟组织建模,即借鉴虚拟企业的建模方法——DLA信息资源框架,构建电子政务的虚拟组织模型。第七部分提出基于政企互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一套基于模糊AHP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及基于ANP的智能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引导电子政务向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良性道路上发展。第八部分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工作重点,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本研究的开展,对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具有明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田荣林[3](2013)在《工作流技术在县级政务网站平台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工作流技术应用于县级政务网站平台的建设可以对内实现政务办公的自动化,对外实现审批流程的计算机化。本课题主要研究基层电子政务网站的设计及开发过程。本文对整个开发过程按照软件开发的标准流程进行了阐述。本文首先从可行性方面分析了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工作流技术是此类网站开发的核心技术,文中对该技术做了详细介绍。通过对县级政务网站平台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将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内容管理、在线审批、公众参与、监测分析、公文流转、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并针对内容管理模块和在线审批模块的用例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新闻发布和审批申请两个业务流程的UML活动图。基于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县级政务网站平台的设计原则,论文对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了设计,将系统的架构由上而下分为表现层、应用层、支撑层和数据层四个层次;并对系统实现采用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论文着重分析了工作流技术在系统中的实现,系统采用OSWorkflow开源工作流引擎实现了系统的工作流应用支撑平台,并通过映射文件实现了系统自定义的权限管理系统与OSWorkflow用户管理模型的无缝集成。最后,论文对系统中在线审批前端设计、可视化流程定义工具的实现、Web表单设计器等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结果进行了展示;并分别采用JUnit进行了系统的单元测试实现,采用HttpUnit完成了系统的集成测试,使用Apache JMeter进行了系统的压力测试。论文的思想源自实际的项目开发,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了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内容管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互动参与四大基本模块,其中在线办事模块涵盖了常见审批流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执行。系统的完成实现了流程管理与业务流程的分离,方便了企业与民众的办事,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对于提高政府的信息化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李昕[4](2010)在《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迅速加深,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给政府运行和公共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促使政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深化改革,转变自身职能,使政府向服务性、透明性、效率性、响应性等方面转变。于是继企业提出办公自动化系统后,各国政府相继提出了电子政务的观念,以实现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并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的决策能力。本文阐述了电子政务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工作流技术的起源、现状以及发展也进行了剖析,论述了三层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根据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的实际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功能设计。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架构一个适用于政府部门的灵活多变的、可扩展的工作流模型,从而建立起一个高效运转的,可实现公文流转、行政事务管理、资源管理、信息交流与共享、网络会议等办公流程的自动化,提供灵活的系统接口及可靠的系统连接方式,以及多种数据采集方式,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基于J2EE的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JBPM)的电子政务系统。
邱瑞[5](2010)在《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往往以职能为导向,忽略机构改革对业务流程在设计与管理上的影响,使得政务流程不规范不灵活,权责不明确,从而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应用效能。因而,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引入工作流技术,成为政府效能建设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对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结合电子政务的特点,对工作流模型进行分析,构建了工作流引擎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模型设计和核心类的设计,采用JSF+Spring+Hibernate的J2EE技术,实现了一个面向政府办公业务流程、基于关系结构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该引擎克服了传统J2EE中系统笨重、开销较大且难移植的缺点,解决了应用开发中表现逻辑和业务逻辑混乱的问题,具有跨数据库和跨平台的特点。将设计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应用于政协专有业务系统中,以“提案系统”的业务流程为研究实例,详细分析了提案的基本工作流程,演示了该流程的运行界面。同时,对系统采用LoadRunner工具进行性能测试,并用手工方式进行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引擎运行正确、稳定,能有效地处理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流程性事件,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扩展性、复用性和移植性,能大大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且很容易与电子政务系统集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周昌盛[6](2009)在《面向电子政务的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电子政务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共享、交流、协作为核心,以政务信息流、工作流相对集成为结构的政务管理模式。通过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工作流的重组,使政府工作效率更高,服务更好,花费更少。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能有效地支持业务流程自动化。作为一种对常规性事务进行管理、集成的技术,它能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业务过程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流程的柔性等。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运用在电子政务中能有效的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因此,近年来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工作流管理应用的研究成为软件领域新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给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引出本文的选题及研究的内容。其次,介绍了工作流及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工作流的起源与发展,并给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再次,研究分析了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提出的工作流参考模型,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NET架构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型;在WfMC提出的工作流过程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业务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网络图的面向扩展的工作流过程模型,在模型中增加条件约束,引进“状态”和“条件”元素,增强了模型对状态和条件的描述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柔性和适应性。论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的设计方法,详细说明了工作流引擎相关组件接口和引擎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该引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可以灵活处理各种业务流程,能较好地满足电子政务中信息管理的需要。最后,将工作流技术实际运用在人大议案管理系统中,能够方便的与人大现有的应用系统集成,较好地满足实际的业务需求。论文深入研究了工作流管理技术,不仅实现了一个轻量级工作流引擎,而且研究了电子政务中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并将工作流技术应用在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办公效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最后结合人大议案管理系统中的实际业务,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流程的流转过程。
沈因[7](2009)在《负载平衡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对于一个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其业务处理必然将是基于分布式工作流的。进而由于电子政务事务的纷繁复杂,导致系统任务在空间、时间、流程上存在着极度的不平衡。因此如何在各政府部门间异构的工作流和信息系统中实现协同处理与分布式的负载平衡已成为电子政务领域的重要难题。本文从研究现有的分布式工作流引擎负载平衡技术所采用的基础方法出发,通过对比研究法,分析典型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以及各种分布式工作流引擎的工作模式和负载平衡技术,对比不同平衡策略的优缺点,为我们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在工作流引擎中实现有效的负载平衡,制定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提出了“避免在较坏情况下导致更坏结果”的系统设计原则,对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应用的分布式工作流引擎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和实现,给出了实用的相关调度模型和策略原理,以及表示和实现方法,提出了负载参考量调度算法。并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分布式工作流引擎中采用了这个新的调度算法,并通过实验,对所提出的调度算法进行了测试,对比调度的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新的调度算法在更复杂的架构和更繁多的任务情况下比轮询调度算法负载平衡的效果更好。新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电子政务领域系统中不仅可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和顺畅程度,还可以大大降低电子政务系统的采购和维护成本,有利于政府及整个社会的效率提高。
沈因,谭汉松[8](2009)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负载平衡》文中认为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对于一个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其业务处理必然将是基于分布式工作流的。文章通过分析电子政务系统中工作流任务在空间、时间、流程上的极度不平衡,以及各种分布式工作流引擎的工作模式和负载平衡技术,对比不同平衡策略的优缺点,讨论如何在各政府部门间异构的工作流和信息系统中实现协同处理与分布式的负载平衡。
李灿丽[9](2008)在《电子签章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办公模式。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要不断进行业务过程重组,工作流管理系统允许用户自定义流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流程,成为电子政务系统必不可少的支持系统。电子签章系统顺应时代潮流,保障了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快捷、合法和安全可信。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是:(1)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子政务模型的研究与实现文章首先对电子政务和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工作流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根据工作流参考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电子政务领域的基于J2EE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完成对工作流管理系统定义模块、引擎模块、客户应用模块以及管理监控等模块的设计与开发。(2)电子签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深入研究AES和ECC的算法原理,分析其抗攻击性,将电子签章系统中的对称加密部分使用AES算法,公钥加密部分使用ECC算法;了解openSSL算法库,将其用于PKI/CA模型的实现;采用COM思想实现了系统对MS Word的无缝嵌入。(3)电子签章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的集成将基于中间件设计思想的电子签章作为中间件软件模块,嵌入到电子政务系统中。利用PKI/CA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及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word文件的自动加密和解密。本文最后指出未完成的工作,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陈永[10](2007)在《工作流技术在政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流建模与工作流仿真技术在政务流程再造(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GPR)中的应用。在总结归纳了研究的大背景的前提下,本文首先进入基础理论篇,对GPR的产生、应用原则以及实施的一般方法以及GPR对电子政务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又对工作流的定义、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一般知识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进入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对工作流建模技术和工作流仿真技术在GPR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以国家行政部门公职人员的招聘流程流程为依托,采用iGrafx流程分析优化软件,对工作流建模与仿真在GPR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本文在第四章中对petri网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并介绍了工作流网(Workflow Petri Net,简称WFPN)的一些基本知识。本文以行政部门中比较常见的公职人员招聘流程为例,重点介绍工作流建模和仿真技术是如何应用于政府的行政流程重组中去的,以此来得到一般结论,以此为行政部门应用上工作流技术改进流程和重组业务提供帮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文末总结了本文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并提出有待于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方向。
二、工作流管理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作流管理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背景 |
1.3 电子政务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内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
1.3.2 国外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
1.4 工作流研究现状分析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与电子政务 |
2.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
2.1.1 工作流的定义 |
2.1.2 工作流的相关概念 |
2.2 工作流管理系统基本概念和定义 |
2.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2.4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4.1 工作流参考模型的五个模块 |
2.4.2 工作流参考模型的五个接口 |
2.5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概念 |
2.5.1 电子政务的概念 |
2.5.2 电子政务系统的特征 |
2.6 工作流技术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
2.6.1 电子政务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的必要性 |
2.6.2 电子政务系统采用工作流的好处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系统项目概述 |
3.1.1 项目背景 |
3.1.2 建设背景 |
3.1.3 系统目标 |
3.1.4 国内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应用情况 |
3.2 用户分析 |
3.3 主要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指南发布 |
3.3.2 项目申报 |
3.3.3 项目查重 |
3.3.4 项目评审 |
3.3.5 立项审批 |
3.3.6 验收管理 |
3.3.7 分析统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总体架构 |
4.1.1 软件架构图 |
4.1.2 表示层 |
4.1.3 业务与数据持久层 |
4.2 项目申请与受理 |
4.2.1 申请书填写列表 |
4.2.2 受理确认申请书 |
4.3. 项目评审 |
4.3.1 数据结构说明 |
4.3.2 系统流程图 |
4.3.3 评审表设置 |
4.3.4 项目分组 |
4.4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效果 |
4.4.1 项目申报 |
4.4.2 项目受理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2)基于云计算的政企互动电子政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拟解决问题 |
1.1.1 选题背景 |
1.1.2 拟解决问题 |
1.2 研究意义与主要创新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主要创新点 |
1.2.3 主要研究方法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2.1 电子政务 |
2.1.1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
2.1.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
2.2 智能政务 |
2.3 云计算 |
2.4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熵 |
2.5 电子政务中的博弈分析 |
2.6 电子政务中的虚拟组织理论 |
第三章 政企互动建设模式研究 |
3.1 政企互动供应链关系模型 |
3.1.1 电子政务三主体间利益关系 |
3.1.2 电子政务价值链模型 |
3.1.3 电子政务供应链模型 |
3.1.4 政府再造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
3.2 政企互动的建设 |
3.2.1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型 |
3.2.2 市场化运作 |
3.3 内外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 |
3.3.1 电子政务运行管理的特征及运行模式实施分析 |
3.3.2 运行管理的目标选择 |
3.3.3 运行管理的应用领域选择 |
3.3.4 电子政务实施的具体策略选择 |
第四章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 |
4.1 云计算平台总体框架 |
4.2 云计算的软件服务层(SaaS) |
4.2.1 政府应用平台 |
4.2.2 企业应用平台 |
4.2.3 公众应用平台 |
4.3 云计算的平台服务层(PaaS) |
4.3.1 基础支撑 |
4.3.2 技术支持 |
4.3.3 多 Agent 智能决策支持 |
4.4 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 |
4.4.1 电子政务平台 IaaS 层服务方式 |
4.4.2 电子政务平台 IaaS 层架构 |
第五章 互动模式下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研究 |
5.1 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关系 |
5.1.1 政府与企业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5.1.2 政府与企业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5.1.3 政府与企业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5.1.4 小结 |
5.2 政府与企业间合作博弈机制 |
5.2.1 强化契约机制 |
5.2.2 信誉机制 |
5.2.3 信息披露机制 |
第六章 基于政企互动的虚拟组织模式研究 |
6.1 虚拟组织中的信息集成 |
6.1.1 信息集成理论 |
6.1.2 电子政务信息集成模型 |
6.1.3 电子政务信息集成实现模式 |
6.2 基于 DLA 的信息资源框架与系统建模 |
6.2.1 电子政务虚拟组织 DLA 资源框架 |
6.2.2 设计维度模型 |
6.2.3 建设维度模型 |
6.2.4 平台网际维度模型 |
6.2.5 运营维度模型 |
6.3 基于 DLA 模型的信息熵 |
第七章 基于政企互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 |
7.1 基于模糊 AHP 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 |
7.1.1 评价主体 |
7.1.2 绩效评价指标 |
7.1.3 模糊 AHP 的设计原理与步骤 |
7.1.4 确定因素集和评价集 |
7.1.5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7.1.6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
7.1.7 计算综合隶属度 |
7.1.8 算例分析 |
7.2 基于 ANP 的智能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
7.2.1 绩效评估指标的选取 |
7.2.2 ANP 评价模型的建立 |
7.2.3 实证分析验证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3)工作流技术在县级政务网站平台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工作流管理系统概述 |
1.3.1 工作流的定义 |
1.3.2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
1.3.3 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平台中的应用 |
1.4 论文的组织和结构 |
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功能需求 |
2.2 系统主要功能用例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用例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总体架构 |
3.2.2 系统软件架构 |
3.3 系统技术路线 |
3.4 本章小结 |
4 工作流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实现 |
4.1 OSWorkflow |
4.2 工作流执行服务的实现 |
4.2.1 业务流程定义实现 |
4.2.2 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4.3 权限管理实现 |
4.3.1 权限管理模型 |
4.3.2 OSWorkflow与系统自定义权限模型的关联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系统主要功能展示 |
5.1.1 在线审批前端设计 |
5.1.2 可视化流程定义工具 |
5.1.3 Web表单设计器 |
5.2 系统测试 |
5.2.1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
5.2.2 压力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 |
1.3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
1.3.1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
1.3.2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
1.4 电子政务工作流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2 工作流技术及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 |
2.1 工作流技术研究 |
2.1.1 工作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2.1.2 工作流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2.1.3 工作流管理技术 |
2.2 关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 |
2.2.1 工作流管理系统架构 |
2.2.2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2.3 过程建模与工作流模型 |
2.2.4 工作流执行服务与工作流引擎 |
2.2.5 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好处 |
3 JBPM及相关技术研究 |
3.1 B/S结构介绍 |
3.1.1 B/S结构的作用 |
3.1.2 B/S结构软件的优缺点 |
3.2 J2EE介绍 |
3.2.1 J2EE的概念 |
3.2.2 J2EE的优势 |
3.2.3 J2EE的四层模式 |
3.3 MVC |
3.3.1 MVC的运行机制 |
3.3.2 MVC的优点 |
3.4 Hibernate框架 |
3.4.1 Hibernate框架介绍 |
3.4.2 Hibernate框架的优势 |
3.5 JBPM |
3.5.1 JBPM介绍 |
3.5.2 JBPM涉及到的一些概念 |
3.5.3 JBPM流程定义语言(JPDL) |
4 基于JBPM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分析 |
4.1.1 系统功能概述 |
4.1.2 系统需求分析 |
4.1.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4.2 权限和角色管理 |
4.3 业务流程 |
4.3.1 发文流程 |
4.3.2 收文流程 |
4.3.3 档案管理 |
4.4 工作流程的启动及路由交换过程示例 |
4.4.1 流程启动过程示例 |
4.4.2 流程流转过程示例 |
4.5 回退与会签的实现 |
4.5.1 回退的实现 |
4.5.2 会签的实现 |
4.6 系统功能介绍及界面 |
4.6.1 系统管理模块 |
4.6.2 公文交换模块 |
4.6.3 个人办公模块 |
4.6.4 综合办公模块 |
4.6.5 行政办公模块 |
4.6.6 协同工具模块 |
4.6.7 实现界面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工作流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电子政务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工作流和电子政务系统 |
2.1 工作流技术 |
2.1.1 工作流概念 |
2.1.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1.3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2 电子政务系统概述 |
2.2.1 电子政务的概念 |
2.2.2 电子政务的内涵 |
2.3 工作流技术和电子政务系统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中工作流建模的研究 |
3.1 工作流模型 |
3.1.1 过程模型 |
3.1.2 组织模型 |
3.1.3 资源模型 |
3.1.4 工作流相关数据 |
3.2 电子政务系统中工作流建模的特点 |
3.3 电子政务系统中工作流建模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作流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
4.1 引擎设计思想 |
4.1.1 关系结构和轻量级 |
4.1.2 面向电子政务工作流引擎特点分析 |
4.2 工作流模型的设计 |
4.2.1 工作流信息模型 |
4.2.2 工作流机构模型 |
4.2.3 工作流的控制模型 |
4.2.4 实例间的状态转换 |
4.2.5 工作流任务分派 |
4.3 工作流引擎系统体系结构 |
4.3.1 工作流引擎的体系结构 |
4.3.2 系统模块划分 |
4.4 工作流引擎核心类的设计 |
4.4.1 实体类设计 |
4.4.2 业务类设计 |
4.4.3 接口类设计 |
4.5 轻量级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4.5.1 引擎实现技术的选择 |
4.5.2 引擎技术架构 |
4.5.3 引擎的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作流引擎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实例 |
5.1 项目背景 |
5.2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
5.2.1 提案信息子系统 |
5.2.2 委员名录子系统 |
5.2.3 信访处理子系统 |
5.2.4 社情民意子系统 |
5.3 基于工作流的提案信息子系统实例 |
5.3.1 提案基本流程分析 |
5.3.2 系统运行界面 |
5.4 系统测试 |
5.4.1 Web测试概述 |
5.4.2 性能测试 |
5.4.3 功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结语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提案基本流程 |
附录二:提案办理并发子流程 |
附录三:信访处理流程 |
附录四:社情民意流程 |
致谢 |
(6)面向电子政务的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选题及研究的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工作流技术与工作流管理系统概述 |
2.1 工作流技术 |
2.1.1 工作流的起源与发展 |
2.1.2 工作流技术的基本要求 |
2.1.3 工作流技术的相关概念 |
2.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2.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分类 |
2.2.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 |
2.2.3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
2.2.4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2.2.5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开发环境 |
3.1.2 集中式和分布式的选择 |
3.1.3 B/S 和C/S 结构模式的选择 |
3.2 系统的总体架构 |
3.2.1.N ET 架构下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
3.2.2 系统体系结构 |
3.3 系统工作流建模 |
3.3.1 系统元模型 |
3.3.2 建模方法的选择 |
3.3.3 建模元素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作流核心设计与实现 |
4.1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 |
4.1.1 轻量级工作流引擎 |
4.1.2 使用关系数据库作为引擎后台支撑 |
4.2 工作流引擎的分析与设计 |
4.2.1 引擎控制模型的功能设计 |
4.2.2 引擎的数据模型设计 |
4.2.3 工作流引擎的执行过程 |
4.3 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4.3.1 过程解析 |
4.3.2 实例管理 |
4.3.3 任务项管理 |
4.3.4 流程导航 |
4.4 引擎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作流技术在人大议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5.1 系统背景 |
5.2 人大议案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5.2.1 系统结构框架设计 |
5.2.2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5.2.3 系统功能设计 |
5.3 议案流程实现过程 |
5.4 应用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后期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详细摘要 |
(7)负载平衡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分布式工作流概况 |
1.2.1 工作流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简介 |
2.1 电子政务概况 |
2.1.1 电子政务的定义 |
2.1.2 电子政务应用的模式 |
2.1.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
2.2 电子政务的特点 |
2.3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应当注意的方面 |
2.3.1 集中还是分布 |
2.3.2 做好最坏的打算 |
2.4 小结 |
第三章 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应用 |
3.1 工作流介绍 |
3.1.1 工作流基本概念 |
3.1.2 工作流实例 |
3.1.3 活动实例 |
3.1.4 工作流管理系统 |
3.2 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 |
3.2.1 分布式工作流 |
3.2.2 基础结构 |
3.3 小结 |
第四章 工作流引擎整体结构 |
4.1 运行期工作流引擎 |
4.2 引擎调度器 |
4.2.1 流程管理 |
4.2.2 任务管理 |
4.2.3 路由管理 |
4.3 消息服务 |
4.4 小结 |
第五章 工作流中的负载平衡技术 |
5.1 负载平衡技术分类 |
5.1.1 静态与动态负载平衡调度 |
5.1.2 集中式和分布式调度 |
5.1.3 不可迁移处理和可迁移处理调度 |
5.1.4 确定性与启发性调度 |
5.1.5 最优与次优调度 |
5.2 分布式系统的动态平衡 |
5.2.1 驱动策略 |
5.2.2 调度模型 |
5.3 工作流中的负载平衡 |
5.3.1 负载信息参数 |
5.3.2 负载参考量 |
5.3.3 负载参考量调度 |
5.3.4 负载参考量调度算法 |
5.4 负载参考量调度算法的优点 |
5.5 小结 |
第六章 分布式工作流引擎设计与实现 |
6.1 引擎设计与实现 |
6.1.1 数据模型 |
6.1.2 业务规则的表示 |
6.1.3 任务队列与任务指派 |
6.1.4 引擎调度器 |
6.2 算法实现及性能分析 |
6.2.1 调度算法实现 |
6.2.2 测试环境与测试结果 |
6.2.3 测试结果分析与结论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8)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负载平衡(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应用模式 |
1.电子政务的特点 |
2.电子政务应用的模式 |
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
三、工作流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
1.工作流的概念 |
2.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 |
(1) 工作流实例 |
(2) 活动实例 |
(3) 工作流的管理 |
3.工作流引擎 |
四、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负载平衡 |
1.负载平衡技术 |
2.负载平衡方法分类 |
(1) 静态与动态负载平衡调度 |
(2) 局部性和全局性调度 |
(3) 集中式和分布式调度 |
(4) 不可迁移处理和可迁移处理调度 |
(5) 确定性与启发性调度 |
(6) 最优与次优负载平衡调度 |
3.负载平衡驱动策略 |
(1) 接收者驱动: |
(2) 发送者驱动: |
(3) 混合驱动: |
五、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应当注意的方面 |
1.集中还是分布 |
2.做好最坏的打算 |
六、结语 |
(9)电子签章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概述 |
2.1 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
2.2 密码学技术概述 |
2.2.1 对称密码体制 |
2.2.2 非对称密码体制 |
2.2.3 Hash函数 |
2.3 认证技术 |
2.3.1 公钥基础设施(PKI) |
2.3.2 数字证书 |
第三章 基于工作流的电子政务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3.1 工作流技术简介 |
3.2 工作流管理的优点 |
3.3 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 |
3.4 电子政务模型的设计 |
3.5 轻量级的工作流引擎的设计方案 |
3.6 轻量级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3.6.1 系统的开发运行环境 |
3.6.2 工作流引擎所需的数据结构 |
3.6.3 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 |
3.6.4 工作流引擎所需的类的设计与实现 |
第四章 电子签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电子签章系统原理及研究内容 |
4.2 电子签章系统的设计方案 |
4.3 电子签章系统的实现 |
4.3.1 Bouncy Castle加密算法库介绍及其安装 |
4.3.2 PKI/CA模型的实现 |
4.3.3 word签章控件的实现 |
4.3.4 加密验证模块的实现 |
第五章 电子签章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的集成 |
5.1 系统集成的实现 |
5.2 系统的应用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工作流技术在政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GPR方面 |
1.2.2 工作流技术应用研究方面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GPR理论和方法 |
2.1 从业务流程再造(BPR)到政务流程再造(GPR) |
2.1.1 BPR的起源 |
2.1.2 政务流程的概念 |
2.1.3 GPR理论的提出 |
2.2 GPR在政府改革中的作用 |
2.3 GPR的方法与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作流技术的简单介绍 |
3.1 工作流相关概念 |
3.2 工作流管理系统概述 |
3.3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
3.4 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 |
4.1 PETRI网概述 |
4.2 工作流网模型(WORKFLOW PETRI NET,简称为WFPN)介绍 |
4.3 电子政务系统工作流程到WFPN模型的实现 |
4.4 用PETRI网对工作流过程进行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作流建模与仿真技术在GPR中应用的过程研究 |
5.1 电子政务工作流模型的建立 |
5.2 建立工作流模型的步骤: |
5.3 工作流模型的分析和优化 |
5.4 基于工作流管理的经营过程重组实施的原则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作流建模与仿真技术在GPR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
6.1 X市海关公职人员招聘概述 |
6.2 对公职人员招聘流程进行工作流建模 |
6.3 模型的仿真分析 |
6.4 流程优化仿真 |
6.5 优化总结 |
6.6 本章总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四、工作流管理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研究与应用[D]. 张桢旖. 西北大学, 2015(07)
- [2]基于云计算的政企互动电子政务模式研究[D]. 梁晓琴. 天津大学, 2014(05)
- [3]工作流技术在县级政务网站平台的应用研究[D]. 田荣林.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8)
- [4]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D]. 李昕.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2)
- [5]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研究[D]. 邱瑞. 长安大学, 2010(03)
- [6]面向电子政务的轻量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周昌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7]负载平衡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D]. 沈因. 中南大学, 2009(04)
- [8]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负载平衡[J]. 沈因,谭汉松.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9]电子签章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D]. 李灿丽. 贵州大学, 2008(02)
- [10]工作流技术在政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D]. 陈永.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