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肠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转流术一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辜浩[1](2020)在《裁剪去粘膜回肠重建输尿管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医源性输尿管长段缺损的治疗至今仍是临床泌尿外科棘手问题,众多治疗方法中回肠代输尿管应用最广泛,但疗效受制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了寻求更佳的输尿管替代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裁剪去粘膜回肠重建全段输尿管缺损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裁剪去粘膜回肠重建输尿管的疗效及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1-2岁健康成年比格犬10条,雌雄各半,术前采静脉血5m L,采用2.5%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麻醉生效后探查腹腔排除异常,切除左侧肾脏和右侧全段输尿管,距回盲部约10cm以上处切取带系膜回肠段12cm15cm,纵向裁剪切除对系膜侧1/2肠壁,保留系膜侧并剔除肠粘膜,连续锁边缝成管状后内置5Fr双J管,近端与肾盂吻合,远端与膀胱吻合;原回肠端端吻合恢复其连续性。观察术后犬存活状况,术后4周膀胱小切口拔除双J管;术后4及8周分别采血后完善静脉尿路造影(IVU),以评估各期输尿管影像学特征、电解质和肾功能变化。同时每次随机处死5只实验犬,取重建输尿管标本大体观察后予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进一步完善苏木精-依红(HE)染色后行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实验犬术后均存活,精神状况良好,自主排尿,均按实验预期处死。手术前后各组肾功能、电解质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IVU检查见肾脏、输尿管及膀胱显影无延迟,重建输尿管未见明显狭窄及扩张,无造影剂外溢;5只8周组实验犬中有2只出现肾盂轻度积水。各组解剖观察腹腔均无积液、积脓及瘘道,新输尿管周围轻度粘连,外形完整,可见蠕动波,管壁柔软红润、管壁无局部增厚及疤痕增生,剖开后管腔面光滑,无溃疡、增生与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腔径约0.5cm。肾脏周围粘连轻,界限清楚,肾盂轻度扩张后体积可略有增大。HE染色后镜下见各组新输尿管外膜、肌层及粘膜下层完整,各层厚度与其自身回肠比较无明显增加,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未见明显纤维增生,粘膜下层表面未见上皮细胞。结论:裁剪去粘膜回肠重建输尿管技术保留了回肠代输尿管无排斥反应、血供充足、具备神经调节和蠕动功能等优势;术后尿液引流通畅,无尿瘘、狭窄梗阻、反复感染、内环境紊乱等术后并发症;可以满足不同全段输尿管缺损的重建要求,有望成为新的输尿管长段或全段缺损替代治疗方法,有较大潜在研究价值。
任泽杰[2](2017)在《回肠腹壁造口术(Bricker术)在膀胱癌根治术尿流改道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系肿瘤发病率占居第一位,欧美仅仅次于前列腺癌,位居第二;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等,根治性膀胱切除(新膀胱重建)+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尿流改道术仍然是首选措施,且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术后如何取代膀胱的功能及尿流改道的方式目前尚无标准治疗的方案;其中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是一种经典的尿流改道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随着泌尿外科医师逐渐对其术式的完善,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就更一步体现出来。目的:目前,随着重建原位可控性膀胱的出现,因为其近乎还原正常的泌尿系解剖和功能,而受到患者及泌尿外科医师的重视。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有逐渐被替代、忽略的趋势;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的临床治疗过程分析,来说明Bricker术在膀胱癌手术治疗中仍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行膀胱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4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术前膀胱镜检查及术前病理分期。根据不同情况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有限随访时间段内的远期并发症及造瘘口相关情况;同时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共同分析Bricker术在膀胱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纳入研究的病例中:其中有18为腹腔镜下行Bricker术,24例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手术。近期并发症:术中输血0例;术后肠梗阻有5例;术后感染7例;尿瘘1例;术后出血0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心血管并发症0例;肠瘘0例。远期并发症:肿瘤复发2例;肾脏结石、积水6例;肾功能损害5例;输尿管吻合口狭窄4例;造瘘口皮损10例。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病例中有3例病人术前拟行原位膀胱重建术,在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尿道,术中修改手术方式为回肠膀胱术。近期并发症的患者均在院治疗后康复出院,远期并发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所好转,研究病例大部分病例对术后生活质量满意。结论: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在膀胱癌患者可以取得显着的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较少。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回肠原位膀胱术与Bricker术具有无差异的肿瘤治疗效果,术中、术后的近期并发症并无较大差异。但是Bricker术对于尿道切缘阳性、严重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及尿道狭窄、肝肾功能不能耐受原位膀胱术等患者来说,是比较唯一的治疗方式;同时原位新膀胱术后上尿路功能并发症要高于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包括肾功能的损害、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的发生概率,原位新膀胱患者术后需要严格的排尿管理,部分病人需要辅助排尿管理行间歇性自行导尿(CIC)或者长期使用尿不湿防止尿液外漏;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存在原位新膀胱禁忌症患者,Bricker膀胱术为首选术式;2)、原位新膀胱术在术后早期并发症与Bricker膀胱术并无差异,但是术后远期上尿路功能损害较为严重;所以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首先考虑Bricker膀胱术;3)、对于医从性、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Bricker膀胱术优于原位新膀胱术。由此我们认为Bricker术在膀胱癌手术治疗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临床工作中仍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
高飞[3](2016)在《大网膜瓣包裹联合外支架预防兔输尿管皮肤造口狭窄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大网膜瓣包裹联合外支架在预防兔输尿管皮肤造口狭窄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自身对照法,右侧输尿管造口段先用大网膜瓣包裹,再通过输尿管外支架行皮肤造口,为实验侧:左侧输尿管行单纯输尿管皮肤造口,为对照侧。1月后所有大白兔处死切取肾、输尿管及造口处腹壁段输尿管探讨其形态学改变,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Masson染色观察腹壁段输尿管组织中胶原纤维分布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的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测定明确血供情况。结果:大体标本形态显示对照侧输尿管重度积水扩张表现,肾脏中到重度肿大,被膜紧张,肾脏表面充血,切面见肾皮质变薄。HE染色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侧肾髓质肾小管明显扩张,内含大量胶原沉积,肾皮质肾小球、肾小管萎缩,肾小球血管分叶、体积变小,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而实验侧明显轻于对照侧;通过测量肾脏皮质厚度,结果发现对照侧肾皮质明显变薄,其平均厚度为5.61±0.26mm,实验侧平均厚度为10.68±0.26mm,两侧对照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侧肾集合系统分离3.08±0.18mm,实验侧肾集合系统分离1.06±0.16mm,两侧对照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侧输尿管扩张明显,其平均直径3.07±0.16mm,实验侧平均直径1.06±0.16mm,两侧对照有显着差异(P<0.05),上述结果均提示对照侧肾积水的程度较实验侧严重。对照侧腹壁段输尿管管腔呈不规则狭窄,粘膜苍白不光整,而实验侧腹壁段输尿管未见明显狭窄,粘膜光整;Masson染色结果示,实验侧腹壁段输尿管组织中胶原纤维的面密度值为25.54±4.26,对照侧为42.36±6.04,两侧对照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侧腹壁段输尿管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为47%,对照侧为100%,两侧对照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侧腹壁段输尿管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为11.48±2.11,对照侧为5.23±2.09,两侧对照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初步证实了腹壁尿流输出道人工支架能有效减轻腹壁肌群对输尿管造口的压迫,大网膜瓣能促进血管再生,改善腹壁段输尿管的血液供应,防止腹壁输尿管的萎缩变性、纤维化及瘢痕组织形成,保持输尿管良好的蠕动性,从而保证尿流输出道的通畅性,有效预防肾、输尿管积水,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为今后尿流改道手术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依据。
杨国强,陈光富,张旭,孙圣坤,朱捷,张鹏,王云鹏[4](2015)在《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由单一术者应用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4778岁,平均63.7岁。传统四孔法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女性包括子宫、双侧附件及部分阴道前壁)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延长右侧12mmTrocar切口取出标本(女性自阴道取标本)及拟截取的肠管进行肠道操作,缩窄此切口行回肠膀胱腹壁造口。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240420 min,平均307.7min;出血量:100500ml,平均243.5ml;术中输血2例;所有标本切缘病理检查均为阴性。术后24d下地活动,术后排气时间47d。无尿瘘及肠瘘等严重并发症。2例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拔除单J管后出现尿路感染,双肾积水,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是在传统四孔法的基础上一次良好的改进,减少了切口,更加美观,术后恢复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张展志,于军辉,刘刚,廖代祥,罗成华[5](2015)在《腹膜后肿瘤术后尿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术后发生尿瘘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尿瘘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201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膜后肿瘤手术的530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期间发生尿瘘29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而总结预防和处理尿瘘并发症的经验。结果530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尿瘘,其中输尿管瘘25例,膀胱瘘4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尿瘘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中术区放疗史是最大的危险因素(OR=80.973),其次是肿瘤最大直径(OR=58.258);术前血白蛋白水平(OR=0.021)是最大的保护因素,其次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OR=0.054)。25例输尿管瘘患者均先行超声引导下肾盂造瘘术,充分转流尿液。有5例经肾盂造瘘引流术后自愈,2例引流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死亡,8例输尿管瘘再行经皮下隧道肾盂膀胱导管引流术后治愈,其余10例输尿管瘘患者接受再次开腹部手术治疗后愈合。4例膀胱瘘患者行留置尿管及膀胱冲洗治疗,其中3例自行愈合,1例再行膀胱造瘘术后自行愈合。结论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因术区放疗史、肿瘤较大、术前血白蛋白水平低和未放置输尿管支架者,易发生尿瘘;发生尿瘘患者经肾盂造瘘、膀胱造瘘、留置尿管以及皮下隧道肾盂膀胱导管引流术和开腹手术,均可获得治愈。
张长胜,孙天明,党乾元,苟成毅,张志鹏,曲小勇,高永峰[6](2015)在《改良式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的临床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价改良式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2年2月至2014年6月,对4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在原Mainz膀胱Ⅱ式手术基础上进行可控尿流术式,即改良式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到5年结果显示:B超检查34例患者有单侧肾盂轻度扩张2.5cm,排尿稳定可控,最大容量为450600mL;19例患者血CO2cp提示偏酸,口服碳酸氢钠,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均可蹲位自行排尿,可控,尿粪均完全分开,大便成形,偶有夜间尿失禁。死亡5例,其中1例术后1周因绞窄性肠梗阻、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术后1年因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2例3年后因肿瘤转移死亡,1例死因不详。肿瘤复发转移6例,其中肺转移2例,盆腔局部转移3例,尿道转移1例。48例患者中1例手术后20年仍健在。结论改良式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简单易行,在减少尿粪合流、逆行感染、代谢性酸中毒方面效果明显,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接近正常生理,有仿生学意义,是医患双方均易于接受的术式,且适应证相对较广,是一种较好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张泽键[7](2014)在《改良与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浸润性膀胱癌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根治性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被认为是标准的手术方式。但由于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常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及精神上的压力。每一名膀胱癌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耐受性、预期生存及对治疗结果期待的不同,因此有必要探讨适合不同患者需要既达到肿瘤根治又易于被患者接受的膀胱癌根治和尿流改道手术方式。自1852年Simon报道为1例膀胱外翻患者施行输尿管直肠吻合术以来,尿流改道手术已有100多年历史,根椐不同病情和不同手术医师的经验,研究和设计出各种的手术方法,不同的术式各有其适应范围,也各有其优缺点。理想的永久性尿流改道应能达到防止术后并发症,保护肾脏功能,使患者能过接近正常的生活。目前使用的各种永久尿流改道方法尚未臻完善,各具优缺点。可概括为下列几类:①尿路造口手术:如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永久性膀胱造口术、腹壁尿道术、尿道造口术;②利用一段游离肠管于腹壁造口,作为尿流通道,如回肠膀胱术、结肠膀胱术;③尿粪合流手术:如输尿管乙状结肠造口术、输尿管结肠-结肠直肠吻合术;④尿粪分流手术:如直肠膀胱术、直肠膀胱-结肠腹壁造口术;⑤可控肠膀胱术,分为二类:一类为可控肠膀胱腹壁造口术,如可控回肠膀胱术、可控回盲肠膀胱术;另一类为新膀胱术或正位可控膀胱术,如回肠新膀胱术、去带回盲肠新膀胱术。手术方法的选择需按照病人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条件、原发病性质、预期寿命、上尿路及肠管的解剖及功能情况等,既往有无腹部、盆腔手术及放疗史,结合患者的要求和术者的经验,认真加以选择。输尿管皮肤造口术(Cutaneous Ureterostomy, CU)是输尿管断端和皮肤的永久性或暂时性尿流改道,这是一种简单、安全术式。大体分为两种类型:输尿管攀皮肤造口术和输尿管末端皮肤造口术。Roth在1967年最先报道了使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一种方法,原本这种方法用于治疗儿童的先天性尿路梗阻,但是后来逐渐扩展到用于治疗成人盆腔恶性肿瘤的姑息性尿流改道。目前将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作为永久性尿流改道的方法来使用相对较少,但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仍作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永久性尿流改道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晚期膀胱肿瘤。其手术适应症:1、患膀胱或邻近器官的晚期恶性肿瘤,膀胱广泛受累,容量缩小,反复出血,压迫输尿管下段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者;2、儿童患下尿路梗阻或功能性疾患,致上尿路严重积水扩张,尤其是合并感染和尿毒症者;3、患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逆行性肾积水、反复感染及肾功能受损,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简要手术步骤:(1)需施行膀胱全切除或剖腹探查术者,使用下腹正中切口,经腹腔施行手术;单纯作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者,采用双下腹斜切口,经腹膜外施行手术。(2)腹膜后分离双侧输尿管中下段并将其切断,近端插入F8输尿管支架管达肾盂、固定在输尿管断端,远端用丝线贯穿结扎。(3)在骶岬前方、乙状结肠系膜后方作钝性分离,形成一通道,将一侧输尿管通过此通道拉至对侧。在离对侧输尿管断端约10cm处作输尿管端侧吻合,将支架引流管经吻合口放入对侧输尿管下段,并插至断端之外,将输尿管吻合口前壁缝合,间断缝合吻合口的输尿管外膜。(4)将输尿管造口的一侧的腹部切口延长成S形,两个梯形皮瓣的长度和底宽均为4cm,顶边约为2.5-3.0cm,S形切口的中点相当于髂嵴上缘水平。(5)将腹外斜肌腱膜于相对的腹横肌肌膜创缘缝合数针,其两旁的腱膜、肌肉切口则用丝线缝合,形成一纽扣状通道,让输尿管通过此通道拉出腹壁之外。用3-0可吸收线于适当位置穿过输尿管外膜,并固定于钮孔边缘。(6)3-0可吸收线缝合皮肤创缘,形成包绕输尿管的皮管。用丝线将输尿管末端与皮缘间断缝合,并将引流管固定。传统的输尿管末端皮肤造口术有以下缺点:(1)腹壁切口多、切口长,创伤大,美容效果差;(2)造口周围皮肤不平坦,易发生漏尿;(3)易发生输尿管末端坏死、狭窄或皮管裂开等合并症;(4)一些病例术后皮管逐渐萎缩、变短、使尿液不易收集,而需长期留置引流管;(5)因需要做皮肤乳头,所需输尿管长度也较长,易增加输尿管张力,导致输尿管血供受限。基于传统术式以上缺点,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良,以期达到以下效果:(1)手术方法相对简单;(2)手术时间缩短,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对病情较重者风险降低;(3)减少并发症:如减少漏尿、造口周围感染等。(4)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本科室对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进行改良,其的简要手术步骤:(1)单侧:取患侧下腹长约12cm手术斜切口,逐层切开腹壁,腹膜外找到患侧输尿管中、下段。根据原发病确定输尿管保留输尿管长度并离断,远断端以丝线缝扎。向上游离输尿管中下段。于患侧中腹部取一圆形切口,直径约0.6cm,戳穿下组织,于腹外斜肌腱膜取一同样大小和形状的切口,并经该切口将输尿管从圆形皮肤口引出体外。间断缝合输尿管壁和腹外斜肌腱膜,以固定输尿管。以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壁和圆形皮肤切口。纵形切开输尿管0.5cm,将输尿管末端外翻、折叠。右输尿管末端呈乳头状突出皮面0.5cm,从该乳头向输尿管插6F硅胶管,深度约20cm,或插单“J”管,乳头上接一造口袋以搜集尿液。(2)双侧:取下腹正中切口,起自耻骨联合上缘,长约15cm。逐层切开组织,于腹膜外分别找到双侧输尿管中下段并横断,远断端以4号丝线缝扎,分别于两侧中腹部各取一圆形切口,直径约0.6cm,切除其下皮下组织,于腹外斜肌腱膜取一同样大小和形状的切口,并经该切口戳穿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分别将双侧输尿管从左右圆形切口引出体外。以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壁和腹外斜肌腱膜,以固定输尿管。以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壁和圆形皮肤切口。纵形切开输尿管0.5cm,将输尿管末端外翻、折叠。双侧输尿管末端呈乳头状突出皮面0.5cm。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下,个体受到病情和治疗的影响时,对生活和环境的主观知觉感受,包括对身体症状、社会关系、心理情绪、环境互动等的评价。生命质量作为一个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护士站在患者的立场,选择和评价治疗、护理方案,筛选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完善健康教育。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这些变化,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不再只关注患者生理的治疗和康复,还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变化。生活质量调查是目前国际上对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慢性疾病治疗方案筛选和评价的有效方法。所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影响下,与人的生活条件和事件相关的健康状态和主观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与改良术式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膀胱癌特异性量表FACT-BL对在我院接受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和改良术两种术式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术式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体生活质量和膀胱癌相关方面生活质量的差别,并探讨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为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式的选择提供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面的依据,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3年0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患者。病人的入选标准:1、因各种原因需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者:(1).膀胱或邻近器官的晚期恶性肿瘤、膀胱广泛受累,容量缩小,反复出血,压迫输尿管下段引起肾功能衰竭的患者;(2).患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上行性肾积水、反复感染及肾功能受损,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2、患者无精神疾病,能正确理解问卷内容并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手术组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其中19例行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2例行改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病人的分组标准:从临床实际出发,病人的分组不可能做到随机分组。我们的研究根据主刀医生来进行分组,其中以谢克基教授为主刀的治疗组施行改良手术;以其他熟练掌握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医生为主刀的治疗组施行传统术式。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41例,其中19例行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2例行改良手术。收集患者手术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签署知情同意书,征得患者同意后收集其基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日期、手术方式、疾病类型、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分级以及患者家庭地址、联系电话、E-mai1等内容,应用膀胱癌特异性量表FACT-BL进行调查,定期邀患者来我院门诊复查,同时现场完成问卷,或通过邮寄附带回信邮资和信封,或E-mail发送电子调查表以或电话询问方式完成调查对两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等不同时间点的生活质量进行多次问卷调查,从而动态观察两种术式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对不同时间点两种术式方式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或者秩和检验(Mann-Whitney Test)进行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检验水准。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统手术组:男16例,女3例,年龄67.9±5.4岁;膀胱多发尿路上皮癌7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4例,膀胱鳞癌1例,膀胱癌术后复发7例;≥T3期8例;其中单侧输尿管皮肤造口9例,双侧10例。改良手术组:男17例,女5例,年龄平均67.8±5.9岁;膀胱多发尿路上皮癌6例,膀胱癌术后复发5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合并肾盂癌2例,膀胱鳞癌2例,直肠癌侵犯膀胱1例,膀胱平滑肌肉瘤合并前列腺癌1例,膀胱癌阴道转移1例;≥T3期10例;其中单侧输尿管皮肤造口8例,双侧14例。(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性别比例、≥T3期、单数/双侧造口比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并发症:造口感染传统手术组高于改良手术组(P=0.036),乳头萎缩、末端坏死、外口狭窄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HRQOL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时两组患者HRQOL评分接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患者改良组HRQOL评分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0<0.0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及FACT-G等方面HRQOL评分接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改良组患者在FWB、BSS得分和FACT-BL总得分方面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在术后造口皮肤感染、术后12个月时HRQOL方面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因此,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输尿管皮肤造口方式时应优先考虑行改良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杨雄[8](2014)在《膀胱全切—改良MainzⅡ尿流改道术180例多中心临床回顾总结》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综合评价膀胱全切-改良MainzⅡ式尿液转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2004年10月至2012年10月甘肃省多家医疗单位及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详见表-1)施行的改良MainzⅡ式膀胱术180例(其中男146例,女34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57岁),随访回顾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失血量、早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排尿次数(夜间)、每次尿量、尿控率等,同时作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QOL)。180例患者获得早期(<30天)随访,因部分患者死亡及联系方式变化164例患者获得远期(>30天)随访。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手术。6例(3.33%)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48例(26.67%)出现早期并发症(<30天),包括肺炎6例(3.33%),肠梗阻8例(4.44%),伤口感染28例(15.56%),肠瘘6例(3.33%),其中3例经充分引流、静脉营养等治疗治愈,另3例并发化脓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MODS经抢救无效死亡;远期并发症(>30天)36例(21.95%),包括肾积水4例(2.44%),输尿管结肠吻合口狭窄2例(1.22%),肾盂肾炎12例(7.32%);代谢性酸中毒16例(9.76%);腹泻2例(1.22%)。结论:改良Mainz Ⅱ式膀胱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且易处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易于被医患双方接受。
朱再生,张春霆,刘全启,陈良佑,杨庆,吴汉,李瑞阳[9](2013)在《膀胱全切后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后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进行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膀胱全切术后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32例的临床资料。主要技术包括:①左右输尿管均游离至肠系膜下动脉分叉附近,于腹主动脉表面穿过后腹膜转到腹腔;②左右输尿管汇合后,远端纵行剖开约6cm,侧-侧吻合3.54cm,留末端22.5cm皮肤造口用;③皮肤造口在右侧标准腹壁造口部位,采用3角缝合固定法;④输尿管末端与皮肤的造口吻合采用双"V"形皮瓣嵌入双输尿管瓣之间成形术;⑤左右双"J"的留置大于2月后拔除。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平均为(22.3±8.1)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粘连性肠梗阻1例,上尿路积水2例,逆行感染1例。结论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易操作,不涉及肠道、术后并发症率低,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尿液改道术。
方雪峰,刘文娟[10](2012)在《膀胱切除Mainz Ⅱ尿流改道术25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行输尿管肠袋抗反流吻合的粪尿合流手术的效果。方法:对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患者,将乙状结肠及直肠倒"U"形折叠缝合去管囊化形成低压肠袋,即Mainz Ⅱ尿流改道术,又采取了输尿管-输尿管端侧交叉吻合后单根汇入贮尿囊做抗反流吻合法。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监测肾功能、血电解质和行泌尿系B超检查,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QOL)。结果:25例术后肾功能、血电解质均正常,6个月1例轻度肾积水但未继续加重;1例上尿路感染1次,1例2次,经抗感染治愈;2~3个月后尿量趋于稳定380~600ml,平均450ml;生活质量评分1~3分,平均1.8分(介于满意和大致满意之间);白天尿控率100%。结论:Mainz Ⅱ尿流改道术易操作,并发症少,采用输尿管-输尿管端侧交叉吻合使Mainz Ⅱ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最大限度地避免输尿管反流损害肾功及逆行感染的发生,生活质量高。
二、回肠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转流术一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回肠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转流术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裁剪去粘膜回肠重建输尿管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回肠腹壁造口术(Bricker术)在膀胱癌根治术尿流改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 |
致谢 |
综述 细胞因子与膀胱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大网膜瓣包裹联合外支架预防兔输尿管皮肤造口狭窄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及实验准备 |
一、自主设计研发腹壁尿流输出道人工支架 |
二、利用大网膜瓣包裹有利于为末端输尿管提供良好的血液供应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 |
(二) 主要试剂与仪器 |
(三) 实验动物分组 |
(四) 动物模型的建立 |
(五) 动物术后护理 |
(六) 检测指标 |
1. 观察实体标本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肾实质病理学变化 |
2. 腹壁段输尿管组织分别作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 |
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TGF-β 1在腹壁段输尿管组织中的表达 |
4. 腹壁段输尿管微血管密度测定 |
二、技术路线图 |
三、统计学处理 |
第三部分 结果 |
一、实验侧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侧肾脏和输尿管 |
二、Masson染色检测腹壁段输尿管组织胶原纤维的分布结果 |
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TGF-β 1在腹壁段输尿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
四、腹壁段输尿管微血管密度测定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4)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腹膜后肿瘤术后尿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
1.2 随访资料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腹膜后肿瘤术后尿瘘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
2.2 尿瘘的处理措施 |
3 讨论 |
(6)改良式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7)改良与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三、随访方法 |
结果 |
1、临床资料 |
2、临床病史 |
3、纳入与排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4、两组患者之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
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
6、HRQOL得分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论文 |
致谢 |
(8)膀胱全切—改良MainzⅡ尿流改道术180例多中心临床回顾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术后治疗 |
2.5 随访方法及评估项目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膀胱肿瘤简介 |
4.1.1 膀胱肿瘤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资料 |
4.1.2 膀胱癌的组织病理学 |
4.1.3 膀胱癌的诊断 |
4.1.4 膀胱癌的治疗 |
4.2 尿流改道简介 |
4.2.1 尿流改道发展史 |
4.2.2 尿流改道的分类 |
4.2.3 输尿管植入术 |
4.2.4 尿流改道术式选择 |
4.2.5 改良MainzⅡ式膀胱术 |
参考文献 |
改良MainzⅡ式膀胱术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膀胱全切后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手术情况及疗效 |
2.2 并发症 |
3 讨论 |
(10)膀胱切除Mainz Ⅱ尿流改道术25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四、回肠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转流术一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裁剪去粘膜回肠重建输尿管的初步探讨[D]. 辜浩.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2]回肠腹壁造口术(Bricker术)在膀胱癌根治术尿流改道中的应用[D]. 任泽杰. 西南医科大学, 2017(01)
- [3]大网膜瓣包裹联合外支架预防兔输尿管皮肤造口狭窄的可行性研究[D]. 高飞.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J]. 杨国强,陈光富,张旭,孙圣坤,朱捷,张鹏,王云鹏.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5(04)
- [5]腹膜后肿瘤术后尿瘘的危险因素分析[J]. 张展志,于军辉,刘刚,廖代祥,罗成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5(06)
- [6]改良式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的临床效果评价[J]. 张长胜,孙天明,党乾元,苟成毅,张志鹏,曲小勇,高永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5(03)
- [7]改良与传统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比较[D]. 张泽键.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1)
- [8]膀胱全切—改良MainzⅡ尿流改道术180例多中心临床回顾总结[D]. 杨雄. 兰州大学, 2014(10)
- [9]膀胱全切后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的临床疗效[J]. 朱再生,张春霆,刘全启,陈良佑,杨庆,吴汉,李瑞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3(05)
- [10]膀胱切除Mainz Ⅱ尿流改道术25例临床疗效观察[J]. 方雪峰,刘文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