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汽锅炉烧超稠油技术的现场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长根,樊玉新,张锋,胡远远[1](2022)在《超稠油采出水回用锅炉结垢机理研究及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油田某作业区超稠油采出水具有高温、高硅、高矿化度的特点,造成过热注汽锅炉结垢频繁。通过对锅炉炉管垢样进行检测分析,明确了Si和盐是造成锅炉结垢的主要因素,同时借助对锅炉炉管中盐垢宏观形貌、微观形貌、EDS及XPS分析,揭示了锅炉结垢机理;针对结垢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化学除硅和MVC除盐,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断键+缩聚反应是盐垢形成的主要机理,盐垢中主要物质分子式为Na2Si2O5;化学除硅可以将锅炉给水SiO2质量浓度降至100 mg/L以下;MVC除盐实现产水矿化度≤50 mg/L,脱盐率≥98%。该研究对新疆油田过热注汽锅炉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单朝晖,孙森,金志娜,曹佳旭,李学军,邱江源,马大文,樊玉新[2](2021)在《新疆油田稠油采出水电化学深度除油除硅现场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油田稠油采出水的硅含量高,目前多采用化学除硅方法,其工艺流程长,加药种类多,污泥量大,且除硅深度不能满足注汽锅炉给水水质要求。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开展超稠油采出水特性分析研究,掌握电化学净化、除硅机理;研制了一套"电化学+大直径陶瓷膜"组合超稠油采出水净化、除硅中试装置,并在新疆油田风城作业区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验证电化学净化、除硅技术在超稠油采出水处理中的适应性,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出水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2 mg/L以下,出水SiO2质量浓度可降至2.07 mg/L,电化学深度除油除硅技术较常规的化学药剂法运行成本低,产生污泥量少,在稠油采出水领域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马建营[3](2021)在《高干度蒸汽锅炉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加强稠油油田开采开发,注汽锅炉技术得到了有力发展。高干度蒸汽锅炉利用液(气)体燃料在炉膛里燃烧,将经过处理后的原水在锅炉中加热产生的高干度蒸汽注入油层后,关井数日,使蒸汽充分加热油层,再利用油层能量开井回采。通过现场对高干度蒸汽锅炉实际应用,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
姜宇[4](2021)在《SAGD中低温流体热伏发电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
慈锋[5](2021)在《基于微流控的注汽锅炉蒸汽干度分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稠油探明储量约为8150亿吨,占全球石油剩余储量的70%。注汽锅炉是目前进行稠油开采的重要设备,注汽锅炉的蒸汽干度决定了稠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蒸汽干度越高,单位蒸汽所携带的热量越多,稠油开采率就越高;如果蒸汽干度过高,会使炉管温度急剧升高,蒸汽中的盐类成分析出固结在管壁上形成垢,导致传热恶化并形成堵塞,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甚至可能引发爆管事故。因此,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针对注汽锅炉蒸汽干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放射性法、声控法、差压法、化验法和电导率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检测成本高、检测过程复杂、样品试剂消耗量大、不能实现实时在线检测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蒸汽干度检测技术。以下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对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检测的原理进行研究。基于注汽锅炉的工作原理,通过计算注汽锅炉给水和炉水的氯离子浓度比值来确定蒸汽干度。对氯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了基于莫尔法的氯离子浓度检测技术,并通过实验对莫尔法检测氯离子浓度的优越性进行验证。(2)在基于莫尔法检测氯离子浓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吸光度突变来判断莫尔滴定终点的检测技术,解决传统滴定过程中,肉眼判断滴定终点造成的不稳定性和误差,开发了基于吸光度突变判断滴定终点的检测系统,并通过对比传统肉眼识别滴定终点的检测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的先进性。(3)微流控芯片技术具有微量、高效的显着优势。因此,本文采用微流控技术,对蒸汽干度检测系统进行集成。为解决蒸汽干度检测过程中样品和检测试剂消耗量大的问题,将检测过程集成在微流控芯片上,也可以解决传统人工化验法存在的操作过程复杂,操作周期长的问题。(4)针对实现蒸汽干度的在线检测,对基于微流控的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检测原理样机进行设计、加工和组装。本文研发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检测技术,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价值。该方法对注汽锅炉蒸汽干度的准确、快速和实时测量有重要意义。
杨立龙[6](2021)在《中深层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热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文中认为针对目前中深层超稠油油藏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中热能消耗大、热利用率低的问题,参考辽河油田杜84块馆陶油层SAGD实际生产数据,对SAGD开发各阶段热损失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开发全过程各阶段的热损失,并提出了热效率提升对策。结果表明:SAGD开发全过程的热损失包含注汽锅炉热损失、汽水分离器热损失、注汽管线热损失、注汽井筒热损失、地层吸热、生产井筒热损失6个部分;热损失主要集中在注汽锅炉、汽水分离器、注汽管线及注汽井筒,热损失比例达到了34.8%,地层吸热比例只有36.0%。针对主要热损失阶段提出了提高热效率的对策,现场实施后综合热效率提高了17.0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改善中深层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效果及经济性提供技术参考。
卢洪源[7](2019)在《辽河稠油SAGD开发地面工艺关键技术》文中提出为寻求蒸汽吞吐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接替方式,辽河油田于2005年开始在曙一区杜84块主体部位开展超稠油SAGD开发方式的研究、试验与推广工作。通过对国外SAGD技术考察,对已建地面工艺设施大量调研,并与科研单位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结合辽河油藏物性,在杜84块相继开展SAGD先导试验、工业化试验以及工业化应用。经10年运行与改进,归纳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辽河特色的油气集输、原油处理、稠油注汽、稠油污水处理、热能利用等地面工艺的关键技术。截至2017年底,杜84块累计建设72井组,年产油量105.7×104t,比吞吐阶段峰值产量高14.9×104t,SAGD阶段累积产油692.5×104t,建成了集油气集输、原油脱水、注汽、污水处理等生产设施为一体的SAGD工业区,为辽河油田稳产千万吨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智森[8](2018)在《稠油热采软化水再生系统的高含盐水减排回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疆油田稠油开采的过程中,燃煤注气锅炉与双级钠离子软化器都会排放大量的高含盐废水。为了改善新疆周边的生态环境,针对排量大,硬度低的燃煤注汽锅炉排污水,已开展了高含盐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但是针对排量低,处理难度大的软化器再生过程排放的高含盐水依然采用回注地层和排放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处理。随着高含盐水排放量的增多与国家对环境的要求日益严格,原有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此本文开展了软化器再生过程高含盐水减排回用技术的研究。通过对软化器再生过程各个阶段的水质分析,探究出高含盐水排放量大的原因以及含有大量硬度离子与盐液的水质特点。为了解决高含盐水排放量大的问题,开展了双级钠离子软化器再生工艺优化研究。优化后的再生工艺加入了放空流程,并利用浸泡与小洗工艺替代置换流程,将动态再生转变为静态再生,因此利用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吸附量的SST-60树脂,在静态再生条件下,达到最佳再生效率的浸泡盐液浓度,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现场试验。为了达到回收利用高含盐废水的目的,结合高含盐水水质特点开展了高含盐水改质回用研究。通过加入Na2CO3和NaOH混合沉淀剂去除废水中硬度离子,补充缺失的钠离子,为了确定最佳的沉淀剂添加条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加药量、加药方式对硬度离子的去除效果。依据室内实验研究,利用现场试验进行方案的可行性验证。双级钠离子软化器再生工艺优化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再生工艺,浸泡盐液浓度为14%,再生周期由3次/d增长到4次/d,但排放的高含盐水总量降低,减排比例为12.6%。高含盐水改质回用实验研究表明,混合加药时,NaOH的加药量为理论计算量的1.08倍,Na2CO3的加药量为理论计算量的1.11倍时,硬度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且药剂性价比最高。通过现场试验验证,高含盐水全部回用,且年节省成本约50%。根据高含盐水减排量的对比,决定对高含盐水的改质回用工艺进行大规模推广,首先对重油公司5号供热站进行中试试验设计,如果试验成功,可对新疆地区高含盐水处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胡月[9](2017)在《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能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稠油热采是稠油油藏开发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稠油热采注汽系统主要由蒸汽发生器(以下称“注汽锅炉”)、蒸汽输送管道及附件等组成,研究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能效评价,可以为注汽系统节能降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分析稠油热采注汽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能耗分布情况,研究确定注汽系统能耗的计算方法,包括注汽锅炉热效率、蒸汽输送管道以及系统的能耗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能耗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根据测试具体要求将注汽锅炉的测试划分为一级测试、二级测试和三级测试共三个测试级别,并进行注汽锅炉热效率计算方法的研究,同时针对三级测试的注汽锅炉分析研究其能效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稠油热采注汽系统的能耗分析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相关的测试和评价标准,建立稠油热采注汽系统的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注汽锅炉的热效率、排烟温度、空气系数和炉体环表温差,蒸汽输送管道环表温差,疏水阀的漏汽率,注汽井口表面温度以及注汽系统的能源效率,确定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限值。最后,研究确定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能效综合评价方法,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例分析。注汽锅炉是稠油热采注汽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之一,注汽锅炉的高效运行对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节能降耗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在分析研究注汽锅炉结构、工作原理和能耗情况的基础上,对注汽锅炉进行改造,回收利用注汽锅炉排出的高温饱和水的余热,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和节能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光江兵[10](2016)在《新型燃煤注汽锅炉在新疆风城稠油开采中的发展与应用》文中提出新疆风城稠油热采技术要求提供高品质的蒸汽。鉴于油田传统燃气注汽锅炉运行成本上涨及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为节约成本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本文研发了新型燃煤注汽锅炉。首先对煤质特性、油田污水净化水水质、电站燃煤锅炉水质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比分析了煤燃烧方式、锅炉水动力循环及蒸发技术,概念设计出新型燃煤注汽锅炉;其次对新型燃煤注汽锅炉进行脱硫计算、各受热面的热力计算、风烟系统设备的阻力计算;最后将新设计的燃煤注汽锅炉应用于现场,进行冷态调试试验、净化软化水掺混配比试验、热态运行试验,并对其作出安全、环保、经济性能评价。设计结果表明:锅炉应选用新型自然水动力循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了炉内石灰石脱硫,经过各受热面换热后可产生蒸汽量130 t/h、温度350℃、压力9.81 MPa的蒸汽,满足注汽需求。试验结果表明:锅炉参数满足实际运行要求,在不同工况下,锅炉可安全稳定运行;各污染物排放量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相比传统燃气注汽锅炉,新型燃煤注汽锅炉运行成本较低,单位吨蒸汽成本节约45.8%。本研究为今后新型燃煤注汽锅炉在油田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场资料。
二、注汽锅炉烧超稠油技术的现场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汽锅炉烧超稠油技术的现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稠油采出水回用锅炉结垢机理研究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过热注汽锅炉运行机理 |
2 结垢机理研究 |
2.1 炉管垢样分析 |
2.2 结垢机理 |
3 除硅、除盐优化研究 |
3.1 化学除硅 |
3.2 MVC除盐 |
3.3 标准制定 |
4 结论 |
(2)新疆油田稠油采出水电化学深度除油除硅现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稠油采出水净化技术现状 |
2 试验及分析方法 |
2.1 现场试验水源 |
2.2 调储罐水质 |
2.3 分析方法 |
2.4 现场试验工艺的确定 |
3 稠油采出水现场试验 |
3.1 设计参数及工艺路线 |
3.2 工艺原理 |
3.3 试验装置 |
3.4 试验进度安排 |
4 现场试验结果与讨论 |
4.1 电化学除油橇块运行情况 |
4.2 电化学除硅橇块运行情况 |
4.3 运行消耗情况 |
5 结论 |
(3)高干度蒸汽锅炉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锅炉系统结构介绍与现场应用 |
2 锅炉蒸汽温度对原油粘度、产量的影响 |
3 结语 |
(5)基于微流控的注汽锅炉蒸汽干度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微流控芯片技术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微流控芯片技术概述 |
1.2.2 国外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现有的蒸汽干度检测技术 |
1.3.1 国外蒸汽干度检测技术 |
1.3.2 国内蒸汽干度检测技术 |
1.4 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蒸汽干度检测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注汽锅炉组成及工作原理 |
2.2.1 注汽锅炉的组成 |
2.2.2 注汽锅炉工作流程 |
2.3 蒸汽干度概述 |
2.3.1 水的性质 |
2.3.2 水蒸汽的性质 |
2.3.3 注汽锅炉蒸汽干度 |
2.4 基于莫尔滴定法的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检测技术研究 |
2.4.1 基于氯离子浓度的蒸汽干度检测原理分析 |
2.4.2 莫尔滴定法测量蒸汽干度原理分析 |
2.4.3 莫尔滴定法测量氯离子浓度实验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光度滴定的莫尔滴定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光度滴定技术介绍 |
3.2.1 光度滴定技术的发展 |
3.2.2 光度滴定技术原理分析 |
3.3 基于光度滴定的莫尔滴定法研究 |
3.3.1 莫尔滴定过程中溶液吸光度变化研究 |
3.3.2 基于吸光度的莫尔滴定实验结果分析 |
3.4 基于光度滴定的检测方法设计 |
3.4.1 硅光电池介绍及特性 |
3.4.2 基于硅光电池光照特性的莫尔滴定法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微流控芯片设计与制造 |
4.1 引言 |
4.2 微流控芯片设计 |
4.2.1 微流控芯片总体设计方案 |
4.2.2 微流控芯片进样及微流道设计 |
4.2.3 微流控芯片光路检测层设计 |
4.2.4 微流控芯片混合反应区设计 |
4.3 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
4.3.1 常见的微流控芯片材质及性质介绍 |
4.3.2 微流控芯片选材 |
4.3.3 基于PMMA的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技术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蒸汽干度检测原理样机设计与实验 |
5.1 引言 |
5.2 样品预处理研究 |
5.3 原理样机搭建 |
5.4 原理样机实验研究 |
5.4.1 原理样机实验步骤 |
5.4.2 原理样机检测控制算法 |
5.4.3 原理样机检测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深层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热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SAGD开发过程热损失分析 |
2 热损失量计算 |
2.1 注汽锅炉热损失 |
2.2 汽水分离器热损失 |
2.3 注汽管线热损失 |
2.4 注汽井筒热损失 |
2.5 地层吸热 |
2.6 生产井井筒热损失 |
3 提高热效率措施 |
3.1 提升锅炉热效率 |
3.2 降低注汽管网及井筒热损失 |
3.3 SAGD高温分离水及产出液热能利用 |
3.4 提高油层中蒸汽热效率 |
4 实施效果 |
5 结论及建议 |
(7)辽河稠油SAGD开发地面工艺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辽河油田SAGD发展历程 |
2 SAGD地面工艺难点 |
2.1 全新技术, 缺乏可借鉴经验 |
2.2 已建地面设施对SAGD生产的适应性 |
2.3 SAGD产出液高温集输工艺及热能综合利用 |
2.4 注汽系统集中布站 |
2.5 蒸汽输送 |
2.6 高干度蒸汽计量 |
2.7 高温污水低位输送 |
3 SAGD地面工艺关键技术 |
3.1 SAGD大型注汽锅炉集中建站工艺技术 |
3.2 SAGD采出液集输系统工艺技术 |
3.3 SAGD注汽系统优化技术 |
3.4 污水处理技术 |
3.5 SAGD热能综合利用技术 |
3.6 SAGD伴生气集中脱硫技术 |
4 驱油效果 |
5 结束语 |
(8)稠油热采软化水再生系统的高含盐水减排回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稠油热采高含盐水的来源与危害 |
1.1.1 稠油热采高含盐水的来源 |
1.1.2 稠油热采高含盐水的危害 |
1.2 油田常规高含盐水处理技术 |
1.2.1 膜处理技术 |
1.2.2 离子交换技术 |
1.2.3 加热蒸发技术 |
1.2.4 高含盐水除盐技术对比 |
1.3 化学沉淀法处理油田高含盐废水的研究 |
1.3.1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 |
1.3.2 化学沉淀法的应用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4.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重油公司软化水处理系统性能分析与测定 |
2.1 重油公司水处理系统流程 |
2.2 重油公司软化水处理工艺流程 |
2.2.1 软化水处理装置简介 |
2.2.2 软化水处理装置工作原理 |
2.2.3 软化水处理装置再生工艺流程 |
2.2.4 软化器再生阶段排水量分析 |
2.3 软化器再生阶段水质分析 |
2.3.1 主要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2.3.2 注汽锅炉与软化器进水水质指标 |
2.3.3 软化器再生阶段水质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软化器再生工艺流程优化试验研究 |
3.1 软化器再生工艺流程优化与设计 |
3.2 软化器再生工艺流程优化室内实验研究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案与内容 |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 软化器再生工艺流程优化现场试验研究 |
3.3.1 小试试验装置 |
3.3.2 小试试验方案 |
3.3.3 小试试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软化器再生阶段高含盐水改质回用试验研究 |
4.1 软化器再生阶段高含盐水改质回用室内实验研究 |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4.1.2 实验方案与内容 |
4.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2 软化器再生阶段高含盐水改质回用现场试验研究 |
4.2.1 小试试验装置 |
4.2.2 小试试验方案 |
4.2.3 小试试验结果分析 |
4.3 软化器再生阶段高含盐水改质回用试验经济效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化器再生废水回用工艺中试试验方案设计 |
5.1 试验方案的比选 |
5.2 中试试验方案的设计 |
5.2.1 中试试验方案技术路线 |
5.2.2 中试试验方案流程设计 |
5.2.3 中试试验方案设备选型 |
5.3 中试试验方案的成本测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能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能效评价方法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能耗分析计算 |
2.1 稠油热采注汽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2.2 注汽锅炉 |
2.3 注汽锅炉热效率的计算 |
2.4 蒸汽输送管道 |
2.5 疏水阀 |
2.6 注汽系统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注汽锅炉分级测试及计算 |
3.1 分级测试的理论方法 |
3.2 注汽锅炉的分级测试 |
3.3 注汽锅炉分级测试的计算方法 |
3.4 简化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能效评价 |
4.1 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4.2 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评价指标限值确定 |
4.3 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
4.4 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稠油热采注汽系统提效技术 |
5.1 注汽锅炉提效措施 |
5.2 蒸汽输送管道提效措施 |
5.3 注汽锅炉的节能改造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10)新型燃煤注汽锅炉在新疆风城稠油开采中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与意义 |
1.1.1 稠油分布及开采技术 |
1.1.2 新疆风城稠油开采技术 |
1.2 新疆风城稠油注汽锅炉现状 |
1.2.1 油田净化水水质 |
1.2.2 燃气注汽锅炉 |
1.3 燃煤锅炉技术用于注汽探索 |
1.3.1 辽河煤气化锅炉用于注汽 |
1.3.2 水煤浆锅炉用于注汽 |
1.3.3 电站燃煤锅炉用于稠油热采分析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新型燃煤注汽锅炉的选型分析 |
2.1 锅炉的选型 |
2.1.1 煤燃料特性分析 |
2.1.2 燃烧方式的选择 |
2.2 锅炉的水动力循环方式 |
2.2.1 传统自然水动力循环 |
2.2.2 新型自然水动力循环 |
2.2.3 汽包水位测量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型燃煤注汽锅炉的设计计算 |
3.1 锅炉的燃烧脱硫计算 |
3.1.1 基础数据及计算 |
3.1.2 脱硫计算 |
3.2 锅炉的热力计算 |
3.2.1 锅炉热平衡计算 |
3.2.2 锅炉传热系数计算 |
3.2.3 锅炉系统的热力计算 |
3.3 风烟系统设备的阻力计算 |
3.3.1 旋风分离器的烟气阻力计算 |
3.3.2 炉膛风室压力计算 |
3.3.3 回料器风室压力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型燃煤注汽锅炉的应用 |
4.1 锅炉系统 |
4.1.1 锅炉系统结构 |
4.1.2 锅炉水冷系统 |
4.1.3 锅炉防磨措施 |
4.1.4 锅炉密封 |
4.2 锅炉燃料系统 |
4.2.1 燃烧室 |
4.2.2 给煤系统 |
4.3 锅炉烟风系统 |
4.3.1 风系统 |
4.3.2 烟气系统 |
4.4 锅炉汽水系统 |
4.4.1 锅炉汽水系统 |
4.4.2 锅炉给水及排污系统 |
4.5 灰循环系统 |
4.6 锅炉投产 |
第5章 新型燃煤注汽锅炉的试验运行评价 |
5.1 锅炉的安全性能 |
5.1.1 锅炉的冷态试验 |
5.1.2 锅炉给水掺混试验 |
5.1.3 锅炉试验运行参数 |
5.2 锅炉的环保性能 |
5.2.1 锅炉环保排放量 |
5.2.2 锅炉环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
5.3 锅炉的经济效益性能 |
5.3.1 燃气注汽锅炉的经济效益 |
5.3.2 新型燃煤注汽锅炉的经济效益预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注汽锅炉烧超稠油技术的现场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稠油采出水回用锅炉结垢机理研究及优化[J]. 杨长根,樊玉新,张锋,胡远远.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02)
- [2]新疆油田稠油采出水电化学深度除油除硅现场试验研究[J]. 单朝晖,孙森,金志娜,曹佳旭,李学军,邱江源,马大文,樊玉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10)
- [3]高干度蒸汽锅炉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J]. 马建营.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1(15)
- [4]SAGD中低温流体热伏发电的数值模拟研究[D]. 姜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5]基于微流控的注汽锅炉蒸汽干度分析技术研究[D]. 慈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6]中深层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热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J]. 杨立龙. 特种油气藏, 2021(03)
- [7]辽河稠油SAGD开发地面工艺关键技术[J]. 卢洪源.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03)
- [8]稠油热采软化水再生系统的高含盐水减排回用技术研究[D]. 张智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9]稠油热采注汽系统能效评价研究[D]. 胡月.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10]新型燃煤注汽锅炉在新疆风城稠油开采中的发展与应用[D]. 光江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