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产EXBL_s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42例产EXBL_s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一、42例产EXBL_s细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海宾,吴家圣,曾汇霞[1](2020)在《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单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ICU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体温恢复时间、WBC下降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性吸收时间、咳喘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WBC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肺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不仅能显着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白细胞计数,抑制炎性因子表达,还能加速缓解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患者发生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考虑推广。

张宇佳,张海鹏,张凯峰,王丽,高丽娜,隋雨,刘超英[2](2019)在《莫西沙星治疗临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对比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老年患者常规疗法与莫西沙星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CAP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联合阿奇霉素的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症状缓解率、病原菌清除率、炎性指标恢复、影像学检查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症状缓解率、病原菌清除率、炎性指标恢复、影像学吸收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广泛覆盖常见病原菌及非典型病原菌,用于治疗CAP老年患者临床效果显着。

孙光宇,郑昌成,刘会兰,朱小玉,皖湘,汤宝林,潘田中,孙自敏[3](2018)在《非血缘脐血移植受者粒系植入后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非血缘脐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受者粒系植入后发生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7年11月进行单份UCBT(Single Unit UCBT,sUCBT)并获得粒系造血恢复的484例受者,在粒系植入后血流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484例受者在粒系植入后出现发热,并确诊为血流感染者25例(次),发病率为5%;22例受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包括革兰氏阴性(Gram negative,G-)菌19株(76%),其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6株,31. 5%)和肺炎克雷伯菌(5株,26%),二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33%和40%;革兰氏阳性(Gram positive,G+)菌6株(24%),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4例(66%),6例G+菌均对糖肽类或烷唑类抗生素敏感。22例血流感染者经抗感染治疗后14例受者(63%)感染控制并且存活。结论导致UCBT受者在粒系植入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MRS等为主;碳青霉烯类或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类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方案应作为针对G-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首选方案,糖肽类或烷唑类抗生素可作为针对G+菌的首选。

马红映[4](2017)在《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三家医院31株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XDR-KPN)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并分析其亲缘关系;2、了解其中一家医院9株XDR-KPN感染病例临床特征;3、了解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所致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收集三家医院2013年1月至12月分离出的31株PDR-KPN。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对全部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2、收集一家医院9株XDR-KPN感染病例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诊断及治疗经过、ICU住院时间、病情转归、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3、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院内CRKP感染的患者60例,以分离病区及分离时间1:1配对选取60例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Klebsiella pneumoniae,CSKP)院内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1、31株XDR-KPN每株均检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gyrA基因突变阳性率100%。31株blaKPC与ISKpn6均阳性,blaKPC-ISKpn6连锁检测阳性率100.0%。样本聚类分析显示A、B、C三家医院的菌株分为三个簇群。B医院与C医院的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A医院9株XDR-KP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66±12岁,平均住院时间46±19天,分离到XDR-KP时平均住ICU时间30±13天。9例均为重症患者,6例好转,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4例使用了替加环素联合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治疗,有3例使用了磷霉素联合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感染药物联合治疗。有2例未更改治疗方案;3、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4天、抗生素暴露的时间≥14天、暴露抗生素的种类≥2种、暴露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于糖肽类抗生素、使用抗真菌药物、合并其他细菌≥2种、分离到真菌、前期CRKP的定植均与CRKP感染显着相关(P﹤0.05)。CRKP所致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暴露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4.656,95%CI:1.137-14.471,P﹤0.05)。结论:1、本组菌株携带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菌株之间存在克隆传播;2、XDR-KP院内感染病例特征为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替加环素或磷霉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或许可用于XDR-KP院内感染病例,但仍需要更多证据;3、CRKP所致院内感染与多项危险因素相关,暴露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张哲民[5](2013)在《某医院住院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流行病学及克雷伯氏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呼吸道细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治疗新技术的运用和经验用药,导致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增多、细菌谱变化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高。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是呼吸道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产生了对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菌。而肺炎克雷伯菌一旦产生碳青酶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KPC)几乎可以对所有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作用。本课题对上海市某肺部专科医院呼吸道感染细菌谱、耐药谱和临床特征进行调查,着重了解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肺炎的流行现状、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探索KPC耐药菌传播的危险因素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进一步有效控制KPC耐药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住院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目的调查上海市某肺部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谱、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及可疑危险因素分布,为有效控制住院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连续三个月内入住该院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的因疑似呼吸道感染而送检痰普培标本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细菌培养、耐药检测、病史记录查询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住院患者呼吸道细菌性感染阳性率、细菌谱和耐药分布,分析影响住院患者发生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识别合格对象1865例,其中完成痰标本收集的患者为1290例,从中分离到呼吸道感染细菌菌株249株,细菌感染阳性率为19.30%。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分布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37例(55.0%),铜绿假单伯菌30例(12.0%),鲍曼不动菌30例(12.0%),阴沟肠杆菌15例(6.0%),大肠埃希菌8例(3.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此外还有其它细菌感染28例(11.2%)。249例感染患者中科室分布情况,结核科29例(9.6%)、尘肺科31例(18.8%)、呼吸科21例(7.0%)、肿瘤科65例(14.8%)、胸外科(监护室)101例(15.3%),各科室的致病菌感染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0.347,p=0.000),在各科室中,尘肺科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胸外科和肿瘤科;致病菌感染年龄分布情况,<40岁21例(8.2%)、40~岁26例(10.3%)、50~岁72例(13.3%)、60~岁67例(12.8%),至70岁61例(21.6%),各年龄段致病菌检出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Χ2=17.634,p=0.001),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70岁的老年病人最高;不同就业状态致病菌分布情况:退休阳性172例(22.9%)、在职68例(14.4%)、待业4例(8.2%),不同就业状态的对象致病菌感染构成比不同,退休的患者感染高于在职和待业的患者(Χ2=18.060,p=0.000);男性178例(14.5%),女性69例(10.8%)男性与女性致病菌感染未见统计学显着差异(Χ2=2.784,p=0.095);测定249株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1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敏感性>80%的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6.9%)、阿米卡星(93.4%)、氨曲南(89.8%)、环丙沙星(92.7%)、头孢曲松(89.1%)、头孢唑林(83.9%)、厄他培南(93.4%)、头孢匹美(89.1%)、庆大霉素(91.2%)、亚胺培南(92.0%)、左氧氟沙星(92.0%)、复方新诺明(85.4%)、头孢他啶(88.3%)、妥布霉素(92.0%),耐药率>80%的为氨苄西林(90.5%):30株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80%的为阿米卡星(100%)、氨曲南(100%)、环丙沙星(96.7%)、头孢匹美(96.7%)、庆大霉素(100%)、亚胺培南(93.3%)、左氧氟沙星(90%)、头孢他啶(100%)、妥布霉素(100%),耐药率>80%的为氨苄西林(100%)、氨苄西林/舒巴坦(100%)、头孢唑林(96.7%)、呋喃妥因(100%)、复方新诺明(100%),30株孢曼不动菌敏感性>80%的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6.7%)、阿米卡星(96.7%)、环丙沙星(83.3%)、头孢匹美(86.7%)、庆大霉素(83.3%)、亚胺培南(86.7%)、左氧氟沙星(86.7%)、复方新诺明(80%)、头孢他啶(86.7%)、妥布霉素(90%),耐药率>80%的为氨苄西林(96.7%)、头孢曲松(96.7%)、头孢唑林(96.7%)、呋喃妥因(96.7%)。进一步分析呼吸道细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患者在入院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不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显着差异(Χ2=4.934,p=0.294);不同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Χ2=26.734,p=0.045),其中50~岁使用1种和≥3种抗生素最多,分别为37.8%和38.9%、60~岁使用2种抗生素最多占29.8%;不同病区有统计学差异(Χ2=307.76,p=0.000),使用1种抗生素依次为呼吸科(31.6%)、肿瘤科(27.6%)、胸外科ICU(21.4%)、结核科(19.4%)、尘肺科(0),使用2种抗生素依次为呼吸科(51.9%)、结核科(19.2%)肿瘤科(15.4%)、胸外科ICU(13.5%)、尘肺科(0),使用≥3种抗生素依次为呼吸科(38.9%)、结核科(29.2%)肿瘤科(26.4%)、胸外科ICU(5.6%)、尘肺科(0),抗生素使用呼吸科最高,尘肺科均没用;影响住院病人肺部细菌性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各年龄段细菌性感染有统计学意义(Χ2=17.634,p=0.001)依次为50~岁(29.1%)、60~岁(27.1%)、≥70岁(24.7%)、40~岁(10.5%)、<40岁(8.5%);性别和入院前住院次数无统计学显着差异;住院前临床特征分析:有肺叶切除史、气管镜操作史、肺穿刺史、激素使用史、胸腔插管史、放化疗史和糖尿病史对细菌感染均无统计学显着差异;入院后肺部手术(z2=6.259,p=0.012)、气管镜检查(Χ2=6.707,p=0.010)、呼吸机使用(Χ2=8.537,p=0.003)对呼吸道感染有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胸腔插管和肺穿刺无统计学显着差异。结论上海市某肺部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细菌检出阳性率19.3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80%,高于文献报道。249例感染患者尘肺科的检出率最高,呼吸科最低。1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0.5%;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均完全耐药;30株孢曼不动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耐药。所以,在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上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不同病区使用抗生素有统计学意义,呼吸科最高,尘肺科均没用,结合致病菌的感染情况,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控制细菌感染有帮助。入院后肺部手术、气管镜检查、呼吸机使用对呼吸道感染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入院后的侵入性操作和治疗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所以应做好设备的消毒和灭菌。气管插管、胸腔插管和肺穿刺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应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可以避免人群间的交叉感染。第二部分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相关基因特征研究目的研究上海市某肺部专科医院肺炎克雷伯氏菌抗生素的易感性和由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质粒介导的基因分型。方法连续三个月从检验科收集的211例肺炎克雷伯氏菌阳性标本。通过微扫描MIC方法检测细菌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扩增与DNA纯化分离对ESBLs和AmpC酶作表型鉴定。结果在所研究的21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中,经表型试验确认有78株产ESBLs,产ESBLs菌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而非产ESBLs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7.4%,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产ESBLs菌对氨曲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0.5%和15.4%,与非产ESBLs菌(0.8%和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敏感性明显降低(p<0.05)。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基因型均为CTX-M-3。比较不同ESBLs耐药相关基因型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所有SHV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明显高于SHV阴性菌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0%.vs.75%,Χ2=26.52,p=0.0001)。TEM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要明显高TEM阴性菌株(10.3%.vs.2.4%,X2=4.19,p=0.041), CTX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13.5%.vs.4.0%,Χ2=5.12,p=0.024)和氨曲南(16.2%.vs.4.6%,Χ2=6.65,p=0.001)耐药率要高于CTX阴性菌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氏菌产ESBLs状况已很严重。研究显示该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存在SHV-1型和TEM型ESBLs流行。通过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ESBLs基因和产ESBLs酶,以及ampC基因和产AmpC酶,可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提供一定指导。第三部分肺炎克雷伯氏菌基因分型及流行特征研究目的研究上海市某肺部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氏菌基因分型及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通过抗生素敏感试验,PCR扩增、MLST分析网络(www.mist.net)进行分析。结果对211株KP菌株进行MLST分析,有94种不同的序列型。通过eBURST分析,发现所识别的60种ST型可以进一步组成三种主要的克隆系(clonal complex)和10种单一型(singletons)。分析不同克隆系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情况结果发现,除CC259克隆系外,其他克隆系及独株普遍对氨苄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比例,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CC5021克隆和CC340克隆对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11.1%和10%,明显高于其他克隆系菌株和独株,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克隆系和独株对氨曲南的耐药率在10%左右。另外,CC340克隆系对于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3.3%和16.7%,明显高于其他克隆系菌株和独株(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克隆系中耐药相关基因分布,结果发现在不同克隆系中SHV-1型基因阳性的比例相当,在39.7%~42.1%不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C5021和CC340克隆系中TEM、CTX-M型基因阳性比例分别为74.1%和70%,且明显高于其他克隆系菌株和独株(p<0.0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流行菌株感染患者中更有可能是来自呼吸科(25%.vs.15%,OR=1.25;95%CI:1.018~3.624)。同时感染主要流行菌株患者的住院天数要明显高于感染其他菌株的患者(OR=1.03;95%CI:1.020~2.340)。同时肺部感染是送检主要流行菌株最主要的原因(OR=1.67:95%CI:1.118~4.578)。结论本院流行的KP菌株与全球流行菌株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医院及周围的地区存在某些KP克隆系的地方性流行。ST258型被认为是引起碳青霉烯酶耐药全球流行的主要菌群。对于感染ST11序列型KP株的患者即使识别和治疗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抑制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菌株在人群间的流行。blaCTX-M/blaTEM阳性KP菌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主要流行株具有较强的传播力,但毒力与其他菌株相当。有必要在临床和治疗过程中监测这些主要流行菌株及耐药决定因素。

陈葵[6](2011)在《红霉素结晶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红霉素是一种重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是合成第二代、第三代红霉素衍生药物的原料。目前,我国是红霉素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红霉素生产采用结晶技术对产品进行分离纯化,并获得固体产品。由于国内原有的红霉素结晶工艺过程粗疏,多凭经验操作,造成产品的质量和收率不理想。研究红霉素的结晶纯化工艺,对提高我国红霉素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红霉素的结晶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原有结晶工艺的不足,提出了以动态控制温度和搅拌强度为核心的红霉素溶析结晶新工艺,系统地研究了溶析结晶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以及结晶工艺条件。论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红霉素共沸相转移结晶方法,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结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红霉素溶析结晶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红霉素在丙酮-水溶液中的固液相平衡关系,以及不同的反溶剂导入速率、搅拌强度和温度下的超溶解度。结果表明,红霉素在丙酮-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丙酮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丙酮浓度、水的导入速率和搅拌功率对红霉素的介稳区宽度有明显影响。根据红霉素在丙酮-水溶液中的固液相平衡特性,提出了红霉素的溶解度经验模型,拟合计算了模型参数,得到的红霉素在丙酮-水体系的溶解度经验方程为:适用范围:20℃≤t≤50℃,1.0≤x≤2.0(2)研究了红霉素溶析结晶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红霉素晶体的生长过程是粒度无关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霉素溶析结晶成核速率模型和晶体生长速率模型,考察了温度、搅拌、反溶剂导入速率等操作因素对溶析结晶成核速率和晶体生长速率的影响,为红霉素动态控制溶析结晶工艺的建立奠定了动力学基础。得到的红霉素溶析结晶的成核速率方程和晶体生长速率方程分别为:(3)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法(FBRM)测定了结晶体系中晶体数量和晶体弦长分布的定量关系,对红霉素溶析结晶过程进行了在线分析研究。各实验条件下,晶体数目变化曲线的形状相似,都是先快速增大,再减少,然后趋于稳定。加水速率越快,新晶体出现得越早,开始阶段的晶体数目增长越快;温度越高,晶体数量稳定阶段的总的晶体粒子数目越低;这说明系统中晶体粒子数量的变化是成核、生长及结晶二次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了弦长分布(CLD)转换为粒度分布(CSD)的数学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将CLD转化为CSD,粒度分布的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所采用的CLD转化为CSD的方法是可行的。(4)对红霉素溶析结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结晶温度、结晶体系的溶剂组成、结晶溶液初始浓度、反溶剂导入速率、搅拌强度等对晶形和结晶收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结晶工艺参数。在水与丙酮的质量比mWater:mAcetone为1.4-1.6,结晶溶液的初始浓度范围为1.4×108-1.8×108U/L,搅拌强度在0.02179-1.749W/m3条件下得到的红霉素产品的晶形和结晶收率较好。(5)在对红霉素溶析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性质、动力学过程和结晶工艺条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红霉素动态控制溶析结晶新工艺,进行了小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40-50℃下起晶,加水总时间控制在3.5~5.Oh范围,并依据起晶、生长、陈化阶段分段控制温度和搅拌强度,得到的红霉素产品的效价和收率相对较高。将红霉素动态控制溶析结晶工艺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新工艺生产的产品的全年合格率达到90%,远高于工艺改造前的全年约53%的生产合格率,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6)以红霉素-乙酸丁酯-水组成红霉素共沸相转移结晶体系,研究了溶剂蒸发速率、冷却速率对结晶过程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结晶过程操作控制参数,建立了共沸相转移结晶工艺方法。该工艺采用一次结晶就可获得合格产品,减少了红霉素提炼所用溶剂种类,简化了工艺路线,所得产品的粒度均匀、晶形良好。

郭丽珍,杨月霞,陈维媚,林月霞[7](2001)在《42例产EXBLs细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了解产EX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提请医生正确选用抗感染药物,防止由EXBLs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方法 1999~2000年,住院感染产EX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42例病人 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产EX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对头孢噻肟钠耐药率分别为95.74%和98.08%:住院期间共使用三代头孢菌素135个疗程,EXBLs分离前二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占76.19%,使用2种三代头孢菌素占19.05%;鉴定EXBLs阳性后两周选用三代头孢菌素有20例,占47.62%,使用2种三代头孢菌素的占16.67%。抗感染药的使用都是联合用药,品种更换频繁,同一抗感染药静脉连续使用时间长,并发真菌感染21例,占50%。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导致了EXBLs的产生,且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治疗最佳的药物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滥用抗感染药物易产生耐药 菌株及真菌二重感染,临床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

二、42例产EXBL_s细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2例产EXBL_s细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1.2.2 对照组
        1.2.3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6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ICU时间比较
3 讨论

(2)莫西沙星治疗临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2.2 细菌学疗效
    2.3 临床症状、体征缓解
    2.4 炎性指标
    2.5 影像学检查
    2.6 药物不良反应
3 讨 论

(4)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部分: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聚类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
    2: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附录 致谢

(5)某医院住院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流行病学及克雷伯氏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相关基因特征研究
    背景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肺炎克雷伯氏菌基因分型及流行特征研究
    背景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红霉素结晶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药物结晶
        1.1.1 药物结晶的方法
        1.1.2 药物晶体的构效关系
    1.2 红霉素简介
        1.2.1 红霉素的抗菌性能和理化性质
        1.2.2 红霉素生产工艺
        1.2.3 红霉素结晶工艺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红霉素溶析结晶热力学
    2.1 理论分析
        2.1.1 溶解度
        2.1.2 介稳区
        2.1.3 溶解度和超溶解度的测定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霉素在丙酮-水二元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
        2.3.2 红霉素在丙酮-水溶液中溶解度的经验模型
        2.3.3 超溶解度和介稳区
        2.3.4 反溶剂导入速率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
        2.3.5 搅拌强度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
        2.3.6 不同温度下搅拌功率变化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红霉素溶析结晶过程动力学
    3.1 结晶动力学理论
        3.1.1 结晶过程
        3.1.2 结晶动力学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样品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晶体生长的粒度相关性
        3.3.2 红霉素溶析结晶动力学
        3.3.3 搅拌强度对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3.3.4 温度对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3.3.5 红霉素溶析结晶动力学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霉素溶析结晶过程在线分析研究
    4.1 理论分析
        4.1.1 结晶的二次过程
        4.1.2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技术
        4.1.3 CLD与CSD的关系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装置及流程
        4.2.3 实验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结晶过程中总晶体数变化
        4.3.2 CLD转化CSD的模拟
        4.3.3 晶体粒度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红霉素溶析结晶工艺参数的基础研究
    5.1 红霉素结晶工艺的操作参数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5.2.2 实验装置与流程
        5.2.3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适宜的溶析水量
        5.3.2 结晶溶液的初始浓度对红霉素结晶的影响
        5.3.3 结晶时间对红霉素晶体质量的影响
        5.3.4 反溶剂水的导入速率对红霉素结晶的影响
        5.3.5 搅拌强度对红霉素结晶的影响
        5.3.6 温度对红霉素结晶的影响
    5.4 本章结论
第6章 红霉素盐制红霉素碱的结晶工艺开发
    6.1 红霉素动态控制溶析结晶工艺开发思路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6.2.2 实验装置
        6.2.3 实验方法
        6.2.4 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红霉素转碱结晶工艺参数
        6.3.2 红霉素动态控制溶析结晶方法
        6.3.3 红霉素动态控制溶析结晶工艺的工业应用
    6.4 本章结论
第7章 红霉素共沸相转移结晶过程研究
    7.1 红霉素共沸相转移结晶工艺开发思路
    7.2 实验部分
        7.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7.2.2 实验装置
        7.2.3 实验方法
        7.2.4 分析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相关热力学性质
        7.3.2 红霉素共沸相转移结晶工艺参数研究
        7.3.3 红霉素共沸相转移结晶方法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博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42例产EXBL_s细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莫西沙星联合糖皮质激素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吴海宾,吴家圣,曾汇霞.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1)
  • [2]莫西沙星治疗临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 张宇佳,张海鹏,张凯峰,王丽,高丽娜,隋雨,刘超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09)
  • [3]非血缘脐血移植受者粒系植入后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J]. 孙光宇,郑昌成,刘会兰,朱小玉,皖湘,汤宝林,潘田中,孙自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8(12)
  • [4]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特征分析[D]. 马红映. 苏州大学, 2017(06)
  • [5]某医院住院患者呼吸道细菌感染流行病学及克雷伯氏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D]. 张哲民. 复旦大学, 2013(03)
  • [6]红霉素结晶过程研究[D]. 陈葵. 华东理工大学, 2011(12)
  • [7]42例产EXBLs细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J]. 郭丽珍,杨月霞,陈维媚,林月霞. 海峡药学, 2001(04)

标签:;  ;  ;  ;  ;  

42例产EXBL_s菌分离前后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