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110例

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110例

一、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110例(论文文献综述)

郑育基[1](2020)在《恩诺沙星注射液在1日龄雏鸡耐受性及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危害养鸡业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和支原体,其中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为此在育雏期通过适当途径给予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药物防治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已成为养鸡业的惯例。恩诺沙星为第一个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防控鸡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支原体等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集约化养鸡中恩诺沙星通过混饲或混饮方式给药极容易被滥用,进而导致耐药性产生。开展恩诺沙星注射液用于1日龄雏鸡耐受性和药动学研究,不仅对指导恩诺沙星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预测药物在雏鸡体内蓄积特性和残留消除规律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为育雏早期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一种可替代选择药物,对减少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在育雏期混饮或混饲这种群体给药方式的种种弊端、防止或延缓恩诺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1、恩诺沙星注射液在1日龄雏鸡的耐受性试验120只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成5组,采用多剂量水平给药进行耐受性研究,其中受试药物分别设最大推荐剂量(2mg/只)、3倍最大推荐剂量(6mg/只)、5倍最大推荐剂量(10mg/只)和10倍最大推荐剂量(20mg/只)共四个剂量组,另设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途径均为一侧颈部皮下注射,每只注射体积均为0.1mL。试验期间通过一般临床观察、增重、死亡率、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参数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靶动物试验期间各剂量组的所有雏鸡临床表现正常。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在7d时,与对照组相比1倍、3倍和5倍剂量组差异显着(P<0.05),10倍剂量组差异极显着(P<0.01),对ALB、GLO、ALP和CHO生化指标有影响,其他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参数指标无剂量相关差异。实验结果表明,20%恩诺沙星注射液在推荐剂量下皮下注射给药对1日龄雏鸡有较高的安全性,雏鸡可耐受5倍高的推荐剂量而不会对雏鸡产生明显不良反应。2、建立雏鸡血浆中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血浆样品中的药物采用乙腈提取和净化,色谱柱采用Agilent HP-C18(4.6×250mm,5μ m),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278nm,发射波长450 nm;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三乙胺-乙腈(82:18,V/V)溶液。结果表明,血浆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含量在0.05~10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在低、中、高三个添加浓度(0.05、0.5、1Omg/L)下平均回收率在87.26%~106.36%之间,日内变异系数低于8.97%,日间变异系数在低于7.92%,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mg/L和0.05mg/L。将处理好的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标准液在-20℃冻存条件下放置6个月可保持稳定,自动进样器样品盘可稳定保持8h,循环冻融对血浆中待测物稳定性无影响。本方法建立的血浆提取净化和检测条件可用于准确测定鸡血浆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含量。3、恩诺沙星注射液在1日龄雏鸡的药动学研究240只体重约50g的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两个剂量组,其中一组经颈部一侧皮下单次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lmg(注射体积为0.1mL,相当于20mg/kg·bw),另一组同样给药2mg(稀释后的注射体积为0.1mL,相当于40mg/kg·bw)。给药后按预定的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样中的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含量采用经验证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实测药时数据采用WinNolin8.0软件处理非房室模型分析。1日龄雏鸡单剂量皮下注射20 mg/kg·bw和40 mg/kg·bw的恩诺沙星注射液后,恩诺沙星在雏鸡体内的Tmax分别为8h和4h,Cmax分别为3.75μg/mL和4.92μg/mL,AUClast分别为 40.45 h·μg/mL 和 78.2 h·μg/mL,t1/2 分别为 7.37h 和 6.53h,MRTlast 分别为 8.6h和11.42h,CL为0.49L/h/kg。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单剂量皮下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随给药剂量增加,吸收达峰时间相应地提前,其峰浓度并没有与给药剂量成比例升高(两者之比为1:1.31),但反映药物吸收程度的AUC具有剂量相关性(两者之比为1:1.93)。结果还表明,给药剂量和鸡的日龄对恩诺沙星在1日龄雏鸡体内的消除半衰期无明显影响。恩诺沙星的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雏鸡体内的Tmax分别为8h和12h,Cmax分别为0.46μg/mL 和 0.54μg/mL,AUClast 分别为 3.97 h·μg/mL 和 6.66 h·μg/mL,t1/2 分别为 4.23h和5.29h。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单剂量皮下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后,活性代谢物环丙沙星的达峰时间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延迟。达峰浓度无剂量相关性(两者比为1:1.17),但AUC具有一定剂量相关性(两者之比为1:1.67)。结合前期临床有效性和靶动物耐受性实验结果,防治1日龄雏鸡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建议20%恩诺沙星注射液皮下注射的推荐剂量为20 mg/kg·bw(约相当于1 mg/只)。

刘莎莎[2](2020)在《金黄油外敷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耳疮是以湿热邪毒侵袭耳窍所致的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外耳道炎。对于耳疮一病,中医依据“望、闻、问、切、查”五诊合参,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不同而治疗各异,通常以我国传统中医的外治法多见,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治则。学生在跟随导师学习期间对金黄油纱片外敷法治疗耳疮疾病具有一定了解,导师认为该治疗方法可使药效直达病所,对耳疮所致红肿热痛皆有效果,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遂以临床多见之风热毒侵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拟观察金黄油在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目的通过对金黄油纱片与氧氟沙星滴耳液纱片在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外耳道疼痛VAS评分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对金黄油外敷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真实、客观的评价。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辨证属风热毒侵型的70例耳疮患者,通过PASS.11软件产生随机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先进行外耳道清洁(生理盐水)。其中试验组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法,采用金黄油纱片外敷(药物组成:天花粉500g,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g,苍术、南星、甘草、厚朴、陈皮各100g),每日1次1片,对照组外耳道置入单层无菌纱片,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每日3次,每次6滴,两组疗程均为3天。收集治疗过程中各指标的积分情况,实验结束后对相关数据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及处理。结果1试验组实际纳入35例,其中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实际纳入35例,其中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74.28%。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在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二者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试验组在耳痛、耳道壁充血、耳道壁肿胀、耳痒、耳灼热感、耳内渗液的症状及体征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头痛、发热、大便干的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与疗效关系。试验组男性总有效10例(90.91%),女性总有效22例(91.67%),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性总有效17例(80.95%),女性总有效9例(64.29%),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试验组年龄与疗效关系。年龄在12-30岁之间,总有效10例(100%);年龄在31-50岁之间,总有效17例(100%);年龄在51-65岁之间,总有效5例(62.5%)。经统计学分析,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试验组影响因素与疗效关系。试验组挖耳习惯与疗效关系,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饮食偏嗜、抽烟、饮酒、熬夜、外耳进水方面与疗效关系,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试验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外耳道疼痛症状加重病例。结论1金黄油外敷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临床疗效显着,且明显优于对照组。2金黄油外敷法治疗耳疮能有效改善患者耳痛症状,且改善疼痛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3金黄油外敷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耳痛、耳道壁充血、耳道壁肿胀、耳痒、耳灼热感、耳内渗液的症状及体征,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金黄油外敷法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其疗效与性别、年龄、饮食偏嗜、抽烟、饮酒、熬夜及外耳道进水无关。5金黄油外敷法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其疗效与习惯性挖耳有关,越是平素有挖耳习惯的患者,疗效越慢。6金黄油外敷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潘万兴[3](2017)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临床研究部分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针刺结合西药为主的治疗组和以西药为主的对照组的疗效优劣及不良反应,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耳门、听会、翳风、足三里、丘墟,并采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针刺每日1次,连续5次,休息2天为1周,西药每日1次,共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以评估针刺对本病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82.8%,治疗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耳部刺痛发生率分别为3.57%、10.34%,耳部瘙痒发生率分别为7.14%、13.79%,治疗组患者耳部刺痛及耳部瘙痒发生率虽都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西药组,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具有缓解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预后优势明显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实验研究部分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及氧氟沙星滴耳液分别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的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TNF-α、IL-6、耳蜗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状态等相关指标的改变,探讨电针对本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挑选39只符合标准的雄性大鼠接受急性中耳炎模型造模,造模成功后(造模过程中死亡3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造模3天后,①组给予0.2ml的0.9%氯化钠盐水滴耳,②组采用皮内针电针大鼠双侧耳部,治疗20min,③组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0.2ml滴耳。各组均2次/天,共治疗7天。各组测定血清致炎因子TNF-a、IL-6在造模前、造模完成后、治疗3天、治疗7天后的水平;试验结束后再各自检测耳蜗微循环血液流动学指标,包括耳蜗血流量、平均动脉压;处死豚鼠后记录中耳炎症情况及细菌培养计数。结果:电针组和西药组的血清致炎因子TNF-a、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的两个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动脉压、耳蜗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都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实施干预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的两组与对照组比较,中耳炎症评分、细菌培养计数水平都有所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干预的两组之间比较,中耳炎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计数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或氧氟沙星滴耳液均能够降低血清致炎因子以及升高平均动脉压、耳蜗血流量,降低中耳炎症评分及减少细菌培养计数,具有加快耳蜗微循环血流及杀菌、消炎的优点,使其促进豚鼠中耳炎达到痊愈。在抗菌方面,电针较氧氟沙星西药组效果更佳,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王芬[4](2011)在《药师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药学实践》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药师对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索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协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出有效的药学监护措施及教育计划。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实践可以使用药更加规范合理。

鲁玉玲[5](2010)在《针刺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科学、综合地评价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明针灸治疗外感病的可行性与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瞻性研究的要求,本课题对60例感冒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观察。各对象均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严格筛选。针刺组和中药组各30例,针刺组连续治疗3天,每日1次,中药组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或感冒清热颗粒,3/日,连服三天。各病例在疗程前后分别分级量化评分,疗程结束后依照临床疗效进行分级评定。最后用Excel软件采集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AS8.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疗效分级评定结果对比显示,60例病例中,脱失4例,治疗3天时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中药组的为51.7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有十分显着差异(P<0.05),说明针刺组疗效优于中药组。而治疗1周时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中药组的为89.66%,(P>0.05)两组无显着差异。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在即刻效果及前3天的治疗效果上,对感冒症状的改善效果较中药组显着。治疗1周时两组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①针刺组治疗感冒的疗效优于中药组。②在即刻效果及前三天治疗效果上,针刺组要优于中药组。③相关性分析提示通阳解表法与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致病因素无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通阳解表法对于感冒患者的症状改善方面疗效显着。

王峰[6](2008)在《毒素清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所致MODS老龄大鼠JAK/STAT信号转导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病危重症,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炎症介质过度表达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主要发病机制之一,TNF-a、IL-1、IL-6是触发和诱导过度炎症反应的关键促炎因子,是介导SIRS的重要介质,其合成释放与JAK/STA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MOD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阻抑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助于减轻组织损伤。中医把多器官功能衰竭称为“脏衰证”,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热毒侵袭,气阴不足,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脏腑失养,阴竭阳亡,最终导致脏腑衰竭。因此,针对病机拟定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治法。据此而研制的毒素清颗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效。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毒素清治疗老年肺炎效果肯定,对其它脏器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显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本研究通过建立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点,观察JAK/STAT信号通路在MODS中的意义,评价毒素清对多器官功能障碍保护作用,探索毒素清对多器官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1目的基于“肺启动”学说,建立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鼠模型;揭示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特点,JAK/STAT信号通路变化的意义;评价毒素清对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探索毒素清对MODS对保护作用机制。2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老龄大鼠随机分为8组、青年大鼠随机分为2组,以气管插管法制作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造模后48h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肺泡灌洗,鉴定细菌种属,并测定肺、心、肝、肾、小肠等组织的含水量。抽取大鼠外周血,观察24h、48h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气指标的变化,采用病理形态学的方法研究大鼠病理变化和微观结构的改变,检测相关的生化指标以及毒素清颗粒对这些变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老龄和青年大鼠肺炎克雷伯杆菌多器官功能障碍肺、心肌、肾脏、小肠IL-1、IL-6、TNF-a、STAT1、STAT3、STAT5、JAK2、MPO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毒素清颗粒对这些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技术研究老龄和青年大鼠肺炎克雷伯杆菌多器官功能障碍肺、心肌、小肠SOCS3mRNA、JAK2mRNA的表达,以及毒素清颗粒对这些表达的影响。3结果3.1成功制备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青年模型组、老龄模型组大鼠分别与青年对照组、老龄对照组大鼠比较,死亡率上升,组织水肿明显,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率上升;肺组织PaCO2明显升高,PaO2明显下降,心肌LDH、CK含量显着升高(P<0.01)。血清ALT、AST明显上升(P<0.05)。小肠绒毛缺失,粘膜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两脏器障碍大鼠占40%、三脏器障碍大鼠占60%。青年模型组、老龄模型组肺、心、肝、小肠等组织病理损伤分别较青年对照组、老龄对照组严重。3.2多器官功能障碍老龄大鼠肺、心、肝、肾、小肠等组织生理病理的特点及JAK/STAT信号通路变化的意义3.2.1老龄模型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青年模型组。老龄模型组肝、心、肺等组织含水量、心肌LDH、CK、CK-MB含量以及肝组织ALT、AST含量较青年模型组明显增加。老龄对照组肺、肝、小肠等组织老化现象明显,且老龄模型组肺组织、小肠病理损伤重于青年模型组。青年模型组、老龄模型组肾脏的病理变化以肾小管管腔变窄,上皮细胞水肿为主,BUN、Cr变化不明显,病理损伤均较轻。3.2.2老龄模型组肺组织的(MPO、IL-1、STAT1、STAT5)、心肌(TNF-a、STAT1、STAT5、JAK2)、肾组织(STAT1、STAT3)、小肠(IL-1、STAT1、STAT3)等蛋白表达均较青年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3.3毒素清对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JAK/STAT信号转导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机制3.3.1毒素清组能够明显降低PaCO2,升高PaO2,减弱MPO、IL-1、IL-6、TNF-a、JAK2、STAT1、STAT3、STAT5、JAK2mNRA的表达,增强SOCS3表达,减轻病理损伤(P<0.01)。毒素清组较洛美沙星组显着减弱MPO、IL-1、TNF-a、STAT1、STAT3的表达(P<0.01),大鼠死亡只数下降,病理损伤减轻。而AG490组、雷帕霉素组IL-1的表达均弱于毒素清组,但病理损伤与毒素清组无明显差异。AG490合毒素清组、雷帕霉素合毒素清组MPO、IL-1、IL-6、TNF-a表达均弱于毒素清组、AG490组、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合毒素清组还能显着减弱STAT1、STAT3、STAT5的表达,较毒素清组、AG490组、雷帕霉素组有显着意义(P<0.01)。3.3.2毒素清组能够明显降低LDH、CK、CK-MB含量(P<0.01),减弱IL-1、IL-6、TNF-a、AK2mNRA、STAT1、STAT3、STAT5表达,减轻病理损伤。毒素清组较洛美沙星组显着减弱STAT1、STAT3、STAT5的表达(P<0.01),大鼠死亡只数低下降,病理损伤减轻。AG490组、雷帕霉素组IL-1、TNF-a、STAT1、STAT3、STAT5的表达方面均弱于毒素清组。AG490合毒素清组、雷帕霉素合毒素清组IL-1、STAT1、STAT3、STAT5的表达方均弱于毒素清组、AG490组、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合毒素清组还能显着减弱IL-6的表达,与毒素清组、AG490组、雷帕霉素组比较有显着意义(P<0.01)。3.3.3老龄大鼠模型组肝组织含水量增加,血清AST、ALT含量升高,病理损伤严重(P<0.01)。毒素清组能够明显降低AST、ALT的含量,且毒素清组、AG490合毒素清组、雷帕霉素合毒素清组的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3.3.4毒素清组能够显着减弱IL-1、IL-6、TNF-a、STAT1、STAT3、STAT5、JAK2的表达(P<0.01,或P<0.05)。毒素清较洛美沙星组能够显着降低IIL-6、TNF-a、JAK2、STAT1、STAT3、STAT5的表达(P<0.01),病理损伤减轻,大鼠死亡只数下降。AG490合毒素清组IL-1、IL-6、TNF-a、JAK2、STAT1、STAT3、STAT5的表达弱于毒素清组(P<0.01)。雷帕霉素合毒素清组TNF-a、STAT1、STAT3、STAT5的表达弱于毒素清组(P<0.01),STAT1的表达弱于雷帕霉素组。AG490组、雷帕霉素组与毒素清组在减弱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3.3.5毒素清组显着减弱IL-1、IL-6、TNF-a、STAT1、STAT3、STAT5、JAK2、JAK2mNRA的表达,减轻病理损伤(P<0.01,或P<0.05)。毒素清组较洛美沙星组显着减弱TNF-a、JAK2、STAT1、STAT3、STAT5的表达(P<0.01),病理损伤减轻。AG490组、雷帕霉素组较毒素清组IL-6、STAT1、STAT5表达均明显减弱,雷帕霉素组还能够显着减弱STAT3的表达,而AG490组明显上调SOCS3mNRA表达,但病理损伤均与毒素清组无明显差异。AG490合毒素清组IL-1、IL-6、JAK2、STAT1、STAT3、STAT5的表达较毒素清组减弱、而SOCS3mNRA的(P<0.01)表达增强;雷帕霉素合毒素清组IL-1、IL-6、TNF-a、STAT1、STAT3、STAT5、JAK2的表达较毒素清组减弱,而SOCS3mNRA的表达增强(P<0.01),且IL-6、STAT1、STAT3的表达则弱于雷帕霉素组和AG490组。4结论4.1成功复制了肺炎克雷伯杆菌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4.2老年具有死亡率高,病理损伤重的特点。4.3 JAK/STAT信号通路是MODS的病理损伤的重要通路之一,该信号通路介导了炎症因子的放大,加重了炎症对机体的损害,导致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4.4毒素清能够使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减弱,降低的IL-1、IL-6、TNF-a表达,从而减轻病理损伤,对多器官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弱IL-1、IL-6、TNF-a表达,阻抑了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JAK/STAT的负调控机制,并可能通过其他信号通路途径减少了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对组织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侯春风,王伟,赵海潇,孙宏昌,王姝[7](2007)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2组(各62例),实验组应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对照组应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有效率为70.96%、98.38%,对照组为62.90%、91.93%;实验组的细菌清除率为100%,对照组为98.04%;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2%,对照组为6.45%,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世平,孙曼春,王智勇[8](2006)在《加替沙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索大规模使用加替沙星后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性。方法:利用因特网收集临床资料,按照设定的标准,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个临床研究资料共计有3064个临床使用加替沙星的病例参加安全性评价,发生不良反应病人数为341个(11.13%),计528例次(16.16%);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皮肤等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按照例次计9.64%),其次为神经系统(2.93%)和心血管系统(1.59%);其它系统和器官的不良反应都没有超过1%。不艮反应的发生率与给药方法的不同有差异: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10.12%、静脉滴注给药的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10.44%和先静脉滴注3-5天,再口服5-7天的序贯给药方法的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25.75%;口服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远小于静脉和序贯给药(P<0.01),也没有心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400mg一次给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10.52%)低于分2次给药总发生率(11.75%)(P=0.1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3%;不同的给药方法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口服给药低于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姚瑞聪[9](2005)在《培氟沙星与洛美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洛美沙星和培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细菌性感染患者分为2组,培氟沙星治疗组50例,洛美沙星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细菌清除率为8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有效率为84%,致病菌转阴率为73%,不良反应为12%。结论培氟沙星和洛美沙星在临床疗效及致病菌转阴率上相似,不良反应低,是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的抗菌药。

朱春红[10](2003)在《培氟沙星与洛美沙星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 培氟沙星(pefloxacin)与洛美沙星(lomefoxacin)均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素,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能迅速杀灭活跃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两者均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半衰期长和低毒等特点。笔者将培氟沙星治疗30例细菌感染性患者与洛美沙星治疗的30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6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根据体征、症状、X线、病原学检查

二、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11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11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恩诺沙星注射液在1日龄雏鸡耐受性及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 恩诺沙星简介
    2 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
    3 药动学特征
        3.1 在反刍动物的药动学特征
        3.2 在单胃动物的药动学特征
        3.3 在禽类的药动学特征
    4 恩诺沙星安全性及药效研究
        4.1 恩诺沙星制剂的安全性
        4.2 恩诺沙星体外抑菌活性
        4.3 恩诺沙星制剂在家禽临床应用
    5 喹诺酮类药物检测方法
        5.1 组织残留的检测
        5.2 血药浓度检测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恩诺沙星注射液在1日龄雏鸡耐受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表现
        2.2 临床病理学检测结果
        2.3 病理学变化
    3 讨论
        3.1 一般临床观察
        3.2 对血常规及生化的影响
        3.3 组织病理学变化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雏鸡血浆中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和试剂
        1.2 溶液配制
    2 方法
        2.1 血浆样品处理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检测限和定量限
        2.4 回收率和精密度的测定
        2.5 色谱条件
        2.6 干扰性试验
        2.7 稳定性试验
        2.8 实际样品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标准曲线及线性关系考察
        3.2 检测限与定量限
        3.3 回收率和精密度
        3.4 干扰性试验
        3.5 稳定性试验测试结果
        3.6 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提取条件的优化
        4.2 色谱条件的优化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恩诺沙星注射液在1日龄雏鸡皮下注射的药动学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结果
        2.2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在雏鸡体内血药浓度
        2.3 不同剂量恩诺沙星在雏鸡体内药动学参数
    3 讨论
        3.1 恩诺沙星注射液在1日龄雏鸡皮下注射后药动学特征
        3.2 活性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药动学特征
        3.3 恩诺沙星注射液在1日龄雏鸡的药动学研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金黄油外敷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设计
    1 方案设计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药品选取和制备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方法
    3 临床观察结果
        3.1 试验病例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临床疗效
        3.4 不良反应分析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耳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风热湿邪,上犯耳窍
        1.2 肝胆湿热,上攻耳窍
        1.3 血虚化燥,耳窍失养
    2 现代医学对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机理的认识
        2.1 感染因素
        2.2 pH值改变
        2.3 生活习惯与环境
    3 金黄油治疗耳疮的理论基础
    4 金黄油的药物组方及分析
        4.1 药物组成
        4.2 组方特点
        4.3 现代药理研究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疗效分析
        5.2 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耳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急性外耳道炎的研究进展
        1.1 外耳道结构与功能
        1.2 外耳道发病机制
    2 传统中医学对耳疮的认识及治疗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
    3 外治法
        3.1 中医外治疗法
        3.2 西医外治疗法
        3.3 物理疗法
        3.4 综合治疗方法
    4 其他相关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临床部分
        一、祖国医学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研究近况
        (一) 耳的认识
        (二)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三) 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研究概况
        二、现代医学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研究
        (一) 病因
        (二) 生理病理
        (三) 西医治疗
        (四) 综合治疗
    第二节 实验部分
        一、小鼠中耳炎模型的建立
        二、建立小鼠中耳炎模型
        三、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部分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基本情况
        (二) 结果
    第二节 动物实验部分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一) 观察指标
        (二) 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实验动物死亡情况
        (二) 实验观察指标结果
    第三节 讨论
        一、临床研究部分
        二、动物试验部分
        三、创新性
        四、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4)药师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药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诊疗过程用药分析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的选择 COPD
    3.2 洛美沙星的应用
    3.3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4 平喘、祛痰药的选择
    3.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注意事项
    3.6 出院后的药学服务
4 总结

(5)针刺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综述
    综述一、中医对感冒的认识及临床研究
        1、概述
        2、病因
        3、病机与发病
        4、临床表现
        5、感冒危害及并发症
        6、治疗法则及常用方法
        7、针灸与感冒
        8、中医治疗感冒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现代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及临床研究
        1、定义
        2、流行病学
        3、病因及发病机制
        4、诊断要点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及危害
        6、现代医学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研究
        7、现代医学治疗存在的缺陷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研究设计及方法
        3、意外情况处理方案
        4、安全性评价
        5、随访
    二、研究结果
        1、治疗前相关资料的比较
        2、疗效
        3、各组间安全性评价对比
        4、随访
第三部分、讨论
    1 选题目的
    2 讨论
    3 结论
    4 针后处理
    5 安全性
    6 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6)毒素清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所致MODS老龄大鼠JAK/STAT信号转导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炎症介质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
    2 JAK/STAT 信号通路的活化是导致炎症介质的过度表达机制之一
    3 阻断 JAK/STAT 信号转导通路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新的方向
    4 中医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具有明显优势
    5 毒素清对多器官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1 JAK/STAT 信号转导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研究进展
    综述2 中医药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治法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研究正文
    第一章 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JAK/STAT 信号通路变化的意义
        实验1 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及老龄大鼠的病理生理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2 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JAK/STAT 信号转导和SOC53 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毒素清对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JAK/STAT 信号转导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机制
        实验1 毒素清对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2 毒素清对老龄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JAK/STAT 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1:普通病理照片肺
致谢
个人简历

(8)加替沙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资料来源
        1.2.1 资料入选标准
        1.2.2 排除资料
    1.3 资料处理
2 结果
    2.1 资料结果
    2.2 药品及其给药方法与疗程
    2.3 实验室检查
    2.4 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
    2.5 加替沙星引起不良反应的一般结果
    2.6 给药途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
    2.7 不同的给药剂量方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2.8 给药途经和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关系综合比较
3 讨论

(9)培氟沙星与洛美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致病菌转阴率: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11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恩诺沙星注射液在1日龄雏鸡耐受性及药动学研究[D]. 郑育基. 扬州大学, 2020
  • [2]金黄油外敷治疗风热毒侵型耳疮的临床观察[D]. 刘莎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 潘万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4]药师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药学实践[J]. 王芬.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04)
  • [5]针刺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D]. 鲁玉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 [6]毒素清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所致MODS老龄大鼠JAK/STAT信号转导的干预作用[D]. 王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7]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 侯春风,王伟,赵海潇,孙宏昌,王姝.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7(11)
  • [8]加替沙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J]. 方世平,孙曼春,王智勇.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6(03)
  • [9]培氟沙星与洛美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比较[J]. 姚瑞聪. 海南医学, 2005(03)
  • [10]培氟沙星与洛美沙星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 朱春红. 海南医学, 2003(05)

标签:;  ;  ;  ;  ;  

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11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