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流行病学特征

城市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城区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流行病学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1](2020)在《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现状及相关认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在地域之间有差异,并与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有关。女性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影响宫颈癌的发病及预后。研究目的:通过对延安市部分农村妇女宫颈癌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患病现状进行调查,为本市农村女性宫颈癌的科学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并寻找增进健康意识、提高相关认知的途径,进而提高延安市宫颈癌早诊早治覆盖率,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研究方法:1.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相关认知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按照不同方位及经济水平抽取延安市两个县区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按不同方位抽取35个乡镇各200300名常住延安市农村女性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应用自制的宫颈癌认知量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宫颈癌相关认知、HPV相关认知、HPV疫苗相关认知、妇科筛查情况及相关认知等共33个条目,对部分条目进行赋分计算;采用入户面对面晤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22.0软件录入数据,计算的主要指标:均数、标准差、率、构成比等,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c2检验等,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现状研究:以延安市“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项目县区已婚农村妇女为调查对象,按照不同方位及经济水平随机抽取延安市三个县区为调查点,每个县区按不同方位随机抽取58个乡镇进行宫颈癌筛查。检查项目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引导下取材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软件录入数据,计算的主要指标:均数、标准差、率、构成比等,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c2检验、方差分析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相关认知研究:共调查495人,其中吴起县200人,宜川县295人,两县区调查对象之间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查对象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19.60%82.42%,对HPV的知晓率为7.27%32.53%,有12.93%的调查对象认为妇科检查不重要,14%以上的女性从未做过妇科检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类别调查对象对HPV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4、10.797、25.135、39.976、54.849、5.613、15.619、19.997、103.617,均P<0.05)。经济状况落后的宜川县调查对象认知率低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吴起县,而吴起县调查对象文化程度高于宜川县,同时也说明了经济状况影响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2.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现状研究:2.1三县区共调查7096名农村妇女,其中宜川县检出宫颈鳞状细胞浸润癌4例,延川县检出宫颈原位癌1例。宫颈脱落细胞学阳性率、癌前病变检出率、宫颈癌检出率分别达到3.07%、507.328/10万、56.369/10万。宫颈癌的检出率高于2015年陕西省宫颈癌患病率47.8/10万(χ2=26.516,P<0.05)。2.2本研究调查对象宫颈脱落细胞学阳性率低于延安市农村妇女2016年水平,高于2017年水平(χ2=100.353,χ2=23.716,均P<0.05)。宫颈细胞学阳性率延川县4.25%,最高,宜川县2.99%,次之,宝塔区1.40%,最低(χ2=6.340,χ2=9.180,χ2=19.944,均P<0.05)。文化程度为中学的调查对象宫颈细胞学阳性率较大专及以上人群高(c2=6.547,P<0.0167);低收入组,即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000元组癌前病变检出率高于中等收入组,即≥4000<7000元组。结论:1.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相关知识认知度很低,且认知程度与经济水平相关。2.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率较高。3.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及经济水平有关。

程瑶[2](2019)在《湖北省乳腺癌流行趋势与早诊早治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对2007-2015年湖北省乳腺癌死亡趋势、年龄特征、地区分布特征以及疾病负担进行分析,明确湖北省乳腺癌死亡的高危人群。(2)由于武汉市的肿瘤监测开展较早,本研究对武汉市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进行单独研究,综合评价1990-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长期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结合远城区乳腺癌的死亡情况,进一步明确高危人群。(3)基于襄阳市妇女免费乳腺癌筛查检出情况,明确高危人群,为相关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结合问卷调查,明确妇女获取乳腺健康知识的常用途径,了解妇女筛查行为和乳腺自我检查行为(breast self-examination,BSE)的影响因素。(4)探讨乳腺癌患者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早诊早治政策进一步提供依据。此外,了解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乳腺癌的早诊早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湖北省女性乳腺癌死亡数据从湖北省死因监测数据中提取;武汉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来自武汉市肿瘤登记报告监测。乳腺癌发病或死亡率的标化采用中国人口标化与世界人口标化两种方式。数据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趋势分析,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来衡量趋势变化的大小和方向;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伤残调整生命年(the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的公式计算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包括由早死导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s,YLL)和带伤残生存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采用Nordpred预测模型对2016-2025年武汉市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分析武汉市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效应(age effect)、时期效应(period effect)和队列效应(cohort effect)。(2)一是对健康妇女乳腺癌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获取途径、筛查行为与BSE行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二是对乳腺癌患者的就医延迟现状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就医延迟的定义采用国际常用的标准,将患者从发现症状到首次因症状就医的间隔时间≥3个月为。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变量之间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人群的筛查行为和BSE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015年湖北省乳腺癌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5.33/10万、世界人口标化标化死亡率为5.32/10万,其中城乡分别为6.82/10万和4.74/10万。2007-2015年第一个死亡高峰年龄在50-54岁年龄组(16.17/10万)。此外35-39岁与50-54岁年龄组死亡率显着上升(AAPC=7.3%,95%CI:2.1%,12.7%;AAPC=8.9%,95%CI:2.4%,15.8%)。分地区研究结果显示,2007-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死亡率处于湖北省最高水平,并且黄冈市乳腺癌死亡率显着上升(AAPC=14.4%,95%CI:7.7%,21.6%),而孝感市显着下降(AAPC=-7.1%,95%CI:-13.7%,0),湖北省乳腺癌造成的YLL损失为65417.69人年,损失强度为1.55/千人。(2)2015年武汉市中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13/10万与6.45/10万。此外,武汉市中心城区乳腺癌中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2.07/10万与42.19/10万、死亡率分别为6.83/10万与7.20/10万;远城区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5.32/10万。26年间武汉市乳腺癌发病率显着上升(AAPC=3.3%,95%CI:2.0%,4.7%),且预测在未来10年将持续上升,2021-2025年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将达到44.00/10万。同时,死亡率变化较为平缓(AAPC=0.4%,95%CI:-0.1%,0.9%)。2011-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在55-59岁(123.88/10万),第一个死亡高峰年龄在60-64岁年龄组(26.42/10万),而2009-2015年远城区第一个死亡高峰年龄在55-59岁年龄组(19.29/10万)。且在1990-2015年,年轻组女性(<50岁)标化发病率持续上升(AAPC=3.5%,95%CI:3.0%,4.1%),而老年组女性(≥50岁)标化死亡率持续上升(AAPC=0.9%,95%CI:0.2%,1.5%)。1990-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由乳腺癌导致的DALY损失为110574.18人年,DALY率为2.08/千人,且YLL占主要部分;2009-2015年远城区乳腺癌YLL损失为13839.47人年,损失强度为1.31/千人。此外,武汉市发病与死亡趋势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队列效应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3)襄阳市人群免费乳腺癌筛查结果表明,45-49岁与60-64岁年龄组女性均为高危人群,检出率分别为35.67/10万与46.39/10万。调查结果发现,妇女对获取乳腺健康知识的积极性不高(17.07%),且电视是调查对象获取乳腺健康知识的最常用途径,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9.36%。健康人群筛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程度(OR=1.84,95%CI:1.52,2.22)、经济因素(OR=1.39,95%CI:1.03,1.86)、时间因素(OR=1.51,95%CI:1.22,1.85)和就医筛查方便程度(OR=1.60,95%CI:1.27,2.01)。妇女BSE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OR=4.69,95%CI:2.25,9.80)、乳腺癌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OR=2.49,95%CI:1.83,3.39;OR=3.01,95%CI:2.19,4.13)以及工作压力(OR=3.09,95%CI:1.28,7.50)。(4)乳腺癌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患者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文化程度(OR=3.34,95%CI:1.45,7.71)、对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OR=0.32,95%CI:0.15,0.70)、工作压力(OR=0.39,95%CI:0.18,0.87)。患者对获取健康知识的积极性同样不高(23.46%),调查对象的就医延迟率高达50.28%,且大多数患者由于症状恶化才就医(37.99%)。患者自报导致就医延迟的原因中,对症状不担心的比例最高(17.78%)。此外,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就医的时间成本(OR=2.34,95%CI:1.18,4.64)和对症状的严重性认识(OR=4.58,95%CI:2.31,9.07)。结论:(1)湖北省女性乳腺癌35-39岁与50-54岁年龄组女性与黄冈市女性死亡率呈显着上升趋势。此外,武汉市乳腺癌发病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上升趋势显着,且预测在未来10年将会持续上升,亟需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年轻女性发病率与老年女性死亡率逐年上升,需要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与防控。湖北省和武汉市女性乳腺癌流行的高峰年龄均出现后移趋势,应密切关注高危人群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防控措施。(2)女性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率对女性乳腺癌筛查行为与BSE行为均有显着影响,但乳腺癌相关知识普及情况较差,且妇女的关注度较低,需要加强以电视为主的宣传策略,能够对提高妇女参与筛查和BSE有所帮助。此外,降低筛查费用,鼓励妇女克服主观困难,定期参与筛查,提高妇女对乳腺癌早诊早治的认识,重视乳腺病变,在发现乳腺病变之后,正确对待并克服困难因素,及时就医确诊,也能够起到早诊早治、降低乳腺癌不良结局的效果。

叶洪娟[3](2016)在《西藏山南地区妇科疾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妇科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妇科疾病不仅影响女性本身,还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出生质量。若母亲患有妇科疾病,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的几率会增加,还可能会发生早产、先天发育畸形以及低出生体重等可能性,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和家庭和睦的公共卫生问题。WHO于20世纪90年代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有40%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而农村已婚女性更为严重,高达70%的女性患有不同妇科疾病。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妇科病普查普治列入妇女保健的常规工作。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候寒冷,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妇女自身保健意识差,使得该地区妇科疾病有自己的发病特点。本研究对西藏山南地区妇科疾病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为更好的制定西藏地区妇科疾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妇科疾病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妇科疾病患者对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西藏地区妇科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临床检查收集了2015年4月-2015年12月在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被确诊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971例的相关资料,通过描述分析了解西藏地区妇科疾病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1.在971名患者中,共发现6类15种妇科疾病。生殖器官炎症发病比例最高,占总病例数的74.15%,其中又以阴道炎329例(33.88%)、盆腔炎214例(22.04%)和宫颈糜烂104例(10.71%)占发病的前3位。2.当地妇科疾病患者21岁和31岁年龄段病人最多,分别为442例(45.52%)和300例(30.90%);其中21岁年龄段有81.90%(362/442)的患者,31岁年龄段有75.00%(225/300)的患者患妇科炎症性疾病。阴道炎和盆腔炎为主要妇科炎症,与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比较,21岁年龄段妇科炎症的构成比例显着增高(P<0.001)。3.患者主要为藏族,共826例,占85.07%;汉族140例,占14.42%;各民族患者均以妇科炎症为主要妇科疾病,构成比在72.88%81.43%,均以阴道炎为主。4.大专文化,以妇科炎症为主诉的就诊者比例高于其他学历,χ2=26.920,P<0.001;文盲组子宫体疾病和附件疾病显着高于其他学历,χ2=59.109,P<0.001,妇科疾病的分布与文化程度有关联性。5.生育者妇科炎症的患病比例显着高于未生育者,χ2=48.866,P<0.001;未生育的以阴道炎、盆腔炎最多;生育次数为1-3次的以阴道炎为主;生育次数>3次,宫颈糜烂发生比例最高,χ2=99.831,P<0.001。6.妇科疾病患者以农牧民为主,共560例,占57.67%。工人、教师和公务员发生妇科炎症的比例高于农牧民,P<0.001。7.虽然妇科疾病患者不清洗外阴的患者最多,共433例,占44.60%;但是每天清洗外阴或经常清洗外阴的患者发生妇科炎症的比例高于不清洗外阴者,χ2=46.930,P<0.001;与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比较,妇科炎症患者每天或经常清洗外阴者的比例高于其他妇科疾病患者,χ2=20.062,P<0.001。8.妇科炎症患者中,无避孕措施者218例,占30.28%,使用节育器者185例,占25.69%;使用安全套者110例,占15.28%。对患有妇科炎症妇女调查显示患者采用的避孕措施对妇科炎症发病存在关联性,P<0.001。与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比较,使用节育器和不避孕的妇女更容易患妇科炎症性疾病,χ2=32.741,P<0.001。9.46.04%的患者对妇科疾病的态度是不理睬,还有17.10%患者自行到药店买药治疗;35.32%患者去医院检查。与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比较,妇科炎症患者更积极治疗,χ2=17.612,P<0.001。10.妇科炎症患者对体检的态度比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更积极,χ2=13.508,P=0.004。11.妇科炎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是妇科炎症的保护因素,P=0.000(OR,0.940;95%CI,0.9140.966);妇科炎症与避孕措施之间有关联性,节育器与口服避孕药相比是妇科炎症的危险因素,P=0.007(OR,2.210;95%CI,1.2373.948)。结论:1.西藏山南地区共有6类15种妇科疾病,其中妇科炎症为最主要、最多见妇科疾病。2.阴道炎和盆腔炎等炎症是西藏山南地区主要的妇科炎症。3.该地区妇科病发病分布与妇女年龄、文化程度、生育情况、职业、卫生习惯以及避孕措施有关。4.西藏山南地区妇科疾病患者自我保健情况较差。

马艳丽[4](2014)在《甘肃某地农村已婚女性妇科病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甘肃东部某农村地区已婚女性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年龄、文化程度、生育次数、月经量等相关因素,综合分析其相关性,为制定、规划及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性农村已婚女性妇科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于2008年4月~12月调查目标人群妇科病患病情况,收集其年龄、文化程度、生育次数、月经量等相关资料,对目标人群妇科疾病谱、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妇科病疾病谱:阴道炎654例(77.67%),宫颈炎653例(77.55%),附件炎294例(34.92%),外阴炎124例(14.73%),阴道壁膨出68例(8.08%),癌前病变39例(4.63%),妇科病检出率较高的前6位依次为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外阴炎,阴道壁膨出和癌前病变。2.妇科病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妇科疾病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生育次数、月经量,其中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年龄,文化程度低(OR=1.838,95%CI:1.305~2.588).年龄段在30~者(OR=0.790,95%CI:0.631~0.989),患阴道炎的风险大(P<0.05)。附件炎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月经量和生育次数,年龄段在30~(OR=0.752,95%CI:0.630-0.898);月经量多(OR=1.584,95%CI:1.231-2.038);生育次数为2次及以上者(OR=1.635,95%CI:1.015~2.631),其患附件炎的风险大(P<0.05)。宫颈炎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月经量,年龄段在30~(OR=0.386,95%CI:0.313~0.475);月经量多者(OR=1.549,95%CI:1.150~2.08)患慢性宫颈炎的风险大(P<0.05)。而其保护因素为文化程度(OR=0.799,95%CI:0.619~1.030),文化程度高,患宫颈炎的风险小(P<0.05)。3.不同妇科疾病的年龄分布特点: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外阴炎、阴道壁膨出和癌前病变均与年龄有关,其中阴道炎、慢性宫颈炎、附件炎、阴道壁膨出、癌前病变在30~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其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阴炎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农村已婚女性妇科病检出率高,其中阴道炎和宫颈炎检出率最高;妇科病与年龄、文化程度、产次、月经量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应大力开展农村地区已婚女性妇科病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制定科学的妇女病健康检查工作流程和执行机制,切实有效地降低农村妇女妇科病患病率。

卢舒静,江雪娟,罗立敏,管敏昌[5](2014)在《台州市路桥区已婚农村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台州市路桥区3559岁已婚农村妇女共11 500人进行宫颈癌筛查,选取确诊为CIN的325例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CIN阴性者325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文化程度、月经婚育情况、初次性生活年龄、经期每日清洗、初产年龄、性伴侣数、孕产次、宫颈糜烂、避孕措施、同房前清洗、丈夫包皮过长、宫颈上皮内瘤家族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孕产次、宫颈糜烂、避孕、初产年龄、丈夫包皮过长、宫颈癌家族史及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性生活年龄、婚外性伴侣数、丈夫性伴侣数、宫颈糜烂、宫颈癌家族史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婚外性伴侣数≥2、丈夫性伴侣数≥2、宫颈糜烂、药物避孕、丈夫包皮过长、宫颈癌家族史、HPV阳性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台州市路桥区CIN防治重点人群应包括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婚外性伴侣数超过2个以上、丈夫性伴侣数≥2、宫颈糜烂、药物避孕、丈夫包皮过长、宫颈癌家族史和HPV阳性者。

李伟,王德宏[6](2013)在《海城市1164例已婚妇女宫颈糜烂患病情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海城市已婚妇女宫颈糜烂患病情况,为宫颈糜烂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常规妇科检查及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总结归纳宫颈糜烂的总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糜烂检出率为47.1%(548/1 164),其中轻度糜烂53.6%(294/548)、中度糜烂27.2%(149/548)、重度糜烂19.2%(105/548)。宫颈糜烂除与年龄因素有关外,还与妊娠次数、分娩次数及分娩方式、流产次数等生殖行为有关,宫颈糜烂检出率随妊娠次数、分娩次数、流产次数的增加而显着升高。结论海城市已婚妇女宫颈糜烂患病率较高,宫颈糜烂与妊娠次数、分娩次数及分娩方式、流产次数等生殖行为相关。

阮伶俐[7](2013)在《中国中西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中西部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新疆甘肃青海四个省份抽取84个村的2073名已婚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ǎ中国中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行为调查表ǐ对已婚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状况及知识知晓情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和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采用CMH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已婚妇女2073人:(1)已婚妇女生殖感染情况:调查对象生殖道感染率为22.5%新疆地区生殖道感染最高为33.8%,汉族人群的患病率为26.9%,年龄分布上以30-39岁患病率最高,为26.2%生殖道感染之后选择进行治疗的人为46.2%,医院选择上以乡镇卫生院治疗的最多为54.1%,其次是县级以上医院为20.8%调查对象97.9%有过怀孕史,其中19.9%有过流产史避孕措施采用率最高的为宫内节育器占55.5%,其次为安全套32.2%,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人只有6.0%(2)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对象对生殖道感染危害知晓率为49.5%,生殖道感染途径知晓率为58.4%,生殖道感染预防知晓率60.9%,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最多宫内节育器72.3%获得生殖道健康相关知识途径分别为:电视80.2%,医生40.1%,健康教育活动27.9%,宣传栏26.0%(3)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生活在西部地区,洗澡频率较少,经济状况较差,外阴清洗不当,妇女外出务工,月经量过多,有过流产史,生殖健康知识低健康意识水平差的育龄妇女易患生殖道感染结论:中西部农村地区育龄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较差,生殖道健康意识不强,仍有一些不良生活卫生习惯,需要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以改善其健康状况

李张爱,陈彩华,陆青[8](2012)在《上海市奉贤区农村贫困已婚妇女宫颈疾病调查》文中认为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各系统恶性肿瘤的第3位、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世界上宫颈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智利(15.4∕10万),中国居第2位(14.6∕10万)[2]。WHO预计,如果不及早

王芬[9](2011)在《宫颈癌影响因素Meta分析与江西地区宫颈癌发(患)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①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宫颈癌影响因素;②探讨江西地区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发(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CC防控提供依据。方法:①CC影响因素通过搜索中文(CNKI、WANFANG、VIP)和英文(CENTRAL、PUBMED、SCIE和OVID)数据库,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作为影响因素的效应值,以OR、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表示各效应量区间范围。②选择2009年4月~2009年12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或江西省肿瘤医院,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CC新发病例70例为病例组,同期就诊于上述医院非宫颈疾病、非肿瘤患者70例为对照组,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Meta分析中共计纳入19篇文献,设计类型均为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SS),共包含26493名研究对象,其中病例数为6908名,对照数为19585名,所有结局指标都采用比值比(Odd Ratio,OR)表示;②据Meta分析的综合评价:HPV感染,多孕多产,性伴侣个数多,首次性生活年龄、初孕、初产年龄小,吸烟以及饮酒可能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该结果与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口服避孕药、结婚年龄与宫颈癌关系不显着,而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可能降低宫颈癌的患病风险。③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难以完全排除发表性偏倚,但其分析结果对整个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未构成实质性影响。④CCS两组在非研究因素方面具有可比性(年龄、籍贯、住址、种族均无显着性差别);⑤对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在内的6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35个因子与宫颈癌患病存在显着性联系,其中危险因素22个,保护因素13个;多因素分析最终入选8个因素,其中6个为危险因素,依次为感染HPV(X7)婚姻状况不佳(X2)、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X30)、性交出血(X31)、经常食用腌制品(X36)、丈夫有包皮过长且未手术治疗(X46);主要的保护因素有2个,分别是文化程度高(X1)、首次性生活年龄>25岁(X17);⑥综合分析提示:该地区宫颈癌的危险因素除HPV感染高(90%),多孕多产、性生活紊乱外,有宫颈糜烂病史,生活中经受不幸事件,经常进食腌制食品,住房紧张以及丈夫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等可能是导致江西地区宫颈癌高发的新的危险因素。除目前已经公认的宫颈癌保护因素外,文化程度高,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经济状况好,经常进食豆奶食品及淡水鱼虾,与丈夫感情生活满意度高以及丈夫性生活前后进行冲洗等可能降低该地区宫颈癌的患病风险。结论:①Meta分析提示HPV感染,多孕多产,性伴侣个数多,首次性生活年龄、初孕、初产年龄小,吸烟以及饮酒等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口服避孕药、结婚年龄与宫颈癌关系不显着,而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②CCS分析表明除HPV感染,多孕多产以及性生活紊乱等因素外,有宫颈糜烂病史,生活中经受不幸事件,经常进食腌制食品,住房紧张以及丈夫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等可能是导致江西地区宫颈癌高发的新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经济状况好,经常进食豆奶淡水鱼虾,与丈夫感情生活满意度高以及丈夫性生活前后进行冲洗等可能降低该地区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张华[10](2011)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病人被发现以来,全球共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将近3000万人死于同艾滋病有关疾病,对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HIV主要传播途径是性、血液和母婴传播,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三的艾滋病传播为性行为传播。我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疫情持续上升,但上升幅度有所减缓,部分地区和高危人群疫情严重,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从高流行地区向低流行地区扩散,城市疫情增长高于农村。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社会传播行为正悄然发生变化,地下不安全采供血行为被彻底清除,异性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在异性性传播中,约三分之一为配偶之间传播,三分之二为非配偶间传播。在历年报告的病例中,异性性传播从2006年的30%上升到2007年的38.9%、2008年的40.3%和2009年的47.1%。我国艾滋病主要经异性性传播的很大原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性产业的死灰复燃和女性性工作者。我国的女性性工作者人群普遍具有以下特征:接触性生活和从事商业性性行为的年龄偏低、受教育程度较低、流动性强、大部分同时拥有商业性性伴和固定性伴、性病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某些女性性工作者还属于药物滥用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与文献资料显示,60%的女性性工作者不能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与客人发生性交易时坚持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占13%到54%;约有半数在与固定性伴发生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女性性工作者在商业性性交易及非商业性性行为中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措施、性伴更换频繁和自身性病的患病率高等因素,使得她们处在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病高风险之中,并在传播艾滋病病毒/性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截止到2005年底,大约12.7万女性性工作者和嫖客感染艾滋病病毒,占评估总数的19.6%。来自国家哨点监测数据表明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艾滋病病毒的平均感染率为1.0%,最高为10.0%。2009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显示,10.3%的女性性工作者监测哨点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在1.0%至5.0%之间。从某种角度看,艾滋病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决定其流行态势,至今艾滋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及安全有效地抗艾滋病病毒的疫苗。因此,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改变是目前最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措施。《2010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的数据显示艾滋病蔓延势头已获遏制,该报告指出艾滋病疫情地好转得益于包括使用安全套在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高危行为转变不仅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因素、物质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影响。为此,国外学者在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中创建并发展了许多高危行为转变理论及模型,主要有知信行理论、健康信念理论、合理行动/计划行为理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影响艾滋病高危行为改变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些理论指导的干预研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是在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它的适用性已经在多种高危人群中得到了验证,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理论为指导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拟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理论为基础,分析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方式,探讨适合我国女性性工作者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措施,为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提供理论指导。由于受到传统伦理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女性性工作者人群常受到主流社会排斥,成为受歧视、边缘化、隐蔽的群体。女性性工作者一般不愿暴露身份,很难区分女性性工作者与正常人群,不能确定女性性工作者人群总体,无抽样框架,对此人群几乎不可能进行概率抽样。因此,传统的概率抽样方法不适合该类人群。目前国内对女性性工作者研究大都采用方便抽样,如目标抽样、以机构为基础的抽样和时间地点定位抽样等。这些抽样方法所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目标人群总体,其研究结果外推时会受到限制。如何有效地招募女性性工作者人群并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是研究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伴推动抽样方法,方法源于链式推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近似概率抽样的链式推举抽样。该方法不是由研究者从某抽样框架中抽取研究对象,而是由研究对象从其社会关系网络中限额推举其同伴参加调查,通过研究对象连续不断地推举组成样本。其优点是:1)样本代表性强。2)抽样效率高。同伴推动抽样法是一种针对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蔽人群的抽样方法,在国外已经成功地将其运用在男男性接触者、男性双性恋者、注射吸毒和女性性工作者等人群中,在国内同伴推动抽样法方法也成功应用在男男性接触者隐蔽人群中,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本研究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方法调查女性性工作者,以期获得一个能够代表女性性工作者总体的样本。研究目的1.利用重复调查和数量特征敏感问题的随机应答技术等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评价,探讨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应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资料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2.应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女性性工作者,从理论及实践上探索同伴推动抽样法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的适用性;3.了解女性性工作者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其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4.探讨与艾滋病/性病传播相关的女性性工作者高危行为特征;5.选择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建立适合我国女性性工作者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理论模型,分析女性性工作者人群高危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为该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从事性服务的女性性工作者,严格定义指与不特定的男人性交以获得报酬的人。满足以下条件:1)调查前3个月生活在济南市;2)在调查前30天内发生过以性换钱的行为;3)年龄在16岁及以上且调查时没喝酒;4)持有一张有效联系卡。2.抽样方法应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方法,招募一定数量的女性性工作者为研究对象。招募过程由最初选择的4个“种子”开始,发给每个种子3张联系卡,由种子介绍其同伴参加研究,被介绍的人得到3张联系卡,又继续介绍别人,以此方式使得推举链不断延长,直到达到预期样本量,招募过程中采用双重激励措施。3.调查内容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同伴推动抽样法相关内容、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各个组分包含的指标等;采集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抗体等检测;在自愿的原则上对女性性工作者进行妇科体检,并对宫颈和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对调查问卷的重测信度、Chronbach’sα信度系数及和谐信度进行评价,验证调查问卷的可靠性。4.资料分析方法运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NetDraw软件绘制招募网络分布图,应用RDSAT软件检验样本构成是否趋于平衡、估计总体构成以及通过比较样本构成和估计的总体构成检验样本代表性等;SPSS11.5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应用LISERL软件对假设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进行检验评价等。研究结果1.在重复测量的问题中,绝大部分问题的重测信度较高(r≥0.4);一敏感问题的和谐信度较高(r=0.42);Chronbanch’sα信度系数大部分大于0.7。2.共调查427名女性性工作者,招募过程最初选取4个种子,4个种子均将招募链延长下去,招募链每延长一级称为一“波”,最长的招募链为21波。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与婚姻状况五个人口学特征分别在11~18波后达到平衡。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与婚姻状况五个特征各组的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样本代表性较强。3.在调查的女性性工作者中年龄最小为17岁,年龄最大为53岁,平均年龄为29.6±7.4,26岁及以上占66.7%,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外省户籍人口占半数以上,农业户口占59.3%,近半数以上女性性工作者有子女。在所调查的女性性工作者中,40.5%来自于夜总会/卡拉OK/酒吧/歌舞厅,洗脚屋/发廊/路边店/站桩占13.2%,其它(家政服务6人、婚姻介绍所4人、网络4人、兼职3人、朋友介绍3人、在家4人。)占5.6%。中/高层次女性性工作者年龄普遍小于低层次的,而文化程度普遍高于低层次女性性工作者。4.女性性工作者人群艾滋病/性病认知水平较低,23个艾滋病知识平均答对问题个数为12.2±4.5,39.6%知晓13个以上的艾滋病知识,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性工作者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大众传媒,75.4%通过电视、41.0%通过报刊/杂志获得艾滋病知识;极少数通过医疗预防服务机构。5.该人群首次性行为年龄13~28岁,平均年龄20.2±2.5岁;首次商业性性行为年龄13~40岁,平均年龄25.6±6.5岁;从事商业性性行为时间1~228月(19年),平均37.0±40.2月,接近半数以上的女性性工作者从事商业性性行为超过2年。最近一周商业性性行为次数为0~70次,平均次数4.5±8.4次;最近一月商业性性行为次数为1-260次,平均次数14.3±25.1次。低层次的女性性工作者与中/高层次的相比,从业时间更长,最近一周和一月商业性性行为次数较多。6.在最近一月商业性性行为中,发生阴道性交时47.1%的女性性工作者能够100%使用安全套,安全套平均使用率为85.1%;发生口交时48.7%能够100%使用安全套;发生肛交时52.2%能够100%使用安全套。不同层次和婚姻状况的女性性工作者在商业性性行为中发生阴道性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最近一月商业性性行为次数、从事商业性性行为的时间、首次性行为年龄的女性性工作者在商业性性行为中发生阴道性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4%的女性性工作者有非付费临时性伴,81.5%有固定性伴,48.0%同时拥有非付费临时性伴和固定性伴。性伴构成越复杂的女性性工作者在商业性性行为中阴道性交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越低,同时拥有非付费临时性伴和固定性伴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最低。有非付费临时性伴的女性性工作者在与商业性性伴、非付费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固定性伴的女性性工作者在与商业性性伴、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之间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7.79.9%的女性性工作者有饮酒行为,12.6%使用过毒品。33.3%有吸毒行为的女性性工作者在最近一个月内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能够100%使用安全套,而无吸毒行为的女性性工作者在最近一个月内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能够100%使用安全套的占49.9%。35.5%吸毒的女性性工作者年龄在30岁以上,半数户口所在地为外省,88.9%为中/高层次的女性性工作者。8.89.7%的女性性工作者曾怀过孕,近80.0%有流产史,23.1%流产在3次及以上。63.9%在最近一年中出现过一种及以上性病/妇科疾病相关症状,在最近一年做过妇科检查的女性性工作者中77.7%患有妇科疾病。47.8%为了预防性病定期打消炎针或吃消炎药。在患性病后有77.6%能够到正规的医院或者是性病专科门诊就医,但仍有12.6%去药店自己买药。9.在427位女性性工作者中,4.2%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梅毒感染率为6.3%。在121位自愿参加妇科体检的女性性工作者中,霉菌感染率为8.3%,衣原体感染率为6.6%。63.0%感染梅毒的女性性工作者年龄在30岁以上,81.5%感染梅毒的女性性工作者为外省人群,51.9%感染梅毒的女性性工作者从事商业性性行为超过2年以上。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户口所在地之间梅毒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在传统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最终模型中,信息和动机能够解释行为技巧22.0%总变异;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解释预防行为总变异43.0%。信息和动机均可通过行为技巧影响预防行为,信息对预防行为无直接效应,动机对预防行为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机对预防行为的效应稍大于信息的效应。11.发展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初始模型模型和最终模型拟合程度评价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最终模型能够解释预防行为、健康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技巧、自我效能总变异的38.0%、57.0%和43.0%。在最终模型中,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参照对象支持、安全套使用经验及态度、健康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技巧和自我效能。健康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技巧影响因素包括信息、危险感知和社会参照对象支持;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包括信息、依从动机、社会参照对象的支持和药物滥用状况;药物滥用状况、信息和社会参照对象支持还可通过健康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技巧和自我效能间接影响预防行为。结论1.通过该调查问卷的重测信度、Chronbach’sα信度系数和和谐信度的结果可知本次调查可靠性较好,能够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获得大量敏感问题较为真实的数据,但并不排除有些敏感问题存在低报或高报的现象。2.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运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但是实际操作过程有待丰富和完善,在今后研究中应探索一种适合国情、完善、高效的操作程序,以获得更具代表性的样本。3.女性性工作者人群在地域之间的流动性减弱,工作场所之间流动频繁。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水平较低,在该人群中存在一些错误艾滋病/性病预防观念及知识和行为相分离的现象。在今后干预中应加大对女性性工作者健康教育工作,改进工作形式以提高服务项目的利用率。4.未婚、低层次、首次性行为小于18岁、从事商业性性行为超过两年、有非付费临时性伴和固定性伴的女性性工作者在最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女性性工作者与非付费临时性伴和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女性性工作者的性伴构成越复杂安全套使用率越低。在今后干预工作应让她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桥梁”作用,提高她们维护他人健康的责任感。5.低层次女性性工作者性病症状知晓率较低、从事商业性性行为的时间较长,最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次数多于高层次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此类人群应为今后干预工作的重点。6.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普遍存在饮酒、吸烟不健康行为,吸毒的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不使用毒品的女性性工作者;且从事商业性性行为时间长于不吸毒女性性工作者。7.传统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和发展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均能够有效预测女性性工作者高危行为。信息通过健康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技巧及自我效能对预防行为的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在对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中,加强艾滋病知识方面教育是必要的,同时应给予行为技巧和预防动机的干预。8.证实了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社会参照对象支持和依从动机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中的作用,提高社会参照对象对使用安全套的支持程度可能是提高女性性工作者人群安全套使用率的重要策略之一。9.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危险感知的女性性工作者能更易于进行健康行为,对女性性工作者人群的干预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增强她们对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和不安全性行为的认知。10.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与安全套使用技巧对研究人群的安全套使用起重要作用。提示在今后干预中应重视女性性工作者自我效能地提升,增强她们安全套使用的协商技巧和说服能力,树立女性性工作者健康行为的观念,自觉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和艾滋病病毒/性病检测。11.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滥用对安全套使用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较低药物滥用水平的女性性工作者有着较积极的安全套使用经历和态度。这提示在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中应提高该人群预防药物滥用的意识。意义和创新1.利用多种方法评价问卷的信度,探讨了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以后提高该人群的调查问卷的信度提供科学依据;2.应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女性性工作者,样本具有较强代表性。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该抽样方法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为此抽样法在女性性工作者或其他隐蔽人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3.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理论为研究基础,扩展了该模型理论框架和应用范围,构建出适合我国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模型,揭示了高危行为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与预防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今后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城区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流行病学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区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流行病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现状及相关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的目的
    1.3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部分 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相关认知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2.5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现状研究
        2.6 研究对象
        2.7 研究方法
        2.8 诊断标准
        2.9 质量控制
        2.10 统计学分析
        2.11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第一部分 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相关认知研究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调查对象对宫颈癌的相关知识认知得分情况
        3.3 调查对象对宫颈癌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3.4 调查对象对HPV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3.5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对HPV的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3.6 调查对象对妇科检查的重要性的认知情况
        3.7 调查对象接受妇科检查的情况
    第二部分 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现状研究
        3.8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9 调查对象妇科常规检查宫颈结果
        3.10 调查对象宫颈脱落细胞学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3.11 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细胞学阳性结果的时间分布
        3.12 宫颈检查阳性结果在不同特征人群的分布状况
第四章 讨论
    4.1 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分析
    4.2 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现状分析
    4.3 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特点分析
    4.4 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妇科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4.5 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县与县检查情况比较
    4.6 健康教育对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2)湖北省乳腺癌流行趋势与早诊早治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课题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 湖北省女性乳腺癌流行现状及趋势研究
第一节 湖北省女性乳腺癌流行趋势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武汉市女性乳腺癌流行趋势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乳腺癌人群筛查与早诊早治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女性乳腺健康信息需求与筛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女性乳腺癌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3)西藏山南地区妇科疾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妇科疾病
    1.2 常见妇科疾病
        1.2.1 盆腔炎
        1.2.2 阴道炎
        1.2.3 卵巢囊肿
        1.2.4 宫颈糜烂
        1.2.5 子宫肌瘤
        1.2.6 子宫腺肌症
        1.2.7 宫颈息肉
    1.3 国内外流行病学现状
        1.3.1 国内流行病学特点
        1.3.2 国外流行病学特点
    1.4 妇科疾病危害
    1.5 妇科疾病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妇科门诊体检
        2.2.2 问卷调查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西藏山南地区妇科疾病发病状况
        3.1.1 西藏山南地区妇科门诊病种分析
        3.1.2 西藏山南地区妇科疾病发生的社会学特点
    3.2 个人卫生习惯与妇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3.2.1 患者体检情况与妇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3.2.2 影响妇女进行定期体检的因素
        3.2.3 患者生殖器官卫生习惯与疾病的关系
    3.3 妇科疾病患者应对措施对妇科疾病发病的影响
        3.3.1 妇科疾病患者采用的避孕措施对妇科疾病发病的影响
        3.3.2 妇科疾病患者诊疗经过对妇科疾病的影响
    3.4 患者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对妇科疾病发生的影响
    3.5 妇科炎症影响因素分析
        3.5.1 妇科炎症患者社会学特点
        3.5.2 妇科炎症患者个人卫生习惯与妇科炎症发生的关系
        3.5.3 妇科炎症患者应对措施对妇科炎症发病的影响
        3.5.4 妇科炎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山南地区妇科疾病流行病学特点
    4.2 山南地区妇科疾病影响因素
    4.3 山南地区妇科疾病患者自我保健情况
    4.4 山南地区妇科疾病患者疾病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4.5 对策与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附表

(4)甘肃某地农村已婚女性妇科病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概述
    2. 我国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疾病防治现状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诊断标准
    4. 研究内容
    5. 主要质量控制措施
    6.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1. 调查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一般特征
    2. 调查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疾病检出情况
    3. 调查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相关因素分析
        3.1 年龄对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病患病的影响
        3.2 文化程度对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病患病的影响
        3.3 生育次数对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病患病的影响
    4. 调查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疾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1 阴道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2 附件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3 宫颈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4 外阴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5 阴道壁膨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6 癌前病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妇科疾病患病情况
        1.1 阴道炎的患病情况
        1.2 宫颈炎的患病情况
        1.3 附件炎的患病情况
    2. 妇科疾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在研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台州市路桥区已婚农村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海城市1164例已婚妇女宫颈糜烂患病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常规妇科检查及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1.3 宫颈糜烂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宫颈糜烂检出情况
    2.2 不同年龄组已婚妇女宫颈糜烂检出率
    2.3 影响宫颈糜烂的因素
        2.3.1 妊娠次数与宫颈糜烂的关系
        2.3.2 分娩次数及分娩方式与宫颈糜烂的关系
        2.3.3 流产次数与宫颈糜烂的关系
    2.4 宫颈糜烂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3 讨论
    3.1 宫颈糜烂患病情况调查的意义
    3.2 调查结果分析
    3.3 建议

(7)中国中西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质量控制 4
    调查问卷审核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二、
    结果 1
    人口学特征 2
    调查对象孕产生育史 3
    生殖道感染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4
    经期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 5
    避孕节育知识的知晓情况 6
    调查对象得到有关生殖道健康相关知识的途径调查 7
    调查对象的卫生行为 8
    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9
    生殖道感染知识得分情况对妇女卫生相关行为的影响 10
    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情况 11
    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三、
    讨论 1
    中西部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应该引起重视 2
    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存在差异 3
    不同职业和家庭收入情况对已婚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情况存在一定影响 4
    不良的卫生习惯可能为患病的主要因素 5
    外阴清洗方式对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尤为显着,应该引起重视 6
    流产是生殖道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7
    经济条件是制约中西部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 8
    中西部已婚妇女生殖道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虽有提高,但总体知晓率依然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9
    中西部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的危害知之甚少,迫切需要提高 10
    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对中西部妇女的生殖道知识水平有较大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11
    生殖道感染知识水平的提高会改善妇女的个人卫生行为 12
    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预防生殖道感染知识,提高已婚妇女知识水平 四、建议 1
    针对当地情况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开展持续健康教育,以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促进自身行为改变 2
    定期做好中西部农村育龄妇女的体检工作 3
    关注女性生殖健康状况,鼓励男性参与,提高男性在生殖道感染预防中的作用 4
    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上海市奉贤区农村贫困已婚妇女宫颈疾病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查方法
        1.2.1 TCT检查
        1.2.2 阴道镜检查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妇女一般特征
        2.1.1 文化程度
        2.1.2 职业
        2.1.3 妊娠次数
        2.1.4 人均月收入
    2.2 宫颈疾病情况
    2.3 TCT检查异常结果
    2.4 阴道镜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重视宫颈疾病及癌前病变
    3.2 TCT、阴道镜、病理组织学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3.3 加强妇女病普查的健康教育
    3.4 建立农村贫困已婚妇女的健康管理模式

(9)宫颈癌影响因素Meta分析与江西地区宫颈癌发(患)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宫颈癌影响因素Meta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系统评价的技术路线
    2.1.2 研究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1.3 文献检索
    2.1.4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2.1.5 数据提取
    2.1.6 Meta分析
2.2 结果
    2.2.1 纳入文献特征
    2.2.2 文化程度与宫颈癌
    2.2.3 结婚年龄与宫颈癌
    2.2.4 首次性生活年龄与宫颈癌
    2.2.5 初孕年龄与宫颈癌
    2.2.6 初产年龄与宫颈癌
    2.2.7 孕次与宫颈癌
    2.2.8 产次与宫颈癌
    2.2.9 HPV感染与宫颈癌
    2.2.10 HPV16感染与宫颈癌
    2.2.11 吸烟与宫颈癌
    2.2.12 性伴侣与宫颈癌
    2.2.13 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
    2.2.14 饮酒与宫颈癌
2.3 讨论 第3章 江西地区宫颈癌发(患)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3 资料统计分析与处理
3.2 结果
    3.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2 性行为调查结果
    3.2.3 孕产情况
    3.2.4 个人生活行为
    3.2.5 既往妇科疾病
    3.2.6 妇科疾病症状
    3.2.7 研究对象配偶的有关情况
    3.2.8 CC的影响因素
3.3 讨论
    3.3.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3.2 CC的相关影响因素
    3.3.3 CC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建议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局限性
4.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一、前言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研究局限性 六、结论与建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两篇 论文1 论文2

四、城区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流行病学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现状及相关认知研究[D]. 张燕. 延安大学, 2020(12)
  • [2]湖北省乳腺癌流行趋势与早诊早治的影响因素研究[D]. 程瑶.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西藏山南地区妇科疾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 叶洪娟. 吉林大学, 2016(09)
  • [4]甘肃某地农村已婚女性妇科病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马艳丽. 兰州大学, 2014(11)
  • [5]台州市路桥区已婚农村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危险因素分析[J]. 卢舒静,江雪娟,罗立敏,管敏昌.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4(01)
  • [6]海城市1164例已婚妇女宫颈糜烂患病情况调查[J]. 李伟,王德宏. 现代医药卫生, 2013(23)
  • [7]中国中西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D]. 阮伶俐.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8]上海市奉贤区农村贫困已婚妇女宫颈疾病调查[J]. 李张爱,陈彩华,陆青. 上海预防医学, 2012(04)
  • [9]宫颈癌影响因素Meta分析与江西地区宫颈癌发(患)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王芬. 南昌大学, 2011(04)
  • [10]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D]. 张华. 山东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城市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