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方工程量自动计算与分配软件研究

基于GIS的土方工程量自动计算与分配软件研究

一、基于GIS的土方工程量自动计算及调配软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子琪[1](2021)在《BIM技术下EPC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处于快速转型的趋势,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先进的生产理念。尤其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化技术和建筑施工理念相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节约成本,是建筑行业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所在。建筑行业如今竞争加剧,对项目工期的要求越来越高,EPC总承包与传统的DBB模式相比可以负责项目整体的设计、执行,并从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做好项目的风险处理。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EPC项目规模大、参与方较多,寻找一种高效精准的成本管理模式十分重要。将BIM技术与EPC模式相结合,通过建立BIM模型,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BIM技术搭建的数字管理平台,各项目方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项目设计,彼此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对EPC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成本控制占据着工程项目中的关键一环,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从经济、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等方面带来显着效益。本文从EPC项目成本控制现状的实际出发,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EPC项目和BIM技术的特征体系进行详细分析,得出BIM技术运用于EPC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将BIM技术与EPC项目中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中成本控制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出BIM信息模型应用于EPC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并为未来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一种可行思路。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EPC工程总承包指的是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管理、竣工结算的总承包,相比于传统DBB模式,在EPC项目中合同关系更为简单,组织协调较少。并且通过施工单位统筹安排,使得设计、采购、施工有效融合,同时发挥总承包商主观能动性,对项目全周期全面控制,有利于缩短工期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但通常EPC模式下项目成本偏高,需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从而可能导致工程造价偏高。2.针对EPC项目中的不利因素所带来的成本控制问题,可通过BIM技术来实现建设项目成本管理。运用BIM技术建立模型使得各参建方基于同一数据平台对项目进行参与,其多维度智能化的特点使得项目的建筑元素更加立体直观的呈现于项目全周期中。通过对工程数据的精确处理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对项目的成本以及工期情况进行实时管控,降低传统模式下信息集成化较弱所带来的成本增加。3.本文对基于BIM技术的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成本控制,主要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设计阶段与以往不同设计专业交叉线性的设计模式相比,基于BIM技术的多专业协同模式可以将不同设计人员紧密联合在一起,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冲突与纠纷。在管线综合中碰撞检查由于传统二维图纸的局限性,在复杂管道交叉部位施工人员很难找出其中的碰撞位置,而通过BIM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虚拟建造技术以第一视角直观观察出其设计中的不合理处,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中将更加准确,避免因设计不当导致的返工,实现建造成本的优化;在施工方案编制与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模拟特点,还原EPC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在虚拟施工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到各专业需要配合的地方,避免出现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在竣工结算成本管理中BIM技术可以利用其对于数据处理保存的优势,将工程信息整合到统一中央数据库中,避免因人员流动导致的资料混乱影响竣工结算的效率。4.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相关工程数据进行分析,以三十四中学宿舍楼项目为例,通过研究其成本管理现状进一步分析项目超支原因,论证了在EPC项目中引入BIM技术的必要性,并指出在其相应阶段运用BIM技术的实施条件及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为EPC项目成本管理与BIM技术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思路,并且对现今建筑企业提高实施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张琳雁[2](2020)在《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沉砂池三维建模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伴随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以及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无人机快速进行地形重建、设施管理、动态监测的方法不断在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潘庄灌区沉砂池进行三维建模,并基于三维模型估算土方量,与传统方法计算土方量进行对比。本研究探讨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Altizure地面控制软件的方式控制无人机完成研究区域内的倾斜摄影测量数据的收集工作;经由Pix4d Mapper三维建模软件,结合少量的人工干预,快速构建了德州市潘庄灌区二级沉砂池的高精度真三维模型。同时探讨了该方法建模过程中,提高模型精度、降低时间成本的方法。最后将该方法获取的三维模型,应用于沉砂池地形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资源普查、水利设施管理领域,并将取得效果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微型无人机超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建立研究区三维实景模型,应用无人机进行土方量的估算与RTK测得土方量数据基本一致,在今后清淤工程实践当中,工程管理部门可以使用无人机,部分代替现有的RTK测量方法,进行清淤工程量估算。本研究为水利设施管理、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数据获取方法,对于提高沉砂池等水利设施规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该论文有图32幅,表3个,参考文献91篇。

殷俊[3](2020)在《基于BIM三维构件的隧道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大力倡导智慧交通,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城市大型隧道工程由于施工作业面窄、施工组织复杂、施工周期长等原因,容易产生进度延期。而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有直观性差、整体性差等不足。为此,本研究提出基于BIM三维构件的隧道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从隧道建模方法、平台进度管理框架和进度管理模块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本研究BIM模型深化应用于隧道施工进度管理所涉及的BIM施工管理平台支撑技术做简要介绍。本研究采用平台开发的形式集成BIM模型和进度数据,决定采用GIS技术作为BIM模型的底图,从而为数据融合和模型优化提供基础;采用BIM模型性能优化技术,提升BIM模型在平台的展示流畅性;以及采用了基于BIM管理体系的相关语言、架构、应用模型和扩容方式等平台开发技术。其次,提出了隧道工程的三维模型和BIM进度模型的创建方法。首先介绍了BIM建模软件并提出了隧道工程的三维建模方法,按照隧道施工要求进行模型处理,然后提出了隧道主体和围护模型的编码规则,接着提出了基于模型树和信息树的模型数据挂接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隧道工程的进度任务的产品分解结构,从而将BIM模型与进度信息挂接,得到隧道工程的BIM进度模型。再次,设计了隧道BIM施工管理平台,将BIM模型深化应用于隧道施工进度管理。首先分析了隧道施工的传统进度管理方式,并将其转化为平台的功能要求,然后结合业务流程,将模型版本、系统管理、移动终端和进度管理等模块形成平台进度管理框架,并设计了进度模块的进度模拟、进度汇报、进度预警等功能,最后提出了进度延期的相关评价指标。最后,将本研究基于BIM三维构件的进度管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阳澄湖大道隧道工程的进度管理过程中,对阳澄湖大道隧道工程的BIM建模成果以及BIM施工管理平台的模型版本模块、移动终端模块和进度管理模块设计成果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展示。研究成果对隧道工程BIM建模与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张雪倩[4](2020)在《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丘陵地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西南丘陵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但受地形条件制约,耕地质量普遍不高,加之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较为尖锐。梯田建设是治理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激发农业生产潜力、实现耕地保土增产的主要措施,可有效改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条件。坡耕地治理与梯田建设均离不开农用地整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用地整治目标不断更新,而土地平整工程仍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基于多目标规划法,针对丘陵地区开展精细化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研究,可以为新时期我国丘陵地区国土综合整治和耕地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参考。本文选取重庆市北碚区具有代表性的20°25°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中国农用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演变历程、乡村发展战略和土地整治工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估各阶段的农用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探索土地整治工程目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未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用地整治转型发展方向,并为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和参考;而后针对丘陵地区复杂地形,借助3S技术,构建试验区高精度DEM,并对试验区耕地进行梯田田块重划,为精细化土地平整工程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再从土地平整工程内容与目标入手,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土地平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农用地平整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功能,计算出相关指标的评价参数,用于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方案的评价和择优。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当前我国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更新缓慢,滞后于土地整治转型发展;区域特色不突出,导致地方土地整治工程缺乏导向性和针对性。为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优化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梳理未来一段时期农用地整治目标,为土地平整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方向。(2)协同无人机与3S技术,对试验区进行像控点布设和影像采集,利用PixDmapper软件对影像点云进行高精度匹配与分类约束,可构建出试验区完整的地形地貌与高精度DEM。本实验高程中误差为0.03m,满足1:500数字高程模型成图精度一级要求,可用于精细化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研究。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在水平梯田断面尺寸参考值的约束下,通过自然间断点法、等距分类法和几何区间分类法分别将试验区梯田重划为2阶和3阶,以各阶田块的平均高程作为梯田的设计高程,实现试验区高精度DEM的重构。(3)依据评价指标选取的综合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田面平均宽度、田块规模变异系数、田间高差、试验区平均坡度、单位面积工程量、景观破碎度和形状指数作为丘陵地区土地平整工程评价指标,构建出土地平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丘陵地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经计算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07、0.12、0.30、0.17、0.26、0.06、0.02,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方案的择优提供比较依据。测算评价参数,对评价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得到多目标规划下6个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分值分别为0.35、0.30、0.55、0.66、0.47、0.64,自然间断点法划分的3阶梯田方案为最优。研究结果表明,现行土地整治相关的建设规范更新缓慢且区域特色不突出,本研究为土地整治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在3S技术支持下可实现丘陵地区高精度DEM的构建和梯田重划,为土地平整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明确土地平整工程的目标,构建多目标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方案综合评价体系,可实现丘陵地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方案的择优。

梁其洋[5](2019)在《农田防护林路渠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由辅助制图向辅助设计方向发展,参数化设计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建筑及城市规划领域。本文将参数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针对农林场景的特性提出适合农林工程对象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土地整治规划中的道路、灌溉渠道、防护林与周边环境中密切相连,基于单体工程的设计难以对整个场景进行综合设计。而借助3D GIS技术,设计人员不仅可以整合各种来源的真实地理数据快速设计出最优的规划方案,而且能够充分利用GIS的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分析。本文主要从田间道路、灌溉渠道、防护林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为解决土地预分方案制定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化和二分查找法的地块分配算法。首先生成待分配地块的最小边界几何(Minimum Bounding Geometry,MBG),对MBG进行三角剖分;其次在地块内通过累加三角形的面积执行查找,接近合同面积时采用二分查找法进行微调;最后遍历项目区内所有地块直至生成土地预分配方案。通过对算法进行编程实现,以研究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算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从分配效率、精度和形状指数3个方面对结果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满足自动创建和动态调整土地分配方案的需求。(2)针对田间道路纵横交错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GIS数据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以矢量道路中心线为平面线形数据,以田间道路设计规范、规程为知识规则,实现田间道路的自动化建模。首先,对于弯曲的田间道路,对其进行曲线拟合;其次,从道路中心线提取交叉点,在交叉点处根据道路结构和参数采用中心线平移法生成交叉口模型;最后,基于地形编辑将道路网模型与地形进行无缝融合,最终建立地物一体化模型。实例分析表明,参数化建模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应用参数化建模方法能够快速建立符合工程规范的三维田间道路网。(3)针对灌溉渠系断面多样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的渠系三维建模方法。首先,以渠道三维中心线和横断面参数为基础,采用横断面放样法生成单体模型、中心线平移法生成渠道交叉口;其次,基于模型运算将上下级渠道组合在一起;最后,基于地形编辑将渠道模型与周围地形进行无缝集成。实现了包含多种断面类型的渠系三维模型在真实坐标下的设计与展示,解决了渠道交叉、分支以及与地形分离的问题,取得了较高的土方量计算精度。实例分析表明,应用参数化建模方法能够基于真实的地理数据建立三维场景,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型精度。(4)针对当前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难以自动建模和三维展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库的农田防护林自动配置方法。将道路、渠道、田块的布局所形成的约束条件构建成规则库,设计了带状或块状防护林的自动配置算法。通过构建植被模型库,实现了农田防护林随机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配置。实例分析表明,基于模型库和规则库建立防护林模型有利于提高防护林配置的规范性和效率,所建立的模型库和规则库可以满足重复利用的需求。

赵芸[6](2019)在《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土石方优化调配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土石方调配是一个复杂的资源配置优化问题,需要科学高效地串联各施工环节,权衡经济、安全、便捷等多方面约束,智能化地寻求科学经济的土石方调配方案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土石方工作者的重要问题。受调配模型和优化手段的限制,传统的土石方调配方法存在难以综合考虑各种线性、非线性因素以及施工地理环境,无法自动协调各施工环节的关系,依赖施工经验的问题。针对土石方调配方面的不足,本文结合智能优化算法和GIS技术,对土石方优化调配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蚁群、粒子群、模拟退火以及粒子群退火算法四种典型的智能优化算法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适应土石方调配问题的算法框架。并将其应用到工程实例,案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针对土石方调配问题,蚁群算法的最优解结果最佳、运行时间更短,适用性更佳,实用性更高。(2)从宏观角度,针对区域间的土石方调配,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引入施工次序作为决策变量,建立土石方动态优化调配模型。并基于蚁群算法研究模型优化方法,针对具体工程进行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基本蚁群算法相比,改进算法的运行时间缩短了约102秒,提高了效率;与线性规划法相比,最小成本的相对误差约为1.13%,在逼近最优成本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施工次序与非线性约束,能更好地贴近工程实际成本。(3)从微观角度,针对区域内小范围的自填挖调配,考虑调配所处的地形环境,将调配路径规划由二维转向三维。并从状态转移规则、信息素更新策略、解锁机制三个方面改进蚁群算法,研究综合考虑运输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的三维调配路径规划方法。最后,基于研究得到的三维调配路径规划方法,结合块理论思想,建立三维空间的自填挖调配模型,引入优先级及边缘检测策略进行自填挖调配应用。(4)结合研究的土石方调配理论和方法,基于Web GIS技术设计与开发了具有图层可视化、土石方量计算、分区统计、调配方案自动优化功能的土石方调配智能管理系统,为土石方调配提供决策支持,以加强施工人员间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差错。

刘江东[7](2019)在《BIM在公路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获取信息更迅速便捷,这也意味着快速信息处理技术将使各大产业进行升级,提高其管理效率增加其收益。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亦如此,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规模大,其管理中处理的信息颇多,不仅包括工程几何信息,也包括了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信息。现代公路建设要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依靠新的技术手段是趋势,BIM作为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新工具,其在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中提升了管理效率,公路工程是否也能运用BIM进行管理,进而实现公路工程的精细化管理,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进度目标是公路工程建设中与质量、成本之中三大控制目标之一,整个建设项目周期的关键环节,进度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着整个公路工程的收益,能否及时完成工程建设。本文先剖析现今公路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BIM的特性,分析了 BIM在公路施工进度管理的可能性,应用在进度管理中的优势,怎么应用BIM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进度管理,即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系统的建立,通过分析如何将BIM建模软件(Civil 3D)构建的公路模型与进度软件project完美的链接。将传统的进度计划的编制与3D模型联动,做到施工进度监控,建立一个4D模型(加入了时间信息的3D模型),并研究了 BIM进度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方案。施工现场的信息包扩工程的完成量、施工人员布置、施工机械使用情况、材料的用量等,通过及时对这些信息的获取,为及时做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了公路施工管理效率,节约施工管理成本,大大提升公路工程的效益,本文研究了传统公路施工进度管理模式与BIM的结合形式,研究了 BIM进度管理公路工程进度预测模型的建立,通过进度预测模型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对关键线路上单元工作的工期预测,快速识别出进度需要加强进度控制的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施工优化,以确保工程进度计划的完成。最后验证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使用BIM技术可以节省施工时间与施工成本,充分证明BIM在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具有巨大应用价值,也为未来研究BIM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全面应用提供了一些思路。

陶亮[8](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王超[9](2018)在《基于GIS边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针对边坡失稳地质灾害给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重大灾难的问题,基于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特征,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进行破坏发展趋势预测预警,然后采取相应的安全加固措施,以达到减灾的目的。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施工条件及层次分析法理论、剩余推力法计算模型和滑动面搜索技术,通过GIS系统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进行危险性区划,对危险区域边坡进行危险滑面自动搜索和稳定性计算:基于位移监测数据,应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边坡变形进行预测。最后,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加固措施,经造价分析与对比,优化设计加固方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GIS技术构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根据地勘资料和现场数据采集,选取影响采区边坡稳定性的10种重要影响指标,转换成栅格图层,基于层次分析理论计算各指标综合影响权重,运用ArcGIS加权叠加工具实现整个采区危险区域划分。根据区域划分结果,建立危险区域典型边坡DEM模型,运用Python创建基于改进的剩余推力计算模型与滑动面自动搜索计算程序,并计算二维和三维边坡稳定系数。(2)完善了两种灰色模型预测方法。基于灰色模型基本理论与滚动序列算法,分别建立灰参数二次拟合以及融合线性、多项式和指数变形规律的组合模型进行变形预测,通过残差值分析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效果。(3)优化了边坡加固方案的设计。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公路边坡设计规范要求,结合GIS评价结果提取危险标段典型边坡断面,与Geo-slope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设计锚索、减载、局部减载三种加固方案,通过综合方案对比与工程造价分析,选取适当的设计方案。

邓朗妮,罗日生,郭亮,马晋超,黄晓霞[10](2018)在《基于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算法的土方调配》文中研究说明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和合理制定土方调配方案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对降低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节省造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土方工程量计算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时间,而且计算的土方工程量与实际存在着较大的算量误差。文章主要介绍基于Civil 3D土方工程量算量方法的基本思路以及分析如何借助运筹学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解决土方工程量的调配问题,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数学模型解决土方工程量调配问题的可行性,最终绘制出土方调配方案图,便于施工企业管理者进行土方工程施工决策,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土方施工方案。分析表明:运用Civil 3D软件辅助土方工程量计算效率高,结果准确,采用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解决土方调配问题切实可行。

二、基于GIS的土方工程量自动计算及调配软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IS的土方工程量自动计算及调配软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BIM技术下EPC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EPC总承包研究现状
        1.2.2 BIM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选题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选题意义
第二章 EPC模式与BIM技术的基本理论
    2.1 EPC项目成本管理
        2.1.1 EPC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2.1.2 工程成本管理概述
        2.1.3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要点
    2.2 BIM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2.2.1 BIM技术定义
        2.2.2 BIM技术的特征
        2.2.3 BIM技术的方法体系
        2.2.4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成本控制
第三章 基于BIM技术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成本控制
    3.1 BIM技术在EPC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应用
        3.1.1 BIM技术在管线综合中的应用
        3.1.2 BIM技术在虚拟建造中的应用
        3.1.3 BIM技术在设计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3.1.4 EPC模式下BIM技术的设计应用
    3.2 BIM技术在EPC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应用
        3.2.1 施工方案编制
        3.2.2 施工管理过程
        3.2.3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成本管控中的具体应用
    3.3 BIM技术在EPC项目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的应用
        3.3.1 传统EPC总承包项目竣工结算
        3.3.2 BIM技术模型的相关特性
        3.3.3 BIM技术在EPC竣工结算阶段的应用特点
    3.4 BIM技术在EPC模式中的集成应用
第四章 EPC项目成本管理实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4.2 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4.2.1 项目计划成本
        4.2.2 已完工作预算成本
        4.2.3 项目实际成本
        4.2.4 项目绩效指标测算
    4.3 三十四中宿舍楼项目成本分析
    4.4 三十四中宿舍楼项目成本超支原因
        4.4.1 项目设计阶段
        4.4.2 项目施工阶段
        4.4.3 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第五章 基于BIM技术的EPC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5.1 BIM技术应用于设计阶段
        5.1.1 工程量统计
        5.1.2 碰撞检查
    5.2 BIM技术应用于施工阶段
        5.2.1 设计修改
        5.2.2 工程变更
        5.2.3 施工资源优化配置
        5.2.4 实时成本管控
    5.3 BIM技术应用于竣工结算阶段
    5.4 BIM技术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成果及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沉砂池三维建模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地形测绘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摄影测量基础理论
    2.1 摄影测量坐标系统
    2.2 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
    2.3 共线方程
    2.4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2.5 倾斜摄影测量
    2.6 数字(真)正射影像图制作
3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沉砂池三维建模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无人机影像数据获取
    3.3 沉砂池三维建模
4 基于三维模型的土方量计算及其精度评价
    4.1 生成DEM数据
    4.2 土方量计算
    4.3 测量点处坐标提取
    4.4 数据对比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BIM三维构件的隧道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IM技术发展
        1.2.2 基于BIM的进度管理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BIM施工管理平台支撑技术
    2.1 GIS技术
        2.1.1 GIS技术介绍
        2.1.2 BIM与GIS结合的原因
        2.1.3 多源数据融合
    2.2 BIM模型性能优化技术
        2.2.1 实例化技术
        2.2.2 LOD技术
        2.2.3 轻量化技术
        2.2.4 S3M缓存技术
    2.3 平台开发技术
        2.3.1 全栈JavaScript
        2.3.2 微服务架构
        2.3.3 前端技术一体化
        2.3.4 应用模型
        2.3.5 系统容量横向扩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隧道工程BIM进度模型创建
    3.1 城市大型隧道工程特点
    3.2 BIM软件平台
    3.3 基于Bentley的城市大型隧道三维建模方法
        3.3.1 基本建模思路
        3.3.2 围护建模
        3.3.3 主体建模
        3.3.4 多专业模型整合
    3.4 隧道三维模型编码规则
    3.5 模型数据挂接
        3.5.1 挂接问题分析
        3.5.2 基于模型树和信息树的挂接方法
    3.6 隧道工程BIM进度模型创建
        3.6.1 进度计划类型
        3.6.2 产品分解结构(PBS)
        3.6.3 施工持续时间分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M施工管理平台进度管理体系
    4.1 隧道施工进度管理需求分析
        4.1.1 隧道施工传统进度管理方式
        4.1.2 BIM技术优势
    4.2 平台进度管理框架
    4.3 模型版本模块
    4.4 系统管理模块
    4.5 移动终端模块
        4.5.1 功能设计
        4.5.2 形象进度逻辑
    4.6 进度管理模块
        4.6.1 进度模拟
        4.6.2 进度汇报
        4.6.3 进度预警
        4.6.4 进度延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阳澄湖大道隧道工程进度管理应用
    5.1 项目概况
    5.2 BIM建模成果
    5.3 移动终端模块应用
    5.4 模型版本模块应用
    5.5 进度管理模块应用
        5.5.1 进度信息查询
        5.5.2 进度模拟
        5.5.3 进度汇报
        5.5.4 进度预警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丘陵地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农用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演变分析
    2.1 农用地整治工程指导性文件与建设规范分析
    2.2 农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目标的阶段特征
    2.3 农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目标的区域特征
    2.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用地整治需求分析
第3章 试验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3.1 试验区选择与数据采集
    3.2 试验区DEM构建
    3.3 试验区土地平整工程方案设计
第4章 基于MOP的试验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方案优化
    4.1 丘陵地区土地平整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4.2 试验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方案评价参数测算
    4.3 基于MOP的丘陵地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方案择优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5)农田防护林路渠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学问题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 研究的经费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田间道路三维建模
        1.2.2 灌溉渠道三维建模
        1.2.3 防护林三维建模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4 研究区概况
        1.3.5 论文组织与安排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2.1 参数化建模
        2.1.1 参数化的概念
        2.1.2 参数化建模的过程
        2.1.3 线性工程自动建模
    2.2 二三维一体化
    2.3 基于TIN交互的土方量计算
        2.3.1 TIN模型
        2.3.2 土方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2.4 研究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3.1 数据来源
        3.1.1 文字资料
        3.1.2 基础数据
        3.1.3 外业测量数据
        3.1.4 单体工程数据
    3.2 数据处理
        3.2.1 数据预处理
        3.2.2 数据拓扑处理
        3.2.3 地块划分
        3.2.4 土地平整与高程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田间道路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
    4.1 田间道路工程参数设计
        4.1.1 设计参数
        4.1.2 建模方法
    4.2 关键技术与算法
        4.2.1 道路拟合
        4.2.2 道路交叉口建模
        4.2.3 道路与地形融合
    4.3 应用实例
        4.3.1 数据处理
        4.3.2 算法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农田灌溉渠系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
    5.1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5.1.1 技术路线
        5.1.2 建模方法
    5.2 关键技术与算法
        5.2.1 同级渠道交叉
        5.2.2 上下级渠道拼接
        5.2.3 地物融合
    5.3 系统应用验证
        5.3.1 数据准备
        5.3.2 三维渠道建模与土方量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TIN的工程量计算
    6.1 土地整治工程的特点
    6.2 算法设计
        6.2.1 全填或全挖
        6.2.2 半填半挖
    6.3 精度分析
    6.4 误差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农田防护林自动配置
    7.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7.1.1 植被可视化方法
        7.1.2 防护林配置的技术路线
    7.2 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
        7.2.1 防护林规划的配置规则
        7.2.2 防护林配置算法
    7.3 关键技术功能实现
        7.3.1 模型表设计
        7.3.2 模型库管理
        7.3.3 模型的调用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导师简介
致谢

(6)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土石方优化调配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石方优化调配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土石方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土石方调配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2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土石方调配算法择优
    2.1 土石方调配基础理论
    2.2 土石方调配智能优化算法框架
        2.2.1 土石方调配蚁群算法框架
        2.2.2 土石方调配粒子群算法框架
        2.2.3 土石方调配模拟退火算法框架
        2.2.4 土石方调配粒子群退火算法框架
        2.2.5 框架优缺点比较
    2.3 算法应用分析
        2.3.1 研究区简介
        2.3.2 传统线性规划法求解
        2.3.3 优化算法求解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蚁群算法的区域间调配优化研究
    3.1 土石方调配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3.2 考虑施工次序的土石方动态调配
        3.2.1 模型建立
        3.2.2 模型求解蚁群算法设计
    3.3 实例应用
        3.3.1 研究区概况
        3.3.2 数据预处理
        3.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块理论的自填挖调配优化研究
    4.1 块理论方法
        4.1.1 三维土石方块思想
        4.1.2 模型建立
    4.2 基于蚁群算法的三维调配路径规划
        4.2.1 状态转移规则设计
        4.2.2 信息素更新策略设计
        4.2.3 解锁机制设计
    4.3 三维路径规划实验及结果分析
        4.3.1 研究区概述
        4.3.2 状态转移规则改进前后对比实验
        4.3.3 信息素更新规则改进前后对比实验
        4.3.4 综合改进实验
    4.4 三维自填挖调配优化方法及应用
        4.4.1 三维自填挖调配优化方法
        4.4.2 案例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开发与应用
    5.1 系统架构设计
    5.2 服务准备及发布
        5.2.1 服务准备
        5.2.2 服务发布
    5.3 主要功能模块
        5.3.1 基础操作模块
        5.3.2 土方量计算模块
        5.3.3 整体动态调配模块
        5.3.4 自填挖调配模块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BIM在公路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BIM概念与公路进度管理理论
    2.1 BIM基本概念
    2.2 BIM的应用
        2.2.1 设计中的应用
        2.2.2 施工中的应用
        2.2.3 运营阶段中的应用
    2.3 BIM在公路工程应用中的困难
    2.4 公路工程进度管理理论
        2.4.1 公路进度管理流程
        2.4.2 传统进度管理中的缺陷
        2.4.3 公路工程进度管理中引入BIM技术的优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工程基于BIM的进度管理模式
    3.1 BIM进度管理体系
        3.1.1 BIM进度管理信息平台
        3.1.2 公路4D模型建立
    3.2 基于BIM的进度管理内容
        3.2.1 基于BIM的进度计划的编制
        3.2.2 基于BIM进度计划的优化分析
        3.2.3 基于BIM的进度监测
        3.2.4 基于BIM技术的进度偏差分析
        3.2.5 进度调纠偏与调整
    3.3 BIM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3.3.1 碰撞检测
        3.3.2 漫游视距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BIM进度预测模型建立
    4.1 进度影响因素概率理论
    4.2 单因素进度预测模型
        4.1.1 确定性单因素目标进度预测模型
        4.1.2 随机性单影响因素进度预测模型
        4.1.3 同类多因素影响进度预测模型
    4.3 多因素影响整体进度预测模型
    4.4 进度预测模型随机性分析
    4.5 施工工期优化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工程案例分析
    5.1 工程项目概况
    5.2 工程项目特点
    5.3 施工进度预测模型分析
        5.3.1 影响度分布计算
        5.3.2 整体进度预测
    5.4 BIM进度管理控制措施
    5.5 BIM进度预测模型的集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2.5.1 范围管理
        2.5.2 进度管理
        2.5.3 质量管理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2.5.5 沟通管理
        2.5.6 风险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3.5.1 设计到代理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3.5.3 职业化精神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4.2.5 案例讨论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3.5 案例讨论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4.5 案例讨论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4.5.5 案例讨论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6.5 案例讨论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4.7.5 案例讨论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论文的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致谢
附件

(9)基于GIS边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边坡变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GIS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GIS原理边坡稳定性分析体系构建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背景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2 工程区域危险性影响指标
        2.2.1 地形要素
        2.2.2 水文要素
        2.2.3 其它要素
    2.3 边坡危险性区域等级划分
        2.3.1 指标综合权重计算
        2.3.2 指标加权叠加分析
        2.3.3 实例应用
    2.4 基于ArcGIS二维边坡稳定性计算程序设计
        2.4.1 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
        2.4.2 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设计
        2.4.3 实例应用
        2.4.4 有限元SRM分析方法验证
    2.5 基于GIS三维边坡稳定性计算程序设计
        2.5.1 三维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
        2.5.2 三维边坡临界状态滑动面搜索程序设计
        2.5.3 实例应用
    2.6 坡角优化设计
        2.6.1 坡角优化方法
        2.6.2 坡角优化程序设计
        2.6.3 实例应用
        2.6.4 有限元SRM分析方法验证
    2.7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边坡变形预测方法的研究
    3.1 数据预处理方法
        3.1.1 光滑序列检验方法
        3.1.2 等间隔序列处理方法
    3.2 基于改进的灰色模型预测方法研究
        3.2.1 基于灰参数二次拟合的动态灰色预测模型
        3.2.2 基于组合变形特征的动态灰色预测模型
        3.2.3 两种预测模型应用效果对比
    3.3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边坡加固方案设计与工程造价分析
    4.1 工程概况
        4.1.1 自然地理概况
        4.1.2 工程地质条件
    4.2 边坡稳定性分析
        4.2.1 加固前边坡稳定性分析
        4.2.2 整体与局部滑动面搜索
    4.3 边坡加固方案研究
        4.3.1 锚索加固方案
        4.3.2 削坡减载方案
        4.3.3 组合加固方案
    4.4 加固工程造价分析
        4.4.1 锚索加固方案造价
        4.4.2 减载加固方案造价
        4.4.3 组合加固方案造价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算法的土方调配(论文提纲范文)

1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2 基于Civil 3D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3 土方工程量调配方法研究
    3.1 实施技术路线
    3.2 模型选择依据
    3.3 土方工程量调配数学模型
4 土方工程量调配算例
5 结语

四、基于GIS的土方工程量自动计算及调配软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BIM技术下EPC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应用与研究[D]. 郭子琪.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沉砂池三维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 张琳雁.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BIM三维构件的隧道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研究[D]. 殷俊. 东南大学, 2020(01)
  • [4]基于多目标规划的丘陵地区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研究[D]. 张雪倩. 西南大学, 2020(01)
  • [5]农田防护林路渠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D]. 梁其洋.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6]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土石方优化调配研究与应用[D]. 赵芸.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7]BIM在公路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刘江东.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9]基于GIS边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D]. 王超. 北方工业大学, 2018(11)
  • [10]基于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算法的土方调配[J]. 邓朗妮,罗日生,郭亮,马晋超,黄晓霞.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8(02)

标签:;  ;  ;  ;  ;  

基于GIS的土方工程量自动计算与分配软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