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也应该用引号引起来

这些问题也应该用引号引起来

一、这些题目也应该加引号(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华[1](2021)在《被翻译的“内心独白”——鲁迅、曼殊斐儿与《幸福的家庭》的文体协商》文中研究表明《幸福的家庭》是《彷徨》中一篇风格独特的作品,它不仅拟仿了许钦文《理想的伴侣》,也与1923年徐志摩翻译的曼殊斐儿(Katherine Mansfield,今译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在反讽主题和小说技法上颇具可比性。《一个理想的家庭》原刊《小说月报》第14卷第5号,是第一篇译介到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小说。将《幸福的家庭》置于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延长线上来阅读,有助于重新理解这篇小说的文体创新及其意义。鲁迅在此开创的主人公独白与叙述者叙述的穿插叙事,可谓对曼斯菲尔德小说中大量使用的内心独白(自由间接引语)的创造性"翻译"和文体协商,它预示了《伤逝》中更为复杂却更为自由的反讽叙事的登场。

展嘉易[2](2021)在《初中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况及教学改进建议 ——以上海四所普通公办初中为考察对象》文中研究指明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处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每一学段中都提出了掌握标点符号的要求,笔者梳理了上海四个区631篇初中生作文,统计分析发现初中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水平参差不齐,误用较多,探究其误用原因,并且适当遵循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调整提出教学改进手段措施,以此从细微处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首先从书写形式与语义功能两方面,对学生习作中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作分析。发现学生的错误较多呈现在不规范的书写形式,以及对标点符号停顿、表示语气和标示成分性质这三种语义功能的误用。接着分析了学生标点符号误用的原因,指出学生的认知偏差、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到位,社会语言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对标点符号的模糊使用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具体教学改进手段措施,一是在基础知识与认识手段上更加强调标点符号,增强标点符号意识,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教学方法,注意提示各类区分方法;二是要求教师借助阅读教学重视标点符号,注意实用类文本中标点符号的标准性与规范化,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丰富性与个性化,文言文句读的句意停顿训练;三是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改正问题,划分错误类型并认清原因,并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李俞娟[3](2021)在《难“题”》文中提出好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题目起得好,文章成功一半;题目起得平平无奇,再酣畅淋漓的文章也会黯然失色。起题目,是一项重要的作文技巧,也是难度系数极大的作文素养。而四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的习作"熏陶",他们会起题目了吗?当然是不会,且感到十分困难。接受新分班的四年级,最令我头疼的就是学生们每天的素材质量远不如之前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水平,每周的作文质量更是令人担忧,学生们除了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之外,更令我头疼的是他们那平平无奇而千篇一律的题目。

王新建[4](2020)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涵上观点高度一致,而在其莫衷一是的外延列示中,唯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被普遍尊崇,足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学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上的坚守。新时代历史方位所展现的现实域场和发展意涵,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完成这一新时代使命,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其更为鲜亮的实践性指向和高度清晰的、具体的而又针对新时代意涵的可操作化运行机制,切实推进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的贯彻落实。“两化”,即“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是冯契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而提出的“补充”口号。这里的“理论”主要是指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党规党法如政治规矩等;“方法”主要指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而来的各种方法和方法论;“德性”主要指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较高的认知和觉悟程度,如较高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在品质和品格等。“两化”的“教化—内化—外化—性成”这一运行机制所内在要求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议程”意蕴,对于克服现实中诸如人们对理论联系实际之难的慨叹,只知“联系”之重要而对如何联系的懵懂,对知行统一的不自觉却步,为人与为学的两立,科学与人生的脱节,以致“两面人”等现象,继而使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和规范作用,均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显着的实效性。鉴此,论文主题主旨确定为: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细化和具体化为“两化”原则,即把“两化”提升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提出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不断革命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厚基因。冯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绵延数千年的名实之辩、知行之辩的认识论思想解析,对理想人格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两化”原则的提出提供民族文化启示,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对“两化”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合法性、必然性和必要性的阐释,新时代“学哲学、用哲学”活动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所展现的把理论化为方法和德性的宏大实践叙事,分别给予“两化”原则以学理证成和实践证成。“两化”原则对于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八个统一”“六要”“思政课的实践性”等新要求,对于新时代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灌输论”理论、“生命线”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等重大问题的深化研究等,均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涵。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所昭示的实践辩证法对“两化”原则所内在要求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进行理论鉴临能够说明:在“教化—内化—外化—性成”运行机制上的缺失、敷衍、断裂、梗阻和得过且过,将导致“理论”向“方法”“德性”转化的不可能,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两立”。在“两化”运行机制的认知和践行方面,在以“两化”原则为指导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场域方面,广大思政学人应尽快建立起高度的专业自省、职业自觉和实践自为意识。

闵潇慧[5](2020)在《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虚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虚词对理解整篇文言文起重要作用。虚词既包涵工具性也包涵人文性,二者的作用都不容忽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因虚词自身的特点及人们的思维定势,人们往往忽视虚词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虚词教学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出现教师教学难和学生学习难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对当下一线教学中的虚词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使虚词教学真正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虚词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于虚词文化意义的理解。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将虚词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了解虚词的研究和教学现状;第二章对一线教师和高中在校学生展开与虚词教学相关的调查,并对虚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第三章根据调查结果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改变对虚词的教学态度、重视虚词的文化意义、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克服学生对虚词的畏难情绪,投入到虚词学习中去;第四章,根据教学策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通过实际教育教学反馈,建构可以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型,提升高中语文虚词教学效果。

张磊[6](2020)在《库切小说互文性研究》文中认为J.M.库切自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其小说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获得了迅速的推进。具备多重混杂身份和文化背景的库切,其小说文本布满开放、多元的后现代因素,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而充沛的阐释空间,目前研究者对其小说的研究已涉及文学批评的各个方面。库切并非一位多产的作家,迄今共发表16部小说,皆呈现出典型的互文性,且互文形式一篇一创新,使其小说充满蕴藉与张力。借助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库切小说的创新性表现于三个层面:一是库切小说中作为文本表意策略的互文性,二是库切小说中的互文形式创新及价值,三是库切小说中互文性生成的机制和造成的文本效果。在互文性视域中,论文运用文本细读、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阐发研究的方法,重新审视库切小说文本中的各种互动指涉现象,可以发现指涉背后的驱动机制、深层动因以及指涉带来的巨大张力。论文聚焦于库切的16部小说文本,不包括其文学评论、访谈、书信等作品。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绪论部分概述了库切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重点评述了近10年来库切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特点,即丰富多元的主题研究,特色各具的形式研究,并指出了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的缺漏与不足,由此确立了论文选题的依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指涉是没有边界的,在运用互文性这一理论之前,论文首先为互文性划定疆域,以便于其在文本分析中发挥效力。第一章题为“库切小说的互文性表征”,主要论述库切小说中互文性的呈现形式,包括库切将互文性作为文本表意策略的意图、缘由与文本效果。该章首先梳理当代西方文论中互文性的发展脉络,厘清互文性的相关概念,阐述互文性理论从命名到确立乃至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互文性一词是当下学术研究中甚为流行且被频繁使用的术语,但也存在着滥用、盲用的问题。论文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做出了严格的界定,将互文性明确区分为广义的互文性和狭义的互文性,又将狭义的互文性根据文本指涉对象的不同区分为“内文本性”和“文本间性”,从而使互文性理论成为可操作的文学批评方法和手段。如是,既可从狭义互文性的角度追踪库切小说中的指涉痕迹,研究其互文形式的创新及价值,又可从广义互文性的角度探讨库切小说文本的意义增殖效果。其次,明确互文性的各种手法和类型,包括引用与暗示、戏拟与仿作、合并与拼贴等形式。库切将互文性作为其小说的表意策略,是其自发也是自觉选择的结果。第二章题为“意义的凸显与映衬:文本的自我指涉”,主要分析库切小说文本中的自我指涉现象,即“内文本性”。“内文本性”是指一个作家作品内部的自我指涉现象,既包括一个作家单部作品在情节上的呼应与重复、结构上的映衬与关联、人物关系设置上的对称等现象,也包括一个作家自身多部作品之间的文本指涉现象,体现为人物的再现、题材的相似和主题的延续等诸方面。同时,“内文本性”与中国古代的“互文见义”存在内在的会通,在中国古代上下文语境“互文相足”的观照下,库切小说中上下文语境形成的“内文本性”也得到彰显。“内文本性”清晰地体现在库切的小说中,具体表现在:《幽暗之地》中“库切”与其祖先的对应,《耻》中“强奸”情节的前后呼应,“耻”的情结的不断复现,《铁器时代》中卡伦太太与流浪汉范库尔之间身份与立场的互相映衬,《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中八堂课之间的指涉关系,《凶年纪事》中三重叙述并行的结构,《夏日》中四位受访人对“库切”的不同叙述之间的互相指涉,《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中的伊丽莎白在另一部小说《慢人》中的再现,自传三部曲《男孩》、《青春》、《夏日》之间的互相指涉,以及“耶稣”小说系列《耶稣的童年》与《耶稣的学生时代》之间的互相指涉。库切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构思,在文本中置入悖论和反讽,不断地自我引用和自我指涉,将互文性深藏于小说内部,使得小说文本的主题和意义得以凸显和深化。第三章题为“意义的增殖与绵延:文本的互涉”,主要分析库切小说文本与他者文本之间的互相指涉现象,即“文本间性”。库切的小说文本与他者文本之间是互动的,这不同于影响,影响是单向的,是前人影响了后人,而后人无法影响前人,但“文本间性”是双向的,“前文本”出现在“互文本”中可以看出作者与前文本的渊源,而“互文本”通过改造、转换、变形等手段对“前文本”的指涉则可能改变人们过去对“前文本”的理解和看法。库切的多部小说文本都与他者文本之间存在互涉关系,论文选择了其中指涉关系最突出、最强烈的他者文本来做互文分析,具体如:《内陆深处》与康拉德《黑暗的心》之间、《等待野蛮人》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之间、《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与卡夫卡的《城堡》之间、《福》与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之间、《彼得堡的大师》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之间、《耶稣的童年》与《圣经·新约》之间的互相指涉关系。这种指涉关系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小说题目的副文本性、人物形象的增删变异、人物话语的性别翻转和故事情节的移植转换。显然,库切所选择的“前文本”都是西方文学的经典文本,在与经典的对话与互涉中,库切小说呈现出丰富无尽的意义的绵延与增殖,或增强、或修改、甚或消解了人们对于传统经典的观念与认知。结语为“文本空间的无限开放:内文本性与文本间性的交融”,主要综述库切小说中出现的各类互文形式,它们浑然地实现了“内文本性”与“文本间性”的交融,构成了无限开放的文本空间,这些新颖的文本形式实现了对“真实”的多元重塑和对传统小说写作范式的革新。库切以其特有的互文形式书写南非,使其笔下的南非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使南非呈现出多样化的“真实”样态;同样,库切小说中新颖的互文形式也为当代小说写作提供了一种范本,这既是对传统小说写作范式的变革,也是在实践中对当下互文性理论的超越。互文性是一个中性词,它涵括了文本之间各种互现交错的形式,它可以指一种文本现象,亦可指一种文本创作原则,也可以指一种表现技法,更可以指一种阅读方法。从文本的产生来看,它是一种作家有意无意为之的表意策略与创作思想;从文本的接受来看,它是一种令读者回味悠长甚或百思不得其解的表现形式与手段。因此,互文性是写作与阅读共享的一个场域。南非复杂动荡的社会现实使很多南非作家都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来直接揭露和批判现实,而库切则是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模式来另辟蹊径。库切意识到传统现实主义叙述中单一的腔调与闭塞的话语方式对现实的呈现是有限的,因此库切往往特意隐藏自己的写作意图,将互文性置入文本的形式结构之中,形成了其小说开放的、多元的、对话的意义空间,在意义的延异与播撒中令读者对南非、对非洲、对欧美乃至对整个世界有了更深更广更新的认识与思考。库切小说中的互文形式是丰富而新鲜的,其小说愈至后期而愈发注意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其小说文本更多地呈现出后现代主义文本的特征,即片段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多元性。库切小说以互文形式的更新创造了自由无拘的文本样式,增强了小说互文性的表现力,将互文性的文本效果发挥到最大限度。

王金涛,刘勤[7](2019)在《阅读因思辨而致远——《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文中研究指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一起读课题。(生齐读)师: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天神,(板书:天神)也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标题。师:之前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师课件出示神话故事)生:《盘古开天地》。生:《精卫填海》。生:《女娲造人》。师:对比一下,这三篇文章的题目和我们今天学的课文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神话故事的题目只有一个天神的名字,而之前学过的神话故事的题目中名字后面都有个动词,比如"盘古开天地"后面有"开天地",而不只是神话故事人物的

于溟慧[8](2019)在《靓题》文中研究指明《新作文》是陪伴我校学生长大的好伙伴儿,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孩子们一期一期地阅读,一年一年地长大,作文也一点一点地进步。我开发了一种"阅读迁移课",旨在架起读写桥梁,师生共读共议,分享交流、思维碰撞、尝试借鉴,以期让阅读价值更大化。现举一课堂实例,呈现教学过程。一、前置阅读准备《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8年第11期,师生共读一周,完成下面的预习单:

刘芙格[9](2019)在《前景化理论视角下维吾尔语新闻标题形式与功能探析》文中指出语言研究中的“前景化”是借助西方绘画概念而来的,创作者和观赏者通过作品这个唯一且共有的媒介,实现情感的交互。为了达到这种无形交际的畅通,就要借助有效的突出手段让作品来“说话”。而前景化在语言上的体现,主要是依靠两种手段即偏离和平行,把某个语言现象从一般的背景中凸显出来,运用独特的语言特征来吸引人。前者偏离手段是指违背语言常规的现象,它出现在语言的词汇、语法、语义等各个层面,而平行手段是指某个语言常规以高频的形式出现,并从一般的背景中凸显了出来,虽说这部分语言特征没有发生偏离,但同样能吸引人们的注意。随着国内文体学学者对前景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前景化理论成果被尝试应用到文学作品创作、翻译、新闻报道等领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本文以前景化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维吾尔语作为分析对象,讨论其新闻标题的拟就特色。研究中本文借助CNR新媒体平台中发布的新闻语料,依据前景化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维吾尔语新闻标题的形式特征,阐述其语用特征,进而归纳现代维吾尔语新闻标题语言的特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对研究中将涉及的相关概念都一一作了界定,并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第二部分对前景化的一个手段即偏离手段,从标点、词汇、语法、语用修辞等层面,具体研究其在维吾尔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对前景化的另一个手段,即平行手段,从语音、词汇、短语和句子这些依次由小到大排列起来的要素中,具体分析平行手段的运用。第四部分根据前文的分析,归纳出了现代维吾尔语新闻标题语言的三大特色。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同时也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邢怒海[10](2018)在《《许衡集》文献与词汇研究》文中认为许衡是元代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理学、政治、教育、文学、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世尊为“元朝一人”“朱子後一人”。许衡以强烈的自觉精神开创了白话直解写作方式,将经典着作与口俗白话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典的传播与普及,顺应了语言文白转型的时代要求。许衡遗着先後冠以《鲁斋遗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名称刊行(现统一称作《许衡集》),内中《语录》《直解》等作品对研究近代汉语的文白发展、转变具有弥足珍贵的语料和文献价值。近五十年来,海内外众多学者着力於许衡及其着述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论文、专着、会议等各种研究形式迭出不断。本文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以四库本为底本,以万历本等为参校,梳理了《许衡集》中《语录》《直解》等作品文本,并分离、整理出其中的全部词语。本文以这些语料和词语为研究基础和切入点,试图展现元初文人的实际口语状况,以新的视角和途径来考察元初汉语词汇的面貌、特点、来源、构成方式、应用范围等,描写元初白话词语系统,既重视共时特徵,又关注历时变化。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九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来海内外对许衡和《许衡集》进行研究的成果,从研究形式、研究类别来观照海内外许衡研究的总体情况,重点回顾以语言学视角对《许衡集》的分析与探讨。同时交待本文的研究缘由、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一章对许衡和他的遗着——《许衡集》进行总体介绍。第一节对许衡的家世、生平、籍贯、墓葬以及交游、贡献等情况进行汇总、简介,展现许衡真实而又鲜活的亲切面貌,使得我们不再陌生於这位古代光辉河南人的生前身後事。第二节考察许衡着述的版本与流传情况,按照单行本、合集、当代标点本三个部分分门别类进行了讨论,对其合集的元、明、清三个版本组群构建了发展脉络,直观展示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第二章是《许衡集》词汇概貌,主要分析探讨《许衡集》词汇的构成、来源、状貌,以及词汇的特点和成因问题。词语的构成按照名、动、形等分类进行分析。《许衡集》词汇主要来自承继前代和当代新生,就承继而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许衡的影响比较明显。《许衡集》词汇呈现出历时多源和发展多元的总体面貌,具有鲜明的白话特色、文白杂糅、体现历时变迁、展现语言个性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三章是《许衡集》中词语的同义与反义现象。对於同义词的分析,本章首先确定同义词的判定标准和确定方法,统计了《许衡集》同义词组数频,构成类型,然後按照四库本和其他版本异文两大部分分别探讨,反义词则根据名、动、形不同词性来探讨。第四章是《许衡集》词语的个案考察。第一节对“鉴视”一词的最初来源和它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并探析该词在现代汉语体系中消失的原因。第二节对具有“欺骗”义的俗语词“哄”的语义来源与功能演变进行梳理,并展现《许衡集》中具有“欺骗”义词语的基本面貌。第三节对《许衡集》中量词“件”的句法功能及兴于宋元之际的“一件件”格式的发展进行细致考察。第五章对《许衡集》中的引文进行了全面考证,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许衡在写作中,常常引用他人话语,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後人往往将其与他的原创文字混淆在一起,难分难解。以往研究者对《许衡集》文本中的引文没有充分重视,将这些来自於不同文献的材料当作《许衡集》内在组成部分看待,导致异时异质的语料混杂在一起,影响了《许衡集》文献的真实性。本文借助现代检索工具,对《许衡集》语录、直解等部分进行了全面梳理、考证,共检出上百条近万字的引文引语,同时还对当代三部标点本进行比照,在梳理过程中对异文(许衡引文与所引原文比照)词语进行考释。第六章对许衡诗歌版本异文考释。诗词是《许衡集》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语言研究则是文献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往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许衡诗词语言的重要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因版本不同而产生的诗词异文现象进行了考释,主要有文字异文、词语异文等,考释的价值在於厘清许衡诗词的真实历史面貌。第七章探讨许衡诗词语言的直白之风,认为其语言特点在於字词俗白质朴、叙事方式平民化以及重言叠字的使用,并从语言、思想、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原因。第八章将许衡的《大学直解》与张居正的《四书集注直解》(大学)、朱熹《四书集注》(大学)进行比较。这些着作都是对《大学》进行讲解,在对《大学》同一条目的解读中,三书许多语句、词语都相同、相仿。这些相仿的语句之间产生了异文词语,通过对比这些异文词语借以考量词汇发展的时代差异,进而观照南宋、元、明三代汉语发展的历史轨迹。

二、这些题目也应该加引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这些题目也应该加引号(论文提纲范文)

(1)被翻译的“内心独白”——鲁迅、曼殊斐儿与《幸福的家庭》的文体协商(论文提纲范文)

一、曼斯菲尔德与徐志摩译《一个理想的家庭》
二、“曼殊斐儿”的显影:《幸福的家庭》与《一个理想的家庭》
    (一)反讽叙事
    (二)场景闪现
    (三)象征的运用
三、文体协商:25被翻译的“内心独白”
四、余论

(2)初中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况及教学改进建议 ——以上海四所普通公办初中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标点符号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初中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
    第一节 语料来源分析
        一 语料选择的说明
        二 语料中标点符号误用情况统计
    第二节 误用情况分析
        一 书写形式误用
        二 语义功能误用
第二章 初中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符号误用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学生层面原因分析
        一 对标点符号作用的认知有偏差
        二 基本知识、技能欠缺
    第二节 教师教学层面原因分析
        一 对基础知识教学不够重视
        二 缺乏针对性教学和专门训练
        三 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误纠正不够清楚
    第三节 社会层面原因分析
        一 网络环境下对标点符号的模糊
        二 对国家标准的宣传力度与广度不足
第三章 教学改进手段措施
    第一节 对于基础知识与认识手段的强调
        一 增强标点符号意识
        二 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教学方法
        三 注意提示各类区分方法
    第二节 借助阅读教学重视标点符号
        一 实用类文本中的标点符号标准性与规范化
        二 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丰富性与个性化
        三 文言文句读的句意停顿训练
    第三节 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改正问题
        一 划分错误并认清原因
        二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徐汇区样本数据详细误用情况梳理
附录 B 奉贤区样本数据详细误用情况梳理
附录 C 长宁区样本数据详细误用情况梳理
附录 D 静安区样本数据详细误用情况梳理
致谢

(3)难“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万事开“头”难,开“题”真是难
    (一)难“题”之半命题的“圈套”
    (二)难“题”之无特点的“魔咒”
    (三)难“题”之无原则的“照搬”
二、解题之“难”,修炼“顶上功夫”
    (一)解“圈套”之困
    (二)解“魔咒”之难
    (三)解“照搬”之乏
三、结题之难,重于探索

(4)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评析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重点、难点
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新思考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使命
    2.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基本遵循和落脚点
    2.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提出
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提出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理论
    3.2 传统文化渊薮及对提出“两化”原则的启示
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
    4.1 “化理论为方法”的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
    4.2 “化理论为德性”的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
    4.3 “两化”的基本环节和运行机制公式解析
    4.4 “两化”的辩证性、普适性和艰巨性辨正
5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学理证成和实践证成
    5.1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学理证成
    5.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两化”原则的实践证成
6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6.1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八个统一”要求
    6.2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六要”要求
    6.3 “两化”原则运用于贯彻“实践性”要求
7 “两化”原则运用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重大问题的深化研究
    7.1 “两化”原则运用于新时代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化研究
    7.2 “两化”原则运用于“灌输论”理论的深化研究
    7.3 “两化”原则运用于“生命线”理论的深化研究
    7.4 “两化”原则运用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深化研究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依据
        1.1.1 理论依据
        1.1.2 实践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虚词研究现状
        1.2.2 虚词教学研究现状
    1.3 虚词理论概述
        1.3.1 虚词的定义
        1.3.2 虚词的成因
        1.3.3 虚词的作用
        1.3.4 虚词的文化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统计法
        1.4.4 教学实践法
第2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虚词运用与教学情况分析
    2.1 虚词运用情况
        2.1.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重点虚词统计
    2.2 虚词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2.2.1 学生虚词学习现状
        2.2.2 教师虚词教学现状
第3章 虚词教学策略
    3.1 虚词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3.1.1 多方面兴趣理论
        3.1.2 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
        3.1.3 思维导图教学理论
    3.2 教师教学策略
        3.2.1 转变教学观念
        3.2.2 提升自身素养
        3.2.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3.2.4 铺垫语法知识
        3.2.5 培养文言语感
        3.2.6 传授多种分析技巧
        3.2.7 链接高考,学以致用
    3.3 学生学习策略
        3.3.1 端正学习态度
        3.3.2 使用工具书
        3.3.3 巧用笔记
第4章 虚词教学设计
    4.1 汉字的起源教学设计
    4.2 虚词的起源教学设计
    4.3 虚词用法专题教学设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库切小说互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他”和“他的人”
    第一节 库切小说在国外的研究
    第二节 库切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第三节 本文研究目标与思路
第一章 库切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
    第一节 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
    第二节 互文性的形式与精神
    第三节 互文性视域中的库切小说
第二章 意义的凸显与映衬:文本的自我指涉
    第一节 “内文本性”的生成与效用
    第二节 情节的呼应与重复
    第三节 人物的再现与发展
    第四节 结构的分立与黏连
    第五节 自我的相似与相续
第三章 意义的增殖与绵延:文本的互涉
    第一节 “文本间性”的生成与效用
    第二节 小说题目的副文本性
    第三节 人物形象的增删变异
    第四节 人物话语的性别翻转
    第五节 故事情节的移植转换
结语 文本空间的无限开放:内文本性与文本间性的交融
参考文献
附录 库切生平大事与创作年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靓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置阅读准备
二、交流赏读靓题
三、不同见解分说

(9)前景化理论视角下维吾尔语新闻标题形式与功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新闻标题
        1.4.2 前景化理论相关概念
2 维吾尔语新闻标题中的偏离手段
    2.1 标点符号引号(“”)的偏差
        2.1.1 引号的基本语用意义
        2.1.2 引号的补充语用意义
        2.1.3 维吾尔语新闻标题中引号("")使用的不规范现象
    2.2 词汇偏差
        2.2.1 缩略语
        2.2.2 新词
        2.2.3 句末名词
    2.3 语法偏差
        2.3.1 省略
        2.3.2 情态偏差
        2.3.3 句类偏差
    2.4 修辞语义偏差
        2.4.1 比喻
        2.4.2 仿拟
        2.4.3 比拟
        2.4.4 借代
        2.4.5 引用
        2.4.6 对照
3 维吾尔语新闻标题中的平行手段
    3.1 语音平行
    3.2 词汇平行
    3.3 短语和句子平行
4 维吾尔语新闻标题中的功能
    4.1 偏差手段赋予词句表达的新内涵
    4.2 偏离手段顺应标题的叙事需求
    4.3 偏差手段凸显标题的情感色彩
    4.4 平行手段增添新闻标题中艺术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许衡集》文献与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许衡研究概况
        二、许衡学术思想研究
        三、许衡作品的文学研究
        四、许衡作品的语言学研究
        五、研究评价
    第二节 研究缘由、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许衡与《许衡集》
    第一节 许衡简介
        一、许衡家世谱系
        二、许衡生平与籍贯墓葬等
    第二节 许衡着述的版本与流传
        一、许衡着述概貌
        二、许衡着述的版本与流传
第二章 《许衡集》词汇概貌
    第一节 《许衡集》词汇构成
        一、词
        二、成语
    第二节 《许衡集》词汇来源
        一、承继词语
        二、新生词语
        三、《许衡集》词汇状貌
    第三节 《许衡集》词汇特点与成因
        一、《许衡集》词汇特点
        二、《许衡集》词汇特点的成因
第三章 《许衡集》同义词与反义词
    第一节 同义词与《许衡集》同义词概况
        一、同义词的概念
        二、同义词的判定
        三、《许衡集》同义词概况
    第二节 《许衡集》同义词分析
        一、四库本同义词
        二、版本异文同义词
    第三节 反义词与《许衡集》反义词概况
        一、反义词的概念与判定
        二、《许衡集》反义词概况
    第四节 《许衡集》反义词分析
        一、名词性
        二、动词性
        三、形容词性
第四章 《许衡集》词汇个案考察
    第一节 “鉴视”的来源、发展与语义演变
        一、《许衡集》“鉴视”的意义
        二、“鉴视”的出现和发展
        三、“鉴视”的语义及演变
        四、“鉴视”的同义词
        五、小结
    第二节 “欺骗”义“哄”的历史来源与功能演变
        一、“哄”的“欺骗”义来源
        二、“欺骗”义“哄”的功能演变
        三、《许衡集》“欺骗”义词语
        四、小结
    第三节 量词“件”的结构形式及句法功能
        一、“数词+件”
        二、“指示代词+件”
        三、“件件”
        四、“一件件”
        五、小结
第五章 《许衡集》引文与异文词语考
    第一节 引文内容与原文相同
        一、整理本引文既未加引号也未注出处
        二、整理本引文或未加引号或未注出处
    第二节 引文内容与原文相异
        一、整理本引文既未加引号也未注出处
        二、整理本引文或未加引号或未注出处
    第三节 《许衡集》引文词语分析
        一、《许衡集》引文的词语变化
        二、《许衡集》引文词语变化原因
        三、鉴别引文引语的价值与作用
第六章 许衡诗歌版本异文考
    第一节 许衡诗歌版本
        一、元刻
        二、明刻
        三、清刻
    第二节 许衡诗歌异文
        一、文字异文
        二、词语异文
        三、诗句、诗题异文
第七章 许衡诗词语言特点与成因
    第一节 许衡诗词概貌
        一、许衡的诗词创作
        二、许衡诗词的收录
    第二节 许衡诗词语言的特点
        一、俗白质朴的字词
        二、重言叠字的格式
        三、平民化的叙事方式
    第三节 许衡诗词直白之风的成因
        一、语言因素
        二、文学因素
        三、思想因素
        四、个人因素
第八章 《大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四书集注直解》词语比较
    第一节 三书词语比较的基础
        一、三书简介
        二、作品的代表性
        三、受众的相似性
        四、创作时间的明确性
        五、三书的承袭模仿
    第二节 三书异文词语比较
        一、不同音节词语替换
        二、同素异序词语替换
        三、白话词替换文言词
        四、新词替换旧语
        五、方言替换通语
        六、三书异文词语比较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元许衡《鲁斋遗书》(部分)
    附录二《许衡集》词汇音序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这些题目也应该加引号(论文参考文献)

  • [1]被翻译的“内心独白”——鲁迅、曼殊斐儿与《幸福的家庭》的文体协商[J]. 张丽华. 现代中文学刊, 2021(04)
  • [2]初中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况及教学改进建议 ——以上海四所普通公办初中为考察对象[D]. 展嘉易.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难“题”[J]. 李俞娟. 新作文, 2021(13)
  • [4]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化”原则研究[D]. 王新建.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5]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研究[D]. 闵潇慧. 集美大学, 2020(05)
  • [6]库切小说互文性研究[D]. 张磊. 山东大学, 2020(09)
  • [7]阅读因思辨而致远——《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J]. 王金涛,刘勤. 小学语文教学, 2019(33)
  • [8]靓题[J]. 于溟慧.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10)
  • [9]前景化理论视角下维吾尔语新闻标题形式与功能探析[D]. 刘芙格.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10]《许衡集》文献与词汇研究[D]. 邢怒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标签:;  ;  ;  ;  

这些问题也应该用引号引起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