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电网在“西电东送”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周凌安[1](2020)在《多电网负荷响应下西南水电站群多目标短期调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西南地区已建成了多个超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形成了跨流域、跨电网互联的超大规模水电系统,呈现出梯级规模大、巨型电站多、集中程度高、送电范围广、水力电力耦合紧密等不同于常规水电系统的独特特征,给其调度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具体表现为:1.西南水电站群的发电能力远超当地电网的负荷水平,需要远距离跨省区输送至多个电网进行消纳、响应多个电网的负荷需求,面临电网负荷水平差异下的多电网调峰问题;2.西南水电站群在调度过程中需要考虑发电、蓄能、调峰等综合利用要求,面临多目标协调优化难题;3.西南水电群的消纳方式和机组并网情况复杂、梯级上下游之间的水力电力耦合关系紧密,面临着多电网送电约束、回水顶托影响等特殊复杂的调度运行条件,无法使用常规模型对其优化调度问题进行精确描述,亟需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模型来满足水电精细化调度需要。针对此,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红水河、金沙江两大水电基地为研究背景,围绕多电网负荷响应下的西南水电站群多目标短期优化调度这一主题,分别聚焦电网负荷水平差异下的梯级水电站群多电网调峰问题,水力电力紧密耦合下的水电站群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以及大电网平台下跨流域水电站群协调优化调度问题等三个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取得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过程中面临的高维非线性约束以及多利益主体复杂调度目标响应问题,本文使用非线性规划(NLP)建立了梯级水电站群多目标短期调度模型,并提出分区搜索求解方法进行求解。所提模型以电网余留负荷过程方差最小、水电调度期末蓄能最大为优化目标,采用非线性函数的多项式表征方法,对梯级水电站的非线性发电运行约束进行描述;提出的分区搜索求解方法通过将整个解空间前沿分为数个子区域分别进行搜索的策略,有效提高了所得Pareto解集的分布均匀性。红水河流域北盘江支流的梯级水电站群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求得在Pareto前沿均匀分布的解集、获得多个实用化调度方案,满足水电调度的多目标响应需求。(2)跨省消纳梯级水电站群需要在保证水电消纳电量的同时响应多电网负荷需求,面临多层级优化调度目标,同时梯级上下游之间的回水顶托影响更使得下游电站水位状态可以直接影响上游电站的发电效率,极大挑战了已有的调度模型并增加了问题复杂度。为此,本文使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建立了紧水力耦合梯级水电站群多目标短期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针对多电网负荷响应需求,提出基于曼哈顿距离的逼近理想点法构建线性化多电网调峰目标函数,同时考虑上下游之间的回水顶托影响,使用变量离散和分段线性化策略建立了紧水力耦合梯级水电站群短期调度的多目标MILP模型,并使用耦合分区搜索策略的改进约束法进行优化求解。红水河流域南盘江支流的天生桥梯级水电站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保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且能够均衡响应多个电网的调峰需求。(3)对于机组分别并网向不同电网送电的跨省消纳水电站群而言,以电站为基本单元进行调度很可能得到违反机组发电能力或振动区约束的电站出力计划和电网受电过程,面临计算结果无法成功实施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梯级水电站群多电网调峰与厂内经济运行的一体化调度方法。首先针对机组分别并网送电的水电站,提出了电站重构策略以及协调优化求解策略,对重构模式下的各电站最优出力过程进行计算;其次,提出了基于目标规划的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方法,旨在尽量实现最优出力过程的前提下最小化厂内经济运行指标,最后构建了二次规划模型协调计算各个电网的受电过程。金沙江流域的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电站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满足机组复杂并网条件下跨省消纳水电站群的发电运行约束和跨省区输电限制,有效响应各电网的高峰负荷需求,具有显着的调峰效果。(4)西南大规模水电系统需要考虑多电网电力需求、电网负荷预测的不准确性、电站之间的水力电力复杂互联关系、以及梯级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其优化调度涉及多个电网和梯级水电站群,面临极大的求解困难。为此,本文针对中、短期时间尺度嵌套下跨省互联的跨流域水电站群协调优化调度问题进行研究,考虑电网多种负荷预测过程,耦合多电网调峰及水电消纳最大需求建立了梯级水电站群中短期多目标跨省消纳模型。之后,提出变尺度求解方法,首先使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对大时段步长下跨流域水电站群的初步调度计划及网间电力分配结果进行快速求解,之后则以电站面临负荷过程为关联因子,构建了跨流域水电站协调求解框架,协调优化各电站的中短期发电运行过程。南方电网红水河和金沙江流域的梯级水电站群协调优化调度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求得切实可行的水电调度结果与电网受电计划,满足跨流域水电站群调度约束,降低了大电网平台下各个省级电网的调峰压力。
袁柏秋[2](2015)在《广西“十二五”电网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对广西的电力需求水平、电源建设规划及电网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总结电网现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电网自身能源资源状况、负荷需求,重点研究了广西未来电力供应保障、新建电源的布局及建设时序、电源结构优化、广西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和网架建设、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等方面的问题。未来广西电网在电源供应保障方面,将贯彻深度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加快发展核电、合理消纳西电、积极发展新能源的电源建设方针,以电源建设规划适度超前为原则,确保广西电力供需平衡,为广西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在电网建设方面,将立足已建成的500千伏主网架,大力发展区内输供电网络建设,使广西电网从目前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的支撑和电源补充基地,逐步转变成为南方统一主网架中另一个重要的受端电网,以满足广西社会经济健康和快速发展的需要。将广西电网建设成为“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大电网,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及铝工业等广西重点发展战略用电需求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
王春艳[3](2013)在《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电网的后评价项目硕果已比较齐备,但随着电网工程的设计及技术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后评价在现有的成果上进行研究已显不足,对电网项目核心指标体系进一步的整理、补充和完善,对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重新的细化、量化,完善并建立电网项目后评价量化评价的指标参考和数据,以便更准确地对项目的全过程实施进行客观评价。由于当前的电网后评价项目无法通过个体或局部的指标体系进行客观评价,因此在电网的后评价中一套通用的、标准化的指标体系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般通用的、标准化的电网后评价项目指标体系的量化步骤如下所示,首先是工程的各阶段评价指标的建立、量化、分析以及权重的说明;其次是对工程成功度的判断标准并根据工程的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与细化工程的后评价指标;最后依据计算出的指标权重与综合各个专家对工程实际指标的具体打分,利用成功度模糊评价法便可计算得出各级指标和整个项目的后评价的具体得分情况。由于现在电网后评价比较注重对效益效果的分析评价,建设过程仅对合规性和技术先进性等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故本文以华润贺州电厂500kV送出工程为例,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部门文件计[2013]77号文的要求,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其具体的指标权重,重点分析了华润贺州电厂500kV送出工程项目的效果效益评价,包括电力需求预测评价、电力系统效益评价、建设方案评价。最后依据各个评价指标的具体得分情况采用成功度模糊评价法对华润贺州电厂500kV送出工程进行综合打分。本文的研究工作促进了电网项目系统、规范、科学的后评价,同时也建立了电网改造工程的后评价模板。
党广平,牟才荣,吴敏[4](2012)在《深化广西电网节能调度工作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引言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二五"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工业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
王建军,唐海华,黄春雷[5](2010)在《电网水电站水库群跨流域补偿调度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文中考虑了水能利用最大化、水电站群保证出力以及电网水电负荷空间等应用需求,建立了电网水电站水库群跨流域补偿调度模型,并给出了数学模型求解方法,最后结合广西电网开展模型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对于水库群年计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邓秋荃,覃剑[6](2010)在《广西电网迎峰度夏解环动态稳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广西电网迎峰度夏运行方式,研究解环前后对广西电网动态稳定的影响,分析低频振荡模式变化及其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解环后新增两个低频振荡模式,对动态稳定性影响较小,同时提出提高系统动态稳定性的相关建议。
李飏[7](2008)在《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以珠江流域"西电东送"为案例,分析了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基础,即东西部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能源效益。根据未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4省区电力能源供需预测,从理论上分析能源规划的动态性与风险性,指出西电东送对于输出区即西部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是未来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提出跨省区能源合作的可持续性在于参与方均能获得双方认可的等价交换。
张艳[8](2008)在《500/220kV高压电网电磁解环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输送更多优质的电力,电力系统需要建设更高电压等级网络。在新的更高电压等级网络问世的初期,其网架结构不可能十分坚强,需要一个逐步完善、强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低一级电压电网常常通过变压器电磁回路的联结,与高一级电压电网形成并列运行的格局,称为“电磁环网”。这种环网结构可以保障当局部区域失去高压电源时,能够通过低电压等级网络实现电力的传输和调剂,以改善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但却给电网的运行管理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与电磁环网相关的大停电事故屡见不鲜。学术界和工程界一致认为,解环是必然的选择,最终实现分层分区供电才是大电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对解环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原则、解环时间和地点的判断与选择、解环幅度及其实施进程的控制与把握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尚缺乏统一的认识。目前,随着500kV网架结构的逐步完善,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具备了打开500/220kV电磁环网的条件。解环过程中,如何全面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对众多可行的方案进行评估,以制定恰当的解环进程和实施方案,是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选择500/220kV高压电网电磁解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为课题,针对500/220kV电磁解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和区间层次分析法的电磁解环评判指标体系和方案决策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从电磁环网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电磁环网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西500/220kV电磁环网的特点及其解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奠定了解环研究的基础。2.综合考虑解环的主要因素,着重探讨了解环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总结归纳了解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步骤,并通过提出2010年广西500/220kV电磁环网的可行解环方案,验证了其普适性和可操作性。3.为解决众多可行方案优劣性评估的问题,发展了一套适合于电磁解环方案评估和决策的指标体系,并将粗糙集(Rough Sets,RS)理论与层次分析(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AHP)法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评判决策方法——基于RS理论的区间AHP法,在2010年广西500/220kV电磁解环方案决策中的应用表明了指标体系和决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不仅提出了2010年广西500/220kV电磁解环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且从理论上探讨了电磁解环的评估和决策方法,所进行的工作既具有良好的工程参考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张海,高文建,李凌,李向荣[9](2007)在《广西电网电压稳定与控制措施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了预防广西电网电压崩溃的紧急控制措施及无功电压对广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通过对广西电网无功平衡现状分析、计算;静态电压稳定性校验;全过程动态仿真校验,校核了电网N-1和严重故障下的暂态电压稳定,仿真了可能导致电压稳定问题的各种连锁反应事故形式及其后果。分析了在广西电网配置自动电压无功控制(AVC)系统及动态无功补偿设备(SVC)的应用可行性,提出了AVC系统的初步配置方案和SVC的优化控制策略。按照研究方案实施,2005年广西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8.85%,同比提高了0.45%;220 kV系统电压合格率达99.71%,同比上升0.04%。
陈晓兵,周群,王庆红[10](2007)在《建设广西电网无功电压优化集中控制系统的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广西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的现状、特点及分析其在南方电网中的无功电压地位和作用,以及无功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南方电网500 kV电网的影响,提出必须重视广西电网无功电压控制,才能有效减少网损,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水平,提高“西电东送”的能力。
二、广西电网在“西电东送”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电网在“西电东送”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多电网负荷响应下西南水电站群多目标短期调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西南水电站群的主要特点及调度运行现状 |
1.1.1 西南水电站群的主要特点 |
1.1.2 西南水电站群多电网负荷响应问题 |
1.1.3 西南水电站群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多电网负荷响应下水电站群优化调度研究综述 |
1.2.2 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方法综述 |
1.2.3 水电厂内经济调度方法综述 |
1.2.4 梯级水电站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综述 |
1.3 本文聚焦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 |
1.3.1 电网负荷水平差异下的梯级水电站群多电网调峰问题 |
1.3.2 水力电力紧密耦合下梯级水电站群多目标短期调度问题 |
1.3.3 大电网平台下跨流域水电站群协调优化调度问题 |
1.4 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梯级水电站群多目标短期调度的分区搜索求解方法 |
2.1 引言 |
2.2 数学模型 |
2.2.1 目标函数 |
2.2.2 约束条件 |
2.3 分区搜索求解方法 |
2.3.1 耦合分区搜索策略的改进约束法 |
2.3.2 基于模糊隶属度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
2.3.3 总体求解流程 |
2.4 应用实例 |
2.4.1 工程背景 |
2.4.2 丰水期工程实例 |
2.4.3 枯水期工程实例 |
2.5 本章小结 |
3 紧水力耦合梯级水电站群短期调度的多目标MILP模型 |
3.1 引言 |
3.2 数学模型 |
3.2.1 目标函数 |
3.2.2 约束条件 |
3.3 多目标MILP模型构建 |
3.3.1 电网调峰目标函数线性化 |
3.3.2 梯级水电站群非线性约束的线性化 |
3.3.3 改进的逼近理想点法构建多电网调峰目标函数 |
3.3.4 多目标MILP模型构建及求解流程 |
3.4 应用实例 |
3.4.1 工程背景 |
3.4.2 所提MILP模型的多目标求解结果 |
3.4.3 多电网调峰目标函数优化结果分析 |
3.4.4 梯级水电站调度结果及回水顶托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梯级水电站群多电网调峰与厂内经济运行一体化调度方法 |
4.1 引言 |
4.2 数学模型 |
4.2.1 目标函数 |
4.2.2 梯级水电站群跨省送电约束 |
4.2.3 梯级水电站群及机组发电运行约束 |
4.3 求解方法和策略 |
4.3.1 机组复杂并网情况下的电站重构策略 |
4.3.2 水电最优出力过程的协调优化求解策略 |
4.3.3 基于目标规划的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 |
4.3.4 网间电力协调分配 |
4.3.5 总体求解流程 |
4.4 应用实例 |
4.4.1 工程背景 |
4.4.2 梯级水电站多电网调峰效果 |
4.4.3 梯级水电站机组组合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梯级水电站群中短期多目标跨省消纳模型及变尺度求解方法 |
5.1 引言 |
5.2 数学模型 |
5.2.1 目标函数 |
5.2.2 水电站群跨省送电约束 |
5.2.3 水电站群中短期发电运行约束 |
5.3 求解方法 |
5.3.1 水电站群初步调度方案计算 |
5.3.2 水电站群中短期调度计划的协调求解框架 |
5.3.3 总体求解流程 |
5.4 实例分析 |
5.4.1 工程背景 |
5.4.2 电网受电结果分析 |
5.4.3 多电网送电水电站出力过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广西“十二五”电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广西电力系统现状 |
1.1 电网发展现状 |
1.2 电源发展及用电现状 |
1.3 广西电力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广西用电预测 |
2.1 电力需求预测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
2.2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分析 |
2.3 广西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2.4 全社会电力需求预测 |
2.4.1 历史用电分析 |
2.4.2 分行业产值单耗法 |
2.4.3 分行业电力弹性系数法 |
2.4.4 人均电量法 |
2.4.5 综合分析及推荐意见 |
2.5 全社会最大负荷预测 |
第三章 广西电源建设方案 |
3.1 研究主要原则和思路 |
3.1.1 主要原则 |
3.1.2 研究思路 |
3.2 广西电源发展方针 |
3.3 广西电源建设方案 |
3.4 广西电源规划分析 |
第四章 广西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
4.1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条件 |
4.2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广西电网发展规划 |
5.1 500千伏电网规划 |
5.1.1 规划原则 |
5.1.2 主要研究问题 |
5.1.3 规划电源接入系统方案 |
5.1.4 500千伏变电站布点 |
5.1.4.1 2010年广西500千伏布点状况 |
5.1.4.2 分区500千伏变电建设 |
5.1.5 500千伏网架规划 |
5.2 220千伏电网规划 |
5.2.1 规划原则 |
5.2.2 各网区220千伏电网规划 |
5.3 广西500千伏/220千伏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研究 |
5.3.1 解环原则 |
5.3.2 电磁环网解环方案 |
5.3.2.1 “十二五”解环方案 |
5.3.2.2 “十三五”解环方案 |
5.4 电网潮流计算分析 |
5.4.1 正常运行方式潮流分析 |
5.4.2 N-1故障运行方式潮流分析 |
5.5 先进电网技术应用 |
第六章 结论 |
6.1 电力需求预测 |
6.2 电源建设规划 |
6.3 500千伏电网建设规划 |
6.4 220千伏电网建设规划 |
6.5 电磁环网解环方案 |
6.6 广西电力系统优化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华润贺州电厂500KV送出工程概况 |
1.3 国内外后评价发展概况 |
1.3.1 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历程 |
1.3.2 国内的电网项目后评价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输变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 |
2.1 后评价项目选择 |
2.2 一般项目的后评价内容 |
2.3 一般后评价的常用的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指标体系构建 |
3.1 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
3.2 指标体系包含的内容 |
3.2.1 第一阶段:项目前期决策及实施效果 |
3.2.2 第二阶段:项目建设实施 |
3.3 电网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3.3.1 层次分析法 |
3.3.2 改进层次分析法 |
3.3.3 贺州电网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华润贺州电厂500KV送出工程性能指标评价 |
4.1 目标实现情况 |
4.1.1 建设目标实现情况 |
4.1.2 宏观目标实现情况 |
4.2 投产运营评价 |
4.2.1 主变负载率和线路负载率情况 |
4.2.2 运行财务效益情况 |
4.2.3 故障出现情况 |
4.2.4 运行可靠性情况 |
4.3 投产效果评价 |
4.3.1 改善电网网架结构情况 |
4.3.2 电量输送效益及效果 |
4.3.3 增加供电负荷情况 |
4.3.4 电压合格率 |
4.3.5 输电线损率 |
4.4 建设方案评价 |
4.4.1 华润贺州电厂建设规模 |
4.4.2 华润贺州电厂建设时机选择 |
4.4.3 华润贺州电厂方案的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华润贺州500KV送出工程综合评价 |
5.1 构建模糊关系矩阵的各指标等级的录属度 |
5.2 对工程的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35千伏及以上单项输变电工程后评价参考指标 |
附录B 10(2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后评价参考指标 |
附录C 贺州电网BPA潮流程序及N-1控制语句 |
附录D 贺州电网BPA潮流分布图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技成果 |
(5)电网水电站水库群跨流域补偿调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调度模型 |
1.1 目标函数 |
1) 目标函数1 |
2) 目标函数2 |
3) 目标函数3 |
1.2 约束条件 |
1) 库容约束 |
2) 出库约束 |
3) 出力约束 |
4) 水量平衡方程 |
5) 水库入库流量 |
6) 电网出力约束 |
2 模型算法 |
2.1 优化模型分解方法 |
2.2 电网水电价值系数 |
2.3 日调节电站电量计算 |
3 补偿调度模型实例应用 |
3.1 广西电网水电系统简介 |
3.2 补偿调度模型成果分析 |
4 结语 |
(6)广西电网迎峰度夏解环动态稳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工具和方法 |
二、广西电网解环前后的低频振荡模式 |
三、广西电网新增低频振荡模式分析 |
四、结论及建议 |
(7)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
1.1 有利于实现东西部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
1.2 西电东送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
2 珠江流域段西电东送能源合作的动力源泉分析 |
2.1 西电东送改善了西部投资环境, 拉动了就业 |
2.2 西电为广东省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
2.3 西电东送保障了广东能源供给的安全稳定性 |
2.4 提高了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3 未来能源可持续合作的主要障碍 |
3.1 西电东送对于输出区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 |
3.2 4省区电力需求预测、容量规划及未来市场风险 |
4 结论 |
(8)500/220kV高压电网电磁解环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二章 500/220kV电磁环网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2.1 电磁环网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
2.2 电磁环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2.2.1 线路传输特性 |
2.2.2 电磁环网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
2.3 “十一五”期间广西500/220kV电磁环网 |
2.3.1 广西电网概况 |
2.3.2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的必要性 |
2.3.3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的可行性 |
2.3.4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需注意的问题 |
2.3.5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的进展 |
2.3.6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010年广西电网电磁解环方案的提出 |
3.1 解环的关键问题 |
3.1.1 解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
3.1.2 实施解环的时机选择 |
3.1.3 解环的基本原则 |
3.1.4 解环的一般步骤 |
3.2 2010年广西电网的运行方式测算与分析 |
3.2.1 基本运行和建设情况 |
3.2.2 测算条件与分析原则 |
3.2.3 南方电网500kV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 |
3.2.4 广西电网规划网架的薄弱环节 |
3.2.5 广西220kV电网分区电力平衡分析 |
3.3 2010年广西电网电磁解环方案的提出 |
3.3.1 解环方案的制定原则 |
3.3.2 可行解环方案的提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500/220kV电磁解环方案的评估与决策 |
4.1 解环方案的评判指标体系 |
4.2 基于RS理论的区间AHP法 |
4.3 2010年广西电网解环方案的评估与决策 |
4.3.1 备选方案运行方式的测算与分析 |
4.3.2 解环方案决策 |
4.3.3 解环分步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建设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9)广西电网电压稳定与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2005年前广西电网无功电压情况 |
3 广西电网电压稳定性的研究条件和评价原则 |
3.1 基础数据及运行方式 |
3.2 电压稳定性的评价原则及方法 |
3.3 主要评价指标 |
3.4 静态电压稳定评价标准 |
3.5 暂态及中长期电压稳定评价标准 |
4 无功电压研究 |
4.1 广西电网无功平衡分析 |
4.2 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
4.2.1 正常方式 |
4.2.2 单一故障和多重严重故障后方式 |
4.3 暂态电压稳定性校验 |
4.4 全过程动态仿真校验 |
4.5 广西电网AVC系统方案研究 |
4.6 SVC在广西电网的应用研究 |
4.7 广西电网改善电压稳定性的措施 |
4.8 预防广西电网电压崩溃的紧急控制措施 |
4.9 广西电网无功补偿配置原则探讨 |
5 应用情况及效果 |
6 结语 |
四、广西电网在“西电东送”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电网负荷响应下西南水电站群多目标短期调度方法研究[D]. 周凌安.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2]广西“十二五”电网发展研究[D]. 袁柏秋. 广西大学, 2015(02)
- [3]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春艳. 广西大学, 2013(02)
- [4]深化广西电网节能调度工作的思考[J]. 党广平,牟才荣,吴敏. 广西电业, 2012(10)
- [5]电网水电站水库群跨流域补偿调度方法[J]. 王建军,唐海华,黄春雷.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10(06)
- [6]广西电网迎峰度夏解环动态稳定研究[J]. 邓秋荃,覃剑. 中国电力教育, 2010(S2)
- [7]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J]. 李飏. 热带地理, 2008(04)
- [8]500/220kV高压电网电磁解环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张艳. 广东工业大学, 2008(08)
- [9]广西电网电压稳定与控制措施研究[J]. 张海,高文建,李凌,李向荣. 广西电力, 2007(04)
- [10]建设广西电网无功电压优化集中控制系统的建议[J]. 陈晓兵,周群,王庆红. 广西电力,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