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产业优势互补,两国合作机会多

中韩产业优势互补,两国合作机会多

一、中韩产业优势互补 两国合作机会多多(论文文献综述)

陈妙玲[1](2021)在《“新南方政策”视域下中韩在东盟的经贸合作——以越南为例》文中指出2017年,文在寅政府意图通过"新北方政策"和"新南方政策"与周边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伙伴关系、拓展广阔的海外市场,加强韩国在亚太区域的经济地位,重构韩国经济的世界版图。其中,"新南方政策"将东盟和印度作为布局的核心,使之与韩国的传统四大外交伙伴(美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的战略地位看齐。越南作为韩国"新南方政策"在东盟国家中的首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韩两国的东盟外交政策在此实现交汇。本文通过回顾韩国的东盟外交发展历程,以越南为案例,分析"新南方政策"推动下中韩经贸合作情况,进一步拓展两国在东盟市场的合作潜能。

翁东玲[2](2021)在《RCEP签署后中日韩FTA面临的机遇与中国的应对》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所面临的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重启谈判的可能性以及中国采取的应对之策。中国应当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认识到其中的重大战略意义,主动积极推动谈判进程,加强沟通协商、增强政治互信,妥善解决中日韩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应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后提供的新机遇,突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诸多障碍,创新中日韩合作新模式;应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许菲[3](2021)在《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文中认为中韩自1992年正式建交,迄今已近30年,而两国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历史远比这个时间更长,城市外交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独特因素。单就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成果——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来说,从1993年7月1日首对中韩国际友好城市——连云港市和木浦市正式缔结友城关系算起,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韩间已缔结友好省市(姊妹城市)关系206对,韩国成为除日美两国外与中国签订友好城市协议最多的国家。最初,中国连云港市和韩国木浦市缔结友城关系,主要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时至今日,中韩城市外交合作领域不再限于经贸投资领域,其交往发展广泛辐射到地方政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各个领域,交往成果可谓是全面开花。与此同时,中韩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层次不断深化,由最初的省市一级行政单位发展到区县级行政单位,社会组织、市民团体乃至个人纷纷加入到该行列。可以说,城市外交为中韩地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营造了有利氛围,其在经贸投资、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城市治理、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成果良多,惠泽民众。经历了初期的接触和探索阶段后,经过磨合与调整,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逐渐走向稳定增长阶段,其交往目的和目标由最初的注重获得转向合作共赢发展。在此背景下,中韩国际友好城市的缔结形式不再限于“一对一”关系,开始转向“一对多”方式,而交往模式则由双边为主发展到双边与多边并重,中韩地方政府更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国际组织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交往对象也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向其他地区辐射。总体来看,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不能就此回避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友好城市总体发展不平衡、合作形式比较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导致民众存在误解、扩大贸易引发双方经贸摩擦。虽然中韩地方政府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往往是事倍功半。而究其原因则十分复杂,一些属于结构性的因素远非地方政府之力所能解决。如在超国家层面,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而逐渐改变了既有的交往格局。在国家层面,中央政府的制约、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排除。在民间层面,非政府组织、传媒集团等社会组织实体,也谋求在对外交往中表达利益诉求,都成为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交织,地方、国家和国际事务相交融,现阶段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形势和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次国家行为体、社会行为体四个层次,借助白里安·豪京的多层外交理论,并融合加里·马克斯、里斯贝特·胡格提出的多层治理理论,形成理论阐释和具象认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总体分析框架。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审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系由多元行为主体的影响交互所造成,远非是地方政府层次一力所能突破解决。同样,在多层面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还包括超国家行为体层面的各类国际组织、国家行为体的代表——中央政府,以及社会行为体层面的非政府组织和日益活跃的各类传媒力量。由于公民社会、地方行政、国家政治、国际政治在囯际政治国内化、国内政治国际化的交互作用下日益结合为一个多层化的世界政治舞台,由此中韩城市外交发展所牵涉到各层面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要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必须在社会、地方、国家和国际的多个维度层次上同时采取行动,才能够有望获得最终的成功。显然,中韩城市外交要取得持续健康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为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层次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基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当前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存在合作形式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民众时有误解等突出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虽然地方政府或能自力解决,但平衡区域发展、解决两国经贸摩擦等绝非地方政府能力之所及。以中韩地方经贸摩擦为例,虽然市民团体抗议、反倾销调查、构筑技术性壁垒等单一化的表象不时呈现,但实质却与国家层面的中韩同为外贸型经济增长模式不无关系。伴随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加快,中韩间产品差距减小、市场争夺趋于激烈,加之两国经贸依存度颇高,尽管中韩地方政府有较大意愿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但调整外贸、产业结构政策等属于中央政府权限,地方政府奈何不得,在政治、安全、外交等敏感议题上更是如此。不过,上述表象并不是说地方政府无可作为。其实,中韩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和国际城市组织的契机,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共同努力在国际平台上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可以在联合国框架下、借助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来解决彼此间的争端。总而言之,积极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符合两国的核心利益诉求,有利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多个主体层次上的共同努力、统筹协调缺一不可。这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中韩友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不仅与中韩地方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意愿有关,更与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对此,除地方政府自身的积极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层次宏观政策上的资源平衡调配,尤其是向中韩发展落后地区予以政策性倾斜,促进其走上外向型合作发展道路,更多、更全面地展现城市外交在新时期中韩伙伴关系发展中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沈娜[4](2021)在《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文中提出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贸易与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各种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与“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整体成就相比,该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并没有实现整体性推进。如何在已有进展的基础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开花结果,真正让东北亚区域内的国家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受益、战略对接,共同推动东北亚区域形成开放、共赢的合作网络,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同时,研究东北亚区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问题,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东北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这既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又是实现中国东南、中、西、东北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还是推动中国东北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国内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出发点,论文基于区域合作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参与,东北亚边境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层面的实际进展,以及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阻碍因素及推进路径。论文旨在解决四个核心问题:第一,揭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区域合作的意义和特点;第二,厘清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理定位;第三,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在边境次区域层面和东北亚整体区域层面的推进进程与合作状况;第四,思考“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论文首先从内在动力、实现条件和层次性三个层面,阐述了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之于区域合作的意义和特点,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它体现了平等性、开放性、创新性、非地缘战略性和目标非一致性等特点,凸显了以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特色。论文重点阐述了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认为它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巩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也有助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此为出发点,论文明确了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定位,即东北亚区域是在欧亚大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东翼之轴,它并非“一带一路”建设的边缘区,更不应该游离于“一带一路”建设之外。论文分析了东北亚区域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并具体分析了韩国和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过程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是如何将各自的发展规划渐进地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战略对接的。而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具体推进问题,论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重塑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形态,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呈现出边境地区相互开放、国家之间战略对接、区域层面互利合作的不同层面的关系互动形式,基于此种认识,论文主要阐述了两个层面的区域合作问题:一是分析中国与东北亚国家间在陆上边境层面的互联互通。指出在边境开放的形势下,边境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屏障功能”向“中介功能”转变,“一带一路”倡议首先突破了边界的屏障,而建立起跨境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了边境地区的次区域合作的发展。二是在东北亚区域层面将国家间的战略对接以及形成的中俄蒙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区域推进的主要着眼点,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合作形式的灵活与创新,在对东北亚区域双边和多边合作状况的阐述中展现东北亚区域“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成就。同时,论文总结了中日韩自贸区的规划过程与推进情况,阐述了该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基础,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未来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作用。论文还从合作理念、合作内容、合作路径三个层面,论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之间能否实现包容性的问题。论文从区域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过程中的阻碍因素。首先是区域外的美国通过强化与盟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分化手段,可能对“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扯断线”式的破坏或“分割片”式的阻断;其次是区域内“一带一路”发展的局部覆盖性问题,与冷战后东北亚区域所存在的“离散性”结构相关联,很难形成整体性的区域合作;第三是东北亚区域内的边境次区域合作也存在着困境,在推进中受到东北亚区域整体局势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论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路径:发挥次国家政府在助力东北亚区域边境层面合作中的优势及作用;探索朝鲜加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路径;寻求协调区域内大国关系的具体方式;探寻稳定与发展中国与区域外美国之间关系的路径等。东北亚区域是大国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区域,在这一区域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区域合作和区域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未来,东北亚区域也可以继续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等方面的建设,为构建东北亚区域的命运共同体创造条件。

郭锐,许菲[5](2021)在《中韩两国城市外交的实践经验与未来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因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参与方式的灵活化、参与领域的丰富化等鲜明特点,城市外交一跃成为当今国家外交中的新亮点。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城市外交发展势头迅猛,友好城市数量持续攀升,多领域合作不断增强。随着世界范围内国家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国家总体外交的时代需求变化,需要从革新理念、突破思维瓶颈,创新模式、加强制度合作,增强主体性、促进地方国际化,扩大合作领域、构建新型城市关系等方面,提出城市外交新思维,创新城市外交新路径,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马静,李珉奎[6](2021)在《中日韩FTA的历史进程、阻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日韩地理位置毗邻、文化源远流长,三国间的经贸关系在近20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世界经贸中的份额和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尽管中日韩三国之间有着潜力巨大的合作空间,但三国所在的东北亚地区尚未形成实质性的经济一体化。中日韩三国在现代服务产业各有比较优势,应大力发展基于中短期现代服务业类项目,并继续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的签署。

张东明,杨曼婷[7](2021)在《新时期构建自由贸易区与中韩经贸合作研究》文中认为新时期以来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焦点。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尽管在贸易、投资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签署了FTA,但是两国经贸关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RCEP的签署也为两国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提供了良好契机,其中构建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区将是重要内容。本文将根据自由贸易区的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关税同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基础理论,分析当前已经存在的自由贸易区的类型和特性,回顾和总结中韩FTA谈判历程以及中韩FTA建成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区构建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

吴崇伯,丁梦[8](2021)在《中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实践、挑战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第三方市场合作作为中美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协作的新形式,是中美两国"以经促政"的重要合作方式,也是实现中国、美国与第三方市场国家多方共赢的重要经济实践。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下,中美两国企业在亚非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能源开发以及电力设备等产业中打造了一系列重要合作项目,不仅推动了中美企业比较优势的错位互补发展,还有效对接了第三方市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然而,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华负面舆论、全球新冠疫情的负面冲击以及中美双方复杂的结构性矛盾等构成了中美企业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主要挑战。当前,中美双边关系充满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持续推进经贸谈判、完善"二轨外交"合作机制、构建中美企业危机应对机制以及开拓新兴产业合作领域,有助于推进中美企业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中美双边关系注入更多的积极因素。

高华阳[9](2021)在《中韩加工农产品贸易的竞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龙欢[10](2021)在《中韩电子产品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

二、中韩产业优势互补 两国合作机会多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韩产业优势互补 两国合作机会多多(论文提纲范文)

(1)“新南方政策”视域下中韩在东盟的经贸合作——以越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在寅政府的东盟外交
    (一)“新南方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新南方政策”的东盟外交突破
二韩国与中国在东盟的经贸政策对接
三中韩在东盟的经贸合作———以越南为例
四推进中韩在东盟的经贸合作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
    (二)深化差异合作
    (三)推进具体项目落实
五结语

(2)RCEP签署后中日韩FTA面临的机遇与中国的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日韩FTA谈判基础的重新审视
    (一)中日韩已有的合作形式和合作机制
    (二)以往十六轮谈判形成的若干共识
        1. 三国都认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利
        2. 以往十六轮谈判中形成的共识
    (三)近年来中日韩双边贸易发展概况
    (四)中日韩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三、RCEP签署背景下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面临的新机遇
    (一)RCEP将给中日韩三国的关税减让安排带来制度性的突破
    (二)RCEP为中日韩FTA谈判带来合作理念的突破
    (三)RCEP在服务贸易自由化上的新突破
    (四)在投资领域和原产地规则上的新突破
四、中国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应采取的策略
    (一)中国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应认识到其中的重大战略意义,主动积极地推动谈判进程
    (二)中国应多管齐下,加强与日韩的沟通,增进民间交往
    (三)充分利用RCEP带来的机遇,突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诸多障碍,创新中日韩合作新模式
    (四)中国要不断深化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3)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既有研究述评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城市外交的界定、沿革和理论基础
    一、城市外交的界定
        (一)城市外交的定义
        (二)城市外交的特征
        (三)城市外交的形式
        (四)城市外交的作用
    二、城市外交的沿革
        (一)城市外交的发展
        (二)城市外交的繁荣
        (三)中国的城市外交
    三、城市外交地位的确立
        (一)城市成为城市外交的主体
        (二)城市外交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三)城市国际组织提振城市外交地位
    四、多层外交理论对城市外交的阐释
        (一)多层外交理论的内核
        (二)多层外交理论的辨析
        (三)对城市外交的再阐释
    小结
第二章 中韩城市外交的演变发展与地位作用
    一、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接触探索阶段
        (二)磨合调整阶段
        (三)稳定增长阶段
    二、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情况
        (一)中韩双边交往情况
        (二)中韩多边交往情况
    三、中韩城市外交的进展成效
        (一)友好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二)友好城市合作领域扩大
        (三)友好城市合作层次加深
        (四)发展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四、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多层次性
        (二)同层交往的非唯一性
        (三)结好偏好经济发达地区
        (四)从注重获得走向合作共赢
    五、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
        (二)城市外交对中韩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
    小结
第三章 中韩城市外交主要行为体层次分析
    一、超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
    二、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居于支配地位的中央政府
        (二)囿于地域主义的国内政党
    三、次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具备担当城市外交主体能力和意愿的城市
        (二)外部环境有利于作为城市外交主体的城市
    四、社会行为体层次
        (一)不能被忽视的非政府组织
        (二)引领舆论的新旧传媒集团
    五、不同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次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的相互作用
        (二)次国家行为体与超国家行为体相互影响
        (三)社会行为体对次国家行为体的不同影响
    小结
第四章 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成因
    一、各地区总体发展不均衡
        (一)资源条件导致的友城分布不均
        (二)政府偏好招致各项发展不平衡
    二、合作形式单一、影响受限
        (一)开展城市外交常用的合作方式
        (二)倚重某一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以浙江为例评估城市外交效果
    三、民间主体参与程度不高
        (一)中韩城市外交由官方主导
        (二)官方合作欠灵活、效果不佳
        (三)政府参与过多、民间积极性低
    四、传播不足、民众易受误导
        (一)塑造城市形象太重视官方交流
        (二)效果不理想、应重视渠道和方式
        (三)第三方误导易致民众看法片面
    五、经济摩擦、贸易保护增多
        (一)中韩双边经贸总体情况
        (二)中韩经济摩擦现象增多
        (三)韩国过度采用保护手段
    六、多层外交理论下中韩城市外交问题成因分析
        (一)相关利益集团的干预
        (二)地方条件能力的差异
        (三)国家制度体制的制约
        (四)国际组织调解的盲区
    小结
第五章 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路径抉择
    一、运用国家力量,统筹地方发展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边界
        (二)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调配
    二、拓宽交往渠道,创新合作形式
        (一)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外交模式
        (二)加深合作层次尝试内容创新
    三、鼓励多方参与,建立互惠机制
        (一)鼓励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二)落实惠民机制争取民众支持
    四、重视媒介作用,强化传播力度
        (一)注重媒体公关树立良好形象
        (二)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
        (三)加强对自媒体的监控和疏导
    五、借力国家外交,融入国际组织
        (一)借助国家外交改善外部环境
        (二)大力发挥国际组织建设作用
    六、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城市外交作用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北方”“新南方政策”
        (二)发展战略对接对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深化城市外交对中韩发展战略对接的促进作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与性质研究
        (二)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研究
        (三)“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四)“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五)文献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区域合作理论与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
        (一)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
        (二)区域合作的实现条件
        (三)区域合作的层次性
    二、区域合作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
        (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区域合作的特点
        (三)“一带一路”倡议凸显以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
    三、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因
        (二)东北亚区域是“一带一路”推进的东翼支轴
        (三)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层次性
第二章 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参与
    一、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差异
        (一)蒙古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三)韩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四)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五)朝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参与方式
        (一)韩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
        (二)中日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
        (三)蒙古国和俄罗斯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战略对接
    三、国家的广泛参与是“一带一路”推进的基础
        (一)国家边界的开放性
        (二)主权国家的政策选择是“一带一路”推进的关键
第三章 东北亚边境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
    一、边境区域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前沿
        (一)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
        (二)边境地区是互联互通的开拓场域
        (三)边境地区是“一带一路”的窗口
    二、东北亚边境区域开放与合作的进展
        (一)东北亚边境区域的总体建设状况
        (二)中国对蒙古国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三)中国对俄罗斯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四)中国对朝鲜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三、次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促进
        (一)次区域合作是对边界效应的一种回应
        (二)中俄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推进
        (三)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推进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层面的整体推进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作用
    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规划与推进
        (二)中日韩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基础
        (三)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衔接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建设的包容性
        (一)合作理念的包容性
        (二)合作内容的包容性
        (三)合作路径的包容性
第五章 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阻碍因素分析
    一、区域外国家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阻碍
        (一)美国作为区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阻碍
        (三)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的消极影响
    二、东北亚区域整体的区域合作尚未形成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盲点
        (二)东北亚区域缺乏整体性区域合作对“一带一路”推进的制约
    三、边境地区的次区域合作还不成熟
        (一)东北亚边境次区域合作的困境
        (二)边境次区域合作困境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影响
第六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未来推进路径
    一、发挥次国家政府在东北亚边境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
        (一)次国家政府助力东北亚边境地区合作的优势
        (二)次国家政府助力东北亚边境地区合作的路径
    二、努力将朝鲜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当中
        (一)将朝鲜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的重要意义
        (二)促进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
    三、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协调好区域内的大国关系
        (一)协调区域内大国间关系的必要性
        (二)协调区域内大国间关系的方向与路径
    四、稳定中美关系,减弱区域外大国的阻碍作用
        (一)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
        (二)稳定与发展中美关系的实现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5)中韩两国城市外交的实践经验与未来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韩两国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起步探索阶段
    (二)快速发展阶段
    (三)升级转型阶段
二、中韩两国城市外交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一)城市外交理念滞后
    (二)城市外交模式传统
    (三)城市主体参与不足
    (四)交流合作内容有限
三、深化中韩两国城市外交的新思路、新路径
    (一)革新理念,突破思维瓶颈
    (二)创新模式,加强制度合作
        第一,加强城市联动。
        第二,强化央地协作。
        第三,重视城际合作。
    (三)增强主体性,促进地方国际化
    (四)扩大合作领域,构建新型城市关系

(6)中日韩FTA的历史进程、阻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日韩自贸协定的历史进程及产业发展分析
    (一)中日韩自贸协定进程
    (二)中日韩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中日韩自贸协定面临的经济与非经济阻碍分析
    (一)农业和机电产品等具体产业领域的分歧
    (二)其他区域自贸协定的影响
    (三)非经济性障碍分析
四、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落地的应对策略
    (一)韩国在医疗、视听和发行服务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二)日本在环保和技术许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三)中国在旅游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五、总结与展望

(7)新时期构建自由贸易区与中韩经贸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三、中韩经贸合作的实践
    1. 中韩贸易现状
    2. 中韩FTA的简要回顾
    3. 中韩FTA的意义
四、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 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2. 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对策思考
五、结语

(8)中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实践、挑战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中美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动因
    (一) 中美价值链条通过紧密合作对接,可以迎合第三方市场发展需求
    (二) 中美企业优势通过双向协调互补,可以提升第三方市场合作质量
    (三) 中美多元领域通过广泛深度合作,可以实现第三方市场多方共赢
三、 中美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实践
    (一) 中美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机制
    (二) 中美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领域
四、 中美第三方市场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阻力
    (一) 美国发起对华贸易制裁,有意挤压企业合作空间
    (二) 美国营造对华负面舆论,从而扰乱中美经贸合作
    (三)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严重冲击中美双边关系
    (四) 中美结构性矛盾不断激化,进而加剧双方零和博弈
五、 中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景展望与中国的应对
    (一) 中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不确定前景
    (二) 中国的应对策略
        1. 继续推进中美经贸谈判,缓解双边贸易摩擦关系
        2. 完善“二轨外交”机制,畅通中美交流渠道
        3. 构建危机应对机制,确保企业正常合作
        4. 巩固已有合作基础,拓展新兴产业合作
六、 结 语

四、中韩产业优势互补 两国合作机会多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南方政策”视域下中韩在东盟的经贸合作——以越南为例[J]. 陈妙玲. 韩国研究论丛, 2021(01)
  • [2]RCEP签署后中日韩FTA面临的机遇与中国的应对[J]. 翁东玲. 亚太经济, 2021(06)
  • [3]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D]. 许菲. 吉林大学, 2021(01)
  • [4]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D]. 沈娜. 吉林大学, 2021(01)
  • [5]中韩两国城市外交的实践经验与未来发展[J]. 郭锐,许菲. 学术探索, 2021(08)
  • [6]中日韩FTA的历史进程、阻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J]. 马静,李珉奎.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1(04)
  • [7]新时期构建自由贸易区与中韩经贸合作研究[A]. 张东明,杨曼婷. 第十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1
  • [8]中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实践、挑战与展望[J]. 吴崇伯,丁梦. 国际观察, 2021(04)
  • [9]中韩加工农产品贸易的竞合关系研究[D]. 高华阳. 延边大学, 2021
  • [10]中韩电子产品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 龙欢.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标签:;  ;  ;  ;  ;  

中韩产业优势互补,两国合作机会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