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部功能的影响

握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部功能的影响

一、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信举[1](2020)在《微创技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弋矶山医院创伤骨科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微创技术治疗的四肢管状骨骨折导致骨不连的病人资料,将具有完整的病历及影像资料的28例骨不连患者纳入,其中下肢18例,上肢10例。根据骨不连组患者骨折位置及内固定方式,按1:3配对,收集同期、同等条件下微创手术术后骨折愈合的患者84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必要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分析比较上肢组和下肢组骨不连及骨折愈合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损伤能量、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术后骨折端距离、软组织嵌插、内固定是否合理、负重时间、入院时营养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所有数据由同一名工作人员收集,使用SPSS20.0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首先对各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再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肢管状骨骨不连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损伤能量、软组织嵌插与上肢骨折愈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骨不连组骨折类型、复位情况及内固定是否合理与上肢愈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骨折类型和内固定不合理是微创技术致上肢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下肢管状骨骨不连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损伤能量、软组织嵌插与下肢骨折愈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类型、复位情况、术后折端距离、过早负重及内固定是否合理与下肢愈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术后折端距离和内固定不合理是微创技术致下肢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折类型和内固定不合理是微创技术致上肢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折复位不良应注意骨不连的可能性。术后折端距离较大、内固定不合理是微创技术致下肢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折粉碎类型、复位情况不良、过早负重患者术后应注意骨不连的可能性。

沈智[2](2019)在《骨碎补总黄酮对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及BMP-2 mRNA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以骨碎补总黄酮干预,观察大鼠右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骨碎补总黄酮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将48只6月龄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称重,按体重由轻至重依次排序编号,之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即中药组、西药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中药组予悬尾、骨碎朴总黄酮灌胃,6.75mg/ml;西药组予悬尾、阿仑膦酸钠灌胃,0.09mg/ml;阴性对照组予悬尾、饮用水灌胃,1ml/100g;空白对照组自由活动,灌胃至28d,将大鼠处死。采用双能X线检测大鼠右股骨近端骨密度,RT-PCR法检测骨组织BMP-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骨密度及BMP-2 mRNA含量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骨密度及BMP-2 mRNA含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上调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的表达,能够提高大鼠骨密度,从而达到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苏东方[3](2018)在《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与超肩关节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比较,观察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经Neer分型全部为NeerⅢ型(肱骨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随机分为甩肩组和夹板组各30例。两组治疗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诊复查,行X线正侧位观察肱骨复位情况,评价肩关节功能以评定治疗效果。同时对比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包括疼痛(Pain)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肌力测定(MMT)评分。进行统计学评价甩肩疗法对肱骨近端骨折NeerⅢ型的临床疗效。结果:1.甩肩组在出院后1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夹板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个月甩肩组疗效总有效率评定优于夹板组(P<0.05)。2.出院后第3个月:夹板组ROM评分略低于甩肩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评分夹板组均低于甩肩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甩肩组疗效总有效率同样优于夹板组(P<0.05)。3.出院第6个月:夹板组疼痛评分、ROM评分、MMT评分略低于甩肩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异议;夹板组ADL评分、Constant总评分低于甩肩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甩肩组疗效总有效率略高于夹板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两种治疗疗效逐渐趋于一致。结论:1.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NeerⅢ型的老年患者,甩肩疗法对于肩关节早期的功能恢复效果良好;2.两种疗法在后期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过程中,疗效逐渐趋于一致。

付宇[4](2018)在《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研究不同强度的脉冲电磁场(PEMFs)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PEMFs治疗OPF愈合的影响提供最佳强度参数。2、研究PEMFs对OPF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OPF大鼠成骨细胞的提取、培养及鉴定:4月龄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和股骨中段截骨术构建OPF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采用酶消化法从左侧股骨提取成骨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和矿化结节茜素红(ARS)染色法进行鉴别。2、研究不同强度的PEMFs对OPF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取第3代成骨细胞分为5组:A组、B组、C组、D组和对照组,其中前4组分别接受1m T-50Hz、2m T-50Hz、3m T-50Hz、4m T-50Hz的PEMFs干预,对照组不接受PEMFs干预,分别通过MTT吸光值检测、ALP吸光值检测和ARS染色矿化结节形成能力检测。3、研究PEMFs对OPF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OPF大鼠模型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给予PEMFs干预,处理组给予PEMFs干预,分别进行骨密度(BMD)检测、Lane and Sandhu X线骨折愈合评分和骨痂形态Huo and associates评分。结果:1、OPF大鼠成骨细胞的提取、培养及鉴定:通过ALP染色和ARS染色证实所培养的细胞是成骨细胞。2、研究不同强度的PEMFs对OPF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m T-50Hz的PEMFs对OPF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P>0.05),但2m T-50Hz和4m T-50Hz的PEMFs均可促进OPF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其中3m T-50Hz的PEMFs可显着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1)。ALP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m T-50Hz组的ALP活性无明显增大(P>0.05),4m T-50Hz组的ALP活性明显增大(P<0.05),2m T-50Hz组和3m T-50Hz组的ALP活性显着增大(P<0.01)。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m T-50Hz组的矿化结节数量无明显增大(P>0.05),4m T-50Hz组的矿化结节数量明显增大(P<0.05),2m T-50Hz组和3m T-50Hz组的矿化结节数量显着增大(P<0.01)。根据本实验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矿化检测,可得出3m T-50Hz是PEMFs刺激OPF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矿化的最佳参数,即证实存在强度的“窗口效应”。3、研究PEMFs对OPF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经PEMFs治疗4、8周后,处理组的骨密度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1),表明PEMFs可提高OPF的骨密度;处理组的Lane and Sandhu骨折愈合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PEMFs可促进并加快OPF的愈合;处理组的骨痂形态Huo and associate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PEMFs可促进骨折愈合。结论:本研究证实了PEMFs能够促进OPF大鼠骨折的愈合和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且PEMFs对OPF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依赖于强度参数的选择,且证实存在强度的“窗口效应”。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5](2015)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5版(讨论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录一前言二骨质疏松症基础知识1定义2分类3分型4临床表现5峰值骨量6孕妇和儿童与骨质疏松症7发病机理和病因8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诊断标准2目前国内骨矿测量的常用方法和仪器(DXA、pDXA、RA、QCT、pQCT、超声)3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4骨质疏松诊断程序5骨质疏松诊断中应考虑的问题6鉴别诊断7骨密度报告单及解读四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预防原则1早期诊断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6](2012)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2版》文中研究指明目录一前言二骨质疏松症基础知识1定义2分类3分型4临床表现5峰值骨量6孕妇和儿童与骨质疏松症7发病机理和病因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诊断标准2目前国内骨矿测量的常用方法和仪器(DEXA、pDEXA、RA、QCT、pQCT、超声)3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4骨质疏松诊断程序5骨质疏松诊断中应考虑的问题6鉴别诊断

张艳[7](2011)在《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临床疗效评估》文中认为目的:评估非手术(手法复位超肩夹板钢托外固定配合中药三期用药及功能锻炼)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非手术(手法复位超肩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三期用药及功能锻炼)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患者120例,采用Neer百分制评分标准来评估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O.05),具有可比性。两种治疗方法各项评分中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活动范围及解剖评分,差异有显着性(P<0.05)。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对于肱骨外科颈合并大结节骨折及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对于肱骨外科颈合并小结节骨折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在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上无明显差别,在活动范围及解剖评分上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对于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总体疗效及肱骨外科颈合并大结节型骨折疗效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对于肱骨外科颈合并小结节骨折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上有一定推广价值。

郭琴香,黄智月,刘营杰[8](2003)在《肱骨近端骨折后康复训练干预40例》文中研究说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常以内外固定为主,往往制约了肩关节的活动,在治疗中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外文献也有报道对此患者已开展了系统的康复治疗。

梁江山[9](2003)在《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探讨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对1993/2001以来收治的96倒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观察1个月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按骨折愈合情况、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肩关节僵硬,恢复肩关节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马福长[10](2021)在《手法点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冻结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该病好发于40~60岁年龄,女性较男性易发病。临床分为冻结前期、冻结期、恢复期。分期推拿疗法认为,肩周炎属于伤筋病症,“伤筋”指相关肌肉骨骼系统软组织损伤。推拿手法治疗伤筋疾病的一大特色是手摸心会,在感知筋急、筋挛等伤筋表现的基础上施以拨筋手法。现代推拿将传统中医认识与现代医学解剖结合起来,形成多种肩周炎手法治疗程序。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按动疗法、基础手法为对照,探讨手法点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冻结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按摩医院推拿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冻结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0例,通过随机余数法分为观察组、按动组、基础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点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先用重手法由内向外沿肌纤维垂直方向快速弹拨2~3分钟,后缓慢垂直弹拨触发点3~4分钟,再调整角度约45°进行疏理弹拨2~3分钟,最后进行轻柔手法放松2~3分钟;按动组采用按动疗法治疗,局部点按颈根穴、肩贞穴、肩峰下痛点、肱二头肌长头腱痛点,结合远端按动中平穴,令患者做肩关节各个方向运动;基础组予常规手法治疗,在肩关节周围行拿揉、拨揉,并点按天宗、肩贞、尺泽、肩髃、曲池等穴。每组受试者一周治疗2次,每次10~15分钟,8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对三组进行VAS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对三组进行牛津肩关节问卷评分(OSS),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三组患者在VAS评分、O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结果分析2.1治疗后组内VAS评分和OSS评分比较2.1.1三组组内比较治疗1周、2周、4周的VAS评分,P=0.000(P<0.05),说明观察组、按动组、基础组在缓解疼痛程度方面均有效。2.1.2三组组内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的OSS评分,P=0.000(P<0.05),说明观察组、按动组、基础组在肩关节功能方面均有改善。2.2治疗后组间VAS评分和OSS评分比较2.2.1组间VAS评分比较,分别于治疗1周、2周、4周,三组整体VAS评分比较均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与按动组、观察组与基础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按动组与基础组两两比较P=0.47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减缓肩痛方面,观察组优于按动组和基础组。2.2.2组间OSS评分比较,在治疗4周时OSS评分均值分别为观察组28.13±1.94、按动组28.77±2.81、基础组32.23±2.54,三组组间比较P=0.000(P<0.05),说明观察组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按动组和基础组。结论:手法点拨肌筋膜触发点、按动疗法、基础手法对冻结期肩关节周围炎均有疗效,且手法点拨肌筋膜触发点在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较按动疗法、基础手法疗效更佳。手法点拨肌筋膜触发点可作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微创技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病例选择与分组
    2.一般资料
    3.治疗方法及随访指标
    4.数据收集
    5.统计学处理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2)骨碎补总黄酮对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及BMP-2 mRN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试剂及设备
    2 方法
        2.1 分组与药物干预
        2.2 实验大鼠悬尾造模方法
        2.3 取材
    3 实验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3.1 实验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
        3.2 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
        3.3 RT-PCR检测法检测骨组织BMP-2 mRNA的表达
        3.3.1 提取总RNA
        3.3.1.1 前期处理
        3.3.1.2 总RNA提取路线
        3.3.2 逆转录cDNA
        3.3.3 RT-PCR检测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1 实验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
    2 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
    3 RT-PCR检测法检测骨组织BMP-2 m RNA的表达
第三部分 讨论
    1 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治疗现状
    2 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建立
    3 骨碎补总黄酮对废用性骨质疏松预防效果
    4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路线图
附录二 :实验操作图
附录三 :100倍光镜下观察骨组织的骨小梁
附录四 :BMP-2 及β-actin的扩增、溶解曲线
附录五 :检测结果图表
附录六 :综述
    参考文献

(3)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病例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实验一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成骨细胞的提取、培养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不同强度的脉冲电磁场对OPF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三 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临床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超肩夹板钢托外固定配合中药三期用药及功能锻炼)
    2.2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
3 疗效评定
    3.1 随访
    3.2 观测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治疗结果
    5.1 纳入病例基线资料
        5.1.1 性别构成
        5.1.2 年龄
        5.1.3 受伤时间
        5.1.4 骨折类型
    5.2 各项评分比较
    5.3 总体疗效比较
    5.4 并发症发生率
6 讨论
    6.1 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6.2 肱骨近端骨折损伤机制
    6.3 不同影像学在肱骨近段骨折诊断价值
    6.4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治疗
        6.4.1 手术治疗
        6.4.2 非手术治疗
7 结论
8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1 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分型
        1.1 Kocher分型
        1.2 Watson-Jones分型
        1.3 Codman分型
        1.4 Neer分型
        1.5 AO分型
    2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2.1 非手术治疗
        2.1.1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2.1.2 石膏托外固定
        2.1.3 牵引治疗
        2.1.4 外固定器治疗
        2.2 手术治疗
        2.2.1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2.2.2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2.3 关节置换术
        2.2.4 关节融合术
        2.2.5 其他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出现骨痂时间及骨折完全愈合时间
    2.2 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协会肩关节评估表[1]
3 讨论

(10)手法点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冻结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软组织损伤性肩痛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1 一般治疗
        2 药物治疗
        3 物理治疗
        4 运动疗法
        5 传统中医疗法
        6 注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肌筋膜炎性肩痛的诊断与应用
        1 肌筋膜炎性肩痛的定义
        2 肌筋膜触发点
        3 对肩关节周围炎的认识
        4 肌筋膜触发点在肩痛中的分布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选穴规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数据的提取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筛选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病例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评价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二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
        3 临床研究结果
    三 讨论与分析
        1 对肩关节周围炎的认识及本研究的思路
        2 肌筋膜触发点点拨与基础手法疗效差异原因分析
        3 从肌筋膜角度阐释“开八把半锁”治疗肩周炎的机制
        4 按动疗法的疗效分析
        5 小结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入组情况表及筛查表
    附录3 疗效评价
    附录4 治疗结束情况及不良事件观察表
个人简历

四、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创技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的相关因素分析[D]. 吴信举.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2]骨碎补总黄酮对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及BMP-2 mRNA的影响[D]. 沈智.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甩肩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D]. 苏东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4]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D]. 付宇.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1)
  • [5]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5版(讨论稿)[A].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第十五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会议文集, 2015
  • [6]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2版[A].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第十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论文集, 2012
  • [7]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临床疗效评估[D]. 张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1)
  • [8]肱骨近端骨折后康复训练干预40例[J]. 郭琴香,黄智月,刘营杰. 中国临床康复, 2003(14)
  • [9]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 梁江山. 中国临床康复, 2003(02)
  • [10]手法点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冻结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D]. 马福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标签:;  ;  ;  ;  ;  

握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对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部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