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

新形势下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

一、新形势下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提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王昌锐,贺欣,邵敏,万文翔,李静,唐国平[2](2017)在《我国《会计法》实施现状及其修订思考——基于问卷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现行《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实施以来,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现行《会计法》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现实需求。为全面了解我国现行《会计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利益相关者对本法修订的愿景,为我国《会计法》的修订指明方向和提供路径,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框架体系到具体内容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关于我国现行《会计法》修订的基本思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课题组,白景明,李明,徐玉德,韩晓明[3](2017)在《各国会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健全的会计法律制度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现行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特别是现行《会计法》已部分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现实发展需求。修订和完善我国会计法,使之符合现实需要,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目前会计界急需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会计法律制度的内涵、目标及其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梳理和总结比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下主要国家会计法律制度的特点,剖析了我国现行会计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建议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及时修订会计法,完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

田璧[4](2015)在《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研究》文中提出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资本全球流动的加剧,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全球可比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这种客观需求下既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普遍实践。截至2015年1月,全球已经有114个国家要求本国上市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为“I FRS”),14个国家要求或者允许本国部分上市公司采用I FRS。但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并不必然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全球可比的结果。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共识的情况下,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趋同就是下一步的核心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个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分析框架,在对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国际趋同的路径、国际趋同的障碍、国际趋同的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实现全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可比,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应当实现国际趋同。以此为基础,本文探索性地就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发展路径,以及中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从高质量会计信息全球可比的客观需求出发,提出在会计准则正在实现国际趋同的背景下,高质量会计信息全球可比的实现还依赖于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会计准则是以公共产品形式提供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一种契约,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契约理论模型。本文认为,会计准则是一项不完全契约,其执行过程就是通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传递来履行经营者与投资者所缔结的契约的过程。因此,会计准则的执行如同所有不完全契约一样,需要沿着“自我履行——第三方私人履行——公共强制履行”的过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制度环境会对缔约双方及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产生引导和约束,从而对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形成及运行产生影响。第二,本文提出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分析框架,分析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内涵和外延、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国际趋同的障碍、国际趋同的路径,提出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应当是长期趋同、多边趋同以及具体措施的趋同。第三,本文选取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四个具有不同制度环境的国家,对其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及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三个环节在这几个国家各有侧重。制度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会计准则契约的缔约主体以及契约内容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差异。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传统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正在发生变化,如审计轮换制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等。本文认为,这些国家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变化,反映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要求。第四,对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全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本文介绍了评价各个国家会计准则执行机制运行效率的BPT指数,并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IFAC)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对BPT指数涵盖的51个国家的会计准则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准则的部分具体措施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广泛采用,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在实践中已经发生了国际趋同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审计环节。制度环境的变化、高质量会计信息全球可比的客观需求、国际组织的推动是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主要原因。第五,以对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理论分析为基础,本文对中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在过去十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体现了国际趋同的要求。中国通过自己的实践,对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作出了贡献,例如对管理层法定责任的强化等。本文最后提出,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是发展的方向,中国应当积极参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方案的形成;应当在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充分维护本国利益;应当以自己的实践来为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作出贡献。文章以规范研究为主,结合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本文有如下创新:首先,基于契约理论,创新性提出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理论模型,为系统研究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内涵和外延奠定了基础,对学术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其次,探索性地提出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分析框架,从文化、法律体系、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等视角探索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形成的逻辑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推进会计准责执行机制国际趋同提供了实践上的线索。三是利用上述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比较考察,并特别注重制度环境与具体执行措施的契合。四是首次引入了衡量各个国家会计准则执行效率的BPT 指数,并以IFAC的调查问卷基础,归纳出了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全球变化情况。五是对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发展路径得出结论,并对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立场以及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提出建议。

刘朋[5](2013)在《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问题变得越发突出,本世纪初期,安然、世界通讯、环球通讯和施乐等知名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被相继披露,使整个世界资本市场都笼罩在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浓重阴影之中;近年来我国也发生了不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如银广夏、蓝田股份、中航油等等,都让人触目惊心。会计人员造假、财务报告舞弊引发了证券市场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受到了挑战,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从而对我国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系统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公平、公正、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够发挥现代企业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优势,才能够使投资者重拾信心,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本文在分析总结以往企业会计独立性文献的基础上,系统的总结梳理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以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的独立性、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依据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结合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方法,创新性的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区分为CFO与普通会计人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会计行为主体在企业中的地位、权力、职责、影响因素等,得出了保障CFO与普通会计人员会计独立性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的结论,即对于保障CFO的独立性而言,职业道德建设比企业内部控制更为有效;但对于普通会计人员而言,企业内部控制比职业道德建设更为有效。针对上述的分析结果,本文又系统性的提出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内部和外部保障措施,其中外部措施以构建我国会计诚信体系和建立健全外部审计等措施为主,内部措施则系统的提出了内控约束、利益导向与伦理制衡相结合的内部管理机制,为企业有效的提高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针对目前我国关于企业会计独立性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定性研究、尚不存在定量研究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情况,本文在综合分析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影响因素、特点、保障机制基础上,借鉴经济学投入-产出模型,对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创新性的进行了投入、产出层面的划分,通过构建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显示性指标、解释性指标以及引入企业会计行为主体效率值指标,探索性的构建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图通过该指标体系为企业客观的评价独立性风险提供一个有效的定量分析工具。本文在构建评价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综合使用因子分析法、DEA模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应用,探索性的对被调查企业进行了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缺失的风险评估,为定量研究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做出了贡献。

冯玲秀[6](2012)在《会计行为优化的途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会计行为的优化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至关重要。会计行为优化途径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优化,会计行为内外监督机制的优化,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优化,会计行为激励机制的优化,会计行为评价系统的优化。

曲伟强[7](2012)在《论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会计文化建设》文中研究指明会计诚信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日益增强,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会计文化建设。

赵颂[8](2011)在《基于行为会计理论的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会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致使社会上虚假会计信息大量存在。这些不良会计行为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干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会计行为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如何优化会计行为己经成为我国丞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行为科学理论、现代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以会计工作中企业管理当局及会计人员的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财政部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对我国会计行为现状进行剖析,并进一步阐述了我国不合理及违法会计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对个体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基础,从个体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两方面来具体研究会计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从会计行为规范、企业行为、监督机制、会计人员行为等四方面提出了如何优化会计行为的途径和建议,希望能对解决当前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所帮助,为会计行为的优化提供新的建议和思路。

刘蔚[9](2010)在《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行为的思考》文中认为文章阐述了企业会计行为的概念、构成要素,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影响,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企业会计行为的对策。

周兵[10](2009)在《政府会计管制有效性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减少投资者的信息风险并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而且对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大有裨益。Bushman(2001)指出会计信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应,通过引导投资、强化公司治理以及降低信息不对称3种渠道,高质量的会计报告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经济的运行绩效。长期以来,会计学界一直将“会计信息”看作是会计管制体系的最终输出“产品”,从技术、经济后果、制度等层面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管制体系的主要职能是提供会计信息生产与披露的标准,并防止不当会计行为的发生。会计管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以此增进企业的业绩成长或促进技术进步,从而促进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与促进经济发展。而不适当的政府会计管制不仅无助于消除或减轻会计信息市场失灵,而且很可能会加剧这种失灵,进而会降低会计信息市场的效率,甚至于扰乱和破坏整个会计域秩序,同时也会加大公司治理主体决策的不确定性。近年来,由于会计丑闻对国际社会的巨大震动,引发了人们对会计管制有效性的广泛质疑,从而把对会计管制(Accounting Regulation)的持续改进需求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对会计管制有效性的反思。会计管制有效性已俨然成为当前国内外新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研究和关注的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会计信息生产与披露的非均衡性是引发委托代理冲突、契约的完备性、决策的科学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会计信息质量的降低将进一步加大公司治理中的败德行为发生的概率。鉴于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图将会计管制的研究视角转入对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最终结果之上,拟从公司治理视角来审视政府会计管制有效性问题,即通过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考察会计管制的有效性。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会计管制的发展历程,在论证会计管制、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的内在逻辑基础上,构建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会计管制理论框架,并围绕此命题以公司治理效率为标准检验会计管制的有效性,最后为提高我国会计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对策分析。本文共分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框架与主要创新。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对会计管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相关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第三章,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这部分主要是用国际经验的历史考察来说明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从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历史演进,不难发现,会计管制应对“会计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动因则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第四章,会计管制:三分法及逻辑框架。提出会计管制分为会计信息质量管制、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会计行为管制。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证了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与市场失灵、会计信息质量管制与“功能锁定”、会计行为管制与有效市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解释会计管制的必要性及其内在逻辑性。第五章,公司治理导向的会计管制理论框架研究。本章首先对会计信息的治理角色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公共利益论、利益集团论、经济监管论、程序论等经典管制理论的历史贡献与缺陷进行了阐述,为对政府会计管制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发。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司治理导向”的会计管制理念,并对公司治理导向会计管制的目标、内容、评价标准、有效管制的主要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第六章,会计管制有效性的实证检验:研究假设与指标设计。本章从会计管制、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解析出发,阐述实证检验会计管制有效性的研究视角、替代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等。第七章,实证结果报告。本章给出了构建了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模型。结合我国会计改革的主要阶段,对我国A股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给出模型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其次利用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模型对A股市场在2001年会计管制改革前后、2006年会计准则变革前后的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01年会计管制改革显着提高了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而2006年会计准则变革却显着降低了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第八章,结论与政策建议。实证结果显示,在2001年的会计管制改革是有效的,它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而2006年的会计准则变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较2000年、2006年显着下降。本章对实证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提出政府会计管制应该以公司治理为导向,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来审视政府会计管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第二,本文提出会计管制“三分法”的内容框架,指出会计管制的运作效率来自于激励与约束相对应的三种机制:(1)会计信息质量管制;(2)会计信息披露管制;(3)会计行为管制,并分别探讨其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方面的贡献。但对于会计管制有效性而言,无论是会计信息质量管制、会计信息披露管制还是会计行为管制,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并且都互为彼此的制度效率增进机制。第三,通过对国内外会计管制的历史考察以及会计管制、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发,创建了“公司治理导向”的会计管制理论基本框架,并从目标、内容、会计管制有效性评价标准、有效管制特征等方面对公司治理导向的会计管制理论进行创新研究。第四,提出从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度这一视角着手对会计管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本文运用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模型,分别在全样本、按是否盈利分组、按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分组实证分析,通过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来考察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效率中的贡献程度变化趋势,籍此评价政府有关机构对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管制措施(如准则变革、会计法制建设、强化监管等)的效果,为评价会计管制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支持。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全样本、还是分组(按是否盈利分组、按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分组)实证分析,都从统计上证实2001年会计管制改革显着地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显着提升了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程度。但未能从统计上证实2006年会计准则变革对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促进作用,反而降低了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程度。

二、新形势下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形势下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2)我国《会计法》实施现状及其修订思考——基于问卷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一) 《会计法》对被调查者日常会计工作的影响程度
    (二) 被调查者对《会计法》核心内容的熟悉程度
    (三) 被调查者对《会计法》规范内容的基本观点
        1. 被调查者对《会计法》“总则”的基本观点
        2. 被调查者对《会计法》“会计核算”的基本观点
        3. 被调查者对《会计法》“会计监督”的基本观点
        4. 被调查者对《会计法》“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基本观点
        5. 被调查者对《会计法》“法律责任”的基本观点
四、现行《会计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会计法》的法律定位不明确、威慑力与约束力不够
    (二) 《会计法》规范的会计行为内容不完整, 会计监督作用弱化
    (三) 《会计法》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行业发展需要
五、《会计法》修订思路

(3)各国会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功能及其目标定位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功能及环境适应性
    (二)会计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定位
二、英美法系下主要国家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特征
    (一)会计法律的立法目的在于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和公允表达,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引导作用,维护社会的会计秩序
    (二)没有普适性《会计法》,企业会计与政府会计的立法管理相分离
    (三)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等级分类的相关规定,但要求在公司及政府机构中设立首席财务官(CFO)
    (四)与相关会计法律要求相配套的会计准则体系细致完备,具法定效力
    (五)政府拥有大部分会计监管权限,独立监管模式已经形成
    (六)会计职业团体依然拥有重要的专业权限和影响力
    (七)注册会计师行业实际上是国家会计法律制度执行的监督主体
    (八)明确责任主体的会计法律责任
三、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特征
    (一)强调会计的“真实、公允”,确保税法及财政法律的严格执行
    (二)对会计管理分类立法
    (三)对会计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的行政管理
    (四)具有严格的立法程序和立法分工
    (五)会计准则制定受制于司法或行政部门,会计职业界的作用有限
    (六)法律制度分类科学,内容细致,不同法律间的相互补充有力
    (七)会计法律责任体系完整,责任追究机制和司法保障体系严密
四、各国会计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会计立法目的明确
    (二)对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的管理分开立法
    (三)法律制度注重协调配套、体现国情、体系严密
    (四)会计责任主体明确,法律责任中突出民事责任
    (五)会计监管机构职责明确,注重会计司法体系建设
五、我国现行《会计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修订建议
    (一)我国现行《会计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 立法目的、法律适用范围以及对会计工作的定位需要重新梳理
        2. 基本概念的定义或认定标准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3. 会计法律责任界定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1)会计法律责任层次不明,归责不清,涵盖不全
        (2)与《刑法》的法律责任衔接不够,削弱了《会计法》的威慑力
        (3)行政责任的可操作性参差不齐
        (4)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界限不清
        (5)未规定民事法律责任,存在法律约束的缺口
        (6)会计违法的处罚力度不够
        4. 未明确会计规章的法律定位,完整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5. 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二)新形势下修订或完善我国会计法的几点建议
        1. 进一步明确会计立法目的,维护社会会计秩序
        2. 将企业会计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分开立法管理
        3. 明确会计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
        4. 优化政府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率
        5. 细化会计法律责任设置,加大会计违法的处罚力度
        6. 推动会计司法队伍建设,提高会计司法水平

(4)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研究
        三、国内外有关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研究
        四、文献评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研究贡献与不足
        一、主要研究贡献
        二、主要研究不足
    第五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及其要素
    第一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一般分析
        一、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概念
        二、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特征
    第二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
        二、契约的履行机制
        三、契约的履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边界
    第三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运行环节
        一、自我实施环节
        二、外部审计环节
        三、公共强制执行环节
    第四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契约理论模型
        一、理论模型
        二、对该模型的进一步解释
第三章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到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
        一、国际趋同
        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三、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
    第二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文化环境
        二、法律体系
        三、资本市场
        四、公司治理环境
        五、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障碍
        一、制度环境差异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
        二、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
        三、路径依赖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国际趋同
    第四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路径
        一、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可供选择的路径
        二、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合理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要国家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及其比较分析
    第一节 美国
        一、自我实施环节
        二、外部审计环节
        三、公共强制执行环节
        四、美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形成和运行的制度环境
        五、美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特点
    第二节 英国
        一、自我实施环节
        二、外部审计环节
        三、公共强制执行环节
        四、英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形成和运行的制度环境
        五、英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特点
    第三节 德国
        一、自我实施环节
        二、外部审计环节
        三、公共强制执行环节
        四、德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形成和运行的制度环境
        五、德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特点
    第四节 日本
        一、自我实施环节
        二、外部审计环节
        三、公共强制执行环节
        四、日本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形成和运行的制度环境
        五、日本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特点
    第五节 主要国家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比较分析
        一、主要国家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差异
        二、主要国家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差异的制度环境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全球变化及分析
    第一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全球变化情况
        一、以BPT指数为基础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演变情况
        二、国际趋同背景下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横向比较
        三、趋同背景下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变化情况的小结
    第二节 欧盟有关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区域趋同的实践
        一、会计监管的区域协调
        二、外部审计环节的区域趋同
    第三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变化的原因
        一、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客观需求
        二、制度环境因素的变化
        三、国际组织的推动
        四、制度竞争的结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分析及趋同建议
    第一节 中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建设实践
        一、中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演变
        二、中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特点及其制度环境
        三、中国现有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不足
    第二节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要求与中国的立场
        一、深化国际合作的新形势与参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二、改进中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任务
        三、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的立场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5)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情况的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框架及技术路线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相关概念界定
    2.1 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界定
        2.1.1 企业会计独立性的起源
        2.1.2 企业会计独立性的涵义
        2.1.3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内涵
    2.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特征及目标
        2.2.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特征
        2.2.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目标
    2.3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2.3.1 内部环境因素
        2.3.2 外部环境因素
    2.4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保障
        2.4.1 会计法律规范的硬性约束
        2.4.2 会计职业道德的软性约束
        2.4.3 公司治理的制度约束
第3章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理论基础
    3.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经济学分析
        3.1.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契约理论分析
        3.1.2 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角色理论分析
        3.1.3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信号传递理论分析
        3.1.4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博弈理论分析
    3.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法律分析
        3.2.1 法律制度类型与会计独立性的关系
        3.2.2 我国现行会计法律规范中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体现
第4章 CFO独立性分析
    4.1 CFO的角色、地位与职责
        4.1.1 CFO在公司中的治理关系与管理关系
        4.1.2 CFO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4.1.3 CFO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
        4.1.4 CFO在公司治理及管理中的权力
        4.1.5 CFO的治理责任与管理责任
    4.2 企业内部控制与CFO独立性分析
        4.2.1 CFO独立性缺失的内在成因分析
        4.2.2 CFO的角色本质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分析
        4.2.3 企业内部控制对CFO独立性的作用
    4.3 会计职业道德与CFO的独立性分析
        4.3.1 CFO的职业道德对CFO独立性的作用
        4.3.2 CFO职业道德的影响因素
        4.3.3 CFO不良行为的表现及道德伦理分析
        4.3.4 保证CFO的独立性:职业道德建设比内部控制更有效
        4.3.5 CFO职业道德建设分析
    4.4 CFO独立性缺失的思考:内控约束、利益导向、伦理制衡相结合
第5章 普通会计人员独立性分析
    5.1 会计人员独立性概述
        5.1.1 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独立性基本理论
        5.1.2 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5.1.3 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5.2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人员独立性分析
        5.2.1 会计人员的角色与道德行为选择
        5.2.2 会计人员独立性缺失的具体表现
        5.2.3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独立性的影响
    5.3 内部控制与会计人员独立性分析
        5.3.1 内部控制对会计人员独立性的影响
        5.3.2 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内部控制比职业道德更有效
        5.3.3 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性的措施
    5.4 会计人员独立性缺失的思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第6章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保障机制分析
    6.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外部保障机制分析
        6.1.1 我国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
        6.1.2 建立健全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其措施
    6.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内部保障机制分析
第7章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7.1 会计独立性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
        7.1.1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从内涵实质到评价
        7.1.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框架
    7.2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7.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7.2.3 指标解释
    7.3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
        7.3.1 显示性指标的计算:均值化处理
        7.3.2 解释性指标的计算:因子分析法
        7.3.3 效率值的计算:DEA模型分析法
        7.3.4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最终评价指标的计算:专家打分法
    7.4 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7.4.1 显示性指标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7.4.2 解释性指标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7.4.3 效率值指标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7.4.4 会计独立性综合评分
第8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本文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现状调查问卷
后记

(8)基于行为会计理论的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行为科学理论
        1.3.2 委托代理理论
        1.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2章 会计行为优化的含义及内容
    2.1 会计行为优化的概念
        2.1.1 会计行为观念优化
        2.1.2 会计行为组织优化
        2.1.3 会计行为手段优化
    2.2 会计行为的优化标准
第3章 我国会计行为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我国会计行为现状
    3.2 我国不合理及违法会计行为的主要表现
        3.2.1 粉饰会计报表,虚饰获利能力
        3.2.2 伪造、代开发票,变相报销
        3.2.3 私设“小金库”,截留收入
    3.3 我国不合理及违法会计行为的成因分析
        3.3.1 会计行为规范体系不完善
        3.3.2 社会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
        3.3.3 企业自身信用的缺失
        3.3.4 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
第4章 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因素
    4.1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4.1.1 影响人类行为的外在环境因素
        4.1.2 影响人类行为的个体心理因素
    4.2 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因素
        4.2.1 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外在环境因素
        4.2.2 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个体心理因素
第5章 优化我国企业会计行为的途径
    5.1 会计行为规范体系优化
        5.1.1 完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途径
        5.1.2 完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的途径
    5.2 监督机制优化
        5.2.1 完善政府监督机制
        5.2.2 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制
        5.2.3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5.3 企业行为优化
        5.3.1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5.3.2 规范企业管理者行为
        5.3.3 优化企业文化结构
    5.4 会计人员行为优化
        5.4.1 会计人员激励机制优化
        5.4.2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行为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会计行为
    1.1 会计行为的概念
    1.2 会计行为的构成要素
        1.2.1 会计行为导向。
        1.2.2 会计行为主体。
        1.2.3 会计行为客体。
2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影响
    2.1 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行为的目标导向趋于协同
    2.2 对“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提出了更高的会计行为道德要求
    2.3 新准则下利润操纵空间扩大, 可能诱发新的不良会计行为动因
3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会计行为的对策
    3.1 建立和谐的激励机制
    3.2 强化监督实施机制
    3.3 提高企业会计行为的主体素质
4 结束语

(10)政府会计管制有效性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
    1.2 研究命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管制与会计管制
        1.2.2 导向
        1.2.3 公司治理效率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会计管制基本理论的研究
    2.2 围绕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这两个主题的研究
    2.3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的研究
        2.3.1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公司治理效率方面的研究
        2.3.2 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研究
        2.3.3 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的互动研究
    2.4 会计管制效果检验和评价研究
        2.4.1 关于会计改革效果的研究
        2.4.2 关于违规处罚的市场反应研究
    2.5 对研究现状的总体评述
        2.5.1 学术贡献
        2.5.2 不足和缺陷
3. 会计管制的公司治理导向: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3.1 会计管制的国际经验:以英美国家为例
        3.1.1 会计管制的产生与发展——以英国《公司法》的演进和会计准则的产生为背景的考察
        3.1.2 美国会计管制的发展与完善
    3.2 会计管制的演进:中国经验
        3.2.1 “国有国营”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统一企业会计制度
        3.2.2 公司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与多维会计管制体系的形成
    3.3 结论与启示
4. 政府会计管制:三分法与逻辑动因
    4.1 会计管制“三分法”的内容框架
        4.1.1 会计信息披露管制
        4.1.2 会计信息质量管制
        4.1.3 会计行为管制
        4.1.4 会计信息质量管制、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与会计行为管制的内在关系
    4.2 会计管制的逻辑动因
        4.2.1 “市场失灵”与会计信息披露管制
        4.2.2 “功能锁定”与会计信息质量管制
        4.2.3 “有效市场”与会计行为管制
    4.3 结论与展望
5. 公司治理导向的会计管制理论框架研究
    5.1 公司治理导向会计管制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的治理角色
        5.1.1 贡献之一:契约支撑
        5.1.2 贡献之二:决策支持
        5.1.3 贡献之三:代理冲突的纾解
    5.2 经典管制理论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导向会计管制理论的提出
        5.2.1 公共利益论(Public Interest Theory of Regulation)及其局限性
        5.2.2 管制俘虏论(Capture Theory of Regulation)及其局限
        5.2.3 经济管制论(Economic Theory of Regulation)及其局限
        5.2.4 程序论(Procedure Theory of Regulation)及其局限
        5.2.5 公司治理导向会计管制的提出
    5.3 公司治理导向会计管制:涵义与特征
    5.4 公司治理导向会计管制的目标——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5.5 公司治理导向会计管制的三个维度
        5.5.1 会计信息生产的质量水平
        5.5.2 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与内容
        5.5.3 会计行为的适当性
    5.6 公司治理导向会计管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5.6.1 为什么要进行会计管制有效性评价
        5.6.2 传统的会计管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及其困境
        5.6.3 公司治理效率:一个全新的会计管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及其优越性
    5.7 公司治理导向会计管制理论的诠释:有效管制的本质特征
        5.7.1 明确的责任和目标
        5.7.2 适当的管制能力
        5.7.3 充分的参与性
        5.7.4 合理的法律框架
    5.8 小结
6. 政府会计管制有效性的实证检验:研究假设与指标设计
    6.1 会计管制、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解析
        6.1.1 会计管制与会计信息
        6.1.2 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效率
        6.1.3 会计管制、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效率的逻辑链条
        6.1.4 研究假设的提出
    6.2 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设计
        6.2.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6.2.2 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选择
    6.3 公司治理效率的度量
        6.3.1 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方法
        6.3.2 公司治理效率的度量
    6.4 控制变量的选择
    6.5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6 本章小结
7. 实证结果报告
    7.1 制度背景分析与问题的提出
    7.2 相关文献回顾
    7.3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7.4 实证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变量Pearson 相关系数
        7.4.3 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治理效率贡献模型的回归分析
    7.5 实证研究结论
    7.6 结论分析
    7.7 研究不足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四、新形势下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我国《会计法》实施现状及其修订思考——基于问卷的调查分析[J]. 王昌锐,贺欣,邵敏,万文翔,李静,唐国平. 会计研究, 2017(09)
  • [3]各国会计法律制度研究[J].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课题组,白景明,李明,徐玉德,韩晓明. 财政科学, 2017(04)
  • [4]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国际趋同研究[D]. 田璧.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5(12)
  • [5]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刘朋. 天津财经大学, 2013(07)
  • [6]会计行为优化的途径分析[J]. 冯玲秀. 江苏农业科学, 2012(10)
  • [7]论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的会计文化建设[J]. 曲伟强.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2(01)
  • [8]基于行为会计理论的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研究[D]. 赵颂. 河北大学, 2011(11)
  • [9]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行为的思考[J]. 刘蔚.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09)
  • [10]政府会计管制有效性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D]. 周兵.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新形势下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