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ontan手术的麻醉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丹[1](2019)在《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价我院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的总体效果及死亡危险因素。(2)总结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患者行改良Fontan术的效果。(3)总结合并手术死亡危险因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内脏异位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66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男48例,女18例,年龄5天~18岁,中位年龄13.8个月,体重2.8~51.8kg,中位体重8.4kg。右房异构53例,左房异构13例;行Fontan手术26例次,双向Glenn术23例次,双侧双向Glenn术19例次,中央分流术7例次,瓣膜置换术8例次,肺动脉环缩术8例次。(2)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26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在我院行改良Fontan术。对于合并心尖一腔静脉并置患者,通过术中充分游离,仔细评估人工管道走形路径,避免管道受压和肺静脉梗阻。男16例,女10例,年龄27个月~13.5岁,中位年龄53.4个月,体重10~27kg,中位体重14.2kg。右房异构20例,左房异构6例。(3)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35例,首次手术年龄5天~10岁,中位年龄1岁,体重3.3~19.2 kg,中位体重8.2kg,心上型31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2例。结果:(1)住院死亡13例,随访9个月~10年,共29例完成改良Fontan术,死亡5例,近中期死亡率达27.3%(18/66)。(2)对于11例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患者,根据术中探查结果,选择心外管道与同侧肺动脉端侧吻合的8例,与对侧肺动脉端侧吻合的3例。住院死亡1例,随访9个月~9年,死亡1例,近中期死亡率7.6%(2/26)。(3)早期死亡9例(25.7%,9/35),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存活26例,患儿随访14个月~130个月,16例完成改良Fontan术,2例死亡,近中期死亡率31.4%(11/35),余24例患儿一般情况好,未发现残余肺静脉梗阻,Fontan完成率37.1%(13/35)。结论:(1)右心旁路手术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肺静脉梗阻是手术死亡危险因素;(2)单心室矫治是治疗内脏异位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完成改良Fontan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通过术中合理选择管道路径,改良Fontan术治疗单心室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3)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常合并右房异构,心内畸形复杂,手术治疗仍具有较高死亡率。
宋琳琳,肖锋[2](2018)在《Fontan循环产妇分娩的围术期管理》文中提出Fontan循环概述定义1971年Fontan等[1]首次给3例三尖瓣闭锁患儿实施了一种新型手术以改善紫绀,Fontan手术因此而得名。三尖瓣闭锁患儿为单左心室,右心室缺如或发育不良,出生后肺动脉内的血液由主动脉通过开放的动脉导管提供,肺血流少,患儿紫绀。矫正手术历经3个阶段,最终将上、下腔静脉与肺动脉直接连接提供肺血流,从而实现全部体循环血液绕过发育不良的右心室直接流入肺动脉。第3阶段的矫正
王谦[3](2016)在《基于心脏磁共振检查的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仿真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双向格林手术(Bidirectional Glenn Shunt,BDG)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杂心脏畸形中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是一侧心室发育畸形、功能不良,或者一侧心室缺失等功能性单心室临床治疗的分期首选术式之一。无创地准确地评估BDG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血管吻合区域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是提高此类患者二期Fontan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可以完善BDG手术方案的规划。方法:1.通过分析比较20例BDG术后患者的心脏磁共振血流数据和心导管检查的压力数据,寻找磁共振血流数据与相应血管压力值之间的相互关系。2.采集25例BGD患者的心脏磁共振数据,通过个体化三维重建,结合多孔介质特性,构建肺动脉阻力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及虚拟手术方法,探寻BDG能量损失最优区间,开展BDG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结果:1.心脏磁共振能够准确的评估BDG术后患者肺动脉发育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能通过主-肺动脉侧枝的流量及上腔静脉平均流速估算肺动脉压力。2.通过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能够评估BDG术后血流能量损失,寻找能量损失与肺动脉血流分配比之间的关系,以及能量损失的最优区间,对临床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本研究采用医工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心脏磁共振影像,将计算流体动力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相结合,可以无创地完成二期Fontan术前的肺动脉发育以及肺动脉血流动力学评估,同时掌握BDG手术血管吻合区域血流运动特性,可为实现患儿个体化手术治疗及完善BDG手术操作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刘旭[4](2016)在《功能性单心室Fontan手术分期策略及中远期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影响Fontan手术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指标,比较不同分期Fontan手术疗效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所有接受Fontan手术患儿,通过患儿病史获得围手术期及随访临床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行Student’s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曲线分析等双尾检验,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共737名患儿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接受Fontan手术,总体术后早期生存率为94.6%,术后5年、10年存率分别为91.9%±1.1%与89.3%±1.9%;总体5年、10年累积无Fontan循环失败率为90.7%±1.2%与84.9%±2.9%;其中接受I期Fontan手术患儿189例,术后早期生存率为95.7%,术后5年生存率为93.3%±2.0%,术后5年、10年累积无Fontan循环失败率分别为92.2%±2.1%与86.9%±4.0%;接受分期Fontan手术患儿548例,术后早期生存率为94.1%,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1.2%,术后5年、10年累积无Fontan循环失败率分别为90.3%±1.4%与83.4%±4.5%。所有存活患儿中总随访率为91.8%,青春期-成人阶段预后仍需进一步随访研究。I期Fontan手术与分期Fontan手术早期失败危险因素分别为Fontan手术时低年龄与右室主导型单心室、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中补片扩大肺动脉分支,远期失败危险因素分别为心脾综合征与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增高、术后房室瓣反流中度及以上,随访过程中超声心动图下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减缓与管道开窗血流速度增快提示远期预后不良。结论:I期Fontan手术以及分期Fontan手术近、远期预后均良好,I期与分期Fontan手术近远期预后无显着差别。Fontan手术分期应采取个体化策略,对于已经错过双向Glenn手术最佳时机,或未出现无严重紫绀、活动耐量下降、单心室代偿良好的患儿,可考虑直接行I期Fontan手术纠治。
周万平[5](2016)在《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方法:1.采用Goretex管道连接右心耳和肺动脉,并结扎近心端肺动脉,建立Fontan犬模型。2.采用在体电生理研究、Optical mapping技术及穿孔膜片钳技术研究Fontan术后心房肌组织电生理特性的变化。3.使用RT PCR、Western-blot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重构所致的复极异常在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中的作用。4.使用可视化边缘探测系统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钙运作异常在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中的作用。5.使用RT PCR、Western-blot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HCN通道重构在在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中的作用。结果:1.成功建立Fontan犬模型5头,术后1周出现右心房内径增大(术前13.90±1.25mm,术后1周17.08±1.73mm,p<0.01),右心房压力增高(术前8.40±1.14mmHg,术后17.80±2.39mmHg,p<0.01),右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2.Fontan术后犬较对照组更易诱发房性心动过速且可维持更长时间,右心房电传导速度减慢且传导异质性增加,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缩短(ERP),自发性电活动增加。3.Fontan术后犬右心房心肌细胞Ito和ICaL较对照组减小,IK1增大,而相应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和电流变化一致。4.Fontan术后右心房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31.27±30.63 nmol/L vs98.46±21.98 nmol/L,p<0.01),钙瞬变幅度减小(46.66±13.41 nmol/L vs86.36±22.51 nmol/L,p<0.01),心肌收缩减弱;同时INCX增大且相应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增强。5.Fontan术后If较对照组增大且相应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增强。结论:1.使用Goretex人工管道连接右心耳和肺动脉,同时部分阻断肺动脉前向血流的Fontan犬模型可较长时间存活(大于1周),并且该手术模型可引起右心房压力增高、内径增大和纤维化程度增加。2.Fontan术后犬右心房肌组织APD和ERP缩短,电传导减慢并且不均匀,右心房肌细胞自发的电活动可能是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并得以维持的重要基础。3.Fontan术后犬右心房肌细胞Ito和ICaL减小,IK1增大,使APD和ERP缩短,导致了心肌复极异常。4.Fontan术后右心房心肌细胞钙运作异常可能参与了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5.Fontan术后右心房心肌细胞If增强可能参与了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刘浪,陈凯明,赖锋华,朱伯卫[6](2014)在《一期Fontan手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1例》文中提出目的总结一期房坦(Fontan)手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2007-062012-12该院心血管外科对21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一期Fontan单心室手术,同期行房室瓣整形术8例。12例采取心内管道或自体心包内隧道连接,8例采取心外管道连接,1例采取不用管道材料肺动脉直接下拉吻合法。5例保留房间隔缺损或行心房板障开窗。结果 20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术后当天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1例房室瓣成形术后随访至25个月出现房室瓣重度反流,行机械瓣置换。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为67%91%,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为88%95%。术后随访(752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结论一期Fontan手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可以避免多次手术创伤,节约医疗资源,但应注意把握手术适应证。
徐志伟,杜欣伟,陈浩,张海波,郑景浩,严勤,仇黎生,王顺明,鲁亚男,朱宏斌,祝忠群,陈会文,苏肇伉,丁文祥[7](2014)在《553例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功能性单心室的外科治疗,以提出更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纠治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婴)553例。男355例,女198例,年龄3个月17岁,平均(42.87±31.96)个月;体质量4.556.0 kg,平均(13.79±10.11)kg。行一期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372例,二期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52例。全组行一期Fontan术129例,二期Fontan术236例,三期Fontan术11例。所有Fontan手术均采用板障开窗,直径4mm。结果全组37例死亡,病死率6.69%。一期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死亡6例(1.61%);二期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死亡3例(5.76%)。376例Fontan手术,死亡28例,占5.88%。结论随着Fontan手术的不断改进,功能性单心室的外科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但还需进一步长期随访以确立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
欧阳文斌,潘湘斌,张浩,花中东,杨克明,闫军,马凯,李守军[8](2012)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05至2011-09,我科共收治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11例,年龄(30.1±21.4)个月,体重(11.0±3.2)kg。例2行改良B-T分流术,例1、3~6、8、9、11行一侧或双侧双向腔肺分流术,例7、10行一期改良Fontan术。例1、6~9、11同期行TAPVC矫治术。结果:例6、10围术期死亡(18.2%,2/11),死亡原因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患儿随访1~29个月,例4死亡,余患儿氧饱和度改善,未发现残余肺静脉梗阻,例5行二期改良Fontan术并顺利出院。结论: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仍具有较高早期死亡率,术前明确诊断TAPVC并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徐士杰[9](2012)在《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疗效的随访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心瓣膜病患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旨在分析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效果、抗凝治疗结果及术后中长期疗效。方法:应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病历存档系统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蚌医附院341例心脏瓣膜病行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瓣膜病因、既往病史、手术类型、手术方式、心肌保护方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因素对手术早期死亡的影响,并自制调查表采用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和信件随访相结合的随访办法,对患者进行中长期疗效和抗凝治疗情况随访,并分析影响其中长期存活率和疗效的危险因素,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有:患者对疗效的自我评价、心功能等级、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评价抗凝治疗情况等。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定量指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定量变量间以百分比和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判断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显着。结果:本组患者341例,其中男120例(35.2%),女221例(64.8%),年龄为21-69岁(平均46.53±10.03岁),病程1月-40年(平均10.27±8.07年);风湿性心脏病310例(90.9%),退行性瓣膜病8例(2.1%),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2.3%),先天性心脏病7例(2.3%),其他类型瓣膜病9例(2.6%);术前心功能按NYHA分级:Ⅰ级2例(0.59%),Ⅱ级17例(4.99%),Ⅲ级298例(87.39%),Ⅳ级24例(7.04%);心胸比率>0.8者12例,0.7-0.8者10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及手术证实二尖瓣病变为229例,主动脉瓣病变26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瓣膜病变8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46例。合并术前或术中发现瓣膜脱垂18例(5.3%),既往有高血压24例,糖尿病17例,肝肾功能障碍6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12例,左房血栓51例,房颤89例,心脏恶液质2例。有左心衰者149例,右心衰者29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史3例,冠心病2例,脑梗塞后遗症8例,其他合并症11例。重症心脏瓣膜疾病135例。本组全部采用进口索林双叶机械瓣膜,共置换人工瓣膜427枚,其中二尖瓣315枚,主动脉瓣112枚。术后早期并发症49例:低心排综合征12例、严重心率失常16例、术后心脏出血、心包填塞5例、停机困难2例、瓣周漏2例、肺部、切口等感染9例、脑梗塞1例、肝肾功能衰竭2例。因术后心脏出血、心包填塞及瓣周漏行二次手术5例。早期死亡6例:低心排综合症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术后出血/心包填塞1例、停机困难1例、瓣周漏1例。随访患者335例,失访19例,实际随访患者316例,其中死亡6例,失访率5.67%,随访时间9个月到60月(5年),随访总时间9959月,平均32.13±13.98月,6例死亡原因如下: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抗凝出血1例,人工瓣膜血栓1例,心内膜炎1例,恶性肿瘤1例。抗凝并发症有轻度出血18例,中度出血3例,重度出血1例,发生血栓栓塞10例。术后心功能随访结果Ⅰ级262例(84.5%)、Ⅱ级38例(12.3%)、Ⅲ级9例(2.9%)、Ⅳ级1例(0.3%)。结论:我院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是安全的;手术死亡率是可以接受的,与国内比较无明显差异;绝大部分患者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的长期并发症是出血并发症占多数;皖北地区患者抗凝需个体化治疗并需要普及抗凝知识。
张瑞冬,朱宏斌,张剑蔚,白洁,张马忠[10](2011)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Fontan手术围术期血小板因子4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Fontan手术围术期血小板因子(PF4)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Fontan手术(F组)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组)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各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Ⅱ~Ⅲ级,年龄1~13岁,体重7~51kg。分别于开胸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采集患儿的股静脉血,测定血浆中PF4的含量。结果 F组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PF4水平均显着高于V组同时间(P值均<0.01),两组术后第1天的PF4水平与同组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Fontan手术围术期患儿的PF4水平升高,可增加诱发肝素-PF4抗体形成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是Fontan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二、Fontan手术的麻醉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ontan手术的麻醉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疗效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改良Fontan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内脏异位综合征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Fontan生理和衰败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致谢 |
(2)Fontan循环产妇分娩的围术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Fontan循环概述 |
Fontan循环与妊娠 |
围术期管理 |
1.阴道分娩 |
2.剖宫产 |
小结 |
(3)基于心脏磁共振检查的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仿真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心脏磁共振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
1.1.2 Glenn手术及Fontan术 |
1.2 计算机流体力学血流模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CMR评估BDG术后肺血管发育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成像设备 |
2.1.2 检查对象 |
2.1.3 CMR检查序列、扫描方法、重要参数及定位方法 |
2.1.4 CMR评估肺血管发育与血流测量的方法 |
2.1.5 心导管检查及测压方法 |
2.1.6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CMR所测血流数据及肺动脉发育情况结果 |
2.2.2 心导管检查所测上腔静脉与左右肺动脉压力结果 |
2.2.3 压力与血流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3.1 BDG术后左右肺动脉发育数据评估 |
2.3.2 BDG术后左右肺动脉血流数据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
2.3.3 BDG术后主-肺动脉侧支流量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MR的BDG术后CFD仿真模拟研究 |
3.1 资料和方法 |
3.1.1 检查对象 |
3.1.2 CFD基本理论及相关原理 |
3.1.2.1 BDG血流运动方程 |
3.1.2.2 SIMPLE算法 |
3.1.3 BDG三维建模 |
3.1.4 肺循环阻力模型构建 |
3.1.4.1 多孔介质模型基本原理 |
3.1.4.2 生理参数选择 |
3.1.4.3 肺动脉多孔介质阻力建模与验证 |
3.1.5 BDG虚拟手术探索 |
3.1.6 BDG血流计算模拟 |
3.1.7 CFD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 |
3.2 CFD计算结果与分析 |
3.2.1 能量损失与左右肺灌注比 |
3.2.2 能量损失优化区间 |
3.2.3 虚拟手术结果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4)功能性单心室Fontan手术分期策略及中远期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中文部分 |
绪论 |
第一部分: Ⅰ期Fontan手术近、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手术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病例基本资料 |
3.2 术后早期死亡 |
3.3 早期预后 |
3.4 远期预后 |
4. 分析与讨论 |
4.1 Ⅰ期Fontan手术与手术年龄 |
4.2 Ⅰ期Fontan手术与肺动脉发育 |
4.3 Ⅰ期Fontan手术与侧支循环建立 |
4.4 Ⅰ期Fontan手术与心脾综合征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分期Fontan手术近、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手术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病例基本资料 |
3.2 早期预后 |
3.3 远期预后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分期Fontan手术与右室主导型单心室 |
4.2 分期Fontan手术与肺血管床发育 |
4.3 分期Fontan手术与术后瓣膜反流 |
4.4 分期Fontan手术与姑息性手术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Fontan手术总体预后及分期策略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总体预后 |
3.2 术式比较 |
3.3 分期比较 |
4. 分析与讨论 |
4.1 Fontan手术总体预后 |
4.2 Fontan手术方式与预后 |
4.3 Fontan手术分期策略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英文部分 |
Introduction |
Part One:Short-term 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single-stage Fontan procedure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
1. Introduction |
2. Objectives and Methods |
2.1 Study population |
2.2 Operative techniques |
2.3 Statistical analysis |
3. Results |
3.1 Demographic data |
3.2 Early mortality |
3.3 Early outcomes |
3.4 Late outcomes |
4. Discussions |
4.1 Single-stage Fontan procedure and operative age |
4.2 Single-stage Fontan procedure and pulmonary artery size |
4.3 Single-stage Fontan procedure and collateral vessles |
4.4 Single-stage Fontan procedure and heterotaxy syndrome |
5. Conlusions |
Part Two:Short-term 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multi-stage Fontan procedure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
1. Introduction |
2. Objectives and Methods |
2.1 Study population |
2.2 Operative techniques |
2.3 Statistical analysis |
3. Results |
3.1 Demographic data |
3.2 Early outcomes |
3.3 Late outcomes |
4. Discussions |
4.1 Multi-stage Fontan procedure and right ventricular-type morphology |
4.2 Multi-stage Fontan operation and pulmonary vascular bed |
4.3 Multi-stage Fontan procedure and postoperative atrioventricular valveregurgitation |
4.4 Multi-stage Fontan procedure and palliative operations |
5. Conlusions |
Part Three:Overall prognosis of Fontan procedure and the staging strategy |
1. Introduction |
2. Objectives and Methods |
2.1 Study population |
2.2 Statistical analysis |
3. Results |
3.1 Overall outcoms |
3.2 Overall outcomes of different surgical techniques |
3.3 Overall outcomes of different staging strategies |
4. Discussions |
4.1 Overall outcomes of Fontan procedure |
4.2 Overall outcomes and Fontan type |
4.3 Overall outcomes and staging strategy |
5. Conlusions |
Part Four:Conclusions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5)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Fontan手术犬模型的建立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Fontan术后犬模型右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离子通道重构所致的复极异常在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钙运作异常在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
1.实验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HCN离子通道重构在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
1.实验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6)一期Fontan手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基本术式 |
3.2 手术适应证 |
3.3 围术期注意事项 |
3.4 并发症及处理 |
3.5 手术死亡率 |
(8)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临床资料 |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疗效的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围手术期处理 |
2.5 随访研究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手术类型及早期结果 |
3.2 随访结果 |
4 讨论 |
4.1 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早期效果和影响因素 |
4.2 机械瓣膜置换术的中远期效果和影响因素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附录 |
附录 A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 |
附录 B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
附录 C 综述 |
四、Fontan手术的麻醉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D]. 陈伟丹.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1)
- [2]Fontan循环产妇分娩的围术期管理[J]. 宋琳琳,肖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8(08)
- [3]基于心脏磁共振检查的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仿真模拟研究[D]. 王谦.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4]功能性单心室Fontan手术分期策略及中远期预后分析[D]. 刘旭.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5]FONTAN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D]. 周万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 [6]一期Fontan手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1例[J]. 刘浪,陈凯明,赖锋华,朱伯卫.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04)
- [7]553例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 徐志伟,杜欣伟,陈浩,张海波,郑景浩,严勤,仇黎生,王顺明,鲁亚男,朱宏斌,祝忠群,陈会文,苏肇伉,丁文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4(04)
- [8]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J]. 欧阳文斌,潘湘斌,张浩,花中东,杨克明,闫军,马凯,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2012(03)
- [9]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疗效的随访研究[D]. 徐士杰. 蚌埠医学院, 2012(03)
- [10]先天性心脏病小儿Fontan手术围术期血小板因子4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张瑞冬,朱宏斌,张剑蔚,白洁,张马忠. 上海医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