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力支持通气在创伤后ARDS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齐鹏,黎檀实[1](2021)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作为一种特殊病因所致临床综合征,有其作为ARDS所共有的病理生理改变,也有区别于其他病因所致ARDS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其诊断标准几经修订完善,并加入了影像学检查作为辅助诊断,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临床中没有被早期诊断,而且目前尚无生物标志物可以诊断创伤后ARDS或评估其预后,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容易出现延误。其临床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方式和效果也存在争议。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创伤后ARD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评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海博[2](2021)在《杨梅素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与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
闫超超[3](2021)在《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型颅脑损伤后常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持续的低氧与神经细胞继发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导致临床治疗的复杂化,加重社会及家庭负担。尽管目前创伤后ARDS的危险因素被广泛关注。但单纯颅脑损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创伤类型,ARDS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相关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治疗颅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近4年间符合筛选条件的单纯重型颅脑损伤住院TBI患者共210例进行了亚组分析。选取入院后发生ARDS的TBI患者共62例,为观察组;选取4年间的未发生ARDS的住院TBI患者共148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既往吸烟史,呕吐史,休克史)、创伤程度(AIS评分、ISS评分、GCS评分)、相关化验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T、INR,碱剩余),相关治疗(颅脑手术、输血、补液)以及临床结局(MODS、住院日、死亡人数)等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研究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中210例单纯重型颅脑损伤中有62例患者中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约为29.52%。在观察组中72.58%患者出现ARDS时间在受伤4天内,几乎所有的病例出现ARDS时间在颅脑创伤后9天内。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7种因素(男性、误吸、GCS评分、输注血小板、颅脑手术、入院12小时内BE<-6、休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因素可能与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的发生有关。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4种因素GCS低评分、男性、血小板输注和休克是重型TBI后ARDS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尽管两组之间的全因死亡率并没有显着差异,但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ARDS组的患者MODS发生率、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的发生率约29.52%。GCS低评分、男性、早期输注血小板、休克是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颅脑损伤早期后注意识别GCS评分较低的男性患者,对患者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早期输注血小板可能是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ARDS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对颅脑损伤早期止血复苏时应注意识别与输血有关的风险,通过联合干预可能降低颅脑损伤合并症的发生。
邵勤文[4](2021)在《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ICU后心理障碍提供证据支持。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抽样方法为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沈阳市某三甲医院综合ICU住院治疗并成功转出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自陈式加电话访谈的方式对ICU转出患者行问卷调查,包括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ICU记忆问卷(ICUMT)、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48例,患者转出ICU三个月后成功随访到206例,失访42例,失访率为16.9%。206例随访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为21.4%,抑郁的发生率为22.8%,PTSD的发生率为18%,三种心理障碍存在较高的共病性。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时出现的心理障碍与转出ICU三个月时的心理障碍存在相关性。年龄、文化程度、有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情感性记忆是患者转出ICU后焦虑的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ICU住院天数、有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事实性记忆是ICU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年龄、ICU住院天数、有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情感性记忆是ICU后PTSD的影响因素。结论:ICU转出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ICU住院天数、有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情感性记忆和事实性记忆是ICU转出患者三个月时出现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重视ICU转出患者的长期心理健康,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郭敏[5](2020)在《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6,IL-10,IFN-γ和TNF-α,IL-1β,IL-4,IL-8在创伤性ARDS患者和肺部感染及胸部手术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差异性及相关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性ARDS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参考2012年柏林标准将入组患者划分为轻度组(A组)、中度组(B组)以及重度组(C组)。对比各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结果、病情最重时的APACHEⅡ评分水平和ICU入住时间;通过CT扫描观察3组患者肺部影像结果;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和治疗后第2、5、7天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2)健康对照组(D组):选择在同一时期在同一医院的健康查体的40名健康成人,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3)肺部感染患者组(E组):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32例为平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法对其入院第2天和治疗7天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4)胸部手术患者组(F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胸部手术患者24例,采用流式细胞法对术前和手术后2天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作为平行对照研究。结果:(1)比较实验组三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pH、PO2和PCO2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表明,肺损伤程度越重,血清p 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越低,二氧化碳分压越高。对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ICU入住时间分析,提示随疾病程度增加,患者评分水平不断上升,ICU入住时间不断延长;(2)各组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IL-6、IL-10和IFN-γ平均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血清IL-6含量自创伤后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4)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L-10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但其在早期差异明显(P<0.05),5天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损伤后期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损伤程度无相关性;(5)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FN-γ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FN-γ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天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病情越重,增高程度越大,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6)对各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II)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均P<0.05);(7)各实验组肺部CT影像:A组患者CT影像提示肺组织密度较正常组织无明显改变,B组患者CT影像表现为双肺透过性减低,部分肺叶可见多发斑片状磨玻璃状密度影,C组患者影像提示斑片状磨玻璃影范围较B组增大,可有合并肺不张或血气胸。(8)E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血IL-1β,IL-4,IL-6,IFN-γ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治疗7天前后表达水平没有差异性(P>0.05),而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F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肺部创伤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第2天血IL-6,IL-8,IL-10,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而IL-1β,IL-4表达水平无差异性(P>0.05)。结论:(1)IL-6、IL-10、IFN-γ在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且在不同程度的创伤性ARDS患者的血清中表达量不同;通过联合检测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创伤性ARDS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细胞因子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而IL-6,IL-8,IL-10,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评估胸外科创伤手术后患者疗效和指导用药。
郭婷婷[6](2020)在《香兰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严重的肺部炎症,破坏肺泡毛细血管膜细胞,并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最新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属于一种病毒感染诱发的急性肺损伤。目前在临床上还未存在有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这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难度。治疗上通常采用机械通气的方法,但只是支持性的治疗,且容易引起如气压伤、循环紊乱等医源性的并发症,治疗的重点还是要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目前还未有效果显着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对于急性肺损伤的药物研究也成为热点,但诸如糖皮质激素、沙丁胺醇等药物的应用并不能得到临床实验的支持,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经济的且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急性ALI/ARDS的药物迫在眉睫。当ARDS发生时,肺部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炎症反应,并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IL-6等促炎因子的释放。脂多糖(LPS)是已知的诱发各种器官,如肠、神经和乳腺等产生炎症反应的刺激物。目前,通过LPS刺激产生气道炎症来建立ALI动物模型的技术已被研究者普遍接受。以前的研究表明脂多糖刺激肺组织后促进大量炎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释放相关促炎介质,影响多种炎症通路。氧化还原体内平衡是由氧化剂和自由基平衡来维持的,特别是活性氧(ROS)和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然而,接触有害刺激后,过多活性氧的产生可能会削弱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包括DNA、脂质和蛋白质在内的细胞成分产生毒性,加剧了氧化负担进而导致氧化应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癌变,气道紊乱。潜在的抗氧化途径可以被内源性或外源性化合物调节,可能成为解决ALI的治疗目标。香兰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在香英兰豆、香茅,丁香花蕾、甜菜根、苏合香脂等一些天然物质中存在,常用于香料、化妆品或食物的香精中。人类用香英兰豆来获取天然香兰素的历史接近500年。我们惊喜地发现相关研究表明香兰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诱变及抗肿瘤的药理作用,这为我们研制ALI/ARDS的临床药物提供了突破口。因此我们选用香兰素为研究对象,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其对急性肺损伤发挥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将从体内及体外实验探究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香兰素对ERK、p38、AKT及NF-κB的调节方式极其与炎性因子的关系。以支气管上皮细胞为对象模拟急性肺损伤时对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验证香兰对氧化因子及ROS调节的具体分子机制,为香兰素应用于ALI/ARDS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内容:1.香兰素在急性肺损伤中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1)构建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使用HE染色评估小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MPO检测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使用ELISA方法评估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水平的表达。(2)体外实验验证香兰素发挥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CCK8实验选取合适的细胞给药浓度,ELISA方法评估炎性因子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水平的表达。2.香兰素在急性肺损伤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研究(1)在体外实验中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ROS,SOD,GSH,CAT和MDA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细胞保护基因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N-Nrf2,p AMPK,H3K9/14,HO-1蛋白水平的表达。(2)体内实验:CCK8实验方法选择香兰素预保护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最适浓度;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分析香兰素对Nrf2入核情况及核内H3K9/14乙酰化水平的影响;之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香兰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内Nrf2,N-Nrf2,p-AMPK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RF2与ARE启动子的结合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使用AMPK通路阻滞剂CC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N-Nrf2,p-AMPK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AA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模拟急性肺损伤的环境,使用CCK8的实验方法测量细胞活性选取最合适的刺激物配比;使用Nrf2抑制剂后使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ROS,SOD,GSH,CAT和MDA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p-AMPK,H3K9/14蛋白水平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氧化酶HO-1,GCLM,GCLC和NQO1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成功构建小鼠ALI模型,香兰素可以抑制LPS诱导产生的急性肺损伤的肺组织损伤程度;相比于LPS组,香兰素+LPS组的MPO水平明显降低,IL-6,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香兰素能够上调小鼠肺组织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水平。2.香兰素能够使巨噬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IL-6,TNF-α表达下调,促进巨噬细胞内ERK、p38、AKT及NF-κB的蛋白表达。3.相比于LPS组,香兰素+LPS组小鼠肺组织内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SOD,GSH和CA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ROS及MDA的表达水平降低,相关细胞保护基因HO-1,GCLM,GCLC和NQO1的转录水平增高,Nrf2,N-Nrf2,p-AMPK,H3K9/14,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4.香兰素能够增加支气管上皮细胞内Nrf2的核积累及H3K9/14的乙酰化水平,且随时间的延长增多;香兰素能够促进支气管上皮细胞内Nrf2,N-Nrf2,p-AMPK蛋白水平表达,并促进Nrf2与ARE启动子的结合,进而提高下游细胞保护基因HO-1,GCLM,GCLC和NQO1的转录水平;使用AMPK抑制剂后,香兰素对p-AMPK及Nrf2、N-Nrf2的上调受到抑制;使用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AA后,香兰素对HO-1,GCLM,GCLC和NQO1转录水平的上调受到抑制;相比于氧化损伤组细胞,加入香兰素再刺激细胞损伤后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SOD,GSH和CA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ROS及MDA的表达水平降低,Nrf2抑制剂组则削弱了香兰素对FRAP,SOD,GSH,CAT,ROS及MDA的影响;对比与氧化损伤的细胞,加入香兰素后支气管上皮细胞内HO-1,GCLM,GCLC和NQO1的转录水平增高,Nrf2,N-Nrf2,p-AMPK,乙酰化H3K9/14,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1.香兰素能够对急性肺损伤发挥预保护作用,且通过对ERK、p38、AKT及NF-κB的调节来降低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轻炎症。2.香兰素能够增强肺组织及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相关抗氧化酶的表达,上调相关细胞保护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3.香兰素是通过AMPK通路来激活Nrf2的,同时促进Nrf2核积累以及核内H3K9/14乙酰化,增加Nrf2与其下游ARE启动子的结合从而增高相关细胞保护基因的转录水平,并最终增强相关抗氧化酶的蛋白表达,减少ROS的分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证实了香兰素对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是抗炎和抗氧化两个方面,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的相互作用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作为急性肺损伤的两个重要机制,可能成为治疗ALI/ARDS药物研究的新方向,同时我们为香兰素作为ALI临床治疗的候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程璐[7](2020)在《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应答失调所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贯穿脓毒症病程始终。由于肺组织对炎症介质的显着易感性,肺脏是脓毒症最早累及的靶器官,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在引起ARDS的诸多病因中,脓毒症是最常见的肺外因素,占40%-60%。随着小潮气量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等机械通气方式的应用,ARD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重度ARDS的病死率仍然高达70%。中医古籍中并无“脓毒症”记载。根据感染、炎症等临床表现归为温热病范畴,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最易受外邪入侵。毒邪壅肺,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不布津,大量病理产物内聚,加重全身炎症反应。通过meta分析评估通腑泻肺治疗对ARDS的综合疗效,并依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理论,自制通腑泻肺方(TFXF),肺肠同治。通过临床试验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鉴于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是涉及固有免疫系统和脓毒症炎症进展的关键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借助ELISA、Westerm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一般情况,72h生存率以及NLRP3、Caspase-1、IL-1β、IL-8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则治法的原理,为研究开发应用“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对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中医在ARDS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自拟通腑泻肺方应用于临床,评估其临床疗效,探讨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3]建立脓毒症相关ARDS动物实验模型,通过观察通腑泻肺方对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关键分子的影响,阐明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搜索200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通腑泻肺法治疗ARDS的随机对照研究,最终纳入27项研究,观察通腑泻肺法对病死率,ARDS并发症(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炎性介质表达(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呼吸机参数(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的影响。以风险比(R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作为二分类变量效应值,以MD或SMD作为连续型变量的效应值。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应用Cochrane Q和I2统计学评价异质性。应用“漏斗图法”评价发表偏倚。[2]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RDS、中医辨证符合痰热壅肺证的患者共计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给予通腑泻肺方免煎颗粒:大黄12g、枳实12g、厚朴9g、葶苈子20g、桑白皮20g、青皮12g。100ml温水冲调,每日1剂,2次/天;对照组给予等量温开水鼻饲。两组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0天)、治疗4天及7天氧合指数、肠粘膜通透性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浓度、以及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并统计两组28天累积死亡率。[3]采用腹腔注射LPS法复制脓毒症模型,以氧合指数<200mmHg,作为评价脓毒症相关ARDS造模是否成功的标准。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采用ELISA、Westerm Blot等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中关键分子及IL-8,HMGB1、IL-27等炎性介质的表达,初步探讨通腑泻肺中药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1]荟萃分析发现使用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较西医常规治疗能显着降低ARDS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减少腹胀、应激性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ARDS的治疗,结合通腑泻肺策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改善肺氧合状态、减少炎性介质表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力学指标等方面存在突出优势。[2]临床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治疗组第4天、第7天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4天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7天血清DAO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但两组间TNF-α及NO表达的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治疗组大鼠生存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ELISA联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通腑泻肺方能有效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外周血清和肺组织中炎性因子HMGB1、IL-1β、IL-8、IL-27的蛋白的表达(P<0.05),且大剂量通腑泻肺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NLRP3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NLRP3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活化的Caspase-1 p20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大、小剂量TFXF组Caspase-1 p20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小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减少,仅观察到大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下降。模型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其中大剂量TFXF组对IL-1β表达具有显着抑制效应。研究结论:[1]Meta分析结果表明通腑泻肺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缓解胃肠道功能障碍所致的腹胀,防止菌群移位,修复受损的胃肠粘膜屏障。可清除内毒素,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改善肺水肿症状,有利于ARDS的缓解,从而降低ARDS患者呼吸机支持参数,减少气道阻力,改善氧合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通腑泻肺治疗减少炎性介质在肺部的聚集,调控体内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反应平衡有关。[2]临床研究提示通腑泻肺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炎症反应,通过减轻因炎症反应带来的肺损伤,改善氧合。通腑泻肺治疗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及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进而减轻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肺损伤的发生。[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能显着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合成;抑制Caspase-1活化,下调下游IL-1β、IL-8,IL-27及HMGB1等炎性介质蛋白表达。
李申涛[8](2020)在《HMGB1、suPAR、WBC、PCT对创伤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文中指出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及基建的迅猛发展,创伤事件的发生逐年上升,创伤的致残、致死以及创伤后的一系列并发症给人们健康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威胁。严重创伤患者有三大死亡高峰,1.发生于创伤发生后的数秒至数分钟;2.发生于创伤发生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3.发生于创伤发生后的数天至数周。其中第3个死亡高峰为危重病研究领域,死因主要为创伤所致的后期并发症,尤以创伤性脓毒症、创伤性多功能脏器衰竭和创伤性休克为主。对于创伤患者,如何早期正确评估病情,了解病情转归及提前预防治疗对于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诸如APACHEⅡ、MODS评分等应用于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但受限于各评分系统的局限性及复杂性,且其对创伤患者的预后价值也存在争议,研究者希望通过实验室检测,统计分析,为创伤患者预后提供诊断价值高的预测因子。目的创伤早期连续动态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 PAR)、白细胞计数(leukocyte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统计分析各指标及联合应用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出现脓毒症及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114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不少于7天,根据患者有无出现脓毒症,为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Sepsis组)71人和非脓毒症组(非Sepsis组)43人。对于脓毒症组,根据患者有无发生脓毒性休克,再次将患者分为休克组(Shock组)34人和非休克组(非Shock组)37人。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3、5d留取血标本,发生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于当日再次留取血标本。检测标本HMGB1、su PAR、WBC、PCT水平,统计分析各指标差异及联合评估创伤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的预测效能。结果1.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1、3、5天HMGB1、su PAR、WBC、PCT水平Sepsis组均较非Sepsi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检测四个指标,发现在非Sepsis组中,HMGB1上升较其它三个指标缓慢;对于脓毒性休克的预测,四者均有一定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单独检测HMGB1、su PAR、WBC、PCT对于重度多发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伤后第1天其截断点分别为8.43ng/ml、6.07 ng/l、17.53X109/L、4.07 ng/ml,Sepsis组各指标数值为(10.72±4.32)ng/ml、(7.07±2.95)ng/l、(16.30±5.52)X109/L、(6.61±2.17)ng/ml,非Sepsis组各指标数值为(7.02±3.06)ng/ml、(3.46±1.66)ng/l、(14.11±4.29)X109/L、(3.33±1.23)ng/ml,单指标以PCT的诊断效能最高AUC 0.902、灵敏度84.51%、特异度88.37%,su PAR、WBC、PCT的联合预测效能更高AUC 0.970、灵敏度88.37%、特异度95.35%。3. 对于脓毒性休克的预测,HMGB1、su PAR、WBC、PCT的截断点分别为40.79ng/ml、12.43 ng/l、16.65X109/L、9.14 ng/ml,脓毒症当天各指标数值为(47.66±11.52)ng/ml、(15.02±3.22)ng/l、(19.11±4.69)X109/L、(11.02±2.90)ng/ml,单指标以su PAR预测效能最高AUC 0.848、灵敏度79.41%、特异度75.68%,HMGB1、su PAR、PCT的联合预测效能更高AUC 0.930、灵敏度94.12%、特异度83.78%。结论HMGB1、su PAR、WBC、PCT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脓毒症的诊断及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评估价值,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张霞辉[9](2019)在《肝素结合蛋白在严重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肝素结合蛋白(HBP)在严重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探讨HBP在早期诊断严重创伤后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在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因严重创伤(根据ISS评分>16分)而收治于宜春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以及患者严重创伤原因、血常规、生化常规、血气分析结果等数据。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第1天血浆中HBP水平(每8小时一次),采用第1天内最高值进行分析。检测患者前三天氧合指数(PaO2/FiO2),排除入科后第1天出现ARDS的患者,收集入科前三天未出现ARDS患者30例为非ARDS组,入科第2、3天出现轻中度ARDS的患者20例为轻中度ARDS组,第2、3天出现重度ARDS患者20例为重度ARDS组。ARDS诊断及分级标准采用2012年欧洲重症医学会年会发表的柏林定义。用SPSS19.0处理实验数据,将轻中度ARDS组、重度ARDS组与非ARDS组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确定最佳截断值,通过最佳截断值推算HBP的灵敏度、特异性,所有结果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非ARDS组患者血浆中的HBP表达水平为(8.56±2.01)ng/ml,轻中度ARDS组患者血浆中的HBP表达水平为(11.43±3.51)ng/ml,重度ARDS组患者血浆中的HBP表达水平为(14.50±3.63)ng/ml。与非ARDS组患者对比,轻中度ARDS组患者与重度ARDS组患者血浆中的HBP表达水平均升高。非ARDS组、轻中度ARDS组、重度ARDS组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在早期诊断严重创伤后轻中度ARDS时,HBP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取HBP最佳值时,血浆表达水平为9.14ng/ml,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0.0%。在早期诊断严重创伤后重度ARDS时,HBP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取HBP最佳值时,血浆表达水平为12.62ng/ml,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6.7%。严重创伤后三组患者第一天PaO2/FiO2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天、第三天PaO2/FiO2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血浆HBP的水平早于PaO2/FiO2变化,其升高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HBP在严重创伤后ARDS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李荣华[10](2019)在《广州地区ICU机械通气存活者及家属ICU后综合征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改善了危重症患者的短期结局,提高了存活率,ICU机械通气存活者的数量逐年增长。面对重症疾病及ICU治疗经历,存活者经历着认知、生理以及心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家属也遭受着生理及心理的双重压力。过去几十年来我国ICU的医疗目标以“挽救生命”为主,缺乏对ICU机械通气存活者及家属长期结局的关注和研究。目的:1.探讨ICU机械通气存活者的长期结局及影响因素;调查ICU机械通气存活者对设立ICU随访门诊的看法。2.分析ICU机械通气存活者ICU后综合征(PICS)的发生现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3.分析ICU机械通气存活者的家属ICU后综合征(PICS-F)的发生现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1.采用单中心横断面描述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入住广州市一家大学附属医院ICU的机械通气存活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研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L)、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存活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采用多中心纵向描述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入住广州市三家大学附属医院ICU的机械通气存活者为研究对象。在出ICU后48小时内,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既往健康状况资料及疾病治疗资料;出ICU后7天、1个月、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存活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PTSD症状、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时期PICS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3.采用多中心纵向描述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入住广州市三家大学附属医院ICU的机械通气存活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在ICU后7天,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ZB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家属的社会支持、照顾负担、睡眠质量、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在ICU后1个月、3个月通过电话随访,评估家属的社会支持、照顾负担、睡眠质量、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时期家属PICS-F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1.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的调查研究:(1)共纳入248例存活者,最终成功随访130例;至随访日,仅有45.1%的存活者回到入住ICU之前的工作岗位。(2)日常生活功能明显障碍的比例为29.2%。PTSD阳性率为17.7%。生活质量躯体健康总评(PCS)得分(61.12±17.09)较心理健康总评(MCS)得分(65.97±21.85)低。(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ICU疾病、APACHEⅡ评分、年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F=10.346,P<0.01,调整R2=0.372);入住ICU时间、日常生活能力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因素(F=9.654,P<0.01,调整R2=0.118);日常生活能力、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CS:F=21.507,P<0.01,调整R2=0.527;MCS:F=18.171,P<0.01,调整R2=0.482)。(4)68.5%的研究对象认为设立ICU随访门诊是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的。2.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ICU后综合征的纵向研究:(1)共纳入73例研究对象,ICU后3个月时63例完成全部随访,失访率13.7%。(2)从转出ICU后7天到3个月,存活者的ADL总分随时间显着下降,至ICU后3个月,52.4%的存活者存在功能障碍;ICU后1个月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3.9%,3个月时该比例为66.7%;IES-R总分及BDI-Ⅱ总分随时间显着下降,PTSD阳性率分别为29.0%(1个月)和7.9%(3个月),抑郁阳性率分别为49.3%(7天)、31.9%(1个月)和25.4%(3个月);SF-36的PCS得分和MCS得分随时间推移显着提高。(3)一般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机械通气、住院天数和入ICU疾病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教育程度、入ICU期间接受特殊治疗、社会支持(?=-0.16,P<0.01)影响睡眠质量;教育程度、机械通气天数、类固醇剂量和社会支持(?=-0.45,P<0.01)影响PTSD;入ICU期间接受特殊治疗、住院天数、社会支持(?=-0.51,P<0.01)影响抑郁水平;住院天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影响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越差,生活质量越差(PCS:?=-0.94,P<0.01;MCS:?=-0.43,P<0.01);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PCS越差(?=-0.90,P<0.01);抑郁水平越高,生活质量越差(PCS:?=-0.79,P<0.01;MCS:?=-1.82,P<0.01);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生活质量MCS越好(?=0.76,P<0.01)。3.ICU机械通气存活者的家属不同时期ICU后综合征的纵向研究:(1)共纳入75例家属,ICU后3个月时64例完成全部随访,失访率13.3%。(2)ICU后7天,25.3%的家属存在睡眠障碍;家属PSQI总分随时间显着下降;IES-R总分随时间显着下降,PTSD阳性率分别为32.9%(1个月)、18.8%(3个月);CES-D得分≥16分的家属比例,分别为53.5%(7天)、30.0%(1个月)、23.4%(3个月);SF-36PCS得分随时间推移保持稳定;MCS得分随时间推移显着提高。(3)一般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年龄、社会支持(?=-0.08,P<0.01)、照顾负担(?=0.09,P<0.01)影响睡眠质量;存活者住院天数、社会支持(?=-0.64,P<0.01)、照顾负担(?=0.35,P<0.01)影响PTSD症状;社会支持(?=-0.61,P<0.01)、照顾负担(?=0.38,P<0.01)影响抑郁水平;存活者年龄、家属性别、抑郁水平(?=-0.54,P<0.05)影响生活质量PCS;照顾负担(?=-0.34,P<0.01)、睡眠质量(?=-1.21,P<0.01)、PTSD症状(?=-0.20,P<0.01)、抑郁水平(?=-1.34,P<0.01)影响生活质量MCS。结论:1.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不容乐观。至随访日,仍有29.2%的ICU存活者存在日常生活功能障碍,PTSD症状阳性率为17.7%;年龄≥60岁、高APACHEⅡ评分、AECOPD的诊断是ICU存活者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入住ICU时间越长,PTSD症状水平越高。ICU存活者的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功能障碍互相影响,生活质量下降。68.5%研究对象认为设立ICU随访门诊是有益的。2.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从ICU后7天到ICU后3个月,不同时期存活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状况不同。对机械通气时间长、住院天数长、入ICU疾病为AECOPD、入ICU期间接受特殊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存活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医护人员应努力提高存活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以期改善其预后。3.ICU机械通气存活者并非受ICU经历影响的唯一群体。在ICU后7天到3个月,不同时期家属的睡眠质量、PTSD症状、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不同。对年龄60岁以上且住院天数延长的存活者的家属,以及女性、高龄家属应给予更多关注;医护人员应协助家属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减轻照顾压力,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
二、压力支持通气在创伤后ARDS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力支持通气在创伤后ARD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 |
3 诊断和评估 |
4 治 疗 |
5 小 结 |
(3)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比较 |
2.2 分析表明7种因素可能与单纯重型TBI后ARDS的发生有关 |
2.3 多因素分析表明:4种因素是可能是单纯重型TBI后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 |
2.4 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2.5 临床结局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颅脑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发生ARDS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的病例资料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抽样方法 |
2.2.4 样本量 |
2.3 研究工具 |
2.3.1 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 |
2.3.2 ICU记忆评估工具(ICUMT) |
2.3.3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
2.3.4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 |
2.4 资料收集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6.1 研究设计阶段 |
2.6.2 资料收集阶段 |
2.6.3 统计分析阶段 |
2.7 伦理原则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3.1.1 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 |
3.1.2 研究对象疾病及治疗相关情况 |
3.1.3 结局变量的基本情况 |
3.2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发生现状 |
3.2.1 焦虑的发生现状 |
3.2.2 抑郁的发生现状 |
3.2.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现状 |
3.2.4 ICU转出三个月时焦虑、抑郁和PTSD的共病情况 |
3.2.5 病房焦虑、抑郁与ICU转出三个月时焦虑、抑郁和PTSD的相关性 |
3.3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
3.3.1 焦虑的影响因素 |
3.3.2 抑郁的影响因素 |
3.3.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 |
4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4.1.1 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资料分析 |
4.1.2 研究对象疾病及治疗相关状况分析 |
4.2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发生现状分析 |
4.2.1 ICU转出患者记忆构成情况 |
4.2.2 焦虑的发生现状 |
4.2.3 抑郁的发生现状 |
4.2.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现状 |
4.2.5 ICU后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现状 |
4.2.6 病房心理障碍与ICU转出三个月时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
4.3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
4.3.1 ICU转出患者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 |
4.3.2 ICU转出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
4.3.3 ICU转出患者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 |
4.4 研究意义 |
4.5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3 重症监护记忆工具 |
附录4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
附录 5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 |
参考文献 |
综述 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血清IL-6、IL-10、IFN-γ与创伤性ARDS差异性及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疗效观察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临床指标监测结果 |
2、影像学结果 |
3、各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0、IFN-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
4、各组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情况 |
5、各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情况 |
6、各组患者血清中IFN-γ的表达情况 |
7、血清中IL-6、IL-10、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二部分 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4、IL-6、IL-8、IL-10、TNF-α和IFN-γ与肺部感染性疾病及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及相关性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E组:肺部感染者抗炎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 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
2、F组:肺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6)香兰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急性肺损伤概述 |
1.1.1 ARDS的定义 |
1.1.2 流行病学,发病率和死亡率 |
1.1.3 环境和遗传影响 |
1.1.4 ALI/ARDS的病理生理 |
1.1.5 ARDS的放射学 |
1.1.6 ARDS病理生理的分子机制研究 |
1.1.7 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 |
1.1.8 ALI/ARDS的实验方法 |
1.2 香兰素的药理学研究 |
1.2.1 香兰素的合成 |
1.2.2 香兰素的药理作用 |
1.3 炎症反应在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1.3.1 促和抗炎细胞因子涉及ARDS |
1.3.2 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炎症途径 |
1.3.3 针对炎症途径的天然产物 |
1.4 氧化应激与ALI/ARDS |
1.5 Nrf2:一种抗炎抗氧化转录因子 |
1.6 结语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设备 |
2.1.2 实验耗材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试剂配制 |
2.1.5 实验细胞及培养 |
2.1.6 动物来源及饲养 |
2.2 实验方法 |
2.2.1 ALI模型的构建 |
2.2.2 肺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测 |
2.2.3 MPO活性的测定 |
2.2.4 炎性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测定 |
2.2.5 细胞及小鼠组织RNA的提取 |
2.2.6 实时PCR荧光定量 |
2.2.7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 |
2.2.8 细胞生存能力分析 |
2.2.9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2.2.10 FRAP,CAT,SOD,GSH,ROS,MDA的蛋白质水平的测定 |
2.2.11 细胞及动物组织核蛋白提取 |
2.2.12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
2.2.13 统计分析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香兰素可以抑制ALI发生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
3.2 香兰素可以抑制ALI发生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 |
第4章 讨论 |
4.1 香兰素在ALI/ARDS中的抗炎作用 |
4.2 香兰素在ALI/ARDS中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脓毒症相关ARDS的概念及认识的变迁 |
1.2 ARDS异质性研究 |
1.3 脓毒症相关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 |
1.3.1 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的平衡失调 |
1.3.2 血管内皮损伤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
1.3.3 凝血功能紊乱 |
1.3.4 肠道细菌/细菌内毒素移位 |
1.4 中医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理论认知 |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进展 |
1.5.1 脓毒症病因治疗 |
1.5.2 机械通气治疗 |
1.5.3 新型治疗策略的选择 |
1.5.4 中医药及针灸治疗 |
第二章 通腑泻肺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搜索方案和研究选择 |
2.2.2 确定研究的特点 |
2.2.3 偏倚风险 |
2.2.4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肠功能的影响 |
3.1 研究背景 |
3.2 资料与方法 |
3.2.1 研究设计 |
3.2.2 病例选择 |
3.2.3 研究方法 |
3.2.4 观察指标 |
3.2.5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一般情况 |
3.3.2 动脉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 |
3.3.3 肠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 |
3.3.4 28d累积死亡率 |
3.4 讨论 |
第四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1.1 失控的炎症反应继发的肺损伤是脓毒症相关ARDS核心发病机制 |
4.1.2 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脓毒症炎症风暴相关,进一步加重继发靶器官损伤 |
4.1.3 通腑泻肺(TFXF)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临床疗效显着,可能通过抑制NLRP3的激活,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相关肺损伤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3.1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大鼠72h生存率的影响 |
4.3.2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3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4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小体及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HMGB1、suPAR、WBC、PCT对创伤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脓毒症的综合治疗 |
参考文献 |
(9)肝素结合蛋白在严重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处理 |
2.1.1 研究对象收集与诊断标准 |
2.1.2 研究对象各项数据收集及处理 |
2.2 肝素结合蛋白Elisa试剂盒 |
2.3 实验仪器 |
2.3.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3.2 肝素结合蛋白测定 |
2.4 实验方法 |
2.4.1 收集血液标本 |
2.4.2 肝素结合蛋白水平测定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基本资料 |
3.2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
3.3 各组患者入科后前三天PaO_2/FiO_2 比较 |
3.4 各组患者入科24 小时内HBP的最高表达水平比较 |
3.5 各组患者血浆HBP水平ROC曲线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创伤所诱发的病理生理改变 |
4.2 ARDS的病理生理机制 |
4.3 HBP与 ARDS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肝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10)广州地区ICU机械通气存活者及家属ICU后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四、研究方案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技术路线 |
五、科研伦理 |
本章小结 |
第一部分 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的调查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四)资料收集过程及质量控制 |
(五)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二)主要结局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三)主要结局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四)主要结局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五)ICU机械通气存活者对设立ICU随访门诊的看法 |
四、讨论 |
(一)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社会经济结局分析 |
(二)ICU机械通气存活者日常生活能力、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质量的特点 |
(三)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
(四)ICU机械通气存活者对设立ICU随访门诊的看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部分 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ICU后综合征的纵向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四)资料收集过程 |
(五)质量控制 |
(六)数据录入及统计学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数据收集情况 |
(二)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三)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社会支持的描述性分析 |
(四)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PICS的描述性分析 |
(五)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描述性分析 |
(六)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PICS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七)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
四、讨论 |
(一)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PICS特点及影响因素 |
(二)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
(三)纵向研究随访时间点的选择 |
(四)研究结果对ICU机械通气存活者持续康复管理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三部分 ICU机械通气存活者的家属不同时期ICU后综合征的纵向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四)资料收集 |
(五)质量控制 |
(六)数据录入及统计学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数据收集情况 |
(二)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三)ICU机械通气存活者不同时期日常生活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
(四)家属随访期间基本情况 |
(五)家属不同时期社会支持(PSSS)和照顾负担(ZBI)的描述性分析 |
(六)家属不同时期PICS-F的描述性分析 |
(七)家属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描述性分析 |
(八)家属不同时期PICS-F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
(九)家属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
四、讨论 |
(一)家属照护情况及社会经济结局分析 |
(二)家属不同时期PICS-F特点及影响因素 |
(三)家属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
(四)研究结果对整体护理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一、主要结果与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ICU存活者及家属ICU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压力支持通气在创伤后ARDS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 齐鹏,黎檀实. 人民军医, 2021(10)
- [2]杨梅素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与机制的研究[D]. 徐海博.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3]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闫超超.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ICU后综合征心理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邵勤文.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D]. 郭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6]香兰素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郭婷婷. 吉林大学, 2020(08)
- [7]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程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HMGB1、suPAR、WBC、PCT对创伤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D]. 李申涛.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肝素结合蛋白在严重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D]. 张霞辉. 南昌大学, 2019(01)
- [10]广州地区ICU机械通气存活者及家属ICU后综合征的相关研究[D]. 李荣华.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