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叩甲科区系中的优势种(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鹏[1](2021)在《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文中研究说明昆虫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防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物种多样性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8月对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进行调查统计,对昆虫群落多样性和区系组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保护区内共采集昆虫5523头,隶属于10目103科371种。鳞翅目Lepid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是优势目,4目科数之和占总科数的59.22%,种数占70.02%,个体数占75.14%。优势科为:天牛科(Cerambycidae)、斑翅蝗科(Oedipodidae)、蛱蝶科(Nymphalidae)、蝽科(Pentatomidae)等10科。(2)6种植被类型中,蒙古栎林、大针茅草原和柳灌丛三种植被类型下昆虫目的数量最多,均为9目。其中柳灌丛中科、种数均最多为73科,189种。柳灌丛中特有种最多达40种,兴安落叶松林最少仅4种。(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中,柳灌丛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4.88261,26.97769),兴安落叶松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低(3.57181,9.963702);兴安落叶松林优势度最高(0.045264),其它5种植被类型相差较小;蒙古栎林均匀度最大(0.94453),兴安落叶松林均匀度最小(0.88344)。(4)6种植被类型下昆虫群落相似性指数介于0~0.5之间,为极不相似类群和中等不相似类群。大针茅草原-黑桦白桦混交林和黑桦蒙古栎山杨混交林-柳灌丛相似性指数最低均为0.21,为极不相似类群,其它相似性介于0.25~0.5之间为中等不相似类群,由此说明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昆虫群落相差较大。(5)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内昆虫以“古北界”分布种和广布种为主。在7类44种分布型中,以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和青藏区+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两种分布型为主,占比分别为10.78%和13.48%。
韦建福[2](2021)在《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文中提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Marcoinveterbrate)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水体环境变化极其敏感,其多样性状况能反映河流的健康情况,在河流水质的生物学评价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南溪河为元江-红河水系重要的一级支流,位于滇东南红河州和文山州的大围山和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生物地理区系古老而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区是云贵高原滇东石漠化岩溶区向横断山纵向岭谷区过渡的区域,为云南省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但目前对该地区水生生物特别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状况知之甚少。为了解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于2020年南溪河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该流域35个样点进行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对南溪河的水质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了解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摄食功能群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结合环境因子对摄食功能群影响的分析,对于理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南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征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也可为南溪河及其元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得到了如下结果:1.南溪河两次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采样到标本9421头,鉴定得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科208种(分类单元),隶属于了昆虫纲、软甲纲、腹足纲、瓣鳃纲、寡毛纲、蛭纲和涡虫纲7纲。物种组成以水生昆虫为主。南溪河多个样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季节变化不显着,流域内的主要优势类群季节性变化较小。南溪河中游河段的大型底栖动物组成复杂程度较上下游河段高,丰水期下游河段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与物种多样性较低。2.功能摄食群分析结果显示,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5类功能群中,刮食者和捕食者占比在物种丰度上较高,集食者、刮食者和滤食者在丰富度上最大,三者共占总数的91.83%,撕食者较少;撕食者生物量及密度在枯水期1级支流均显着高于其它级别河流,显示1级支流有较多的粗有机物质输入;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海拔和纬度是影响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河流水深及水面宽影响,HN4+与p H等理化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3.基于耐污值的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南溪河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较好。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ASPT指数、BMWP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一致性较好,EPT-Fa指数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上灵敏度较低,不适合南溪河的水质生物学评价。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数量均较大,反映了该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摄食功能群的分布与河流物理特征相关性较大,而受化学因子影响较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溪河化学污染较低。同时,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也表明,南溪河整体河流健康状况较好。
刘佳奇,赵立娟,张志伟,韩有志,高瑞贺[3](2021)在《丈河村昆虫群落结构、资源昆虫及地理区系分析》文中提出丈河村昆虫物种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丈河村生态环境稳定、害虫防治及资源昆虫的综合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7月采用定点灯诱和全面踏查等方式采集昆虫标本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共采集到2 239只昆虫标本,隶属于10目77科191种;鞘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为该地区的优势目,其个体数分别占昆虫样本总数的34.39%、29.52%和13.76%;鞘翅目中的优势科为步甲科和金龟科,鳞翅目中的优势科为弄蝶科,半翅目中的优势科为蝽科和缘蝽科。不同昆虫功能群种类和数量占据总数的比例均表现为植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腐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共采集到资源昆虫165种1 891只,占昆虫样本总数的84.46%,不同昆虫类群优势度从大到小为观赏昆虫>传粉昆虫>食用昆虫>天敌昆虫>药用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丈河村昆虫具有典型的华北区特征(80.63%),与华中区关系最为紧密,与蒙新区和青藏区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丈河村昆虫概况,为资源昆虫的针对性保护和害虫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王姹[4](2020)在《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叩甲科昆虫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叩甲科是叩甲总科中最大的一个科,是农、林、果、绿化等产业的主要害虫之一,因此对叩甲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本文对雷公山叩甲科昆虫进行了多样性研究,使用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指数对其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经初步整理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共采集到叩甲标本366头,分别隶属于8亚科17属39种。(2)不同海拔区间叩甲科昆虫的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均在1300m-1500m区间,最低均在1500m-1700m区间,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在1500m-1700m区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低在1300m-1500m,Pielou均匀度指数最低在1300m以下;Jaccard相似性指数最大的在1300m以下区间与1300m-1500m区间,最小的在1300m-1500m区间与1500m-1700m区间。(3)不同月份中叩甲科昆虫的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5月份,最低的为6月份;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的为6月份,最低的为7月份;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的为5月份,最小的为6月份;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的为7月份、最低的为9月份;Jaccard相似性指数最大的为8月份与9月份,最小的为4月份与6月份和6月与9月。(4)不同生境类型中叩甲科昆虫的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的为落叶阔叶林,最低的为亚热带针叶林;Simpson优势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的为亚热带针叶林,最低的为落叶阔叶林;Jaccard相似性指数最大的为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最小的为针阔混交林与亚热带针叶林。(5)本次调查中实际采集到的叩甲物种39种,抽样量充分性分析表明调查力度足够,样地中大多数叩甲物种被采集到,效果较好。对保护区内叩甲优势种分析发现,横瘤槽缝叩甲Agrypnus gypsatus和中华叩甲Elater sinensis为优势种,其他均为常见种和稀有种。(6)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昆虫区系面貌在中国地理区划的特点为:西南区系为主,与其他区系的关联强度依次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东北区,青藏区和蒙新区。
张嘉[5](2019)在《河北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昆虫资源初考与甲虫物种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是太行山东麓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景观,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但昆虫物种资源本底不清,至今没有比较完整的昆虫物种多样性记录,从而直接影响人们对该保护区生物资源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我们在河北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项目的支持下,于2016-2017年开展了该森林公园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现将结果简要总结如下:(1)昆虫物种多样性组成本次昆虫物种本底考察共获得各类标本2万余头,结合查阅文献和河北大学博物馆馆藏标本,共计得到16目182科993属1411种,其中3目昆虫的物种多样性高达1109种,占比78.37%,分别是鳞翅目610种(43.26%)、鞘翅目301种(21.35%)和双翅目194种(13.76%)。种数位居前3位的科分别是夜蛾科153种(10.85%)、尺蛾科79种(5.60%)和草螟科56种(3.97%)。从属级阶元构成看,单种属所占比例最大。(2)昆虫区系组成五岳寨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中日界+古北界+东洋界共有成分最多,高达39.43%;其次是中日界+古北界共有成分,占比26.10%;再次是中日界成分和中日界+东洋界成分,分别占比11.91%和10.78%,这4种分布型总共计1244种,占该地区整个分布型的88.23%。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五岳寨昆虫区系成分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华北区单区成分,共计126种(8.94%),其次是中国广布型120种(8.51%),第三是3区分布型,即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共有成分106种(7.52%),这3种昆虫分布型共有352种,占总数的24.96%。与河北省已有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记录的昆虫物种数量相比较,五岳寨昆虫的种数仅次于雾灵山和小五台山,位居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五岳寨所处太行山山地省物种的丰富性。(3)甲虫数量动态及其多样性2016年5月至8月对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甲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获得1828头标本,经鉴定隶属于40科194属271种。在物种数量方面,以叶甲科(35种,12.92%)、步甲科(31种,11.44%)和天牛科(23种,8.49%)较为丰富;在物种个体数量上,以瓢虫科个体数量最多,共376个(20.57%),其次为叶甲科365个(19.97%)和步甲科150个(8.21%)。全年优势种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1773)。采用ɑ-多样性测度方法对不同月份和海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月份的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7月>8月>6月>5月,且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保持一致,表明该地区甲虫生态群落较稳定;海拔1000-1500 m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由于种类较少,不同海拔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走势表现为不相关。(4)资源昆虫将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资源昆虫大致分成7类,分别是食用昆虫、药用昆虫、传粉昆虫、天敌昆虫、观赏昆虫、清洁类昆虫和环保性昆虫,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建议。
杨益春[6](2019)在《贺兰山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文中研究说明贺兰山是我国北方重要生物多样性中心“阿拉善-鄂尔多斯”中心的核心区域,研究该地区鞘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意义。本项目以现有贺兰山地区的鞘翅目昆虫标本并结合野外调查为研究资料,系统整理贺兰山鞘翅目昆虫的物种组成及生境分布信息、区系特征,基于GIS技术以等面积栅格法收集鞘翅目昆虫的二元分布数据,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和相关性研究,并以每个海拔段内分布的物种数为该海拔段内的物种丰富度,分析不同分类阶元及属、科区系分化强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Rapoport法则检验,分析鞘翅目昆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阐明各项环境因子对鞘翅目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初阶段阐释了贺兰山鞘翅目昆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其形成机制,为贺兰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贺兰山鞘翅目昆虫多样性较为丰富,优势类群明显。贺兰山鞘翅目昆虫共2亚目12总科31科252属469种。步甲科、拟步甲科、金龟科、天牛科、象甲科和瓢虫科等6科为优势科,包含较多的属、种。新增贺兰山地区新纪录甲虫102种,新增宁夏新纪录22种,丰富了该地区和宁夏的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在植被垂直带分布上,山地疏林带和山地灌丛带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较大的G-F指数。(2)贺兰山鞘翅目昆虫以古北界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明显的蒙新区系特征,并与东北和华北区系较为密切。垂直分布上,随海拔增高,古北界种类所占比例逐步增加。(3)贺兰山鞘翅目昆虫及区系分化强度分布格局在水平和垂直分布表现明显特点。在水平方向,鞘翅目昆虫不同阶元及区系分化强度在贺兰山中段具有最大值,南坡比北坡高,西段比东段高。区系分化强度的增加有利于物种丰富度的提高。基于二元相似性聚类,贺兰山甲虫分布聚为3个大的地理单元,即Ⅰ北坡强旱生景观甲中虫地理群,Ⅱ中西段半湿生景观甲虫地理群,Ⅲ中东及南坡半旱生景观甲虫地理群。随着海拔的升高,鞘翅目昆虫科、属和种均表现为不对称的单峰格局,属的区系分化强度呈上升趋势,科的区系分化强度呈单峰曲线。Rapoport法则验证表明,Stevens法、Pagel法和逐种法验证支持Rapoport法则,中点法不支持。(4)由海拔引起的水热因素影响鞘翅目昆虫及区系分化强度的分布格局。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科、属分化强度的共同主导因子。贺兰山鞘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科的区系分化强度和属的区系分化强度与年均温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年降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地形复杂程度增加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科、属分化强度增加。
刘逸萧[7](2018)在《中国罗霄山脉昆虫区系特征及多样性初步研究(三)》文中研究说明罗霄山脉是鄱阳湖、洞庭湖水源地,同时还是赣江、湘江、北江等水系的发源地;位于中亚热带地区,其特有的生态交错区是研究物种多样性的基因库,因而其科研价值和经济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限制因素,从未对罗霄山脉昆虫区系特征及多样性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资助下,本次研究活动于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展开,本篇论文在分析5年来所有数据的基础上写成的。主要成果如下:1.截止2018年4月,采集昆虫标本40997头,所有标本的采集信息、鉴定信息已经录入总数据库;鉴定标本11570头,隶属12目264科875属1127种。其中625个鉴定种在之前已作过记述,此次新增鉴定502种。2.本文对新增的502个鉴定种提供了形态描述、采集信息和俯视图,编制分科检索表,为后续该地区相关昆虫鉴定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3.对罗霄山脉采集点的昆虫群落特点进行比较,总结出整个山脉的优势目、科、属、种。4.运用五个数据模型计算出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osn优势集中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5.依据相关文献和1127个鉴定种的分布情况,总结罗霄山脉昆虫区系特征。
曹丽娟,赵红蕊,杜祥林[8](2018)在《白河林业局森林昆虫群落多样性》文中认为通过对吉林省白河林业局森林群落昆虫的实际调查,发现该地区森林昆虫有10目93科289属327种,群落组成为寡种寡属占优势,群落较为稳定;森林昆虫群落中优势科有7个,优势种有16个;季节动态表明,该地区森林昆虫群落在7月份个体数量、丰富度和等级多样性指数均达到最大值;该地区森林昆虫不同月份的优势种差异较大,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为6、7、8月份共有的优势种,5、6月份共有的优势种是山楂绢粉蝶(Aporia crataegi(Linnaeus)),6、7月份共有的优势种有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innaeus))、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Faldermann))、杨叶甲(Chrysomela populi Linnaeus),金绿真蝽(Pentatoma metallifera(Motshulsky))为7、8月份共有的优势种,8、9月份共有的优势种是柞栎象(Curculio dentipes(Roelofs))。
曹阳[9](2017)在《黑龙江省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地理研究》文中提出土壤动物数目丰富,分布广泛,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在分解残体、土壤的产生与发育、改善土壤质地、促进土壤能量流动与物质迁移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能在复杂的环境变化下做出敏锐的响应。研究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和功能类群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化基础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的重要基石,有助于我们在区域尺度探索地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格局特征,同时对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维持和管理提供主要根据。本研究于2011年8月,沿着由高到低的纬度梯度,分别在塔河、带岭、帽儿山的农田生境选择研究样地。采用手捡法调查不同纬度农田生态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多样性特征以及功能类群划分,并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阐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来揭示黑龙江省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以及干扰因子。本次调查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5类2339只,隶属于2门6纲14目35科。其中线蚓科(Enchytraeidae)、正蚓科(Lumbricidae)、步甲科(Carabid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58.84%;常见类群有蜘蛛目(Araneida),蚁科(Formicidae)和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等8类,它们的个体数目占整体的32.79%。结果表明:(1)水平分布上: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在水平分布上均呈现带岭>帽儿山>塔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在不同纬度地区无明显的不同。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为帽儿山>带岭>塔河;Simpson优势度指数(C)表现为塔河和带岭最高,帽儿山最少;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则是塔河最多,其次为帽儿山和带岭。(2)垂直分布上:3个不同纬度样地的农田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同垂直层次间不存在明显差异。除帽儿山5-10 cm土层土壤动物类群数较表层增加之外,其他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均随土层厚度的不断增加逐渐降低,说明表聚性明显。(3)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上: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纬度农田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的H′指数、E指数和C指数、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全磷、速效磷、全氮、土壤有机质和pH值均没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CCA)进一步表明,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和优势类群对土壤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广泛分布在三个样地内。本次调查对不同纬度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做了相关探讨,并将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捕食性、植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四种功能类群。腐食性土壤动物的生物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正蚓科(Lumbricidae)生物量最高,捕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的密度占整体的80%以上,但在空间分布上4种功能类群的土壤动物未随纬度的递变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本研究表明,农田生态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个体密度、类群数随纬度梯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但3个纬度样地间均无明显的差异。不同纬度土壤动物的类群受到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各异,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动物在局地尺度上的干扰不容忽视。本研究为区域尺度农田生境生物空间格局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奠定基石。
王杰[10](2017)在《贺兰山步甲昆虫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文中认为贺兰山是我国六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阿拉善-鄂尔多斯中心的核心区域,研究该地区步甲昆虫生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意义。于2015年和2016年的7月和8月,选取贺兰山山地针叶林、山地疏林、山地灌丛、山地草原和浅山荒漠5类生境98个样地利用巴氏罐诱法和徒手捕捉法对贺兰山不同海拔和垂直植被带的步甲科昆虫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了步甲昆虫的区系组成和多样性,探讨了贺兰山步甲昆虫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土壤和各地形因子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旨在分析影响步甲昆虫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初步解释贺兰山步甲昆虫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为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提供方法和实践依据。1.共采集到步甲科昆虫标本10989号,隶属21属65种。婪步甲属(Harpalus)种数最多。直角通缘步甲(Poecilus fortipes)、径婪步甲(Harpalus salinus)为优势种,分别占总种数的43.93%,11.33%。区系以古北界成分占优势,有37种,占总种数的56.92%,广布种成分28种,占总种数的43.08%,无纯东洋种。贺兰山65种步甲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21个分布类型,有明显的蒙新区系特征,并与东北和华北区系较为密切。在垂直分布上,随海拔增高,古北界种类比例逐渐增多。2.对不同植被带和三种土壤类型的步甲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植被带种类组成和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山地疏林的个体数量、丰富度最高;山地针叶林的优势度最高;浅山荒漠均匀度最高,其余各个多样性指数均最低,且与其他四个植被类型之间差异显着。灰钙土,灰褐土和粗骨土土壤类型生境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着(P =0.0328)。3.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步甲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分布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拟合不同生境步甲群落多样性指数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曲线,结果显示海拔、坡向、坡度、剖面曲率和地形湿度指数对步甲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有显着影响,其中海拔影响最显着,且解释力度最高。步甲总体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响应曲线均呈不对称的单峰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响应曲线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后趋于平缓,均匀度指数响应曲线呈“V”型变化趋势。
二、中国叩甲科区系中的优势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叩甲科区系中的优势种(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生物多样性 |
1.2 昆虫多样性 |
1.3 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4 内蒙古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区概况及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调查方法 |
2.3 样地设置 |
2.4 昆虫采集方法 |
2.5 标本处理、保存和鉴定 |
2.6 优势科、种 |
2.7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多样性 |
2.8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相似性 |
2.9 区系组成 |
3.结果与分析 |
3.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结构 |
3.1.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组成 |
3.1.2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优势科 |
3.1.3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优势种 |
3.2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结构 |
3.2.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组成 |
3.2.2 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特有种 |
3.3 高格斯台罕乌拉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 |
3.4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相似性 |
3.5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分析 |
4.结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2)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
1.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
1.1.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
1.1.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
1.1.3 环境因素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
1.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功能群 |
1.3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
1.3.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
1.3.2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水质生物学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
2.1 前言 |
2.2 方法 |
2.2.1 研究地点 |
2.2.2 样点设置 |
2.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3 结果 |
2.3.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
2.3.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性变化 |
2.3.3 河段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
2.4 讨论 |
2.4.1 南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
2.4.2 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性变化 |
2.4.3 河段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
第3章 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群时空特征 |
3.1 前言 |
3.2 方法 |
3.2.1 研究地点 |
3.2.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集及鉴别 |
3.2.3 环境因子数据采集 |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结果 |
3.3.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群组成 |
3.3.2 不同时期的功能摄食群的变化 |
3.3.3 河流级别与功能摄食群组成 |
3.3.4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3.4 讨论 |
3.4.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功能多样性 |
3.4.2 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的时空变化 |
3.4.3 底栖动物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章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南溪河河流健康评价 |
4.1 前言 |
4.2 方法 |
4.2.1 研究地点 |
4.2.2 样品采集 |
4.2.3 样品处理 |
4.2.4 耐污值计算 |
4.2.5 生物指数计算 |
4.2.6 生物指数得分计算及数据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丈河村昆虫群落结构、资源昆虫及地理区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昆虫数据采集及标本鉴定 |
1.2.1 全面踏查 |
1.2.2 定点灯诱 |
1.2.3 昆虫标本制作 |
1.2.4 昆虫标本鉴定 |
1.3 群落结构划分 |
1.3.1 昆虫功能群划分 |
1.3.2 资源昆虫类群划分 |
1.3.3 昆虫地理区系划分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丈河村昆虫群落结构分析 |
2.2 丈河村昆虫群落功能群分析 |
2.3 丈河村资源昆虫类群分析 |
2.4 丈河村昆虫地理区系组成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4)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叩甲科昆虫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叩甲科昆虫研究概况 |
1.1 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1 1.1 生物多样性与昆虫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
1.2 叩甲科昆虫的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的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的研究概况 |
1.3 叩甲科昆虫的危害与经济价值 |
1.3.1 农林产业害虫 |
1.3.2 叩甲的经济价值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地理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调查地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与地貌 |
2.1.2 土壤分布 |
2.1.3 气候特点 |
2.1.4 植被资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实验设计 |
2.2.2 野外取样方法 |
2.2.3 标本的制作、保存和鉴定 |
2.2.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雷公山叩甲科种类记述 |
3.1 叩甲亚科Elaterinae Schaufuss,1911. |
1. 锥胸叩甲属Ampedus De Jean,1833 |
2. 尖额叩甲属Glyphonyx Candeze,1863. |
3. 重脊叩甲属Chiagosnius Fleutiaux,1939 |
4. 锥尾叩甲属Agriotini Eschscholtz,1829 |
5. 叩甲属Elater Linnaeus,1578 |
6. 钝尾叩甲属Melanaxanthus Eschscholtz,1833 |
7 土叩甲属 Xanthopenthes Fleutiaux,1928 |
8 短角叩甲属 Vuilletus Fleutiaux,1939. |
9 檐额叩甲属Megapenthes Kiesenwetter,1863. |
3.2 槽缝叩甲亚科Agrypninae,1857 |
3.3 心盾叩甲亚科Cardiophorinae,1860. |
3.4 单叶叩甲亚科Conoderinae Eschscholtz,1829. |
3.5 梳爪叩甲亚科Melanotina Candeze,1859. |
3.6 胖叩甲亚科Hypnoidinae Schwarz,1906. |
3.7 萤叩甲亚科 Pyrophorinae Candeze,1863. |
3.8 齿胸叩甲亚科 Denticollini Candeze,1857 |
17 灿叩甲属Actenicerus kiesenwetter,1857 |
第四章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叩甲多样性、相似性、数量及种类分析 |
4.1 雷公山叩甲科昆虫多样性研究 |
4.1.1 雷公山叩甲群落在不同月份中的多样性研究 |
4.1.2 雷公山叩甲群落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多样性研究 |
4.1.3 雷公山叩甲群落在不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研究 |
4.2 雷公山叩甲昆虫相似性研究 |
4.2.1 不同生境类型叩甲科昆虫相似性研究 |
4.2.2 不同月份叩甲科昆虫相似性研究 |
4.2.3 不同海拔高度叩甲科昆虫相似性研究 |
4.3 叩甲在不同条件下的种类和数量分析 |
4.3.1 不同生境类型中叩甲的种类和数量 |
4.3.2 不同月份中叩甲的种类和数量 |
4.3.3 不同海拔中叩甲的种类和数量 |
4.4 雷公山叩甲科昆虫的抽样调查充分性分析 |
4.5 雷公山叩甲科昆虫中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分析 |
第五章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分析 |
5.1 雷公山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各区划中各区式系型种数和比重 |
5.2 雷公山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中的分布型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I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月份叩甲数量总计 |
附录 II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叩甲数量总计 |
附录 III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类型叩甲数量总计 |
附录 IV 雷公山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地理区系分布情况 |
附录 IV 部分叩甲雄性外生殖器及成虫的图版 |
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河北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昆虫资源初考与甲虫物种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昆虫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贡献 |
1.2 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2.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土壤地貌 |
2.3 气候条件 |
2.4 生物资源 |
3.研究材料与方法 |
3.1 标本获取 |
3.1.1 调查时间 |
3.1.2 调查样地 |
3.1.3 调查方法 |
3.1.4 标本制作与归类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标本鉴定 |
3.2.2 文献记录种类的搜集整理 |
3.2.3 区系分析 |
3.2.4 多样性分析 |
3.2.5 物种数据库建设 |
3.2.6 资源昆虫状况与评价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昆虫物种多样性组成 |
4.1.1 目级阶元组成 |
4.1.2 科级阶元组成 |
4.1.3 属级阶元组成 |
4.2 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昆虫的区系组成与分布类型 |
4.2.1 五岳寨昆虫区系性质——与世界动物地理区的关系 |
4.2.2 五岳寨昆虫区系性质——与中国动物地理区的关系 |
4.2.3 五岳寨昆虫区系性质——区域分布特点 |
4.3 昆虫多样性指数分析——以甲虫为例 |
4.3.1 甲虫类群的物种组成 |
4.3.2 五岳寨甲虫种群数量变化及特征 |
4.3.3 五岳寨甲虫的优势种类 |
4.3.4 五岳寨不同月份甲虫群落多样性分析 |
4.3.5 五岳寨不同海拔的甲虫群落多样性分析 |
5.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资源昆虫类型与保护 |
5.1 资源昆虫类型 |
5.2 资源昆虫保护与利用 |
6.小结与不足 |
6.1 小结 |
6.2 不足 |
附录: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昆虫纲名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的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 |
(6)贺兰山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贺兰山昆虫多样性及区系研究概况 |
1.2 贺兰山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及区系研究概况 |
1.3 昆虫地理分布格局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贺兰山鞘翅目昆虫种类组成 |
3.1 龙虱科Dytiscidae Leach,1815 |
3.2 步甲科Carabidae Latreille,1802 |
3.3 牙甲科Hydrophilidae Latreille,1802 |
3.4 阎甲科Histeridae Gyllenhal,1808 |
3.5 葬甲科Silphidae Latreille,1806 |
3.6 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 Latreille,1802 |
3.7 粪金龟科Geotrupidae Latreille,1802 |
3.8 皮金龟科Trogidae MacLeay,1819 |
3.9 锹甲科Lucanidae Latreille,1804 |
3.10 红金龟科Ochodaeidae Mulsant&Rey,1871 |
3.11 金龟科Scarabaeidae Eschscholtz,1821 |
3.12 吉丁科Buprestidae Leach,1815 |
3.13 丸甲科Byrrhoidae Latreille,1804 |
3.14 叩甲科Elateridae Leach,1815 |
3.15 花萤科Cantharidae Imhoff,1856(1815) |
3.16 皮蠹科Dermestidae Latreille,1804 |
3.17 长蠹科Bostrichidae Latreille,1802 |
3.18 郭公虫科Cleridae Latreille,1802 |
3.19 瓢虫科Coccinellidae Latreille,1807 |
3.20 花蚤科Mordellidae Latreille,1802 |
3.21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Latreille,1802 |
3.22 芫菁科Meloidae Gyllenhal,1810 |
3.23 蚁形甲科Anthicidae Latreille,1819 |
3.24 暗天牛科Vesperidae Mulsant,1839 |
3.25 天牛科Cerambycidae Latreille,1802 |
3.26 负泥虫科Crioceridae Latreille,1804 |
3.27 肖叶甲科Eumolpidae (Hope,1840) |
3.28 叶甲科Chrysomelidae Latreille,1802 |
3.29 铁甲科Hispidae Gyllenhal,1813 |
3.30 齿颚象科Rhychitidae |
3.31 象甲科Curculionidae Latreille,1802 |
第四章 贺兰山鞘翅目昆虫多样性 |
4.1 鞘翅目种类组成特征 |
4.2 鞘翅目属种多度 |
4.3 垂直植被带鞘翅目昆虫多样性 |
4.4 讨论 |
第五章 贺兰山鞘翅目昆虫区系组成 |
5.1 鞘翅目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的分布特点 |
5.2 鞘翅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的分布特点 |
5.3 垂直分布区系组成 |
5.4 讨论 |
第六章 贺兰山鞘翅目昆虫的空间分布格局 |
6.1 鞘翅目昆虫水平空间分布格局 |
6.2 鞘翅目昆虫垂直分布格局 |
6.3 讨论 |
第七章 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影响因素 |
7.1 鞘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决定因素 |
7.2 鞘翅目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化强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
7.3 讨论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中国罗霄山脉昆虫区系特征及多样性初步研究(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昆虫多样性研究概况 |
1.1.1 昆虫多样性概况 |
1.1.2 罗霄山昆虫多样性概况 |
1.2 昆虫地理区系研究概况 |
1.2.1 世界昆虫地理区系 |
1.2.2 中国昆虫地理区系 |
1.2.3 罗霄山脉昆虫地理区系 |
1.3 本次罗霄山昆虫研究概况 |
第二章 采集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采集区域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特征 |
2.1.3 植被状况 |
2.1.4 标本主要采集点介绍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标本采集 |
2.2.2 野外采集信息的记录 |
2.2.3 昆虫生境的拍照记录 |
2.2.4 标本的处理和鉴定 |
2.2.5 昆虫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2.2.6 昆虫区系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罗霄山脉昆虫物种记述 |
3.1.1 蜚蠊目Blattodea |
3.1.2 半翅目Hemiptera |
3.1.3 革翅目Dermaptera |
3.1.4 鳞翅目Lepidoptera |
3.1.5 膜翅目Hymenoptera |
3.1.6 鞘翅目Coleoptera |
3.1.7 脉翅目Neuroptera |
3.1.8 蜻蜓目Libellulidae |
3.1.9 双翅目Diptera |
3.1.10 螳螂目Diptera |
3.1.11 直翅目Orthoptera |
3.1.12 广翅目Megaloptera |
3.1.13 襀翅目Plecoptera |
3.2 罗霄山脉昆虫群落多样性分析 |
3.2.1 物种数S(PielouEC.,1978) |
3.2.2 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 |
3.2.3 Margalef丰富度指数 |
3.3 罗霄山脉昆虫群落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 |
3.3.1 罗霄山脉昆虫群落的物种组成 |
3.3.2 罗霄山脉昆虫群落的区系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图版 |
致谢 |
(8)白河林业局森林昆虫群落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方法 |
2.1 野外调查 |
2.2 室内鉴定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白河林业局森林昆虫群落结构 |
3.1.1 群落组成 |
3.1.2 优势类群 |
3.2 白河林业局昆虫的属种多度 |
3.2.1 鞘翅目昆虫物种组成特点 |
3.2.2 鳞翅目昆虫物种组成特点 |
3.2.3 半翅目昆虫物种组成特点 |
3.3 白河林业局森林昆虫群落的季节动态 |
3.3.1 森林昆虫群落季节多样性 |
3.3.2 不同月份森林昆虫群落的优势种类 |
4 结论与讨论 |
(9)黑龙江省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土壤动物定义与分类 |
1.2 土壤动物功能及生态价值 |
1.3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研究进程及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2.2 土壤动物研究方法 |
2.2.1 野外研究方法 |
2.2.2 室内研究方法 |
第3章 不同纬度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分析 |
3.1 不同纬度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组成特征 |
3.1.1 塔河大型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组成 |
3.1.2 带岭大型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组成 |
3.1.3 帽儿山大型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组成 |
3.2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
3.2.1 不同纬度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
3.2.2 不同纬度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特征 |
3.3 不同纬度大型土壤动物种类对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
3.4 不同纬度大型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分析 |
第4章 不同纬度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特征 |
4.1 各功能类群的生态特征 |
4.2 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水平分布特征 |
4.3 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特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贺兰山步甲昆虫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贺兰山地区步甲昆虫区系研究概况 |
1.2 步甲昆虫多样性与环境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 |
1.3 基于地形因子的分布格局研究概况 |
1.4 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贺兰山步甲昆虫区系特征 |
3.2 贺兰山步甲昆虫多样性分析 |
3.3 地形因子对贺兰山步甲昆虫分布格局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贺兰山步甲区系组成与垂直分异 |
4.2 贺兰山步甲昆虫多样性 |
4.3 地形因子对贺兰山步甲昆虫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四、中国叩甲科区系中的优势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D]. 李少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南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学研究[D]. 韦建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丈河村昆虫群落结构、资源昆虫及地理区系分析[J]. 刘佳奇,赵立娟,张志伟,韩有志,高瑞贺. 山西农业科学, 2021(05)
- [4]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叩甲科昆虫多样性研究[D]. 王姹.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1)
- [5]河北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昆虫资源初考与甲虫物种多样性分析[D]. 张嘉. 河北大学, 2019(08)
- [6]贺兰山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D]. 杨益春. 宁夏大学, 2019(02)
- [7]中国罗霄山脉昆虫区系特征及多样性初步研究(三)[D]. 刘逸萧.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1)
- [8]白河林业局森林昆虫群落多样性[J]. 曹丽娟,赵红蕊,杜祥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3)
- [9]黑龙江省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地理研究[D]. 曹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10]贺兰山步甲昆虫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D]. 王杰. 宁夏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