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热带水果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VU THI LY[1](2020)在《中越货物贸易的不对称相互依赖 ——越南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越南与中国是两个友好邻国,地理条件——陆上的边境线为1100公里——使得两国之间很早就已经形成紧密的关系。中越两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发展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到1991年,在越南和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两国关系才正常化,从此双方发展了全面的合作关系。自1991年以来,越南与中国的贸易一直稳定地增长,而且外交关系也有了新的进展。从1999年“十六字”方针——“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到2005年“四好”——“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直到2008年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越两国于1991年正式实现关系正常化,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进入新阶段。从2004年至今,中国已成为越南的最大贸易伙伴。如中越双边贸易额1991年为3300万美元,2018年就打破记录达到1067亿美元,增长3200多倍。中国目前是越南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越南还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世界第八大贸易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中国第九大进口市场。从此可以看出两国贸易关系已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局势。但是,越南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差额和商品结构却导致中越贸易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本文首先通过中越货物贸易的进出口额以及商品结构来分析两国货物贸易关系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两国货物贸易发展速度很快,总额不断增长。从2001年到2018年两国货物贸易总额平均增长22.78%,其中越南对中国出口额平均增加21.40%,越南对中国进口额平均增加24.81%。随着两国贸易迅速发展,货物贸易差额也不断扩大,越南一直是逆差国。从2001年的1.9亿美元到2018年已达到241.7亿美元,约增加127倍。进出口增加速度的差距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之一。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中越货物贸易结构有竞争性和互补性但是相对单一。多年来,两国进出口商品没有很大变化,越南主要对中国出口农水产品,燃料,进口主要是加工制造产品。此外,2018年两国货物贸易额统计的差额3到413亿美元——除了双方的统计方法有区别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边境地区的走私,贸易欺诈。从两国在对方经济中的贸易地位,笔者认为两国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局面,但这个关系是不对称的。通过分析敏感性和脆弱性两个指标,发现不论在敏感性还是在脆弱性方面,越南的都大于中国。也就是说,越南对中国依赖大于中国对越南依赖,越南处于不利的地位。可是,通过分析敏感性与脆弱性增量,笔者认为中越相互依赖关系在向有利于越南的方向发展,随着中越贸易依赖关系向对称方向不停演变,越南会有越来越多的权力。另一个方面,货物贸易相互依赖对中越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相互密切的货物贸易交往让两国经济共同发展,密切两国关系;同时在政治方面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但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两国贸易也给中越关系带来了摩擦。笔者认为,处于有利地位的中国会有优势的地位,更有话语权。不对称相互依赖还导致双方产生经济摩擦-巨大的贸易差额,从而影响两国关系。研究在货物贸易相互依赖背景下的中越关系走向,笔者发现未来中越货物贸易仍然发展迅速,但越南仍然处于逆差地位。在短期内,越南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差额无法立即得到均衡,它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越南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逐步改善越南在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不对称关系的不利地位。从中越长期发展的角度,本文提出了解决越南在两国不对称关系的不利地位的措施。为了这个目标,越南需要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缩小原材料产品,增加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同时要施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市场,但也不能为了减少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不对称而忽视中国市场。
邵志舜[2](2020)在《广东徐闻县农村电商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农村地区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的未来市场空间开始从城市向农村逐步渗透。国家政策从多年以前就开始关注于农村电商的发展,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电商的发展对整合农村区域自然资源要素、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带动农村劳动人口就业产业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力。农村电商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成为解决农村脱贫攻坚、促进产业兴旺、实现生活富裕的有力突破点,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广东省徐闻县物产丰富,围绕菠萝、香蕉等产品建成十大商品生产基地;名产众多,菠萝、茶叶等特产久负盛名,是粤西重要的农业产业大县和全国驰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依靠自身丰富的农业产品资源,近年来,徐闻不断推进农村电商建设规模,借助电商平台销售农业产品,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以广东徐闻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把握我国典型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状况,为促进农村电商事业发展提供有力对策。鉴于此,本文的研究按照以下逻辑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对农村电商研究的政策背景和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农村电商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以期把握农村电商的政策导向、定位相关领域的研究价值以及了解当下对农村电商研究的现状水平;第二部分,对农村电商的相关研究概念和主要模式进行界定和说明,奠定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广东省徐闻县为目标对象,通过统计年鉴和资料收集,对广东省徐闻县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地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农村电商的发展规模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第四、五部分,总结了徐闻县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充分借鉴我国典型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启示;第六部分,在总结徐闻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继而提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本文通过研究徐闻县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路径模式,从构建电商产业体系、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和完善产品销售体系等环节提出可行对策建议,为政府在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提升农村产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和理论支撑。
程志华,龚霄,刘洋洋,周伟,魏晓奕,李积华,林茂[3](2018)在《番荔枝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番荔枝又称为释迦果、洋波罗、佛头果,被列为世界五大热带名果之一,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通过介绍番荔枝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组成、采后生理变化、贮藏保鲜,以及在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高飞,韩瑶,高美英,李宏波,纪薇[4](2016)在《火龙果的南果北栽技术现状及展望——以山西省河津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es Britt&Rose),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多年生肉质多浆植物,附生类型,原产于中南美洲,是一种集食用、观赏为一体的热带水果。研究发现,火龙果是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的"一高两低"的保健食品,果实、茎、花均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其中,火龙果果实有解毒、润肺、养颜、明目等功
陈铭斯[5](2016)在《钦州市火龙果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具有发展火龙果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近年来该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钦州市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因此,对钦州火龙果产业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钦州市火龙果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了钦州市火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的策略。本文研究结果如下:钦州市火龙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对火龙果产业认识不深,开发积极性不高;农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影响了火龙果产业的种植规模;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导致育苗相对滞后;生产技术普及率低;流通环节薄弱,市场动态信息不灵;受传统经济意识的制约,品牌意识不强: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落后。钦州火龙果产业发展的对策:(一)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采用多种手段宣传种植火龙果的经济效益,建立火龙果示范点,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二)搞活土地流转机制,提高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相关法律的宣传,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火龙果农户合作社;(三)大力发展育种工作: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加大育种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水平:采用互联网等平台宣传火龙果种植技术,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召开田间博览会;(五)加强流通服务,促进销售渠道畅通:举办火龙果种植成果展,组建生产和销售的联合体,扩展销售渠道,建设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水果批发市场和相应的销售信息平台;(六)加强品牌建设,扩大钦州火龙果知名度: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建立火龙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产品质量认证;(七)加强标准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信息和资金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八)大力发展火龙果深加工加强与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合作,建立商品化处理中心,引进先进设备生产更多副产品,加大对重点产品的开发力度。
孔什(DONEVIXAY KHONSERTH)[6](2016)在《老挝北部九省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老中两国农业合作的形式与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该研究有助于理解老中两国在边境贸易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老中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异同,同时对解读老中两国的经济及农业合作关系、促进老中农业合作的持续开展、推动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也有积极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指出研究老中两国农业合作存在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一章概述了国际农业合作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对老挝启示,以及对提升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农业合作水平的思考。第二章论述了老挝北部和中国云南农业合作的基础、条件、形式与特点,阐述了老北九省的概况、老中合作的自然资源条件、老中农业合作的政策基础和市场基础。第三章论述了老中农业合作的内容和特征,主要对老中农业合作的具体内容、老中农业合作存在的特征进行了论述。第四章论述了老中农业合作的成效和问题,指出了老中农业合作的成效、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矛盾冲突。第五章论述了未来老北与中国云南农业合作的前景与跨境农业合作对策分析。第六章对老北与中国云南农业合作进行国际关系分析,指出了老北与中国云南农业合作对老中双边关系的积极影响、老北与中国云南农业合作对区域关系的影响、老北与中国云南农业合作对区域合作的影响。结论部分对本论文做了总结分析。指出了老中农业合作存在的问题需要老中两国的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即老中两国协商合作,为两国跨境农业种植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同时加强管理处理好面临的各种问题纠纷,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边境贸易和谐稳定,推进老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和深入合作。
闫德华[7](2015)在《缅甸政治转型以来的对外关系》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11月大选后缅甸发生了重大转型,国家内政外交大政方针整体上发生了变化,外交成为缅甸转型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大选后的缅甸新政府的外交非常活跃。国际社会对缅甸的转型也抱有期待,西方国家、缅甸周边国家、中国都积极与缅甸发展关系,期待与缅甸关系提升到新的层次以适应缅甸转型带来的诸多变化。缅甸的转型还在继续,缅甸的外交变化也在进行。本论文试图分析归纳2011年以来缅甸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与2011年前的缅甸外交结合,分析归纳缅甸外交的相关因素与问题;对2015年缅甸大选后的外交走势中的相关因素与问题进行分析。缅甸自独立以来长期奉行中立主义外交以期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国家发展的核心利益。缅甸中立主义外交有一些阶段性特征,如不结盟中立主义、闭关锁国的中立主义、平衡外交的中立主义等,但缅甸中立主义外交的核心是一贯存在的。中立主义外交将缅甸定位于地区事务中的重要国家,自主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自主地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新政府组建以来,缅甸外交转型开始了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空间的中立主义,积极、平衡、中立,成为缅甸外交的特征;缅甸希望以国家大政方针的转型带动外交活动空间的拓展,以积极、平衡的中立外交促进国家政治的稳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重大跨越发展;促进缅甸国际形象和地位的提升。从缅甸外交的历史与2011年以来的现实来观察,缅甸外交有三个重要部分,即缅甸与西方国家的外交,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与中国的外交。每个部分在缅甸外交中的功能作用不同:与西方国家关系决定着缅甸所能够拓展的国际活动空间;与周边国家关系是缅甸外交的平台,在这一平台缅甸展示地区重要国家的形象发挥地区重要国家的作用,解决与周边国家的具体问题:与中国外交是缅甸外交的基本依托,在这一依托的基础上缅甸能够更好地发展与其他两个部分的外交。缅甸外交转型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面、平衡、积极地促进三个部分的外交整体上有重大提升,包括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美国及其盟友与缅甸关系中自1988年以来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民主”与制裁)形成的一组矛盾,这一组矛盾在2011年以来有所缓和,西方国家与缅甸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并部分解除对缅甸的制裁。但这一组矛盾在2011年以来并没有得到解决,依然是横亘在美国及其盟友与缅甸关系间的根本性障碍。这一组矛盾的焦点是对缅甸政治转型的评判:缅甸认为缅甸已经实现并完成了政治转型和民主化,要求美国及其盟友完全解除对缅甸的制裁,积极、全面地与缅甸发展关系;而美国则认为缅甸的“民主化”还远为完成,以制裁保持对缅甸的压力。这一组矛盾的实质是两国对缅甸转型认识的差距,缅甸希望以转型促进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全面发展国家间正常化关系,而美国等则希望以缅甸的转型为契机推动缅甸政权发生变化、完全成为其战略布局中的棋子。围绕缅甸新的大选问题,美国与缅甸关系自2014年5月以来有所降温。周边国家印度、泰国和东盟组织在2011年以来与缅甸关系的发展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政治上相互支持如东盟支持缅甸提前承担轮值主席国,二是经济合作深入推进如印度和泰国在缅甸的特区建设项目的推进,三是边境治理的加强如缅甸与泰国、印度在边境综合安全和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方面都有新的合作举措。周边国家与缅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有三个层面:一是印度、泰国等与缅甸民主派包括昂山素季保持联系,在缅甸“民主化”问题上,印度、泰国的态度虽然与美国有别但也积极关注缅甸的民主化问题;二是国际环境与局势的变化,如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国际金融等经济局势、美国的压力等都会对周边国家与缅甸发展关系产生影响;三是国内局势,如泰国政局2014年的变化就对两国关系造成了冲击。中国与缅甸在2011年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都积极巩固、提升相互关系以适应缅甸转型后的外交局势;在经济上两国重视推进重大项目的合作,中缅油气管道在2013年建成并试运营,但有的重大项目出现了波折如密松水电站等遭搁置、莱比塘铜矿项目一度停滞、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受挫;两国边境治理合作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军队间和执法部门间的合作得到加强。中国与缅甸关系的发展面临缅甸外交新格局、缅甸国内政治环境的压力与挑战,两国政府和执政党之间以增强沟通来保持相互关系的稳健发展。2011年以来缅甸外交发生了重大变化,缅甸外交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有一些重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缅甸的国家政治转型还在进行,缅甸的外交转型也还在进行,包括2015年大选对缅甸外交的影响。
庄晓杰[8](2014)在《福州市特色果业现状与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福州市特色水果橄榄、李果、青梅、福橘等的主要生产地进行走访调查,咨询和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和生产情况。分析特色果业生产的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1、制约福州特色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新品种选育引进滞后、政府资金扶持投入不足、政策引导不够、由于信息流通不畅、产供销相互脱节、品质与品牌创建差、产业文化与营销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够等。2、福州市果树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李梅、柑桔、橄榄、枇杷和龙眼五大果类为主的品种结构。面积分别为19万亩、13万亩、11万亩、9万亩、6万亩,占总面积的82%;产量分别为6.5万吨、9.5万吨、2.5万吨、3.2万吨、2万吨,占总产量的74%。李果种植面积保持平稳,无特别大的变动,产量在2010年有一个明显的下滑,当年只有43945吨(永泰县当年仅有3.5吨),主要是受到倒春寒的影响,使得当年的产量有所下降。青梅在产量方面,在2008年和2011年有一个明显的下降的趋势,2008年产量减少是由于前几年的成品果价格较低,部分果农少于管理,对于整个青梅种植失去信心,使得产量下降。近十年,福橘种植面积已经从10万亩下降到5000亩,产量由3万吨下降到2万吨。主要是由于品质下降和其他类似水果产品竞争大等。3、在福州橄榄产业中,近几年,鲜食橄榄备受青睐,数量少,价格好,近些年发展迅速,预测未来10年后,还会出现产量大价格跌的情况。此外还对橄榄果业中存在的自然实生为主、病虫害严重;产品缺乏创新;鲜食橄榄市场逐渐饱和等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4、李梅水果产业中,人们对李梅的需求逐渐增加,大大促进了其价格的上涨,整个李梅产业的发展稳中有升。其中永泰李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芙蓉李为主要加工品种(占比95%左右)。由于李产业中存在着品种单一;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生产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结合当地的生产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强良种选育;对部分老果园进行改造,提升果农管理技术;规范生产,扶持龙头加工企业等。5、深入挖掘福橘水果产业的变化,近十年,福橘种植面积已经从10万亩下降到5000亩,产量由3万吨下降到2万吨,到目前为止,福橘的发展已经是历史低谷。针对提高福橘生产中打造精品、提升效益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李翔[9](2011)在《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天然橡胶需求增大,价格上涨。中国是世界第五大产胶国,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天然橡胶的产消矛盾十分突出。云南是中国的第一个引种天然橡胶的地区,现在占全国40%的天然橡胶产量。研究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其发展规律,有助于加快其发展,将建成特色优势产业,有助于云南其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律的掌握。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变边疆少数民族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助于其它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助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战略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深入地研究了云南天然橡胶工业的发展战略。首先对金融危机后的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总结天然橡胶产业的新趋势。利用PEST模型、五个竞争力模型、结合SWOT分析,从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天然橡胶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更新发展观念,加快产权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的时期,我们应该形成天然橡胶是一个朝阳产业,资源约束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的新时代意识。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回升势头良好,并得到不断稳固,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天然橡胶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为加快云南农垦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但是,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观念落后,产权不明晰,管理成本太高,产品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目前,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主要力量云南农垦集团正在进行的制度改革,正式把39个农场和122个医疗机构移交相关州市实行属地管理。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找出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观念落后、体制改革停滞、产权制度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云南农垦集团和民营天然橡胶产业相互协调不够、橡胶工业技术和用人机制创新不足、国家产业政策不健全、橡胶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潘斌[10](2008)在《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 ——以云南勐仑旅游小城镇规划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而发展旅游小城镇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项有力举措,探索小城镇建设方向模式的有益尝试。建设旅游小城镇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工作推进的一项重点。因此,旅游小城镇规划作为此类小城镇建设的先导,成为规划研究的新热点。本论文研究在此背景之下提出,希望通过研究旅游小城镇的实质,补充完善已有规划内容框架体系,并针对核心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原则办法。希望对今后的旅游小城镇规划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建议。论文针对当前的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热点,从解决实际问题角度出发,试图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适合旅游型城镇的规划内容体系与方法。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然后展开对旅游小城镇规划的研究,文章界定了旅游小城镇的性质、类型,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通过整理发现,在旅游小城镇建设中,规划的旅游指导存在缺位。于是,提出将旅游规划手段借鉴到小城镇规划中来,建立了旅游小城镇规划重点内容框架。针对旅游形象这一旅游的核心问题,文章提出塑造旅游小城镇形象的方法和总体原则。最后,文章以实践案例——云南勐仑旅游小镇规划为例,从三个层面进行剖析之后,旅游小城镇规划重点内容框架理论与形象塑造原则方法在案例中得到验证。论文主体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第二章文献综述整理出小城镇类型、发展模式和小城镇规划相关理论,梳理了旅游规划内涵和旅游规划研究进展,得出对研究有益的启示。第三章考察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内容分类,提出旅游小城镇资源开发模式内容。第四章研究资源开发过程和旅游规划内容,提出旅游小城镇规划重点内容框架;第五章旅游小城镇特色形象塑造方法研究;第六章云南勐仑旅游小镇规划分析研究。结论部分包括总结与未来工作展望。
二、云南热带水果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热带水果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中越货物贸易的不对称相互依赖 ——越南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越货物贸易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边境贸易的研究 |
(三)、关于中越贸易相互依赖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
一、比较优势理论 |
二、基欧汉与奈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 |
第二章: 中越货物贸易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一、中越贸易发展的历史 |
(一)、中越建立外交关系之后(1950年-1978年) |
(二)、中越关系正常化的阶段(1991年至今) |
二、中越货物贸易的当前形势 |
(一)、双边货物贸易迅速发展并不断增长 |
(二)、越南长期属于逆差地位 |
(三)、商品结构存在竞争性与互补性 |
三、中越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货物贸易不断上升但不平衡 |
(二)、货物贸易结构单一 |
(三)、边境贸易的问题:走私与贸易欺诈 |
第三章: 中越货物贸易的相互依赖分析 |
一、中越货物贸易:相互依赖的日益紧密性 |
二、中越货物贸易: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 |
(一)、越南在两国关系中的敏感性 |
(二)、越南在两国关系中的脆弱性 |
三、中越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影响以及货物贸易相互依赖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
(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对经济关系的影响 |
(二)、货物贸易相互依赖给中越关系带来的影响 |
第四章: 中越货物贸易的走向及不对称贸易条件下越南的政策改进 |
一、中越货物贸易的走向 |
二、不对称贸易条件下越南的政策改进 |
(一)、调整商品结构 |
(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广东徐闻县农村电商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 |
2.1.2 电子商务 |
2.1.3 农村电商 |
2.2 理论基础 |
2.2.1 电商发展模式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3 徐闻县农产品电商现状分析 |
3.1 徐闻县农业概况 |
3.2 农产品物流配送 |
3.2.1 交通网络体系现状 |
3.2.2 物流网络体系现状 |
3.3 农产品电商模式 |
3.3.1 政策导向引领电商发展趋势 |
3.3.2 平台整合集中电商发展资源 |
3.3.3 企业参与助推电商发展速度 |
4 徐闻农村电商发展阻碍因素 |
4.1 现代产业结构仍待完善 |
4.2 专业人才队伍支撑不足 |
4.3 基础设施建设仍待优化 |
4.4 品牌标准体系亟待建立 |
5 我国典型地区农产品电商模式探索 |
5.1 产品特色型——湖北农村电商“第一果” |
5.2 资源整合型——贵州农村电商“供销合作社” |
5.3 政策主导型——四川促建“仁寿模式”电商示范 |
5.4 典型地区电商模式的经验启示 |
6 徐闻县农村电商发展策略 |
6.1 提升农业生产方式,构建电商产业体系 |
6.1.1 整合电商平台资源要素 |
6.1.2 提升生产技术水平程度 |
6.1.3 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
6.2 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
6.2.1 提升农民技术掌握程度 |
6.2.2 建立农业人才培育体系 |
6.2.3 提高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
6.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商发展环境 |
6.3.1 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
6.3.2 推进电商网络体系建设 |
6.4 提升品牌建设意识,完善产品销售体系 |
6.4.1 构建地方特色品牌优势 |
6.4.2 更新企业电商经营理念 |
6.4.3 完善发挥产业协会作用 |
7 研究小结与展望 |
7.1 研究小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导师简介 |
(3)番荔枝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番荔枝的生物学特性 |
2 番荔枝的营养成分 |
2.1 蛋白质 |
2.2 油脂 |
2.3 氨基酸 |
2.4 维生素 |
2.5 无机元素 |
3 番荔枝采后生理变化 |
3.1 形态变化 |
3.2 呼吸强度与乙烯变化 |
3.3 相关酶类 |
3.4 多胺代谢 |
3.5 果皮褐变 |
4 番荔枝的贮藏保鲜 |
4.1 低温贮藏 |
4.2 气调贮藏 |
4.3 其他贮藏方法 |
5 番荔枝的加工利用 |
5.1 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
5.2 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
6 结语 |
(4)火龙果的南果北栽技术现状及展望——以山西省河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火龙果的种类及特点 |
2 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 |
3 火龙果在山西省河津地区栽培初探 |
3.1 引种地概况 |
3.2 火龙果在山西省河津地区引种栽培情况 |
4 南果北栽的优势及发展现状 |
4.1 北方栽培火龙果的优势 |
4.2 南果北栽的发展现状 |
4.3 展望 |
5 小结 |
(5)钦州市火龙果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授粉技术的研究 |
1.2.2 引种栽培技术的研究 |
1.2.3 苗木繁殖技术研究 |
1.2.4 新品种选育研究 |
1.2.5 贮藏保鲜研究 |
1.2.6 产品加工研究 |
1.2.7 成分及价值研究 |
1.2.8 色素提取研究 |
1.2.9 病虫害研究 |
1.2.10 适应生长温度研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国内外火龙果产业发展状况 |
2.1 国外火龙果分布及种植状况 |
2.2 我国火龙果产业分布及状况 |
2.3 广西火龙果产业分布及现状 |
第3章 钦州市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 |
3.1 钦州市农业生产现状 |
3.2 钦州市火龙果产业现状 |
3.3 钦州市火龙果产业发展优势 |
3.3.1 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 |
3.3.2 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及劳动力资源 |
3.3.3 区位优势 |
3.3.4 市场优势 |
3.3.5 政策优势 |
第4章 钦州市火龙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4.1 群众对火龙果产业认识不深,开发积极性不高 |
4.2 土地落实难,影响了产业规模的扩大 |
4.3 火龙果育苗相对滞后 |
4.4 生产技术普及率低 |
4.5 流通环节薄弱,信息渠道不畅通 |
4.6 品牌意识不强 |
4.7 标准化建设落后 |
第5章 促进钦州市火龙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
5.1 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 |
5.2 搞活土地流转机制,提高种植的组织化程度 |
5.3 大力发展育种工作 |
5.4 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水平 |
5.5 加强流通服务,促进销售渠道畅通 |
5.6 加强品牌建设,扩大钦州火龙果知名度 |
5.7 加强标准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 |
5.8 大力发展火龙果深加工 |
5.9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6)老挝北部九省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关键问题的措施 |
四、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五、论文的结构、基本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国际农业合作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 |
第一节 国际农业合作的相关理论研究 |
一、国际合作相互依赖理论 |
二、农业替代种植与农业合作种植橡胶相关理论研究 |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的概述 |
四、经济规模理论的概述 |
第二节 国际农业合作经验对中老合作的启示 |
一、国际农业合作经验对老挝农业合作分析框架 |
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第二章 老挝北部和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
第一节 老挝北部九省的概况 |
一、万象省 |
二、南塔省 |
三、丰沙里省 |
四、乌多姆赛省 |
五、波乔省 |
六、琅勃拉邦省 |
七、华潘省 |
八、沙耶武里省 |
九、川圹省 |
第二节 老挝与云南合作的自然资源条件 |
一、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合作的自然资源条件 |
二、农业发展基本特征 |
三、老挝农业发展现状 |
四、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合作成效的概况 |
第三节 老挝与云南农业合作的政策基础 |
一、中国与老挝双边合作关系多样化方面 |
二、老中两国政府为农业种植合作的政策基础 |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机制 |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方面 |
五、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合作机制 |
第四节 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市场基础 |
一、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资源互补分析 |
二、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市场分析 |
三、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技术分析 |
四、中国云南省与老挝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分析 |
五、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机制分析 |
第三章 老挝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内容和特征 |
第一节 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内容 |
一、土地资源共享合作 |
二、农业技术共享合作 |
三、农业产品加工贸易合作 |
四、农业投资合作 |
五、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合作 |
第二节 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特征 |
一、共同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二、农业合作工作任务及提高 |
三、相互支持资源互补 |
四、和谐相处共同富裕的老中关系 |
五、农业合作工作条件关系发展 |
第四章 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成效和问题 |
第一节 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成效 |
一、两国政府建立了农业合作的平台与机制 |
二、农业合作成效 |
三、农业资源共同开发 |
四、老挝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
五、农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 |
六、促进两国双边关系发展稳定 |
七、中老边境贸易合作及磨憨边境贸易区 |
第二节 老中农业合作存在问题 |
一、老挝北部和云南省农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二、老中合作者之间存在潜在的矛盾冲突 |
第五章 未来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前景与跨境农业合作对策分析 |
第一节 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前景 |
一、云南省与老挝农业合作的前景 |
二、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机遇 |
三、未来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面临的挑战 |
四、中国云南省与老挝北部农业合作面面临的挑战 |
五、农业合作市场的快速发展 |
六、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的政策协调前景 |
第二节 未来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的对策分析 |
一、老挝农业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政策 |
二、巩固和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 |
三、加强法规协调 |
四、推动农业产品快速发展 |
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合作 |
六、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共享 |
七、创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 |
八、加强农业合作的政策扶持引导 |
九、加强农业合作发展培训 |
十、完善生产为主的农业合作经营组织模式 |
十一、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外向型农业合作 |
十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
十三、老中两国共同解决合作种植中存在的矛盾 |
第六章 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的国际关系分析 |
第一节 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中老双边关系的积极影响 |
一、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两国关系的积极意义 |
二、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两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
第二节 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区域内关系的影响 |
一、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越南的影响 |
二、中国云南直接在老挝农业种植投资对越南的影响 |
三、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泰国的影响 |
四、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东盟其他国家的影响 |
五、与泰国、越南经济贸易合作主要问题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区域合作的影响 |
一、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GMS的影响 |
二、云南省与老挝成效合作方面 |
三、云南省国际区域合作与GMS经济合作项目方面 |
四、老挝北部与云南省农业合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
五、老挝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存在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老挝语文献 |
二、中文文献 |
三、英文文献 |
致谢 |
(7)缅甸政治转型以来的对外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现实意义 |
三、理论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史学着述对缅甸外交的分析 |
二、对缅甸独立后到2010年大选前的对外关系的研究 |
三、2011年以来缅甸的对外关系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线路和方法 |
一、研究线路 |
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主要观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缅甸政治转型及其外交变化 |
第一节 缅甸政治转型的进程及其外交目标 |
一、缅甸政治转型的进程 |
(一) 2010年是缅甸政治转型的标志性年代 |
(二) 2011年以来缅甸政治转型的重要进程 |
(三) 缅甸政治转型的性质 |
二、缅甸政治转型中的主要议题 |
(一) 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 |
(二) 民族平等、团结和国家政治统一 |
(三) 民生问题和经济发展目标 |
三、缅甸政治转型的外交目标 |
(一) 摆脱国际政治压力实现与西方关系正常化 |
(二) 解除经济制裁、封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三) 全面改善国际环境融入国际社会 |
第二节 缅甸2010年以前的外交政策 |
一、吴努时期缅甸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 |
(一) 吴努时期中立主义外交的内涵 |
(二) 吴努时期缅甸中立外交的实践及其特点 |
(三) 吴努时期缅甸中立外交的目标 |
二、奈温时期缅甸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 |
(一) 缅甸重申中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
(二) 奈温时期缅甸中立外交的实践及其特点 |
(三) 奈温时期缅甸外交的目标 |
三、1988-2010年缅甸的外交政策 |
(一) 1988-2010年缅甸的外交政策 |
(二) 1988-2010年缅甸的外交关系 |
(三) 外交转型的努力 |
第三节 2011年以来缅甸的外交 |
一、2011年以来缅甸的外交成就 |
(一) 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
(二) 与周边国家关系继续加强 |
(三) 对外经济关系的深化与拓展 |
二、2011年以来缅甸外交及其政策的特点 |
(一) 2011年以来缅甸外交活动的特点 |
(二) “平衡”“自主”外交政策思维的新体现 |
(三) 内政转型与外交转型 |
三、缅甸外交政策的要素及其外交走势 |
(一) 外交决策者:军人的主导地位及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
(二) 国际格局与缅甸外交政策取向 |
(三) 外交议题及其发展走势 |
第二章 缅甸与美国及其盟友关系 |
第一节 缅甸政治转型前美国对缅甸政策和两国关系 |
一、1950-1962年间缅甸与美国关系 |
(一) 双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
(二) 美国对缅甸关系的政策及其出发点 |
(三) 缅甸对美国关系的政策及其出发点 |
二、1962-1988年间缅甸与美国关系 |
(一) 双方关系的主要表现 |
(二) 美国对缅甸关系的政策及其出发点 |
(三) 缅甸对美国关系的政策及其出发点 |
三、1988-2010年间缅甸与美国关系 |
(一) 双方关系的主要阶段 |
(二) 两国关系的特点 |
(三) 美国对缅甸关系的政策及其出发点 |
(四) 缅甸对美国的政策 |
(五) 美国与缅甸关系的焦点 |
第二节 2011年以来美国对缅甸的关系和政策 |
一、缅甸与美国关系的发展变化 |
(一) 缅甸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 |
(二) 缅甸对美国政策 |
(三) 美国对缅甸政策 |
二、两国间的问题及发展走向 |
(一) 缅甸的“民主化”问题 |
(二) 美国的制裁等压力 |
(三) 围绕“民主”与制裁的失落感 |
三、美国亚太战略及对缅甸关系 |
(一) 美国亚太战略对缅甸美国关系的影响 |
(二) 中国印度因素对缅甸美国关系的影响 |
第三节 缅甸与美国盟友关系及其相互政策 |
一、缅甸与欧盟外交 |
(一) 1988-2010年缅甸与欧盟关系 |
(二) 2011年以来缅甸与欧盟关系 |
(三) 影响双边关系的主要因素 |
二、缅甸与日本关系 |
(一) 1988-2010年缅甸与日本关系 |
(二) 2011年以来缅甸与日本关系 |
(三) 影响缅甸与日本关系的因素 |
第三章 2011年以来缅甸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关系 |
第一节 缅甸与东盟关系 |
一、2010年以前缅甸与东盟的关系 |
(一) 1988年以前缅甸与东盟的关系 |
(二) 1988-1997年缅甸与东盟关系 |
(三) 1997-2010年缅甸与东盟关系 |
二、缅甸与东盟自2011年以来的关系 |
(一) 双边关系 |
(二) 多边关系 |
(三) 缅甸政治转型为缅甸与东盟关系释放出的活力 |
三、缅甸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前景 |
(一) 东盟发展与缅甸关系的核心要素 |
(二) 缅甸发展与东盟关系的政策取向 |
(三) 缅甸与东盟关系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2011年以来缅甸与泰国关系 |
一、2010年以前缅甸与泰国的关系 |
(一) 历史上缅甸与泰国关系 |
(二) 1948—1962年缅甸与泰国关系 |
(三) 1962—1988年缅甸与泰国关系 |
(四) 1988-2010年缅甸与泰国关系 |
二、2011年以来缅甸与泰国关系 |
(一) 政治关系的平稳发展 |
(二) 经贸合作的加强 |
(三) 缅甸政治转型对缅甸泰国关系的影响 |
三、缅甸与泰国关系的前景 |
(一) 地理相邻对缅甸泰国关系的影响 |
(二) 国家政治局势和政府(政权)变化 |
(三) 国际环境 |
第三节 2011年以来缅甸与印度关系 |
一、缅甸与印度关系的发展历程 |
(一) 缅甸印度历史上的长期交往 |
(二) 1948-1988缅甸与印度的关系 |
(三) 1988-2010年缅甸与印度的关系 |
二、2011年以来缅甸与印度的关系 |
(一) 2011年以来缅甸与印度政治安全关系的发展 |
(二) 2011年以来缅甸与印度经济关系的发展 |
(三) 2011年以来两国关系的特点 |
三、缅甸与印度关系的发展趋势 |
(一) 外交政策及其判断 |
(二) 地缘因素 |
(三) 国际环境 |
第四章 缅甸与中国关系 |
第一节 缅甸政治转型前与中国关系 |
一、独立后到1988年的双边关系 |
(一) 1950-1962年间的中缅关系 |
(二) 1962-1988年间的中缅关系 |
二、1988-2010年间缅甸与中国关系 |
(一) 缅甸与中国关系的发展 |
(二) 中国对缅甸关系的政策 |
(三) 缅甸对中国关系的重点及政策 |
三、中缅关系的历史遗产 |
(一) 形成了和平共处、相互友好、相互依托的关系 |
(二) 呈现出阶段性调整的特征 |
(三) 国家间关系的政治心理、民族心理 |
第二节 2011年以来缅甸与中国的关系 |
一、两国关系的发展特点 |
(一)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
(二) 互联互通与经济关系发展 |
(三) 多边机制中协调配合的新发展 |
二、2011年以来中缅关系的政策 |
(一) 政治关系的巩固与应变 |
(二) 合作领域及其重点 |
(三) 多边关系及多重变化 |
(四) 中国的期待与担忧 |
三、缅甸发展与中国关系的重点和政策 |
(一) 对中国的整体外交定位:战略依托 |
(二) 国内需求及其对中国的政策 |
(三) 国际活动的需求及其对中国的政策 |
第三节 中缅关系的前景 |
一、缅甸政治局势变化与中缅关系前景 |
(一) 缅甸现政权的政治走势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
(二) 民主派政治力量的活动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
(三) 缅甸政治中间力量的活动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
二、国际环境变化对中缅关系的影响 |
(一) 缅美关系与中缅双边关系 |
(二) 缅印关系对中缅关系的影响 |
(三) 日本在缅甸的经济外交对中缅关系的影响 |
三、重大问题的走势对中缅关系的影响 |
(一) 经济摩擦及常态化复杂化的可能性 |
(二) 边境治理中的问题与挑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福州市特色果业现状与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背景 |
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3 国外发达国家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3.1 国外发达国家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3.1.1 选育优良新品种,开发符合市场供应期和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种 |
3.1.2 采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种植 |
3.1.3 重视采后的保鲜加工、分级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 |
3.1.4 水果协会发挥重要作用 |
3.2 美国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3.3 新西兰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4 国内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4.1 水果产量和果园面积均有所增长,但水果出口比重较低,是水果生产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 |
4.2 种植结构不合理,果农质量意识差、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
4.3 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水果品牌效应差,市场营销能力弱 |
5 福建省水果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5.1 福建省水果产业现状 |
5.1.1 优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果树种质资源丰富,果类品种多 |
5.1.2 果类区域化布局逐步形成,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资源比较优势的发挥日益突出 |
5.1.3 果品贮藏、加工业有所发展,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
5.2 福建省水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
5.2.1 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单产和优质果低 |
5.2.2 果树品种结构问题仍较突出 |
5.2.3 生产经营规模小,果农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低 |
第二章 橄榄产业发展研究 |
1 撒揽果业现状 |
2 橄榄果业优势 |
2.1 福州橄榄形成产业规模,市场发展前景好 |
2.2 福州加强鲜食橄榄的选育和推广力度,经济效益较好 |
2.3 对大果型优质加工橄榄重点选育,促进橄榄加工业的发展 |
2.4 福州橄榄基地建设扩大,产业科技进步 |
2.5 福州橄榄联结机制初步建立,品牌效应明显 |
3 福州橄榄果业存在的问题 |
3.1 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为害 |
3.2 产品缺乏创新,市场竞争力下降 |
3.3 鲜食橄榄市场饱和 |
3.4 实生群体多,新品种研发培育缓慢 |
3.5 橄榄育苗具有特异性,高新栽培技术推广较慢 |
3.6 销售区域开发有限 |
4 福州橄榄果业发展对策 |
4.1 选育橄榄优质品种,减少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 |
4.2 促进橄榄的精深加工,开发橄榄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
4.3 在橄榄栽培中大力推广高新嫁接技术 |
4.4 开拓新的鲜食橄榄市场,依附科技加快优质品种结构调整 |
4.5 政府引导成立专项基金,推动福州橄榄品牌文化发展 |
第三章 李产业发展研究 |
1 李果业现状 |
2 福州李果产业优势 |
2.1 福州地理气候条件优越,优质品种栽培历史悠久 |
2.2 李果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需求大价格可观 |
2.3 建立李果种植示范基地,李果加工能力不断提高 |
3 福州李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
3.1 李果种植品种较为单一,缺乏强大的科技支撑 |
3.2 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急需联结整合李果产业的组织 |
3.3 本市李果产品加工率低,产品缺乏统一质量标准 |
3.4 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单一农户量产有限,竞争力较弱 |
3.5 李果生产栽培中虫害防治技术有待提高 |
4 福州李果发展对策 |
4.1 调整优化李果优质品种,依附科技发展李果加工产业 |
4.2 加强对果农的防治病虫害的引导,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 |
4.3 重点培育加工龙头企业,以品牌价值带动产业发展 |
4.4 积极研究推广李果的营养价值,建立新型观光果园 |
4.5 加强虫害防治技术的提高,重点防治括小实螺的危害 |
第四章 青梅产业发展研究 |
1 青梅产业现状 |
2 福州青梅产业优势 |
2.1 青梅栽培历史悠久,产业发展形势好 |
2.2 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充足 |
2.3 青梅易于加工,产品丰富多样 |
3 福州青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
3.2 青梅加工企业规模有限,产品缺乏技术创新 |
3.3 老梅园生产问题突出,影响青梅产业发展 |
4 福州青梅产业发展对策 |
4.1 对老化青梅园进行改造,提升果农管理技术 |
4.2 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促进青梅产业稳步发展 |
4.3 按照规范的生产过程,保证青梅生产加工安全卫生 |
第五章 福橘产业发展研究 |
1 福橘产业现状 |
2 福州福橘产业优势 |
2.1 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为当地资源品种,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
2.2 开展提纯复壮,选育优良单株,开发新品种 |
2.3 建立良种繁育苗圃,推广丰产优株新生系,提高福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
3 福州福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果实品质参差不齐,果实风味品质差,同类水果竞争大 |
3.2 无大范围规范种植,橘园管理粗放,形成重种轻管橘园 |
3.3 福橘采后贮藏和加工环节薄弱,存储运输无法保证 |
3.4 福橘生产种植效益下降,果农积极性较差 |
4 福州福橘产业发展对策 |
4.1 培育优良品种,采取示范种植的推广方式,加强果园管理 |
4.2 加大力度宣传,深入挖掘福橘蕴含的文化底蕴 |
4.3 重视采后加工包装,保鲜及运输,并开发各种副产业 |
4.4 加大投入,提高福橘质量和产量,适当扩大福桔种植比例,促进产业向可持续发展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1.1 福州市特色果业产业现状 |
1.2 福州市特色果业产业的调查研究 |
2 展望 |
2.1 橄榄鲜食市场继续走俏 |
2.2 李梅加工产品多样化 |
2.3 福橘品质得到改善,需求市场复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1.2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2.1 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2.1.1 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 |
2.1.2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
2.2 战略管理的内涵 |
2.2.1 战略的含义和特征 |
2.2.2 战略管理的含义 |
2.2.3 战略管理的过程 |
2.2.4 战略管理的任务 |
2.2.5 战略管理的层次 |
2.3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
2.3.1 PEST分析 |
2.3.2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
2.3.3 SWOT分析 |
第三章 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述 |
3.1 天然橡胶产业基本情况综述 |
3.1.1 天然橡胶简介 |
3.1.2 天然橡胶产业价值链 |
3.1.3 天然橡胶的分类 |
3.2 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3.2.1 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现状 |
3.2.2 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趋势 |
3.3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
3.3.1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 |
3.3.2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趋势 |
第四章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
4.1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宏观环境分析(构造PEST模型) |
4.1.1 政策环境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影响(Policy) |
4.1.2 经济环境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影响(ECONOMY) |
4.1.3 社会环境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影响(Society) |
4.1.4 科技环境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影响(Technology) |
4.2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五种竞争力模型) |
4.2.1 新进入者的威胁 |
4.2.2 替代品的威胁 |
4.2.3 同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
4.2.4 购买商对云南天然橡胶的议价能力 |
4.2.5 上游供应商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议价能力 |
4.3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
4.3.1 内部环境优势分析(Strengths) |
4.3.2 内部环境劣势分析(Weaknesses) |
4.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
4.3.4 威胁分析(Threats) |
第五章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
5.1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的战略使命、目标 |
5.1.1 战略使命 |
5.1.2 战略目标 |
5.2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总体战略分析与选择 |
5.2.1. 集团规模化战略 |
5.2.2 一体化战略 |
5.2.3 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 |
5.2.4 联盟战略 |
5.3 竞争战略分析与选择 |
5.3.1 基于自身优势的成本领先战略 |
5.3.2 基于差异化优势的精品战略 |
5.3.3 基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六章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战略发展的实施保障 |
6.1 树立新的产业观念 |
6.2 体制的变革 |
6.3 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
6.4 用人机制的创新 |
6.5 积极开拓市场 |
6.6 产业政策的创新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 ——以云南勐仑旅游小城镇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旅游小城镇建设背景 |
1.1.2 旅游小城镇建设在推动农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小城镇类型与发展模式划分 |
2.1.1 小城镇类型 |
2.1.2 小城镇发展模式 |
2.1.3 小城镇规划的相关理论 |
2.2 旅游规划的内涵 |
2.2.1 含义 |
2.2.2 类型 |
2.2.3 目的 |
2.3 旅游规划研究 |
2.3.1 国外旅游规划发展回顾 |
2.3.2 中国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
2.3.3 旅游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4 城镇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
2.3.5 小城镇旅游的特点 |
2.3.6 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现状 |
2.4 现有理论、规范对本次研究的启示 |
2.5 小结 |
第3章 小城镇旅游资源与旅游小城镇资源开发 |
3.1 小城镇旅游资源 |
3.1.1 小城镇景观与小城镇景观资源 |
3.1.2 小城镇旅游资源类型 |
3.1.3 小城镇旅游资源特征 |
3.1.4 旅游小城镇分类 |
3.2 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开发 |
3.2.1 旅游资源开发基础理论 |
3.2.2 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
3.2.3 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
3.3 小结 |
第4章 旅游小城镇规划内容重点 |
4.1 小城镇规划体系于旅游小城镇建设指导 |
4.2 旅游小城镇规划中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
4.2.1 旅游资源开发作用与流程 |
4.2.2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旅游规划手段 |
4.2.3 旅游规划手段在旅游小城镇规划中的运用 |
4.3 旅游小城镇发展规划层面—旅游小城镇旅游项目可行性分析与整体形象塑造 |
4.3.1 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投资效益预测 |
4.3.2 旅游小城镇旅游业客源市场调查与技术分析 |
4.3.3 旅游小城镇景观意象与整体旅游形象塑造 |
4.4 旅游小城镇总体规划层面—旅游资源项目总体定位与布局 |
4.4.1 旅游小城镇旅游容量规划测定 |
4.4.2 旅游小城镇旅游产品策划 |
4.4.3 旅游小城镇空间结构布局规划 |
4.4.4 旅游小城镇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
4.5 旅游小城镇详细规划层面—旅游小城镇中旅游资源形象特色引导与创造 |
4.5.1 旅游小城镇第一印象区特色形象引导与创造 |
4.5.2 旅游小城镇核心区特色形象引导与创造 |
4.5.3 旅游小城镇景点特色形象设计引导 |
4.6 小结 |
第5章 旅游小城镇规划中特色形象塑造方法 |
5.1 旅游小城镇特色形象载体研究 |
5.1.1 城市意象系统理论 |
5.1.2 旅游城镇形象要素载体 |
5.2 旅游小城镇特色形象创造原则 |
5.2.1 主客体方面 |
5.2.2 时空辩证方面 |
5.2.3 一般重点方面 |
5.3 旅游特色形象塑造方法 |
5.3.1 发展规划层面 |
5.3.2 总体规划层面 |
5.3.3 详细规划层面 |
5.4 小结 |
第6章 综合实例分析 |
6.1 规划前的勐仑镇条件情况 |
6.1.1 旅游小城镇类型与自然条件概况 |
6.1.2 旅游资源现状 |
6.1.3 旅游发展现状 |
6.2 通过规划欲构建的城镇发展目标 |
6.2.1 城镇发展目标 |
6.2.2 目标特色与认识 |
6.3 旅游小城镇规划重点框架理论语形态塑造方法在案例中的体现和运用 |
6.3.1 发展规划层面和体现与运用 |
6.3.2 总体规划层面的体现与运用 |
6.3.3 详细规划层面的体现与运用 |
6.4 认识和结论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图表清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云南热带水果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越货物贸易的不对称相互依赖 ——越南的视角[D]. VU THI LY.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广东徐闻县农村电商发展对策研究[D]. 邵志舜.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3]番荔枝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J]. 程志华,龚霄,刘洋洋,周伟,魏晓奕,李积华,林茂. 农产品加工, 2018(15)
- [4]火龙果的南果北栽技术现状及展望——以山西省河津市为例[J]. 高飞,韩瑶,高美英,李宏波,纪薇. 果农之友, 2016(S1)
- [5]钦州市火龙果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D]. 陈铭斯. 广西大学, 2016(02)
- [6]老挝北部九省与中国云南省农业合作研究[D]. 孔什(DONEVIXAY KHONSERTH). 云南大学, 2016(12)
- [7]缅甸政治转型以来的对外关系[D]. 闫德华. 云南大学, 2015(09)
- [8]福州市特色果业现状与产业发展研究[D]. 庄晓杰.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1)
- [9]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翔.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6)
- [10]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 ——以云南勐仑旅游小城镇规划为例[D]. 潘斌. 同济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