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罗艺[1](202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文中提出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社会知识体系的不断解构与重塑。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素养需求与结构面临新的变革契机。信息素养成为技术变革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等国际性纲要文件彰显着信息素养的时代意义,并将信息素养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之中,无容置疑凸显了信息素养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频现,其在应对技术变革层面胜任力明显不足。为此,本研究尝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议题。参照美国、欧盟等陆续推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本研究较为认同信息素养即能力这一概念,并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界定为大学生发展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理解、选择、运用、评价、反思、创造能力。基于对境脉理论和学习者特征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视角,本文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教育支持维度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困境表征及教育支持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研、教育比较、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设计和验证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六个省份12所大学近2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而对60余名大学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次,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和教育支持的相关维度,构建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实施构想,注重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得两者互为补充、相互验证。研究发现,在信息素养现状方面,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教育成效不显着,具体存在的六个方面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等。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特质和外部环境两大教育支持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具体是指信息行为极易受到个人特质影响,且不易受大学教育影响而转变;外部环境则囊括大学、网络、社会三方,主要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大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相应教育项目和举措不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未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重视;缺乏系统性成效评估体制机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等。基于以上发现,归纳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四项实然困境:其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理念滞后;其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其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多元主体缺失;其四,大学生信息素养政策大学供给匮乏。立足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三个原则构想,分别为“教育模式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原则”、“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原则”、“教育环境的系统化与长效性原则”,同时从大学生个体、大学本身、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出发,遵循微观到宏观、外促到到内生、泛化到专业、单主体到全育人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以内生为核心、大学为重点、网络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四条实施路径,以期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价值参考。
伍海波,赵奇钊[2](2020)在《新时期图书馆员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读者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依据新时期图书馆馆员权益的理解,图书馆员权益保障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时期图书馆员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探讨图书馆员权益保障的策略,以期推动新时期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与水平。
王玲玲[3](2011)在《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以南京高校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Web2.0网络环境既给图书馆组织文化带来了新的理念,又对传统的图书馆组织文化提出了挑战。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将Web2.0的理念及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并以此推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实现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Web2.0的服务已经深入到中国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在高校图书馆,不少Web2.0的技术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都有所体现,然而在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在Web2.0环境下,为了有效地建设、巩固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积极地将Web2.0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到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使Web2.0理念和技术成为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手段。在理论上,探讨这一问题也为Web2.0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Web2.O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为了系统地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课题查新,全面总结回顾了国内外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需要对相关的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组织文化、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涵义,并探讨了图书馆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Web2.0环境下组织文化构建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以及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者,本文对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和实地访问调查,了解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员对于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认可度等,图书馆用户对Web2.0环境下图书馆员服务质量的评价以及期望图书馆人力资源达到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发现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高校图书馆人力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对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现提出构想和建议。最后,在论述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实现的方法。具体阐述了Web2.O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的原则、任务、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等。
唐小芳,周湘萍[4](2011)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馆员的信息素养》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特点,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角色,提出了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和提高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一些措施。
罗秀娟[5](2009)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研究 ——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合作培养模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素养是现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了从合作的角度,以高校图书馆为施教主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首先,由于信息素养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着的,因此本文在对其概念演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基本涵义,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本文通过课题查新,全面掌握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背景与现状;通过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的调查,对国外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实际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由于国内至今还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项目,而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基本前提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因此本文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并各自选取了典型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在以上调查数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比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现状的差距,并分析出国外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再者,本文对南京地区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图书馆员和大学教师进行了进行了问卷和实地访问调查,以此了解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水平以及大学生、图书馆员和大学教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认知程度、本校的现状及意见看法,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措施和途径。最后,在理论、实践和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着重从微观和中观层次对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微观层次的合作即是指校园内的合作,研究高校图书馆与各院系、与多媒体教育中心、网络中心、教务处等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第二,中观层次的合作即区域范围内的合作,研究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高校图书馆与当地的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之间以及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库商、软件公司等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最终本文在以上两个层次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总模式,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更好地开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层次水平。
牛根义[6](2008)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文中研究表明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阐述了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影响,重点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朱增勇[7](2008)在《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网络环境下农业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农业图书馆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馆藏结构、服务方式和图书馆员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很少,实践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有一些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围绕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成功的运行模式,分别从组织结构、管理机制、服务项目、服务理念和服务人员等6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找出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性的收集用户资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实现资源、服务和技术的整合,建立合理的反馈体系和考核指标,改革现有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基于用户集成管理的四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模式实施的建议。基于上述思路,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一是构建了四元一体化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即用户管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集成的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服务模式。运用CRM理论和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农业文献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通过用户集成管理对用户信息行为周期的动态跟踪,围绕用户需求建立文献资源、服务和技术集成。该模式横向包括信息服务应用、信息服务管理的规范、信息用户评价三个系统。纵向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的控制;第二个层次是微观操作系统,硬、软、评价三元分立又互相融合。二是建立了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LibQUAL+TM理论和方法,根据农业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特点,创新性的设计了一套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信息服务形式、信息服务影响、物理环境5个层面,共22个指标。利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农业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效果实施了评价,探讨了指标的可行性。三是提出了实现四元一体化模式的功能的策略。革新四元一体化模式下的自助式、个性化和知识服务,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改革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培养复合型的农业图书馆员来实施建立的服务模式。本论文通过构建四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实现四元一体化模式的策略,对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邓红巧[8](2006)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郑凤兰[9](2006)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与素质培育》文中研究说明知识经济改变了图书馆的地位和命运,信息化拓展了图书馆的视域和功能,网络化给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应当是信息馆员、知识馆员、网络馆员。培育馆员的信息素质一要建立继续教育机制;二要加强自身修养;三要走学者化道路。
石国庆[10](2005)在《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转变与素质要求》文中提出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对图书馆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将有很大的变化。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图书馆员如何进行角色转变与素质重建,以适应网络环境下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频现 |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缺乏 |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价值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信息 |
二、素养与素质 |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 |
四、教育支持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 |
一、媒介素养 |
二、数据素养 |
三、网络素养 |
四、信息素养 |
五、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政策文本研究 |
一、时代性标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
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
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政策研究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
一、基于境脉理论视角的研究 |
二、基于学习者特征理论视角的研究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研究框架 |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启示 |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路线 |
第二节 测量工具编制 |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 |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评价指标 |
第三节 调查数据搜集 |
一、问卷预测与检验 |
二、正式问卷的施测 |
三、调查对象概况 |
第四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特征分析 |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表现 |
一、大学生信息理解能力 |
二、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 |
三、大学生信息运用能力 |
四、大学生信息评价能力 |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能力 |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 |
第二节 小结与讨论 |
一、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 |
二、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 |
三、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 |
四、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 |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 |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 |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分析 |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影响因素 |
一、个人特质与信息素养教育 |
二、外部环境与信息素养教育 |
三、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维度影响情况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困境 |
一、信息素养教育支持重视不够 |
二、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 |
三、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支持体制机制不完善 |
四、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大学供给不充分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关系 |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互动模型 |
二、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建构 |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 |
一、教育模式从外促到内生 |
二、教育环境从泛化到专业 |
三、教育主体从单主体到全维度 |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原则构想 |
一、教育模式的个性化、精准化原则 |
二、教育环境的专业化、规范化原则 |
三、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长效性原则 |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实施路径构想 |
一、以内生为核心,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自我支持 |
二、以大学为重点,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水平 |
三、以网络为依托,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制机制 |
四、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治理生态圈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2)新时期图书馆员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新时期图书馆员的权益 |
二、新时期图书馆员权益保障的现状 |
三、新时期图书馆员权益缺失的原因 |
(一)馆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
(二)馆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
(三)缺乏业内人士对馆员权益保障问题的关注 |
(四)馆员权益缺乏法律的保障 |
四、新时期图书馆员权益保障的策略 |
(一)满足馆员受尊重需求,提高馆员社会地位 |
(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馆员权益 |
(三)重视人文关怀,提升馆员幸福感 |
(四)落实馆员责任制,强化岗位责任担当 |
结语 |
(3)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以南京高校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有关实践和研究综述 |
1.2.1 图书馆组织文化实践与研究 |
1.2.2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研究 |
1.2.3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2.1 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
2.1.1 图书馆组织文化 |
2.1.2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
2.1.3 图书馆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
2.2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
2.2.1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
2.2.2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
2.3 Web2.0环境下组织文化构建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
2.3.1 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作用 |
2.3.2 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作用 |
2.3.3 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凝聚作用 |
2.3.4 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作用 |
2.3.5 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辐射作用 |
2.4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行性 |
2.4.1 物质基础 |
2.4.2 制度基础 |
2.4.3 理念基础 |
2.5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
2.5.1 制定和实施Web2.0环境下图书馆组织文化变革方案 |
2.5.2 将基于Web2.0的价值观贯穿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 |
2.5.3 建立Web2.0环境下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激励机制 |
第三章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图书馆为例 |
3.1 调查表的设计与调查统计的方法 |
3.1.1 调查表设计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案与步骤 |
3.1.4 问卷录入、统计分析方法介绍 |
3.1.5 调查的样本情况 |
3.2 图书馆工作人员数据分析 |
3.2.1 图书馆工作员样本属性分析 |
3.2.2 图书馆员工基本数据分析 |
3.3 用户数据分析 |
3.3.1 用户样本属性分析 |
3.3.2 用户基本数据分析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3.4.1 我国图书馆用户以及馆员对于Web2.0理念和技术的认识有待提高 |
3.4.2 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塑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2.0组织价值观 |
3.4.3 从组织文化入手进行Web2.0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明智之举 |
3.4.4 Web2.0交流平台是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 |
第四章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现 |
4.1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原则与任务 |
4.1.1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原则 |
4.1.2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
4.2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
4.2.1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
4.2.2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
4.3 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 |
4.3.1 领导重视 |
4.3.2 制度保障 |
4.3.3 财力保障 |
4.3.4 人才保障 |
4.3.5 时间保障 |
4.3.6 平台保障 |
第五章 结语 |
5.1 主要工作 |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5.3 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Web2.0 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调查问卷(馆员) |
附录2 Web2.0 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调查(用户) |
致谢 |
(4)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馆员的信息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特点 |
(一) 馆藏资源载体的丰富化 |
(二) 服务手段的网络化 |
(三) 用户需求的个性化 |
二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员的角色 |
(一) 信息资源导航者。 |
(二) 信息管理者。 |
(三) 信息网络培训者。 |
三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
(一)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 |
(二) 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 |
(三) 具有信息道德修养 |
(四) 通晓外语知识 |
(五) 具有学习意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
四 提高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 |
(一) 做好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馆员信息素质 |
(二)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强化馆员信息意识 |
(5)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研究 ——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合作培养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
2.1 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信息素养 |
2.1.2 信息素养教育 |
2.1.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 |
2.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2.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必要性 |
2.2.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可行性 |
第三章 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实践的比较研究 |
3.1 国外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现状 |
3.1.1 调研方法 |
3.1.2 调研结果 |
3.1.3 典型案例分析 |
3.1.3.1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信息素养教育 |
3.1.3.2 陶森大学的"高效信息利用课程" |
3.1.3.3 德克萨斯信息素养教育指南 |
3.2 国内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现状 |
3.2.1 调研方法 |
3.2.2 调研结果 |
3.2.3 典型案例分析 |
3.2.3.1 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 |
3.2.3.2 复旦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专栏 |
3.3 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比较分析 |
第四章 南京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调查分析 |
4.1 调查表的设计与调查统计的方法 |
4.1.1 调查表设计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方案与步骤 |
4.1.4 问卷录入、统计分析方法介绍 |
4.1.5 调查的样本情况 |
4.2 学生数据分析 |
4.2.1 学生样本属性分析 |
4.2.2 学生基本数据分析 |
4.2.2.1 关于信息素养 |
4.2.2.2 有关信息素养的合作培养 |
4.3 图书馆员数据分析 |
4.3.1 图书馆员样本属性分析 |
4.3.2 图书馆员基本数据分析 |
4.3.2.1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
4.3.2.2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态度 |
4.4 大学教师数据分析 |
4.4.1 大学教师样本属性分析 |
4.4.2 大学教师基本数据分析 |
4.5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 |
5.1 微观层次的合作培养模式 |
5.1.1 图书馆与院系教师之间的合作 |
5.1.2 图书馆与校内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 |
5.2 中观层次的合作培养模式 |
5.2.1 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
5.2.2 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
5.2.3 与相关教学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和企业单位之间的合作 |
5.3 合作模式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工作 |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6.3 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2 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调查问卷(馆员问卷) |
附录3 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 |
(一)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 |
1.网络环境颠覆了图书馆的信息垄断地位。 |
2.网络环境促使图书馆业态的改变。 |
(二)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角色。 |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
(一)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
(二)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
1.图书馆员的信息构建。 |
2.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学习。 |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方式 |
(一) 自主学习。 |
(二) 团队学习。 |
(三) 各种教育与培训。 |
1.在职学历教育。 |
2.专业化发展教育。 |
3.学术研讨与交流。 |
(7)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概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主要方法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 |
2.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概述 |
2.1.1 文献信息资源 |
2.1.2 文献流通 |
2.1.3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
2.1.4 参考咨询 |
2.1.5 数据库服务 |
2.1.6 网络文献信息服务 |
2.2 网络环境下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
2.2.1 馆藏结构的变化 |
2.2.2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
2.2.3 信息技术的发展 |
2.2.4 对文献信息服务方式的影响 |
2.2.5 信息服务人员角色转变 |
2.2.6 外部环境的变化 |
2.2.7 知识经济的发展 |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比较分析 |
3.1 国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及其模式 |
3.1.1 传统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1.2 集成服务模式 |
3.1.3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
3.1.4 渗透延伸服务模式 |
3.2 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2.1 传统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2 集成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3 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4 知识型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 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
3.3.1 组织结构的比较分析 |
3.3.2 管理机制的比较分析 |
3.3.3 网络文献信息服务项目的比较分析 |
3.3.4 服务理念的比较分析 |
3.3.5 服务人员的比较分析 |
3.3.6 用户信息需求和服务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四章 客户关系管理(CRM)理念与方法的引入 |
4.1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 |
4.1.1 CRM 概念和内涵 |
4.1.2 CRM 核心管理思想 |
4.2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和应用现状 |
4.3 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农业文献信息服务 |
4.3.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必要性 |
4.3.2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可行性 |
4.4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 |
4.4.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方法和策略 |
4.4.2 CRM 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
第五章 基于 CRM 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用户需求分析 |
5.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类型 |
5.1.1 前沿性需求 |
5.1.2 预测性需求 |
5.1.3 集成性需求 |
5.1.4 及时性需求 |
5.1.5 个性化需求 |
5.1.6 实用性需求 |
5.2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需求和模式选择调查 |
5.2.1 调查的对象、方法、时间 |
5.2.2 调查的情况和结果的分析 |
5.2.3 调查情况总结 |
5.3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用户需求分析 |
5.3.1 学生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2 科技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3 管理、经营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4 农业推广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5 农民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4 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四元一体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 |
6.1 模式建立的原则和基本目标 |
6.2 模式建立的理念 |
6.3 模式的构建 |
6.3.1 用户管理集成 |
6.3.2 资源集成 |
6.3.3 服务集成 |
6.3.4 技术集成 |
6.4 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评价 |
第七章 四元一体服务模式实施的策略 |
7.1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
7.2 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实施 |
7.2.1 用户自助服务 |
7.2.2 个性化服务 |
7.2.3 知识服务 |
7.3 改革文献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 |
7.3.1 农业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7.3.2 重组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7.4 培养复合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人员 |
7.5 基于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效果评价的实施 |
7.5.1 用户调查的实施 |
7.5.2 评估结果分析 |
7.5.3 对 LibQUAL+~(TM) 评估方法的思考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2.1 通过用户集成管理,提供基于用户需求的文献信息和服务 |
8.2.2 重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管理,提高馆员的素质 |
8.2.3 建立标准化服务平台,实现个性化服务 |
8.2.4 拓展传统服务模式,与网络数字化集成服务模式相互补充 |
8.2.5 建立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监督和改进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
2.如何搞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
(9)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与素质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
1.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应该是信息馆员 |
第一, 图书馆员是信息的主体。 |
第二, 图书馆员是信息的重组、再造者。 |
2.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应该是知识馆员 |
第一, 图书馆员是知识创新的推动者。 |
第二, 图书馆员是知识的应用和传播者。 |
3.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应该是网络馆员 |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的培育 |
1.积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
2.自觉加强信息素质修养 |
3.走学者化的道路 |
(10)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转变与素质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条件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与素质要求 |
1、信息认知与管理能力: |
2、信息导航能力: |
3、文献信息化专题服务能力 (或学科知识信息导航能力) : |
4、信息素质教育能力: |
5、外语能力: |
四、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D].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2]新时期图书馆员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 伍海波,赵奇钊.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 [3]Web2.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以南京高校图书馆为例[D]. 王玲玲.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1)
- [4]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馆员的信息素养[J]. 唐小芳,周湘萍.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5]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研究 ——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合作培养模式分析[D]. 罗秀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6]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 牛根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12)
- [7]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 朱增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8]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J]. 邓红巧.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6(03)
- [9]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与素质培育[J]. 郑凤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 [10]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转变与素质要求[J]. 石国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