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一、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关宁,杨俊杰,杨振淮[1](2021)在《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两种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两种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乙状结肠造口方式不同分为腹膜外组(经腹膜外造口,36例)、腹膜内组(经腹膜内造口,45例),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指标等以■表示,独立t检验;排便功能、Kirwan失禁分级、术后并发症等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膜外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腹膜内组(P<0.05);腹膜外组术后排便功能总优良率(80.6%)比腹膜内组(60.0%)高(P<0.05)、术后Kirwan失禁分级比腹膜内组轻(P<0.05);腹膜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比腹膜内组(26.7%)低(P<0.05)。结论相比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经腹膜外造口更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少造口并发症,且患者排便、控便能力更好,安全性更高。

贾伟,刘牧林,朱冰,骆杰[2](2021)在《腹膜外斜隧道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对照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随访24~6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近期并发症(造口分离、造口水肿、造口缺血或坏死、造口肠管破裂、造口肠管梗阻)、造口远期并发症(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1±0.42)d]、首次排便时间[(4.18±0.55)d]高于对照组[(3.04±0.30)d、(3.93±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11.96±1.62)d]与对照组[(11.64±2.32)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5.385%vs. 1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769%vs. 32.692%)、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率(86.538%vs. 4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时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排便感获得率。

李吉[3](2021)在《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中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0例因结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接受造口还纳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这种计划性二次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劣。以期为今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收治的70例因结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接受造口还纳术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间隔时间、肿瘤分期、术后化疗与否、术前合并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引流量、并发症切口发生率、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指标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辅助下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与传统开腹组(接受传统开腹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其中腹腔镜组30例,传统开腹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指标方面,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6.60±4.23)ml vs(26.03±8.06)ml、肠粘连松解率46.7%vs 17.5%、手术切口总长度(8.57±1.22)cm vs(17.63±2.72)cm均较传统开腹组有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9.93±18.47)min相对于传统开腹组(83.93±19.30)min略有劣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指标方面,腹腔镜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5.07±1.11)d vs(7.38±2.94)d、引流管引流量(78.27±22.71)ml vs(109.33±72.7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vs 20%、切口疼痛评分(3.16±1.12)分vs(6.25±1.58)分、术后住院时间(7.20±1.30)d vs(8.70±3.16)d相对于传统开腹组均有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腹腔镜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61.67±11.83)h vs(72.55±13.33)h、住院总费用(4.37±0.24)万元vs(4.40±0.53)万元相对于传统开腹组也有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是安全的、有效的,明显加快了术后康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贾伟[4](2021)在《腹膜外斜隧道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应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限期行腹腔镜辅助下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的10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腹腔镜辅助下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对照组52例为经腹腔镜辅助下Miles术并行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随访24-6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近期并发症(分离、水肿、缺血或坏死、肠管破裂、梗阻)及远期并发症(回缩、狭窄、旁疝、脱垂)、术后第6月排便感获得情况。研究结果观察组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08±0.422)d]、首次排便时间[(4.183±0.552)d],对照组[(3.043±0.296)d]、[(3.933±0.420)d],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11.961±1.620)d],对照组[(11.635±2.318)d]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口近期并发症观察组[15.385%(8/52)],对照组[17.308%(9/52)],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口远期并发症发观察组[5.769%(3/52)],对照组[32.692%(17/52)];术后第6月排便感获得率观察组[86.538%(45/52)],对照组[40.385%(21/52)],2组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时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且增加患者排便感获得率。

李泽灵,江薇[5](2021)在《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与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临床效果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经腹膜内、腹膜外两种结肠造口形式的并发症、术后出血、生活质量等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肛管、直肠下段恶性肿瘤切除术合并乙状结肠造口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经腹膜外组(n=30)与经腹膜内组(n=30);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外组患者在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经腹膜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内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经腹膜外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外组的功能领域积分为(326.43±77.14)分,明显高于经腹膜内组的(262.71±48.65)分;经腹膜外组的症状领域积分为(110.76±43.28)分,明显低于经腹膜内组的(143.37±53.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膜内造口术相比,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且控便、排便能力更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王峰[6](2021)在《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关闭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关闭技术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LAPR)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与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不关闭盆底腹膜相比,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评估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关闭技术是否具有优势。为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关闭技术在LAPR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本研究严格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选取10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对其进行详尽的资料提取和随访追踪。因患者不配合随访或死亡原因导致5例失访,最终本研究纳入总病例为98例。根据造口方式及盆底腹膜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经腹膜内造口且未关闭盆底腹膜组为对照组,总计53例;腹膜外造口联合关闭盆底腹膜组为研究组,总计45例。记录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排便功能等信息。采用造口功能评估量表对术后造口排便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手术时间为(157.7±36.3)min和(161.2±33.1)min,造口时间为(20.1±3.4)min和(18.8±3.2)min,术中出血量为(68.9±52.7)ml和(72.8±48.3)ml,造口排气时间为(2.1±0.9)d和(2.6±1.3)d,(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2±1.9)d和(10.4±2.3)d,(P<0.05)。LAPR关闭盆底腹膜时间为(13.2±1.4)min。(3)术后并发症:两组总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8%vs 73.6%),研究组和对照组造口旁疝发生率为4.4%(2/45)和18.9%(10/53)、造口脱垂发生率为0%(0/45)和13.2%(7/53),造口水肿发生率为24.4%(11/45)和9.4%(5/53),(P<0.05)。两组腹内疝发生率分别为2.2%(1/45)和13.2%(7/53)、造口狭窄发生率为4.4%(2/45)和7.5%(4/53)、造口回缩发生率为0%(0/45)和5.7%(3/53)、造口坏死发生率为2.2%(1/45)和5.3%(3/53),P均大于0.05。会阴相关并发症:研究组和对照组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4%(2/45)和17.0%(9/53)、会阴切口裂开发生率为2.2%(1/45)和15.1%(8/53)、会阴疝发生率为0%(0/45)和13.2%(7/53)、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0%(0/45)和15.1%(8/53)、盆底腹膜疝发生率为2.2%(1/45)和17.0%(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造口功能:排便刺激感、大便刺激时间、24小时排便频次、控制排便能力、排便规律性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大便形状、排便持续时间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关闭技术安全有效。(2)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关闭能明显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尤其是造口旁疝和造口脱垂,减少会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关闭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改善术后造口排便功能,尤其是排便刺激感和排便控制能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杨田甜[7](2020)在《腹腔镜直肠癌经腹膜外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因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腹膜外造口与传统腹膜内造口在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其对排便习惯影响的临床疗效差异。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2015年1月到2018年6月因低位直肠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的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病人14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为腹腔镜下腹膜外造口共77例,对照组为腹腔镜下腹膜内造口共72例。两组病人均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在造口时间、造口出血量、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及近、远期排便习惯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BMI、造口出血量、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造口时间较对照组长(21.18±2.39分钟vs18.10±2.05分钟),且两者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观察组及对照组造口缺血、水肿、狭窄近期及远期的发生率均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2.60%vs12.50%和3.89%vs16.67%),且两者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术后远期观察组出现造口旁疝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者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排便习惯改变的统计指标中排便自主感觉及大便成形情况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观察组在排便自主感觉好于对照组(28.57%vs13.89),两者比较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排便自主感觉和排便成形等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腹膜外结肠造口较传统腹膜内造口可以降低周围皮肤炎和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排便功能,具有相对良好的排便习惯,值得临床推行应用。

普彦淞,刘栋,毛智军,王建华,张涛,李真真,雷雨[8](2019)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APR)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采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生物补片重建盆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同时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和生物补片盆底重建的病例15例(试验组),以及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和未行盆底腹膜重建的病例5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在造口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发生术后肠梗阻与造口并发症共17例(肠梗阻6例,造口附近皮肤溃疡3例,造口黏膜脱垂2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4例),试验组发生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共3例(肠梗阻、造口溃疡、造口狭窄各1例)。对照组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数量明显超过试验组(P<0.05),且试验组无一例发生补片排异反应。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盆底生物补片重建术在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和造口相关并发症更低,是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云红,周志祥,周海涛,梁建伟[9](2019)在《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手术与常规的腹膜内造口术后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及肠造口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并探讨护理方法。方法将20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按造口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隧道式结肠造口,对照组常规的腹膜内造口。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至术后一年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肠造口并发症以及排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两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腹胀症状明显、排便时间延长,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一年内自我护理造口的能力和肠梗阻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形成规律排便习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6,P=0.010)。术后一年内肠造口凹陷、狭窄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造口旁疝、肠造口脱垂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近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长于腹膜内造口患者且腹胀症状明显。护士要加强饮食、活动指导,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术后远期更易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膜内造口患者,因此对于腹膜内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指导内容可根据其优势进行优化调整。

刘宇,黄海斌,刘铜军[10](2019)在《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和中日联谊医院行腹腔镜下Miles术的85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造口方式分为腹膜外造口组(45例)和腹膜内造口组(40例)。结果表明,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能有效减少造口并发症,并使患者形成规律排便习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两种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入选标准:
    3.方法: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围术期指标比较:
    2.排便功能:
    3.Kirwan失禁分级:
    4.并发症:
讨 论

(2)腹膜外斜隧道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2.2 造口近、远期并发症比较
    2.3 造口术后排便获得感比较
3 讨 论

(3)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中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手术指标
        1.4.2 术后恢复指标
    1.5 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比较
        2.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2.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3.1 腹腔镜技术的优势
    3.2 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处理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造口在直肠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腹膜外斜隧道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
附录B 综述 新辅助治疗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与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临床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经腹膜外组
        1.2.2 经腹膜内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2.2 两组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6)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关闭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一览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膜外造口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腹腔镜直肠癌经腹膜外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1 一般资料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 手术方法
        2.2.1 腹膜外造口手术操作
        2.2.2 腹膜内造口手术操作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3.2 造口相关并发症(缺血、水肿、周围皮肤炎、狭窄)分析
        3.2.1 术后7天随访结果
        3.2.2 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
        3.2.3 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
        3.2.4 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
    3.3 造口相关并发症(脱垂、回缩、造口旁疝)分析
        3.3.1 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
        3.3.2 术后9个月随访结果
        3.3.3 术后15个月随访结果
        3.3.4 术后21个月随访结果
    3.4 术后排便习惯统计分析
        3.4.1 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
        3.4.2 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
        3.4.3 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2.1 试验组:
        2.2 对照组:
    3 观察指标及随访
    4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讨 论

(9)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观察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工具
        (二) 资料收集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二、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三、两组患者术后一年肠道功能、排便状况及肠造口并发症比较
讨论
    一、关注隧道式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加强活动指导, 促进康复
    二、隧道式结肠造口不易受到腹压增加影响, 护士指导日常活动时可在常规措施上做相应调整
    三、护士要给予隧道式结肠造口患者养成规律排便习惯的具体方法指导

四、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两种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比较[J]. 李关宁,杨俊杰,杨振淮.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05)
  • [2]腹膜外斜隧道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应用[J]. 贾伟,刘牧林,朱冰,骆杰.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6)
  • [3]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中的临床疗效[D]. 李吉.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腹膜外斜隧道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应用[D]. 贾伟.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与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临床效果的比较[J]. 李泽灵,江薇.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4)
  • [6]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关闭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王峰.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腹腔镜直肠癌经腹膜外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的临床疗效比较[D]. 杨田甜.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J]. 普彦淞,刘栋,毛智军,王建华,张涛,李真真,雷雨. 陕西医学杂志, 2019(12)
  • [9]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 云红,周志祥,周海涛,梁建伟.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03)
  • [10]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分析[J]. 刘宇,黄海斌,刘铜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9(04)

标签:;  ;  ;  ;  ;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