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喘360例临床观察

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喘360例临床观察

一、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喘36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侯璇,严兴科,马重兵,周艳[1](2019)在《穴位埋线针具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穴位埋线是将可吸收外科缝线通过针具埋植在特定腧穴或部位的一种特殊的针灸治疗方法。资料研究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始于上世纪60年代,埋线针具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进,主要经历有创和微创两个阶段,总体上朝着微创、小型化和多功能融合化方向发展。本文对常用的埋线针具手术刀,三角针,套管针,埋线针刀等器具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埋线针具进一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吴学玉,陈贵珍,李艺彤,许云祥[2](2019)在《穴位药线植入疗法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文中提出穴位药线植入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针药结合疗法,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通过总结常用疾病治疗、药线制作方式、穴位选择的临床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在推广上仍存在作用机制不明、药线制作缺乏规范、埋线工具落后、不良反应不明确等问题,指出通过加强作用机制研究、优化线体材料、合理设计实验、规范药线制备、创新埋线工具、合理配方、优化选穴等,有望推进穴位药线植入疗法的进一步发展。

齐焕青[3](2016)在《药线植入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药线植入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2例结肠慢传输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羊肠线对照组、口服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其中药线治疗组31例患者;羊肠线对照组30例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组29例患者。药线治疗组和羊肠线对照组均治疗1次,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组服药2周。观察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第2周、第4周和第6周的各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1.第2周,药线治疗组与羊肠线对照组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对照组三组患者各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药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羊肠线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口服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第2周疗效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2.第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羊肠线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停药两周后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第4周总有效率为37.9%,药线治疗组与羊肠线对照组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药线治疗组与口服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羊肠线对照组与口服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相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药线治疗组与羊肠线对照组第4周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药线治疗组和羊肠线对照组第4周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3.第6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羊肠线对照组总有效率90.0%,停药四周后的口服药物对照组第6周总有效率为27.6%,药线治疗组与羊肠线对照组相比较,P>0.05,药线治疗组与口服药物对照组、羊肠线对照组与口服药物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提示第6周治疗组与羊肠线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与羊肠线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药物对照组。4.症状评分方面,排便费力度、排便时间症状评分,治疗组在第2周、第4周、第6周与羊肠线对照组及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相比,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在第2周、第4周、第6周排便费力度、排便时间上疗效优于羊场线对照组及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余症状评分方面,药线治疗组与羊肠线对照组在第2周、第4周、第6周中,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线植入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疗效显着,远期疗效评价,与羊肠线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口服药物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症状改善方面,在排便费力度和排便时间上,药线植入疗法优于羊肠线对照组。

林乾炤[4](2014)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观察该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发作次数和西药常用药物的减量增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为本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按照统一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将91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成埋线加西药组和西药组。埋线加西药组为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而西药组单纯仅用西药治疗;西药由顺尔宁和舒利迭组成。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哮喘发作次数和西药用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实际完成病例83例,其中埋线加西药组44例,西药组39例。两组治疗完成后,埋线加西药组的总有效率93.18%,西药组的总有效率是82.05%。埋线加西药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在减少患者西药用量方面埋线加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发作次数以及减少西药用量,提示穴位埋线不仅可以较好的控制临床症状,而且其作用持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对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疗效,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马彬[5](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李姃恩[6](2013)在《药物凝胶植入石门穴对小鼠着床期E2,LH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对于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临床上一般多采用人工流产或是紧急避孕药来终止意外怀孕。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焦虑和恐惧,而且常常伴有子宫穿孔、宫颈宫腔粘连、子宫底蜕膜发育障碍等并发症,又有由于各种原因避孕不当或未即时避孕而导致的多次刮宫对女性的生殖健康带来威胁。而近几年凝胶剂穴位注射作为一种受关注的穴位埋线替代方法,是将穴位注射和埋线疗法结合到一起的产物,是对刺灸法的一种补充。而凝胶穴位注射又因其方便制备,可生物降解,缓慢释放,广泛的载药性和穴位刺激性能够用于女性意外妊娠的终止的新方法。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以着床期小鼠为研究对象,对小鼠进行针刺石门穴及凝胶植入石门穴及米非司酮处理,检测不同处理方法对着床期小鼠血清E2、LH的含量变化及子宫组织中ER-α的表达情况,旨在从激素水平和基因水平揭示针刺和米非司酮药物凝胶穴位注射对妊娠女性生殖能力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使用石门穴调节女性生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操作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米非司酮药物凝胶剂穴位注射的应用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本实验将50只雌鼠随机的分为五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米非司酮药物凝胶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10只雌鼠,采用雌雄2:1合笼交配法,建立妊娠着床期雌鼠模型。后3组分别施予针刺石门穴、米非司酮药物凝胶剂植入石门穴以及米非司酮注射给药的方法予以干预。干预结束后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的E2及LH的含量,用Real-PCR法测定子宫ER-α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着床期小鼠血清中E2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E2较正常组明显提高,两者之间有极显着差异(P<0.01)。针刺组、凝胶组和米非司酮组的E2的含量较正常组均有降低,但针刺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凝胶组和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较模型组相比有明显下降,且与模型组间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针刺组和米非司酮组均有下降,但米非司酮组较针刺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2.着床期小鼠血清中LH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LH较正常组明显提高,两者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针刺组、凝胶组和正常组比较,LH含量均有升高,但针刺组和正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凝胶组和正常组比较,两者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和正常组相比较,米非司酮组有所下降,但二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凝胶组和米非司酮组和模型组相比较,均有下降,且针刺组和凝胶组同米非司酮组比较有所升高,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米非司酮组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两者之间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3.着床期小鼠子宫ER-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各组雌鼠的子宫组织ER-α mRNA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凝胶组的较模型组ER-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其他各组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胶剂植入石门穴通过降低着床期小鼠血清E2及LH的含量,改变ER-α mRNA的表达情况,影响H-P-O轴对孕鼠的调节机制,破坏着床所需的内环境的平衡,达到抗早孕的效果。

蒙珊,吕计宝,文小江[7](2012)在《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近况》文中研究表明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不同型号的羊肠线,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是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属埋植疗法范围,故临床又称埋线疗法、穴位埋藏疗法、经穴埋线疗法等。近年来,该疗法的临床

武进华[8](2011)在《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理论、临床两方面对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的疗效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孟鲁司特钠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哮喘发作次数、发作严重度、持续时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的变化,观察结束后,对各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在总有效率,改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减少哮喘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哮喘发作严重度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可改善患儿肺肾两虚证的主要症状、体征,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哮喘发作严重度,缩短哮喘发作持续时间,达到防治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的目的,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杞锦政[9](2011)在《热敏灸治疗哮喘的对照研究及艾灸量感关系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热敏灸疗法是近几年来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的热点项目,主要是应用燃烧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进行探寻,探寻机体对灸热有特有感传现象的腧穴,进行持续性的悬灸,且维持至热敏现象消失,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目的的一种创新性疗法。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是临床上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6亿哮喘患者。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定义是: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对于此一病证,西医以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支气管扩张剂为主要治疗药物,对症状控制效果较好。中医以针刺结合艾灸、拔罐、发泡灸等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本病,也可以起到一定治疗效果。西药药物目前多采用激素类药物控制,缺点是大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长期使用经济负担较大,并非能适应在所有患者群体;中医治疗必须有专业医师于在医院内进行诊治,且长期针刺治疗,患者易存在恐惧心理,会影响患者持续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我们试图从传统中医疗法灸法中寻找一种方法,一种可让患者能从心理上接受,且方便、简单、无副作用,借由自己或家人的协助,就能长期自我保健应用的治疗手段。研究目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与西药舒利迭做对照研究,预期取得与西药舒利迭相近或相同的疗效,并为临床治疗哮喘治疗技术提供一个新的方案。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治疗时的灸性感传与灸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系统整理了中医学对哮证、喘证的认识、发展、治疗药物及方法。了解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及作用机制、临床症状。并对常用的检查方法、治疗手段、常规用药,进行探讨。评价两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对于影响艾灸疗效因素与灸感与灸量的近代研究进行论述。对热敏灸在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论述。探讨在经络说下热敏灸感传效应的意义,并对热敏灸灸量在近代热敏灸治疗的文献中进行观察。对热敏灸疗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如艾烟的成分与作用,治疗过程人力的应用问题。第二部分本研究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优化方案研究的支持下,通过观察比较热敏灸疗法和西医内科用药舒利迭(50μg/250μg)治疗哮喘,观察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哮喘症状积分、肺功能等指标,评价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作用。观察本课题治疗过程所产生的感传现象与灸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灸感的出现与消失是灸量饱和的依据,此疗法强调一定要使热敏的穴位灸量充足达到饱和,才能取得最好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临床同期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配采用中心随机化方法,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同意控制,随机分组结果采用中央随机系统通过网络发布。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2病例,经多中心随机分配入组,热敏灸组(治疗组)36例,舒利迭组(对照组)36例。热敏灸组有1例因随机取号操作问题没有纳入,治疗过程中,有3例脱落;舒利迭组有2例脱落,最终纳入统计病例热敏灸组32例,舒利迭组34例。治疗组实施热敏灸疗法3个月,每次治疗时间下限30分钟,上限90分钟,在这时间段内已经敏消量足则可完成治疗,治疗探查部位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两外侧线以内,肺俞穴和隔俞穴两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前胸部第一肋间隙、第二肋间隙自内向外至6寸范围内。手持艾条,在探查到的热敏化腧穴中选取1个热敏化现象最为明显的穴位进行悬灸,每隔2分钟掸灰(时间不超过10秒)并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保持足够热度,以发生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感觉等腧穴热敏化现象为标准。对已探查出的热敏穴逐个悬灸。患者初诊开始连续治疗8天,每日1次,第一个月内后22天保证12次治疗;后两个月保证每月15次(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舒利迭50μg/250μg(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250μg),每次1吸,每日2次,治疗3个月。疗效判定:观察周期时间点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肺功能(FEV1、PEF)和治疗前、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及哮喘症状的情况。观察灸感与灸量关系的指标:1.有无热敏点;2.与传统经穴位置重合度;3.左右两侧位置是否对称;4.左右两侧灸感强度感受;5.激发热敏现象的时间(以一分钟以内,五分钟以内,及大于五分钟为分组);6.施灸于热敏部位,分为胸前、后背;7.灸感中最强烈的方向(分为:四肢、扩散、透热);8.对热敏灸疗法的接受程度(接受、一般、排斥);9.六种热敏现象的表现情况;10总的灸疗时间(灸量)。对于艾烟过大的解决方法,作者自制—可移动、收纳简便、费用便宜之排气装置,可以快速、大幅度的将艾烟排出室外,减少患者及操作者的不适。研究结果1.从性别构成情况来看,女性患有哮喘的比例稍高于男性。年龄大都集中在30-50岁之间,病程较长,可长达50年。2.主要为初中及高中或大专程度的教育水平,在事务认知程度都有一定水平,从烟酒接触比例来看,自我控制较好的,且对于用药或治疗依从性会有帮助。3.舒利组热敏灸组及西药组经过3个月,都能有显着疗效,疗效判定迭相当。长期来看,热敏灸疗法透过全身机体的调整作用,症状继续好转,在控制哮喘症状从部分控制变成控制的人数有增加趋势。4.男女在同样治疗方式及不同的治疗方式下,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说性别对治疗方式没有明显差异。5.体重、血压因素对于接受热敏灸及西药舒利迭的治疗及疗效,没有明显影响。但表示西药组舒利迭对心率产生作用,有一定的影响。6.从中医症状积分及个别症候评分来看,在总积分、全身症状、呼吸道情况、寒热、汗出、口渴等症候积分结果,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期,积分都有改善,症状都能有所好转。两组间比较没有差异,两组的效果相当。7.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后6个月组内比较,治疗前后比较哮喘症状积分都有显着改善,经过治疗3个月,西药治疗哮喘症状积分改善优于热敏灸组。治疗后6个月两组比较,作用相当。8.肺功能指标FEV1及PEF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及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肺功能指标FEV1及PEF改善不显着。两组在肺功能指标PEF和FEV1的检测结果,两组的评价上相当。PEF治疗后6个月的检测结果优于热敏灸。9.西药组有一例副作用,主要产生咽部不适、声音嘶哑的症状,对症处理及教育如何用药后改善。热敏灸组未见明显副作用。10完成敏消量足的治疗,哮喘患者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且热敏现象激发率高。11.平均治疗时间为59.61±12.12分,结合本课题热敏灸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结果结合判定,灸量达到敏消量足完成治疗具有疗效。12大多数患者可以在5分钟之内激发热敏现象,背部出现比例较胸前区高。13.最为明显灸感形式的比较上以往四肢方向最多。14.热敏化腧穴与传统穴位参照一致性较高72.8%;重合度高低并不影响与左右穴位位置对称情况及明显灸感方向的形式15.观察到半数的例次身体左右两侧对灸感的对称性是一致的。16.左右两侧感觉程度差异中以左侧较为明显。17.腧穴热敏化6大现象规律以多种一起出现,常见为透热、扩热、散热,少部分有非热感。18.灸量在前后部位没有差异,不受到热敏现象激发时间快慢及最明显灸感方向的影响。都可以见到透热、扩热、传热及非热感,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语热敏灸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疗效确切,与西药舒利迭效果相近,临床上可以推荐应用。敏消量足是疗效判断的标准。

阮德明[10](2009)在《浮针疗法对支气管哮喘平喘作用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分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两个大部分。在导师的指导下,以浮针为工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一、文献综述部分对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之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对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中医认识及其机理、临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肺俞穴的中西医学认识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其定义、中医主病、俞穴定位与针刺方法、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了全面论述。对浮针疗法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其理论及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二、临床研究部分目的:通过浮针肺俞穴的治疗,观察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浮针疗法平喘作用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临床推广应用的研究。方法:①选用随机数字表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浮针组、西药对照组。从治疗前一周开始停服一切试验用药以外的药物,患者就诊前己经常规使用吸入激素者,观察期间维持原吸入激素量不变。②浮针组30例。取穴:肺俞(双侧),腧穴定位依据国标《经穴部位》选定。针具:浮针针具(中号,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方法:取伏卧位,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浮针从肺俞穴对准风门穴的方向进针,透过皮肤后将针身平贴皮下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穿行,不行提插、捻转。进针完毕,皮下扫散30分钟后退出。治疗5次,每天一次,共5天。对照组30例:用西药茶碱缓释片,每次200mg,每天两次口服。5天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不休息。观察指标:哮喘主要症状、体征(喘息、气短、咳嗽、咳痰、哮鸣音)的变化。肺功能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结果:①浮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最大呼气流量(PEF)比较:浮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均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浮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EF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治疗后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②浮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浮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01)。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均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口服茶碱缓释片差异更显着。浮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③浮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比较:浮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1)。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均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浮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④两组间及两组内症状评分比较:浮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均对哮喘患者的症状评分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浮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症状评分改善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⑤两组间疗效比较:浮针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肺俞穴和口服茶碱缓释片对哮喘患者疗效作用没有显着性差异。⑥安全性评价证明安全可靠。结论:浮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症状评分均有确切的改善作用,并且安全性好,与口服茶碱缓释片作用比较,差异不显着。浮针在肺俞穴上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与口服茶碱缓释片(氨茶碱片)相当,差异不显着。

二、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喘36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喘36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穴位埋线针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创针具
    1.1 手术刀
    1.2 三角针
2 微创针具
    2.1 穿刺针
    2.2 注射器针
    2.3 埋线针
    2.4 埋线针刀
3 讨论

(2)穴位药线植入疗法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穴位药线植入疗法的临床应用
    1.1 常用疾病治疗
    1.2 药线制作方式
    1.3 穴位选择
2 穴位药线植入疗法存在的关键问题
    2.1 药线植入作用机制不明
    2.2 药线制作缺乏规范
    2.3 埋线工具落后
    2.4 药线的不良反应不明确
3 穴位药线植入疗法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作用机制的研究
    3.2 优化线体材料
    3.3 合理设计实验
    3.4 规范药线制备
    3.5 创新埋线的工具
    3.6 合理配方, 优化选穴
4 讨论

(3)药线植入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资料
    (一) 研究对象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终止、脱落标准
二、治疗方法
    (一) 试验设计方案
        1. 样本量估计
        2. 随机方案
        3. 对照设计
        4. 盲法设计
    (二) 临床治疗方案
        1. 分组治疗
        2. 不良反应事件处理
    (三)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 观察指标
        2. 疗效评定标准
    (四) 依从性评价
    (五)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一) 基线比较
    (二) 临床疗效研究
        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3. 两组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4. 两组西药用量评分比较
    (三) 依从性评价
结论
四、分析与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1. 支气管哮喘的概念
        2. 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
        3.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4. 支气管哮喘的分期
        5.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
        6. 现代医学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措施
    (二)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1. 有关支气管哮喘的病名
        2.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认识
        3.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近况
    (三) 祖国医学对穴位埋线疗法的认识
    (四) 现代医学对穴位埋线疗法作用机理的认识
    (五) 选穴特点
        1. 肺俞
        2. 定喘
    (六) 临床疗效分析
    (七)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一 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评分表
附表二 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西药用量评分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5)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药物凝胶植入石门穴对小鼠着床期E2,LH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穴位凝胶植入法相关研究进展
        1 穴位凝胶法原理-穴位埋藏法相关研究
        2 凝胶剂的研究概况及其在穴位埋藏中研究情况
        3 小结
    综述二 石门穴及其对生殖功能影响相关研究
        1 古代石门穴应用
        2 现代石门穴研究
        3 石门穴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4 小结
    综述三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研究概况
        1 下丘脑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3 垂体促性腺激素
        4 雌激素
        5 孕激素
        6 雌激素受体
        7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凝胶植入“石门穴”对着床期小鼠血清E2,LH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凝胶植入“石门穴”对着床期小鼠子宫ER-α 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讨论
    1 石门穴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2 凝胶剂穴位注射的特点
    3 E_2对妊娠状态的影响
    4 LH对妊娠状态的影响
    5 ER-α水平对妊娠状态的影响
    6 凝胶植入“石门穴”对小鼠抗早孕和抗着床影响的中医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各系统黏膜相关疾病
    1.1 消化系统:
    1.2 呼吸系统:
    1.3 泌尿生殖系统:
2 经络美容
    2.1 减肥:
    2.2 痤疮:
    2.3 黄褐斑:
3 小结

(8)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诊断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一) 纳入病例标准
        (二) 排除病例标准
        (三) 剔除病例标准
    三、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及分组
        (二) 性别分布
        (三) 年龄分布
        (四) 既往史
        (五) 病程分布
        (六) 初次发作诱因
        (七) 发作期病情分布
    四、研究方法
        (一) 药物及用法
        (二) 观察指标
    五、疗效判定标准
        (一) 主要结局指标项目
        (二) 单项指标计算方法
        (三) 总疗效计算方法
        (四) 总疗效判断标准
        (五)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六) 安全性评价
    六、统计方法
    七、研究结果
        (一)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情况比较
        (二)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
        (三)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比较
        (四) 两组患儿临床总疗效比较
        (五) 安全性观察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肺脾肾三脏虚损为生痰之源
        (二) 痰饮阻滞肺络为发病之关键
    二、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一) 流行病学
        (二) 病因
        (三) 发病机制
        (四) 哮喘缓解期的治疗
    三、穴位贴敷疗法
        (一) 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沿革
        (二) 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现代研究
    四、立法依据
    五、方药分析
    六、选穴依据
    七、贴敷时间选择
    八、临床疗效与疗效机理分析
        (一) 临床疗效分析
        (二) 疗效机理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9)热敏灸治疗哮喘的对照研究及艾灸量感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1、哮喘的病因病机
    二、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1. 哮喘的概念
        2. 哮喘的病因及致病机理
        3. 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
        4. 治疗药物
        5. 舒利迭的临床应用观察
    三、中西医治疗哮喘的研究现状
        1. 针灸治疗哮喘的研究现状
        2. 哮喘的西医治疗
    四、热敏灸研究状况
        1. 影响艾灸疗效因素研究
        2.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分期与分级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退出(脱落)标准
        1.8 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操作和对照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项目
        2.4 安全性评价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描述
        3.2 疗效结果
        3.3 治疗前后的体重比较
        3.4 血压
        3.5 中医症候评分—全身情况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6 中医症候评分—呼吸道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3.7 中医症候评分—寒热、汗出、口渴治疗前后比较
        3.8 中医症候评分—大小便
        3.9 中医症状总积分
        3.10 哮喘症状评分
        3.11 肺功能的改变
        3.12 两组副作用的观察
    4. 讨论
        4.1 疗效判断比较
        4.2 在两组治疗中不同性别在症状控制积分比较情况
        4.3 治疗前后心率结果比较
        4.4 治疗前后血压、体重情况比较
        4.5 中医症状总积分
        4.6 哮喘症状评分
        4.7 肺功能的比较
        4.8 两组副作用的观察
    5. 小结
第三部分 灸量与灸感观察探讨
    1. 观察结果
        1.1 热敏现象基础情况
        1.2 热敏灸感受差异表
        1.3 热敏现象的激发时间与灸感强烈的方向性比较
        1.4 施灸部位与热敏现象的关系
        1.5 灸量与热敏激发时间、热敏部位、感传方向的比较
        1.6 与传统经穴重合对灸治时左右位置对称比较
        1.7 经穴重合度对明显灸感形式的比较
    2. 讨论
        2.1 关于灸量与灸感之间
        2.2 本研究出现的热敏化规律
        2.3 热敏灸优缺点的思考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 小结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浮针疗法对支气管哮喘平喘作用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之研究
        1.1 哮喘中医起源
        1.2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研究
        1.2.1 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1.2.2 对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2.3 其它方面
        1.3 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1.3.1 针刺
        1.3.2 穴位贴敷
        1.3.3 灸法
        1.3.4 穴位埋线
        1.3.5 耳穴
        1.3.6 其它疗法
        1.4 小结
        1.4.1 追求实质,科学规范研究
        1.4.2 立足临床疗效,发挥中医外治方法特色
    2 肺俞穴之研究
        2.1 中医主病
        2.2 俞穴定位与针刺方法
        2.3 实验研究
        2.3.1 穴位形态结构研究
        2.3.2 穴位功能主治及机理研究
        2.4 临床研究
        2.4.1 呼吸系统疾病
        2.4.2 其它疾病
        2.5 小结
        2.5.1 解剖形态学研究
        2.5.2 主治作用研究
    3 浮针临床研究
        3.1 浮针的命名
        3.2 浮针的操作方法沿革
        3.3 浮针适用范围
        3.4 浮针作用机理初步探讨
        3.5 浮针疗法临床应用
        3.5.1 单纯浮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3.5.2 浮针配合其他疗法的临床应用
        3.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剔除标准
        1.2.4 脱落标准
        1.2.5 中止研究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设计
        2.2 处理方法
        2.2.1 浮针组
        2.2.2 对照组
        2.2.3 意外情况处理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安全性检侧
        2.6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方法
        2.8 随访
    3 试验结果
        3.1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
        3.2 统计结果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检测结果与评价
        3.4 随访结果
    4 讨论
        4.1 选题目的
        4.2 哮喘病因病机、特点及针灸治疗
        4.3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研究机制
        4.3.1 气道炎症学说
        4.3.2 神经-受体失衡学说
        4.3.3 免疫与变态反应学说
        4.3.4 胃食管反流学说
        4.3.5 迷走神经紧张学说
        4.4 选穴依据
        4.4.1 哮喘与肺密切相关
        4.4.2 肺俞穴研究
        4.5 浮针法
        4.5.1 中医原理探讨
        4.5.2 浮针治疗哮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
        4.6 肺功能改善的意义
        4.6.1 肺功能测定
        4.6.2 肺功能指标意义
        4.7 结果分析
        4.8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喘36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穴位埋线针具研究进展[J]. 侯璇,严兴科,马重兵,周艳.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2]穴位药线植入疗法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J]. 吴学玉,陈贵珍,李艺彤,许云祥. 中国针灸, 2019(01)
  • [3]药线植入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研究[D]. 齐焕青. 云南中医学院, 2016(08)
  • [4]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D]. 林乾炤.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1)
  • [5]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6]药物凝胶植入石门穴对小鼠着床期E2,LH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姃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7]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近况[J]. 蒙珊,吕计宝,文小江. 山西中医, 2012(02)
  • [8]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武进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热敏灸治疗哮喘的对照研究及艾灸量感关系探讨[D]. 杞锦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10]浮针疗法对支气管哮喘平喘作用的疗效观察[D]. 阮德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喘36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