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程中尺度气旋发展的等熵位涡度分析

暴雨过程中尺度气旋发展的等熵位涡度分析

一、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ANALYSIS ON THE MESOSCALE CYCLONE DEVELOPMENT IN A TORRENTIAL RAIN PROCESS(论文文献综述)

罗亚丽,孙继松,李英,夏茹娣,杜宇,杨帅,张元春,陈静,代刊,沈学顺,陈昊明,周菲凡,刘屹岷,傅慎明,吴梦雯,肖天贵,陈杨瑞雪,黎慧琦,李明鑫[1](2020)在《中国暴雨的科学与预报:改革开放40年研究成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在暴雨科学与预报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其中,暴雨机理研究成果从重要天气系统、中国主要区域的暴雨、台风暴雨等3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而暴雨预报技术研发与应用则从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发展和暴雨预报客观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纳。

王秀娟,姜忠宝,马晓华,冯旭[2](2020)在《2018年吉林省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文中提出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吉林省加密自动站观测数据、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顶亮温数据,对2018年8月13—15日吉林省一次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带"(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环流)是暴雨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大气整层水汽通量显示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与远距离台风外围东南气流共同为暴雨输送充沛的水汽。降水有两个主要阶段,大气层结特征均为高层有正值位涡扰动并沿假相当位温锋区下滑,大气层结不稳定,水汽充沛,不稳定能量较大。降水第二阶段水汽输送、动热力条件、不稳定能量均小于第一阶段。云图表现特征为中尺度对流辐合体和中尺度对流云团,中尺度对流辐合体云团发展旺盛时,低层呈现气旋式涡度、中尺度辐合,高层呈反气旋式涡度、中尺度辐散。925 hPa低空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暴雨发生的中尺度触发条件。

裴坤宁[3](2019)在《一次变形场背景下的暴雨诊断及数值模拟》文中认为2016年7月8日夜至次日上午,豫北在变形场的环流背景下产生暴雨。本文以位涡的视角对本次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并利用WRF 3.8对2016年7月9日豫北暴雨的风场、温度场和降水量等方面进行精细化数值模拟,进而对太行山地形之于暴雨的形成作用,做了地形的敏感性试验,而后利用WRFDA 3.8做了地面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以期提高模拟水平。最后,总结研究了变形场和地形在本次暴雨过程中的作用。概括起来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18日20:00至次日08:00,随着变形场的形成,山西中部高位涡和冷空气向东南移动,豫北地区位涡值逐渐增大,高位涡带来的冷空气与台风和副高带来的暖空气的交汇使对流不稳定性发展,致使强降水产生。9日14:00豫北位涡减小、冷空气减弱、台风减弱以及暖湿空气减弱,随之降水减弱。9日02:00至08:00,豫北在400-600 h Pa呈现1 PVU的高位涡,850 h Pa至地面有水汽的强烈辐合上升运动,最大值位于太行山迎风坡处,且出现在900 h Pa。地形的动力强迫加强了水汽的辐合抬升。豫北暴雨区113.5-116°E在400 h Pa到地面形成次级环流,其上升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位置正对应豫北暴雨区。位涡诊断表明,水平位涡平流的动力作用致使9日08:00暴雨区局地位涡增加,而垂直输送项和潜热加热项为负贡献。(2)模拟风场大致模拟出了NCEP风场中的变形场,同时在豫北模拟出了NCEP风场中没有但实际存在的切变线;模拟雨带位置与实况基本相同但暴雨范围偏小。在地形敏感性试验中,降低太行山地形高度后,风场上的切变线位置发生显着改变,豫北温度升高,湿度减小,且高度越低变化越明显,降水也明显减小,太行山背风坡降水增大。地面资料同化后,风场、温度湿度以及降水的模拟水平明显提高。(3)变形场致使700 h Pa出现低涡,地面出现切变线,风场和水汽在暴雨区上空辐合,加之地形动力强迫抬升作用是本次降水形成的重要原因。

胡亮帆[4](2019)在《宁夏早春一次突发寒潮极值降雪过程的综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雷达、卫星和ECMWF逐6h再分析资料,通过常规天气分析与315K等熵位涡、锋生函数等综合物理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天气系统演变、冷空气的来源及路径、锋生及次级环流、降水相态、相关预报指标等方面,对2016年4月23日宁夏一次突发寒潮极值暴雪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属于高空小槽东移合并型,地面有冷高压分裂且主体快速南下,并有锋面相配合,导致寒潮爆发和锋后降雪。过程前期环流形势稳定,后期天气系统突变,常规气象资料难以预报。(2)315K等熵位涡图可作为短时、局地的春季寒潮降雪过程的有效分析和预报工具。一、等熵位涡清楚地示踪冷空气的来源和传播路径:咸海区域对流层顶冷空气东移南扩与青藏高原对流层中层冷空气合并加强,且新地岛平流层下部的冷空气在前期缓慢东移后,自贝加尔湖加速南下对其补充引发寒潮。二、等熵位涡异常大值可定量、清晰地表述关键影响系统西风带小槽的演变,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三、等熵位涡高值区随时间变化与寒潮演变一致,可提前6h指示冷空气活动,且等熵位涡大于1.0PVU区域与寒潮及降雪落区一致,大于0.8PVU区域与强降温区域一致,可作为精细定量预报的重要指标。(3)在高空急流的有效配置下,西风带小槽、中尺度辐合线驱动此次对流层中下层锋生,主要受风场切变变形、水平散度和上升运动极大值纬向分布的影响。锋生函数的大值区与实况锋区的位置、演变一致,且锋生函数可定量指示锋区的强度,并通过其数值演变预报寒潮雨雪天气的出现、增强、减弱过程,可作为锋面分析过程和相关锋面天气诊断的综合物理量指标。降水区位于急流-锋次级环流上升支的下方,与锋生函数倾斜项F4梯度大值区、上升运动极大值区均一致且峰值时刻相同。(4)水汽输送带主要有两条:一是700600h Pa孟加拉湾水汽经云南、四川向北输送至宁夏北部39°N附近,为水汽主要来源,二是850h Pa渤海湾的水汽向西输送至宁夏,贡献较小。(5)此次雨雪过程主要是低槽冷锋层状云降水,雷达回波呈片状,伴有3040dBz的强回波中心,由北向南推进并维持在宁夏中北部约5h,造成短时强降水,降水强度与回波中心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TBB低值区(TBB<-30°C)结构特征能够较好地指示短波槽、低涡、冷锋的存在,且TBB为-42-51°C的低值区与强降水区对应较好。(6)宁夏中北部地区T850≤0°C、T700≤-4°C或H0(0°C特征层高度)≤160dagpm,将由雨向雨夹雪、雪转变。结合地面气温,可进一步确定雨夹雪、雪,即地面气温在-1°C以下,以雪为主;地面气温在01°C,以雨夹雪为主。雷达反射率因子也可较好地反映降水相态快速转变:当回波强度为3035d Bz,降雨为主;随回波强度减小,由雨转雨夹雪;当回波强度2025d Bz,降雪为主。

李如琦,李建刚,王江,孙鸣婧,赵克明[5](2018)在《南疆西部暴雨过程的动力热力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提供的ERA-Interim 0.125°×0.125°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012年5月2123日和2013年5月2629日南疆西部两次暴雨过程中等熵面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到暴雨过程中的动力热力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南疆西部暴雨过程是在中亚低涡系统影响下,高、中、低空急流耦合并叠加地形强迫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中亚低涡前部中高层向东输送的冷空气翻山后下沉,与低层南疆盆地东部向西输送的冷空气汇合抬升,与中层暖空气交汇,同时上升运动加强促使水汽辐合凝结,是降水的重要原因,短时强降水时冷空气强度弱于暖空气,持续性降水时反之。中低层等熵面位涡与降水关系密切。

赵大军,姚秀萍[6](2017)在《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干侵入指数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干侵入效应进行了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侵入效应在该过程发生前表现明显,干侵入指数对暴雨落区和降水增幅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干侵入指数的偶极分布特征反映了温带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冷暖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强降水区位于干侵入指数等值线密集带靠近其负值区一侧,当干侵入指数正负中心的零线越靠近,降水越趋于增强。在整个暴雨过程中,中高层干侵入指数正值区不断向中层扩展,当垂直方向上干侵入指数由一致的负值变为正负值相间、特别是中层干侵入指数由负值变为正值时,也即形成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时,易激发对流性降水,使得降水增强、暴雨增幅。对该过程使用等熵坐标系表征的干侵入指数同样能全面刻画干侵入过程,中低层等熵面上干侵入指数较高层等熵面上干侵入指数更具指示意义。另外,整层平均干侵入指数对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有提前612 h的响应时间。

吴迪,何艳娜,楚志刚[7](2016)在《等熵位涡在一次淮河流域大暴雨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利用NCEP/NCAR 1°×1°逐日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等熵位涡理论对淮河流域2009年9月24—25日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与此次暴雨密切相关;315 K等熵位涡高值中心的移动和强度变化很好地反映出中尺度低涡系统的发展变化情况,其移动方向与雨带走向一致,降水落区主要位于等熵位涡高值中心轴线移动方向右侧的强西南气流处,对应于345 K等熵面上干冷空气移动方向前部的暖湿区内;在暴雨发展强盛时期,淮河流域暴雨区上空从对流层高层至低层均存在明显的正等熵位涡平流,干冷空气的侵入使得低涡加强发展,辐合上升运动增强,有利于暴雨的增幅,这是引发此次暴雨过程重要的触发机制。

田秀霞,何丽华,陈笑娟[8](2014)在《一次西南涡暴雨的等熵位涡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常规资料和0.5°×0.5°的GFS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河北、山东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产生的条件及其等熵位涡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及高、低空急流、地面低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等熵位涡的演变和形态对冷空气活动有较好的示踪作用;等熵位涡中心两侧气流辐合,有利于地面低压发展;高位涡下传,导致了大暴雨产生;等熵位涡大值区及移动方向与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岳彩军[9](2014)在《Q矢量、螺旋度、位涡及位涡反演在台风暴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Q矢量、螺旋度、位涡及位涡反演是近代天气学中的先进动力诊断工具。Q矢量被视为估算垂直运动的有效方法。螺旋度是表征流体边旋转边沿旋转方向运动的动力性质的物理量。位涡是一个综合反映大气热力和动力性质的物理量并具有守恒性和可反演性。位涡反演是指在给定位涡分布和边界条件且假定运动是平衡的情况下,可以反演出同一时刻的风、温度、位势高度等物理量的分布。台风暴雨形成机理及其预报研究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业务天气预报工作的难点。文章将着重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将Q矢量、螺旋度、位涡及位涡反演方法应用于台风暴雨研究的进展状况,并对未来如何综合应用上述诊断工具进行了展望。

庞华基,李鹏远,傅刚[10](2014)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岸一次局地极端降雨过程分析》文中提出2012年9月21日山东半岛南部海岸发生了一次局地性的极端暴雨过程,在约13h内降雨量达到394.1mm。该降雨过程不属于常规的暴雨天气形势,在高低空均没有典型的天气系统。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雷达探测资料和0.25(°)×0.25(°)的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再分析资料,对引发这次暴雨过程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天气系统并不深厚,但低空水汽辐合显着。自高层到低层大气层结呈现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的态势,利用位涡来表征的动力对流层顶出现明显的折叠现象,中高层干冷空气下滑与低层暖湿气流混合产生凝结可能是产生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湿位涡(MPV)的2个分量MPV1和MPV2的变化均发生在降雨前,MPV2在低层对降雨落区具有较好的示踪效果。中低层的等位温面上具有较强的向东位涡平流,风向与等位涡线几乎垂直,说明本次过程移动较快。

二、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ANALYSIS ON THE MESOSCALE CYCLONE DEVELOPMENT IN A TORRENTIAL RAIN PROCES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ANALYSIS ON THE MESOSCALE CYCLONE DEVELOPMENT IN A TORRENTIAL RAIN PROCESS(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暴雨的科学与预报:改革开放40年研究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暴雨机理研究主要成果
    2.1 重要天气系统
        2.1.1 低空急流
        2.1.2 锋面
        2.1.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2.1.4 青藏高原天气系统
    2.2 中国几个主要区域的暴雨
        2.2.1 华南地区暴雨
        2.2.2 江淮地区暴雨
        2.2.3 华北地区暴雨
        2.2.4 东北地区暴雨
        2.2.5 西南地区暴雨
    2.3 热带气旋暴雨
3 暴雨预报技术研发成果
    3.1 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发展
    3.2 暴雨预报客观方法研发进展
4 结语

(2)2018年吉林省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暴雨概况
    2.2 形势场分析
    2.3 成因分析
        2.3.1 水汽条件
        2.3.2 大气稳定度
        2.3.2. 1 等熵位涡和假相当位温垂直分布
        2.3.2. 2 探空资料
        2.3.3 中尺度触发条件
        2.3.4 卫星云图特征
        2.3.4. 1 暴雨第一阶段中小尺度对流云合并形成MCC
        2.3.4. 2 暴雨第二阶段中尺度α对流云团
3 结论

(3)一次变形场背景下的暴雨诊断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各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 豫北暴雨的位涡分析
    2.1 引言
    2.2 资料及计算方法
        2.2.1 资料
        2.2.2 计算方法
    2.3 暴雨实况与环流背景
        2.3.1 暴雨实况
        2.3.2 环流背景
    2.4 等熵位涡分析
        2.4.1 等熵位涡的水平分布特征
        2.4.2 等熵位涡的垂直分布特征
    2.5 位涡的收支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豫北暴雨的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资料与模式
        3.2.1 资料
        3.2.2 模式
    3.3 初步模拟结果分析
        3.3.1 风场
        3.3.2 温湿场
        3.3.3 降水量
    3.4 地形试验
        3.4.1 地形对风场的影响
        3.4.2 地形对温湿场的影响
        3.4.3 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
    3.5 三维变分资料同化
        3.5.1 地面同化方案
        3.5.2 同化效果
    3.6 本章结论
第四章 豫北暴雨形成机制
    4.1 引言
    4.2 变形场对暴雨的影响
        4.2.1 总形变计算
        4.2.2 总形变分析
    4.3 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4.3.1 Q矢量计算
        4.3.2 Q矢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4)宁夏早春一次突发寒潮极值降雪过程的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1.2.1 宁夏寒潮雨雪过程的分析情况
        1.2.2 等熵位涡的分析情况
        1.2.3 锋生理论的分析情况
    1.3 本文的资料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天气实况分析
    2.1 天气实况及灾情
    2.2 环流形势
    2.3 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3.1 反射率因子特征分析
        2.3.2 径向速度图特征分析
    2.4 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2.5 水汽特征
        2.5.1 水汽通量及散度
        2.5.2 大气可降水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等熵位涡IPV特征分析
    3.1 IPV的性质与计算
    3.2 315K等熵面特征
    3.3 IPV示踪冷空气源地与路径
    3.4 槽脊对应的IPV特征分析
    3.5 IPV与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对应关系
        3.5.1 IPV时间演变关系分析
        3.5.2 IPV空间对应关系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锋生函数特征分析
    4.1 锋生函数的计算
    4.2 锋生函数各项的贡献
    4.3 锋生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3.1 水平变形场
        4.3.2 水平散度场
        4.3.3 倾斜项
    4.4 急流-锋次级环流及其与寒潮降雪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降水相态判据
    5.1 降水相态演变
    5.2 温度廓线图
    5.3 T_(850)、T_(700)与地面气温
    5.4 0°C层的高度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5)南疆西部暴雨过程的动力热力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降水实况
3 大尺度环流演变及暴雨成因
4 等熵位涡诊断
    4.1 高层(350 K)
    4.2 中层(330K)
    4.3 低层(310 K)
    4.4 降水量与等熵位涡分析
5 暴雨过程的热动力结构
6 结论

(6)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干侵入指数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简介
    2.1 过程概述
    2.2 环流背景
3 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干侵入指数特征
    3.1 等压面上干侵入指数特征
    3.2 等熵面上干侵入指数特征
    3.3 区域及单站整层平均干侵入指数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7)等熵位涡在一次淮河流域大暴雨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降水分布特征
2影响天气系统
3等熵位涡分析
    3.1等熵位涡的水平分布特征
        3.1.1315 K等熵位涡分析
        3.1.2 345 K等熵位涡分析
    3.2等熵位涡的垂直结构特征
4结论

(8)一次西南涡暴雨的等熵位涡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降水实况与西南涡发展过程
    2.2 等熵位涡诊断
        2.2.1 高层 (345 K) 等熵位涡分析
        2.2.2 低层 (305 K) 等熵位涡演变特征
        2.2.3 强降水过程中冷空气的垂直伸展
3 结论与讨论

(9)Q矢量、螺旋度、位涡及位涡反演在台风暴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Q矢量在台风暴雨研究中的应用状况与分析
2 螺旋度在台风暴雨研究中的应用状况与分析
3 位涡在台风暴雨研究中的应用状况与分析
4 位涡反演在台风暴雨研究中的应用状况与分析
5 Q矢量、螺旋度、位涡及位涡反演的融合及应用状况与分析
6 小结与展望

(10)山东半岛南部海岸一次局地极端降雨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2 降雨过程和天气形势分析
    2.1 降水特征
    2.2 环流形势
    2.3 雷达回波特征
    2.4 散度分析
    2.5 水汽通量散度分析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相当位温分析
    3.2 位涡分析
    3.3 湿位涡分析
        3.3.1 湿位涡的定义
        3.3.2 大气垂直稳定度
        3.3.3 MPV1分析
        3.3.4 MPV2分析
    3.4 等熵位涡分析
4 结论

四、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ANALYSIS ON THE MESOSCALE CYCLONE DEVELOPMENT IN A TORRENTIAL RAIN PROCESS(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暴雨的科学与预报:改革开放40年研究成果[J]. 罗亚丽,孙继松,李英,夏茹娣,杜宇,杨帅,张元春,陈静,代刊,沈学顺,陈昊明,周菲凡,刘屹岷,傅慎明,吴梦雯,肖天贵,陈杨瑞雪,黎慧琦,李明鑫. 气象学报, 2020(03)
  • [2]2018年吉林省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 王秀娟,姜忠宝,马晓华,冯旭.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02)
  • [3]一次变形场背景下的暴雨诊断及数值模拟[D]. 裴坤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19(05)
  • [4]宁夏早春一次突发寒潮极值降雪过程的综合分析[D]. 胡亮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19(05)
  • [5]南疆西部暴雨过程的动力热力结构分析[J]. 李如琦,李建刚,王江,孙鸣婧,赵克明. 干旱区地理, 2018(01)
  • [6]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干侵入指数特征研究[J]. 赵大军,姚秀萍. 暴雨灾害, 2017(06)
  • [7]等熵位涡在一次淮河流域大暴雨分析中的应用[J]. 吴迪,何艳娜,楚志刚. 气象科学, 2016(06)
  • [8]一次西南涡暴雨的等熵位涡特征分析[J]. 田秀霞,何丽华,陈笑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06)
  • [9]Q矢量、螺旋度、位涡及位涡反演在台风暴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岳彩军. 暴雨灾害, 2014(03)
  • [10]山东半岛南部海岸一次局地极端降雨过程分析[J]. 庞华基,李鹏远,傅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9)

标签:;  ;  ;  ;  ;  

暴雨过程中尺度气旋发展的等熵位涡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