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网间结算准确性的有效手段——No.7信令话单采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方卫红[1](2012)在《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2001年,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向公众提供基础电信业务。浙江铁通作为铁通集团的分公司,根据公司自身业务、运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电信运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建设符合浙江铁通切合实际的网间结算支撑系统并投入生产运用是浙江铁通的一项重点工作。本论文通过对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网间结算系统运营模式及国际通信行业支撑系统建设思路的了解,从全省各地市与其他运营商开展业务互联互通的工作入手,分析公司业务的结构现状,结合工信部对网间结算业务规则管理,通过对数据源的分析,紧密围绕着如何建设浙江铁通网间结算支撑系统的需求,给出了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案。该设计实现方案对系统建设原则、系统设计总体结构及系统的业务设计流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算系统的建设原则是全国-省分公司两级体制和三个原则(综合、集中、规范原则);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主要包括系统总控、后台业务处理及前台子系统。本文重点对其中后台业务处理运作的业务流程,包括采集业务流程、分拣业务流程、去重及异常处理业务流程、批价业务流程等做了详细介绍,结合前台业务处理子系统中的对结算资料、结算规则、异常错误处理的运营维护,实现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从交换机结算话单采集到结算数据帐务的提供,实现运营商间网间结算报表的对帐及异常错误的分析处理、基本满足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功能。最后,本论文介绍了实际案例,通过浙江联通新建综合关口局,配合调整网间互联结构,引发结算系统业务处理调整,如何满足出帐要求使对其系统的维护应用有更切实的认识。同时结合多年的结算系统维护经验,给出了目前系统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并对网间结算系统更好服务支撑市场提出了工作展望。
林化琛[2](2012)在《通信网计费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通信网设备的计费性能进行测试是当今电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提出的计费性能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实现方法并应用大量理论分析及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目前通信网多种业务的计费检测工作之中,实现了测试流程的自动化,使测试人员避免了大量重复劳动,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通信网计费自动测试系统总体设计进行了研究,系统由测试平台和测试集两大部分组成,其特点体现在测试平台可以支持不同厂商的信令仪表和不同内容的测试集,测试集支持计费软件的二次开发两个方面。2、以固定电话、移动短消息和移动数据等典型业务为例对该测试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给出了应用实例。3、利用该测试系统解决了计费时长测量误差较大的难题,这也是本论文的亮点之一。4、首次将统计置信度应用于电信计费检测工作中,使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变得更具有科学依据。
宋蓓[3](2012)在《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建设与设计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中国电信业务的持续增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各自独立经营,各种业务增长非常迅速,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业务量不断扩大,互联互通的问题以及相关纠纷也日益突出。各企业电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逐渐成为关系到广大电信用户及企业自身利益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的概念,分析了云南省电信业互联互通存在的具体问题、成因及建设监测系统的必要性。综合运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主要由时隙收敛设备、信令采集设备、CDR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时间服务器、WWW服务器、辅助测试子系统、网络设备等组成,在逻辑上分为数据统计分析层、数据采集监测层、采集接入层三个层次,可以完成信令数据采集、CDR话单合成、统计、报表输出、查询、告警等多项功能。同时,系统还考虑配置必要的拨测设备,模拟在运营商网内发起网间呼叫业务,对相关的网间呼叫障碍进行监测。本文还探讨了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待改进、完善指出,并初步提出改进的方案,以便今后更好地运用、发挥监测系统的作用。
韩宏涛[4](2011)在《电信运营商收入稽核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电信业务市场日趋饱和,在激烈竞争、技术发展以及电信产品同质化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电信运营商正从以往依赖价格战等竞争手段吸引用户的粗放式经营,逐步向分众服务、精细化经营转变,通过创新业务与服务来满足用户更多的增值性需求,并因此面临服务种类多样化、资费体系灵活化、系统平台多元化、应用技术层次化、运营管理复杂化等挑战,存在数额巨大的收入流失问题。综合业界调研公司的报告,电信运营商的收入流失率为3%~15%。在此情形下,收入保障成为电信运营商开源节流,即在丰富业务、提高收入的同时,减少各环节收入流失,实现自身利润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收入稽核作为收入保障的关键环节,尤其值得重视。本文分析了收入保障的各项工作,分析了有哪些收入流失的现象,对收入流程进行了梳理,对业务流程进行诊断,找出主要风险点,设置有效的稽核点,并展开对稽核点数据的分析、处理与比对,建立数据稽核系统,对电信企业做出有效的收入保障工作。
陈银萍[5](2011)在《移动交换机计费系统》文中提出移动交换机计费系统负责产生原始计费话单,同时要保证话单能够无重复、无差错、无遗漏地传送到计费中心进行处理。由于移动业务的发展,还要求能进行海量话单处理。在充分了解、掌握移动交换机话单的产生过程以及话单类型、格式的基础上,运营商一方面要做好计费系统的维护,确保计费系统可靠、准确、不间断地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开发相关的应用程序,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论文首先介绍了移动交换计费系统的组成、计费机制。接下来对常见的话单类型和格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上面的基础上,作者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总结了计费系统日常维护的必要措施和流程。同时,作者就计费准确性验证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作者对计费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用户发展有效性分析、竞争对手用户分析、单通排查、维护管理等方面就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具体需求开发了相应软件程序。这些软件目前已经应用到汉中联通经营、维护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经营、维护工作的效率。
李惟佳[6](2011)在《网间不规范业务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信增值业务的深入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延伸,以及资费政策的调整,网间不规范业务逐渐增多;包括增值业务平台在网间互通时主叫号码显示和信令发送不规范;不法用户对移动客户大范围拨打,振铃一次后挂机,骚扰电话增加;回拨卡等。不规范业务会改变网间话务模型,影响网络考核指标,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为不法分子提供欺诈的条件,严重影响公司的社会影响。为此,研究设计针对网间不规范业务的监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通过较小的投入和较低的实施风险,对网间通话进行监控分析,实现网间通话的实时监控,保障网间通话的信令规范性;对涉嫌不规范业务的号码产生不同级别的告警,通过系统自动或人工干预进行认定,对确认的呼叫进行拦截等。论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对各种不规范业务进行说明,概述网间监控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并对系统研究涉及的相关技术做了概述;接着,论文重点对系统总体方案、网络架构、系统功能模块以及处理流程展开了详细描述。整个系统通过对不规范业务的原则分析,利用现有SCP技术,对网间不规范业务进行监控和分析。最后,通过系统在现实网络环境中的应用,确定分析拦截策略的有效性。网间不规范业务监测系统不论在技术、成本、改造的难易度等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该系统申请了四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曹雪[7](2010)在《论电信网网间结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电信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这一特性决定了我国电信企业长时间的垄断经营。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更好服务广大客户,电信行业的改革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标志着电信行业打破垄断的开始,经历了15年的改革历程,我国电信产业已经形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全职运营商三足鼎立之势。电信垄断改变后,运营商各自发展,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多运营商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就成为了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电信产业作为一种网络型产业要求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是电信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有效市场竞争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最根本的,互联互通的实现是满足广大电信用户最根本的使用需求。随着各运营商网络互联互通的建设实施,便带来了新的问题——“网间结算”。所谓“网间结算费”是一家电信企业为补贴另一家电信企业为其跨网呼叫提供互联服务的费用。网间结算是互联互通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协调电信企业间利益关系的重要杠杆。网间结算是否合理、完善。不但关系到运营商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与发展。随着国内电信体制改革日趋深化,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升级,我国电信网网间互联结算规则的公平性、合理性也正逐渐成为政府主管部门、业界专家和各家运营企业的关注焦点。然而,现实中我国电信网互联互通网间结算体制并不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又很多,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很大。同时随着电信重组以及3G时代的来临,为通信产业建立了新的格局,也给网间结算带来了新的课题。了解网络互联互通及网间结算存在的问题,对了解网络结构分析网络的发展趋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互联互通网间结算现存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燕飞[8](2010)在《鄂尔多斯市联通公司收入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国内3G牌照的成功发放及六大运营商重组的落幕,加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强烈要求国内的公众电信运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向国外先进的电信运营企业看齐,以迎接电信运营业的国际化竞争。国内、国际电信业的如此态势,对公众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以及服务意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内外市场环境要求国内的公众电信运营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飞跃,以求在电信运营业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结合国内电信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适合国内电信运营及支撑现状的收入保障体系架构模型。同时进行了收入保障系统的相关研究,基于计费系统给出了收入保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同时也讨论了如何实施和部署收入保障系统。鄂尔多斯联通分公司基于该体系架构模型,进行了收入保障一期工程实施试点,试点结果表明,提出的收入保障体系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有效地发现电信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收入漏洞。并对收入保障系统实施效果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同时给出了系统中需要改善的问题。
刘志峰[9](2009)在《互联互通监测系统报表生成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我国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来,各电信运营企业均建立了本企业的通信网,用户间通信往往需要经过不同企业的电信网络,各企业电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逐渐成为关系到广大电信用户及企业自身利益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电信业互联互通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立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从技术角度解决企业间互联互通和网间结算问题。本文利用软件工程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对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该系统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并对监测系统的报表生成子系统进行概要设计与实现。本文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互联互通监管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互联互通监测系统需要满足的八个主要功能,并根据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监测系统的基本层次结构,即分为三个层次: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应用层。并且按照层次结构分别对各个功能进行了需求分析。针对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建立报表生成子系统,并给出了该系统的设计理念。系统设计理念将报表生成子系统分为三个阶段即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数据应用阶段,并且针对三个阶段系统的各项工作(比如数据采集与存储、CDR处理流程、报表生成过程及计算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最后通过举例来说明报表生成子系统的实现及在互联互通问题是的应用。报表生成子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运行为电信行业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在电信市场监管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李冬梅[10](2009)在《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长期以来采取全国多省共用一台综合结算系统,采用物理集中、逻辑独立的部署模式,实现系统、数据、业务、管理的集中处理。随着用户规模不断增加,网间话务增长迅速,原有多省集中的结算处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本省的需求,建立独立的本省综合结算系统,实现不同企业间网间结算工作,完成企业内部省际、省内复杂的网内摊分、漫游摊分工作,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本论文介绍了本课题的开发背景,对综合结算系统进行了深入详尽地需求分析,按照系统性、正确性、完整性、可维护性、先进性、继承性、安全性、规范性的整体设计原则,对某省的综合结算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论文工作主要包括:1、对某省综合结算系统需求分析。2、多角度提出的综合结算系统架构设计。3、综合结算系统数据库设计。4、系统功能模块设计5、系统接口设计系统上线以来,各项功能实时运转,系统性能指标均已满足中国电信集团制定的运营指标要求,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安全性可靠。各项报表数据准确。
二、提高网间结算准确性的有效手段——No.7信令话单采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网间结算准确性的有效手段——No.7信令话单采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理论基础 |
1.2.1 互联互通及网间结算的定义 |
1.2.2 网间结算的发展历史 |
1.3 课题任务及论文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需求分析 |
2.1 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及结算范围 |
2.2 电信运营商业务网间结算规则需求 |
2.2.1 结算规则及结算时间单位 |
2.2.2 电信运营商业务结算费率及业务路由结构 |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1 全省关汇局建设情况 |
2.3.2 话单采集 |
2.3.3 标准化与分拣 |
2.3.4 去重及异常处理 |
2.3.5 批价处理 |
2.3.6 入库帐务 |
第三章 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 |
3.1 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设计建设原则 |
3.2 网间结算系统在BOSS系统中的定位 |
3.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4 系统总体流程 |
3.4.1 采集处理的设计 |
3.4.2 话单分拣处理的设计 |
3.4.3 话单去重及异常处理的设计 |
3.4.4 数据批价处理设计 |
3.4.5 入库帐务统计处理设计 |
第四章 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
4.1 浙江联通新建综合关口局互联结构及网间业务分群方案 |
4.2 网间结算系统应用 |
4.2.1 结算参数资料管理 |
4.2.2 结算资料维护 |
4.2.3 结算规则管理 |
4.2.4 结算帐务处理与统计 |
4.2.5 结算异常处理维护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向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通信网计费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论文的背景 |
1.2 论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设计 |
2.1 测试系统的整体设计 |
2.2 测试平台的设计 |
2.2.1 平台与数据库的互连 |
2.2.2 平台对测试集指令的处理 |
2.3 测试集的设计 |
2.3.1 测试集的编写规范 |
2.3.2 固定电话网测试集的设计 |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应用研究及实施 |
3.1 测试系统在固定电话网计费检测中的应用 |
3.1.1 话单匹配 |
3.1.2 时长测试 |
3.1.3 费用测试 |
3.1.4 结果统计 |
3.2 测试系统在移动网短消息计费检测中的应用 |
3.2.1 移动点对点短消息业务的计费原理 |
3.2.2 移动点对点短消息业务计费准确性的测试方法 |
3.3 测试系统在移动网流量计费检测中的应用 |
3.3.1 GPRS计费原理 |
3.3.2 GPRS计费规则 |
3.3.3 GPRS计费检测方法 |
3.4 利用测试系统的二次开发功能解决实际问题 |
3.4.1 利用测试系统解决开始时刻多组偏差问题 |
3.4.2 利用测试系统解决时长超差问题 |
3.4.3 利用测试系统添加置信度指标 |
第四章 结论 |
4.1 论文工作总结 |
4.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建设与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互联互通的定义 |
1.2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的意义 |
1.3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的原则 |
1.4 云南省互联互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1.5 论文内容的主要安排 |
第二章 建设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及相关支持 |
2.1 建设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
2.2 建设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政策支持 |
2.3 建设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技术支持 |
2.3.1 网网间通信质量主要技术指标 |
2.3.2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三章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
3.1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需满足的主要功能 |
3.2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层次结构 |
3.3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配置管理功能 |
3.3.2 CDR 的生成和统计功能 |
3.3.3 MTP 统计功能 |
3.3.4 话音业务的统计分析功能(基于 ISUP/TUP) |
3.3.5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对外互联接口 |
3.3.6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安全性要求 |
3.3.7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自身维护管理功能 |
第四章 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建设方案 |
4.1 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
4.2 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体系架构 |
4.2.1 云南省网间互联现状 |
4.2.2 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硬件结构 |
4.2.3 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设备组成 |
4.2.4 辅助测试系统概述 |
4.2.5 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 |
4.3 数据采集参考点及相关指标的监测 |
4.4 信令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方案 |
4.5 网间信令链路的监测接入 |
4.6 信令链路的时隙交叉和收敛 |
第五章 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应用 |
5.1 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分析方面的应用 |
5.2 号码资源使用情况检查 |
5.3 利用定点拨测诊断发话拦截 |
5.4 规范主叫号码传送方面的应用 |
第六章 总结 |
6.1 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运行情况 |
6.2 系统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电信运营商收入稽核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收入保障概述 |
1.2 国内收入保障现状 |
1.3 国内收入保障发展趋势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电信运营商的收入保障管理 |
2.1 收入保障的定义 |
2.2 收入流失原因 |
2.2.1 人为的主动或被动出现工作差错造成的收入流失 |
2.2.2 工作流程执行不严或流程缺失造成的收入流失 |
2.2.3 系统原因造成的收入流失 |
2.2.4 恶意欺诈造成的收入流失 |
2.3 收入保障的实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收入流程的梳理 |
3.1 收入流程的梳理 |
3.2 业务流程的诊断 |
3.2.1 业务受理与服务开通 |
3.2.2 网络使用记录 |
3.2.3 计费账务 |
3.2.4 营收管理 |
3.2.5 收入确认 |
3.2.6 扩展流程域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键稽核点内容与比对 |
4.1 业务受理与服务开通流程域 |
4.1.1 稽核点RA.1.3 CRM系统与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两边数据的一致性稽核 |
4.1.2 稽核点RA.1.4 CRM系统与专业网络管理系统两边数据的一致性稽核 |
4.1.3 稽核点RA.1.6网络管理系统与增值业务平台两边数据的一致性稽核 |
4.1.4 稽核点RA.1.8 CRM系统与计费帐务系统两边数据的一致性稽核 |
4.2 网络使用记录流程域 |
4.2.1 稽核点RA.2.1信令网合成话单与交换网生成话单的一致性稽核 |
4.3 计费帐务流程域 |
4.3.1 稽核点RA.3.14后付费批价处理前后端话单量的一致性稽核 |
4.3.2 稽核点RA.3.15后付费批价处理结果的正确性稽核 |
4.3.3 稽核点RA.3.34帐务优惠处理前后端金额的一致性稽核 |
4.3.4 稽核点RA.3.46结算文件预处理前后端话单量的一致性稽核 |
4.3.5 稽核点RA.3.48结算数据批价处理前后端话单量的一致性稽核 |
4.3.6 稽核点RA |
4.3.7 稽核点RA 3.55宽带套餐与速率对应关系核查 |
4.3.8 稽核点RA 3.56不出帐用户分析 |
4.4 营收管理流程域 |
4.4.1 稽核点RA.4.10客户欠费数据的准确性检查 |
4.4.2 稽核点RA.4.11欠费停机的合理性、准确性稽核 |
4.4.3 稽核点RA.4.13红名单合规性检查 |
4.5 扩展流程域 |
4.5.1 稽核点RA.6.2制卡需求和卡平台两边数据的一致性稽核 |
4.5.2 稽核点RA.6.3卡充值、缴费准确性稽核 |
4.5.3 稽核点RA.6.5通话话单与变化余额稽核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收入稽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基础数据的采集 |
5.1.1 手工录入的数据 |
5.1.2 自动采集的数据 |
5.2 稽核规则配置 |
5.3 业务逻辑处理过程 |
5.4 稽核数据处理 |
5.5 稽核警告管理 |
5.5.1 稽核告警条件管理 |
5.5.2 稽核告警分级管理 |
5.5.3 稽核告警展现及处理方式 |
5.6 报表与统计管理 |
5.6.1 统计分析内容 |
5.6.2 报表展现 |
5.6.3 稽核数据查询 |
5.6.4 稽核数据统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收入稽核系统的实施与部署 |
6.1 收入稽核管理体系 |
6.2 职责与分工 |
6.3 稽核管理工作 |
6.4 日常稽核工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移动交换机计费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 |
1.2 论文内容与目标 |
第二章 移动交换机计费系统简介 |
2.1 移动交换机计费系统概述 |
2.2 移动交换机计费系统组成 |
2.3 移动交换机计费系统功能 |
第三章 基于话单的计费机制 |
3.1 概述 |
3.2 话单的产生 |
3.3 话单的保存 |
3.4 话单的传送 |
3.5 话单的命名规则 |
3.6 话单的备份策略 |
第四章 话单类型及格式介绍 |
4.1 话单类型 |
4.2 话单类型与通话类型关系 |
4.2.1 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 |
4.2.2 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 |
4.2.3 网内移动用户呼叫移动用户 |
4.2.4 入呼叫到漫游用户 |
4.2.5 无条件呼叫前转 |
4.2.6 遇忙呼叫前转 |
4.2.7 呼叫保持和多方呼叫 |
4.3 ASN.1编码 |
4.3.1 ASN.1编码概述 |
4.3.2 ASN.1编码格式 |
4.3.3 话单文件的结构 |
4.4 话单格式及话单域 |
4.4.1 话单格式 |
4.4.2 话单域说明 |
第五章 计费系统的维护 |
5.1 计费系统的维护目标 |
5.2 计费系统的维护措施 |
5.2.1 交换机时间误差、计费时长分辨率保障 |
5.2.2 计费差错率保障 |
5.2.3 话单传送保障 |
5.3 计费检测 |
5.3.1 检测依据 |
5.3.2 检测项目、步骤 |
5.3.3 检测仪表要求 |
5.3.4 检测现场实施 |
5.3.5 检测结果的判定 |
第六章 基于话单的应用 |
6.1 运营商基于话单的应用需求 |
6.2 针对运营商需求的应用开发 |
6.2.1 话单转换 |
6.2.2 用户发展有效性分析 |
6.2.3 网间话单分析程序 |
6.2.4 单通排查 |
6.2.5 维护管理程序 |
6.2.6 非法手机追踪程序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缩略语表 |
(6)网间不规范业务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
1.2 网间不规范来话介绍 |
1.2.1 网间来话信令不规范(发送应答不计费信令) |
1.2.2 网间骚扰电话 |
1.2.3 主叫号码不规范 |
1.2.4 网间回拨卡业务 |
1.3 国内现状 |
1.3.1 不规范应答不计费消息的监控 |
1.3.2 骚扰电话的监控 |
1.3.3 规范网间来话主叫 |
1.3.4 回拨卡业务 |
1.3.5 多业务监测合一系统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
2.1 SCP技术介绍 |
2.1.1 移动智能网的演变和发展 |
2.1.2 移动智能网应用协议——CAMEL标准 |
2.1.3 移动智能网概念 |
2.1.4 移动智能网的特点 |
2.1.5 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
2.1.6 SCP在智能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
2.1.7 SCP的功能 |
2.2 软交换技术介绍 |
2.2.1 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 |
2.2.2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
2.2.3 软交换具备的功能 |
2.2.4 相关标准和协议 |
2.3 软交换关口局智能业务触发性能评估报告 |
2.2.1 评估依据 |
2.2.2 评估内容 |
2.2.3 评估结论 |
第三章 网络架构与功能实现 |
3.1 总体方案描述 |
3.2 系统功能 |
3.2.1 系统功能概述 |
3.2.2 数据采集功能 |
3.2.3 行为分析功能 |
3.2.4 监控拦截功能 |
3.2.5 自动确认功能 |
3.2.6 容错处理功能 |
3.2.7 统计告警功能 |
3.2.8 系统管理功能 |
3.2.9 知识库功能 |
3.3 业务流程 |
3.3.1 网间去话不规范信令监控拦截的业务流程 |
3.3.2 网间骚扰电话监控拦截的业务流程 |
3.3.3 网间回拨卡监控拦截的业务流程 |
3.3.4 网间虚假主叫监测拦截的业务流程 |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应用 |
4.1 系统建设总体思路 |
4.1.1 对现网网元的要求 |
4.1.2 对现网设备的改造 |
4.2 系统配置核算 |
4.2.1 话务模型 |
4.2.2 SCP4-1配置核算 |
4.2.3 分析节点配置核算 |
4.2.4 管理节点配置核算 |
4.2.5 拦截监控节点配置核算 |
4.2.6 配置总结 |
4.3 系统应用 |
4.3.1 第一阶段应用效果 |
4.3.2 第二阶段应用效果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结论 |
5.1.1 系统创新点 |
5.1.2 系统优势 |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致谢 |
(7)论电信网网间结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网间结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
2.1 电信网互联互通及网间结算的意义 |
2.2 网间结算的基本体系 |
2.2.1 网间结算业务说明 |
2.2.2 网间接口网络和话务情况 |
2.2.3 网间结算话务类型 |
2.2.4 结算规则及标准 |
2.3 我国电信网间结算的计算方法 |
第三章 我国电信网网间结算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
3.1 影响电信运营商网间结算方式的因素 |
3.2 网间结算已面临着重重问题 |
3.2.1 法律真空造成互联结算无法可依 |
3.2.2 体制转变使互联结算问题浮出水面 |
3.2.3 现有结算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
3.2.4 竞争使互联结算问题日趋突出 |
3.2.5 利益驱使互联结算成为争夺焦点 |
3.3 网间结算办法陷入僵局结算问题引发无穷隐患 |
3.4 重组后全业务竞争导致网间结算复杂化 |
第四章 我国电信网网间结算的发展策略 |
4.1 进一步完善网间互联结算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
4.2 建立电信网互联互通的规范原则 |
4.2.1 建立互联互通标准与透明化原则 |
4.2.2 公平竞争与保护性原则 |
4.2.3 利益均衡与成本定价原则 |
4.2.4 共存与互惠原则 |
4.3 相关法律应尽快出台 |
4.4 确定互联结算的测算方法 |
4.5 建议电信运营商网间结算方式采取双向结算方式 |
4.6 建立互联互通网间结算监测系统,完善监管手段 |
4.6.1 互联互通网间结算监测系统概述 |
4.6.2 业务监测系统简介 |
4.6.3 网间结算系统简介 |
第五章 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鄂尔多斯市联通公司收入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收入保障概述 |
1.2 国内收入保障调查 |
1.3 国内收入保障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目标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收入保障综述 |
2.1 端到端业务流程 |
2.2 收入流失原因 |
2.2.1 管理水平 |
2.2.2 业务流程不合理 |
2.2.3 计费系统不完善 |
2.3 收入流失原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计费系统必备要素 |
3.1 数据采集 |
3.1.1 采集方式 |
3.1.2 采集处理 |
3.1.4 采集数据源 |
3.1.5 文件管理 |
3.1.6 日志管理 |
3.1.7 参数管理 |
3.2 预处理 |
3.3 计费处理 |
3.3.1 二次号码分析 |
3.3.2 重计费处理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收入保障系统需求分析 |
4.1 采集收入保障 |
4.1.1 采集数据完整性模型 |
4.1.2 采集数据完整性检查 |
4.1.3 统一集中的数据采集完整性管理 |
4.1.4 断点续传功能 |
4.2 预处理收入保障 |
4.2.1 话单检重 |
4.2.2 包容单检查 |
4.2.3 交叉单检查 |
4.2.4 话单纠错 |
4.3 计费处理收入保障 |
4.3.1 参数及时回调 |
4.3.2 无主话单管理 |
4.4 核查分析 |
4.5 推广实时预付费机制 |
4.6 计费系统监控 |
4.6.1 采集监控 |
4.6.2 预处理监控 |
4.6.3 一次批价监控 |
4.7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收入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整体思路 |
5.2 核心思路 |
5.3 系统开发环境 |
5.4 系统设计 |
5.4.1 渠道管理系统 |
5.4.2 营业稽核系统 |
5.4.3 流程管理的技术架构 |
5.4.4 业务处理流程 |
5.5 收入保障系统实施与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球的经验—3G计费问题 |
6.2 计费的问题点 |
6.2.1 业务模式 |
6.2.2 计费单位 |
6.2.3 如何记录交易 |
6.2.4 计费计算 |
6.2.5 准确性和审计的挑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互联互通监测系统报表生成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现状 |
1.1.1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的形成 |
1.1.2 我国电信网间互联互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国外电信互联互通解决方案 |
1.3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
1.3.1 电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分析 |
1.3.2 针对我国网间互联互通问题的解决方案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互联互通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
2.1 监测系统需满足的主要功能 |
2.2 监测系统层次结构 |
2.3 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层功能需求分析 |
2.3.1 DXC 设备远程配置管理功能 |
2.3.2 采集设备 IP 配置管理功能 |
2.3.3 链路时隙配置管理功能 |
2.3.4 信令点/交换局配置管理功能 |
2.4 监测系统数据处理层功能 |
2.4.1 CDR 的生成和统计功能 |
2.4.2 MTP 统计功能 |
2.5 监测系统数据应用层功能 |
2.5.1 话音业务的统计分析功能(基于 ISUP/TUP) |
2.5.2 监测系统的对外互联接口 |
2.5.3 系统安全性要求 |
2.5.4 监测系统自身维护管理功能 |
第三章 报表生成子系统数据采集与存储 |
3.1 报表生成子系统设计理念 |
3.2 七号信令系统 |
3.2.1 七号信令系统信号单元格式 |
3.2.2 信令的执行过程 |
3.3 数据的采集及存储 |
3.3.1 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体系结构及组织结构 |
3.3.2 原始消息的采集 |
3.3.3 CDR 的数据结构 |
3.3.4 原始消息的存储 |
3.3.5 CDR 的初步处理 |
第四章 报表生成子系统的报表生成过程 |
4.1 简述报表生成过程 |
4.1.1 《来话通信质量表》 |
4.1.2 《主叫号码传送不规范统计表》 |
4.2 CDR 处理流程及分析 |
4.2.1 CDR 处理流程 |
4.2.2 CDR 处理流程分析 |
4.2.3 CDR 分析过程功能描述 |
4.3 统计颗粒表 |
4.3.1 颗粒表统计说明 |
4.3.2 颗粒统计表 |
4.4 主叫号码违规类型定义表 |
4.5 静态配置表的设计 |
第五章 报表生成子系统的应用 |
5.1 监测系统报表生成 |
5.1.1 《来话通信质量表》的生成 |
5.1.2 《主叫号码传送不规范统计表》的生成 |
5.2 报表生成子系统的应用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2.1 了解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业务需求 |
1.2.2 提出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设计架构 |
1.2.3 设计综合结算系统各功能模块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开发技术 |
2.1 使用技术选择 |
2.2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3.1.1 网间结算 |
3.1.2 网内摊分 |
3.1.3 漫游结算 |
3.1.4 漫游摊分 |
3.1.5 智能业务的摊分 |
3.1.6 短信、彩信结算 |
3.2 性能需求分析 |
3.2.1 系统可扩展性 |
3.2.2 系统灵活性 |
3.2.3 系统高可靠性 |
3.2.4 系统易用性 |
3.2.5 系统安全性 |
3.2.6 系统可维护性 |
第四章 系统架构设计 |
4.1 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总体概述 |
4.2 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2.1 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物理架构 |
4.2.2 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逻辑架构 |
4.2.3 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4.3 智能交换平台设计 |
4.3.1 部署智能交换平台的必要性 |
4.3.2 部署智能交换平台的作用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主要参数表设计 |
4.4.2 结算规则表ER-WIN实体关系图 |
4.4.3 结算规则表逻辑设计 |
4.4.4 数据审核设计 |
4.4.5 数据备份设计 |
第五章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1 流程调度模块 |
5.1.1 流程调度的功能 |
5.1.2 流程调度的架构设计 |
5.1.3 流程调度与结算业务处理进程的交互 |
5.2 结算处理模块 |
5.2.1 结算处理流程定义 |
5.2.2 结算处理流程与各种业务的关系 |
5.2.3 采集处理流程 |
5.2.4 一次预处理流程 |
5.2.5 二次预处理流程 |
5.2.6 排重流程 |
5.2.7 批价流程 |
5.2.8 回收 |
5.2.9 数据分发 |
5.2.10 入库、出库 |
第六章 接口设计 |
6.1 系统内部接口设计 |
6.2 系统外部接口设计 |
6.3 外部数据交换接口标准设计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本人完成的工作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提高网间结算准确性的有效手段——No.7信令话单采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铁通网间结算系统的设计及应用[D]. 方卫红.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2]通信网计费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 林化琛.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3]云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建设与设计的研究[D]. 宋蓓.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4]电信运营商收入稽核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韩宏涛. 内蒙古大学, 2011(03)
- [5]移动交换机计费系统[D]. 陈银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5)
- [6]网间不规范业务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李惟佳.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7]论电信网网间结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 曹雪.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8)
- [8]鄂尔多斯市联通公司收入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D]. 燕飞. 复旦大学, 2010(03)
- [9]互联互通监测系统报表生成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刘志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S2)
- [10]某省电信综合结算系统分析与设计[D]. 李冬梅.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