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

可编程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

一、程控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於帆[1](2021)在《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测试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煤炭年产量稳定在30亿吨以上,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研究,我国煤炭安全形式总体好转,事故数和伤亡人数显着降低,但目前,我国煤矿生产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煤矿安全形式依然严峻。煤矿灾害,瓦斯为首。防治瓦斯灾害是保障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前提。在瓦斯防治研究中,利用矿用气体传感器监测预警矿井有害气体是其中一项关键举措,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气体传感器是该项技术的核心,其性能状态直接关系到井下有害气体监测预警的准确性。为保障气体传感器的可靠工作,国家规定必须定期对矿用气体传感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其异常状态。因此,亟需开展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测试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本论文针对原有矿用气体传感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了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测试与分析的若干相关技术,分析了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测试分析系统中的程控电源、开关电源、示波器等模块的具体参数及选型,同时介绍了硬件电气设计构思与具体电路的实现,并详细描述了上位机软件编写情况以及下位机软件的通信协议。通过对国家安全标准的分析,结合软件硬件功能,该系统主要实现气体传感器在不同工作电压等级下不同气体类别及浓度范围下的显示值稳定性、响应时间和基本误差计算处理,并且给出传感器评定检测数据及结果。本课题研究对适应矿用气体传感器不断提升的测试需求,提升测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测试系统设计过程、理论研究、系统性能评价和实验验证,本课题所设计系统可实现气体传感器主要性能参数的自动化测试,满足用户测试的要求,与传统的人工手动测试相比提高了测试过程的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该论文有图幅44幅,表6个,参考文献56篇。

李德媛[2](2020)在《基于ARM的煤矿智能传感及监控分站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长期以来,煤矿的安全技术及监控管理系统的落后导致了矿难频发,因此如何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煤矿业监管部门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煤矿生产作业区域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场的电磁和自然环境的情况更加复杂,因此对煤矿安全监控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目前煤矿安全监控设备和系统已经应用较广,但仍然普遍存在着通信协议不规范、设备互不兼容、通信的速率太慢、监控设备和分站的人机交互界面差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研究与开发一款新型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该论文通过对国内外井下煤矿安全监控分站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以A公司现有的KJ2000X_F1型煤矿安全监控分站所存在的问题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升级,完成了新型分站功能的研究与开发。该论文的主要技术研究内容如下:(1)监控分站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总体设计。根据井下煤矿设计规范对KJ2000X_F1型监控分站提出技术创新的关键点、总体设计要求和设计参数,并规划制定总体的设计升级方案。(2)监控分站的硬件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整体结构和设计思路,对CPU及其外围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RS485/CAN/工业以太网通讯模块等进行设计。(3)监控分站的软件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井下监控分站的主程序、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程序、控制处理程序、通讯处理协议、图形界面处理程序等的软件设计,并对井下监控分站软件抗干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和设计。(4)监控分站的调试。对分站的相关硬件和软件进行调试。实验结果表明:升级后的监控分站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抗干扰能力更强,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等优点,可以对井下生产工作环境的监控及时提供准确的环境参数和安全生产依据,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最后对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后续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地方。该论文有图44幅,表4个,参考文献56篇。

张庆华[3](2019)在《德士古水煤浆全废锅流程气化工艺生产优化分析研究》文中提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是当前工业化运用较为广泛及成熟的煤气化技术之一。神华宁夏煤业有限公司2004年从首钢集团引进了三套德士古废锅流程气化装置,用于生产甲醇,设计产量25万吨/年。由于德士古全废锅流程气化技术在国内工业应用较少,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神华宁煤集团德士古废锅流程气化系统从试车至今所遇到的问题和后续针对性改进方法:通过更换磨机钢球、重新设计磨机出口端面尺寸改造制浆系统,提高了制浆系统的稳定性及处理负荷;针对气化炉吹灰系统压力低导致气化炉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对吹灰系统阀门进行了更换,提高了吹灰压力;重新设计气化炉激冷水系统结构及改造激冷水喷头尺寸,解决了气化炉激冷水系统供水不稳定、用水量大、易夹渣堵塞的问题;通过旁路气化炉对流水冷壁、割除更换辐射内芯管道、等离子喷涂水冷壁等方法,有效解决了因水冷壁泄漏造成的停车。通过以上优化改进,气化装置运行稳定性得到了显着提高,并为同类水冷壁气化炉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提供实际借鉴。

聂辉[4](2019)在《电石炉气净化产生烟气中二氧化碳回收工艺的设计与优化》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以新疆天智辰业化工有限公司中的电石炉气净化后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的烟道气为研究对象,提纯符合国家标准的二氧化碳,使得二氧化碳成为公司新的产品,与此同时,减少企业的碳排放量并增加了企业效益。通过对富含二氧化碳烟道气进行多次连续的取样分析,测得烟道中的主要组分含量为CO2约98.3%(体积比),N2约1%(体积比),CO和H2约0.6%(体积比),H2S与COS约1ppm(体积比),其他合计约0.1%(体积比)。对比当前二氧化碳除杂质工艺的优缺点,采用活性炭、水解催化剂加氧化锌去除烟道气中的硫化氢及羰基硫,用分子筛去除烟道气中的水蒸气,采用低温精馏的工艺方法去除剩余的氮气及氢气,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最终形成工艺流程图及PID图,得到工艺解决方案。在系统控制方面,二氧化碳回收工艺采用ECS-700系统进行控制。对应工艺图中的点数,编写相关点位的组态逻辑,系统从工程师站下装到中控电脑上,对仪表进行调试,调试中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予以优化。编写符合国家规范的操作规程,在装置建设完成后进行调试,按照操作规程对二氧化碳装置现场进行打压试漏及系统调试,解决系统正常开车后出现的工艺问题。ECS-700系统经过调试及现场测试完毕后,根据操作规程正常开车,精馏塔底部检测二氧化碳的纯度大于99.9%(质量比),水分露点小于-65℃,相关检测项目全部满足工业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质量标准GB/T 6052-2011。

余万荣,郭建平,吴磊,况达,郭林,潘祖华,彭程[5](2018)在《非接触式来停电报警器的研制》文中提出提出一种可以手持非接触式来停电检测设备。新型携带型非接触式来停电检测设备的优点是通过磁电感应原理,以及非接触式的来停电检测的功能。对新型携带型非接触式来停电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进行了介绍,说明新型携带型非接触式来停电检测设备的创新性、实用性。

龙剑[6](2017)在《一种低功耗蓝牙一氧化碳无线监测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一氧化碳气体监测是智能家居系统重要的监测对象,以往的一氧化碳监测设计在无线技术、无线传输协议、低功耗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已经不能满足在线长时间、电池供电、易集成维护、低功耗和智能传感的要求。此背景下,设计了基于一氧化碳传感器、低功耗蓝牙处理器和锂锰纽扣电池的蓝牙低功耗一氧化碳无线监测器。监测器由单颗钮扣电池供电,通过2.4 G低功耗蓝牙V4.0协议进行数据广播。监测器单颗纽扣电池可实现长达数年的一氧化碳含量监测功能、传感器自检报废与灵敏度降低警告等功能。

王永奎[7](2016)在《基于PLC的步进梁式加热炉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钢铁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中,通常会遇到的是加热炉炉温动态特性控制,它具有如下特征:(1)炉温上升和下降往往具有严重的不对称性,包括增益和滞后时间的不对称性。(2)容积滞后,对于一般工业加热炉炉温控制特性具有较大的容积滞后,而且属于纯滞后特征。(3)在加热炉的整个温度调节范围内,对象的增益、容积滞后时间通常是与工作温度与负载变化有关的变参数。对于加热炉这类工业对象,采用常规的PID控制器,在工作点附近的小范围内,由于其动特性近似于线性,有可能控制得较好;但当大范围改变给定值或受外界环境(包括工况)扰动太大时,就需要及时修正PID参数,否则将使温升动特性变差。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工业炉温控制性能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要求有更先进的控制策略来满足这些要求。由于温度控制在加热炉设备自动化控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加热炉是一个非线性的、时变的、分布参数多的复杂被控对象,具有滞后的特性,因而加热炉的炉温是一个较难控制的参数。本文介绍了步进式梁式加热炉的结构、工艺和控制要求,归纳了步进式梁式加热炉的控制现状,分析了步进式梁式加热炉炉温控制系统,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针对步进式梁式加热炉炉温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滞后特点,提出PLC过程控制的相关理论。第二,通过与加热炉温度的传统PID过程控制进行仿真比较,提出加热炉炉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第三,通过系统地学习SIMATIC S7-300PLC控制系统,掌握了PLC中先进过程控制库中的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对PLC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应用。同时学习了在PLC系统中如何创建工程项目的方法步骤,然后设计了基于PLC系统的加热炉炉温控制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结果表明,基于PLC的加热炉炉温控制系统,能够使炉温快速跟随给定并达到稳定状态。这对日后研究加热炉炉温优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步进式梁式加热炉炉温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王照明[8](2016)在《一氧化碳压缩机组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吉恩镍业羰基合成生产中,压缩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使用,它在羰基合成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企业所使用的压缩机存在着控制方式落后、耗电量大、运转效率低等问题。为此需要设计出一种能够监测压缩机运行状态的系统,全面监控整个工作机组的工作状态,保证其安全、稳定的进行,便于操作者对机组的控制、操作以及机器维护,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首先,分析了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压缩气体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建立了压缩机组供气系统模型。通过调研压缩机组系统运行现场状况,根据企业要求,设计出了一套压缩机组智能监控系统。它是以PLC为下位机负责信号采集和控制,通过现场总线PROFIBUS连接现场设备;PC机为上位机负责实时监测、报警等,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上位机进行管理。依据监控系统需达到的功能,对其硬件进行了设计。其次,通过对各种控制方法的分析与研究,考虑到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设计出适用于本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器。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证明了模糊PID控制器能够对总管压力的自动调节,保证压缩气体的压力值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最后,根据监控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分别使用STEP7-V5.3编程软件和WinCC组态软件,完成了下位机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和上位机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陈海平[9](2016)在《一氧化碳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研发》文中认为一氧化碳报警器已经日益普及,是人们保护家居生命安全的重要选择,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检测检定标准,故对其检测鉴定具有很高需求。论文以“一氧化碳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研发”为题,研究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与线性插值方法,研发一套一氧化碳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系统实际应用情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论文根据国内外标准的检测方法和要求,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及线性插值理论,采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与可编程控制器,设计能够根据经验数据进行插值运算,并精确控制测试气体浓度的检测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对家用一氧化碳报警器美国标准、欧盟标准以及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及要求进行研究对比和归纳总结,明确了检测系统的研发方法和技术指标。(2)根据检测标准要求,提出一氧化碳报警器传感特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由上位机、气体分析仪、注气控制装置及测试箱体四个主要部分组成。(3)对气体分析仪的检测精度、量程范围、操作方法以及数据通讯方式的进行研究,建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4)Lab VIEW插值函数应用方法,编写针对红外线气体分析仪通讯协议的数集采集与计算程序;设计基于松下PLC通讯协议Mewtocol的注气控制程序。最后,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了系统对检测气体控制准确度,实现不同浓度检测气体的控制时间,测试气体浓度偏差小于±3%,注气时间小于50秒,在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检验,整个检测系统实现既定的标准要求,满足实验室检测要求。

李月成[10](2014)在《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解读——访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电讯总师、研究员魏旗》文中指出背景为了合理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9月6日批准发布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116-2013,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6、3.1.7、3.4.1、3.4.4、3.4.6、4.1.1、4.1.3、4.1.4、4.1.6、4.8.1、4.8。4、4.8.5、4.8.7、4.8.12、6.5.2、6.7.1、6.7.5、6.8.2、10.1.1、11.2.2、11.2.5、12.1.11、12.2.3条为标准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而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同时废止。

二、程控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程控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测试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系统方案研制和关键技术
    2.1 系统方案评估
    2.2 理论基础
    2.3 测试工装功能模块规划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平台研制
    3.1 设备组成和工作原理
    3.2 硬件电气设计
    3.3 系统整体接线图
    3.4 单板逻辑框图和电路结构图
    3.5 本章小结
4 测试系统软件开发
    4.1 下位机软件通信协议
    4.2 上位机软件开发
    4.3 本章小结
5 自动测试系统的验证分析
    5.1 系统功能及操作详细说明
    5.2 流程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ARM的煤矿智能传感及监控分站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监控分站概述
    1.4 监控分站存在的技术问题
2 监控分站的升级改造方案
    2.1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研究任务
    2.2 监控分站技术升级主要内容
    2.3 关键设计
3 监控分站的硬件设计
    3.1 分站硬件电路基本组成
    3.2 分站硬件电路主控模块
    3.3 KJJ660(A)交换机
    3.4 矿用电源及备用电源
    3.5 传感器
    3.6 远程断电器
    3.7 PCB的设计
4 监控分站的软件设计
    4.1 主控板卡软件设计
    4.2 采集程序
    4.3 通讯协议
    4.4 软件抗干扰设计
5 调试与实现
    5.1 硬件调试
    5.2 软件调试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德士古水煤浆全废锅流程气化工艺生产优化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2章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
    2.1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及工艺流程简介
    2.2 水煤浆加压气化原理
    2.3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特点
    2.4 德士古气化炉两种流程对比
    2.5 关键工艺指标对德士古气化性能的影响
        2.5.1 煤质的影响
        2.5.2 煤浆浓度和粒度的影响
        2.5.3 气化压力的影响
        2.5.4 气化温度的影响
第3章 神华宁煤集团甲醇厂德士古气化工艺流程及设备介绍
    3.1 制浆工艺流程
    3.2 气化工艺流程
    3.3 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主要设备
    3.4 主要设备的选定说明
第4章 神华宁煤集团德士古气化炉运行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神华宁煤集团德士古废锅气化装置运行情况
    4.2 制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2.1 煤浆质量差导致煤浆泵故障
        4.2.2 改进煤浆质量措施
        4.2.3 小结
    4.3 吹灰系统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4.3.1 吹灰系统故障原因
        4.3.2 吹灰系统改造措施
        4.3.3 小结
    4.4 气化炉激冷水系统改造
        4.4.1 废锅流程气化炉新增激冷水系统问题及优化
        4.4.2 技术改进后效果
    4.5 气化炉激冷水喷头改造
        4.5.1 激冷水喷头堵塞原因
        4.5.2 优化方法
        4.5.3 小结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德士古气化废锅水冷壁技术改造
    5.1 德士古气化废热锅炉简介
    5.2 气化炉废锅水冷壁改造原因及措施
        5.2.1 气化炉对流废锅水冷壁改造原因
        5.2.2 气化炉对流废锅水冷壁改造措施
        5.2.3 水冷壁改造后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5.2.4 小结
    5.3 气化炉辐射废锅水冷壁改造原因及措施
        5.3.1 目前气化炉运行情况
        5.3.2 气化炉泄漏及检修情况
        5.3.3 优化改进
        5.3.4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电石炉气净化产生烟气中二氧化碳回收工艺的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背景
    1.2 国内外常见的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回收方法
        1.2.1 物理回收法
        1.2.2 化学吸收法
        1.2.3 膜吸收分离法
    1.3 我国碳排放现状及相关政策
    1.4 二氧化碳回收工艺的控制系统
        1.4.1 ECS-700 控制系统介绍
        1.4.2 ECS-700 系统结构
        1.4.3 ECS-700 系统的分域管理及网络连接
        1.4.4 系统规模
        1.4.5 系统性能指标
    1.5 研究课题的意义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1.5.1 研究课题的意义
        1.5.2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烟道气回收二氧化碳工艺路线确定及优化
    2.1 富含二氧化碳烟道气的来源
    2.2 根据组分特性选择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分离工艺
        2.2.1 原料气组分确定
        2.2.2 二氧化碳的产品质量标准
        2.2.3 二氧化碳主流分离方法
        2.2.4 本课题采用二氧化碳分离方法研究
    2.3 烟道气回收二氧化碳工艺设计
        2.3.1 脱除硫化氢及羰基硫的工艺方案研究
        2.3.2 脱除硫化氢及羰基硫的工艺设计(设定操作参数)
        2.3.3 烟道气中水分的脱除工艺设计
        2.3.4 烟道气中去除氮气的工艺选择
        2.3.5 烟道气中去除一氧化碳的工艺选择
        2.3.6 烟道气回收工艺的动力选择
        2.3.7 烟道气回收工艺的载冷系统的选择
        2.3.8 低温精馏塔等其它设备的设计
        2.3.9 烟道气回收二氧化碳工艺选择及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氧化碳回收工艺控制系统设计
    3.1 二氧化碳回收工艺流程简述
    3.2 二氧化碳回收工艺ECS-700 系统设计原则
    3.3 现场仪表
    3.4 控制仪表
    3.5 二氧化碳回收工艺DCS-700 系统控制域及操作域配置
    3.6 软件组态
        3.6.1 DCS-700 监控数据
        3.6.2 PID调节控制
        3.6.3 干燥塔再生逻辑控制设计
    3.7 二氧化碳回收工艺的联锁动作控制
        3.7.1 一键停车/联锁停车保温保压程序控制
        3.7.2 有毒气体报警逻辑控制图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试和试车中出现的问题及优化
    4.1 二氧化碳回收工艺的程序调试
    4.2 DCS-700 系统程序的验收
    4.3 调试和试车中出现的问题
    4.4 系统的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回收工艺的应用
    5.1 调试试车
        5.1.1 检查验收并清理现场
        5.1.2 系统仪表调试
        5.1.3 管线、设备吹扫
        5.1.4 填料装填
        5.1.5 管线、设备等试压
        5.1.6 冰机(氨制冷)系统抽负压
        5.1.7 设备、管线保温及刷漆管线、设备外护措施
        5.1.8 系统调试
    5.2 正常开停车
        5.2.1 准备工作
        5.2.2 正常开车
        5.2.3 停车操作
    5.3 主要工艺指标
    5.4 主要设备操作注意事项
        5.4.1 液化器
        5.4.2 低温精馏塔
        5.4.3 干燥器再生过程
        5.4.4 液体二氧化碳充装
        5.4.5 充装罐车注意事项
    5.5 安全与环保注意事项
    5.6 系统运行效果
        5.6.1 产品质量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烟道气二氧化碳回收工艺系统的优化
    6.1 系统运行总结
    6.2 控制系统优化
        6.2.1 冬季预冷器出口温度过低导致管线结冰
        6.2.2 低温精馏塔尾气去蒸汽加热器气量不足
        6.2.3 低温精馏塔尾气现场放空一氧化碳含量超标
        6.2.4 氨冷器液位调节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5)非接触式来停电报警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主要研究内容
3 来停电警报器的功能与用途
4 创新点及市场分析
5 结束语

(6)一种低功耗蓝牙一氧化碳无线监测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硬件设计
    1.1 一氧化碳传感器
    1.2 信号调理电路
    1.3 低功耗蓝牙芯片CC2541
2 低功耗控制与软件设计
3 结语

(7)基于PLC的步进梁式加热炉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加热炉的分类与技术特点
        1.1.2 步进梁式蓄热加热炉
        1.1.3 余热利用蓄热技术
    1.2 加热炉研究现状
        1.2.1 加热炉的系统状况
        1.2.2 加热炉微机系统控制的重要作用
    1.3 加热炉控制系统研究目和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可编程控制器与WINCC过程监视系统
    2.1 可编程控制器(PLC)
        2.1.1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历程
        2.1.2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流程与结构
        2.1.3 PLC模块选型
    2.2 WINCC过程监控简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步进梁式加热炉的技术规范
    3.1 加热炉生产工艺流程
    3.2 步进梁式加热炉炉型和尺寸及炉体结构
        3.2.1 步进梁式加热炉炉型
        3.2.2 基本尺寸
        3.2.3 炉体结构
        3.2.4 步进梁式加热炉燃烧方式
    3.3 加热炉蓄热式燃烧系统
        3.3.1 燃烧系统构成
        3.3.2 蓄热式烧嘴
        3.3.3 换向装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步进梁式加热炉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引言
    4.2 仪表检测控制系统的特点
    4.3 加热炉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功能
        4.3.1 高炉煤气的安全监控
        4.3.2 燃烧控制与炉内温度
        4.3.3 换向控制
        4.3.4 炉膛压力控制
        4.3.5 排烟温度控制
        4.3.6 保护措施和安全措施
        4.3.7 燃烧自动保护设备
    4.4 汽化冷却系统主要控制功能
        4.4.1 汽包水位控制
        4.4.2 汽包压力自动控制
        4.4.3 步进梁水回路控制与检测
        4.4.4 水封槽水位控制与检测
        4.4.5 软水箱水位控制与检测
        4.4.6 地坑水位控制与检测
        4.4.7 除氧器液位控制与检测
        4.4.8 除氧器压力调节
        4.4.9 循环水泵连锁控制
        4.4.10 给水泵连锁
        4.4.11 步进梁式加热炉本体主要检测控制点
    4.5 传感器选择
        4.5.1 温度传感器选择
        4.5.2 压力传感器选择
        4.5.3 流量传感器选择
        4.5.4 位置传感器选择
    4.6 软件设计
        4.6.1 设计流程
        4.6.2 STEP7组态过程
        4.6.3 STEP7编程过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步进梁式加热炉监控系统WINCC设计
    5.1 加热炉WINCC监控系统设计
    5.2 监控画面设计
        5.2.1 主画面
        5.2.2 加热1段画面
        5.2.3 加热2段画面
        5.2.4 加热3段画面
        5.2.5 均热段画面
        5.2.6 一氧化碳画面
        5.2.7 汽化画面
    5.3 监控界面设计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装与调试
    6.1 设备安装
    6.2 仿真调试
    6.3 单体试车
    6.4 联动试车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附录A 流程图

(8)一氧化碳压缩机组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压缩机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压缩机组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压缩机组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压缩机组系统分析
        2.1.1 压缩机的运作机制
        2.1.2 压缩气体运作过程
        2.1.3 压缩机组系统被控对象的特性分析
        2.1.4 压缩机组供气系统的近似模型
    2.2 监控系统设计的目标及准则
    2.3 几种监控系统方案的比较
    2.4 系统整体思路设计
第三章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的硬件配置
        3.1.1 PLC的选型
        3.1.2 PLC各模块的选型
        3.1.3 传感器的选择
        3.1.4 变频器的选择
        3.1.5 PC机的选择
    3.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2.1 主电路设计
        3.2.2 控制电路设计
        3.2.3 控制系统运作过程
    3.3 抗干扰措施
        3.3.1 干扰的来源
        3.3.2 抗干扰措施
第四章 压缩机组供气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4.1 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4.1.1 常规PID控制方法分析
        4.1.2 数字PID控制方法分析
    4.2 模糊控制工作原理
        4.2.1 模糊控制方法分析
        4.2.2 模糊控制系统组成分析
    4.3 模糊PID控制器工作原理
        4.3.1 模糊PID控制器方法分析
        4.3.2 模糊PID控制器的组成种类分析
        4.3.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思想
    4.4 压缩机组智能供气系统的构成与仿真
        4.4.1 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压缩机组供气系统结构
        4.4.2 控制变量的模糊化处理
        4.4.3 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原则
        4.4.4 模糊PID控制器的解模糊化处理
        4.4.5 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压缩机组供气系统仿真研究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下位机PLC程序设计
        5.1.1 PLC软件工具分析
        5.1.2 控制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5.1.3 压缩机组出口压力控制程序设计
        5.1.4 压缩机轮序控制程序设计
        5.1.5 故障判断控制程序设计
    5.2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5.2.1 系统组态分析
        5.2.2 WinCC与PLC的通讯连接
        5.2.3 监控系统的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一氧化碳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CO气体报警器检测标准及方法研究进展
        1.2.1 美国标准检测要求
        1.2.2 欧盟标准及检测方法
        1.2.3 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
        1.2.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CO气体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CO气体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2.3 CO气体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的方案框图与功能分析
    2.4 CO气体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2.4.1 报警检测系统中虚拟仪器技术应用
        2.4.2 基于LabVIEW的PC与气体分析仪及PLC的串口通信
        2.4.3 CO气体注气插值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O气体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硬件框图设计
    3.3 关键设备选择与设计
        3.3.1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3.3.2 可编程控制器
        3.3.3 CO气体供应及调节装置
        3.3.4 检测箱体
        3.3.5 电磁阀
    3.4 硬件设计与调试
        3.4.1 CO气体供应及调节装置
        3.4.2 CO气体分析仪连接
        3.4.3 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
        3.4.4 硬件系统调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气体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性能测试指标与装置
    4.3 CO气体浓度采集与预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
        4.3.1 CO气体浓度采集
        4.3.2 线性插值及CO气体注入时间预测
    4.4 CO气体注入控制的软件设计
        4.4.1 VISA进行串口通信的基本步骤
        4.4.2 松下PLC通信协议MEWTOCOL
        4.4.3 基于LabVIEW的松下PLC FP-e通信程序框图
        4.4.4 基于TDMS的文件存储
    4.5 PLC系统梯形图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研究与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系统与试验
    5.3 结果分析
        5.3.1 检测气体注入的速度
        5.3.2 系统学习速度
        5.3.3 系统注气准确性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10)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解读——访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电讯总师、研究员魏旗(论文提纲范文)

背景
简介

四、程控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矿用气体传感器自动测试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D]. 於帆.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基于ARM的煤矿智能传感及监控分站的研究与开发[D]. 李德媛.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2)
  • [3]德士古水煤浆全废锅流程气化工艺生产优化分析研究[D]. 张庆华.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4]电石炉气净化产生烟气中二氧化碳回收工艺的设计与优化[D]. 聂辉.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非接触式来停电报警器的研制[J]. 余万荣,郭建平,吴磊,况达,郭林,潘祖华,彭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31)
  • [6]一种低功耗蓝牙一氧化碳无线监测器设计[J]. 龙剑. 集成电路应用, 2017(02)
  • [7]基于PLC的步进梁式加热炉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王永奎. 燕山大学, 2016(02)
  • [8]一氧化碳压缩机组监控系统的研究[D]. 王照明. 长春工业大学, 2016(12)
  • [9]一氧化碳报警器传感特性检测系统研发[D]. 陈海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10]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解读——访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电讯总师、研究员魏旗[J]. 李月成.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4(11)

标签:;  ;  ;  ;  ;  

可编程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