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商业分级探讨

翡翠商业分级探讨

一、翡翠商业分级雏议(论文文献综述)

刘方馨[1](2020)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文化思潮视角下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20世纪80年代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作为前承“毛时代”革命叙事,后启90年代商品叙事的过渡阶段,80年代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同时也是各类社会文化思潮空前活跃、学术理论启蒙的时期,大量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博弈。而正是这种特殊的时代环境,造就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由单一模式走向多元互渗的新阶段。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聚焦80年代,在历史文献与实践案例构筑的语境下对该时期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内容及其转变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异于之前时期政治体制、方针政策对于园林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进入80年代之后,改革的思想成为主流,围绕国家的改革发展大思路,文化地位空前提高、民族主义回归、全民科技浪潮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各学科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而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变革、转型时期集中爆发,各类新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反映客观现实的要求和人们的生活需要。换言之,该时期诸多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文化思潮产生和推进的。因此,从社会文化思潮视角解读风景园林学术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内容可谓契合时代特点。具体而言,选取80年代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关联密切的典型社会文化思潮:“美学热”“文化热”“旅游热”“生态观”,结合当时学科较为瞩目4个领域:园林美与园林艺术理论研究、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与现代实践、风景名胜区理论与实践、城市绿地建设理论与实践分别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文章简要概述了上述社会文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如何影响风景园林相应领域进行具体阐释。其次,文章主体结构分为4大内容并行:1、对“美学热”影响下的园林美与园林艺术相关理论研究内容进行详细梳理与分析。其中包括“园林美”与“园林艺术”概念的厘清、传统园林艺术审美观念的认识、现代园林艺术创作理论体系构建、山水美学及景观美学的初步探索等内容的具体分析;2、对“文化热”浪潮的冲击下,学界掀起对于传统园林的复归与反思内容详细论述。其中理论层面,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对象3个维度对传统园林理论的研究及传统园林如何“古为今用”的思考进行全面考察。实践层面,选取松江方塔园、宾馆庭园、境外中国园、古园修复与重建4类典型园林营建现象为代表,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传统园林的现代转译途径;3、对“旅游热”背景下,业内围绕的关于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主要论述。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公园理论的引入、风景资源评价方法的探索、保护规划的特点、结构体系的产生及其在具体实践的运用、风景设计理念的特点等内容分别展开;4、对“生态观”引领下我国城市绿地分类的调整、城市绿地定额及计算方法的更新、绿地系统布局的优化及人工植物群落与多元绿化形式的探索等内容分别论述,以揭示“生态观”是如何影响到城市绿地各相关理论发展与实践建设。最后,综合上述视角,系统性地对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下我国风景园林理论及实践呈现的变革特点作出凝练总结。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国家方针大政下,“现代化”成为引领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对于科学的崇尚与弘扬也成为启迪风景园林学科“现代化”实现的主要途径。在学术理论方面,呈现出由“政治意志”主导转变为“科学话语”引领的新趋势。随着旧有思维模式的革新、现代学科的交叉融合,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等,使得之前已有的学术理论面临着科学解释,同时也衍生出诸多新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建设方面,呈现出由“中西之争”转向“古今之争”的新趋势。挣扎于摆脱“因袭的重担”仍是实践变革的主流,在面临西方设计思潮的冲击下,回归于本土民族文化的学习及对社会生活需要的重新审视是该时期实践的典型特点。总体而言,虽说该时期风景园林学术理论及实践内容在现今看来尚不成熟与完善,有着新旧杂陈的时代局限性,存在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但其中不乏对于学科发展思考的真知灼见,摆脱之前照搬苏联的单一模式,并能够立足更为宽宏的全球视野,展现出多领域交融、自主性探索、科学性引领等诸多时代特征,取得了划时代意义的进步,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

施加辛[2](2015)在《当前翡翠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及建议(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4.3翡翠的颜色分级颜色的好坏对翡翠的价格影响较大,有"色高一分价高十倍"之说。对于翡翠的颜色,一般检测工作以肉眼区分为主,但对于正规检测工作常用的对比标样,建议以仪器检测标定。如主波长近于绿色、偏黄色的,称"黄绿色""微带黄调的绿色(翠绿色)",偏蓝色的称"蓝绿色""微带蓝调的绿色",偏棕色的称"棕绿色"等。本描述方案中,根据市场上不同深浅的绿色翡翠,从肉眼上由浅到深可分为七级,加上白色、

施加辛[3](2015)在《关于翡翠鉴别标准问题的讨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翡翠行业的年销售额都在几千亿元以上,然而翡翠的鉴别标准仍落后于市场的发展要求。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翡翠中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较为复杂,充分说明过去有关翡翠的一些定义已经不合时宜,笔者建议将翡翠定义为:能达到饰品级的钠铝辉石矿物集合体,此集合体中可伴生有少量其它辉石、角闪石、钠长石、石榴石类等一种或几种矿物。玉石文化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翡翠一词来自中国汉语,笔者赞同将翡翠一词的英文译名应从"Jadeite"改为汉语拼音"Feicui"较为合适。

张晓伟[4](2012)在《绿色翡翠颜色分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颜色评价一直是各行各业非常重视的一个品质评估方面,在珠宝行业,钻石、彩宝都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而对于东方人比较钟爱的绿色翡翠的颜色评价,目前只能凭借经验对翡翠的颜色进行主观观察,缺少客观、统一的度量评价标准。虽然已出台相关国标,也有前人用色度学方法来定量表征翡翠的颜色,但相关研究文章仅有寥寥几篇,研究并未深入,也未能解决商贸中所遇到的翡翠颜色评价的难题,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制作出一套符合翡翠绿色评价实际情况的色卡作为颜色对比的参照物,确定翡翠绿色等级,从而解决商贸中无法准确评价翡翠绿色的困境。通过对绿色翡翠颜色定量表征研究,在CIE LAB色空间中用L*、a*、b*三个值量化颜色,确定了翡翠绿色在立体空间内的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利用色差准确区分绿色翡翠之间细微的差别,使得翡翠色卡的制作范围有据可循,而不再以整个绿色区域作为翡翠绿色的分布范围。首次将色度学与商业评价翡翠用到的文字描述相结合,对“浓”、“阳”、“正”与颜色三要素明度、彩度、色调角之间的关系做了定性分析,使得测得的CIE LAB均匀色空间数据可以大体转化为商业评价中的文字描述,从而得知其大概价值,确定翡翠色卡所需使用坐标轴的实际意义,为翡翠绿色色卡的制作提供依据。分析了现有色卡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前面对翡翠绿色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的分析,以人眼最小分辨色差为色卡距离,制作新的绿色翡翠专用色卡。通过聚类分析,将色卡分为6大类,确立翡翠绿色粗评依据。最后,结合翡翠颜色的均匀度评价和雕琢工艺,对翡翠颜色进行了整体的评价。目前翡翠市场还在升温,虽然正值经济寒潮,但高中低档翡翠市场依然比较火爆,翡翠评价体系仍不够完善,导致市场价格上没有固定标准,存在许多猫腻,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很难转化成实际购买行为,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的翡翠评价体系出台。而本文翡翠绿色的定量评价则在此方面先行一步,非常好的结合了市场,可以很好地促进翡翠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李丹[5](2012)在《印章石(寿山石)品种、雕刻实践及工艺评价》文中指出中华瑰宝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历来有“天遣之宝”、“石中之王”的美誉。它色彩瑰丽、石质细腻温润、柔而易攻,是用以雕刻印章和寿山石艺术品的首选。寿山石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与书法、绘画、雕刻的结合,具有实用、欣赏、收藏的价值。本文从宝石学和寿山石雕艺术与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先综述了寿山石各品种特征及其相应的石雕工艺特点。介绍了寿山石的基本矿物学特征,品种命名分类的几种方法;在寿山石雕方面,分析了寿山石雕工艺在我国雕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题材将寿山石雕加工工艺分为章钮制作工艺、古兽制作工艺、人物制作工艺、动物制作工艺、花鸟制作工艺、山水制作工艺六种,并分别予以阐述其雕刻技法及要领。通过外出的雕刻实践学习,以及向当地名师的请教指导,重点学习了圆雕、浮雕、钮雕、薄意、篆刻等五大雕刻技法,掌握了石雕的工艺流程和雕刻技法,并制作了20余件作品,其中印章石类11件,翡翠5件,黄龙玉4件,软玉3件。通过实践,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寿山石雕的工艺流程细分为相石构思、设计勾绘、雕刻、磨光、开丝清洗封蜡、装潢六大步骤。探讨了每种技法的风格、适用题材、工艺流程、技巧等。认为在对寿山石进行雕刻设计时,需要将以上五种技法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石雕作品。综合上述实践对比,总结出不同矿物成分寿山石的雕刻工艺特点。另外,通过对不同类别印章石、翡翠、软玉、黄龙玉的雕刻实践,总结了寿山石与上述材料在雕刻技法、工艺流程上的异同之处,突出了寿山石独有的雕刻工艺特点。也尝试将西方雕塑、中西方建筑、非洲木雕融入到石雕作品中,将平面图案、西方油画转为立体雕刻来实践新的设计理念及雕刻技法,将传统纹样和现代纹样相结合,将皮影、剪纸文化应用在石雕中,将贵金属与石雕巧妙搭配等。旨在抛砖引玉,促使寿山石雕刻艺术今后走向国际化、多元化、开放化。最后,通过分析寿山石雕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关于印章石雕刻工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佟星[6](2011)在《云南黄龙玉(黄蜡石)品种、雕刻实践及工艺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云南黄龙玉产自于我国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是近十年来刚刚发现的玉石资源。尽管黄龙玉发现的历史不是很长,但在玉石交易市场上却屡屡创造了高价奇迹。虽然在行业内还存在着对黄龙玉玉石身份的种种争论,但从另外的角度分析,这种争论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黄龙玉的关注和喜爱。黄龙玉具有优秀的加工性能,根据不同品种分类,黄龙玉玉雕几乎可以运用所有的玉雕技巧。论文作者通过在云南省保山市伟业玉雕厂进行黄龙玉雕刻的实践,以及在与当地玉雕名家和黄龙玉买手卖家的交流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亲手雕制多件黄龙玉和翡翠作品,其中包括黄龙玉作品14件,翡翠挂件8件。通过从玉雕实践入手,在分析当代玉雕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研究黄龙玉不同品种的类别,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论述了不同品种黄龙玉材料的加工性能特点,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黄龙玉玉雕玉器评估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总结了黄龙玉按照产状、颜色、纹饰、矿物结构类型和质地透明度等标准所进行的分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黄龙玉原料的加工特点和产品类型;通过玉雕实践认为黄龙玉的雕刻工艺包含了所有玉石雕刻工艺的精华之处,主要的加工流程可以概括为分析原料和开料、题材设计、雕琢加工、抛光、后期优化处理和配件装饰六部分。伴随论文工作的不断深入,作者对黄龙玉雕刻工艺进行了总结,对玉雕的造型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具体有如下认识:鉴于黄龙玉这种体量较大、产量较高、相比翡翠与和田玉却价格较低的玉石材料,可使用吸纳了欧美雕塑技法和中国传统玉雕工艺进行造型的方法;通过与翡翠雕刻实践相对比,认为黄龙玉具有与翡翠同样优秀的加工性能,得出黄龙玉玉雕适用所有传统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巧的结论;评价一件黄龙玉玉雕玉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成本法、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从不同角度对玉器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全面的评估;利用素描、雕塑和油画的设计理念,突破中国玉雕传统设计方案等等。总而言之,作者通过本文的论述和长期的黄龙玉玉雕实践,力图为探索现代玉雕设计素材和令黄龙玉玉雕玉器进入中国主流玉石材料和玉雕市场抛砖引玉。

张恒[7](2010)在《绿色翡翠的颜色分级标准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翡翠作为代表华人文化精髓的高档玉石,其温文尔雅,内涵丰富能够代表华人一定的文化性格。由于天然翡翠矿床有限,高档翡翠一直处于升值状态。翡翠作为玉石之王,而绿色翡翠又是翡翠中价格最高的颜色品种。现有的鉴定技术对翡翠的鉴别已经不是难题,而且一般有信誉的商家也会提供翡翠的鉴定证书。但是,对于消费者心理而言,人们持币观望的现状是因为对翡翠的价值没有足够的消费信心。缺乏了解——喜爱——购买的完整链条。现有的翡翠分级体系十分混乱,没有能够形成像钻石那样全世界通行的分级标准。云南省在2003年推出的《翡翠饰品分级》的地方标准并没有能够大范围推行。2003-2007年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参与的国家项目《珠宝首饰产业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中也提到翡翠的分级,采用大型测试对翡翠的种、水、色进行仪器分析,根据数据列表表现出等级。分级是做到了,但是消费者并不理解。主要原因在于其操作性较低,大部分照搬钻石分级标准,却并不适合翡翠特点。在翡翠的分级中,颜色是评定翡翠价值的主要因素。正确、定量地评价颜色的颜色等级,是翡翠价值评估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由于翡翠颜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以往我们更多地只是对颜色的品质作出定性的评价。由于评价者的喜好、学识等因素的不同,而对同样一件翡翠饰品的颜色,不同的人会得出相去甚远的印象和结论,使翡翠质量分级和价值评估的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将翡翠的颜色定量化,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翡翠颜色分级体系是势在必行的。本论文的提出意在抛砖引玉,使翡翠的颜色评估定量化能早日实现。而市场目前也并没有具有实用价值的分级标样。由于翡翠的分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为了避免论文宽而泛,本文只讨论绿色翡翠的颜色分级。分析现有的GemDialogue颜色分级体系,结合色度学原理,对绿色翡翠颜色分级分为评估翡翠(高档品)、商业翡翠(中低档)来进行讨论。试图完成绿色翡翠在不同销售环境下的标样制作。调查目前的翡翠市场,运用SWOT法分析翡翠市场的前景,推测在市场进一步规范后,翡翠的刚性需求还会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绿色翡翠具有极高的升值空间。通过问卷调查,证明翡翠商家对绿色翡翠标样的需求。

丘志力[8](2009)在《中国珠宝评估(业)发展现状及近10年进展综述》文中认为中国珠宝评估行业发轫于20世纪末期,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珠宝职业化评估体系。近10年来,中国珠宝评估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其中在珠宝评估的制度化建设、不同种类宝(玉)石品质特征及其分级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取得了较为重要的进展。但对珠宝评估市场的培育及建立珠宝评估师公信力、特殊类型珠宝的评估方法、珠宝评估立法等问题的研究深度与广度仍有待加强。

朱怡芳[9](2009)在《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形成了自己的玉石文化及其传统,其后的数千年及今,玉石文化绵延不绝,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内容和特征之一。本研究将整个中国玉石文化的历史传统分为远古传统、古典传统和现代传统,并运用社会学、文化学以及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对玉石文化诸传统的演变、承续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论文围绕玉石文化传统的永恒性(神性)、价值性、社会文化身份与权力形式展开讨论,提出远古传统以神人结体与宗法结构为基础,而古典传统则以权力意志与比德理念作为特质,所谓现代传统则是大众消费与时尚意象的产物。本文运用多重证据法,论述了远古传统从“神人结体”到“宗法玉制”转变的路径。通过图像学的分析,结合实物及史前神话传说等各类文本资料,推论出“神徽”是无文字时代的先民采用原初艺术表现方式所作的历史记录,而且“神徽”的主题纹饰具有由神灵崇拜向祖宗崇拜过渡的性质。基于对《周礼》的分析,应用分形理论,提出“宗法玉制”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及现当代玉石文化形成惟“宗”传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传统社会玉石文化权势话语的分析,揭示了作为赠与或保存的玉石物品在相对稳定的等级社会中,对于人们巩固社会地位、维系社会关系、增强话语权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了“玺印为权”、“冠服以仪”的玉石物品是权势阶层权力意志合法化的符号。传统社会的“比德理念”是对西周“惟德是辅”的继承。作为教化人性的“比德”不仅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君子”而谈,即“君子”的概念因科层制的出现和“三纲五常”的儒化扩展到士绅官僚、文人雅士等更广的社会群体范围,而不同历史时期价值观念的转变亦使玉石文化传统中“比德符号”的意义发生衍变。基于对近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讨论,指出现代传统中玉石制品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消费品,它是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甚至社会资本结合的商品。通过对当代玉石文化现况的田野考察与分析,提出大众消费消解了传统玉石文化的神圣性、经典性、少数阶层的占有性,弱化了传统玉石符号的尊贵属性,但在新的社会情境中,玉石文化的神性得到延伸、经典性也得到重新诠释。

崔雁[10](2007)在《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独立编制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编制的三原则:第一,可持续发展。第二,坚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长远目标和整体构想。第三,近期规划应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接着文章给出了编制近期规划的方法和内容:一,总结总体规划和上一轮近期规划的实施情况,作为编制的基础。二,分析现状,找出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三,适当调整规划目标,以适应新形势。四,确定近期重点发展的景区和内容,安排项目。五,制定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规划,逐步达到全面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目标。六,就规划的实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七,编制专项规划。本文最后一部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近期规划是作者根据上述原则和思路编写规划的一个实例。本文研究中,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为平台,以其近期规划编制实践为主线,探讨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二、翡翠商业分级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翡翠商业分级雏议(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80年代社会文化思潮视角下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及资料来源
    1.3 研究意义
    1.4 已有研究及评述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社会文化思潮视角下的20世纪80年代风景园林
    2.1 “美学热”的发展及园林美学与艺术研究热潮
    2.2 “文化热”的兴起及传统园林重新探讨的动因
    2.3 “旅游热”的产生及风景名胜区事业的起步
    2.4 “生态观”的确立及城市绿地建设思路的转型
3 美学与艺术的求索:“美学热”浪潮下的园林美与园林艺术理论研究
    3.1 园林美与园林艺术内涵的阐释
    3.2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审美观念的认识
    3.3 现代园林艺术创作理论体系的建构
    3.4 山水美学与景观美学的初步探索
    3.5 小结
4 传统的复归与反思:“文化热”兴起下的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与现代实践
    4.1 传统园林理论及方法研究的拓新
    4.2 现代公园中的传统转译:以松江方塔园为例
    4.3 宾馆庭园中的园林传统与现代建筑理念的交织
    4.4 境外“中国园”中的传统园林文化输出与再现
    4.5 遗产保护视野下古园修复与重建中的物质及精神传承
    4.6 小结
5 保护与开发的博弈:“旅游热”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5.1 美国国家公园理论的引入
    5.2 风景资源评价方法的阶段性求索
    5.3 分级保护思想与结构体系的建立
    5.4 融人工于自然,融文脉于场所:风景设计理念求新
    5.5 小结
6 整体与系统的理念:“生态观”引领下的城市绿地建设理论与实践
    6.1 城市绿地分类的调整
    6.2 城市绿地定额及计算方法的更新
    6.3 生态平衡主导下绿地系统布局优化
    6.4 人工植物群落及立体绿化形式探索
    6.5 小结
7 结论与不足
    7.1 论文创新点
    7.2 研究结论: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转型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附录1 风景园林专家口述史访谈录
附录2 20世纪80年代风景园林大事记表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2)当前翡翠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及建议(二)(论文提纲范文)

3
    翡翠基础研究的几点建议

(3)关于翡翠鉴别标准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对翡翠玉石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探讨
    1.1 关于翡翠的定义
        1.1.1 翡翠主要组成矿物不仅是硬玉
        1.1.2 以往关于翡翠的定义
        1.1.3 笔者建议的翡翠定义
    1.2 与翡翠有关的辉石名称
    1.3 翡翠的英文译名
2 翡翠质量检测评价的“5C2T”分级
    2.1 翡翠饰品及原料的检测程序
    2.2 翡翠的透明度测定及分级
    2.3 翡翠的颜色分级
    2.2浓淡 (色饱和度)
    2.4 翡翠的结构分级 (Texture)
    2.5 翡翠“种”之概念混乱, 建议重新定义
    2.6 与翡翠有关的“钠铬辉石”问题的探讨
3 关于翡翠基础研究的几点建议

(4)绿色翡翠颜色分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翡翠颜色的成因
        1.1.1 原生颜色呈色机理
        1.1.2 次生颜色呈色机理
    1.2 翡翠颜色的分级评价现状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2 翡翠绿色在均匀色空间中的分布
    2.1 翡翠色调角的分析
    2.2 明度与彩度的关系分析
    2.3 翡翠绿色三要素综合分析
3 翡翠绿色的评价
    3.1 肉眼评价翡翠与测量结果的结合
        3.1.1 按照“浓”排序
        3.1.2 按照“阳”排序
        3.1.3 按照“正”排序
    3.2 利用现有色卡对翡翠颜色进行评价
        3.2.1 分析 Munsell 色卡评价与翡翠颜色数据的关系
        3.2.2 分析 GemDialogue 色卡评价与翡翠颜色数据的关系
        3.2.3 新色卡的设想
4 翡翠绿色分级探究及意义
    4.1 新色卡的数据制定
    4.2 通过聚类分析为翡翠颜色分类
        4.2.1 通过聚类分析将翡翠色卡进行分类
        4.2.2 将翡翠色卡数据划分进 6 个等级中
    4.3 翡翠颜色综合评价
        4.3.1 翡翠颜色的多少和均匀程度
        4.3.2 翡翠颜色的分布形态和位置
        4.3.3 颜色组合
    4.4 翡翠绿色分级的市场意义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印章石(寿山石)品种、雕刻实践及工艺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
2 福建寿山石概述
    2.1 寿山石的基本性质
    2.2 寿山石的形成
    2.3 寿山石分类与品种
        2.3.1 三坑分类法
        2.3.2 三系五类分类法
        2.3.3 矿物组合自然分类法
    2.4 寿山石的社会价值
        2.4.1 精神、文化、艺术的传承
        2.4.2 财富的象征
3 石雕工艺漫谈
    3.1 寿山石雕工艺概述
        3.1.1 发展历程
        3.1.2 三大艺术流派
    3.2 石雕加工工艺分类及技法要领
        3.2.1 章钮制作工艺
        3.2.2 古兽制作工艺
        3.2.3 人物制作工艺
        3.2.4 动物制作工艺
        3.2.5 花鸟制作工艺
        3.2.6 山水制作工艺
4 寿山石雕的工艺流程
    4.1 寿山石雕的步骤
        4.1.1 相石
        4.1.2 打坯
        4.1.3 凿坯
        4.1.4 修光
        4.1.5 磨光
    4.2 寿山石雕的工艺技巧
        4.2.1 因势造型、相石取巧
        4.2.2 因材施艺、形象逼真
        4.2.3 化瑕为瑜、巧夺天工
    4.3 寿山石雕中刀法的运用
        4.3.1 执刀法
        4.3.2 运刀法
    4.4 篆刻中刀法的运用
        4.4.1 执刀方法
        4.4.2 运刀法
5 寿山石雕的工艺实践与评价
    5.1 相石构思
    5.2 设计勾绘
    5.3 雕刻
        5.3.1 圆雕
        5.3.2 浮雕
        5.3.3 钮雕
        5.3.4 薄意
        5.3.5 篆刻
    5.4 磨光
    5.5 开丝、清洗封蜡
    5.6 装潢
6 不同矿物组成寿山石的工艺特点
    6.1 地开石型
    6.2 叶蜡石型
    6.3 叶蜡石地开石型
7 寿山石与其他宝玉石的雕刻实践对比
    7.1 寿山石与玉石类
        7.1.1 翡翠
        7.1.2 黄龙玉(黄蜡石)
        7.1.3 软玉
    7.2 寿山石与其他印石类
        7.2.1 青田石
        7.2.2 昌化石
        7.2.3 巴林石
        7.2.4 山东莱州石
    7.3 寿山石与玉石雕刻工艺的异同
        7.3.1 硬度不同
        7.3.2 使用工具不同
        7.3.3 工艺流程不同
        7.3.4 表现技法基本相同
8 石雕工艺的思考
    8.1 石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8.2 应对方案和建议
        8.2.1 加强资源管理
        8.2.2 培养工艺英才
        8.2.3 组建高技术加工团队
        8.2.4 交流学习
        8.2.5 尝试融合多元文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论文发表

(6)云南黄龙玉(黄蜡石)品种、雕刻实践及工艺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
2 云南黄龙玉(黄蜡石)概述
    2.1 云南黄龙玉(黄蜡石)的基本性质
    2.2 黄龙玉(黄蜡石)的成因
    2.3 黄龙玉与黄蜡石的区别
    2.4 黄龙玉(黄蜡石)的发展历程
        2.4.1 黄蜡石与黄龙玉的渊源
        2.4.2 黄龙玉的定名
        2.4.3 黄龙玉的市场传奇
        2.4.4 黄龙玉的石玉之争
3 玉器的加工与玉雕工艺评估
    3.1 当代玉雕工艺概述
        3.1.1 因料施艺
        3.1.2 化瑕为瑜
    3.2 当代玉雕加工工艺分类与评价
        3.2.1 首饰镶嵌用料及佩戴类玉器首饰制作工艺
        3.2.2 玉雕手把件雕刻工艺
        3.2.3 玉雕山子摆件制作工艺
        3.2.4 玉雕人物制作工艺
        3.2.5 玉雕花鸟制作工艺
        3.2.6 玉雕器皿制作工艺
    3.3 现代玉雕工艺等级及评价标准
        3.3.1 玉雕人物的工艺评价标准
        3.3.2 玉雕器皿的工艺评价标准
        3.3.3 玉雕兽类的工艺评价标准
        3.3.4 玉雕鸟类的工艺评价标准
        3.3.5 玉雕花卉的工艺评价标准
        3.3.6 玉雕山子的工艺评价标准
    3.4 评估玉雕价值的要素
        3.4.1 材料价值
        3.4.2 工艺价值
        3.4.3 艺术价值
        3.4.4 人文价值
        3.4.5 历史价值
        3.4.6 配件及附件的价值
    3.5 玉雕评估方法
        3.5.1 成本法
        3.5.2 市场比较法
        3.5.3 收益法
    3.6 玉雕玉器的评估报告
        3.6.1 玉雕玉器的描述性鉴定
        3.6.2 玉石材料的利用性鉴定
4 黄龙玉的品种分类与加工特点
    4.1 按产状分类
    4.2 按色彩分类
    4.3 按纹饰分类
    4.4 按矿石结构类型分类
    4.5 按质地和透明度分类
5 黄龙玉雕刻加工流程
    5.1 黄龙玉雕刻步骤
        5.1.1 开料和原石处理
        5.1.2 题材设计
        5.1.3 雕琢加工
        5.1.4 抛光
        5.1.5 后期优化处理
        5.1.6 配件装饰
    5.2 黄龙玉雕刻流派、技巧特点与评价
        5.2.1 河南玉雕工艺
        5.2.2 福建玉雕工艺
        5.2.3 广州玉雕工艺
        5.2.4 我国黄龙玉雕刻产业基地简介
6黄龙玉玉雕工艺实践与评价
    6.1 分析原料
    6.2 题材设计
    6.3 雕琢加工
        6.3.1 线雕
        6.3.2 浮雕
        6.3.3 镂空雕
        6.3.4 立体圆雕
    6.4 抛光
    6.5 后期优化处理
    6.6 配件装饰
7 不同品种黄龙玉雕刻实践与对比
    7.1 水料石
        7.1.1 籽料石
    7.2 山料石
        7.2.1 草皮坑石
        7.2.2 鸡窝坑石
    7.3 单色类
    7.4 混色类
    7.5 间色类
    7.6 俏色类
    7.7 黄龙玉雕刻与翡翠雕刻的实践对比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绿色翡翠的颜色分级标准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翡翠的简介
    1.2 翡翠的宝石学特征
    1.3 关于翡翠致色机理的基本理论
        1.3.1 原生颜色与次生颜色
        1.3.2 绿色翡翠致色元素基本分析
    1.4 课题研究背景
        1.4.1 翡翠分级标准的研究过程
        1.4.2 翡翠分级标准的重要意义
        1.4.3 绿色翡翠的重要地位
        1.4.3 翡翠颜色分级的难度
    1.5 绿色翡翠颜色分级标准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1.5.1 绿色翡翠颜色分级标准的现状
        1.5.2 现有翡翠颜色分级标准的不足
第二章 翡翠颜色分级标准的理论研究
    2.1. 色度学的基本原理
    2.2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及Yxy色空间
    2.3 GemDialogue颜色系统在颜色描述和分级中的应用
        2.3.1 GemDialogue颜色系统
        2.3.2 GemDialogue在颜色分级时的应用
    2.4 绿色翡翠颜色测量方法
        2.4.1 光谱光度法
        2.4.2 翡翠颜色外观的近似模拟
    2.5 绿色翡翠的行业分级标准论述
        2.5.1 按色调的正与偏分类
        2.5.2 按绿色的浓艳程度分类
        2.5.3 按绿色的形状及均匀程度分类
第三章 绿色翡翠颜色分级标准的优化
    3.1 高档绿色翡翠颜色分级标准及其优化
        3.1.1 《翡翠分级》标准中绿色翡翠颜色分级
        3.1.2 绿色高档翡翠颜色分级优化
        3.1.3 样品验证
    3.2 中低档绿色翡翠颜色分级标准及其优化
        3.2.1 不同光源对于翡翠颜色的差异
        3.2.2 绿色翡翠商业分级标准
        3.2.3 商业绿色翡翠分级标准优化
第四章 绿色翡翠分级及标样的市场意义
    4.1 翡翠的文化属性
    4.2 云南翡翠市场的SWOT分析
        4.2.1 优势(Strength)
        4.2.2 劣势(Weakness)
        4.2.3 发展机会(Opportunity)
        4.2.4 威胁(Threats)
    4.3 绿色翡翠标样的市场意义
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
    5.1 讨论
    5.2 展望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9)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缘起
    1.2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思路与章节重点
        1.3.1 玉石文化传统的划分
        1.3.2 本文分析的出发点
        1.3.3 本文分析的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
        1.4.1 相关文化研究理论
        1.4.2 田野考察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神人结体与宗法结构的远古传统
    2.1 从石器到玉器
        2.1.1 神灵之石与玉石分化
        2.1.2 鬼斧神工
    2.2 混沌至清晰:原始宗教到宗法的视觉角色转变
        2.2.1 生产与生活中的角色混同
        2.2.2 宗法制度下的被视者
    2.3 神人结体与原始宗法的产物
        2.3.1 神人结体与原始宗法之间的关联
        2.3.2 惟玉为葬
        2.3.3 神徽与威权
        2.3.4 宗法玉制
第3章 权力意志与比德理念的古典传统
    3.1 权势话语:权力意志的结构形式
        3.1.1 权势话语的构成基础
        3.1.2 权势话语的转移
        3.1.3 权势话语的表达
    3.2 比德符号:价值观念的诠释
        3.2.1 比德价值观念的历史发展及意义
        3.2.2 比德符号的意义衍化
    3.3 透镜观看:时空与社会场域中的阅读
        3.3.1 时空维度下的装饰
        3.3.2 社会场域中的身体与身份
第4章 大众消费与时尚意象的现代传统
    4.1 分散-合作化-集散:玉石经济的民主化进程
        4.1.1 动荡时期的分散模式:传统的稳定存在
        4.1.2 特殊时期的合作化模式:历史任务与传统的转变
        4.1.3 改革时期的集散模式:大众意向的传统方向
    4.2 时尚的符号:玉石文化的民主化发展
        4.2.1 工艺技术与商人的策略:生产为主的现代时尚
        4.2.2 从精英到大众:时尚消费者的身份与地位
        4.2.3 从匿名到署名:设计身份的凸现与职业身份的多重化
    4.3 从经济资本到文化资本:当代玉石文化的权势话语
        4.3.1 田黄之金:当代玉石经济资本
        4.3.2 无价之玉:文化资本及其投入
    4.4 传统玉德观念的转变:德符之辨
        4.4.1 “符”与审美观念的变化
        4.4.2 “德”与价值观念的变化
        4.4.3 德符之辨
第5章 结论
    5.1 远古传统:神性的开端
    5.2 古典传统:君权德威的符号
    5.3 现代传统:强“利”“欲”而弱“德”“信”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五代后唐之后有关赝玺、疑玺历史记载
附录B 《长物志》与《闲情偶寄》关于玉石物品的品评
附录C 扬州玉雕行业历史沿革及相关政策(1956年以来)
附录D 人物访谈及评述
附录E 特色产业基地的资源开采、利用和保护等状况
附录F 国内主要玉石特色产业基地的产业状况
附录G 观察记录
附录H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艺雕刻(玉石)类名单
附录I 1984年与2005年传统工艺美术玉石雕刻类省市分布情况以及2006年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玉石雕技艺项目
附录J 近年主要的玉石特色产业基地文化战略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2. 近期规划的编制原则
    2.1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2 坚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长远目标和整体构想
    2.3 与国家和区域政策目标和部门发展计划相协调
3. 近期规划编制内容及思路
    3.1 编制内容和思路
    3.2 成果内容
4. 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实例
    4.1 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
    4.2 存在的问题
    4.3 保护和发展目标
    4.4 空间布局
    4.5 风景名胜区重大项目规划
    4.6 政策建议和管理配套措施
5. 结语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四、翡翠商业分级雏议(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80年代社会文化思潮视角下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研究[D]. 刘方馨.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2]当前翡翠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及建议(二)[J]. 施加辛.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5(06)
  • [3]关于翡翠鉴别标准问题的讨论[J]. 施加辛. 云南地质, 2015(01)
  • [4]绿色翡翠颜色分级研究[D]. 张晓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9)
  • [5]印章石(寿山石)品种、雕刻实践及工艺评价[D]. 李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10)
  • [6]云南黄龙玉(黄蜡石)品种、雕刻实践及工艺评价[D]. 佟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8)
  • [7]绿色翡翠的颜色分级标准优化[D]. 张恒.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 [8]中国珠宝评估(业)发展现状及近10年进展综述[J]. 丘志力.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9(02)
  • [9]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 朱怡芳. 清华大学, 2009(02)
  • [10]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研究[D]. 崔雁.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翡翠商业分级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