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1](2021)在《高观点下初中方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文中指出方程是代数思想的起源。面对一个未知的数,我们希望求解它,那么我们利用和未知量有关的限制条件,再结合等量关系组成等式,我们就得到了有关未知量方程或者方程组。有了方程就相当于正式承认变量或者未知数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从方程在课程标准中的变化来看,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方程的解法,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用函数的观点去看方程。最后需要让学生体会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便利性,注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同时也要注重借用方程学习的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先说明了方程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变化,再结合方程发展的历史,重点介绍了几种方程的解法,例如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方程组的解法。例如克拉默法则、矩阵法等等。这一部分是高等数学中的方程知识,作为教师必须要掌握这部分内容才能将“高观点”更好的融入教学。教师借助在教学中融入“高观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加详细的掌握学习者在学习方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采用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结合的方式,分析出真实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帮助。测试卷将设置五种题型,考察学习者对方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分析测试卷,所获得的结论是:(1)有部分学生对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中存在的等量关系不太熟悉。(2)学生对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和对含有参数的方程组成立条件的判断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3)学生在解方程时,方程的解法过于单一,并且对于解方程的通性、通法掌握有点欠缺。(4)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也存在疏忽。(5)学生在方程应用题部分,尤其是对函数与方程结合的应用题存在不少问题。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分析出学生在学习方程时会遇到的问题,调查问卷所获得的结论是:(1)有部分学生在课堂方程学习过程中缺少思考,没有对方程进行一题多解的习惯。(2)学生在做方程内容的作业时,存在不认真完成,不检验方程解的情况。(3)学生在课后没有认真复习课上学习到的方程的解法以及相关概念。(4)部分学生对自己存在错误的方程习题不及时进行错题整理与归纳总结。将“高观点”融入课堂教学的实际执行者是教师,因此,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不同学校和年级的中学教师将“高观点”融入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后所获得的结论为:(1)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高观点”对中学数学是存在影响的,对于教材分析也会联系到“高观点”。(2)有部分教师会去阅读渗透“高观点”的数学参考书。(3)部分教师会利用已经下放到教材里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去解决有关方程问题。(4)总的来看,新教师比老教师更乐于利用“高观点”。最后结合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将“高观点”融入教学的建议,包括等式概念的教学、方程解法的教学、方程应用的教学以及函数、方程、不等式关系的教学。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这些教学又对中学学校和一线中学教师提出一些必要的建议。
陶春雪[2](2021)在《数学核心素养下初中函数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中函数知识丰富,蕴含数学核心素养内容,而且初中函数不仅是初等函数的重大分支,同时对高中函数的学习也有很大影响,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函数内容的学习却非常困难。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还要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本论文以此立意,探究初中函数的教学,力求以数学核心素养指导初中函数教学,以初中函数教学为切入点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论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初中函数教学进行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归纳,对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课标中关于初中函数的课程目标,分析每条目标应对应的要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中函数的教学和学习现状,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学生测试卷和教师访谈提纲。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卷调查,得出学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了解情况和学生关于函数的学习情况;通过教师访谈得出教师在教学时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和函数部分的教学情况。最终总结得到了初中教师函数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初中学生函数学习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函数教学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情况。然后以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结合调查和访谈结果,提出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函数的教学策略:(1)注重知识生成,渗透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2)重视概念教学,渗透模型思想和符号意识(3)注重数形结合,渗透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4)理论联系实际,渗透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最后根据教育理论、教学现状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了《一次函数概念》、《二次函数概念》、《二次函数顶点式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四节教学设计。
丁曦[3](2020)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以城固县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数学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的学习上。学生经过中考踏入高中的大门后,大部分学生就会直呼:“数学好难”。的确,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需要正视它们之间的差异,理性的对待。大量研究数据证实,在高一初始阶段对初高中数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衔接,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7年的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校门时,面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总是显得束手无策。作为高中老师要想办法去改变这种现状,这使得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成为必然。本文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研究的理论依据;然后通过在部分老师和学生群体中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后得到致使初高中教学衔接不畅的原因;最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其他数学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整理得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希望对高一数学老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材、学生、老师是构成教学活动三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教学活动就没办法展开。所以,笔者在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过程中,也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一一展开。第一、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存在知识上的不连贯甚至于脱节,并且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也弱化了趣味性。考虑到这些因素,笔者提出高中数学教师应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中数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具体来说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循序渐进的增加每节课的容量,补充初中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是高中要用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第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会对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为了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学生要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要刻意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第三、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必然会直接影响衔接教学的开展。所以高中教师在高一年级初始阶段不单单要教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情,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同时还要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善学。
许晶[4](2020)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二十一世纪课程变革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课程研究者们对课堂教学和学业考试的质量问题尤为关注,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和学业考试领域更为明显。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已成为了课程研究领域的核心话题。本文以J省初中数学教师以及该省近五年的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采用“SEC”课程实施调查模型,探讨了J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状况。具体问题如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如何?初中数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如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如何?三者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如何等?在哪些维度是一致的,在哪些维度是不一致的?进而提出相应的提升一致性水平的相关建议。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对于这些问题当前还未进行深度探究,研究此类问题,能够掌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状态,关键是可以建构本土化的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框架,进而调查与分析基础教育领域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情况,详细检测基础教育领域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教师的课程实施程度,从而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的研究背景、目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创新等。对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和学业考试以及课程领域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分析总结,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通过建构的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分析框架,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码、对J省T市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查与编码、以及对本省近五年的学业考试试卷的编码结果,采用“SEC”课程实施调查模型作为检测工具,对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状况分析,分析了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发现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初中数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状况分析,分析了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发现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一致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状况分析,分析了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发现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一致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的总体状况分析,具体分析了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水平的差异状况,发现了包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水平的特征,三者之间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之间的一致性水平相对较高,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相对居中,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相对较低。研究发现: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程度高于两者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对课程内容要求的把握高于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对“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的关注的不多;不同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出了如下提升建议:加强对命题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水平;消除学业考试的负面影响,回归以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数学课堂;重视“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的教学与评价;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立足本土化,研制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分析工具。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促进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促进命题人员编制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考试试卷,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优化学业考试设计。
田娟[5](2020)在《高三函数复习的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以天水市武山县某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在高三数学复习阶段,函数是贯穿各个内容的一条主线,对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逻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以天水市武山县某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的同学和9名教师为样本,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得到教师和学生对高三函数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层面上的问题,体现在对教辅的过度依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充分、教学偏重题量而忽视“四识”、研究课标不透彻等几个方面。学生层面的问题,体现在学生没有认真的研究考纲、研究课本。受教过程中,非常依赖老师讲,不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的思考。解题思路没有得到优化。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法和改进措施,在教师教学方法策略的改革创新方面提出六点建议:第一,复习要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第二,教学策略的制定严格遵循课标,落实课标的三基要求,突出考查的重点。第三,合理设计教学进程,对不同类型的课设计适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四,通过对函数主题单元的设计,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五,加强数学的思想与数学的方法渗透。第六,注重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提高。
史记[6](2020)在《基于分层走班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南京市A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科技、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对教育变革的呼声也愈发的强烈。为了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不少学校开始尝试分层走班教学,这种变革性的尝试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分班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模式,旨在兼顾学生主体性与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虽然目前有关分层走班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很多还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分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选择南京市A初中为样本学校,对初中分层走班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运用文献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分层走班教学的研究背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发展,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框架。其次,以最近发展区、掌握学习、因材施教等科学理论为基础,阐述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再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进行采访、调查,获得并整理相关数据,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多角度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调查研究与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设计具有分层特色的数学教学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经过深入研究,笔者发现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加科学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为数学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研究环境,拓宽了研究视野,这些改变都对数学教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当然,目前数学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该模式存在对师资力量要求过高,班级管理难度较大,每学期各层次学生动态调整不易实现等诸多问题。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教育者们需要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争取早日让分层走班教学模式“落地”,更好地造福学子。
侯鑫宇[7](2020)在《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函数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数学从宏观意义上而言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科学,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数学的研究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对于个人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高中数学知识抽象程度比较高、数学语言的表述相比初中也更加严谨和抽象、思维方式上的不同等特点都为学生的学习制造了一定的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几何画板是一款优秀的电子绘图工具,它操作简便,可以利用尺规作图绘制出精确的、动态的图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知识内容。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困难,采用几何画板来辅助教学,并以函数为例进行案例教学研究,以期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几何画板应用以及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同时分析了近五年函数教学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等。同时,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听教学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内容,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笔者后续的案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其次,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和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本文选取了宝鸡和汉中两地的4所高中,面对高中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向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数据统计和访谈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及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提出了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建议和策略。最后,本文以2014版北师大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为例,全面梳理函数部分教学内容和构建函数教学的思维导图,并针对函数的单调性等七个内容,充分发挥几何画板的优势,结合相关学习理论,精心设计教学案例,以提高函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为高中函数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李杰聪[8](2020)在《初中数学教材插图的教·学·考价值研究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插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考试命题中的价值不言而喻.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师生对教材插图的利用程度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师生对教材插图在教学考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因此,教材插图辅助教学考的价值有哪些?这一问题给教育工作者留下广阔的思考与研究空间.本学位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本学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确定本学位论文的理论基础,并对教材插图的概念进行界定;利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插图,从而归纳教材插图的分类,并大致了解插图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文献调查法,梳理教材插图的相关文献,勾勒出国内关于教材插图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辅助教学的现状,然后对教材插图辅助教学的价值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现状方面,教师对教材插图的了解情况是较好的,绝大多数教师对教材插图辅助教学的价值持肯定态度等.价值方面,教材插图具有导入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开阔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体验、复习数学知识、渗透道德教育等价值.第四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辅助学习的现状,然后对教材插图辅助学习的价值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现状方面,学生了解教材插图的情况较理想,但学生对教材插图价值的认同情况却不太理想等.价值方面,教材插图具有提高识图能力、改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辅助数学理解、体会数学应用、提高解题技能等价值.第五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辅助命题的现状,然后对教材插图辅助命题的价值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现状方面,教师对中考数学试卷中以教材插图为素材命制的试题的关注度不高,且利用教材插图命制试题的情况不太理想等.价值方面,本学位论文创新性地提出教材插图在命制数与代数试题、图形与几何试题、统计与概率试题等方面的价值.第六部分,总结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问题、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徐珍萍[9](2020)在《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年的新课标中提出了高中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学案作为一种与许多先进教学理念相契合的本土化教学载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导学案相结合,探究培养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的设计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导学案”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了解;其次,对福州S中学的学生和各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师发放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学生和教师使用导学案的现状以及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为后期导学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再次,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并对照已有的导学案,从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自主预习、课堂探究、自主检测、总结反思这八个环节探讨了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的设计流程及各个环节的设计策略和注意事项;最后根据概念学习型导学案、命题学习型导学案、解题学习型导学案分别设计了《函数的单调性》、《等差数列前n项和》和《函数奇偶性的应用》这三节导学案案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吴蓉[10](2020)在《初中生二次函数学习的认知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考中也是必考内容,并且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可是初中生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存在较多困难,而导致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自身存在的认知障碍。因此对初中生二次函数学习的认知障碍以及教学对策的研究,为提高二次函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初中生二次函数学习的认知障碍为研究内容,笔者首先通过广泛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认知障碍的研究以及二次函数教学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对加涅的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理论阐述,得到了理论的支持。接着笔者采用调查研究法,对所在学校九年级的8个班共325名同学进行了二次函数学习调查问卷和测试卷的调查研究,首先利用Excel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初中生对二次函数的认知情况,再利用加涅的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测试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关于初中生二次函数学习的认知障碍研究结论如下:对二次函数概念的认知中较多学生存在言语信息障碍,部分学生存在智慧技能障碍;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认知中较多学生存在智慧技能障碍,较少学生存在言语信息障碍;对二次函数的应用的认知中大部分学生存在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认知策略障碍,其中智慧技能障碍和认知策略障碍较为严重;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存在情感障碍。最后基于初中生二次函数学习的认知障碍并结合教学实际,笔者提出外化思维、“多视角”化的问题表征,情景教学法,数形结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法,冲突教学法,分析归纳教学法,变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认知策略迁移能力,加强学生反思总结的培养,依学情因材施教,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的教学策略,旨在消除初中生二次函数学习的认知障碍。
二、浅议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高观点下初中方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述评 |
2.3 理论基础 |
2.3.1 数学与数学教育相关理论 |
2.3.2 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 |
第三章 方程的发展及教学要求 |
3.1 方程的发展历史 |
3.2 初中课程标准中有关方程的内容 |
3.3 方程的教学意义 |
第四章 高观点下对初中方程的概念及主要解法的解读 |
4.1 方程概念与分类 |
4.1.1 等式的定义 |
4.1.2 关于方程的定义 |
4.1.3 方程的分类 |
4.2 方程同解定理 |
4.2.1 同解方程的原理 |
4.2.2 导出方程原理 |
4.3 方程解法综述 |
4.3.1 方程和方程组解法的一般原理 |
4.3.2 公式法 |
4.3.3 因式分解法 |
4.3.4 换元法 |
4.3.5 方程组的解法 |
4.4 方程应用及其应用题 |
4.5 方程与函数、不等式关系分析 |
4.5.1 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 |
4.5.2 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五章 高观点下对初中生方程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5.1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5.1.1 调查目的 |
5.1.2 调查内容 |
5.1.3 调查对象 |
5.1.4 调查实施过程 |
5.2 调查的结果分析 |
5.2.1 测试卷的情况分析 |
5.2.2 测试卷的调查结论 |
5.2.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5.2.4 问卷调查的结论 |
5.3 教师访谈 |
第六章 中学教师利用“高观点”指导教学的调查及分析 |
6.1 调查目的及意义 |
6.2 调查对象 |
6.3 信度、效度分析 |
6.3.1 信度分析 |
6.3.2 效度分析 |
6.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七章 高观下提高初中方程教学质量的策略与建议 |
7.1 关于方程概念的教学 |
7.2 关于方程解法的教学 |
7.3 关于方程应用的教学 |
7.4 关于方程与函数、不等式关系的教学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2.1 对一线中学数学教师的建议 |
8.2.2 对中学学校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测试卷 |
附录2:初中生方程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3:教师采用高观点进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2)数学核心素养下初中函数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检索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 概念界定 |
第三章 初中函数内容分析 |
3.1 内容分析 |
3.2 地位分析 |
第四章 数学核心素养下初中函数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4.1 现状调查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4.3 调查结论 |
第五章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函数教学策略 |
5.1 注重知识的生成,渗透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
5.2 重视概念教学,渗透模型思想和符号意识 |
5.3 注重数形结合,渗透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
5.4 理论联系实际,渗透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
第六章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函数教学设计 |
6.1 《一次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
6.2 《二次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
6.3 《二次函数顶点式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设计 |
6.4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
6.5 教学设计的反思与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一、不足之处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以城固县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成果 |
2.2 相关的教学理论基础 |
3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现状调查分析 |
3.1 对老师的问卷调查分析 |
3.2 对高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 |
4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困难原因分析 |
4.1 教学内容方面的因素 |
4.2 学生方面的因素 |
4.3 教师方面的因素 |
5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困难应对措施 |
5.1 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建议 |
5.2 给学生的建议 |
5.3 给老师的建议 |
5.4 给学校的建议 |
6 结束语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推动 |
(二)我国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 |
(三)基于标准实施课堂教学的需要 |
(四)基于标准的学业考试诉求 |
二、研究的目的、问题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问题 |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价值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课程目标相关问题的研究 |
(一)国外关于课程目标问题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课程目标问题的研究 |
二、关于课程标准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
(一)国外关于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的研究 |
三、关于课堂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
(一)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实施问题的研究 |
(二)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状况的研究 |
四、关于学业考试相关问题研究 |
(一)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命题要求 |
(二)基于标准的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现状的研究 |
五、关于课程领域一致性问题的研究 |
(一)国外关于课程领域一致性问题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课程领域一致性问题的研究 |
六、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课堂教学 |
(二)学业考试 |
(三)一致性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分析 |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量化研究对象的确定 |
(二)质性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三、研究方法的确定 |
(一)“SEC”课程实施调查模型概述 |
(二)课程标准的编码流程 |
(三)课堂教学调查问卷的编码设计 |
(四)学业考试试卷的编码设计 |
(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框架的确定 |
四、研究资料的整理过程与方法 |
(一)量化研究数据的统计过程与方法 |
(二)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 |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
一、课程标准的编码结果 |
(一)课程标准中内容主题维度的编码分析 |
(二)课程标准中认知水平维度的编码分析 |
二、课堂教学的编码结果 |
三、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一)教师总体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二)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四、初中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施 |
(一)初中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各内容主题的认识 |
(二)初中数学教师对课程内容目标的认识与实施 |
(三)初中数学教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认识与实施 |
五、本章小结 |
(一)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 |
(二)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三)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四)初中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施情况分析 |
第五章 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
一、课程标准中不含选学内容的编码结果 |
(一)课程标准中内容主题维度的编码分析 |
(二)课程标准中认知水平维度的编码分析 |
二、学业考试的编码结果 |
三、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一)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系数 |
(二)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三)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四、不同年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一)不同年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 |
(二)不同年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三)不同年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五、命题人员对课程标准的认识 |
六、本章小结 |
(一)近五年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二)不同年度的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三)命题人员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情况 |
第六章 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研究 |
一、课堂教学的编码结果 |
二、学业考试试卷的编码 |
三、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分析 |
(一)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的一致性系数 |
(二)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三)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四、初中数学教师对学业考试的认识 |
五、本章小结 |
(一)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的一致性系数 |
(二)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三)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总体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四)初中数学教师对学业考试的认识情况 |
第七章 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
一、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一)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二)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三)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二、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同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一)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二)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三)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一)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二)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之间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 |
(二)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的一致性程度高于两者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三)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对课程内容要求的把握高于课程标准 |
(四)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对“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关注度不够 |
(五)不同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 |
二、建议 |
(一)加强对命题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水平 |
(二)消除学业考试的负面影响,回归以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数学课堂 |
(三)重视“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的教学与评价 |
(四)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 |
(五)立足本土化,研制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分析工具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英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课时及主题分布 |
附录三 :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员、命题人员的访谈提纲 |
附录四 :51名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编码的标准化表格 |
附录五 :2015年——2019年J省学业考试试卷按主题分类 |
附录六 :关于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试卷的编码调查表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高三函数复习的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以天水市武山县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1 高三函数复习 |
1.3.2 教学有效性 |
1.4 研究问题 |
2.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2 高三函数复习策略的相关研究 |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
3.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调查研究法 |
3.2.3 测试问卷法 |
4.高三函数复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测试对象 |
4.2 文科理科维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1 理科学生测试结果分析 |
4.2.2 文科学生测试结果分析 |
4.2.3 文理科学生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 教师和学生维度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3.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3 教师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
5.影响高三函数复习的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
5.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充分 |
5.2 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改变 |
5.3 教材与教辅的关系处理不够科学 |
5.4 学生对相关函数知识的复习不理想 |
6.提高高三函数复习有效性的策略 |
6.1 复习要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
6.2 教学策略制定严格遵循课标,落实课标的三基要求 |
6.3 加强对教学进程的合理设计,对不同类型的课设计适合的教学模式 |
6.4 通过函数主题单元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
6.5 加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渗透 |
6.6 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的提高 |
7.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基于分层走班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南京市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分层教学 |
1.2.2 分层走班教学 |
1.2.3 数学分层走班教学 |
1.3 国内外分层走班教学的历史及现状 |
1.3.1 国外分层走班教学的历史及现状 |
1.3.2 国内分层走班教学的历史及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个案研究法 |
第二章 分层走班教学的理论依据 |
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 掌握学习理论 |
2.3 因材施教理论 |
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背景及方案 |
3.1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背景 |
3.2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方案 |
3.2.1 学生分层方案 |
3.2.2 班级编排方案 |
3.2.3 教学分层方案 |
3.2.4 作业分层方案 |
3.2.5 测试评价分层方案 |
第四章 分层走班模式下数学教学效果分析 |
4.1 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 |
4.2 访谈内容分析 |
4.2.1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
4.2.2 学生访谈内容分析 |
4.2.3 家长访谈内容分析 |
4.3 调查问卷分析 |
4.4 开展分层走班教学的收获 |
4.4.1 学生层面 |
4.4.2 教师层面 |
4.4.3 学校层面 |
第五章 分层走班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
5.1 分层走班模式存在的问题 |
5.1.1 C层次学生学习困难状况没有明显改善 |
5.1.2 评价机制不科学 |
5.1.3 师资力量不足 |
5.1.4 班级管理难度大 |
5.1.5 分层教学资源匮乏 |
5.2 分层走班模式的改进建议 |
5.2.1 激发C层次学生学习兴趣 |
5.2.2 改善评价机制 |
5.2.3 提升师资力量 |
5.2.4 优化班级管理方法 |
5.2.5 整合教材,设计具有分层特色的教学案例 |
第六章 分层走班模式下数学教学案例设计 |
6.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案例设计 |
6.2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设计 |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
7.1 总结 |
7.2 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7)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函数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的重要性 |
1.1.2 高中数学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
1.1.3 信息技术发展为数学教学带来的机遇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1.3.3 “函数教学”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结构安排与研究思路 |
1.6.1 结构安排 |
1.6.2 研究思路 |
第2章 基本学习理论与几何画板 |
2.1 学习理论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2 视听教学理论 |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 几何画板简介 |
2.2.1 几何画板的功能 |
2.2.2 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 |
2.3 学习理论结合几何画板带来的启发 |
第3章 几何画板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问卷调查情况 |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2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4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4.1 针对学生的访谈 |
3.4.2 针对教师的访谈 |
3.5 调查结果分析 |
3.6 几何画板辅助函数教学策略与建议 |
3.6.1 几何画板的使用原则 |
3.6.2 几何画板辅助函数教学使用策略 |
第4章 基于几何画板必修一函数教学案例研究 |
4.1 案例一:《函数的单调性》案例设计 |
4.2 案例二:《二次函数的图像》案例设计 |
4.3 案例三:《二次函数的最值》案例设计 |
4.4 案例四:《幂函数》案例设计 |
4.5 案例五:《指数函数》案例设计 |
4.6 案例六:《对数函数》案例设计 |
4.7 案例七:《函数与方程(1)》案例设计 |
4.8 教师点评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初中数学教材插图的教·学·考价值研究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反映数学教材插图辅助教·学·考的现状 |
1.2.2 挖掘数学教材插图辅助教·学·考的价值 |
1.2.3 引发数学教材插图辅助教·学·考的关注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文本分析法 |
1.3.4 访谈调查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教材插图概述 |
2.1.1 教材界定 |
2.1.2 教材插图界定 |
2.1.3 教材插图分类 |
2.1.4 教材插图分布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3 双重编码理论 |
2.3 研究综述 |
2.3.1 数学教材插图的作用研究 |
2.3.2 数学教材插图的分类研究 |
2.3.3 数学教材插图的应用研究 |
2.3.4 数学教材插图的使用现状研究 |
2.3.5 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插图的比较研究 |
第三章 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辅助教学的价值研究 |
3.1 教材插图辅助教学的现状 |
3.1.1 问卷调查 |
3.1.2 调查分析 |
3.2 教材插图辅助教学的价值 |
3.2.1 运用教材插图,导入课堂教学 |
3.2.2 利用教材插图,活跃课堂气氛 |
3.2.3 活用教材插图,开阔教学内容 |
3.2.4 巧用教材插图,复习章节知识 |
3.2.5 妙用教材插图,增强学生体验 |
3.2.6 应用教材插图,渗透品德教育 |
第四章 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辅助学习的价值研究 |
4.1 教材插图辅助学习的现状 |
4.1.1 问卷调查 |
4.1.2 调查分析 |
4.2 教材插图辅助学习的价值 |
4.2.1 提高读图能力,强化自主学习 |
4.2.2 渗透数学文化,改善学习氛围 |
4.2.3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
4.2.4 辅助数学理解,促进知识获取 |
4.2.5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应用 |
4.2.6 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
第五章 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辅助命题的价值研究 |
5.1 教材插图辅助命题的现状 |
5.1.1 问卷调查 |
5.1.2 调查分析 |
5.2 教材插图辅助命题的价值 |
5.2.1 利用教材插图,命制数与代数试题 |
5.2.2 利用教材插图,命制图形与几何试题 |
5.2.3 利用教材插图,命制统计与概率试题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与思考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中的不足 |
6.2.2 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1 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辅助教学与命题的现状调查 |
附录2 初中数学教材插图辅助学习的现状调查 |
附录3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发展陷入了瓶颈 |
1.2 研究现状 |
1.2.1 导学案的研究现状 |
1.2.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
2.1.2 “导学案”的基本概念 |
2.1.3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
2.1.4 导学案与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的区别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应用现状调查 |
3.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回收 |
3.1.4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3.2 教师调查问卷及分析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对象 |
3.2.3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回收 |
3.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 调查的主要结论 |
3.3.1 学生喜欢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但导学案需要进一步优化 |
3.3.2 导学案设计花费时间多,使用不普遍 |
3.3.3 使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可行性 |
第四章 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策略 |
4.1 学习目标 |
4.2 学习重难点 |
4.3 知识链接 |
4.4 学法指导 |
4.5 自主预习 |
4.6 课堂探究 |
4.7 自主检测 |
4.8 总结反思 |
第五章 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案例 |
5.1 概念学习型导学案——《函数的单调性》 |
5.1.1 案例设计思路 |
5.1.2 案例设计 |
5.1.3 案例设计分析 |
5.2 命题学习型导学案——《等差数列前n项和》 |
5.2.1 案例设计思路 |
5.2.2 案例设计 |
5.2.3 案例设计分析 |
5.3 解题学习型导学案——《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
5.3.1 案例设计思路 |
5.3.2 案例设计 |
5.3.3 案例设计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应用现状及建议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二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应用现状及建议调查表(教师卷) |
致谢 |
(10)初中生二次函数学习的认知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关于认知障碍的研究综述 |
2.2 关于数学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 |
2.3 关于其他学科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 |
2.4 关于认知障碍研究现状的分析 |
2.5 关于二次函数教学的研究现状 |
3.理论基础 |
3.1 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 |
3.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4.二次函数学习的认知障碍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4.2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4.3 调查问卷结论 |
4.4 测试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5 研究结论 |
5.针对学生学习二次函数认知障碍的教学对策研究 |
5.1 消除言语信息障碍的策略 |
5.2 消除智慧技能障碍的策略 |
5.3 消除认知策略障碍的策略 |
5.4 消除情绪障碍的策略 |
6.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浅议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观点下初中方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D]. 王杰.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2]数学核心素养下初中函数的教学研究[D]. 陶春雪.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3]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以城固县第一中学为例[D]. 丁曦. 西南大学, 2020(05)
- [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业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许晶.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三函数复习的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以天水市武山县某中学为例[D]. 田娟. 天水师范学院, 2020(12)
- [6]基于分层走班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南京市A中学为例[D]. 史记. 济南大学, 2020(05)
- [7]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函数教学为例[D]. 侯鑫宇.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8]初中数学教材插图的教·学·考价值研究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D]. 李杰聪.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设计[D]. 徐珍萍.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初中生二次函数学习的认知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D]. 吴蓉.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数学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论文; 函数图像论文; 导学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