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2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江竟成,张超,王瀚,邓青山,吴蛟,罗鹏,邱俊,周世军,陶裕川,徐小平,屈小琴,向玉,易勇[1](2021)在《自体颅骨修补术术前颅骨处理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优化手术流程在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手术降低近期(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优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6例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根据术前颅骨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采用80℃无菌生理盐水1 000 ml+地塞米松20 mg复温30分钟;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处理方式。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1例;对照组硬膜外血肿2例,皮下积液11例,其中严重皮下积液1例,颅骨感染1例(再手术)。通过80℃无菌生理盐水+地塞米松20 mg复温30分钟,大大减少手术近期并发症,提升手术效果及病人舒适度。随访证实无骨瓣塌陷、无骨髓炎、无皮下积液。结论改进颅骨处理方式能大大降低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近期并发症。对于有条件开展自体颅骨修补的单位值得推荐,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可行的方法。
庄明华,罗成[2](2020)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与新鲜颅骨骨瓣的力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与新鲜颅骨骨瓣和铸铁模型标准件的力学特性。方法 5份新鲜颅骨骨瓣来自于2019年5—7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和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的5例患者(新鲜骨瓣组),均为遗弃骨瓣; 5份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来自于2009年8月至2013年9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自体颅骨骨瓣回植颅骨修补术患者(保存骨瓣组),因患者死亡未行自体颅骨骨瓣回植颅骨修补术。铸铁模型标准件由汕头大学土木工程系力学实验室提供。采用摆锤实验测试新鲜骨瓣、保存骨瓣和铸铁模型标准件的单位截面积承受冲击力峰值及单位截面积承受压力实验的峰值,并观察保存骨瓣的形态学外观。结果新鲜骨瓣和保存骨瓣单位截面积承受压力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377±1 454) N/mm2比(2 358±723) N/mm2](t=0. 021,P=0. 984)。保存骨瓣组、铸铁模型的单位截面积承受摆锤冲击力峰值均高于新鲜骨瓣组[(0. 037±0. 014)、(0. 031±0. 003) J/mm2比(0. 014±0. 006) J/mm2](P=0. 013、0. 044),保存骨瓣组与铸铁模型标准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682)。聚维酮碘冷冻保存的颅骨骨瓣外板、内板均没有明显改变,形态学外观与新鲜骨瓣无明显差异。结论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形态学和力学测试均未发生明显改变,采用自体颅骨保存骨瓣回植修补颅骨缺损是一种可靠、安全、便捷的方法。
朱锡德[3](2020)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单中心数据及META分析方法比较自体颅骨与不同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并调查一定区域内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对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内容:1.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的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分析单中心采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例数及变化趋势,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的安全性,指导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3.通过调查了解山东省主要神经外科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的现状,分析不同修补材料的地位,并对其变化趋势做出分析,对自体颅骨的保存及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4.系统回顾文献,比较目前最常应用的自体颅骨、钛网和聚醚醚酮应用后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率,进一步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方法:1.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分析。2.通过数据库调取单中心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修补失败和再次手术作为疗效比较指标,对比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的安全性。3.调查山东省16地市的22家三级甲等医院,分析2013年至2018年各单位应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量并用统计图表显示不同修补材料的变化趋势。4.通过检索数据库,纳入最常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回顾性对照研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对不同修补材料的并发症及手术失败进行分析,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结果:1.50例颅骨修补失败患者中包括自体颅骨28例,人工颅骨22例。感染是导致颅骨修补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3月内)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取出者多于人工颅骨取出者(P<0.05)。自体颅骨感染培养阳性率(80%)高于人工材料(33.33%),(P<0.05)。出血性并发症在钛网修补组占比高于自体颅骨组(P<0.05)。2.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中心共行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1116例。随访过程中共出现修补失败38例(3.41%)。三种修补材料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率与钛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发生率低于钛网,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早期,人工材料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目前山东省在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包括: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复合材料及聚醚醚酮四种,接受调查的22家单位中,仅提供钛网修补的有11家,提供两种修补材料的有6家,提供三种修补材料的有5家。目前有5家单位仍使用自体颅骨,10家行早期颅骨修补。调查期间,自体颅骨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22.52%下降到2018年的14.28%,钛网的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74.59%上升到2018年的81.19%。骨水泥复合材料使用率一直较低。PEEK材料自2017年开始推广应用,应用例数增长较为迅速,占比逐渐上升。4.Meta分析共纳入13项研究和2204名患者。自体颅骨和人工材料修补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均是感染。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及修补失败率与人工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术后感染、积液、出血、癫痫等主要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为人工颅骨修补材料的钛网和PEEK,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感染率差异的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颅骨修补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自体颅骨感染出现在术后早期为主,人工颅骨感染多在术后晚期出现。2.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相近,故自体颅骨仍可作为颅骨修补的选择材料。自体颅骨使用中需关注早期感染的防控,并需要加强对骨吸收的随访,而钛网使用更需关注出血并发症和晚期感染的防治。3.钛网及自体颅骨是目前山东省主要医院最常用的两种颅骨修补材料,骨水泥复合材料应用逐渐减少,PEEK应用相对较少但增长较快。近年来自体颅骨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人工颅骨使用占比逐年升高。4.在目前使用的自体颅骨和人工修补材料中,手术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是手术部位感染。人工材料与自体颅骨相比较,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方面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刘百雨[4](2020)在《早期颅骨修补对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对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进而为临床工作者及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颅骨修补术距离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即早期组(术后1-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和常规组(术后3个月以后行颅骨修补术)。使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手术,通过对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的GCS、GOS和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数据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上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平均手术用时为(89.77±3.9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6.5±42.24ml),皮瓣游离时间平均为(25.77±2.96min);常规行颅骨修补术患者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皮瓣游离时间均较早期组有所延长,平均分别为(127.67±5.04min)、(443.67±37.28ml)、(42.27±7.57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修补优于常规修补。比较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GCS、GOS及ADL评分,常规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低于早期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患者中共出现伤口感染0例、硬膜下积液0例及硬膜下血肿0例,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常规组术后患者中共出现伤口感染1例、硬膜下积液2例及硬膜下血肿0例,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提示早期手术优于晚期手术。结论对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及时的将缺损颅骨修复,尽早使颅腔恢复闭合,尽早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来说是有益的,在符合伤口愈合好、骨窗塌陷好、无并发感染、伤情稳定的前提下,手术应尽早施行。
朱凤军,孙洋,李聪,谭震,王靖生,刘明刚,臧冬东,王冲,陈乾[5](2019)在《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在六岁以下患儿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在6岁以下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18例6岁以下行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范围3个月至6岁。患儿去骨瓣的原因为重型颅脑损伤或自发性颅内出血,修补时间均在3个月内。分别于术后1周内、3个月、12个月、24个月接受头颅CT检查,随访时间在12个月以上,以术后出现并发症状况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18例患儿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和颅内出血,颅骨修补术后骨瓣均可同周围骨质形成骨性连接。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吸收,3例骨吸收低于5%,8例骨吸收5%~25%,5例骨吸收超过25%,2例完全吸收。3岁以内的患儿骨吸收程度高于3岁以上的患儿。结论 深低温保存的骨瓣回植后仍具有生物活性,标准灭菌程序可有效避免术后感染,骨吸收是此方法最大的并发症,3岁以下患儿表现更为明显。
闫可,陆黎春,赵海峰,王为华,朱文昱,黄强[6](2019)在《自体同源颅骨作为颅骨成形材料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颅骨成形术中,应用自体颅骨作为生物同源性和低成本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然而因回植后自体颅骨被吸收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始终未能成为颅骨成形术的主流,反而有被3D塑形钛网完全替代的趋势。目的:对目前临床及动物实验中自体颅骨回植的研究最新进展及自体同源回植骨被吸收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万方、知网和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CBMdisc)中与自体同源颅骨成形术密切相关的临床和动物研究,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至2019年1月。结果与结论:(1)临床发现自体颅骨回植后的感染率和吸收率较高,完全移植成功率低的直接原因是未能优选到保存骨瓣的温度和灭菌的最佳方法,按指南及文献推荐的方法无法达到满意的移植效果;(2)目前探讨骨吸收和成骨机制主要以中小动物为主,较少见到摸拟临床的大骨瓣开颅后延期自体同源颅骨成形的研究;(3)在所有回植骨都持续存在程度不等的吸收和新生并存的背景下,同时根据临床大骨瓣开颅一期复位患者始终存在骨瓣与骨窗缘的缝隙问题,作者确认了扁平颅骨与四肢长骨存在骨诱导和骨传导不一样的愈合机制,并且应像器官移植一样,保存含有骨膜和硬脑膜的离体骨瓣,创造最佳的复苏条件,这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高翔[7](2018)在《冷冻保存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冰箱冷冻室保存开颅手术中取下的自体颅骨,灭菌、钻孔、回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瓣无菌保存于普通冰箱冷冻室,二期修补手术时将自体颅骨取出后自然复温,放入碘伏液中浸泡消毒2 h,后用双氧水浸泡2 h,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用骨科常用直径3 mm克氏针钻头按1个/mm2的距离将消毒后的颅骨进行钻孔,后回植于患者体内,用颅骨锁固定于正常颅骨上。观察临床效果,并对患者定期颅脑CT复查随访。结果通过对56例患者的游离骨瓣进行普通冰箱冷冻保存,3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的临床观察,发现骨瓣能完全解剖复位,与周围骨窗骨性愈合良好,外形美观,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及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颅骨冷冻保存后灭菌再植是一种经济、简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的好方法,灭菌自体颅骨是颅骨修补的理想材料。
朱凤军,孙洋,李聪,谭震,王靖生,刘明刚,臧冬东,王聪,陈乾[8](2018)在《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在6岁以下儿童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自体骨修补术在6岁以下儿童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2017年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18例6岁以下行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范围3月-6岁。去骨瓣原因为重型颅脑损伤或自发性颅内出血,修补时间均在3个月内。分别于术后1周内、3个月及12个月,24个月接受头颅cT检查,随访期限12个月以上,以术后出现并发症状况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18例患儿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颅内出血并发症,颅骨修补术后骨瓣均可同周围骨质形成骨性连接。18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骨吸收,骨吸收低于5%者3例占比17%,5%-25%者8例占比44%,超过25%者5例占比28%,其中完全吸收2例。3岁以内患儿骨吸收程度高于3岁以上患儿。结论深低温保存骨瓣回植后仍具有生物活性,标准灭菌程序可有效避免术后感染,骨吸收是此方法最大的并发症,3岁以下患儿表现更为明显。
吕京波,孙斌,常娟,伦知科,杨晓强[9](2017)在《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40例颅骨缺损患者,收取时间为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对40例患者实施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40例颅骨缺损患者治疗后,切口处均一期愈合,无积液、感染情况发生,随访1至5年后,患者未出现骨吸收现象,凡是骨窗缘和骨瓣密切吻合之处,其骨性愈合形成。结论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对颅骨缺损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该方式是一种较好的修补颅骨缺损方式。
裘孝忠[10](2016)在《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回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行修补手术前后病人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及影像学检查来观察深低温保存的颅骨,评定病人神经功能评分以分析颅骨修补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自体颅骨与三维钛板不同修补材料进行颅骨修补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别。方法第一部分:病人自体颅骨选择放入-196℃的液态氮深低温保存,选择26例行自体颅骨修补术患者,在手术前24小时及术后第7-10天分别行CT灌注成像(CTP)测定颅骨缺损区皮层灰质、白质、基底节区等灌注数值,行手术前后对照分析,并通过光镜观察深低温保存的自体颅骨骨细胞的变化及X线、ECT检查来观察颅骨修补术后颅骨情况,并在修补手术前后对患者行Barthel指数评定量评分以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二部分: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之间的84例颅骨缺损后行颅骨修补病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人,分为自体颅骨组39例和三维钛板组45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光镜下:颅骨结构正常存在,可见内外板和骨髓腔内的骨小梁,骨细胞形态和分布正常,未见明显坏死分解细胞。2、术后X线、ECT检查示回植自体颅骨成活良好,能与周围颅骨良好融合。3、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手术前后比较,术后缺损侧灰质、白质、基底节区CBF均有明显增高(p<0.05);基底节区CBV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4、患者术后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5、自体颅骨组术后感染率为7.69%(3/39),癫痫发生率为10.25%(4/39),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69%(3/39);三维钛板组术后感染率为8.89%(4/45),癫痫发生率为6.67%(3/45),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1.11%(5/45),硬膜外血肿发生率4.44%(2/45)。结论1、深低温保存颅骨可保存其生物学活性,回植后可较好与周围颅骨融合。2、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原位回植后可明显改善患者全脑CBF,能改善神经功能症状。3、CTP技术可评估手术前后脑灌注血流的改变,可广泛在神经外科开展应用。4、以自体颅骨及三维钛板为修补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无明显差异,由于三维钛板存在人工塑形困难、价格较贵以及额外增加患者不适感等缺点,因此自体颅骨是颅骨缺损修补的较理想材料。
二、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2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2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自体颅骨修补术术前颅骨处理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方法 |
1.颅骨保存方法: |
2.修补前自体颅骨处理: |
3.手术方法: |
4.观察指标: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 论 |
(2)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与新鲜颅骨骨瓣的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新鲜骨瓣、保存骨瓣和铸铁模型标准件的冲击力学测试结果 |
2.2 新鲜骨瓣和保存骨瓣的承受压力峰值测试结果 |
2.3 保存骨瓣的形态学外观 |
3 讨论 |
(3)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颅骨缺损成形手术失败的临床特点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 |
1.1.3 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 |
1.1.4 术后随访 |
1.1.5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颅骨修补失败出现的时间及处理 |
1.2.2 颅骨修补失败原因 |
1.2.3 不同修补材料颅骨修补失败特点的比较 |
1.2.4 随访结果 |
1.3 讨论 |
1.3.1 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的特点 |
1.3.2 颅骨修补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特点 |
1.3.3 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 |
1.3.4 其他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 |
1.4 小结 |
二、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探讨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1.3 颅骨修补材料选用原则 |
2.1.4 颅骨修补时间窗 |
2.1.5 自体颅骨处理流程及手术方法 |
2.1.6 术后随访 |
2.1.7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2011年-2018年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统计 |
2.2.2 不同修补材料手术失败的比较 |
2.2.3 自体颅骨与人工颅骨感染及出血的比较 |
2.2.4 随访结果 |
2.3 讨论 |
2.3.1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演变 |
2.3.2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
2.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手术部位感染的比较 |
2.3.4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出血性并发症的比较 |
2.3.5 自体颅骨回植后活性恢复和骨吸收的分析 |
2.4 小结 |
三、山东省颅骨修补材料应用的调查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标准 |
3.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
3.1.4 质量控制 |
3.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各调查单位神经外科基本情况 |
3.2.2 各单位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 |
3.2.3 二期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时间窗选择 |
3.2.4 自体颅骨保存和处理方法 |
3.2.5 修补材料的种类及应用变化趋势 |
3.3 讨论 |
3.3.1 数据采集中遇到的问题 |
3.3.2 目前山东省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 |
3.3.3 颅骨修补时间窗选择 |
3.3.4 山东省自体颅骨的保存和使用 |
3.3.5 不同年度颅骨成形材料的使用及变化趋势预测 |
3.3.6 对颅骨修补材料选择的建议 |
3.4 小结 |
四、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
4.1 资料和方法 |
4.1.1 检索策略 |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4.1.3 文献质量评价 |
4.1.4 资料提取 |
4.1.5 统计分析 |
4.2 结果 |
4.2.1 文献检索结果 |
4.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OCEBM等级 |
4.2.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 |
4.2.4 不同修补材料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4.2.5 嵌入修补与覆盖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
4.2.6 发表偏倚分析 |
4.3 讨论 |
4.3.1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所处的地位 |
4.3.2 颅骨修补术后面临的并发症 |
4.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的比较 |
4.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自体颅骨的保存及其活性改变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早期颅骨修补对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颅骨成形术的研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自体同源颅骨作为颅骨成形材料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质量评估 |
2 结果Results |
2.1 自体颅骨临床研究 |
2.2自体颅骨动物实验 |
2.3 回植骨吸收机制 |
3 展望Prospects |
(7)冷冻保存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患者资料 |
二、颅骨保存方法 |
三、手术方法 |
结果 |
讨论 |
(8)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在6岁以下儿童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离体骨瓣制备方法 |
三、手术方法 |
四、临床效果评价 |
五、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9)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基线资料。 |
1.2 方法。 |
1.3 手术并发症的统计。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回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回植后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2.1 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的光镜表现 |
2.2 手术中所见 |
2.3 术后X线、ECT影像学表现 |
2.4 颅骨修补术前术后行脑灌注成像结果 |
2.5 手术前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评分差异 |
第三章 讨论 |
3.1 颅骨保存的方法 |
3.2 去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及适应征 |
3.3 颅骨缺损病理生理及颅骨缺损综合征 |
3.4 颅骨修补的必要性 |
3.5 脑灌注成像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二部分 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回植与三维钛板修补颅骨的疗效观察 |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的收集 |
1.4 数据统计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
第三章 讨论 |
3.1 颅骨修补的时机选择 |
3.2 颅骨修补材料 |
3.3 颅骨修补的并发症及预防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2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颅骨修补术术前颅骨处理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J]. 江竟成,张超,王瀚,邓青山,吴蛟,罗鹏,邱俊,周世军,陶裕川,徐小平,屈小琴,向玉,易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21(09)
- [2]聚维酮碘冷冻保存颅骨骨瓣与新鲜颅骨骨瓣的力学特性研究[J]. 庄明华,罗成. 中国医药, 2020(07)
- [3]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D]. 朱锡德.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早期颅骨修补对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D]. 刘百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在六岁以下患儿的应用研究[J]. 朱凤军,孙洋,李聪,谭震,王靖生,刘明刚,臧冬东,王冲,陈乾.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9(07)
- [6]自体同源颅骨作为颅骨成形材料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 闫可,陆黎春,赵海峰,王为华,朱文昱,黄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6)
- [7]冷冻保存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J]. 高翔.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03)
- [8]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在6岁以下儿童应用效果研究[A]. 朱凤军,孙洋,李聪,谭震,王靖生,刘明刚,臧冬东,王聪,陈乾. 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 2018
- [9]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观察[J]. 吕京波,孙斌,常娟,伦知科,杨晓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4)
- [10]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回植的临床研究[D]. 裘孝忠. 青岛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