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患者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患者的护理

一、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呼吸机病人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申艳玲,李海水,李显文[1](2021)在《量化评估在老年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量化评估在老年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危重患者108例,均行气管切开术,并于术后给予管道护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量化评估结果进行护理。比较2组置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测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分别在术后第1天、第7天比较2组血氧饱和度(SpO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以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测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0.35 ± 5.37)、(9.65 ± 3.53)、(14.81 ± 3.34)、(31.29 ± 4.87)d,较对照组的(24.91 ± 4.79)、(11.81 ± 4.02)、(16.95 ± 3.99)、(35.97 ± 6.51)d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53~4.657,P<0.05);对照组术后1周SpO2、DBp、SBp分别为0.975 2 ± 0.018 3、(79.39 ± 7.41)、(137.46 ± 7.09)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术前的0.953 4 ± 0.015 9、(75.45 ± 8.01)、(134.66 ± 6.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08、2.653、2.123,P<0.05)。观察组术后1周SpO2、DBP、SBP分别为0.959 1 ± 0.017 2、(76.13 ± 6.94)、(134.56 ± 7.33)mmHg,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11、2.360、2.090,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1.11%(6/54),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5.93%(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2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61.52 ± 8.03)分,高于对照组的(52.11 ± 7.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104,P<0.05)。结论量化评估能缩短老年危重症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置管、呼吸机使用、监测与总住院时间,确保术后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并发症率,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马佳楚[2](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COPD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控制与康复的极大挑战及其出院准备评估工具缺乏的现状。构建适合临床应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旨在早期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并全面评估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出院准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混合研究设计。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之后,应用Meta分析法及半结构访谈法对初步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接着,借助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各层级指标权重;最后,基于该指标体系构建经过预试验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具体如下:1.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Sciencedirect、Geenmedical等国内外数据库中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研究,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了解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状。初步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2.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的临床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横断面研究。使用Note express及Rev Man5.3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开展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风险筛查指标体系草案。回顾COPD住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相关文献,制定访谈提纲,选取2020年7月-8月某三甲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名再入院患者,采用Colaizz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开展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补充初步形成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3.选择国内COPD临床护理和管理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修订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以第三轮专家咨询的各指标间重要性赋值均数的差值确定Satty标度,确定各指标体系矩阵模型。最终自动输出各指标权重与组合权重以及一致性系数(CR值)。确立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4.基于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适合临床使用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并通过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2月选取某三甲医院18名符合纳排标准的COPD出院患者对评估表进行预试验信效度检测。形成最终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结果:1.综合“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专家共识”中的实施流程以及国外wiess提出的出院准备概念模型中的出院计划流程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同时,借鉴国内外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现有研究内容,初步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52项。2.根据Meta分析结果及半结构访谈结果对初步拟定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即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指标以及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指标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形成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问卷,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6项以及三级指标61项。3.本研究共选择了16位专家进行了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整理3轮专家咨询问卷,根据指标筛选标准、专家意见及小组讨论,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7项以及三级指标73项,确立了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0%、100%、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8、0.860、0.891。第一、二及三轮专家咨询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分布在0.105~0.333、0.121~0.231、0.123~0.260。依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各矩阵结果显示:各矩阵CR值均<0.1,各层级指标权重如下: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需求指标(0.5396)、基本信息(0.2970)、筛查指标(0.1634)。二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COPD药物指导需求(0.1230)、COPD症状管理需求(0.0889)、COPD康复锻炼需求(0.0889);三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指标为祛痰剂使用指导(0.0486)、水肿的处理(0.0444)、肺康复锻炼的认知引导需求(0.0444)。4.预试验结果显示:该评估表中各条目的Cronbach’sα为0.856,I-CVI为0.800-1.000,S-CVI为0.803。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信效度良好。结论:1.该评估表通过Meta分析、质性研究、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会议及预试验进行了构建与修订,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全面性;3轮专家咨询结果中专家积极性权威性较高、协调性好,评估表临床预试验信效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通过对该指标体系权重大小的分析以及初步临床应用对评估表的修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2.最终形成了包括一级条目3项、二级条目13项以及三级条目50项在内的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为明确COPD出院患者关键问题,构建并实施个性化出院准备方案,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流程,从而降低COPD患者出院风险,实现出院准备就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廉洁[3](2021)在《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采取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旨在探讨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的效果,以及对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VAP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实验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湖州市某三甲医院入住ICU,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气管切开术的62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术中在经口插管气囊放气前采取常规负压吸引,吸除气囊上滞留物;实验组术前术后护理同对照组,术中在临床医师行常规消毒等操作时,研究者于患者床头实施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记录两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前一天、气管切开术后48小时气囊上滞留物的细菌培养情况及VAP发生率例数。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两组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前一天的气囊上滞留物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术后实验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菌落数(1.24±0.30)显着低于对照组(3.1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有7例患者发生VAP(22.5%),实验组有1例患者发生VAP(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合计为62.5%。3.两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在经口气管插管阶段、气切术前一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切术后48小时对照组(72.92%)显着高于实验组(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分别分离出细菌115株、106株,其菌群类型和分布相近,两组患者细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对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采取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措施可更有效减少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定植,降低了VAP发生率。2.两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为62.5%,表明VAP的发生与气囊上滞留物坠入下呼吸道有关。3.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能有效降低气囊上滞留物的致病菌阳性率,但对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阳性率无显着影响。4.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细菌菌种、构成比较为相似。5.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吴意[4](2021)在《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循证的基础上,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全面考虑患者撤机前期和撤机期的护理过程,构建本土化的科学、实用、合理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国内医院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管理的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细化危重症护理的质量监测,利于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严格的检索策略,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对不同类型文献的质量评价工具和Johns Hopkins-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估法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独立评价,根据JBI(2014版)对干预性研究的证据预分级方法及文献证据推荐级别对提取的证据进行对照分级。结合Donabedian质量管理模式,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建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括每条具体指标以及其计算公式和资料收集方法。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指标,对函询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各级各项指标的权重值。研究结果:1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5、0.875,达到要求,说明专家对有创机械通气相关内容比较熟悉有较大把握,函询结果可信度较高。2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上,指标重要性赋值均值在4.20-5.00之间;计算公式合理性赋值均数在4.27-5.00之间;资料收集可操作性赋值均数在4.13-5.00之间。表明在两轮专家函询后,各专家的意见趋向集中统一。变异系数(CV)均小于0.25。指标重要性、计算公式合理性、资料收集可操作性的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指标重要性(0.216、0.305)、计算公式合理性(0.205、0.241)、资料收集可操作性(0.193、0.306),P均小于0.01。说明专家函询结果是合理可信的。3以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各级各项指标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R值均小于0.1,说明指标体系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较为满意。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1365、0.6250、0.2385,二级指标中权重值较高的分别为院感控制、业务培训考核、护理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效果评价等。研究结论:本研究将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Donabedian质量管理模式为基础构建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且权重合理。该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具体的反映出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管理过程,细化危重症护理的质量监测,对改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起促进作用。

冯海丽,田群群,姚红方[5](2021)在《头脑风暴法联合护理专案活动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头脑风暴法联合护理专案活动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9~2020-08我院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病人78例,依照建档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39)、观察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实施头脑风暴法联合护理专案活动,统计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痰液PH值、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开后3天、5天痰液PH值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痰痂形成2.56%、肺部感染2.56%、气道出血0.00%、堵管发生率0.00%与对照组7.69%、10.26%、2.56%、5.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可靠性、反应性、移情性、有形性、保证性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头脑风暴法联合护理专案活动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病人湿化效果,降低其痰液黏稠度,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尹芝华,聂娜,周怡利,王英,刘列华[6](2020)在《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管理策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CSCI)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伤后因呼吸肌不同程度瘫痪、咳嗽功能下降、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及支气管痉挛等因素,常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增加病死率。为了解急性TCSCI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和管理的相关进展。笔者从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氧疗、雾化吸入、辅助排痰、呼吸功能训练等方面对急性TCSCI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管理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救治效果。

王淑君,马春亭,鲁虹言,宋喜鹤,钮跃增,陈国杰,周体,申传安[7](2020)在《成批烧伤患者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成批烧伤患者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下称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1)成立由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下称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和感染控制科医护人员组成的集束化干预小组;针对成批烧伤患者的肺部护理关键点和难点,梳理出肺部护理评估、胸肺物理治疗、人工气道管理、专科感染控制4个主要环节;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以"成批烧伤、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等为中文检索词,以"mass burn、respiratory management、airway management"等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与前述4个环节相关的文献,经阅读讨论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订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2)本非随机对照研究中,将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应用于2016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3例32(25,38)岁成批烧伤患者(男48例、女25例),将其设为集束化护理组;回顾性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35(17,45)岁行常规护理的成批烧伤患者(男25例、女18例)设为常规护理组。统计2组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率和病死率。对数据行χ2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包括涵盖肺部护理4个主要环节的12项具体措施,肺部护理评估中明确评估内容包括既往病史、受伤史、呼吸状况、声音嘶哑情况、肺部听诊等,胸肺物理治疗中包括如何指导患者有效咳嗽、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联合训练等,人工气道管理中明确接诊即做好人工气道建立的准备、气管切开后的观察指标和频率、湿化方法、吸痰方法与频次、机械通气的管理等,专科感染控制中强化手卫生和呼吸机的管理。(2)集束化护理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74%(2/73)、4.11%(3/73),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5.58%(11/43)、18.60%(8/43),χ2=11.986、5.043,P<0.05或P<0.01。结论针对成批烧伤患者特点制订的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抓主要环节和关键点,措施系统全面、少而精,可操作性强,涵盖成批烧伤救治全程,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刘爽[8](2020)在《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研制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2)以该问卷作为载体,了解太原市5家三甲医院护士关于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比较不同人口学之间的差异,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方法:(1)以知信行理论为依托,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出《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2019年5月抽取太原市某三甲医院的101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利用SPSS 23.0及Amos 24.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修订条目并确立最终问卷。(2)2019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太原市5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急诊科共542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用SPSS 2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person相关分析,探讨护士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三者间的关联性。结果:(1)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程度分别为84%、86%;权威系数为0.865、0.870;Kendall’s协调系数分别为0.115、0.135(P<0.001);变异系数分别波动于0.130.29、0.090.20。(2)信效度检验结果: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最终涵盖3个维度、28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237%,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c2/df=2.927,RMSEA=0.097,GFI=0.745;问卷总体内容效度为0.93,各条目内容效度0.781.00;整体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01,折半信度为0.683,重测信度为0.933。(3)问卷调查结果:只有7.38%的护士非常了解集束化护理、25.46%的护士完全不了解、35.98%和31.18%的护士听说过或一般了解集束化护理,不同年龄、最高学历、科室、工作年限、职称、职位的护士对集束化护理的了解程度有显着差异(P<0.05)。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总分为(94.17±11.37)分,满分118分为0.55%;护士知识得分为(39.72±6.96)分,满分54分的为2.21%;护士态度得分为(42.97±6.49)分,满分50分的为28.41%;行为得分为(11.48±1.73)分,满分14分的为11.99%。不同科室、职位的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最高学历、科室、职位护士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护士气管切开术后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职位护士气管切开术后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护士职位纳入总分回归方程(F=6.225,P<0.05);护士科室及职位纳入知识得分回归方程(F=4.949,P<0.05);护士职位纳入行为得分回归方程(F=8.204,P<0.05)。护士集束化护理知识与态度、态度与行为、知识与行为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56(P<0.01)、0.293(P<0.01)、0.245(P<0.01)。结论:(1)《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编制过程科学合理、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现阶段评价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的测评工具。(2)太原市现阶段护士对于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的了解途径广,但知晓率较低;护士知识水平尚可、态度较积极、行为依从性较差,集束化护理达标率较低;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识、态度、行为呈现正相关关系,但知识与行为相关性最为薄弱,存在知行不合一的现象。

周丽[9](2020)在《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临床缺乏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为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狭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实现临床医护人员气道狭窄风险识别由经验向科学转变,早期预防气道狭窄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和改善临床结局,促进提升气管插管护理的质量与水平。方法:课题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质性访谈法找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的风险因素并形成指标体系条目池,通过Delphi专家函询法初步构建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专家函询结果计算权重并赋值,最终形成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构建的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价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气囊因素、插管因素、患者因素、合并症因素和药物使用因素)、24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60%和100%,第一轮函询有17位专家提出建议,意见提出率为63%,两轮专家函询的判断依据(Ca)分别为0.93和0.96,专家权威程度(Cr)分别为0.90和0.93;两轮专家的协调系数分别是0.15和0.16,变异系数分别为0.20和0.18。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检验均<0.1,其中气囊因素为0.2789、插管因素为0.2605、患者因素为0.2478、合并症因素为0.1103、药物使用因素为0.1025。结论:本研究确立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的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狭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实现早期预防气道狭窄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和改善临床结局,进一步提升气管插管护理的质量与水平。

崔青[10](2020)在《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方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患者中使用单双导丝序贯盲插法,进行鼻肠管的置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置管信息,对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评分、主要诊断、卧床时间、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人工气道、肠鸣音、血糖值、呼吸机、亚低温疗法、用药情况等。患者的置管信息包括置管是否成功、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管道末端位置、置管前中后的生命体征、置管中和管道应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统计置管的成功率、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置管成功率、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和置管耗时的影响因素。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别确定患者的性别、主要诊断、卧床时间、BMI、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有无人工气道、一分钟内有无肠鸣音、血糖值、置管时是否使用呼吸机、是否应用亚低温疗法、是否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否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对置管是否成功、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的影响。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以上因素是否是置管成功、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一、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研究期间共使用单双导丝序贯法行鼻肠管置入的患者158例,最终收集完整资料156例,其中成功置入鼻肠管132例,成功率为84.6%。置管成功的病例中,97例(73.5%)一次尝试通过幽门,35例(26.5%)尝试两次或以上通过幽门。平均置管时长为 15.1±9.4min,置管耗时≤10min 有 64 例(48.5%),10-20min 为 41 例(31.1%),≥20min为27例(20.5%)。腹部X线显示,管道末端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8例(6.1%),十二指肠第三段14例(10.6%),十二指肠第四段47例(35.6%),到达空肠63例(47.7%)。2.置管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在置管前30min、置管中、置管结束后30mi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56例置管的患者中有35例发生呛咳,占总置管例数的22.4%,其中SAS镇静评分≤3分患者中发生呛咳20例(17.5%),SAS镇静评分>3分患者中发生呛咳15例(37.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置管过程中4例出现恶心,均为SAS>3分患者。12例患者发生鼻黏膜一过性出血。鼻肠管使用期间发生堵管2例,意外拔管3例。鼻肠管留置时长为23.1±14.5天。二、置管的影响因素1.APACHE Ⅱ评分≥20分是置管成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5.023(2.859,78.951);一分钟内有肠鸣音是置管成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74(0.015,0.358);使用呼吸机是置管成功的危险因素,OR值为4.655(1.113,19.474)。2.APACHE Ⅱ评分≥20分是尝试通过幽门次数(一次成功)的危险因素,OR值为3.181(1.215,8.330)。使用亚低温疗法是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一次成功)的危险因素,OR 值为 6.044(1.550,23.570)。结论1.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置管成功率较高,置管耗时较短,适合在危重患者中应用。2.APACHE Ⅱ评分≥20分置管成功率低,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多。应用呼吸机的患者置管成功率低。一分钟内有肠鸣音的患者置管成功率高。应用亚低温疗法的患者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多。3.患者的年龄、卧床时间、BMI指数、SOFA评分、血糖值、是否有人工气道、是否应用促胃动力药物、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否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对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的成功率、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和置管时长没有影响。

二、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呼吸机病人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呼吸机病人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的背景及意义
        1.2 开展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的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尚未形成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工具
        2.2 COPD患者出院准备高危人群筛查工具研究鲜见
        2.3 COPD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评估研究缺乏全面性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
    5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5.1 操作性定义
        5.2 理论依据
    6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1 成立课题小组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形成
        2.1 理论框架
        2.2 文献回顾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草案的初步拟定
        3.1 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危险因素Meta分析
        3.2 COPD再入院患者出院准备需求质性研究
    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的确立
第二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1 德尔菲法确立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
        1.1 确定函询专家
        1.2 实施专家函询
        1.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1.4 结果
        1.5 专家函询结果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
        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第三部分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预试验版本的形成
    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检验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研究结果
    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
    4 讨论与小结
        4.1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科学性
        4.2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可靠性
        4.3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全面性
        4.4 COPD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实用性
        4.5 全面评估患者,制定个体化出院准备方案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不足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出院准备评估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1.1.2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操作步骤
        1.1.3 经皮气管切开术中气道分泌物的清理措施
        1.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1.5 国内外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研究步骤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计类型及样本量
        2.2.2 随机方法
        2.2.3 干预方法
        2.2.4 评价方法
        2.2.5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2.2.6 实验的质量控制与风险控制
        2.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比较
        3.2.1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培养菌落数
        3.2.2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阳性率比较
        3.2.3 两组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细菌分布比较
    3.3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3.3.1 两组VAP发生率
        3.3.2 两组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一致率
4 讨论
    4.1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影响
    4.2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对VAP发生率的影响
    4.3 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具有安全性
5 结论
6 研究创新点、局限性与展望
    6.1 创新点
    6.2 局限性
    6.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气管切开术中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1.3.2 国内外有创机械通气相关指南
        1.3.3 国外有创机械通气质量管理
        1.3.4 国内有创机械通气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运用循证方法初步形成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
        1.4.2 运用德尔菲法初步建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1.4.3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
    1.5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概念
    2.1 循证护理
    2.2 德尔菲法概述
    2.3 层次分析法
    2.4 撤机期、撤机前期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
    3.1 成立研究小组
    3.2 确定检索策略,进行文献筛选
        3.2.1 数据库
        3.2.2 检索词
        3.2.3 文献筛选
        3.2.4 检索式
        3.2.5 文献筛选途径
    3.3 文献质量及等级评价
        3.3.1 文献评价方法
        3.3.2 文献评价结果
        3.3.3 文献资料提取
        3.3.4 小组讨论初步构成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3.4 初步拟定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4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4.1 确定函询专家组
    4.2 德尔菲法实施过程
        4.2.1 确定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4.2.2 专家函询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4.3 指标条目筛选与修改标准
    4.4 统计学分析
    4.5 专家函询结果
        4.5.1 专家的一般情况
        4.5.2 专家函询可靠性分析
    4.6 指标筛选修改结果
        4.6.1 第一轮结果分析
        4.6.2 第二轮结果分析
    4.7 形成指标体系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的权重
    5.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2 构建模型的判断矩阵
    5.3 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5.3.1 一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5.3.2 二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5.3.3 三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
        6.1.1 质量控制
        6.1.2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科学性
        6.1.3 指标分级方法的科学性
        6.1.4 指标权重分布合理性
    6.2 对确立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的讨论与分析
        6.2.1 结构指标分析
        6.2.2 过程指标分析
        6.2.3 结局指标分析
7 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7.1 结论
    7.2 本研究创新点
    7.3 本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头脑风暴法联合护理专案活动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湿化效果
    2.2 不同时间段痰液PH值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2.4 护理质量
3 讨论

(8)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理论依据
    1.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专家咨询结果
        2.2 预调查结果
        2.3 问卷的最终形成
    3 讨论
        3.1 问卷编制的质量保证
        3.2 问卷的效度评价
        3.3 问卷的信度评价
第二部分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原则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2.2 护士集束化护理了解情况
        2.3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总分的正态性检验
        2.4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得分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2.5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得分的线性回归分析
        2.6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相关性
    3 讨论
        3.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3.2 护士集束化护理了解情况分析
        3.3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识情况分析
        3.4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态度情况分析
        3.5 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行为情况分析
        3.6 护士集束化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相关性分析
        3.7 提高护士集束化护理知信行能力的建议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的创新型
        4.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9)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因素条目的筛选
    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 文献分析
    3 质性研究
    4 Delphi专家函询
第二章 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层次分析法(AHP)
第三章 讨论
    1 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分析
    2 研究结果内容的可靠性分析
    3 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估指标的内容性分析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文献综述:成人气管插管致气管狭窄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一、危重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变的原因
    二、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一) 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二)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
        (三) 无创式鼻肠管的置入方法
第二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 样本来源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脱落标准
        (五) 样本量计算
    二、研究方法
        (一) 置管方法
        (二) 置管团队
        (三) 观察指标
        (四) 安全性评估
        (五) 统计分析方法
        (六) 质量控制
        (七) 伦理审查
        (八)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置管成功率、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置管耗时
    三、置管过程中的生命体征
    四、管道末端位置及不良事件
    五、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六、尝试通过幽门的次数的影响因素
    七、置管耗时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讨论
    一、单双导丝序贯鼻肠管置入方法的有效性
    二、单双导丝序贯鼻肠管置入方法的安全性
    三、置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一) APACHE Ⅱ评分对置管的影响分析
        (二) 应用呼吸机对置管的影响分析
        (三) 应用亚低温疗法对置管的影响分析
        (四) 患者一分钟内有无肠鸣音对置管的影响分析
        (五) 其他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危重者无创鼻肠管置入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
致谢

四、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呼吸机病人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量化评估在老年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 申艳玲,李海水,李显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24)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评估表的构建研究[D]. 马佳楚.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D]. 廉洁.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4]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D]. 吴意.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5]头脑风暴法联合护理专案活动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J]. 冯海丽,田群群,姚红方.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1(02)
  • [6]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 尹芝华,聂娜,周怡利,王英,刘列华. 中华创伤杂志, 2020(09)
  • [7]成批烧伤患者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J]. 王淑君,马春亭,鲁虹言,宋喜鹤,钮跃增,陈国杰,周体,申传安. 中华烧伤杂志, 2020(08)
  • [8]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 刘爽.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9]成人气管插管致气道狭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D]. 周丽.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D]. 崔青.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