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水稻栽培要点

蛹虫草水稻栽培要点

一、蛹虫草米饭栽培工艺要领(论文文献综述)

赵宇翔[1](2017)在《蛹虫草遗传分化及线粒体遗传稳定性初步研究》文中认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肉座菌目(Hypocreales)、虫草菌科(Cordy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1]。蛹虫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与冬虫夏草极为相似,临床上常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由于蛹虫草的自然资源相对于市场需求量较匮乏,因此,人工培育技术应运而生。然而,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蛹虫草的菌种退化现象严重阻碍了其产业化开发,解决菌种退化问题和菌种退化的早期检测成为海内外研究的重点。蛹虫草菌种退化的主要因素为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研究蛹虫草的遗传机制对于解决菌种退化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线粒体有其独立的遗传体系,在进化过程中,线粒体基因的进化速率大于细胞核基因。本课题着眼于蛹虫草线粒体基因组研究,为解决菌种退化问题提供可能的新思路。本研究分析了10株蛹虫草菌株在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多个细胞核基因上的核苷酸变异情况,比较了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0株菌的线粒体全基因组比对共产生34,067个位点,在基因的外显子区有127个多态性位点,内含子区域有44个多态性位点,总体来看,基因外显子区与内含子区的变异水平保持一致。基因间隔区有125个变异位点,基因间隔区的核苷酸变异频率大于基因区。10株菌核基因的比对共产生9,822个位点,其中存在105个多态性位点,变异频率约为1.0%,而线粒体基因组中变异频率约为0.6%。从结果看,核基因的变异频率稍高于线粒体基因组,但是由于时间原因,并没有全面的统计更多核基因的变异数据,不能排除选择的基因刚好变异频率比较大的因素。因此,这一结果还有待下一步更加深入的研究。从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来看,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所反映的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蛹虫草线粒体基因组中最多可含有8个内含子(rnl-i1-i4、cob-i1、cox1-i1、cox2-i1、cox3-i1),且在不同菌株间表现出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我们以线粒体基因组中8个内含子位点为标记,设计了检测这些内含子有无的引物组合,建立了快速检测蛹虫草线粒体基因型的技术体系,可用于今后辅助研究蛹虫草的线粒体遗传机制。为了探究蛹虫草的菌种退化是否与线粒体基因型的改变有关,我们选取8株新分离的单分生孢子菌株与10株原始菌株一起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观察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菌种退化现象,每隔5代检测蛹虫草菌株的线粒体基因型。本部分实验共传了15代,在转代过程中,部分供试菌株发生了退化现象。分离退化菌株的角变区(2株)与18株供试菌株一起传代培养,检测其线粒体基因型,结果与原始菌株并没有区别。但是,由于我们转代次数较少,蛹虫草菌种退化与线粒体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更多研究才能确定。

陈玉保[2](2015)在《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光温对其含量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主要含有虫草素、腺苷、虫草多糖、虫草酸和麦角甾醇等多种有效成分,已被证明具有与冬虫夏草相似的医药价值。本文从优化提取工艺和培养条件出发,旨在提高蛹虫草的质量和蛹虫草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究了光照、温度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以正常培养40 d的物理生长指标相似的蛹虫草作为试验对象,比较光照强度、温度及处理时间对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组合为:光照强度为4000 lx、温度25℃、处理9天。经处理后的菌株虫草素含量由0.445 mg/g提升到2.187 mg/g。2.综合探究了光照、温度对子实体中虫草素、腺苷、虫草多糖、虫草酸、麦角甾醇5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优化得到的光照强度为2000-3000 lx、温度为20-25℃。在这种处理条件下,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3.对蛹虫草中虫草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全面优化。比较了提取方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剂pH、不同浓度甲醇、不同浓度乙醇及干燥温度对虫草素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蒸馏水作为提取剂,液料比为100,提取2次,每次30 min,50℃烘干,虫草素提取率达到2.714%。4.探究了蛹虫草中虫草素、腺苷、虫草多糖、虫草酸和麦角甾醇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综合提取工艺。比较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及不同浓度乙醇对5种活性成分的得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综合提取工艺为:先以蒸馏水提取一次后,继续用60%乙醇进行再次提取、提取时间为60-80 min,提取温度为50℃-60℃,液料比为60-80。在这种提取条件下,各有效成分的得率为:虫草素得率为2.184 mg/g,腺苷得率为0.922 mg/g,虫草酸得率为208.05 mg/g,虫草多糖得率为33.01 mg/g,麦角甾醇得率为3.51 mg/g。

闫瑞[3](2015)在《植物质培养基补料发酵生产虫草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虫草素是蛹虫草产生的一种重要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理功能。目前虫草素主要通过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法获得,此法生产周期短、虫草素含量高,但因使用的培养基多为化学试剂,不利于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蛹虫草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谷物原料发酵生产虫草素,从而保证了发酵产物在食品开发中的安全性;并通过筛选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及生长因子,及建立发酵动力学模型,对蛹虫草发酵生产虫草素的条件进行优化。根据Cordyceps militaris FFCC5111的营养需求,以虫草素为指标,考察植物质碳源、氮源种类及浓度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合C.militaris FFCC5111发酵生产虫草素的培养基成份,为蛋白水解时间80 min的12°麦芽汁。研究光照条件及通气量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发现延长光照时间利于菌体生长;虫草素产量随光照时间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当光照时间为16 h/d时达到最大,为109.3 mg/L。同时,通气量增加可明显促进菌丝体生长和虫草素合成,每天通入相当于培养液体积25倍的无菌空气,菌体干重及虫草素产量最高,其中虫草素产量50.8mg/L,是静置培养的3.15倍。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初始麦芽汁糖度、补糖量、补糖时间3个因素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可知,麦芽汁糖度对虫草素产量影响高度显着;补糖量、补糖时间对虫草素产量均无显着影响。综合考虑,不采用补糖发酵,仅以12°麦芽汁糖作为培养基。有效提高虫草素产量的添加物为苯丙氨酸、腺苷、腺嘌呤、甘氨酸和谷氨酰胺,其中添加1.5 g/L腺苷,虫草素产量最高,为772.5 mg/L。根据对实验结果及腺苷化学结构的分析,可知腺苷与虫草素化学结构十分相似,能迅速的被蛹虫草吸收和转化。在50 L生物反应器中,对C.militaris FFCC 5111虫草素发酵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据此采用Logistic及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模型:dCx/dt=0.5744(1-Cx/31.01)Cx和dCp/dt=1.8634Cx,其拟合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8%,能良好地反映菌体生长及产物生成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黄莹捷,姚燕妮,潘欣,黄友谊[4](2015)在《3种因素对虫草多糖茶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将虫草粗多糖添加入夏秋茶中,以开发出一种虫草多糖茶产品。经比较不同添加量、不同绿茶和不同干燥方式对虫草多糖茶的品质影响,表明虫草粗多糖添加量为20%30%、以烘青和晒青绿茶为原料、经炒干的方式干燥,更有利于虫草多糖茶品质的形成。添加虫草多糖,可以明显改进夏秋绿茶的品质,将促进夏秋茶的开发利用。

高凌飞,王义祥,翁伯琦[5](2014)在《蛹虫草工厂化栽培与系列加工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蛹虫草可人工驯化栽培,且与冬虫夏草一样含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同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日益稀少的冬虫夏草。为了充分研究蛹虫草栽培及加工技术,本研究总结了蛹虫草的成分、药理性质、人工栽培及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阻碍蛹虫草大规模种植的原因,指出蛹虫草加工技术不高、研究较少等问题并对今后蛹虫草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杜军国[6](2013)在《蛹虫草生长发育条件研究》文中指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 Link)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食两用真菌。由于其自然生长过程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目前,人们对其生长发育的规律还不十分明确,这制约了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本文通过对两株不同蛹虫草菌株进行优化筛选,确定出发菌株,然后对液体培养中营养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对菌丝体干重和虫草菌素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了碳氮源和无机盐以及温度、光照时间、空气湿度和通风时间对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对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的还原糖、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了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培养基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规律。1. CDM-003具有菌丝球大小均一,菌丝生长健壮,液体和固体发酵能力强等优点,确定为试验菌株。适合的斜面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1%,硫酸镁0.05%,琼脂1.5%;培养条件为:温度21-23℃,暗室培养。2.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显示,CDM-003液体培养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1.5%,蛋白胨0.5%,KH2PO40.15%,MgSO4·7H2O0.05%,VB10.005%,生长条件为:温度25℃,装液量48%,摇瓶转速160r/min,初始pH值为6.5。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和虫草菌素含量分别为17.03g/L和14.39mg/L,比未优化前增加了25.6%和9.6%。各种因素对生长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KH2PO4>MgSO4·7H2O>VB1;对虫草菌素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初始pH值。3.固体培养研究表明:用麦粒培养基时菌丝浓密、整齐,生长速度快、粗壮,色泽橙黄,要优于大米培养基。配方为:小麦40%、马铃薯12%,葡萄糖1.2%,蛋白胨0.6%,KH2PO40.09%,MgSO4·7H2O0.03%,蚕蛹粉0.12%,料水比为1:1.5。4.单因素试验表明,通风时间为早晚各15min时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了改良的固体培养条件:温度21.3℃、空气湿度为82.65%、光照时间为每天11.4h,在此条件下,菌丝生长旺盛,菌丝密,形成的原基数量多,子实体颜色鲜亮均一,质量好,畸形率低,5560d即可成熟采摘。单瓶鲜重产量在20g22g之间,比未优化前提高了18.3%,平均虫草菌素含量为0.4419mg/g。5.在蛹虫草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总糖含量呈“弓”形变化,在第45d时达到峰值0.6456mg/g,之后缓慢下降;还原糖含量呈“凸”形变化,在第35-45d时含量稳定在0.33mg/g左右,随后开始下降。6.液体和固体试验表明,虫草菌素一旦分泌到培养基中,就不会再被细胞吸收,呈不断累积的态势。单因素栽培试验同时表明,虫草菌素于菌株对生长环境的抗逆性有关7.对蛹虫草固体培养过程培养基中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子座分化时,培养基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出现一个极值;在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活再出现一个极值,但纤维素酶活极值的出现滞后于淀粉酶活。

孙佳岩[7](2012)在《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的研究》文中认为蛹虫草是多种有效成分接近于冬虫夏草的食、药用真菌,是具有较高食药用价值的虫菌复合体。目前对蛹虫草的研究多集中在固体栽培中子实体产量提高的研究,而关于液体发酵还处于实验室研究中,对于实际应用效果及产生的发酵废液研究较少。论文首先通过蛹虫草液体发酵的营养需求,对碳源、氮源进行优化组合筛选,确定生长所需培养基的种类及用量比例。比较了不同因素对蛹虫草液体发酵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蛹虫草最佳发酵条件为:分析纯蔗糖20g/L;蛋白胨30g/L;KH2PO42g/L和MgSO41g/L,培养温度为23℃,pH5.5,接种量12%,装液量120ml,摇床转速120r/min,玻璃珠15颗。在此工艺下,发酵效果最佳。确立摇瓶培养所需营养物质及培养条件的基础上,扩大培养方式,使用10L发酵罐做深层培养,当罐压0.05~0.07MPa,通风量为1:0.05(V/V.min),搅拌速率200rpm时,其菌丝体产出率较高。以本试验中产生的废弃发酵液为原料,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抑菌试验,说明蛹虫草发酵废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采用穿刺、喷洒和添食法对蛹虫草四龄幼虫进行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穿刺处理是接种柞蚕四龄幼虫的最佳方式。

李慧娇[8](2011)在《蛹虫草中虫草素等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在我国传统药学上是一种重要的药材,同时也是名贵中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常用替代品。虫草素(Cordycepin)和虫草多糖(Cordycepic ploysaccharide)是蛹虫草的两种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虫草素具有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虫草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尽管现有较多的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但提取纯化效率较低,为此建立起闪式提取等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高效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对促进虫草素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非常重要。虫草素的色谱特征是快速鉴定虫草素的可靠方法,为此本论文对虫草素的紫外、红外和核磁图谱进行了系统研究。尽管已有不少文献表明虫草素具抑瘤作用,但是否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尚无人阐明,为此本论文鉴定了虫草素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的作用。以蛹虫草子实体为原料,首先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建立起通过回流提取与闪式提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最优化提取工艺,然后对两种提取方法在其最优提取工艺下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发现回流提取法提取虫草素的最优提取工艺为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浓度为25%,提取时间为2.5h,提取次数为2次,料液比为1:30。闪式提取法提取虫草素的最优提取条件是:蒸馏水,提取时间为3min,料液比=1:35,pH=3。在双方最优提取条件下闪式提取法表现出提取时间短(1:30)、提取得率高(0.263%:0.150%),节省能源和试剂等优点。由于被浸提的活性物质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同时提高了破碎速度,不仅适用于虫草素的提取,尤其适用于热敏性高、在较高温度易被酶水解破坏的有效成分的提取。通过醇沉、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建立起虫草素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分离得到虫草素单体,纯度高达98.8%。另外通过醇沉和萃取等方法建立起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为建立准确鉴定虫草素的方法对虫草素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特征进行了表征。分别建立起虫草素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特征。最后对所提虫草素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MTT实验证明虫草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通过hoechst染色、DNAladder等手段证明虫草素具有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

冯毅斌[9](2011)在《培养方式与条件对蛹虫草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蛹虫草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食药用真菌,目前对蛹虫草的研究多集中在固体栽培中子实体产量的提高、液体发酵中虫草素含量的提高以及子实体或者菌丝体浸提液药理方面的研究等领域,而对基础营养物质对蛹虫草子实体生长以及有效成分合成与积累的影响研究很少。根据蛹虫草正常生长最基础的营养需求:底料、碳源、氮源、矿物元素,通过优化组合筛选出了10种培养基,按照同一培养条件进行人工栽培。实验得出2号培养基和5号培养基有利于提高子实体产量。添加4号氮源的培养基比添加1号氮源的培养基更有利于提高子实体产量。分析比较了虫草多糖的两种常用检测方法: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试验发现蒽酮-硫酸法更为精确。进一步对蒽酮-硫酸法做了改进,改进的蒽酮-硫酸法不仅大大减少了实验误差,而且显色物质在4h后仍然稳定。以蛹虫草子实体为原料,对影响多糖提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以影响多糖产率的四大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固液比设计正交实验最终确定蛹虫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0倍水提取两次,每次在100℃下提取2h。蛹虫草有效成分提取、检测后发现4号培养基最有利于虫草多糖在子实体中积累,多糖产率达到15.25%。3号培养基最有利于甘露醇在子实体中积累,甘露醇产率达到7.00%。1号培养基有利于抗氧化物质的积累,粗提物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率达到62.12%。综合以上四项分析,10号培养基对提高蛹虫草子实体内外品质最为有利。

陈宏伟[10](2010)在《蛹拟青霉对三种重要微量元素的有机转化及有机转化物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利用蛹虫草无性型——蛹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为载体,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对硒、锌、锗三种重要微量元素进行富集和有机转化,探索了蛹虫草菌丝体对三种微量元素的富集、有机转化情况、蛹虫草菌丝体活性成分变化情况、微量元素与蛹虫草菌丝体代谢物的结合形式、微量元素在菌丝体内的分布以及有机转化物的生物活性和功能等问题,为更好地研制和开发对人体有益,且安全、高效,既能补充微量元素又具有生理活性的功能性食品和医用药物奠定基础。1、以生物量和微量元素硒、锌、锗的富集能力为指标,对本实验室已有的30株蛹拟青霉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硒、锌、锗的富集能力各不相同,富集能力的高低基本上与菌丝体生物量和硒、锌、锗有机转化率有关。菌丝体的耐硒能力最弱,耐锌能力较好,耐锗能力最强;从有机转化率来看,硒最高,锌次之,锗最低。(1)富硒能力最强的菌株为PM14号菌株,在Na2Se03浓度为20μg/mL条件下,有机硒转化率达到31.6%。其生物量在相同浓度下也最高,达到17.0 mg/mL。(2)富锌能力较好的菌株为PM28号和PM14号菌株,在ZnS04浓度为200μg/mL条件下,有机锌转化率分别达到6.65%和5.78%。在相同浓度下,其生物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9.5 mg/mL,17.6 mg/mL(3)富锗最佳菌株为PM28号菌株和PM14号菌株,在锗浓度为500μg/mL条件,有机锗转化率分别达到2.3%和1.9%。在相同浓度下,其生物量分别为15.1 mg/mL,13.8 mg/mL。从总体上衡量,由于PM14号菌株富集硒、锌、锗的能力都很强,因此,确定PM14号菌株为进一步研究的菌株。2、研究了有机硒、锌、锗在蛹拟青霉菌丝体内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硒、锌、锗含量在蛋白质中最多,其次是多糖,最少的是核酸。硒、锌、锗浓度对其含量有影响,当浓度过高或过低时其含量均降低。(1)当培养基中Na2Se03浓度为20μg/mL时,蛋白质、多糖、核酸中有机硒含量均达到最多,分别为221.5μg/g、86.2μg/g和0.6μg/g;当Na2Se03浓度为10μg/mL时,蛋白硒、多糖硒和核酸硒分别占菌丝体总有机硒的比例最大,分别为菌丝体总有机硒的65.8%、28.1%和0.2%,分别是空白的2.7倍、3.9倍和3.8倍。蛋白、多糖、核酸中总的有机硒含量在培养基Na2Se03浓度为20μg/mL时最多为308.4μg/g。在培养基Na2Se03浓度为10μg/mL时,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硒在菌丝体总有机硒中占的比例最大,达到94.1%。(2)在实验锌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基中锌浓度的增加,蛋白质、多糖、核酸中有机锌的含量不断增加,蛋白质、多糖中有机锌占菌丝体总有机锌的比例都随着培养基中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核酸中有机锌比例却不断减少,但变化不明显。当ZnSO4浓度为200μg/mL时,有机锌含量最多,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是,蛋白质最多占菌丝体总有机锌的65.6%,其次是多糖有机锌占7.2%,核酸中有机锌最少,只占0.8%。此时蛋白锌和多糖锌分别是空白的2.2倍和1.1倍,而核酸锌却比空白少了33.9%。由此可见锌对蛋白质和多糖中有机锌合成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3)实验表明,低浓度锗对蛋白质、多糖、核酸中有机锗的含量有促进作用,高浓度锗对有机锗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Ge02浓度为500μg/mL时,蛋白质、多糖、核酸中有机锗含量均达到最大,分别达到284.0μg/g、261.5μg/g和137.6μg/g,分别是空白组的4.4倍、5.4倍和8.3倍。蛋白锗和多糖锗所占菌丝体总有机锗比例相似。当Ge02浓度在100μg/mL时,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有机锗含量占菌丝体总有机锗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39.8%,36.8%和18.2%。蛋白、多糖和核酸中有机锗之和在Ge02浓度为100μg/mL时,所占菌丝体总有机锗比例最大,达到94.8%。3、探讨了硒、锌、锗浓度对蛹拟青霉菌丝体的生物量和主要活性成分(胞内多糖、微量元素含量、虫草素、菌丝体SOD、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锌、锗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对菌丝体的主要活性成分有促进作用,浓度过大,对相关活性成分有抑制作用,不同的生物学指标所需的硒、锌、锗浓度各不相同。硒、锌、锗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2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300μg/mL。4、抗氧化作用实验表明,富硒、锌、锗多糖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有机自由基DPPH的能力,硒、锌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空白多糖相比具有显着差异。从清除自由基的种类来看,它们清除DPPH的能力最强,其次是羟自由基,最后是氧自由基。总体来看,硒多糖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好,其次是锌多糖,最后是锗多糖。5、果蝇寿命实验表明,硒、锌、锗多糖对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都有显着影响,对果蝇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作用。多糖对半数死亡时间的延长最好,而且是雄性好于雌性;硒多糖对最高寿命和平均寿命的影响无显着差异,锌、锗多糖对之的影响是最高寿命好于平均寿命,从性别差异来看,基本上是雌性优于雄性。硒多糖对于增加体弱果蝇的寿命效果显着,锌、锗多糖对于延长体魄强壮果蝇的寿命较好。6、小鼠负重游泳力竭实验、血乳酸含量和血尿素氮含量测定以及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结果表明,富硒、锌、锗这三种蛹虫草菌丝体不同浓度对小鼠不同生理时期具有不同的耐疲劳能力。它们可以显着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力竭实验时间,具有明显减少小鼠在疲劳状态下体内产生乳酸的作用,对疲劳过程中产生的血尿素氮也有显着的减少或清除作用。然而,它们的耐缺氧效果不够明显。7、蚕豆微核实验表明,富硒、锌、锗多糖没有致突变作用,对抑制丝裂霉素和紫外线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具有显着作用,多糖浓度与微核抑制率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核抑制率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多糖浓度为100μg/mL时,富硒、锌、锗多糖对丝裂霉素和紫外线诱发微核的抑制率分别为46.5%、37.2%、34.1%和53.3%、48.6%、43.8%。对微核的抑制效果是富硒多糖>富锌多糖>富锗多糖。8、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硒多糖、锌多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具有极显着差异,可以显着提高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当多糖浓度为4 mg/mL时,硒多糖和锌多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4.2%和53.9%,分别比空白菌丝体多糖的抑制率提高38.8%和38.0%。硒、锌、锗多糖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均具有极显着差异,当多糖在浓度为4 mg/mL时,硒、锌、锗多糖对鼻咽癌CNE-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0.2%,32.1%和39.56%,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128.8%、82.4%和125.2%。硒、锌、锗多糖可以显着提高鼻咽癌CNE-1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9、小鼠急性经口毒理实验表明,蛹拟青霉富硒、锌、锗菌丝体属于无毒级产品。本研究表明,蛹拟青霉液体培养菌丝体具有较好的富集硒、锌、锗的能力,在适当的微量元素浓度时,富集微量元素后的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提高,富硒、锌、锗菌丝体及微量元素有机物的抗氧化、抗疲劳、抗突变和抗肿瘤能力有显着增强,小鼠急性经口毒理实验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表明,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没有致突变作用,对小鼠无毒性。

二、蛹虫草米饭栽培工艺要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蛹虫草米饭栽培工艺要领(论文提纲范文)

(1)蛹虫草遗传分化及线粒体遗传稳定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蛹虫草
        1.1.1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1.1.2 蛹虫草的人工培育
        1.1.3 蛹虫草的菌种退化
        1.1.4 蛹虫草的基因组学研究
    1.2 线粒体
        1.2.1 线粒体概述
        1.2.2 线粒体基因组
        1.2.3 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
    1.3 蛹虫草线粒体基因组
        1.3.1 蛹虫草线粒体基因组概述
        1.3.2 蛹虫草线粒体基因组内含子的多态性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蛹虫草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及线粒体与细胞核基因的比较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供试菌株培养
        2.3.2 供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
        2.3.3 PCR引物设计
        2.3.4 PCR扩增目的片段
        2.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不同蛹虫草线粒体基因组概述
        2.4.2 线粒体基因组中蛋白编码基因、rRNA和tRNA中的核苷酸变异
        2.4.3 线粒体基因组中基因间隔区的核苷酸变异
        2.4.4 细胞核基因中核苷酸变异
        2.4.5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比较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蛹虫草线粒体基因型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供试菌株培养
        3.3.2 供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
        3.3.3 PCR扩增引物设计
        3.3.4 PCR扩增目的片段
        3.3.5 PCR产物的纯化
        3.3.6 目的片段的定量及混合
        3.3.7 验证检测体系的有效性
    3.4 实验结果
        3.4.1 目的片段纯化结果
        3.4.2 M-e的制备结果以及相应电泳条件
        3.4.3 M-ew的制备结果以及相应电泳条件
        3.4.4 检测体系有效性的验证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单孢子菌株分离及连续传代培养中线粒体基因型稳定性检测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菌株培养
        4.3.2 分离CM06、CM09924、V26-17 的单孢子菌株
        4.3.3 检测所获单孢子菌株的交配型
        4.3.4 传代培养单孢子菌株与原始菌株
        4.3.5 菌株保藏
        4.3.6 提取原始菌株、第5代、第10代、第15代菌株基因组DNA
        4.3.7 检测线粒体基因型
    4.4 实验结果
        4.4.1 CM06、V26-17、CM09924 单孢子菌株的分离
        4.4.2 所获单孢子菌株交配型检测结果
        4.4.3 供试菌株连续传代培养中菌株退化现象及线粒体基因型检测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光温对其含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人工蛹虫草与冬虫夏草的区别
    2 蛹虫草的有效成分及其功效
        2.1 虫草多糖
        2.1.1 抗肿瘤作用
        2.1.2 增强免疫力
        2.1.3 降血糖
        2.1.4 保肝护肾
        2.2 核苷类物质
        2.2.1 免疫调节
        2.2.2 抗癌抗肿瘤
        2.2.3 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脑功能
        2.3 虫草酸
        2.4 麦角甾醇
        2.5 超氧化物歧化酶
        2.6 其他活性成分
    3 蛹虫草人工培育研究现状
        3.1 蛹虫草液体培养
        3.2 蛹虫草固体培养
        3.2.1 培养基
        3.2.2 温度和湿度
        3.2.3 光照
    4 立题依据与目的
第二章 蛹虫草子实体中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试验菌株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蛹虫草中虫草素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
        2.2.1.1 光照处理试验
        2.2.1.2 温度处理试验
        2.2.1.3 处理时间试验
        2.2.1.4 正交试验
        2.2.1.5 正交试验验证
        2.2.2 蛹虫草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
        2.2.3 温度对蛹虫草子实体中5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蛹虫草中虫草素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结果
        3.1.1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虫草素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
        3.1.2 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
        3.1.3 处理时间试验结果
        3.1.4 正交试验
        3.1.5 正交试验验证结果
        3.2 蛹虫草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光温条件优化
        3.3 温度对蛹虫草子实体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提取工艺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株
        2.1.2 实验仪器
        2.1.3 试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虫草素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2.2.2 单因素试验
        2.2.3 正交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虫草素的标准曲线的建立
        3.1.1 虫草素的HPLC检测结果
        3.1.2 虫草素标准曲线
        3.1.3 精密度试验结果
        3.1.4 重复性试验结果
        3.1.5 稳定性试验结果
        3.1.6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3.2.1 提取方法试验结果
        3.2.2 提取时间试验结果
        3.2.3 提取次数试验结果
        3.2.4 液料比试验结果
        3.2.5 不同烘干温度试验结果
        3.2.6 不同乙醇浓度提取试验结果
        3.2.7 不同甲醇浓度提取试验结果
        3.2.8 不同pH提取比较
        3.3 正交试验
        3.3.1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3.3.2 正交试验验证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蛹虫草子实体中5种主要有效成分联合提取工艺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菌株
        2.1.2 实验仪器
        2.1.3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虫草素标准曲线建立
        2.2.2 多糖的提取及标准曲线建立
        2.2.3 腺苷标准曲线建立
        2.2.4 麦角甾醇标准曲线建立
        2.2.5 虫草酸标准曲线建立
        2.2.6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比较实验
        2.2.7 提取时间比较实验
        2.2.8 提取温度比较实验
        2.2.9 液料比比较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虫草素标准曲线
        3.2 多糖标准曲线
        3.3 腺苷标准曲线
        3.4 麦角甾醇标准曲线
        3.5 虫草酸标准曲线
        3.6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比较试验结果
        3.7 提取时间比较试验结果
        3.8 提取温度比较试验结果
        3.9 液料比比较试验结果
    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植物质培养基补料发酵生产虫草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蛹虫草的研究进展
        1.1.1 概述
        1.1.2 蛹虫草生物活性物质和药用价值
        1.1.3 人工培养
        1.1.4 蛹虫草开发现状
    1.2 虫草素
        1.2.1 虫草素的物理及化学特性
        1.2.2 虫草素药理活性
        1.2.3 虫草素的来源
        1.2.4 天然及人工培养虫草的差异
        1.2.5 虫草素代谢研究
        1.2.6 虫草素的分离提取及检测
    1.3 蛹虫草液体培养的研究
        1.3.1 培养基
        1.3.2 培养条件
        1.3.3 菌种
    1.4 补料发酵研究进展
        1.4.1 补料发酵特点及优势
        1.4.2 添加物
        1.4.3 发酵动力学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1.7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C.militaris FFCC5111虫草素植物质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2.1 材料
        2.1.1 实验菌株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培养基的配制
        2.2.2 植物质培养基的制备
        2.2.3 α-氨基氮检测试剂的配置
        2.2.4 实验方法
        2.2.4.1 菌种活化及种子培养
        2.2.4.2 碳源种类的选择
        2.2.4.3 碳源浓度的选择
        2.2.4.4 氮源种类的选择
        2.2.4.5 氮源浓度的选择
        2.2.4.6 蛋白水解时间对麦芽汁 α-氨基氮含量的影响
        2.2.4.7 蛋白水解时间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2.2.4.8 光照条件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2.2.4.9 通气量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2.2.5 检测方法
        2.2.5.1 生物量测定
        2.2.5.2 虫草素含量测定
        2.2.5.3 α-氨基氮含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碳源的选择及浓度的确定
        2.3.2 氮源的选择及浓度的确定
        2.3.3 蛋白水解时间对麦汁 α-氨基氮含量及虫草素产量的影响
        2.3.4 光照条件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
        2.3.5 通气量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militaris FFCC5111补料发酵产虫草素的研究
    3.1 材料
        3.1.1 实验菌株
        3.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培养基
    3.2 方法
        3.2.1 试验方法
        3.2.1.1 菌种活化及种子培养
        3.2.1.2 补糖策略的正交试验设计
        3.2.1.3 添加物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3.2.2 检测方法
        3.2.2.1 培养物生物量的测定
        3.2.2.2 虫草素含量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虫草素线性回归方程
        3.3.2 HPLC法的检验
        3.3.3 样品的色谱分析
        3.3.4 补糖策略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3.3.5 添加物对虫草素的含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militaris FFCC5111发酵产虫草素扩大培养及发酵动力学
    4.1 材料
        4.1.1 实验菌株
        4.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培养基
    4.2 方法
        4.2.1 DNS溶液的配置
        4.2.2 试验方法
        4.2.2.1 菌种活化及种子培养
        4.2.2.2 50 L生物反应器培养
        4.2.3 检测方法
        4.2.3.1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4.2.3.2 生物量及虫草素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50 L生物反应器扩大培养
        4.3.2 50 L生物反应器发酵动力学特征分析
        4.3.3 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4 发酵动力学模型拟合及适用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3种因素对虫草多糖茶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培养基
    1.4 虫草粗多糖的制备
    1.5 虫草多糖茶制备试验
    1.6 虫草多糖茶品质分析方法
    1.7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虫草粗多糖添加量对虫草多糖茶品质的影响
    2.2 不同绿茶原料对虫草多糖茶品质的影响
    2.3 干燥方式对虫草多糖茶品质的影响
3 结论
4 讨论

(5)蛹虫草工厂化栽培与系列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蛹虫草的成分及药理作用
    1.1 蛹虫草的主要成分
    1.2 蛹虫草的药理作用
2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2.1 母种培养
    2.2 菌种选育
    2.3 栽培技术
        2.3.1培养基质
        2.3.2寄主选择
        2.3.3液体培养
    2.4 存在不足
3 蛹虫草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4 蛹虫草产业发展若干建议
    4.1 注重蛹虫草市场开发
    4.2 注重蛹虫草优质菌株选育
    4.3 注重蛹虫草规模化生产
    4.4 注重蛹虫草加工技术研究

(6)蛹虫草生长发育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虫草菌的生物学特性
        1.1.1 虫草菌的分类地位
        1.1.2 虫草菌的寄主
        1.1.3 虫草菌的繁殖规律
        1.1.4 虫草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1.5 虫草菌生长发育的营养条件
    1.2 蛹虫草主要化学成分和功效作用
        1.2.1 蛹虫草的化学成分
        1.2.2 蛹虫草的药用价值
        1.2.3 蛹虫草的食用价值
    1.3 蛹虫草生长发育研究现状
        1.3.1 液体发酵培养
        1.3.2 子实体培养
        1.3.3 半人工培养
        1.3.4 虫草菌素研究概况
        1.3.5 虫草多糖研究概况
    1.4 高等真菌中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目的与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药品
        2.1.2 主要原料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供试菌株
        2.1.5 供试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培养基配制
    2.3 菌种筛选方法
        2.3.1 菌丝色泽、形态的观察
        2.3.2 菌丝转色观察
        2.3.3 菌种液体发酵能力测试
        2.3.4 菌种固体发酵能力测试
    2.4 固体菌丝的培养优化
        2.4.1 斜面菌丝培养基的选择
        2.4.2 斜面菌丝培养条件的选择
        2.4.3 平板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2.5 菌种的显微观察及动态生长规律研究
    2.6 液体菌种配方研究
    2.7 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2.8 固体栽培生长特性研究
    2.9 固体栽培配方的研究
    2.10 子实体分化发育条件的研究
        2.10.1 温度对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影响研究
        2.10.2 湿度对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影响研究
        2.10.3 通风对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影响研究
        2.10.4 光照对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影响研究
        2.10.5 响应面优化试验
    2.11 固体培养过程中生理生化研究
        2.11.1 生理指标研究
        2.11.2 生化指标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种筛选的结果与分析
        3.1.1 菌丝色泽、长势及转色情况观察结果
        3.1.2 发酵能力检测结果
    3.2 固体菌丝生长结果与分析
        3.2.1 斜面菌丝培养基的选择研究结果
        3.2.2 斜面菌丝培养条件的选择结果
        3.2.3 平板菌丝菌落形态结果
    3.3 液体菌丝生长特性及动态生长规律
    3.4 液体菌种配方优化结果与分析
        3.4.1 碳源的优化选择
        3.4.2 葡萄糖浓度的优化选择
        3.4.3 氮源的优化选择
        3.4.4 蛋白胨浓度的优化选择
        3.4.5 硫酸镁浓度的优化选择
        3.4.6 磷酸二氢钾浓度的优化选择
        3.4.7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液体培养基中无机盐及维生素的配比
    3.5 正交试验设计对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
    3.6 固体栽培生长特性研究
    3.7 固体栽培配方选择结果分析
    3.8 子实体分化发育条件结果与分析
        3.8.1 温度对子实体分化发育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3.8.2 空气湿度对子实体分化发育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3.8.3 通风对子实体分化发育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3.8.4 光照时间对子实体分化发育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3.8.5 Box-Behnken 试验设计培养条件对蛹虫草分化发育的响应面优化分析
        3.8.6 验证实验
    3.9 固体培养过程中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
    3.10 固体培养过程中生理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
        3.10.1 子座分化过程中培养基中的胞外酶活变化
        3.10.2 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胞外酶活变化
4 结论
    4.1 课题总结
    4.2 存在问题
    4.3 课题展望
    4.4 创新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7)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学研究
        1.2.2 营养研究
        1.2.3 药用研究
        1.2.4 液体发酵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摇瓶培养条件的优化
    3.1 材料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发酵罐扩大培养
    4.1 试验材料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蛹虫草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研究
    5.1 试验材料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发酵液接种活体柞蚕试验
    6.1 试验材料和仪器
    6.2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蛹虫草中虫草素等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蛹虫草
        0.1.1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征
        0.1.2 蛹虫草的培养方式
        0.1.3 蛹虫草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活性物质
        0.1.4 蛹虫草的药理作用
    0.2 虫草素
        0.2.1 虫草素研究概况
        0.2.2 虫草素的理化性质
        0.2.3 虫草素的药理作用
        0.2.4 虫草素的提取方法
        0.2.5 虫草素的富集纯化方法
        0.2.6 虫草素的检测方法
    0.3 实验研究目的
第1章 蛹虫草活性成分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综合提取
    1.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1.4 回流法提取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试验方法
        1.1.5 虫草素含量的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
        1.1.6 虫草多糖的含量测定
        1.1.7 回流提取法提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单因素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处理方法
        1.1.8 闪式提取法提取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的研究
    1.2 实验结果
        1.2.1 虫草素的液相色谱分析图谱
        1.2.2 回流提取法提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单因素处理结果
        1.2.3 回流提取蛹虫草活性物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
        1.2.4 闪式提取虫草素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
        1.2.5 闪式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提取效果的比较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虫草素纯化方法、结构确证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虫草素自制样品的紫外全波长扫描
        2.2.2 虫草素自制样品红外图谱
        2.2.3 虫草素自制样品核磁图谱
        2.2.4 自制样品高效液相图谱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虫草素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细胞株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MTT 实验结果
        3.2.2 虫草素处理胃癌细胞的生长状态
        3.2.3 细胞核的hoechst33342、PI 染色结果
        3.2.4 DNA ladder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9)培养方式与条件对蛹虫草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蛹虫草基本生物学特性
        1.1.1 蛹虫草分类地位
        1.1.2 蛹虫草的生境
        1.1.3 蛹虫草的分布
    1.2 蛹虫草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1.2.1 虫草素
        1.2.2 虫草多糖
        1.2.3 虫草酸
        1.2.4 超氧化物歧化酶
        1.2.5 凝集素
        1.2.6 无机元素
        1.2.7 油酸、氨基酸、维生素
        1.2.8 其他
    1.3 蛹虫草生物学活性
        1.3.1 免疫调节作用
        1.3.2 护肝作用
        1.3.3 肾脏保护作用
        1.3.4 抗氧化作用
        1.3.5 改善呼吸道和肺系统
        1.3.6 抗菌作用
        1.3.7 抗肿瘤、抗癌作用
        1.3.8 提高生育功能
        1.3.9 充当运动补剂
        1.3.10 抗高血压和高血糖症作用
        1.3.11 其他
    1.4 蛹虫草栽培以及发酵研究现状
        1.4.1 蛹虫草人工栽培
        1.4.2 蛹虫草菌种复壮
        1.4.3 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
    1.5 蛹虫草主要活性物质提取检测
        1.5.1 虫草多糖提取检测
        1.5.2 虫草酸提取检测
        1.5.3 超氧化物歧化酶分离检测
    1.6 产品开发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菌种来源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2.1.4 培养基配方
    2.2 实验步骤和方法
        2.2.1 蛹虫草栽培
        2.2.2 蛹虫草多糖提取测定
        2.2.3 蛹虫草甘露醇提取测定
        2.2.4 蛹虫草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测定
        2.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种筛选
    3.2 虫草多糖
        3.2.1 虫草多糖提取方法优化
        3.2.2 葡萄糖线性范围
        3.2.3 葡萄糖标准曲线
        3.2.4 精密度试验
        3.2.5 稳定性试验
        3.2.6 虫草多糖含量
        3.2.7 蛹虫草1651 多糖单因素方差分析
        3.2.8 蛹虫草1687 多糖单因素方差分析
        3.2.9 GLM 单变量分析
    3.3 虫草酸
        3.3.1 甘露醇线性范围
        3.3.2 甘露醇标准曲线
        3.3.3 虫草酸含量
        3.3.4 蛹虫草1651 虫草酸单因素方差分析
        3.3.5 蛹虫草1687 虫草酸单因素方差分析
        3.3.6 GLM 单变量分析
    3.4 超氧化物歧化酶
        3.4.1 连苯三酚自氧化
        3.4.2 超氧化物歧化酶测试
        3.4.3 蛹虫草1687 抗氧化性单因素方差分析
        3.4.4 蛹虫草1651 抗氧化性单因素方差分析
        3.4.5 GLM 单变量分析
    3.5 小结
        3.5.1 不同营养物质对代谢产物的影响
        3.5.2 不同菌种对蛹虫草代谢产物的影响
        3.5.3 不同配方对蛹虫草代谢产物的影响
4 讨论
    4.1 培养方式对蛹虫草代谢产物的影响
    4.2 培养条件对蛹虫草代谢产物的影响
        4.2.1 碳源对蛹虫草代谢产物的影响
        4.2.2 氮源对蛹虫草代谢产物的影响
        4.2.3 矿物元素对蛹虫草代谢产物的影响
    4.3 其他因素对代谢产物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蛹拟青霉对三种重要微量元素的有机转化及有机转化物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主要缩略词和符号表
附图清单
附表清单
第一章 综述
    1.1 蛹虫草研究概况
    1.2 微量元素研究概况
        1.2.1 硒的生理功能及硒的富集
        1.2.2 锌的生理功能及锌的富集
        1.2.3 锗的生理功能及锗的富集
    1.3 蛹虫草产品的研究开发概况
    1.4 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性评价方法
        1.4.1 生物活性物质
        1.4.2 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1.4.2.1 抗疲劳作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1.4.2.2 耐缺氧作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1.4.2.3 抗突变作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1.4.2.4 抗衰老作用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1.4.2.5 抑制肿瘤作用的功能学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1.4.2.6 生物活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蛹拟青霉微量元素高富集菌株的筛选
    第一节 蛹拟青霉高富硒菌株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蛹拟青霉富硒菌株的生物量
        2.2 蛹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富硒能力
        3 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蛹拟青霉高富锌菌株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蛹拟青霉富锌菌株的生物量
        2.2 蛹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富锌能力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蛹拟青霉高富锗菌株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蛹拟青霉富锗菌株的生物量
        2.2 蛹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富锗能力
        3 讨论与结论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硒、锌、锗元素在蛹拟青霉菌丝体内的分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及其来源
        1.2 培养基
        1.3 主要化学试剂
        1.4 主要仪器
        1.5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硒在菌丝体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含量分布
        2.2 锌在菌丝体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含量分布
        2.3 锗在菌丝体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中的含量分布
    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硒、锌、锗对蛹拟青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第一节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硒对蛹拟青霉富硒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2.2 硒对蛹拟青霉富硒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的影响
        2.3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硒含量和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
        2.4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5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6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SOD酶活力的影响
        2.7 硒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锌对蛹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锌对蛹拟青霉富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2.2 锌对蛹拟青霉富锌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的影响
        2.3 锌对蛹拟青霉菌丝体锌含量和有机锌转化率的影响
        2.4 锌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5 锌对蛹拟青霉菌丝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6 锌对菌丝体SOD活性的影响
        2.7 锌对菌丝体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2.2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胞内多糖量的影响
        2.3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锗含量和有机锗转化率的影响
        2.4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5 锗对蛹拟青霉菌丝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6 锗对菌丝体SOD活力的影响
        2.7 锗对菌丝体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及其来源
        1.1.2 培养基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设备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糖中有机硒、锌、锗及多糖含量
        2.2 硒、锌、锗多糖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3 硒、锌、锗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4 硒、锌、锗多糖对DPPH的清除作用
        2.5 富硒、锌、锗菌丝体对果蝇体内SOD含量的影响
        2.6 富硒、锌、锗菌丝体对果蝇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2.7 硒、锌、锗多糖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七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研究
    第一节 富硒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1.4 结果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富硒蛹拟青霉对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的影响
        2.2 富硒蛹拟青霉对小鼠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2.3 富硒蛹拟青霉对小鼠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2.4 富硒蛹拟青霉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富锌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富锌蛹拟青霉对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的影响
        2.2 富锌蛹拟青霉对小鼠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2.3 富锌蛹拟青霉对小鼠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2.4 富锌蛹拟青霉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富锗蛹拟青霉对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的影响
        2.2 富锗蛹拟青霉对小鼠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2.3 富锗蛹拟青霉对小鼠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2.4 富锗蛹拟青霉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节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抗疲劳能力的比较分析
        1 三种菌丝体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影响的比较分析
        2 三种菌丝体对小鼠血乳酸含量影响的比较分析
        3 三种菌丝体对小鼠血尿素氮含量影响的比较分析
        4 三种菌丝体对小鼠耐缺氧能力影响的比较分析
        5 结论
第八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多糖抗突变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糖中有机硒、锌、锗及多糖含量
        2.2 富硒、锌、锗多糖对丝裂霉素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2.3 富硒、锌、锗多糖对紫外线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九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胞内多糖抗肿瘤功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胞内多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2.2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胞内多糖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3 讨论与结论
第十章 富硒、锌、锗蛹拟青霉菌丝体急性毒理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第十一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蛹虫草米饭栽培工艺要领(论文参考文献)

  • [1]蛹虫草遗传分化及线粒体遗传稳定性初步研究[D]. 赵宇翔. 山西大学, 2017(03)
  • [2]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及光温对其含量影响的研究[D]. 陈玉保.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3]植物质培养基补料发酵生产虫草素的研究[D]. 闫瑞. 大连工业大学, 2015(07)
  • [4]3种因素对虫草多糖茶品质的影响[J]. 黄莹捷,姚燕妮,潘欣,黄友谊.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8)
  • [5]蛹虫草工厂化栽培与系列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高凌飞,王义祥,翁伯琦.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3)
  • [6]蛹虫草生长发育条件研究[D]. 杜军国.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7]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的研究[D]. 孙佳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8]蛹虫草中虫草素等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D]. 李慧娇. 辽宁大学, 2011(06)
  • [9]培养方式与条件对蛹虫草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研究[D]. 冯毅斌.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1)
  • [10]蛹拟青霉对三种重要微量元素的有机转化及有机转化物的功能研究[D]. 陈宏伟.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蛹虫草水稻栽培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