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区开展水分监测的必要性

鄂尔多斯地区开展水分监测的必要性

一、鄂尔多斯地区开展墒情监测的必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宏伟[1](2021)在《大数据背景下纳税服务问题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纳税主体的每一户企业,每一位公民,对于进行纳税事项办理时的效率性与便捷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群众的需求,我国各地区的税务机关纷纷对自身的纳税服务理念进行了创新,力图提升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纳税工作起到了支持作用,为税务机关提供了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可能性,通过这些先进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服务的效率,减少税务部门工作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纳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改革效果,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许多税务机关依然沿袭着以往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服务能力较弱,难以应对纳税人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自身的纳税服务水平是这些税务机关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大数据+税务”这一背景,对信息技术融入税务工作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大数据技术对纳税服务的积极作用,并得出,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税务工作之中是当前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税务机关进一步打造现代化纳税服务模式的关键路径。本文选取了鄂尔多斯市税务局作为研究案例,对鄂尔多斯市税务局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其目前取得的成效,发现其尚待改进之处并且对导致问题的成因加以分析。其后,笔者从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信息共享、征管方式转变、信息安全五个角度入手,针对提升鄂尔多斯市税务局纳税服务质效,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

刘瑶[2](2021)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实现全国覆盖这一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地域性优势,积极响应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的要求,实现资源下沉,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的目标。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处于探索初级阶段,各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做出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做法。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在县级融媒体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如何利用好此次时机改善本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哪些有效实践?本文将探讨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发挥的作用。本文首先以东胜区融媒体中心日常所提供的稿件与服务为依据,考察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在宣传引导、化解舆情、提供服务、协调社会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实践路径。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群众的反馈中考量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践效果。最后以东胜区融媒体中心的自身情况为依据,从多个角度为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建议:发挥地域优势,强化本地服务功能;利用好技术,构建和谐政民关系;细化服务,提升群众的体验感;提高服务专业性,协同治理。本文旨在探究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独特路径,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进一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完善自身经验提供参考,也能够丰富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案例。

王延霖[3](2021)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多维度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型产业是民族地区产业布局的核心,但其长期依赖的中低技术水平引发的“规模扩张”成长模式在当今时代不可持续,也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如今全世界都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高技术服务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是传统产业获取产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融合现状、融合绩效及民族地区特性要素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了解产业融合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辅助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本研究以民族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田野调查法、对比研究法、规范和实证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熵指数法等多种方法,从实地调研和实证检验两方面综合分析当前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现状、水平及对绩效的影响,开展与非民族地区的对比研究以探究民族地区特殊规律,并从政府治理模式、社会要素配置和关系文化等特性要素方面探究了相关的调节机制。研究结论主要有:1.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初现,并具有改造资源型产业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创新效应,同时民族地区更易引进技术应用类服务企业,融合模式也以平台型、参与型和基础建设型为。但目前由于相关概念的标准化问题、产业间及政府部门间的“搭桥”问题以及资金压力问题使民族地区产业融合深化存在困难。2.利用熵指数法计算得到的民族地区产业融合水平值表明: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已实现从“轻度失调”向“勉强协调”的转变,2012年后稳定上升,但目前仍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同时空间异质性特征显示产业融合高高集聚区向东、向南转移态势显着,而民族地区则多被低融合水平省份包围,地域间协同效应不高。3.实证研究结果总体说明: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资源型产业的多维度绩效提升均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其中创新绩效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才能实现。相比于非民族地区而言,以上提升作用在民族地区更强,“技术追赶效应”凸显。4.民族地区的良好的政府治理模式和较高的社会资本配置效率有助于增强产业融合的经济和环境绩效提升效果,说明民族地区政府的关注及政府治理、高效的资本配置水平有利于引导稀缺资本应用到经济效益高和政府关注高的领域;但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在产业融合和创新绩效中呈负向调节作用,也说明民族地区的资本更倾向于向低风险领域倾斜。民族地区较高的关系文化程度也表现出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但影响程度不高。5.民族地区中产业融合经济绩效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着,说明其可充分借助高技术服务业所带来的网络效应来获取更高的经济影响,环境绩效方面虽然难以区分两种效应大小,但可借鉴非民族地区经验展开地域间的环保合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分别从提升民族地区政府治理水平,塑造创新、开放、合作的文化内涵、加强社会要素的培育和流动以及建设产业融合双方的能力体系方面提出多项政策建议。

娄汉生[4](2020)在《氡及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 ——以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为例》文中提出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产能盆地,目前已发现皂火壕、东胜、纳岭沟、大营、瓷窑堡、毛盖图和双龙等铀矿床,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居全国产铀盆地之首。通过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该盆地潜在铀储量巨大,是今后铀矿勘查突破的首选区之一。由于盆地内砂岩型铀矿为隐伏性矿床,深部铀矿成矿空间存在预测难的问题,开展深部铀资源探测技术研究,建立砂岩型铀矿空间定位模式和物探勘查技术方法体系迫在眉睫。氡及其子体测量是一种直接寻找隐伏铀矿的放射性勘查方法,它分为瞬时测量和累积测量。瞬时测量包括氡的常规方法测量(简称常规法测氡)和氡的210Po测量(简称Ra A法测氡)。累积测量有α径迹蚀刻法测氡(简称径迹法测氡)、活性炭吸附法测氡(简称活性炭法测氡)和其它方法,如ARD-7伽玛全谱分析测量、高纯锗双子体测量等。本文以氡及其子体在地层的迁移理论-地球化学晕综合模式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土壤氡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同时对氡气在地层中的迁移方程以及典型正演模型进行了分析。氡的长期观测表明土壤氡的日变化不明显,不需做日变校正。通过模型分析氡气放射性场的分布特征,沿走向有一定规模的单峰异常一般反映导气通道—断裂构造的特征;具有一定异常强度及规模的相对平缓连续异常带一般反映深部铀矿化特征;具有一定规模的平缓低异常区一般反映岩性分布区。同时,选择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彬县地区,地质成矿条件好、松散覆盖层分布的远景区开展野外工作,系统研究了氡及其子体—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210Po测量、218Po测量、径迹测量、ARD-7伽玛全谱分析测量、活性炭累积测量、高纯锗双子体测量等一系列氡及其子体测量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及异常解释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土壤天然热释光强度、径迹测量、土壤氡浓度、210Po计数率、ARD-7伽玛全谱分析测量、活性炭累积测量、高纯锗双子体测量效果较好,在平面上异常特征表现为梯度变化小、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连续的偏高值异常区一般反映成矿有利地部位,而梯度变化大、狭窄绝对高值带状异常区一般反映导气通道(断裂等),在剖面上异常特征表现为“两高夹一低”的相对高值异常平稳区段反映为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在解释异常过程中,考虑异常值随地表土壤层的储气条件有所差别,矿化体上覆岩性的孔隙度、微细结构的发育程度、矿化体埋深对异常值和曲线的形态均有影响等,同时考虑其他放射性核素的影响,如土壤样品核素分析发现东胜地区钍射气的影响较大,使得部分测点并不满足这一规律,所以,在实际异常解释时应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确定矿致异常。综述,在北方盆地寻找隐伏的砂岩型铀矿,适合开展的氡及其子体测量技术方法有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210Po测量、径迹测量、活性炭累积测量、高纯锗双子体测量等累积方法。特别是上述探测方法的组合开展和综合解释才能较准确的确定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郭彦芳[5](2020)在《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表明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运行,以及全球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如何有效防备风险,这是当前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对大多数商业银行管理层来说,信用风险管理永远都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对象。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运作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信贷业务的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风险水平也与日俱增,伴随而来的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提高。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和控制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基础,进而对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相关文献综述。其次,阐述鄂尔多斯银行发展概况,进而分析鄂尔多斯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从如下几方面剖析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信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健全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缺乏;信贷结构不合理;抵质押品流动性管理滞后。在此基础上,评价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进而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剖析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对于鄂尔多斯银行来说,降低信用风险还是要基于加强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灵活运用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应当从健全信贷风险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模型建设、信用风险管理环境的塑造、强化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

李欢倪[6](2020)在《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探析》文中认为空气质量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大气污染治理也关系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市是我国最大的煤化工基地之一,重化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空气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空气污染问题逐渐成为鄂尔多斯市亟需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为了协调鄂尔多斯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追求良好生活环境质量诉求之间的关系,解决研究区大气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本论文以鄂尔多斯市2014—2018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逐日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较为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的现状、特点及成因,探讨了鄂尔多斯市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如下:(1)在2014年至2018年间,鄂尔多斯市大气环境质量呈总体好转态势;(2)O3作为首要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占比最高,达50%以上,其次是PM10和PM2.5,因此,仍需加强对这些种类大气污染物的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3)不同季节对鄂尔多斯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季节性变化特征较为明显,污染物浓度在冬季最高,而在夏季最低;(4)在6种主要污染物的逐年变化趋势中,除PM10外,各污染物浓度均呈现下降或稳定趋势;(5)鄂尔多斯市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大致呈西部较好,而东北部较差;(6)造成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长达半年的采暖期燃煤排放,机动车开行和生活污染排放,工业园区企业生产和煤矿排放,鄂尔多斯市东北部的丘陵山区和沿黄平原区北部的阴山山脉对这些区域大气扩散产生不利影响。文本针对鄂尔多斯市的实际情况,根据其空气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建议,可以为研究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环境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王雄炜[7](2020)在《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蒙西电网负荷不断增大、供电需求逐渐提高的大环境下,结合鄂尔多斯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及2020年远景目标,鄂尔多斯电业局迫切需要对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改造需要对整体过程进行把控,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投资方案,而以往的投资模式中,对自动化主站改造又不可避免的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针对鄂尔多斯电网“大机组”、“大容量”、“分布广”的特点,建设一套调配一体化系统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考虑到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已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在变电站厂站接入量、系统业务种类、传输要求等方面都难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本次升级改造工程以建设一套全新的集调控配一体化运行的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为目标,以期为鄂尔多斯电网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鄂尔多斯地区电网的发展概况及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现状,论述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造升级的必要性;对此次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系统功能和机房环境进行了研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方案,分别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主网自动化主站升级、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升级、地县一体化建设、运维变电站集控机的建设、及调度自动化机房改造方案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研究,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减少配套设备投资和改造系统的工程量,充分发挥新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和技术优越性,提高鄂尔多斯地区电网的运行安全可靠水平。该论文有图23幅,表10个,参考文献60篇。

丁相锋[8](2020)在《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及效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渭河下游,是以渭河为水源的大型多级电力排灌泵站工程,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交口抽渭灌区农田水利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灌区输配水系统中部分渠道衬砌大面积破损、滑落,淤积严重,输水损失较大,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输配水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不完善、标准不统一,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均比较滞后,这些问题造成了灌区供水保障程度不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偏低、盐碱化未得到有效控制,亟需结合节水改造续建配套与现代化灌区建设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总结灌区节水改造已实施项目的成效与经验,采用系统调查和实例分析的技术研究方法,对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及效益评价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促进灌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灌区、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灌区输配水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研究,从灌区水资源平衡分析、节水潜能分析,加快交口抽渭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推进,实施输配水系统优化,水资源条件满足,技术条件可行,能较好的改善、恢复灌溉面积,减少耕地的盐碱化,改善中低产田,提高灌区农业总产值。(2)对灌区输配水系统渠道断面优化计算得出,在高地下水位地区,对高挖方渠道来说,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具有渠道抵抗外力条件较好,整体性较强、承载力较高,防渗效果佳,管理维护费用较低的优点,明显优于浆砌石衬砌结构的弧脚梯形断面和浆砌石挡土墙结构“U”型过水断面。(3)对灌区输配水系统管理现状调查及现代化管理需求分析知,充分运用大数据、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完善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有效的通过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4)根据灌溉经济效益、水资源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管理效益等方面对交口抽渭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工程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知,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较好,对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崔伊霞[9](2020)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推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一批煤炭城市、石油城市等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资源的高强度开采,一些城市的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大批以资源为生的资源型企业难以为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桎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种情况,转型发展是摆脱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诅咒”的关键,探索符合地域特点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保证资源枯竭型城市永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类别多样,发展程度也更不相同,但从城市发展战略来看,绿色转型对于任何资源型城市来说,都是唯一的发展出路,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这既给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带来挑战,也为其绿色转型提供了发展契机。由此,深刻挖掘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绿色转型路径,这对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城市体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论文围绕选题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多学科交叉法以及典型案例分析法,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转型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论述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和现实困境,并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具体来说,论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等,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二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这一章节为基础性理论研究,首先介绍了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绿色发展的内涵,对涉及到资源型城市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介绍。接着,论述了城市转型的理论基础,并从衰败消亡、深度开发、转型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主要趋势,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构建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章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枯竭没落。首先,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起点,重点回顾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程,并将这一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接着,详细论述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类别和特征,概括了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即经济发展缓慢且效益较低、生态环境破坏且修复较难、人口数量减少且素质偏低、地方财力薄弱且引资困难,这一系列问题迫使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进行绿色转型发展。第四章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分析。这一章节首先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对传统资源依赖性强、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绿色转型发展意识不高三个方面提出绿色转型的必要性;接着论述了当前绿色发展要求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转型,这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人居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最后,从绿色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与超越、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这三个方面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唯一出路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第五章为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通过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几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案例,总结了这些城市探索和实践绿色转型的宝贵经验。其对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转型、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绿色转型、明确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职责、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紧密结合,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第六章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分析。这一章节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路径。其一,通过绿色政府建设、科学制定城市绿色转型规划、建立绿色核算与考核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途径,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顶层设计,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探索科学、健康、适宜的绿色转型路径;其二,通过建设绿色多元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型企业的现代治理、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这四种措施来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其三,从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资源型地区民生保障水平、培育绿色文化这四个方面,不断优化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氛围,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让绿色转型成果惠及到每个人。

李琰楠[10](2020)在《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监管和服务的水平。通过调研宁波、杭州等地区的先进经验,与业务部门、执法人员、交管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认真研究、反复调试和修改完善软硬件设备,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平台,整合原有的业务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运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平台的六项业务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道路运输管理先进经验,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系统功能、实用性、对服务水平的提高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呼市运政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本文对标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论述呼市实施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监管+服务”两大目标。从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场管理、货物运输及货运站场管理、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出租车及网约车管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管理共六个方面分析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平台,并对各项业务的管理实效进行评价,从政策、信息技术、人力、资金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智慧管理的措施。得出以下结论:智慧管理是提高道路运输监管和服务的最佳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各项业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鄂尔多斯地区开展墒情监测的必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鄂尔多斯地区开展墒情监测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背景下纳税服务问题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概况
        3.简要评价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1.创新之处
        2.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大数据
        2.纳税服务信息化
    (二)理论基础
        1.信息不对称理论
        2.流程再造理论
        3.纳税遵从理论
        4.数字治理理论
二、大数据背景下纳税服务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纳税服务面临的机遇
        1.国内大数据纳税环境的改善
        2.区块链等大数据新技术的运用及衍生
        3.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效普及税法知识
    (二)大数据时代纳税服务面临的挑战
        1.涉税数据呈井喷式增长,服务需求一体多面
        2.纳税服务整体统筹力度亟待加强
        3.信息源不稳定增加数据获取成本
        4.信息安全性压力剧增
        5.税务干部素质普遍无法满足技术时代的要求
三、大数据背景下鄂尔多斯市纳税服务现状
    (一)大数据业务平台建设情况
    (二)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
        1.机构构成
        2.人员构成
    (三)大数据背景下鄂尔多斯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取得的成效
        1.“线上宣传”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精准落地初见成效
        2.“线上办理”足不出户纳税申报
        3.“线下办理”压缩办税时间
        4.“线上整合”有效发挥纳税信用增值效用
四、大数据背景下鄂尔多斯市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鄂尔多斯市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1.税务机关与纳税人需求信息不对称
        2.网络办税质效不高
        3.存在数据运用信息孤岛
        4.征管方式不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
        5.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二)鄂尔多斯市纳税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未形成大数据形势下的个性化纳税服务理念
        2.“大数据+纳税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3.税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4.硬件设施提升不足
        5.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手段
五、国内先进地区相关经验借鉴
    (一)上海市“大数据+税务”建设情况
    (二)深圳“大数据+税务”建设情况
    (三)北京市“大数据+税务”建设情况
六、大数据背景下提升鄂尔多斯市纳税服务的建议
    (一)加强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
        1.打造高素质税务干部团队
        2.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3.完善人才考核与激励机制
        4.培养干部的纳税服务大数据思维
    (二)建立大数据背景下的纳税服务新模式
        1.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分析纳税人需求
        2.完善电子税务局功能
        3.多种服务方式结合
        4.完善手机APP办税模式
        5.线上培训
    (三)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1.提升各行政部门信息共享程度
        2.提升各基层局信息共享程度
        3.提升税务各部门信息共享程度
    (四)以大数据推动征管方式转变
        1.以大数据推动重准入向重监管转变
        2.以大数据实现纳税人涉税风险预警
    (五)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1.应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保护纳税人权益
        2.加强税务机关内部信息安全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2020 年鄂尔多斯市“送服务、问需求”专项调查
    1.调查方法
    2.调查内容
    3.调查样本分配
    4.调查结果
    5.调查结果分析
致谢

(2)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设计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一)宣传引导,促进政策及工作落实
        1.政策宣传与解读,促进群众对政策的理解
        2.引导群众反馈意见,共建城市特色形象
    (二)化解舆情危机,及时辟谣
        1.把握舆情动向,减少舆情外溢
        2.纠偏信息,及时辟谣
    (三)提供多元服务,推动活动开展
        1.拓展本地化服务业务,找准公共价值切入点
        2.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推志愿服务进行
        3.打造脱贫攻坚的优质宣传内容,助力扶贫活动开展
    (四)协调多方力量,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1.协调上级媒体平台,便于基层社会治理成果的反馈交流
        2.借用科技力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
        3.主动设置议程,促进群众理解认同
        4.赋予社会地位,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效果
    (一)帮助群众获取有效信息,理解政策
    (二)促进群众主动参与治理,奉献力量
    (三)鼓励群众积极反馈意见,满足期待
        1.群众的情感体验
        2.群众的服务满意度情况
        3.群众对产品的服务期待
    小结
四、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基层社会治理未充分利用技术
        2.所提供服务与群众需求未精准对接
        3.未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二)解决策略
        1.强化本地信息和服务,满足本地群众需求
        2.利用技术积极引导,构建和谐政民关系
        3.精细化服务,提升体验感
        4.提升服务专业性,协同政府治理
        5.激发参与热情,促进多方参与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多维度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相关问题研究
        1.3.2 产业融合对传统产业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
        1.3.3 民族地区的地域要素特性研究
        1.3.4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民族地区概念界定
        2.1.2 资源型产业概念界定
        2.1.3 高技术服务业概念界定
        2.1.4 产业融合概念界定
        2.1.5 资源型产业绩效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产业融合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3 理论分析与概念模型
        2.3.1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融合基础
        2.3.2 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绩效影响机制
        2.3.3 民族地区特性及其调节作用
        2.3.4 研究的总体概念模型
    2.4 本章小结
三、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脉络及融合现状
    3.1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脉络
        3.1.1 发展历史
        3.1.2 发展特征
    3.2 民族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脉络
        3.2.1 发展历史
        3.2.2 发展特征
    3.3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现状——基于田野调查
        3.3.1 田野点介绍
        3.3.2 民族地区资源型企业内部高新技术服务融合的现象、成效与问题
        3.3.3 民族地方高技术服务业的融合方式及特点
    3.4 本章小结
四、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融合水平测度与评价
    4.1 产业融合水平测度方法
        4.1.1 基于专利数据的测度和刻画
        4.1.2 投入产出法
        4.1.3 熵指数法
    4.2 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4.2.1 评价指标体系
        4.2.2 评价模型构建
        4.2.3 融合评价结果
    4.3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水平评价
        4.3.1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水平
        4.3.2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融合水平对比分析
        4.3.3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五、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资源型产业经济绩效影响
    5.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5.1.1 研究假设
        5.1.2 模型构建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5.2.1 数据来源
        5.2.2 变量选取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民族地区的普通面板回归结果
        5.3.2 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民族地区特性要素调节效应
        5.3.3 民族地区的空间面板回归结果
        5.3.4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和全国总样本的对比研究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六、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资源型产业环境绩效影响
    6.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6.1.1 研究假设
        6.1.2 模型构建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6.2.1 数据来源
        6.2.2 变量选取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民族地区的普通面板回归模型
        6.3.2 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民族地区特性要素调节效应
        6.3.3 民族地区的空间面板回归模型
        6.3.4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和全国总样本的对比研究结果
    6.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七、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资源型产业创新绩效影响
    7.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7.1.1 研究假设
        7.1.2 模型构建
    7.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7.2.1 数据来源
        7.2.2 变量选取
    7.3 实证分析
        7.3.1 民族地区的基本回归结果
        7.3.2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和全国总样本的对比研究结果
        7.3.3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创新绩效影响滞后性分析
        7.3.4 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民族地区特性要素调节效应
        7.3.5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
    7.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八、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提高民族地区政府的治理水平
        8.2.2 塑造创新、开放、合作的文化内涵
        8.2.3 加强社会要素的培育和流动
        8.2.4 建设实现产业融合的能力体系
    8.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氡及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 ——以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必要性
    1.2 发展现状
    1.3 选题与设计
    1.4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1.5 论文构思
2 氡及子体测量找矿理论基础
    2.1 氡及子体的迁移机制
    2.2 氡及子体测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日变研究
        2.2.2 年变研究
        2.2.3 地质环境因素下的影响研究
    2.3 氡及子体测量正演模型的建立及典型模型的地质意义
        2.3.1 氡及子体测量正演理论模型及基本算法
        2.3.2 氡及子体测量典型模型特征及地质意义
3 氡及子体测量方法原理
    3.1 闪烁测氡法原理
    3.2 土壤天然热释光法原理
    3.3 径迹测氡法原理
    3.4 ~(210)Po法原理
    3.5 ~(218)Po法原理
    3.6 土壤样品核素分析原理
    3.7 活性炭累积氡及子体测量原理
4 研究区地质概况
    4.1 地层
        4.1.1 上三叠统:延长组(T_3y)
        4.1.2 下侏罗统:富县组(J_1f)
        4.1.3 中侏罗统延安组(J_2y)
        4.1.4 中侏罗统:直罗组(J_2z)
        4.1.5 上侏罗统安定组(J_3a)
        4.1.6 下白垩统(K_1)
        4.1.7 第三系:上新统(N_2)
    4.2 构造特征
    4.3 铀矿化特征
        4.3.1 地表矿化特征
        4.3.2 钻孔中矿化特征
5 氡及子体测量结果分析
    5.1 闪烁测氡法测量结果分析
    5.2 土壤热释光测量测量结果分析
    5.3 ~(210)Po法测量结果分析
    5.4 径迹测量结果分析
    5.5 γ能谱测量结果分析
    5.6 活性炭累积氡及子体测量结果分析
    5.7 高纯锗识别双子体法测量结果分析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简介
    2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5)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和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信用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2.1.2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2.1.3 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3 文献小结
第3章 鄂尔多斯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鄂尔多斯银行发展概况
        3.1.1 鄂尔多斯银行简介
        3.1.2 鄂尔多斯银行组织架构
        3.1.3 鄂尔多斯银行业务发展
    3.2 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2.1 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行业比较
        3.2.2 采用RAROC模型评价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3.3 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3.3.2 信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健全和完善
        3.3.3 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3.3.4 信贷结构不合理
        3.3.5 抵质押品流动性管理滞后
第4章 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
    4.1 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评价
        4.1.1 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4.1.2 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4.1.3 评价指标体系
        4.1.4 模型建立
        4.1.5 评价结果分析
    4.2 成因分析
        4.2.1 内部原因
        4.2.2 外部原因
第5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微观对策
        5.2.2 宏观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2.4 科学问题选择
    1.3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地貌类型
        2.1.2 气候条件
        2.1.3 水资源
        2.1.4 矿产资源与能源
        2.1.5 社会经济状况
    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硏究方法
        2.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鄂尔多斯市各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鄂尔多斯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3.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3.1.2 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
    3.2 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
        3.2.1 大气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
        3.2.2 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3.3 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3.3.1 自然条件因素
        3.3.2 社会经济因素
    3.4 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探析
        3.4.1 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
        3.4.2 继续做好城市绿化
        3.4.3 调整产业布局加强城市管理
        3.4.4 治理交通污染源
        3.4.5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监管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概述及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建设必要性
    2.1 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概况
    2.2 存在的问题
    2.3 建设必要性
3 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要求及建设方案
    3.1 系统总体方案
    3.2 主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
    3.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
4 鄂尔多斯地区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机房及集中监控建设方案
    4.1 调度自动化机房改造方案
    4.2 地县一体化监控建设方案
    4.3 集控变电站工作站建设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分析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及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区现状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灌区输配水工程优化研究
        1.3.2 灌区效益评价研究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灌区现状调查分析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自然状况
        2.1.2 水资源条件
        2.1.3 作物组成及灌溉制度现状
        2.1.4 社会经济状况
    2.2 灌区工程现状
        2.2.1 渠首引水枢纽
        2.2.2 抽排水站及供电线路
        2.2.3 灌区渠系工程
        2.2.4 排水沟系工程
        2.2.5 信息化工程
        2.2.6 管理运行
        2.2.7 灌区水生态
第三章 灌区已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成效调查分析
    3.1 灌区改造项目调查
        3.1.1 近几年的灌区续集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情况
        3.1.2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3.1.3 灌区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项目的主要经验
    3.2 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灌区水利基础设施仍存在一定短板
        3.2.2 灌区信息化建设与目前要求仍存在差距
        3.2.3 灌区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仍然存在
第四章 灌区输配水系统调查分析
    4.1 灌区输配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输水工程(干渠)方面存在的问题
        4.1.2 配水工程(田间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4.1.3 灌区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2 灌区水资源调查及节水潜力分析
        4.2.1 灌区节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2 节水措施
        4.2.3 节水规划及节水潜力分析
    4.3 灌区水资源平衡水资源供需分析
        4.3.1 水资源条件
        4.3.2 灌区农灌用水总量控制和灌溉定额分析
        4.3.3 灌区现状供需平衡及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计算
第五章 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研究和改造提升建议
    5.1 输配水系统优化原则
        5.1.1 灌区节水改造的主要方向
        5.1.2 输配水系统优化的主要任务
        5.1.3 输配水系统优化的要求
    5.2 输配水系统优化及提升改造建议
        5.2.1 输水干渠优化设计
        5.2.2 田间工程改造提升建议
        5.2.3 灌区输配水管理体系优化建议(信息化改造提升)
第六章 灌区输配水工程效益综合评价
    6.1 评价层次结构分析
    6.2 评价指标体系
    6.3 效益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3.1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
        6.3.2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6.4 综合效益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6.4.1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6.4.2 隶属度函数确定
        6.4.3 交口抽渭灌区效益综合评价
        6.4.4 灌区效益综合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源型城市
        2.1.2 资源枯竭型城市
        2.1.3 绿色发展
    2.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般理论
        2.2.1 产业结构与转型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2.2.4 城市生态学理论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趋势
        2.3.1 衰败消亡
        2.3.2 深度开发
        2.3.3 转型发展
第3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枯竭没落
    3.1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3.1.1 兴起与形成阶段
        3.1.2 发展与成熟阶段
        3.1.3 衰退与转型探索阶段
    3.2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类别与特征
        3.2.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
        3.2.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类别
        3.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
    3.3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
        3.3.1 经济发展缓慢且效益较低
        3.3.2 生态环境破坏且修复较难
        3.3.3 人口数量减少且素质偏低
        3.3.4 地方财力薄弱且引资困难
第4章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4.1 面对问题必须转型
        4.1.1 对传统资源依赖性强
        4.1.2 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4.1.3 绿色转型发展意识不高
    4.2 发展要求必须转型
        4.2.1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必要
        4.2.2 提高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4.2.3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4.3 转型必须是绿色发展
        4.3.1 绿色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
        4.3.2 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与超越
        4.3.3 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第5章 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
    5.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
        5.1.1 德国鲁尔地区
        5.1.2 美国休斯顿地区
        5.1.3 法国洛林地区
        5.1.4 日本九州地区
    5.2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
        5.2.1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5.2.2 辽宁省阜新
        5.2.3 河南省焦作
        5.2.4 安徽省铜陵
    5.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启示
        5.3.1 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转型
        5.3.2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绿色转型
        5.3.3 明确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职责
        5.3.4 加强生态保护和改善社会民生
第6章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分析
    6.1 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顶层设计
        6.1.1 加快绿色政府建设
        6.1.2 科学制定城市绿色转型规划
        6.1.3 建立绿色核算与考核制度
        6.1.4 完善城市绿色转型的政策法规
    6.2 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6.2.1 建设绿色多元的产业体系
        6.2.2 加强资源型企业的现代治理
        6.2.3 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
        6.2.4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6.3 营造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氛围
        6.3.1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宣传
        6.3.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6.3.3 提升资源型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6.3.4 培育绿色文化助推发展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模式设计
    2.1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模式构建
        2.1.1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目标
        2.1.2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构成因素
        2.1.3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模式构建原则
        2.1.4 智慧管理协同运行机制
    2.2 相关模块分析
        2.2.1 道路运政信息管理模块
        2.2.2 道路运政政务管理模块
        2.2.3 道路运政决策管理模块
    2.3 呼和浩特市运政智慧管理平台
        2.3.1 呼和浩特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及行业管理概况
        2.3.2 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平台基本情况
    2.4 相关理论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客运输及客运站场智慧管理
    3.1 相关政策法规
        3.1.1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主要条款
        3.1.2 《呼和浩特市旅游客运车辆联合监管办法》的主要条款
        3.1.3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主要条款
    3.2 先进地区旅客运输及客运站场管理
    3.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旅客运输及客运站场管理
        3.3.1 4G视频驾驶员主动安全预警系统
        3.3.2 客运站场智慧管理
    3.4 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货物运输及货运站场智慧管理
    4.1 相关政策法规
        4.1.1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4.1.2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4.2 先进地区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
    4.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
    4.4 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危险货物运输智慧管理
    5.1 相关政策法规
        5.1.1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5.1.2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5.2 先进地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5.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5.4 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出租车及网络预约车智慧管理
    6.1 相关政策法规
        6.1.1 《呼和浩特市客运出租车管理》的主要内容
    6.2 先进地区出租车及网约车管理
    6.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出租车管理
    6.4 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智慧管理
    7.1 相关政策法规
        7.1.1 《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
        7.1.2 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的有关规定
    7.2 先进地区驾培管理
    7.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智慧管理
        7.3.1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智慧管理概况
        7.3.2 考试管理系统
        7.3.3 培训管理系统
        7.3.4 驾校智能教学系统
        7.3.5 云行学车APP
    7.4 对比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道路运输行政执法智慧管理
    8.1 相关政策法规
        8.1.1 交通运输部关于行政执法的主要规定
        8.1.2 呼和浩特市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的主要规定
        8.1.3 内蒙古自治区推行行政执法的主要规定
    8.2 先进地区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管理
    8.3 呼市智慧运管平台中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管理
    8.4 对比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成效及发展前景
    9.1 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效果
    9.2 智慧运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3 智慧运政优化对策
        9.3.1 对比分析
        9.3.2 呼和浩特市智慧运政优化路径
        9.3.3 呼和浩特市智慧运政优化成效概述
    9.4 保障措施
        9.4.1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政策支持
        9.4.2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信息技术保障
        9.4.3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人力保障
        9.4.4 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的资金保障
    9.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鄂尔多斯地区开展墒情监测的必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背景下纳税服务问题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税务局为例[D]. 刘宏伟.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研究[D]. 刘瑶.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多维度绩效研究[D]. 王延霖. 内蒙古大学, 2021(11)
  • [4]氡及子体测量与异常解释 ——以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为例[D]. 娄汉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5]鄂尔多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 郭彦芳. 山东大学, 2020(10)
  • [6]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探析[D]. 李欢倪.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7]鄂尔多斯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建设研究[D]. 王雄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8]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输配水系统优化及效益评价研究[D]. 丁相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9]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D]. 崔伊霞. 吉林大学, 2020(08)
  • [10]呼和浩特市道路运政智慧管理研究[D]. 李琰楠.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鄂尔多斯地区开展水分监测的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