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1年高考作文失误浅析(下)(论文文献综述)
马敏[1](2021)在《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病题是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试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其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漫长的时间促使语病题的发展逐渐完善和稳定,呈现稳中求新的趋势。从考查点看,语病题结合了语法、语意、语用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以1978至2019年的贵州高考语文语病试题为研究对象,对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题进行纵横向分析,探寻贵州高考语病试题的特点、考查内容,为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提供指导性的策略。由贵州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的分析可知,语病题的题型和分值较稳定,考查类型是考试大纲提及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六大类。近年语病题的命题有变化,只对同一个句子作修改,难度看似有所降低,实则更考验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故分析贵州历年高考语病试题,对贵州中学语病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共三章。第一章分析了高考语病题的命题依据,然后结合试题分析了语病题的发展演变;第二章分析了贵州历年高考语病试题,从考查能力、命题情况、命题规律与趋势几方面分析了历年试题,试题分析主要梳理了语病的题型、分值、考查类型、考查频次、语料及命题规律,最后根据试题特点及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了学生失分原因;第三章根据第二章的试题分析和实践情况得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主要从积累语言知识、规范语言表达、总结规律、练习多方面提出了语病试题的教学方法和高考应对策略。
姚小丹[2](2020)在《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而高中阶段主要集中在论述文写作,因而论述文写作教学自然成为高中写作教学的主要难题。随着语文教学界对任务驱动写作教学的关注,语文教育工作者愈发认识到“任务”“情境”“读者”等要素对写作教学的影响,愈发强调学生在写作中需要真实地表达自我,加强社会交流。在此背景下,笔者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引入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以期使学生能基于特定情境准确而理性地表达观点,逻辑有序地展开分析论证,提高学生论述文写作水平,并为教师写作教学提供完整连续的、可操作的实施策略。本论文基于高中语文论述文写作教学和任务驱动的研究现状,采取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究:第一章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当前论述文写作教学所出现的问题。第二章研讨任务驱动适用于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的相关依据。首先围绕任务驱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阐述该研究的理论依据;然后从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国外写作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运用任务驱动开展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分析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探讨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策略。围绕以下四个环节展开具体的策略研究:设计写作任务,激发写作兴趣与动机;分解写作任务,明确说理条件及思路;开展多维互动,培养逻辑思辨能力;积极评价反馈,促进自我反思与提升。结语部分阐释研究的心得和体会,指出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高中一线语文教师提供适切性高、可操作性强的论述文写作教学策略,为高中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问题探究与解决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和说理精神的养成提供可行性方案。
吴林春[3](2019)在《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其对作文教学影响研究 ——以改革开放至今为研究时段》文中提出作为全国普通高校录取的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是当今中国高校选拔考生的资格标准途径之一,服务考生、服务社会,它也是全国教育考试之一。高考作文试题(后文中简称作文试题)是高考语文试卷试题中占据分值最大的一道试题,因此作文命题特点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并直接影响着高中作文教学。本论文共包括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内容概括如下:第一部分是论文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第一章,试析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其演变历程,包括命题特点及其演变历程。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第二章,对同时期国外言语作文命题展开述略,并从中获得相关启示。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第三章,探究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同时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高中作文教学展开展望,以期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和以后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本论文通过探究近四十年来的高考语文命题特点,及其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同时简要分析同时期以美法日为代表的国外言语作文命题特点,探寻出可以带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有效途径和方法,期许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
温雅南[4](2019)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议论文写作既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其不仅考察学生书面语表述,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与思维息息相关。除此以外,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从语文课标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及批判性思维自身的概念可知,高中阶段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仅立足于抽象的思维理论教学,还应在实践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这种思维技能。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师则可以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提升了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后,也能反促进自身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此外,笔者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出发,论证了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最后,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不仅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去辨析出当前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概念以及高中议论文写作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在普通高中进一步地发放了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调查问卷,以此去了解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另外,笔者还采用了访谈法,即从教师的角度去分析当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该现状的原因。在最后一章中,笔者则提出了一些应对性策略,并尝试用这些策略去解决第三章总结出来的一些问题,同时,以期给当前的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孙珊[5](2018)在《2007-2017年高考作文试卷(全国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考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据着考生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十年高考作文试卷(全国卷)命题、写作要求、评分参考的深入分析,探索以往试卷的命题规律、共性特征及演变趋势,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贯彻落实到日常作文教学中,提升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语文基础教育的发展。全文除引言外,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章分析了近十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方式的变化。指出了命题方式由标题、话题作文“百花齐放”到新材料作文“一枝独秀”的变化趋势,认为命题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与往年的命题批判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新材料作文的六大优势特征,即材料内容的具体性、材料内容的丰富性、材料角度的层次性、标题自拟的灵活性、文体选择的自主性、较为有效的防套性,同时提出了个别命题仍未脱离议论文体、命题缺乏严谨性、立意过于宽泛这三点缺陷。第二章分析了近十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的写作要求变化。指出了写作要求在命题措辞中的具体变化情况,详细解读了2015—2017年新近出现的任务驱动型写作模式,并指出该写作模式的出现基于新材料作文的弊端。本章认为任务驱动写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防止套作和宿构、给予考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上,但也具有任务指令限制过多、写作难度增大等弊端。第三章分析了近十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的评分参考及其变化。指出分项分等给分模式的出现是为了给作文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评判依据,更好地衔接命题、阅卷的各个环节。本章认为分项分等给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考查重点内容、全面合理评分,规避套作、宿构和抄袭这三点上。本章还探讨了命题中针对套作、宿构、抄袭作文提出的一系列防范措施,认为其本质上是对评分参考中“防套”和“防抄”要求的一种补充。总而言之,本论文是对近十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卷的整理和深入再发掘。重点在于探索命题、写作要求、评分参考等方面的规律,用理论指导实践,切实丰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促进我国语文基础教育的落实和发展。
刘亮[6](2018)在《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我国高考命题变革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不仅对古今中外的“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历史进行了重点考察,还对命题方式变革下的命题内容变迁进行了阐述,也对高考命题的部分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若将绪论和结论包括在内,本研究共分为8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考察了从隋唐至明清的一千余年间的科举考试命题制度的变革历程,重点分析了犹如现代高考的科举考试在命题方式、考试科目、试题难度上的发展脉络。第二章梳理了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的变革,以国、公立大学招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为主线,审视了不同命题方式下的考试科目及试卷设置形式的演变,以及命题技术、题型、命题立意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沿革情形,主要内容包括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本世纪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第四章探究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的变革情况,并重点考察了美国的SAT和ACT、日本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台湾的大学联考等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变革。第五章展示了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现状,不仅包括分省命题和全国统一命题两种方式的实施情况,还包括与命题内容相关的科目、考纲、试卷、试题等的设置情况。第六章阐发了高考命题涉及的部分理论问题,运用有关的学科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高考命题的高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通过以上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得到几项关于我国高考命题变革的主要结论:一、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受到考试文化传统、国家结构形式、考试发展规律、高校办学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二、高考命题从不分类的统一命题方式发展到分类命题方式符合世界范围内高校招考命题变革的一般趋势;三、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机制符合当代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统一命题考试+高校自主命题考核”的招生模式;四、不同的高校招考命题方式所对应的考试内容各有侧重点;五、实行不同命题方式的高校招生考试都能引发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
黄真金[7](2017)在《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语文高考是我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学科。长时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语文高考的束缚和牵制。为了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在纵向上梳理了近百年不同历史时期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寻找规律。横向上把二者的关系放到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同时关注外在客观条件对二者互动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述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综述文献,界定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关概念,厘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语文高考与影响语文高考的外部环境因素一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回顾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分析二者互动的情况及对当下的启示。第四章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革”结束、高考恢复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起步发展的情况,把握二者互动的特点,寻找与当下问题有关的根源。第五章研究高考恢复以来至语文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情况,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成因及其对当下的启示。第六章梳理“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通过调研,结合现象,分析结果,得出这一时期语文高考依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这一基本事实。第七章剖析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仍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根源,结合当下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宏观政策指导和行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高考,提出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的构想与建议。本文获得的结论,主要有:第一,语文高考“指挥”中学语文教育现象,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文革”结束初期,国家急需人才,语文高考肩负着“为国选材”的大任,地位突出。经历“文革”重创,中学语文教育元气大伤,由于学科建构还很不成熟,只能顺应语文高考的需求发展。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牵制作用,逐渐形成。第二,语文高考本应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环,但是,当语文高考的结果对个人,学校利益所产生的的利害关系过大时,高考就远远超越了教育中的“一环”的定位。外在客观条件,促使语文高考逐渐变化为能够干预、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矛盾的一方”,甚至被当作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已经发展得极不正常。以满足高考需要为目的的“应试”中学语文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妨碍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也给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第三,本世纪兴起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这种畸形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十余年间,我们抓住矛盾的一方面——中学语文进行课程改革,对促成矛盾的外在环境,改革的力度显然不够。而在这组矛盾中,最主要的一方应该是语文高考,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藉由相关结论,本文提出缓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矛盾的构想与建议。就改革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外部条件而言:政府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健全用人机制;缩小行业差距,加快民主进程。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功利评价;深化高考改革,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学校要坚守教育立场,坚定育人目标;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制度。社会和家庭要理性看待高考,淡化功利色彩。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中学语文教育要坚守育人目标;坚定学科基础;坚持课程改革方向;坚决落实“课改”内容。在语文高考改革的层面:改革考试方式的建议包括:增添对汉语“口语表达与交流”素养的考查;尝试“开卷+闭卷”结合考试;改革考试题型。完善考试内容改革的建议包括:“语文知识”考查要更贴近时代及学生的生活需求;“现代文阅读”内容要更加自由多样;要提高“写作能力考查”命题质量。改进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建议包括:提高考试评价水平和质量;组建专业试卷评阅队伍;恰当运用语文高考成绩。
罗茜文[8](2013)在《汉语语病研究百年史》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信息量的增多,语病方面的错误越来越多,各个时期语病呈现出的特点各有不同。语病方面的研究也随着语病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出立体化、多角度的趋势。本论文以近百年来的语病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在继承前人语病研究的基础上,对百年来汉语语病研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总结,明确以后语病研究的工作重点。其次语病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语病研究的方向也会产生变化。通过对语病研究的总结,了解语病研究的概况,明确各个时期语病研究的重心,并力图找到语病研究变化的方向。通过对百年来语病研究的分期研究,明确各个时期语病研究的重点,为人们了解语病、纠正语病和深入进行语病研究提供一些帮助。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绪论、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语病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的语病研究概况又分别从实词、虚词、结构、表达、标点符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本文在对这三个时期进行细致的共时研究和精细的历时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突显近百年来语病研究的变化,明确以后语病研究的工作重心。
胡宝珍[9](2010)在《高考作文命题发展探究》文中提出高考作文历来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高考作文折射出了不同的时代内涵和教育思想。在此,以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作为主线,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基于国内高考作文命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国内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下,并借鉴国外作文命题的优点,对国内作文命题作出了科学、理性地预测。本研究以高考作文命题作为研究对象,全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是对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史的回顾。第二章从国内高考作文命题的现状出发,在探究国外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下,并同其进行比较分析后。对国内作文命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三章在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和现有趋势下,对高考作文命题作出科学地预测。第四章对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变革进行探究,用来指导实际地作文教学,给一线的师生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叶秋月[10](2009)在《新时期高考作文命题研究》文中提出高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参加高考是中国学生从高中晋升到大学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高考一直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而在高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高考作文,更是重中之重。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在不断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也看到,高考作文命题得到的诟病似乎也越来越多,原因何在?看来,梳理和分析新时期以来的高考作文题,探讨和总结其成败得失,有意义也有必要。本论文以新时期以来三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为研究对象,分四章来论述。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分析;第二章是新时期高考作文的沿革,按照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不同,将新时期以来的高考作文史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8年,1999-2004年,2005-2009年,主要分析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文体要求、考查内容以及评分标准和阅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新时期高考作文基本情况的分析,肯定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探寻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变化的原因;总结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第三章是新时期高考作文评价,通过分析国内高考作文命题存在的问题和对比国外高考作文命题模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揭示现存高考作文命题的实质,即考查文章能力的实质;利用案例进一步分析现存高考作文命题实质所导致的后果。第四章是关于高考作文改革的思考,提出改革高考作文命题的具体措施,即取消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立意导向,高考作文命题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据,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联系,高考作文命题要加强对学生的智性思考和理性思维的考查,改革现存的高考作文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一种理想的高考作文命题模式,从而解放学生的写作困境,促进中学作文教学乃至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2001年高考作文失误浅析(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高考作文失误浅析(下)(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 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的命题依据及历史演变 |
第一节 高考语病题的命题依据 |
第二节 贵州高考语病题的考查类型 |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的历史演变 |
第二章 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用卷情况分析 |
第二节 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命题情况分析 |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语病试题命题规律与趋势 |
第四节 语病试题失分原因分析 |
第三章 贵州高考语病试题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及启示 |
第一节 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 |
第二节 立足运用规范语言表达 |
第三节 总结规律精讲精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章 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现状研究 |
第一节 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情况说明 |
二、调查结果统计及问题分析 |
第二节 高考论述文写作的问题分析 |
一、缺乏写作兴趣和动机 |
二、基于特定情境的说理能力不足 |
第二章 任务驱动适用于论述文写作教学的研究依据 |
第一节 任务驱动适用于论述文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任务驱动”的相关理论基础 |
二、落实高中写作教学的课标要求 |
第二节 论述文写作教学发展的实践需要 |
一、遵循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 |
二、符合国际写作教学发展趋势 |
第三节 运用任务驱动开展论述文写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
二、有利于改善写作教学零散无序的境况 |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逻辑分析能力 |
第三章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
第一节 设计写作任务,激发写作兴趣与动机 |
一、确定任务目标,明确写作教学方向 |
二、选择任务类型,划定写作训练范围 |
三、设计具体任务,训练现实常用文体 |
四、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
第二节 分解写作任务,明确说理条件及思路 |
一、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任务分析 |
二、带领学生进行写作任务分解 |
第三节 做好多维互动,培养逻辑思辨能力 |
一、创建互助小组,建立写作共同体 |
二、搭建写作支架,优化论证分析 |
三、利用多元批改,查找逻辑谬误 |
第四节 积极评价反馈,促进自我反思与提升 |
一、基于交际角度,制定精细化的内容评价标准 |
二、根据任务执行情况,设计阶段性的表现评价标准 |
三、以“读者”为中心,选择多元性的评价主体 |
四、以量表评价为优先,兼顾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
第五节 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
一、案例展示 |
二、案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问卷调查(教师卷) |
附录 2:2015-2019 年高考作文题概览表 |
致谢 |
(3)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其对作文教学影响研究 ——以改革开放至今为研究时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演变分析 |
(一)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浅析 |
(二)不同视角下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
(三)高考作文命题演变历程 |
二、同时期国外言语作文命题比较及启示 |
(一)国外言语作文命题比较 |
(二)国外言语作文命题对我们的启示 |
三、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对作文教学的影响与展望 |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
(三)未来我国高中作文教学前景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外批判性思维研究现状 |
(二)国内批判性思维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意义、目的与方法 |
(一)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的目的 |
(三)研究的方法 |
1 批判性思维的相关概述 |
1.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 |
1.2 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
1.2.1 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
1.2.2 批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 |
1.3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
2 高中议论文写作中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2.1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
2.1.1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
2.1.2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各国基础教育的学科培养目标之一 |
2.1.3 时代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
2.1.4 高考作文命题呈现思辨性出题趋势 |
2.1.5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要求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2.2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
2.2.1 高中生思维发展阶段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可行 |
2.2.2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可行 |
3 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3.1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教师“教”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3.1.1 写作主题陈旧且角度单一,教学中未能合理利用“生活素材” |
3.1.2 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过度重视写作的模板结构 |
3.1.3 对典型化作文进行讲解时,忽视了学生个性化角度与个性化表达. |
3.1.4 议论文写作教学评价中忽视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3.1.5 议论文写作教学评价中忽视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3.2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学生“写”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3.2.1 材料关键信息未提取,导致审题立意偏差 |
3.2.2 文体类别分不清,导致作文文体含混 |
3.2.3 写作相关素材积累少,导致作文内容单薄 |
3.2.4 难辨别任务指令范围,导致脱离材料写作 |
3.2.5 作文宿构无逻辑,导致行文结构混乱 |
3.2.6 语言表达能力差,导致写作语言幼稚 |
3.3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编写未突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4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的策略 |
4.1 教师“教”的过程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4.1.1 写作主题择“新”且注重“批判” |
4.1.2 教师要敢于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弃模板” |
4.1.3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角度与表达,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启发 |
4.1.4 议论文写作教学评价中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4.2 学生“写”议论文作文时要灵活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 |
4.2.1 用质疑的精神去审视自己的观点 |
4.2.2 要有问题意识,用问题来搭建思维的支架 |
4.2.3 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来提升作文的论证层次,避免行文结构混乱 |
4.3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5)2007-2017年高考作文试卷(全国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论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本论文创新点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命题方式的变化 |
第一节 命题方式从标题、话题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及其原因 |
一、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概念 |
二、从标题、话题作文“百花齐放”到新材料作文“一枝独秀”:近十年命题方式在全国各地试卷中的变化 |
三、社会各界的批评: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与往年命题批判有关 |
第二节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形式及其重点关注领域 |
一、记叙式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作文独占鳌头 |
二、学生成长——社会文化——生活哲理:全国卷新材料作文重点关注领域的周期性变化 |
第三节 新材料作文的优势与缺陷 |
一、“新材料作文”的六大优势 |
二、“新材料作文”的三大缺陷 |
第二章 写作要求的变化 |
第一节 “写作要求”在命题中的措辞变化 |
第二节 2015—2017:新材料作文的弊端与任务驱动写作的出现 |
第三节 任务驱动写作的优势与缺陷 |
一、任务驱动写作的优势:要求明确、选择自主、防套有效 |
二、任务驱动写作的缺陷:指令限制过多、写作难度增加 |
第三章 评分参考的变化 |
第一节 分项分等给分模式的出现及其原因 |
第二节 分项分等给分模式的优势 |
一、有利于考查真正想考查的重点内容 |
二、能够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评分 |
三、可以较好的规避套作、宿构和抄袭文 |
第三节 对套作、宿构、抄袭的评分参考意见 |
一、套作、宿构、抄袭的含义及区别 |
二、作文评分参考对“套作”、“宿构”、“抄袭”的防范 |
三、附录:高考作文命题的“防套”与“防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
第一章 科举考试命题的演进 |
第一节 隋唐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第二节 宋代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三节 明清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演变 |
第一节 大学自主招考命题阶段 |
第二节 国家统一招考命题阶段 |
第三节 多种招考命题方式并存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沿革 |
第一节 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 |
第二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 |
第三节 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境外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二节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考命题改革的现实考察 |
第一节 高考分省命题方式的实施情况 |
第二节 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方式的实施现状 |
第三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设置情况——以科目、考纲、试卷、试题为视角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考命题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高考命题效率问题的理论探讨 |
第二节 高考命题公平性的理论探讨 |
第三节 高考命题科学性的理论探讨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我国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 |
二、语文教育研究的现实需要 |
三、研究者的学术旨趣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与语文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
二、与考试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考试学研究 |
二、高考、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关研究 |
三、研究评述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语文高考与社会诸要素之关系 |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政治的关系 |
一、社会政治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
第二节 语文高考与经济的关系 |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文化的关系 |
一、以“文化”为考试内容 |
二、语文高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
第四节 语文高考与教育的关系 |
一、教育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
二、语文高考对教育的影响 |
第三章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
一、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 |
二、民国时期中学的学制 |
三、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
一、语文高考影响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
二、高考内容与中学语文课程的“不谋而合” |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一、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 |
二、民国语文高考的相对独立 |
第四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思考 |
一、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对独立的原因探析 |
二、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当代启示 |
第四章 高考恢复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
一、“十七年”中学语文教育发展概况 |
二、“十七年”语文高考发展概况 |
三、“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特点 |
四、“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评述 |
第二节 “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
一、“文革”时期教育发展概况 |
二、“文革”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 |
三、“文革”时期的语文“高考” |
四、“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反思 |
第五章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
第一节 “新课改”的教育背景 |
第二节 “新课改”前的中学语文教育 |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 |
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立 |
三、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变革 |
第三节 “新课改”前的语文高考 |
一、语文高考总体安排 |
二、语文高考“考纲”变化 |
三、语文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 |
四、语文高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制定 |
第四节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的反思 |
一、“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特点 |
二、“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思考与启示 |
第六章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
第一节 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 |
第二节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
一、重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二、调整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
三、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
第三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的变革与发展 |
一、“新课改”以来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情况 |
二、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的主要变化 |
三、语文高考形式与内容的革变 |
第四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高中语文教育互动情况调查 |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
二、调查结果 |
三、调查结果概括与分析 |
第七章 语文高考与中学教育互动关系之理论分析与完善策略 |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问题成因 |
一、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的外在环境 |
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待深入 |
三、语文高考不能发挥“指挥棒”的正面导向作用 |
第二节 当下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与发展趋向 |
一、影响当下高考改革的主要政策 |
二、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 |
三、2017年语文高考改革的主要趋向 |
第三节 改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策略和构想 |
一、改变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外在条件 |
二、继续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 |
三、语文高考改革的策略和构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
附录3: 高中学生问卷 |
附录4: 高中学生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8)汉语语病研究百年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相关说明 |
1.6.1 语病的定义 |
1.6.2 病句研究的范围 |
2.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 |
2.1 20 世纪初——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 |
2.1.1 用字方面 |
2.1.2 实词方面 |
2.1.3 虚词方面 |
2.1.4 结构方面 |
2.1.5 表达方面 |
2.1.6 标点符号方面 |
2.1.7 综合 |
2.2 本章小结 |
3. 20 世纪 50 年代到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 |
3.1 20 世纪 50 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的语病研究 |
3.1.1 用字方面 |
3.1.2 实词方面 |
3.1.3 虚词方面 |
3.1.4 结构方面 |
3.1.5 表达方面 |
3.1.6 标点符号方面 |
3.1.7 综合 |
3.2 本章小结 |
4.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的语病研究 |
4.1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的语病研究 |
4.1.1 用字方面 |
4.1.2 实词方面 |
4.1.3 虚词方面 |
4.1.4 结构方面 |
4.1.5 表达方面 |
4.1.6 标点符号方面 |
4.1.7 综合 |
4.2 本章小结 |
5.总结 |
5.1 20 世纪初——50 年之前与 20 世纪 50——80 年之前语病研究的对比简析 |
5.1.1 用字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2 实词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3 虚词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4 结构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5 表达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6 标点方面的对比简析 |
5.1.7 综合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 20 世纪50——80 年之前与 20 世纪 80 年——21 世纪初语病研究的对比简析 |
5.2.1 用字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2 实词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3 虚词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4 结构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5 表达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6 标点方面的对比简析 |
5.2.7 综合方面的对比简析 |
5.3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高考作文命题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高考作文命题史的回顾 |
第一节 高考作文命题的追溯 |
一、科举取士和现代高考的渊源 |
二、五四前后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 |
三、文革前17 年作文命题的发展变化 |
四、1978 年至今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变化 |
第二章 在国际背景中透视我国作文命题现状 |
第一节 高考作文命题的现状分析 |
一、国内作文命题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 |
(一) 注重情感体验 |
(二) 关注道德品质 |
(三) 关注他人 |
二、国内作文命题的不足 |
(一) 意识形态化倾向 |
(二) 淡化文体 |
(三) 过于感性化 |
(四) 主题开放度较低 |
第二节 国外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 |
一、国外作文命题内容的发展趋势 |
二、国外作文命题形式的发展趋势 |
第三节 国内外作文命题的比较分析 |
一、国内外作文命题的相同之处 |
二、国内外作文命题的差异 |
(一) 两者存在的差异 |
(二) 产生差异的原因 |
1. 现实原因 |
2. 文化原因 |
第三章 高考作文命题的展望 |
第一节 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 |
一、开放与限制的原则 |
二、公平公正的原则 |
三、真实性的原则 |
第二节 高考作文命题的现有趋势 |
一、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分天下 |
二、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
三、写出“自我” |
四、凸显地方色彩 |
五、文体再“限” |
第三节 对高考作文命题的预测 |
一、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变革 |
(一) 新材料作文将一枝独秀 |
(二) 命题作文重登舞台 |
(三) 两题并行 |
二、各大院校自主命题 |
三、全方位考查语文素养 |
四、重视哲学思辨能力的考查 |
五、呼唤真情回归本真 |
六、文题中法律意识增强 |
七、开放与限制有的放矢 |
第四章 高考作文发展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
一、在阅读中培养文学素养 |
二、注重积累 |
三、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
(一) 培养观察能力 |
(二) 培养分辨是非的能力 |
(三) 培养基本的表达能力 |
(四) 注重思辨能力 |
(五)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
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
五、强化文体训练 |
六、重视有的放矢的作文局部训练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A 1999 年-2009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
致谢 |
(10)新时期高考作文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现状分析 |
第二章 新时期高考作文的沿革 |
第一节 新时期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和文体要求上的变化 |
第二节 新时期高考作文在考察内容上的变化 |
第三节 新时期高考作文在评分标准和阅卷方式上的变化 |
第三章 新时期高考作文评价 |
第一节 新时期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国内外高考作文命题模式比较 |
第三节 新时期高考作文的实质 |
第四章 关于高考作文改革的思考 |
第一节 高考作文改革的研究成果 |
第二节 关于高考作文改革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2001年高考作文失误浅析(下)(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研究[D]. 马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2]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研究[D]. 姚小丹.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3]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其对作文教学影响研究 ——以改革开放至今为研究时段[D]. 吴林春. 宁夏师范学院, 2019(07)
- [4]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温雅南.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5]2007-2017年高考作文试卷(全国卷)研究[D]. 孙珊.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6]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 刘亮. 厦门大学, 2018(07)
- [7]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D]. 黄真金. 厦门大学, 2017(05)
- [8]汉语语病研究百年史[D]. 罗茜文.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10)
- [9]高考作文命题发展探究[D]. 胡宝珍. 辽宁师范大学, 2010(06)
- [10]新时期高考作文命题研究[D]. 叶秋月.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