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洗剂治疗肛门湿疹78例

苦参洗剂治疗肛门湿疹78例

一、苦参洗液治疗肛门湿疹78例(论文文献综述)

杜寿贤[1](2021)在《补血消风汤治疗慢性肛周湿疹血虚风燥型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临床实验的方法,研究补血消风汤治疗慢性肛周湿疹血虚风燥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瘙痒程度、瘙痒持续时间、肛周皮损面积、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改善)情况,安全性评估及复发率。方法:本课题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中医诊断为血虚风燥型肛周湿疹,同时西医诊断为慢性肛周湿疹,年龄范围为18-60岁的患者70例。将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予中药补血消风汤口服,统一由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药房煎药机煎药,每天1剂,1天2次,每次1袋(150ml)。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片口服,1日1次,1次1片。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药物口服治疗2周后,再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治疗结束2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疗效观察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疗效观察指标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都有所改善,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主要症状肛门瘙痒程度、瘙痒持续时间、肛周皮损面积等主疗效观察指标积分p值分别为,0.023、0.011、0.514。治疗后肛门瘙痒程度和瘙痒持续时间两组的比较中,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肛周皮损面积的对比,p=0.514>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在改善皮损面积的治疗上两组疗效无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75%,p=0.002<0.05,说明两组方法都可改善肛周湿疹症状,且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月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42.86%,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5(P<0.05)。结论:补血消风汤治疗慢性肛周湿疹血虚风燥型的临床疗效确切,改善PE患者症状的同时,相关精神、心理、社会层面的问题亦得到了明显改善。其治疗意义更为深刻。在复发率的对比中,体现了更高的长期疗效,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贺洋[2](2018)在《薏苓化湿汤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并评价导师经验方薏苓化湿汤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索薏苓化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薏苓化湿汤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应用薏苓化湿汤冷湿敷;对照组采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治疗1周为1个疗程,总计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判定为临床痊愈的病例再随访1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及分值,对试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转归情况、复发情况等做登记并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判定疗效,讨论并总结。结果:(1)治疗组最终完成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3例(10.00%),显效11例(36.67%),有效12例(40.00%),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最终完成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2例(6.67%),显效5例(16.66%),有效15例(50.00%),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2)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组内前后对比显示,两组在降低瘙痒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显示,两组在降低瘙痒评分、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第2个疗程结束后,组内前后对比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在降低瘙痒评分、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显示,两组在降低瘙痒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总疗效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但治疗组在改善瘙痒症状、降低总评分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薏苓化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安全有效,拓宽了薏苓化湿汤的临床应用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张定坤[3](2017)在《火针治疗湿疮血虚风燥证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属中医皮肤科临床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火针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证实火针疗法治疗湿疮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湿疮的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并力求从理论上探讨火针的机理。研究性质为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观察60例经临床诊断符合湿疮血虚风燥证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火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结果:本课题经过临床观察证实,治疗组治愈8例(26.7%),显效13例(43.3%),有效5例(16.7%),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5例(16.7%),显效10例(33.3%),有效6例(20%),无效9例(30%),总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差异,充分证实火针疗法治疗湿疮血虚风燥证的疗效显着,明显优于体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结论:经临床观察研究表明,火针治疗湿疮血虚风燥证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王志坚(Wong Chi Kin)[4](2016)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的应用规律,并与本草文献和《伤寒杂病论》内对黄柏之运用作比较,探索黄柏在应用规律和温病学派对伤寒之继承和发扬,总结黄柏之功效及运用原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正确地运用黄柏的依据。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础,分析有关黄柏运用和含有黄柏的医案,对其病种、症状、证型、病程长短、就诊次数和各卷门中的应用、病机、望诊、舌诊、脉象、黄柏配伍、成方等,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相关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柏的医案中,(1) 10卷中各卷都有应用黄柏的医案,但其应用次数不同,其中卷七应用最多,共应用26次,占应用总数的25.2%;其次是卷三,共应用21次,占应用总数的20.4%。(2) 62门中共有39门应用黄柏,应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淋浊、遗精、痿、痢、便闭、疝、虫、便血、痹等。(3) 绝大部分医案全程运用黄柏,共80则,占所有103则医案的77.7%。(4) 记载的诊次一般为1次,共占所有医案的66.0%。其次为2次,占15.5%。(5) 应用黄柏医案遍及8大现代医学系统,应用较多的系统依次为消化、运动、泌尿、生殖、神经、循环等,其中消化系统最多(34次,33.0%)。(6) 只有3次论及患者舌象情况,其中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各1次。(7) 全书合共有23处记载脉象。依次序出现次数最多为数脉, 其后为其他相兼脉,沉脉,弦脉,细脉,实脉,洪大脉,散脉,濡脉及革脉。(8) 最多见的证型为实证(多为湿热、热毒、心肝肠实火),近45%,而虚证(多为肝、肾单独或同时阴虚)稍多于虚实夹杂证(多为肾虚合并湿热,或心肾不交)(9) 根据《医学心悟》治病八法,除汗法和吐法外,其余下、和、温、清、消、补,六法都有医案记录。其中以清兼补法用最多。其后依次为清法,温补法,清和法,消法,清兼下法,消补法,温下法与补法。。(10)共有103条含黄柏组方,共采用四种剂型,其中采用汤剂69条,占67%;丸剂31条,占30%。(11)含黄柏的成方只有9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滋肾丸,共出现12次,占所有成方的31.6%;其次安胃丸7次,占18.4%。成方以丸剂多见,共出现30次,占78.9%;其次为汤剂,出现7次,占18.4%;散剂出现1次,占2.7%。(12)与黄柏配伍最多的中药依次是黄连、茯苓、知母、泽泻、熟地黄、白芍、川萆薛、生地、人参、肉桂、龟版(连同龟甲)、广皮、牛膝、山栀、青皮、茅苍术、川楝子、当归。配伍次数最多的是黄连,共28次,占4.1%。(13) 标记了7中炮制类型的黄柏,分别为:炒焦黄柏、炒黑黄柏、略炒黄柏、盐水炒黄柏、炒黄柏、黄柏、生黄柏。运用最多的是黄柏,共应用93次,占总数的90.3%。(14) 共有8处记载黄柏的用量,用量从5分到8两不等。结论:(1) 叶氏使用黄柏的医案多是一两剂药即对症取效,而且多在全程或前期就使用黄柏。疗效之显着,反映了叶氏辩证能力超群,或者揭示黄柏使用指征的把握其实并不困难。(2) 叶氏应用黄柏治疗的病症广泛,月.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分治表里上、中、下三焦,或趋降其寒性,增加其疗效。但其主治仍离不开其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苦寒坚阴等。(3) 黄柏药性苦寒最善清化湿热,滋阴降火。故望诊中出现湿热蕴结(色黄、形膨、胀、肿)、湿热熏蒸蒙蔽清窍(色苍、神呆、迷、欲昏),叶氏承《神农本草经》之旨,认为黄柏善解湿热蕴结,可使湿去热走,燥湿而不伤阴。或阴虚火旺(形瘦)、虚火上炎(色赤)等证候是叶氏使用黄柏的指征,叶氏多次提及黄柏的潜阳、和阳功效。(4) 叶氏在医案中只有3次论及舌象。分别为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证明黄柏在炮制后,寒性趋降,但仍能保持其化湿特性。(5) 所有黄柏医案中未见迟脉、结代脉等脉象,笔者认为若遇寒邪凝滞证型不宜用黄柏。(6) 脾胃虚弱、肾阴阳两虚、或素体虚寒者,慎用黄柏,或师李东垣法配伍健脾胃药或师朱丹溪法配伍补肾药。叶氏不只是一味使用黄柏泻实火,解热毒,还用来清虚火、潜阳、和阳,黄柏祛湿,湿去热走而阳气归源。(7) 清补法之所以使用最多,这是由于这些医案中,都不是以黄柏作为主药的缘故。(8) 叶氏擅长使用黄柏与其它药味配伍,实现相须为用或制约温燥药药性。(9) 叶氏使用含黄柏的内服膏剂和酊剂,这种剂型创新值得后世借鉴和研究。(10) 叶氏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李东垣独创的滋肾丸,大胆创新性地使用滋肾丸治疗多种病症如肝风、遗精、淋浊、便闭、疝、诸痛等,并取得良效。叶氏安胃丸是在仲景《伤寒论》中乌梅丸化裁而来,体现了叶氏对经方的传承与创新。(11) 叶氏采用含黄柏成方时多选丸剂,表明其使用黄柏每次量少,且不入汤剂水提取药理成分,而以吞服为主的用药特色。(12) 叶氏认为黄柏炒制的辅料及程度如果不同,可能引起不同的疗效药性药理变化。(13) 叶氏使用黄柏量小效宏的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泉军,魏秀红,林燕[5](2015)在《苦柏洗液熏洗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肛门湿疹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苦柏洗液熏洗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予中药苦柏洗液熏洗配合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2wk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苦柏洗液熏洗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肛门湿疹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

陈秋贤(Tran Thu Hien)[6](2014)在《防茄软膏治疗湿疹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西医认为本病与变态反应有关,致敏原广泛,包括遗传因素、外在刺激因素以及精神因素,而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明确;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抗组胺药和激素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治疗后病情容易复发。中医称该病为“湿疮”,一般外用治以清热利湿止痒、健脾利湿止痒、养血润肤、祛风止痒等,疗效显着。本次试验我们通过观察防茄软膏用药前后湿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复发情况等来验证防茄软膏治疗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副作用,为以后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证据。方法:1.所收观察病例都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2012年10月-2013年12月皮肤科的门诊湿疹患者。将99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用统计学将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其中治疗组68例采用防茄软膏涂擦于患处,每日早晚各涂擦一次,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31例采用皮炎平软膏涂擦于皮损,每日1-2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观察期间,不用其它脱敏消炎,止痒等药物;疗程结束后一个半月之内随访观察病人的复发情况。2.为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我们设计如下动物实验:防茄软膏对二甲苯致小白鼠耳廓肿胀的影响、防茄软膏对蛋清致大白鼠右后跖肿胀的影响、防茄软膏对大白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防茄软膏对小白鼠皮肤被动过敏试验、防茄软膏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及防茄软膏急性毒性试验。结果:1.临床研究表明,防茄软膏治疗湿疹总有效率达94.1%,总治愈率为35.2%,其中,湿盛型有效率88.9%,血燥型有效率为94.9%,并将临床常用的皮炎平软膏作为阳性对照组,比较结果:皮炎平软膏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4%,总治愈率为16.1%。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防茄软膏疗效明显优于皮炎平软膏。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防茄软膏对小鼠耳廓肿胀度、大鼠蛋清所致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小鼠皮肤过敏反应等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并有明显的改善小鼠耳廓循环作用。急性毒性实验未见毒性反应,心、肝、肾未见异常改变,与临床观察一致。结论:通过本课题的观察与研究,防茄软膏对湿疹的治疗疗效优于皮炎平软膏,疗效满意,止痒快,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王国颖[7](2013)在《湿疹的治疗概况》文中研究表明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皮疹多形,对称分布,有明显渗出倾向,剧烈瘙痒,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Ⅳ型变态反应。中医称之为"湿疮"或"浸淫疮"。笔者查阅并复习了近十年中西医两方面关于湿疹的文献资料,现就本病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汪海珍[8](2013)在《涂、喷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验证喷、涂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研究运用湿疹纳米乳喷雾剂联合湿疹纳米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以7家医院为研究中心,纳入局限性慢性湿疹患者700例,随机分为5个组:3个中医试验组,每组140例;西药对照组140例;安慰剂140例,每个中心各5个组。治疗方案为:①中医试验A组(湿疹纳米乳喷雾剂组),予湿疹纳米乳喷雾剂外喷,尤卓尔软膏模拟剂外涂,尤卓尔软膏模拟剂外涂;②中医试验B组(湿疹纳米乳膏组),予湿疹纳米乳喷雾剂模拟剂外喷,湿疹纳米乳膏外涂,尤卓尔软膏模拟剂外涂;③中医试验C组(湿疹纳米乳喷雾剂加湿疹纳米乳膏组),予湿疹纳米乳喷雾剂外喷,湿疹纳米乳膏外涂,尤卓尔软膏模拟剂外涂;④西医阳性对照组(尤卓尔软膏组),予湿疹纳米乳喷雾剂模拟剂外喷,湿疹纳米乳膏模拟剂外涂,尤卓尔软膏外涂;⑤安慰剂空白对照组,予湿疹纳米乳喷雾剂模拟剂外喷,湿疹纳米乳膏模拟剂外涂。比较各方案之间的疗效、疾病稳定性、不良反应、生存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一、(1)疾病疗效:中医试验C组疗效最佳,痊愈率为36.69%,总有效率为89.21%;(2)症候疗效:C组疗效最佳,痊愈率为35.97%,总显效率为74.00%,总有效率为89.93%;(3)皮损面积疗效:C组疗效最佳,痊愈率为46.04%,总显效率为73.38%,总有效率为89.21%;(4)瘙瘁疗效:C组疗效最佳,痊愈率为44.60%,总显效率为68.34%,总有效率为88.49%,。(5)病证积分与相关症状疗效:C组积分下降最为明显明显。对各个相关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组改善明显优于其它各组。(6)疾病稳定性:C组复发率最低,为6.25%,优于其它各组。二、本试验期间共发生6例不良反应,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相关量表:①慢性湿疹生存质量表统计C组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其他各组;②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统计C组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其他各组;③两组量表相关性分析:两组量表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前后差值三个指标上均有呈正相关性。结论研究得出湿疹纳米乳喷雾剂联合湿疹纳米乳膏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疗效确切,与其他各组比较能较好的提高痊愈率、总有效率,而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郭晓明[9](2013)在《湿疹溻渍方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湿疹溻渍方溻渍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2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湿疹溻渍方外用对湿疹模型小鼠的抗炎、止痒作用,观察湿疹溻渍方对湿疹模型小鼠皮损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受体(IFN-γRa)及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1临床部分将70例婴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溻渍治疗,对照组采用温水洗浴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皮损部位数量积分,皮损情况积分,自觉症状及日常表现积分,病情总积分变化情况。2实验部分,分别用7%、1%的2,4-二硝基氯苯(2,4-DNCB)溶液涂抹在小鼠右耳部及腹部脱毛皮肤制作小鼠接触性湿疹的模型,用0.5%的4-氨基吡啶(4-AP)注射于小鼠背部脱毛皮肤制作小鼠皮肤瘙痒的模型,采用中药汤剂湿疹溻渍方进行溻渍洗浴治疗,观察小鼠右耳肿胀程度、两耳重量差、厚度差,观察各组小鼠右耳中部组织病理真皮炎症细胞数的改变,观察小鼠10min舔体反应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腹部皮损组织中IL-4、IFN-γRa及IL-2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组40例中痊愈9例(22.5%),显效14例(35.0%),有效5例(12.5%),无效12例(30.0%),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30例中痊愈0例(0%),显效3例(10.0%),有效5例(16.7%),无效22例(73.3%),总有效率为26.7%。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Z=-3.560,P=0.000,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临床研究两组病情总积分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有差异(P<0.001),对照组无差异(P>O.05),治疗组前后差值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临床研究两组皮损部位数量积分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有差异(P<0.001),对照组无差异(P>O.05),治疗组前后差值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临床研究两组皮损情况积分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有差异(P<0.001),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临床研究2组自觉症状及日常表现积分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有差异(P<0.001),对照组无差异(P>O.05),治疗组前后差值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动物实验显示,湿疹溻渍方外用对2,4-DNCB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4-氨基吡啶(4-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的皮肤瘙痒模型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2,4-DNCB致小鼠腹部湿疹模型有抑制作用。湿疹溻渍方可通过直接升高湿疹小鼠皮损组织中的IFN-γRa和IL-2而间接降低IL-4的表达,可通过直接降低湿疹小鼠外周血中CD8T和直接升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而改善湿疹的病情。结论1湿疹溻渍方治疗婴儿湿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湿疹溻渍方外用对小鼠湿疹模型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抑制炎症反应、止痒、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的紊乱有关。

石红娜[10](2013)在《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急性肛周湿疹(湿热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治疗急性肛周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69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金玄痔科熏洗散组)35例和对照组(苦参汤加减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9.18±2.018,治疗后症状总积分1.53±1.214,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8.81±1.852,治疗后症状总积分1.60±1.235,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金玄痔科熏洗散组与苦参汤化裁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金玄痔科熏洗散操作简便、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二、苦参洗液治疗肛门湿疹7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苦参洗液治疗肛门湿疹78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补血消风汤治疗慢性肛周湿疹血虚风燥型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方案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选择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指标
        2.5 随访
        2.6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含量
    2 可行性对比
        2.1 治疗组及对照组性别例数分布比较
        2.2 治疗组及对照组年龄例数分布比较
        2.3 治疗组及对照组病程分布比较
        2.4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观察指标积分对比
        2.5 治疗前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分布比较
    3 治疗前后对比
        3.1 治疗组治疗前、后疗效观察指标积分对比
        3.2 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观察指标积分对比
        3.3 治疗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4 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4 治疗后两组对比
        4.1 治疗后疗效观察指标评分对比
        4.2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5 疗效比较
    6 安全性指标
    7 复发率对比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学对肛周湿疹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肛周湿疹的认识
        2.1 概述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
    3 补血消风汤的方义
    4 依巴斯汀片用药分析
    5 不足
    6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综述 肛周湿疹的中西医研究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2)薏苓化湿汤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标准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中医诊断标准
        2.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与剔除标准
        2.6 中止研究标准
    3.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调查表的制定
        3.2 估算样本量
        3.3 随机分组法
        3.4 治疗方案
        3.4.1 基础治疗
        3.4.2 治疗组
        3.4.3 对照组
        3.4.4 湿敷注意事项
        3.5 生活调护
        3.6 观察方法及疗程
        3.7 临床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3.7.1 瘙痒程度
        3.7.2 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
        3.7.3 中医次症
        3.8 总疗效判定标准
        3.9 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3.10 复发情况
        3.11 统计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4.1.1 基线的比较分析
        4.2 治疗结果分析
        4.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分析
        4.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分析
        4.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次症评分比较分析
        4.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分析
        4.2.5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分析
        4.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比较分析
        4.4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分析
    5.讨论
        5.1 本次临床研究中使用的中成药
        5.2 导师对急性湿疹(湿热型)的认识概述
        5.2.1 导师对急性湿疹(湿热型)病因病机的认识
        5.2.2 导师对急性湿疹(湿热型)的治疗见解
        5.2.3 日常调摄
        5.3 薏苓化湿汤的方解释义
        5.4 薏苓化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中医机理初探
        5.5 薏苓化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现代医学机理初探
    6.结语
        6.1 结论
        6.2 亮点及创新
    7.问题与展望
        7.1 问题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二)
附录一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临床观测表
附录三 随访记录表
附录四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火针治疗湿疮血虚风燥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古代医家对湿疹的认识
    2、近现代医家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论述
    3、现代医学病因病机的研究
    4、中医药对湿疹辨证分型治疗
    5、专方专药
    6、中医外用药
    7、中西医结合
    8、针灸理疗和其他治疗方法
    9.预防与调护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治疗结果
讨论
    1 本课题的立项依据
    2 火针的治疗原理
    3 体会
    4 预后与转归
    5 预防与调护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临证指南医案》相关研究进展
        1.1.1 《临证指南医案》中单味药的应用研究进展
        1.1.2 《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某病用药规律的研究进展
    1.2 黄柏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地道沿革
        1.2.2 分布
        1.2.3 性状
        1.2.4 炮制
        1.2.5 性味归经
        1.2.6 功效主治及相关论述
        1.2.7 现代应用
        1.2.8 张仲景对黄柏的方证研究
        1.2.9 近代名老中医对黄柏用药的体会
        1.2.10 黄柏配伍研究进展
        1.2.11 黄柏药理研究进展
        1.2.12 黄柏安全性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资料来源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步骤
        2.2.1 分析黄柏的药性与功效
        2.2.2 分析黄柏在经方中的应用
        2.2.3 筛选医案
        2.2.4 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
        2.2.5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黄柏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2 黄柏在各门中的应用情况
        2.3.3 黄柏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应用情况
        2.3.4 医案中患者的就诊次数
        2.3.5 所论述症状在现代医学系统中的分类情况
        2.3.6 医案中所论述望诊的情况
        2.3.7 医案中所论述舌象的情况
        2.3.8 医案中所论述脉象的的情况
        2.3.9 含黄柏医案的证型及脏腑虚实分布情况
        2.3.10 医案选用的治法分布情况
        2.3.11 含有黄柏的成方
        2.3.12 黄柏成方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13 各门中含黄柏成方应用的情况
        2.3.14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门中详细应用情况
        2.3.15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不同证型中的详细应用情况
        2.3.16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阴阳辩证中的应用情况
        2.3.17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脏腑中的应用情况
        2.3.18 含有黄柏组方的剂型分布
        2.3.19 与黄柏配伍的药味及其频次
        2.3.20 各种炮制黄柏的运用情况
        2.3.21 各种黄柏的用量统计
第三部分 讨论
    3.1 黄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各卷、门、系统应用的分析
    3.2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病证虚实、病位、病机与治则、治法的分析
    3.3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望诊的分析
    3.4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切诊的分析
    3.5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病程及就诊次数的分析
    3.6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成方及其在卷门中分布情况的分析
    3.7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组方剂型的分析
    3.8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与药味配伍的分析
    3.9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炮制种类的分析
    3.10 经方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用量的对比分析
    3.11 黄柏的药用忌宜
第四部分 结语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第七部分 致谢

(5)苦柏洗液熏洗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肛门湿疹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3 讨论

(6)防茄软膏治疗湿疹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3.2 两组中医辨证分型疗效比较
        3.3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外用药史的治疗效果比较
        3.4 毒副作用
        3.5 典型病例
    4 结论
实验研究
    1 抗炎试验
        1.1 防茄软膏对二甲苯致小白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1.2 防茄软膏对蛋清致大白鼠右后跖肿胀的影响
        1.3 防茄软膏对大白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1.4 防茄软膏对小白鼠皮肤被动过敏试验
    2 防茄软膏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2.1 目的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
    3 防茄软膏急性毒性试验
        3.1 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及发病机理
        1.3 临床表现
        1.4 组织病理学检查
        1.5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诊断及临床特点
        2.4 治疗方法
    3 防茄软膏的原料药材基源,药物功效及配方原理
        3.1 防茄软膏的原料药材基源及药物功效
        3.2 防茄软膏的配方原理
    4 防茄软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
        4.1 临床实验观察的结果
        4.2 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湿疹的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1.1 经方治疗湿疹
    1.2 近代医家经验
    1.3 复方治疗
    1.4 辨证论治
    1.5 中成药
    1.6 中药针剂
    1.7 中医外治法
2 西医治疗
3 其他疗法
4 讨论

(8)涂、喷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方法
    1、研究目标
        1.1 主要目的
        1.2 次要目的
    2、研究任务
    3、研究设计
        3.1 设计类型
        3.2 样本量计算
        3.3 随机方法
        3.4 盲法设计与实施
    4、研究中心
    5、研究人群
    6、研究标准
        6.1 西医诊断标准
        6.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6.3 纳入标准
        6.4 排除标准
        6.5 脱落标准
        6.6 剔除标准
    7、观察指标及评价
        7.1 疗效指标及评价
        7.2 安全性指标
        7.3 经济性评价指标
        7.4 研究评价指标
    8、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病例完成情况
    2、主要疗效分析结果
        2.1 疾病疗效(FAS)
        2.2 症候疗效(FAS)
        2.3 皮损面积疗效(FAS)
        2.4 瘙痒疗效(FAS)
        2.5 病证积分与相关症状疗效(FAS)
        2.6 疾病稳定性(FAS)
        2.7 相关量表情况(FAS)
    3、安全性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对湿疹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1.1 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古代医家对湿疹治疗的认识
        1.3 当代医家对湿疹治疗认识
    2、中医药治疗湿疹机制研究近况
    3、湿疹复发难治性探讨
        3.1 顽固性瘙痒问题
        3.2 反复发作的问题
        3.3 药物滥用问题
        3.4 中医治疗的问题
    4、慢性湿疹中医外治方药研究进展
        4.1 中医外治方药对慢性湿疹的药效学研究
        4.2 湿疹纳米乳膏药成分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4.3 中医外治方药对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现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9)湿疹溻渍方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临床研究
    2 基础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 两组疗前病情可比性分析
诊疗标准
    1 诊断及辨证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治疗方法
    5 疗程及访视次数
    6 观察方法
    7 疗效评价栺标
    8 疗效判定标准
    9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 两组症状积分值比较
讨论
参考文献
湿疹溻渍方治疗湿疹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和结果
        实验一 抗4-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的实验研究
        实验二 抗2,4-DNCB致小鼠耳廓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实验三 调节小鼠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实验研究
        实验四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IL-2、IL-4及IFN-γRa的研究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10)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急性肛周湿疹(湿热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试验标准
    2.6 病例的脱落和剔除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法
        3.3.1 治疗组
        3.3.2 对照组
        3.3.3 疗程与随访
4 注意事项
5 观察内容及方法
    5.1 观察内容及指标
    5.2 疗效判定标准
        5.2.1 观察判定方法
        5.2.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5.3 安全性评价
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7 研究结果与分析
    7.1 受试人群分析
        7.1.1 病例入组情况
        7.1.2 病例脱落及剔除情况及原因分析
    7.2 两组患者可比性分析
        7.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7.2.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7.2.3 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痒程度积分情况
        7.2.4 两组患者治疗前潮湿症状积分情况
        7.2.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皮疹面积积分情况
        7.2.6 两组患者治疗前皮疹形态积分情况
        7.2.7 两组患者治疗前总积分情况
    7.3 治疗结果分析
        7.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积分比较
        7.3.2 两组治疗前后潮湿症状积分比较
        7.3.3 两组治疗前后皮疹面积积分比较
        7.3.4 两组治疗前后皮疹形态积分比较
        7.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7.3.6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疗效比较
    7.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7.5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8 讨论
    8.1 现代医学的认识
    8.2 祖国医学的认识
    8.3 肛周皮肤解剖生理病理
    8.4 坐浴疗法
        8.4.1 中医对坐浴疗法的认识
        8.4.2 现代医学对坐浴疗法作用机制的认识
        8.4.3 坐浴疗法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8.5 金玄痔科熏洗散方药分析
        8.5.1 处方组成及方解
        8.5.2 方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8.5.3 金玄痔科熏洗散毒理作用
        8.5.4 金玄痔科熏洗散临床研究近况
    8.6 苦参汤化裁方药分析
        8.6.1 处方组成及方解
        8.6.2 方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8.7 临床疗效分析
9 结论
10 问题与展望
    10.1 问题
    10.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肛周湿疹的研究和防治近况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四、苦参洗液治疗肛门湿疹7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血消风汤治疗慢性肛周湿疹血虚风燥型临床疗效研究[D]. 杜寿贤.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薏苓化湿汤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贺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火针治疗湿疮血虚风燥证临床观察[D]. 张定坤.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4)
  • [4]《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D]. 王志坚(Wong Chi Ki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5]苦柏洗液熏洗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肛门湿疹临床研究[J]. 张泉军,魏秀红,林燕. 内蒙古中医药, 2015(11)
  • [6]防茄软膏治疗湿疹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 陈秋贤(Tran Thu Hien).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2)
  • [7]湿疹的治疗概况[J]. 王国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17)
  • [8]涂、喷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多中心临床研究[D]. 汪海珍.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7)
  • [9]湿疹溻渍方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郭晓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10]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急性肛周湿疹(湿热型)临床疗效观察[D]. 石红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苦参洗剂治疗肛门湿疹7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