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照明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浅谈照明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一、浅谈灯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悦笛[1](2021)在《唐宋诗歌与园林植物审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唐宋时期,园林植物的栽培技艺更加成熟,植物种类更加丰富。唐宋文人对园林植物的栽培与观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独特的园林植物审美体验,在诗歌中有丰富的表现。唐宋诗歌的意象表现和艺术意境的营构,都与园林植物审美存在着值得关注的内在联系。本文对唐宋诗歌园林植物书写的审美内涵,做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论文主体分为上编与下编。上编主要考察唐宋时期王维、杜甫、白居易、李德裕、苏轼、晁补之、杨万里等若干位代表性诗人的园林植物书写特色。王维和杜甫园林植物书写有着迥异的艺术特色。王维的辋川别业诗倾向于在无人与无我之境中,摒除人工因素的介入,呈露园林植物自然本真的面目;杜甫的园林诗则大量描写园林植物的配置、栽种和修剪活动,着重表现主观情志与客观现实的错位,通常呈现出并不融怡和洽的园景。——两人几乎分别处于“物我交融”与“物我对峙”两端。白居易对园林植物的观照方式,有如王维、杜甫二人一正一反的合题,介于物我混融与物我对峙之间。白居易在长期的造园和园居的实践中,对植物材料之于园林审美的各方面意义有深刻领会,并在诗歌中予以前所未有的全面和深入的表现,形成了卧赏、移床等富有个性的审美方式,以及极具个人色彩的“窗竹”等园林植物意象,并表现出驯化、吸纳式的园林审美空间格局。就园林植物书写而言,白居易是一位承上启下、涵盖深广的“集大成者”。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诗中,值得关注的是园林植物的两种形象——作为隐逸符号的花木与作为博物和收藏对象的奇花异木。后世园林中模仿山林的富有野趣的空间,与相对世俗趣味的私人玩好空间的并立,在李德裕对平泉草木的吟咏中可以看到清晰的反映。苏轼诗中的园林植物审美具有浓厚的人文化特色,常将花木置于历史性文本或画境的联想及道德比附中进行审美,突出园林植物的德性美,并明确提出了“种木”即“种德”的思想。他相对忽略花木自然物态的书写及其与其他园林景素的配合,表现出了与白居易的园林植物书写有所不同的审美侧重。晁补之是汇聚诗、画、园于一身的最具代表性的枢纽人物,处于文人造园到画士造园的过渡阶段。其东皋归来园的园林植物的分区式空间布局和种植方式,表现出了较有法度、相对成熟的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他的东皋诗植物意象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和相关典故中的历史场景也反映出宋代园林文人化、文学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杨万里对园林植物的书写,既有极强的个人特色,又代表了宋人观物的典型状态。他对园林植物的物态、环境因素等特性的细致捕捉,以及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都是宋人对植物投以知识化、趣味化和审美性观照的典型体现,与宋代植物谱录和植物题材的绘画相通。下编是唐宋诗歌典型园林植物意象的审美分析。论文选取了“窗竹”与“出墙花木”两个唐宋诗歌和绘画中的典型园林植物意象,结合图画与画论文献,挖掘其美学意蕴。窗竹意象以白居易对窗外之竹的吟赏最为典型,白居易对这一园林植物意象的艺术表现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开拓,其由内而外吸纳式的观物视角与宋人“窗景如画”的观念和绘画中“无窗之窗”的表现形式之间,存在着艺术思维的联系。出墙花木在唐宋诗歌中有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其中“墙头花”、“出墙红杏”等意象,还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联想。这一意象在颜色的明艳与素净、线条的横斜与竖直之对比,以及半藏半露的状态等方面所具有“互妙”因素,蕴含着丰富的画趣,与折枝花卉、悬崖古木等题材的绘画存在相通的画理。总的来说,唐宋许多文人能够自觉地在造园活动中,运用花木配合其他园林景素来构建园景。新型园林植物的引入和新观赏风尚的形成、对花木品种日趋精细的观赏和鉴别、花卉品种的改良和创新、以主题分区的方式栽植园林植物等等,都是唐宋园林,尤其是唐宋文人园林植物审美发展的重要表现。唐宋诗人对园林植物的吟咏,有着复杂的历史联想、精神投射,艺术表现多姿多彩,极大地深化了园林植物审美的内涵,与绘画审美也形成丰富的联系。唐宋诗歌园林植物书写的丰富审美内涵,值得给予高度重视。

皇甫嘉弘[2](2021)在《宁波社区公园水生植物水质净化效益及景观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宁波夏禹公园、樱花公园、福民公园、春晖公园、白云公园等社区公园存在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生植物应用效果欠佳等问题,制约了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其水环境进行修复。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是一种既生态又美观的解决方法。本研究选取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菖蒲(Acorus calam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大薸(Pistia stratiotes)共9种水生植物,以观叶、观花以及兼顾观叶与花等不同观赏特征配置,对净化不同浓度梯度的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不同植物配置的量化实验(低浓度:化学需氧量COD 50.00 mg/L、氨氮NH4+-N2.50 mg/L、总磷TP 1.00 mg/L;中浓度:COD 80.00 mg/L、NH4+-N 4.00 mg/L、TP 2.50mg/L;高浓度:COD 160.00 mg/L、NH4+-N 7.00 mg/L、TP 4.50 mg/L),总结出净化效果好的水生植物优化配置,并对宁波社区公园水体植物景观进行提升设计,以期为社区公园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的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实验表明,各水生植物配置对于COD、NH4+-N、TP具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各组对于水体中的COD均有积极的去除作用;梭鱼草+花叶芦竹、梭鱼草+花叶芦竹+荇菜、千屈菜+香菇草组合分别对低、中、高3个浓度梯度水体中NH4+-N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2.51%、91.87%和88.31%;千屈菜+水生美人蕉+香菇草、梭鱼草+花叶芦竹+荇菜、菖蒲+旱伞草组合分别对低、中、高3个浓度梯度水体中TP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03%、79.76%和86.9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菖蒲+大薸、梭鱼草+花叶芦竹+荇菜、菖蒲+旱伞草组合分别对低、中、高富营养化水体的总体净化效果最好。2.根据实验结果及社区公园水质、景观等现状问题,提出水体植物景观配置优化建议。夏禹公园建议配置为:梭鱼草+荇菜、菖蒲+旱伞草等;樱花公园可用配置为:千屈菜+水生美人蕉+香菇草、菖蒲+大薸等;福民公园建议配置为:千屈菜+水生美人蕉+香菇草、菖蒲+旱伞草+大薸等;春晖公园建议配置为:花叶芦竹+荇菜、旱伞草+大薸等;白云公园可用配置为:旱伞草+菖蒲+大薸、千屈菜+香菇草等。

于婷[3](2020)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元素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传统园林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始终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加之西方景观设计理念的融入,形成了今天的新中式的景观设计风格。但在吸收外来设计理念的同时,新中式设计的概念变得越发模糊、不清晰,新中式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为了更好的景观设计效果,需要对于新中式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元素进行分析及应用研究,为新中式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引。本文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梳理传统山水画在传统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新中式景观设计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山水画与传统园林的融合,包括山水画与传统园林的发展,以及其对传统园林的影响。归纳了传统中式园林与新中式景观的发展联系,包括中式景观设计演变、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以及传统中式园林与新中式景观的异同分析。通过以上的理论研究,展开中国山水画元素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山水画的形式语言、要素、建构理法在新中式庭院中的应用,形式语言是造景的重要指引,包含线、色彩、留白三方面;可应用于新中式的要素主要包括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四方面;在建构理法方面,本文选取七种进行分析,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融入山水画元素的新中式景观九里桃源和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山水画元素在其中的应用。结合以上的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开展本文的新中式别墅庭院展示区的设计。本文所设计的新中式庭院名为午山雅筑,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结合山水画元素及特有的地理位置进行设计构思,得出完整的庭院设计作品,是对前述理论分析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新中式景观设计里中国山水画元素的应用研究,可以更好地明晰山水画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新中式设计提供理论指引。

赵雪莹[4](2020)在《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绿地规划建设能够能高人民生存环境的质量、增加园林绿地的生态效能,有利于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而风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灵魂和核心内容是主题主景,独特的主题主景设计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绿地景观雷同、风格不统一等问题,能够使风景园林绿地设计形成有效统一的整体。文章针对现在对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方面的理论较少、设计师缺乏对主题意境的把握、主题主景设计表现单一等问题和现象,对风景园林绿地主题设计手法和主景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日后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文章通过对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相关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全面了解主题主景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成果的研究进展,根据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出风景园林绿地主题设计手法和主景设计方法,并实际应用到济南市文旅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研究结果表明:1.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的基础理论内容从主题主景设计的定位、作用、功能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分析,总结出生态、文化、纪念、教育、运动;等5个方面的功能,以及绿地类型、绿地功能、绿地主题、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环境、经济技术、科学因素、设计者等9个主题主景设计的影响因素,为日后总结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方法研究(1)根据主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复合资源的三大类型,划分出了主题的分类,分析出影响主题选择的因素、设计要素,遵循主题设计的立意原则和方法,结合园林绿地景观设计的案例,总结出精巧因借、夸张烘托、抽象联想、对景呼应、写实再现、仿生模拟、利用重组、象征隐喻、传承创新、以景抒情等10个主题设计手法。(2)根据主景的独特性、焦点性、寓意性、美观性等4大特点,归纳出其设计原则,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出线型空间构图、半开敞型空间构图、开敞型空间供图等3种主景设计的空间构图形式,主体升高、面阳朝向、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动势向心、空间构图的重心、渐变法、对比衬托法、增大体量等8种突出主景的方法,以及分宾主、布虚实、做呼应、排层次、求曲折、步移景变等6种风景园林绿地主景设计方法,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风景园林绿地主景设计的理论体系。3.济南市文旅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济南市文旅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为例,结合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理论的指导,以当地龙山黑陶文化的特色为依托,坚持“自然和生态持续发展,文化特色继承与创新”的设计理念,以“陶韵”为设计的主题,遵循设计原则围绕主题从总体布局、景观小品设计、植物种植设计、夜景景观设计等方面对文旅公园进行总体把握。根据规划需求,将济南市文旅公园划分了入口景观区、中心景观区、历史文化展览区、滨水游览区、文化体验区、生态休闲区、儿童娱乐区等8个功能分区,形成了“一环、两轴、八区、十景”的空间布局,整个公园从主题设计的确立,到设计细节上结合设计手法、现代技术、景观要素等方面展现了对主题主景内涵的表达,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又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领悟感受到济南市龙山黑陶文化的魅力。

陈秋池[5](2020)在《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5G时代即将来临,人工智能也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崭露头角,“阿尔法狗”在围棋领域大获全胜,“微软小冰”在出版诗集后又在国际纺织面料秋冬博览会上博得了满堂彩。虽然“人类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舆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争议和辩论,但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出现于文学作品中无所不能的神奇产物,究其本质,它终究只是对人类智能进行模仿构建而成的人工物,其功能内容还有不少欠缺之处。要想真正实现对人类智慧功能的投影,就必须先将人脑中主观感性的内容转化为机器可以识别的客观理性的数据和算法,并将之放入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之中。如果要人工智能完成园林设计工作,对其相关数据算法进行研究制定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致以。为此,本研究基于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框架,对单株乔木的视觉观赏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与方法进行了研究。许多年来,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软质材料,植物是不可或缺的。要打造优质的园林植物景观,就必须对现有的园林植物景观进行恰当的评价并总结经验,明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才能被称为是高质量的植物景观。但到目前为止,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视觉评价乃至所有的景观视觉评价仍以模糊随性的主观评价为主,客观科学的量化系统评价体系尚未出现。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了海口市城区的凤凰木做研究对象,使用心理物理方法作为框架结构,提炼出对单株乔木的视觉观赏性评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客观指标,并细化到具体因子及实现方法。这四项指标分别为体量、视觉复杂性、色彩丰富性、季相丰富性,七项影响因子则分别是株高、冠幅、胸径、视觉熵、色彩丰富度指数、色相、形相。随后利用SD法取得乔木样本的主观评估结果并通过相关分析,验证其相关指标的有效性。后对乔木样本的客观指标值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对主客观评估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判断株高、冠幅、胸径与体量存在对数关系,视觉熵与视觉复杂性存在线性关系,色彩丰富度指数与色彩丰富性存在幂函数关系,色相与季相存在对数关系,均符合心理物理学的经典函数式。根据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基于心理物理学方法框架的且具有良好的定序性的,对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进行量化评价的新方法。

赵婕[6](2020)在《基于竹文化的宜宾市胡坝村景观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将乡村农业作为一种景观来看待,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逐渐向城市化趋近,呈现出新的面貌,因此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从而对我国的乡村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竹子作为亚洲特有的植物资源,它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人竹共生体系所形成的竹文化也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在园林景观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园林景观意境的一种营造方法,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融入竹文化,不仅能丰富景观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升整体景观效果,而且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营造乡村竹文化景观,旨在体现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征。我国针对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乡村景观中的应用较少,因此本文以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从竹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宜宾市翠屏区胡坝村作为研究区,探究竹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制定严谨有效、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采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法及景观格局指数法对胡坝村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胡坝村景观现状问题进行归纳,并将其作为后期规划设计的指导性依据,打造出具有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通过相关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与成果:(1)胡坝村景观格局分析本文从景观指数法角度出发,通过Arc GIS分析和Fragstats计算,得出胡坝村景观格局现状斑块类型主要分为道路、居住地、农田、竹林、水域、林地、草地和裸地8种。从类型水平看,斑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竹林(2.167km2)>农田(1.28km2)>林地(0.804km2)>居住地(0.407km2)>裸地(0.356km2)>草地(0.321km2)>道路(0.128km2)>水域(0.127km2);8个斑块类型分维数值分别是:水域(1.4594)、林地(1.4356)、农田(1.4224)、裸地(1.3923)、草地(1.3509)、竹林(1.3377)、道路(1.3063)、居住地(1.2862);从景观水平看,景观聚集度为83.951,破碎化指数为0.01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911,Shannon均匀性指数为0.9189,蔓延度指数为39.0875,优势度指数为0.0811。结合景观指数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农田和竹林为基质景观;整体景观均匀度较高,缺乏优势斑块;土地利用不太合理,斑块分布存在不平衡现象,未形成良好的连接性。(2)胡坝村实地问卷调查分析本文从问卷调查法角度出发,通过实地发放问卷,从景观现状满意度、竹类植物现状问题、竹文化景观规划意向、如何提高竹文化等几方面进行调查,充分了解使用者对胡坝村景观现状的满意度及后期景观规划的意向。经调查可知72%使用者认为竹文化可以代表当地的地域文化,并且有61%的使用者认为在景观规划中体现竹文化很有必要;分别有38%和33%的使用者认为当前竹类植物现状问题在于配置单一和缺少文化内涵;针对如何提高竹文化,有34%的使用者建议增加景观节点,其次有23%的使用者建议丰富符号载体。(3)胡坝村竹文化景观规划方案根据以上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结合场地需要的功能,同时渗透竹文化,完成胡坝村“竹村”景观规划方案。在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重要景观节点规划及专项设施规划。依据胡坝村景观格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内独特的空间格局特点,形成“斑块-廊道-基质”的标准景观生态格局,在景观上形成“一带、五区、多点”的空间布局,“一带”指的是:串联胡坝村整体的竹景观带;“五区”为划分成不同性质的超大型斑块,即水体景观斑块(风景游览区)、人工院落景观斑块(文创体验区)、山体景观斑块(健康运动区)、农田景观斑块(大地艺术观赏区)及竹林景观斑块(竹林康养区);“多点”为超大斑块内部镶嵌的多种不同性质的斑块,即为一些重要的景观节点,包括康养步道、竹林花海、大地田园等。最后通过植物配置、照明系统、水系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完成了胡坝村的整体景观打造。

何梦楠[7](2019)在《合肥环城公园色彩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市民对于生活品质和美的鉴赏力也逐步提高。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而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在市民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应用风景园林的知识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便成了重要的问题。色彩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以色彩景观及其相关理论为切入点,从色彩的角度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城市湿地公园色彩景观为研究对象进行应用分析研究。接着,以色彩的概念与属性出发展开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进一步对色彩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推论出园林色彩分类以及色彩应用的三大基本原则,并通过色彩心理学,社会风俗,地域文化,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在色彩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建筑、水景、假山、铺装等造园要素的内涵,归纳出相关色彩应用设计理论,进一步以色彩调和,色彩对比手法分析色彩在造园中的影响作用和应用语境。在对基础理论知识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环城公园的色彩景观设计做了详细研究,其优点是绿化设计和维护相当完善,对于水景的把控和周边环境设计宜人,建筑和道路的色彩设计稳重克制,整体氛围较为和谐。缺点是趣味性不足,多数片区仍然单调,显得有点冷淡,对于季节性植物配置仍然不足,对于细节的把控不够,在植物与建筑、小品、湖面的对比中处理的过于直接,缺乏层次和过度。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色彩原理,色彩应用等相关理论,与景观园林中的设计要素进行结合分析,最后以合肥环城公园为例,发掘色彩与园林景观的结合点,力求揭示造园艺术中对于色彩理论的应用及其设计理念,为以后的园林景观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鲁瑶[8](2019)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解、人类与本身和解。设施园艺景观作为农业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功能组成。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研究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内造景,根据当地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条件,将设施园艺景观融入当地的景观中。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合理运用设施园艺景观,以达到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内旅游业、农业生产与劳动力保留、高新农业技术引进协调发展的目的。(2)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引入设施园艺景观,以设施园艺为载体引入现代农业、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环保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并充当高技术农业展示与教育的载体,使城市中心文化多元化,满足城市人群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3)在污水厂区景观设计中引入设施园艺景观进行景观营造的同时完成对污泥资源化利用,完成在城市灰色空间中运用设施园艺景观结合环保工程进行景观创新,产生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叠加效益。本研究通过文献整理和大数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SWOT分析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对项目的要求,对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科技产业园、宜都市某小镇商业区、尤溪村康养项目、宁德某近海污水厂进行调查、研究和规划设计。本研究首先对三明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科技产业园中设施园艺景观进行调查分析,农业科技产业园内含:玻璃温室、标准温室、连栋式大棚、单拱式拱棚四种园艺设施,对这四种园艺设施占地面积及前期造价进行统计。农业科技产业园内设施园艺景观形式为以智能玻璃温室为载体在温室内部运用雕塑、植物、景观石等元素造景,包含:生态餐厅、兰文化展示馆、红掌种苗繁育中心。对三种不同主题的设施园艺景观进行分析,提出创新异型温室,优化设施园艺景观,以提高农业科技产业园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建议。本研究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引入了设施园艺景观。城市商业综合体多处于或将处于城市中商业氛围浓郁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其自身交通体系健全并与城市公共交通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连续性、互补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商业综合体内景观空间需沟通联系各业态空间,其景观空间塑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业综合体的附加价值。本文在对宜都市某小镇商业景观项目规划设计前对其进行SWOT分析,SWOT分析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得出此商业景观发展型策略、多元型策略、防御性策略。通过设施园艺景观与其他物质景观结合提高商业区景观空间品质,拉动商业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本研究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景观设计工作中,本着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以设计项目方案与生态环保协调提升整体设计效果。既尊重当地生态特征,也在景观设计工作中减少对社会环境资源的破坏与剥夺,设计后方案有效维持生态链发展,改善动植物生活环境,从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及乡村生态系统的综合质量。本文在对岳溪流康养项目规划设计前对其进行SWOT分析,得出此康养项目发展型策略、扭转型策略、多元型策略、防御性策略。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本康养项目设施园艺景观、花海景观、生态观赏鱼池改良景观、植物景观进行规划设计。通过设施园艺景观与其他物质景观融合使乡村振兴建设内旅游业、农业生产与劳动力保留、高新农业技术引进协调发展。本研究在污水厂区景观设计中引入设施园艺景观进行景观营造的同时完成对污泥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城镇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支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污水处理厂区景观与公共空间、商业空间、自然景观以及其他城市空间的景观一样共同组成了有机的动态城市景观。污水厂景观设计应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将水体和土壤特别是临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有机的综合考虑,模仿生态循环过程,以适应工业、民用和社会综合发展的需要。在工艺设计方面,应尽量发挥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势,最大效率地挖掘、回收和使用污水中所蕴含的物质和能量,并结合土地利用和生态景观,达到综合生态最优的污水处理效果。这也是近年来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核心指标。本研究旨在针对临海污水处理厂的近海排放、地域狭小、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特点和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规划设计,以适应未来近海污水处理和提标排放的需求,更好地完成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5)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试验区所确定的指标。本研究在污水厂引入B-H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其出水标准不仅完成并超出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为进一步提标至地表四类水排放奠定了基础。B-H工艺中现代农业设施不仅在污泥资源化利用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宁德近海污水厂提供独特的地标性海上景观。根据宁德地理区位,园艺温室每天需补充照明4h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光照,这同时也在夜间为厂区提供了绿色照明,节省了夜间专用照明费用,同时提高了污水厂的绿色收益。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内的创新性造景,扩大了设施园艺的应用空间,提升了设施园艺的使用价值。园艺设施的核心是温室,通过将温室外观的改良同时产生具有景观效益、多用途、节能环保的新型设施园艺景观。将这种新型设施园艺景观应用于乡村、城市及城市灰色空间中,在乡村景观、城市及城市灰色空间中与其他物质景观相结合提高项目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雨鑫[9](2019)在《水景景观设计中水形态的表达与运用研究》文中认为水景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的文明发展起源于水,生活条件与水紧密相连,而水也是人类生理需求的基础。水具有能调节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等的生态作用,多变的形态也有拓展空间和点缀空间的作用。人类天生的亲水性使得水景在景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皇家蓬勃大气的宫廷苑囿和精致玲珑的江南私家园林中,以及西方园林和阿拉伯园林中,都引水入园造景,不仅有形态各异自然式水景,也有巧夺天工的人工式水景,变化多样的水形态景观满足了人们对水的追求和喜爱,以水景为主题的造景艺术也成为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与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对水的运用越来越多,使得水形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以水形态中平静、流动、跌落、喷射四种状态进行分析,以水景景观中优秀的水形态作品及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总结的资料作为客观依据,针对不同形态的特性及造景元素,将每种形态的艺术特征和景观表达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其运用方法及适用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艺术表达下的水形态在景观中具体的营造方法。最后结合洛南县西城新区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案例,在尊重因地制宜、安全性、文化表现等原则前提下,规划出适宜的是水形态景观将所提出的水形态景观营造方法应用其中。为今后水景景观中水形态的艺术表达提供设计思路和借鉴经验。

宋扬[10](2019)在《可看的园林视觉与空间的演绎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园林空间向视觉艺术的转绎作为研究对象,由山水画与园林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文人山水画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密切联系,进而从“观看”的视角出发,对传统“园林空间”与当代“视觉艺术”两者之间的对应、比较、演绎和转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论述,并试图进行特征化的提炼和规律性的归纳。中国传统园林是宝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是当代视觉艺术的重要创作资源。论文通过绘画艺术、影像艺术、实验艺术、重构艺术四个类别,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视觉艺术中的融入和表达、演绎和重新呈现。绘画艺术,以对景写生、意象表现、装饰趣味、抽象构成四个方向进行分类阐述;影像艺术,通过摄影艺术、记录影像、实验影像三个类别进行叙述;实验艺术,选取了被广泛使用的与园林相关的元素和意向进行论述,如假山石、桃花源、苏州园林;重构艺术,跨越了学科的界限,以崭新的视角、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及其相应的媒介,对传统园林空间进行视觉艺术的重构,并通过园林展览、园林变体、园林方法、艺术设计中的园林等展开细致的分析与论述。论文传达出中国传统园林的不同要素在当代视觉艺术和建筑空间领域的渗透与延伸,并通过案例分析来统领论述,为当代园林研究提供了一份视觉文本。

二、浅谈灯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灯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唐宋诗歌与园林植物审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植物文化和审美研究
        (二)园林文学研究
        (三)唐宋园林与绘画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
上编唐宋诗人的园林植物书写
    第一章 物我交融与物我对峙:王维和杜甫的园林植物书写比较
        第一节 “无人”与“无我”:辋川别业里的植物世界
        一、辋川别业概况
        二、“无人之境”与花木的静观寂照
        三、“无我之境”与花木的自然本色
        第二节 物我对峙的冲突与无力:杜甫笔下难遂人愿的园林植物
        一、成都浣花草堂
        二、夔州之园
        三、植物与寄兴
        第三节 王维、杜甫对初盛唐园林游宴诗的超越:摆脱园林植物书写的“程式化”束缚
        本章结语
    第二章 驯化与吸纳:白居易的园林植物与审美空间
        第一节 绪论:园林植物书写的“集大成者”
        第二节 刚柔共济:园林植物的“崇高”与“优美”
        第三节 变化的审美空间:园林植物中的时间因素
        一、季节性的周期变化
        二、不同生命阶段的线性变化
        第四节 作为想象媒介的园林植物
        第五节 官能中的山林想象
        第六节 从园林植物看人工与自然的关系
        第七节 空间边界的区隔
        第八节 空间内部的个性化布置
        第九节 身体感知与日常活动中的园林植物
        第十节 “窗竹”意象与审美空间格局
        一、窗竹意象简史
        二、白居易的窗竹意象与室内视角
        三、逐层向内“驯化”的审美空间
        本章结语
    第三章 玩好与隐逸之间:李德裕笔下的平泉草木
        第一节 李德裕平泉山居诗概况
        第二节 园林植物的不同身份:珍奇玩好与故园意象的错位
        第三节 从园林组诗看各类植物的构景特征
        本章结语
    第四章 文本·道德·生活:苏轼笔下园林植物的人文化审美
        第一节 园林植物审美的人文化
        一、园林情调的淡化
        二、花木物态的虚化
        三、文本化与人格化:花木中的历史记忆与道德寄寓
        四、生活化:与文人生活的多重关联
        第二节 “种德”观念与园林植物的德性美
        一、“种木”即“种德”
        二、松柏与“久而后成”
        第三节 苏轼与白居易园林观及园林植物审美之异同
        一、苏白之同
        二、苏白之异
        本章结语
    第五章 共性·法度·因袭:晁补之笔下的东皋草木
        第一节 金乡东皋归来园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从两类植物看隐逸空间的划分及园林审美性的凸显
        第三节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相对成熟
        第四节 园林植物与历史场景的再现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知识化·场景化·拟人化:杨万里的园林植物书写
        第一节 杨万里园林植物书写概况
        第二节 园林植物自然特性的细致捕捉
        第三节 园林植物的环境因素与场景化、动态化书写
        第四节 园林植物的拟人化、戏剧化书写
        本章结语
下编唐宋诗歌典型园林植物意象的审美分析
    第一章 园林诗画中的“窗竹”意象
        第一节 窗与园林植物的结合
        第二节 内外之别:窗竹的视角问题
        第三节 白居易的窗竹诗
        第四节 “摄入”与“射出”:诗画视角的异同
        第五节 窗中竹与画中竹
        一、“窗景如画”观念的形成
        二、“窗景如画”观念与文人画中的“无窗之窗”
        三、窗竹与竹画对比的多重审美快感
        本章结语
    第二章 “出墙花木”的诗意与画趣
        第一节 墙与花木的“互妙”
        第二节 对园内的暗示:“出墙花木”的藏中之露
        第三节 出墙花的热闹多情与女性化书写
        一、春日出墙花的热闹与多情
        二、出墙花的女性化书写
        第四节 出墙花木与绘画
        一、“出墙”的画趣
        二、寓意的尴尬与画理的变通
        本章结语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一、基本典籍与资料类
    二、学术专着类
    三、论文类
附录一 唐宋绘画文献有关园林植物的记载
附录二 唐宋现存植物谱录叙录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2)宁波社区公园水生植物水质净化效益及景观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水质处理研究进展
        1.2.1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现状
        1.2.2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成因
        1.2.2.1 外源污染
        1.2.2.2 内源污染
        1.2.3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净化主要处理技术
        1.2.3.1 物理技术
        1.2.3.2 化学技术
        1.2.3.3 生物技术
        1.2.4 小结
    1.3 国内外水生植物水质净化与景观应用研究进展
        1.3.1 水生植物水质净化研究
        1.3.2 水生植物景观应用研究
    1.4 小结
    1.5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2.1 前期基础理论研究
        1.5.2.2 宁波社区公园景观水体现状调研分析与供试植物遴选
        1.5.2.3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同一浓度梯度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1.5.2.4 相同水生植物配置对不同浓度梯度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1.5.2.5 根据实验结果对社区公园提出水生植物景观提升建议
        1.5.3 技术路线
2 遴选地概况与供试植物遴选
    2.1 遴选地整体情况
        2.1.1 夏禹公园
        2.1.2 樱花公园
        2.1.3 福民公园
        2.1.4 春晖公园
        2.1.5 白云公园
    2.2 遴选地水质状况调查分析
    2.3 遴选地水生植物景观应用情况
        2.3.1 水生植物应用种类调查
        2.3.2 主要水生植物分布情况与频度分析
        2.3.3 主要水生植物花色分析
        2.3.4 主要水生植物株高与适宜水深分析
        2.3.5 植物景观存在的现状问题分析
        2.3.5.1 物种种类和生活型单一
        2.3.5.2 种植形式多样性不足
        2.3.5.3 造景空间利用不合理
        2.3.5.4 景观季相变化单一
        2.3.5.5 后期管理不到位
    2.4 社区公园景观水体水生植物遴选结果
3 水生植物配置水质净化实验研究
    3.1 实验地点及前期工作
        3.1.1 实验地点
        3.1.2 实验水体
        3.1.3 供试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
        3.1.4 供试植物的栽培
    3.2 实验说明及各指标测量方法
        3.2.1 实验说明
        3.2.2 各指标测量方法
        3.2.2.1 生物量测定
        3.2.2.2 COD测定
        3.2.2.3 NH_4~+-N测定
        3.2.2.4 TP测定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水生植物在不同水体中的生长情况
        4.1.1 水样Ⅰ中水生植物生长情况
        4.1.2 水样Ⅱ中水生植物生长情况
        4.1.3 水样Ⅲ中水生植物生长情况
        4.1.4 小结
    4.2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水样Ⅰ净化作用分析
        4.2.1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COD的去除效果
        4.2.2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NH_4~+-N的去除效果
        4.2.3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TP的去除效果
    4.3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水样Ⅱ净化作用分析
        4.3.1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COD的去除效果
        4.3.2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NH_4~+-N的去除效果
        4.3.3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TP的去除效果
    4.4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水样Ⅲ净化作用分析
        4.4.1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COD的去除效果
        4.4.2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NH_4~+-N的去除效果
        4.4.3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TP的去除效果
    4.5 各植物配置水质指标隶属函数值
    4.6 小结
5 宁波社区公园水生植物优化配置与景观提升建议
    5.1 水体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5.1.1 因地制宜原则
        5.1.2 生物多样性原则
        5.1.3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5.1.4 景观美学原则
        5.1.5 功能性原则
    5.2 水生植物种植形式
        5.2.1 点状种植
        5.2.2 线性种植
        5.2.3 面域种植
    5.3 宁波社区公园水生植物优化配置建议
        5.3.1 合理组配,丰富季相景观
        5.3.2 科学引种,提升物种多样性
        5.3.3 重视效益,兼顾景观生态
        5.3.4 提升管理,注重持续发展
        5.3.5 融入文化,突出景观意境
    5.4 宁波社区公园水生植物景观提升
        5.4.1 面状水域植物景观营造
        5.4.2 河道与岸线型水体植物营造
        5.4.3 湖中岛水体植物营造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致谢

(3)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元素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中国山水画与传统园林的融合
    2.1 中国山水画
    2.2 中国山水画创作规律
    2.3 中国山水画与传统园林的发展
    2.4 中国山水画对传统园林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传统中式园林与新中式景观
    3.1 中式景观设计的演变
    3.2 中式景观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3 传统中式园林与新中式景观的异同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山水画元素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 中国山水画的形式语言在新中式庭院中的应用
    4.2 中国山水画的要素在新中式庭院中的应用
    4.3 中国山水画的建构理法在新中式庭院中的应用
    4.4 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青岛市崂山区午山雅筑新中式庭院展示区设计
    5.1 区域概况
    5.2 青岛市崂山区午山雅筑新中式庭院展示区基地现状分析
    5.3 崂山区午山雅筑新中式庭院展示区设计理念
    5.4 总体设计与分区设计
    5.5 专项设计
    5.6 单项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选题依据与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相关概述
        1.3.1 风景园林绿地的概念
        1.3.2 风景园林绿地的作用
        1.3.3 主题的含义
        1.3.4 主景的含义
        1.3.5 主题设计的含义
        1.3.6 主景设计的含义
    1.4 国内外主题主景设计相关研究进展
        1.4.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4.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5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的基础理论
    2.1 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的定位与作用
        2.1.1 主题主景设计的定位
        2.1.2 主题主景设计的作用
    2.2 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的功能
        2.2.1 生态功能
        2.2.2 文化功能
        2.2.3 纪念功能
        2.2.4 教育功能
        2.2.5 运动功能
    2.3 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的影响因素
        2.3.1 绿地类型
        2.3.2 绿地功能
        2.3.3 绿地主题
        2.3.4 自然环境
        2.3.5 人文景观
        2.3.6 社会环境
        2.3.7 经济技术
        2.3.8 科学因素
        2.3.9 设计者
    2.4 小结
第3章 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研究
    3.1 风景园林绿地主题设计手法研究
        3.1.1 主题的类型
        3.1.2 主题的分类
        3.1.3 影响主题选择的因素及设计要素
        3.1.4 主题设计的立意原则与方法
        3.1.5 风景园林绿地主题设计手法
    3.2 风景园林绿地主景设计方法研究
        3.2.1 主景的特点
        3.2.2 主景设计原则
        3.2.3 主景设计的空间构图
        3.2.4 突出主景的方法
        3.2.5 风景园林绿地主景设计方法
    3.3 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案例与分析
        3.3.1 主题设计案例与分析
        3.3.2 主景设计案例与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实例应用设计——以济南市文旅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4.1 区位概况与分析
        4.1.1 地理位置与现状分析
        4.1.2 自然条件分析
        4.1.3 人文条件分析
    4.2 设计依据与原则
        4.2.1 设计依据
        4.2.2 设计原则
    4.3 总体设计方案构思
        4.3.1 设计理念与主题
        4.3.2 总体规划布局
        4.3.3 功能分区
        4.3.4 主题特色设计
        4.3.5 道路交通分析
        4.3.6 植物配置设计
        4.3.7 园林建筑设计
        4.3.8 景观小品设计
        4.3.9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4.3.10 夜景景观设计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件

(5)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选取景心理物理方法作为评价方法
        1.2.2 构建基于心理物理学理论的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相关指标因子体系
        1.2.3 选取样本乔木并获取相关数据
        1.2.4 样本乔木主客观结果的分析研究
        1.2.5 数据的整合与量化分析
        1.2.6 提出对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进行量化评价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框架
        1.2.7 模型检验
        1.2.8 探索提高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的方法
    1.3 研究方法及路径
        1.3.1 文献资料阅览
        1.3.2 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合分析
        1.3.3 多学科结合研究
    1.4 研究困难
        1.4.1 主观困难
        1.4.2 客观困难
    1.5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5.1 研究成果
        1.5.2 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
2.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2.1 概念阐述及研究范围界定
        2.1.1 景观及景观评价
        2.1.2 乔木
        2.1.3 “视”、“觉”及“评价”
        2.1.4 视觉评价的基本过程
    2.2 视觉评价方法
        2.2.1 专家学派
        2.2.2 认知学派
        2.2.3 经验学派
        2.2.4 心理物理学派
    2.3 植物景观视觉评价研究现状
        2.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4 景观视觉评价领域的发展趋势
        2.4.1 虚拟现实技术的适配性
        2.4.2 数字化工具的使用
        2.4.3 量化分析研究的增多
    2.5 本章小结
3.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的基本原理
    3.1 基于心理物理方法对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的基本思路
        3.1.1 心理物理学景观评价方法的原理
        3.1.2 心理物理学景观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3.1.3 各心理物理学景观评价方法的利弊
        3.1.4 现有心理物理学景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3.1.5 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景观评价可行性研究
    3.2 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方法
        3.2.1 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方法的基本流程
        3.2.2 客观属性的测量方法
        3.2.3 主观审美度的测量方法
        3.2.4 建立心理物理量化关系的方法
    3.3 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指标因子体系构建
        3.3.1 单株乔木视觉特征及影响因素
        3.3.2 设立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指标概述
        3.3.3 设立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相关因子
4.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评价
    4.1 研究样本
        4.1.1 样本城市概况
        4.1.2 样本乔木选择的基本原则
    4.2 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评价及数据处理
        4.2.1 各因子主观评价数据的获取
        4.2.2 各因子客观量化数据的获取
    4.3 评价结果的量化分析
        4.3.1 相关性分析
        4.3.2 曲线拟合
        4.3.3 回归分析
    4.4 客观刺激量与评价值间影响关系分析
        4.4.1 样本数据的获取
        4.4.2 主观评价值的获取与概况
        4.4.3 客观属性量值概况
        4.4.4 曲线拟合
        4.4.5 回归分析
        4.4.6 评价结果分析
    4.5 基于评价结果的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方法概述
        4.5.1 心理物理学方法及其函数
        4.5.2 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过程
        4.5.3 建立心理物理量化关系
5.基于实证评价结论的研究与思考
    5.1 模型检验
    5.2 提高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的建议
    5.3 结论及展望
        5.3.1 结论
        5.3.2 展望
    5.4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竹文化的宜宾市胡坝村景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竹文化及乡村景观规划基本理论
    2.1 竹文化
        2.1.1 竹的自然属性及分布
        2.1.2 竹文化的概念
        2.1.3 竹文化的特征
        2.1.4 竹文化的体现
    2.2 乡村景观基本理论
    2.3 相关理论研究
        2.3.1 景观生态学
        2.3.2 环境行为心理学
        2.3.3 场所精神
        2.3.4 文化符号
    2.4 基于竹文化的乡村景观规划
        2.4.1 竹文化与乡村景观规划之间的关系
        2.4.2 基于竹文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4.3 基于竹文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3.1.2 自然环境概况
        3.1.3 社会经济文化概况
    3.2 研究区现状分析
        3.2.1 道路交通分析
        3.2.2 现状环境分析
        3.2.3 问卷调查分析
第4章 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
    4.1 景观格局的内涵
    4.2 景观指数的选取
    4.3 研究区景观分类及制图
    4.4 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4.4.1 景观基本特征分析
        4.4.2 景观格局空间特征分析
    4.5 景观格局现状问题及和后期规划
        4.5.1 现状分析
        4.5.2 乡村景观格局规划
第5章 研究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5.1 研究区规划设计
        5.1.1 规划依据
        5.1.2 规划定位
        5.1.3 规划目标
        5.1.4 竹文化构思
    5.2 总体规划
        5.2.1 总体布局
        5.2.2 功能分区
        5.2.3 分区规划
        5.2.4 景观结构规划
        5.2.5 道路交通规划
    5.3 专项规划
        5.3.1 植物配置
        5.3.2 照明系统规划
        5.3.3 水系规划
        5.3.4 配套设施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合肥环城公园色彩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色彩概念
        1.1.1 色彩的定义
        1.1.2 颜色识别
        1.1.3 颜色属性
        1.1.4 颜色关系
    1.2 园林景观中的色彩概念
        1.2.1 自然色
        1.2.2 半自然色
        1.2.3 人工色
    1.3 相关理论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的区别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2.2.3 技术路线
3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理论与应用方法
    3.1 园林色彩及色彩应用基本原则
    3.2 园林色彩分类特征
        3.2.1 自然色
        3.2.2 半自然色
        3.2.3 人工色
    3.3 园林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基本原则
        3.3.1 以人为本
        3.3.2 整体和谐
        3.3.3 因地制宜
    3.4 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理论研究
        3.4.1 园林景观中色彩的作用
        3.4.2 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分类标准
    3.5 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5.1 色彩视觉效应应用
        3.5.2 色彩的共感觉
        3.5.3 材料与颜色
        3.5.4 光影变化与色彩呈现
        3.5.5 传统文化的色彩内涵
        3.5.6 色彩设计理念
    3.6 园林色彩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3.6.1 园林景观中色彩设计手法
        3.6.2 园林植物色彩理论与方法
        3.6.3 园林建筑色彩理论与方法
        3.6.4 园林小品设施色彩理论与方法
        3.6.5 水景色彩理论与方法
        3.6.6 道路广场铺装与假山置石色彩理论与方法
4 合肥市环城公园中的色彩应用研究
    4.1 环城公园中色彩类型与特征
        4.1.1 类型
        4.1.2 特征
    4.2 环城公园中色彩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4.2.1 环城公园中色彩目标
        4.2.2 合肥环城公园色彩与合肥市城市色彩设计基调
    4.3 环城公园中色彩设计
        4.3.1 植物色彩设计
        4.3.2 构筑物色彩设计
        4.3.3 道路色彩设计
        4.3.4 水体色彩设计
        4.3.5 假山色彩设计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生态文明建设中设施园艺景观的重要性
        1.2 生态文明建设中设施园艺景观的特殊性
        1.2.1 设施园艺的特点
        1.2.2 生态文明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的功能
        1.3 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设施园艺景观的重要性
    2 相关概念
        2.1 园艺
        2.2 设施园艺
        2.3 设施园艺景观
    3 设施园艺景观国内外研究进展
        3.1 设施园艺景观国外研究进展
        3.2 设施园艺景观国内研究进展
    4 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整理法
        4.2.2 实地调査法
        4.2.3 统计分析法
        4.2.4 SWOT分析法
        4.3 设计规范、原则
        4.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4.3.2 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4.3.3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4.3.4 污水处理的设计规范
    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设施园艺景观在科技农业产业园中应用案例研究
    1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农业产业园
        1.1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农业产业园概况
        1.1.1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1.1.2 文化底蕴深厚,文明悠久
        1.1.3 政府扶持,科研实力雄厚
        1.2 科技农业产业园布局
        1.2.1 产业园内设施园艺种类及造价
        1.2.2 科技农业产业园内设施园艺科研应用
        1.2.3 设施园艺景观应用
        1.3 产业园内设施园艺景观特性
        1.4 产业园内设施园艺景观造景功能
        1.5 讨论
        1.5.1 设施园艺景观营造可借鉴之处
        1.5.2 设施园艺景观造景建议
第三章 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实践研究
    1 实践研究—宜都市某小镇设施园艺景观设计
        1.1 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1.1 结合项目地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提高商业景观空间品质
        1.1.2 与地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1.1.3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2 项目概况
        1.3 宜都市某小镇发展SWOT分析
        1.4 设计理念分析
        1.5 规划布局
        1.5.1 平面规划设计
        1.5.2 功能分区
        1.6 景点分项设计
        1.6.1 异形温室景观设计
        1.6.2 形象街道设计
        1.6.3 儿童游乐区设计
        1.6.4 植物设计
    2 实践研究—尤溪村康养小镇设施园艺景观设计
        2.1 乡村振兴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2.1.1 原生态景观元素的修复与保留
        2.1.2 采用可持续发展景观元素
        2.2 项目概况
        2.3 尤溪村康养小镇发展SWOT分析
        2.4 总体景观规划布局
        2.5 景点分项设计
        2.5.1 设施园艺景观
        2.5.2 “发”文化景观
        2.5.3 花海景观
        2.5.4 植物设计
    3 实践研究—宁德近海某污水厂内设施园艺景观设计
        3.1 污水厂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3.2 污水厂景观设计目标
        3.3 项目概况
        3.4 宁德近海污水厂景观SWOT分析
        3.5 污水处理的设计规模与规范
        3.6 生物处理和偶联工艺
        3.7 景观设计
        3.8 景观分析
        3.8.1 场地特征的突显
        3.8.2 多层次景观空间
        3.9 景点分项设计
        3.9.1 分区设计分析
        3.9.2 异形温室景观设计
        3.9.3 厂区内休憩区景观设计
        3.9.4 植物设计
        3.9.5 景观视线分析
    4 讨论与总结
        4.1 讨论
        4.1.1 设施园艺景观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运用
        4.1.2 设施园艺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运用
        4.1.3 设施园艺在城市近郊污水厂中的运用
        4.2 总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语
        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造景建议
        1.1.1 充分利用设施园艺功能进行景观营造
        1.1.2 温室应进行外观创新
        1.1.3 有机结合其他物质景观
        1.1.4 结合屋顶花园打造新型景观
        1.1.5 应用于污水厂等特殊场地
    2 讨论
        2.1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科技产业园设施园艺景观调查分析
        2.2 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实践研究
    3 论文创新点
    4 展望
        4.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将设施园艺景观运用于在城市造景
        4.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将设施园艺景观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造景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 发表论文
    2 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致谢

(9)水景景观设计中水形态的表达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
2 水景景观与水形态的相关概念
    2.1 水景景观基本概念
        2.1.1 水景景观定义
        2.1.2 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1.3 水景在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
        2.1.4 水景景观的构成与分类
    2.2 水形态基本概念
        2.2.1 水形态概念及其特性
        2.2.2 水形态的发展趋势
    2.3 相关基础理论
        2.3.1 环境美学在水景景观中的体现
        2.3.2 景观生态学在水景景观中的体现
        2.3.3 环境心理学在水景景观中的体现
        2.3.4 参与性景观在水景景观中的体现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案例分析与总结
    3.1 国外案例分析研究——以海德公园戴安娜纪念喷水池为例
        3.1.1 戴安娜纪念喷水池设计背景
        3.1.2 戴安娜纪念喷水池的设计理念
        3.1.3 戴安娜纪念喷水池中水形态表达分析
        3.1.4 戴安娜纪念喷水池案例总结
    3.2 国内案例分析研究——以“水体验”成都云朵乐园为例
        3.2.1 成都云朵乐园项目背景
        3.2.2 成都云朵乐园设计理念
        3.2.3 成都云朵乐园水形态分析
        3.2.4 麓湖云朵乐园案例总结
    3.3 章节小结
4 水形态的艺术表达与景观营造
    4.1 水形态的构成
        4.1.1 静水形态
        4.1.2 流水形态
        4.1.3 落水形态
        4.1.4 喷水形态
    4.2 水形态的艺术表达
        4.2.1 静水形态的艺术表达
        4.2.2 流水形态的艺术表达
        4.2.3 落水形态的艺术表达
        4.2.4 喷水形态的艺术表达
    4.3 水形态艺术表达特征分析
        4.3.1 感知特征
        4.3.2 意境特征
        4.3.3 文化特征
    4.4 水形态景观营造的方法
        4.4.1 空间环境营造
        4.4.2 提取自然形态
        4.4.3 融入文化主题
    4.5 本章小结
5 水形态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洛南县西城新区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5.1 洛南县西城新区水景观规划设计概况
        5.1.1 背景介绍
        5.1.2 洛南新区水景观规划环境条件
        5.1.3 洛南新区水景观规划与西城新区建设关系
    5.2 洛南县西城新区水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5.2.1 地形现状分析
        5.2.2 水系现状分析
        5.2.3 植被现状分析
        5.2.4 综合现状分析
    5.3 洛南县西城新区水景观规划水系设计
        5.3.1 基地水系景观设计原则
        5.3.2 基地水景观规划方案设计
        5.3.3 基地水景观功能设计
        5.3.4 基地水景观节点设计
        5.3.5 基地水景观竖向设计
        5.3.6 基地水景护岸设计
    5.4 洛南县西城新区水景观中水形态设计
        5.4.1 静水形态设计
        5.4.2 流水形态设计
        5.4.3 落水形态设计
        5.4.4 喷水形态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图录与表录

(10)可看的园林视觉与空间的演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研究的依据
    二、论文概念的界定
    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论文研究现状综述
    五、论文研究方法
    六、论文研究框架
第一章 从画到园:作为图纸的园林绘画
    1.1 山水画与园林的关系探究
        1.1.1 山水画与园林的相关性
        1.1.2 山水画与园林创作手法的互借
        1.1.3 从山水画到园林绘画
    1.2 手卷呈现的倪瓒《狮子林图》与狮子林
        1.2.1 《狮子林图》中的画面空间分析
        1.2.2 文字记载中的狮子林
    1.3 册页呈现的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与拙政园
        1.3.1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画面空间分析
        1.3.2 《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拙政园
    1.4 册页呈现且兼具单幅、手卷特点的张宏《止园图》与止园
    1.5 册页呈现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与四十景
        1.5.1 《圆明园四十景图》的概述
        1.5.2 《圆明园四十景图》构图及绘画风格
    1.6 《园冶》中的造园图像解读
        1.6.1 《园冶》中由绘画而来的造园手法
        1.6.2 《园冶》中的图像概述
    1.7 本章小节
第二章 从园到画:当代园林绘画对园林的再现
    2.1 从“园”开始:“园”的解析
    2.2 园林绘图:建筑师笔下的园林
    2.3 园林之对景写生
        2.3.1 水墨雕塑与园林写生
        2.3.2 人文情怀与园林写生
        2.3.3 诗性意味与园林写生
    2.4 园林之意象表现
        2.4.1 斑斓彩色与黑白交错
        2.4.2 雨、水、园
    2.5 园林之装饰趣味
        2.5.1 工笔与重彩
        2.5.2 色彩下的传统
    2.6 园林之抽象构成
        2.6.1 寻求新图式的园林绘画
        2.6.2 拼贴与透叠的苏园
    2.7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园林的影像记录
    3.1 摄影艺术中的园林:从真实记录到观念表达
        3.1.1 建筑摄影与中国园林
        3.1.2 观念摄影与中国园林
    3.2 记录影像中的园林
        3.2.1 人文特写纪录片:《苏园六纪》
        3.2.2 央视纪录片:《园林》
    3.3 实验影像:电影建筑学视角的园林空间重读
        3.3.1 电影建筑学(Cinematic Architecture)
        3.3.2 作为空间教学的电影建筑学
        3.3.3 电影建筑学课程作业之《园林迷像》
        3.3.4 电影建筑学课程展演之《瞬时园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园林的实验艺术
    4.1 假山石:园林要素的放大
        4.1.1 假山之美与叠山艺术
        4.1.2 传统的复活:当代绘画艺术中的假山石
        4.1.3 材料的置换:当代观念雕塑和装置艺术中的假山石
        4.1.4 参数化设计的假山石
    4.2 桃花源:理想与诗意的当代探寻
        4.2.1 理想之地的再现:《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4.2.2 空间诗意的探寻:《瞬时桃花源》
    4.3 苏州园林:影像与交互下的综合媒体实验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园林重构
    5.1 园林策展
        5.1.1 唐克扬和《活的中国园林:从幻象到现实》
        5.1.2 作为文人的空间姿态·五种:《当代苏州园林与生活艺术展》 ..
    5.2 园林变体:园林形式的承续
        5.2.1 与古为新:方塔园
        5.2.2 复制与仿照:明轩
        5.2.3 几何体与三角形:苏州博物馆
        5.2.4 盆景再现: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
        5.2.5 人类理想家园:中国园林博物馆
    5.3 园林方法:中国当代建筑的新探索
        5.3.1 园林方法的提出
        5.3.2 园林方法实验的活动
        5.3.3 回归自然:王澍
        5.3.4 城市山林:董豫赣
        5.3.5 园林六则:葛明
        5.3.6 几何营造胜景:李兴钢
    5.4 图形与创意:平面设计中的园林表现
    5.5 景观、艺术、互动
    5.6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浅谈灯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唐宋诗歌与园林植物审美[D]. 王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2]宁波社区公园水生植物水质净化效益及景观优化研究[D]. 皇甫嘉弘.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8)
  • [3]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元素应用研究[D]. 于婷.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风景园林绿地主题主景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 赵雪莹.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5]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单株乔木视觉观赏性量化评价研究[D]. 陈秋池. 海南大学, 2020(02)
  • [6]基于竹文化的宜宾市胡坝村景观规划研究[D]. 赵婕.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合肥环城公园色彩设计研究[D]. 何梦楠.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4)
  • [8]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研究[D]. 鲁瑶.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9]水景景观设计中水形态的表达与运用研究[D]. 刘雨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可看的园林视觉与空间的演绎研究[D]. 宋扬.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浅谈照明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