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美术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坤[1](2021)在《基于当代艺术素材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艺术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革新,当代艺术的出现是对社会生活态度和创作观念的崭新表达、是对传统绘画方法的颠覆、以及创作材料的重新选取和使用,其包容性和多元化亘古未有。而当今美术教学中对于当代艺术素材的更新不够完善和详尽,不能满足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下对于新艺术形式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当代艺术素材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可以开发和形成学生的多元思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价值判断。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如何通过当代艺术素材解决相对陈旧乏味的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求新的内部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概念界定梳理、现状调研和当代艺术素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及契合性分析,制定典型性教学策略,设计并通过实践摸索行之有效的当代艺术教学案例。本研究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是关于当代艺术的概念界定和理解部分,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整理总结专家学者对当代艺术的界定和阐述,提出笔者关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并对本研究中涉猎的当代艺术进行分析。第二个章节是本研究的整体调研部分。分别对人美版、人教版、湘美版三个版本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进行调研、教学现状调研、当代艺术认知程度调研以及相关案例调研。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用具体数据和图表,分析当代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第三个章节主要阐述了当代艺术素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培养综合能力和多元思维的价值取向及教学行为导向;从当代艺术的特征角度、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角度以及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角度,三个方面作关于当代艺术素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契合性分析。第四章,首先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教师的教研能力等方面论证当代艺术素材开发和筛选的基本原则;其次,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并制定适合当代艺术的高中美术鉴赏的实施策略和方法,笔者采用不同案例阐述了五种具有典型性的教学策略。第五章是本研究中的教学实践部分,笔者设计并实施了《与传统邂逅的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主题》两个主题单元化教学案例,通过鉴赏课、活动课与创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在设计中以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方式予以呈现,并阐明设计意图。最后,以第六章作为结章总结该研究中关于实践部分的教学成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并对未来关于当代艺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进一步教学活动进行展望。
李雅文[2](2021)在《教师示范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园绘画活动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教师示范作为绘画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再一次使美术教育中的示范教学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但《指南》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并未详细说明,因此许多幼儿园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对于该不该教、怎样教以及何时教的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困惑。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教师示范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旨在为一线教师的绘画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实验法和作品分析法,同时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分析。在山西省侯马市选择一所幼儿园,随机选取两个大班共32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美术教学活动。在大一班采用重点示范方式进行绘画教学,大二班采用整体示范方式进行绘画教学。通过调查与实验,分析教师示范方式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并比较幼儿在重点示范与整体示范两种不同教师示范方式下绘画表现的差异。并且,在前述研究基础上为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的运用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建议。研究结论:(一)绘画活动中的教师示范可以促进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发展。(二)两种不同教师示范方式对幼儿的绘画表现产生不同的影响。重点示范有助于幼儿掌握绘画的重难点,最大限度发挥其绘画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整体示范则加深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直观感知,帮助幼儿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并且,两种不同的教师示范均在阶段性示范下呈现示范内容,幼儿既不会出现不会画的情况,同时也不会完全临摹教师示范的内容。因此,在绘画教学活动中采用重点示范更能提高大班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在本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笔者为一线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主张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合理选择绘画题材;重视示范方式的运用,合理把握示范时机;结合幼儿发展水平,灵活运用重点示范与整体示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科学评价绘画作品;肯定幼儿的绘画表现,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
谷婧璇[3](2021)在《民间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蓝白之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阶段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及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初中阶段民间工艺进入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和发扬民间传统工艺,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将具有地方韵味的民间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材“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例中,可以引导学生珍视民间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目前初中美术教材“设计·应用”领域的民间工艺的课程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沿着教学与实践的行文脉络,主要分为: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效果与反思的相关问题阐释三部分。首先,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合理地运用于初中阶段民间工艺教学设计当中,将相关概念给予了界定,对民间工艺教学设计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此为依据,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探讨了在初中美术教材中“设计·应用”领域民间工艺的发展。其次,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际,选取八年级上册《蓝白之美》一课,探寻“设计·应用”领域民间工艺教学的总体思路,以及把握国家对于初中美术课标的调整要旨,试图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贯穿民间工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最后,借助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个案评估,分析特定教学形式是否契合民间工艺教学的总目标,以及特定区域个性化课程对教材“设计·应用”领域的宏观教育期待,对出现的实践相关问题进行反思。经过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可以认为:一方面,初中美术民间工艺的教学内容,承载了特定时期教学需求的调整和变迁,是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民间工艺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另一方面,教学实施者在运用教材教学过程中,拥有诸多个性化的方案和途径,重要的前提,把握民间工艺教学的核心精神与教材意旨导向核心,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调整,完成民间工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形成传承民间工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靳帧[4](2021)在《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也逐渐成为一门必学课程,版画的形式种类多样。综合版画是一种独特又新颖的版画种类,它有着独有的魅力所在,在综合版画的制作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探索与尝试多种材料和方式,并从制作中感受综合版画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取材贴近生活。综合版画对培养儿童动手动脑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着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它的绘画过程不同于其他绘画,过程的趣味性能带给学生更多的热情、好奇心、创作欲等。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变化不同,综合版画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阶层,从浅至深,从易到难的设置课程,教学策略从实际情况出发,分层教学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然而,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中着重强调的两种能力,以此综合版画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本文主要研究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性,以沈阳地区的几所小学展开问卷调查,先行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背景和对综合版画的认识,并结合以文化路小学为例对学生展开综合版画教学,了解实际学习情况和对综合版画教学展开研究和发展,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版画印制原理以及加深对综合版画的了解,体验综合版画制作的过程,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根据课程实践和调查分析,论证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的意义。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交代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现状分析和综合版画的概念;第一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可行性;第二章主要以沈阳地区的小学为例对综合版画教学展开深入的调查与实践,分别对文化路小学、辽中一小、珠江五校保利校区进行了解调查,选择其中一所文化路小学进行实践教学,分析实际实施情况,从实践中分析教学的制约问题;第三章针对以上综合版画教学的调查与实践,论证综合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包括综合版画教学对学生的意义、对教师的意义和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第四章整合实践中综合版画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以及对实践中的教学反思。
田瑶[5](2021)在《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制定教育使命和目的的重要依据。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全面素养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则是艺术教育的中坚。美术是运用一定的媒材及技术表现人的需求、想象、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活动,也是一项将艺术的人文性和技术性完美结合起来的艺术活动。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拥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各种具有美感的形态对人进行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陶冶,培养人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创新能力,塑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美术教育的回顾。分别对中西美术教育的发展和中西美术学院的发展做了线性梳理。第二部分为当代高等美术教育的问题。从学科的规定和教育的本质两个角度来揭示高等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为当代高等美术教育问题的原因。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对当代高等美术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层次分析。第四部分为当代高等美术教育问题的对策。根据当代高等美术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美术学科的本质、美术教育的使命和目的为导向,对美术教育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回归美术教育的本质。
陈璐[6](2020)在《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时代由于受到全球信息化的冲击,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传统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不可被忽视。蒙古族人民由于气候或战争等原因,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以畜牧和狩猎为主。蒙古族人民将动物的皮毛剥下制作成生活用品或可供保暖的衣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皮革艺术。笔者对具有蒙古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蒙古族皮革艺术进行研究,对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201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的“关注文化与生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1,表明了美术课程不仅仅传递美术学习的基本技巧,还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为此,本课题以通辽市科尔沁区为例,将蒙古族皮革艺术与通辽市小学美术教育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堂中借助蒙古族皮革艺术独特的材料和技法,使学生通过蒙古族皮革艺术实践课程,认识并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概念界定与论文结构;第一章对蒙古族皮革艺术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蒙古族皮革艺术的历史、分类、特征以及应用价值;第二章是关于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并对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第三章通过对前两章的概念阐述与调研分析,论述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意义;第四章是本论文的创新教学方案设计部分,其中包括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蒙古族皮革艺术课程的背景、教学方案设计,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即将面临的问题和拟解决的方法。最后,对本论文的调研实践过程进行总结。
许潺[7](2020)在《小学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以贵阳市S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因为它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于教学实践中。学生视觉思维的发展、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增强,都需要培养与发展其图像识读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所有的美术活动。所以,本文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首先,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了解图像识读素养的具体内涵以及其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提出了怎样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揭示美术教学与图像识读二者之间是目标与手段、结果与过程的关系,了解和分析小学美术图像识读能力教学的现状和原因,这也正是本文期望通过研究加以解决的问题。其次,开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基于图像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美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通过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主动意识、变化意识、联系意识等,丰富教师专业素养和转变教学行为,完善文本理解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等方面研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并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积极探索有效应用的策略。最后,从图像学的角度将图像识读的过程分为“观看”“识别”“解读”“表达”四个方面,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认识、判断和评价,培养“感受特征”“掌握信息”“识别类别”“解读意义”为目标的图像识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图像识读能力技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视觉审美能力以及视觉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敏锐的图像识读能力与健康的审美观。
陈俊琰[8](2020)在《美术作品雷同化背后潜藏的美术核心素养缺失问题及对策 ——以中学美术教育实践为例》文中指出华东师范大学的钱初熹老师在做客雅昌论坛中提到她经常在画展上看到这样的情景:上海与四川的学生虽然相隔千里,但是他们画出来的东西却是相似的,缺少地域性特征,美术作品趋向雷同化。不仅如此,在博山区X中展览墙上也发现了大量的雷同化美术作品。针对美术作品雷同化这一问题,对淄博市博山区的中学生和互联网上的中小学生美术作品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均存在雷同化的现象,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发现:从横向的群体来看,美术作品雷同化这一问题蔓延群体广,不仅存在于中学生群体中,在高考的艺考培训中甚至是全国美展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纵向的时间轴来看,该问题由来已久。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个体艺术生命的延续与发展,而且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解决美术作品的雷同化问题迫在眉睫。进一步分析其成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缺失,因此,应当开展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最大限度地避免美术作品的雷同化,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地发展。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是一种真实性的学习,既要改变教育者传授“双基”方式的单一化和受教育者运用“双基”空间的局限化,又要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加多样化,改变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标准的片面化,使其形式更加多元化。运用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策略,在课内与课外开展美术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相应反思。旨在使学生夯实美术核心素养,体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避免出现美术作品雷同化的问题,让美术教学进入一个“新常态”,使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蒋僡[9](2020)在《绘本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以贵阳市观山湖区逸都国际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社会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当下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同时也对当下的美术教育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好的课堂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那么积极探索和发现新的美术教学资源已不再仅仅只局限于美术教材的课程。作为教育者应积极加强实践探索,寻找并开发出丰富而有效的新课程资源,而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美术教学资源。绘本,它图文并茂,并具有独特的外形设计、精美的图画、巧妙的构图、丰富的色彩、有内涵寓意的故事内容、多元的文化知识理念,可谓是凝聚多种教育价值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它深深地吸引着儿童的注意力并备受青睐,这为美术课堂教学打下了可行性的教育实践基础,也为美术课程支撑了更为丰硕的教学资源。本研究将绘本作为教学资源深入运用到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中,积极探索绘本与美术课程标准四个学习领域之间的教学关系,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理念,积极发挥绘本最有益的教学价值并尝试和探索出相应的美术课程,形成一个连接的整体,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探讨的是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同时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条件基础。第二章主要对绘本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绘本的种类以及艺术特征,并确定绘本与教学之间的价值作用关系,以便在教学前得以确保绘本的筛选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并能筛选出适合美术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绘本资源。第三章主要探讨筛选绘本的策略,共分为三节,目标是要筛选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绘本。第一节是筛选绘本的理论原则,探讨的是以新时代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为背景基础,同时以美术学科重点“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作为筛选原则,结合这两点作为筛选绘本的时代背景基础与理论条件;第二节是对逸都国际学校的情况调查与分析,主要是针对逸都国际学校小学部低年级学生和贵阳市各区美术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根据结果分析来拟定符合绘本教学且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设计理念;第三节是绘本教学实践探索的课程设计理念,总共分为五大点,分别从开发绘本资源、教学环境、综合能力发展、教学评价、人格成长进行分析和构建。第四章主要研究绘本运用到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教师遵循美术课程标准“四标”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作为教学宗旨,分别从“知识技能——用之以脑,体验动手的乐趣、生活常识——动之以情,感受生命的魅力、人格信念——启动身心,探索未知的表达”来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和研究,并统计和分析了实践结果,得出了研究结论。第五章结语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并对绘本教学后期再延续的研究做一个更完整而全局地再认识、再思考、再理解、再深入。
李媛媛[10](2020)在《高校美术教育中MOOC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MOOC的自主学习、便捷授课、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受到教育界极大欢迎。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MOOC教学将成为与美术教育传统课堂教学并存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也将成为未来高校美术教育竞争的一个新领域。研究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MOOC教学模式的现状、特征、理念,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反思,有助于持续提升高校美术教育质量。与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相比较,MOOC教学模式不受时空限制、自由性强、受众面广;讲授的内容也更广更深更完整;可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学习方式由“教师单向知识传授”到“交互式、个性化学习”;学生由“注重接受”到“具有更强的反思和批判性”等;但其同时也具有教学方式偏直观演示、表现形式相对具象、教学考核评价经验感悟性强的学科特性。MOOC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因而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辩证地看待MOOC教学模式和美术传统教学模式,摄取两者优点,构建“MO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待解决美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矛盾,如课程内容膨胀和学时不断缩短、师教和生学、受众差异化、深度和广度等。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对美术MOOC现状展开研究,在分析MOOC教学模式和美术传统教学模式的异同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翻转课堂推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使MOOC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实体课堂得以落地,实现优势互补。借助智慧树平台,探索构建“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经典工笔画临摹——宋人花鸟”课程作为实践应用案例分析,进一步从高校美术教学层面反思“MOOC+翻转课堂”的应用情况。尝试从理论层面反思美术传统课堂讲授和MOOC学习优势互补的“比重控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度”等专业命题。以期对所建构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以培养更多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高素养”+“精专业”的美术人才。
二、谈美术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美术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当代艺术素材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当代艺术的概念界定和理解 |
第一节 当代艺术的概念界定梳理 |
第二节 本研究中的当代艺术理解 |
第三节 当代艺术范畴——“主题”列举和分析 |
第二章 当代艺术素材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现状与相关调研 |
第一节 新版现行高中美术鉴赏教材调查分析研究 |
第二节 教学现状及当代艺术的认知程度调研 |
第三节 当代艺术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推广普及的案例 |
第三章 当代艺术素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价值取向和契合性分析 |
第一节 价值取向和教学行为导向 |
第二节 契合性分析 |
第四章 当代艺术素材的开发和筛选及教学策略与方法 |
第一节 当代艺术素材开发和筛选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
第五章 当代艺术素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主题单元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一) |
第二节 主题单元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二) |
第六章 课程教学的结论与思考 |
第一节 教学成效 |
第二节 教学实践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于高中生对当代艺术认知程度调查问卷 |
附录 B 关于高中当代艺术教学现状教师访谈问题表 |
致谢 |
(2)教师示范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3.研究目的 |
4.研究假设 |
(二)概念界定 |
1.教师示范 |
2.幼儿绘画表现力 |
(三)文献综述 |
1.教师示范的相关研究 |
2.幼儿绘画表现力的相关研究 |
(四)理论基础 |
1.艾斯纳的儿童绘画教学理论 |
2.加德纳“U线型”儿童绘画发展理论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研究工具 |
4.研究程序 |
5.统计方法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示范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分析 |
(二)重点示范与整体示范对幼儿绘画表现力影响的差异分析 |
1.前测阶段,重点示范班与整体示范班绘画表现力分析 |
2.绘画教学中,重点示范班与整体示范班绘画表现力各维度差异分析 |
3.后测阶段,重点示范班与整体示范班绘画表现力分析 |
三、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绘画活动中的教师示范可以促进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发展 |
2.阶段性示范时机下,重点示范与整体示范对幼儿绘画表现提高作用存在显着差异 |
(二)教育建议 |
1.深入了解幼儿,合理选择绘画题材 |
2.重视示范方式的运用,合理把握示范时机 |
3.结合幼儿发展水平,灵活运用重点示范与整体示范 |
4.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科学评价绘画作品 |
5.肯定幼儿的绘画表现,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 |
四、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一)样本选择的局限 |
(二)绘画教学中的教师示范局限于教师示范方式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
(四)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带有主观色彩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绘画教学活动 |
附录 B 部分幼儿绘画作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民间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蓝白之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美术民间工艺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 |
第一节 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二节 民间工艺教学设计的内涵 |
第三节 民间工艺教学设计的价值 |
第二章 民间工艺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一节 民间工艺实践的教学现状 |
第二节 学生主体的学习现状及分析 |
第三章 民间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与实践 |
第一节 苏少版《蓝白之美》教学设计 |
第二节 苏少版《蓝白之美》教学实践 |
第四章 民间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效果与反思 |
第一节 民间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效果 |
第二节 民间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综合版画的概念 |
第二章 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可行性 |
一、综合版画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 |
二、综合版画具有可操作性和创造性 |
第三章 以沈阳地区小学为例开展综合版画教学的调查与实践 |
一、综合版画教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一)关于综合版画教学对教师的调查 |
(二)关于综合版画教学对学生的调查 |
二、综合版画教学具体实施情况 |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二)根据不同年级,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
三、综合版画教学的制约问题体现及可持续性发展 |
(一)综合版画教学的制约问题体现 |
(二)综合版画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四章 综合版画教学案例 |
一、1-2 年级教学案例 |
二、3-4 年级教学案例 |
三、5-6 年级教学案例 |
四、综合版画教学反思 |
第五章 综合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
一、综合版画教学对学生的意义 |
二、综合版画教学对教师的意义 |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
(二)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
(三)开发思路,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
三、综合版画教学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版问卷 |
附录2 教师版问卷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奖作品清单 |
致谢 |
(5)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
2.文献综述 |
3.概念 |
4.创新之处 |
1.美术教育的回顾 |
1.1 中西美术教育的发展 |
1.1.1 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
1.1.2 西方美术教育的发展 |
1.2 中西美术学院的设立 |
1.2.1 中国的美术学院的设立 |
1.2.2 西方的美术学院的设立 |
2.当代高等美术教育的问题 |
2.1 问题的由来 |
2.2 从学科的规定看问题 |
2.2.1 人文学科的使命与目的 |
2.2.2 美术学科的使命与目的 |
2.3 从教育的本质看问题 |
2.3.1 教育的目的与大学的使命 |
2.3.2 高等美术教育的使命与目的 |
3.当代高等美术教育问题的原因 |
3.1 外部原因 |
3.1.1 社会 |
3.1.2 经济 |
3.1.3 文化 |
3.2 内部原因 |
3.2.1 教育的一般发展 |
3.2.2 美术与高等教育的相互作用 |
4.当代高等美术教育问题的对策 |
4.1 教育目的的回归 |
4.1.1 艺术让人成为人 |
4.1.2 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
4.2 培养过程的回归 |
4.2.1 探索人才培养新目标 |
4.2.2 探索开设多学科交叉的新专业 |
4.2.3 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 |
4.2.4 持续改进教育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概念界定与论文结构 |
第一章 蒙古族皮革艺术概述 |
第一节 蒙古族皮革艺术的历史发展演变 |
第二节 蒙古族皮革艺术的分类与特征 |
一、蒙古族皮革艺术的分类 |
二、蒙古族皮革艺术的特征 |
第三节 蒙古族皮革艺术的应用价值 |
一、实用价值 |
二、审美价值 |
三、教育价值 |
四、商业价值 |
第二章 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现状分析 |
一、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现状实地调研 |
二、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
第二节 通辽市小学蒙古族皮革艺术主题美术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生调查问卷部分 |
二、美术教师调查问卷部分 |
三、调查问卷分析与总结 |
第三章 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
第一节 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
一、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 |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三、丰富学校课堂教学内容 |
第二节 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学习领域及应用意义 |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
第四章 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创新教学实践方案 |
第一节 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背景 |
第二节 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创新教学方案设计 |
一、教学方案设计一《蒙古族主题装饰壁挂》 |
二、教学方案设计二《家乡的艺术》 |
三、教学方案设计三《当皮革遇上羊毛毡》 |
第三节 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教学方案总结 |
一、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蒙古族皮革艺术融入到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学生卷) |
附录2 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美术教师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小学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以贵阳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核心素养研究 |
2.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
3.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
4.图像识读能力教学的研究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一、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
2.图像识读内涵 |
(二)理论基础 |
1.图像学理论 |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1)教学思想 |
(2)教学方法 |
(3)教学设计原则 |
3.有效教学理论 |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
(一)调查工具 |
1.教师调查问卷的编制 |
2.学生访谈提纲的编制 |
(二)调查过程 |
1.调查对象 |
2.调查目的和内容 |
3.调查方法与过程 |
(三)调查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
1.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及分析 |
2.学生访谈的调查结果 |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教师认识不充分 |
(二)教学行为未落实 |
(三)学生主体性缺失 |
(四)重欣赏轻表达 |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教师获取相关知识渠道狭窄 |
(二)教师不善于挖掘教材内容 |
(三)图像识读教学能力不足 |
(四)学生学习主观动机不强 |
五、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 |
(一)教学过程 |
(二)教学反思 |
1.以情境带动学生观看 |
2.以生活引导学生识别 |
3.以提问促进学生解读 |
4.以讨论交流表达感受 |
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图像识读能力的优化策略 |
(一)丰富学科知识,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
1.加强理论学习 |
2.提高专业素养 |
3.利用信息技术 |
(二)增强教材研究,整合教材课程内容 |
1.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
2.跨学期重组教材内容 |
3.结合教材开展综合实践 |
(三)转变教学行为,增强学生识读感受 |
1.创设读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
(1)充分的硬件设施 |
(2)熟练的软件应用 |
2.优化图像识读的培养方法 |
(1)感悟式欣赏 |
(2)对比式欣赏 |
3.关注作业的预设与调适 |
(四)立足生本课堂,开发学生自身优势 |
1.让学生会观看 |
2.让学生会识别 |
3.让学生会解读 |
4.让学生会表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问卷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8)美术作品雷同化背后潜藏的美术核心素养缺失问题及对策 ——以中学美术教育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现阶段中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的现状 |
第一节 美术作品雷同化的相关概念 |
一、“雷同”与“模仿” |
二、“雷同”与“样式” |
第二节 美术作品雷同化的相关调查 |
一、博山区X中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问题 |
二、互联网上中小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问题 |
三、美术作品雷同化问题蔓延群体广且由来已久 |
第二章 中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的成因分析 |
第一节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缺失是中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的根本原因 |
一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中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的关系 |
第二节 其他方面因素 |
一、家长缺乏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
二、快餐文化滋生的浮躁学习态度 |
三、拟写实阶段的“眼高手低” |
第三章 中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的弊端 |
第一节 中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不利于个体艺术生命的延续与发展 |
第二节 中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
第四章 开展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避免中学生美术作品雷同化 |
第一节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优势 |
一、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概念 |
二、“素养本位”与“知识本位”的优劣之对比 |
第二节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策略 |
一、陌生化教学提高图像识读和创意实践素养 |
二、单元课程提高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 |
三、逆向设计提高创意实践素养 |
四、手账活动提高审美判断和美术表现素养 |
第三节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实践 |
一、课内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实验 |
二、课外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活动 |
第四节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实践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土与火的艺术》教学过程(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版) |
附录2 :《土与火的艺术》教学过程(美术核心素养版) |
附录3 :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评价指标 |
附录4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指标 |
致谢 |
(9)绘本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以贵阳市观山湖区逸都国际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绘本的概念界定及教学价值 |
2.1 绘本 |
2.1.1 绘本的概念 |
2.1.2 绘本的特征 |
2.2 绘本的教学价值 |
2.2.1 绘本对帮助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 |
2.2.2 绘本对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价值 |
2.2.3 绘本对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价值 |
2.2.4 绘本对培养学生精神品质的价值 |
第3章 筛选绘本的策略 |
3.1 筛选绘本的理论原则 |
3.1.1 新时代美术课程的筛选理论 |
3.1.2 以人为本的筛选原则 |
3.2 逸都国际学校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
3.2.1 调查的对象与范围 |
3.2.2 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
3.2.3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3.2.4 数据统计和分析 |
3.2.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绘本教学实践探索的课程设计理念 |
3.3.1 结合美术课程“四标”开发绘本新资源 |
3.3.2 建立和谐积极的教学环境 |
3.3.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
3.3.4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
3.3.5 关注学生的人格成长 |
第4章 绘本教学在逸都国际学校的实践探索 |
4.1 绘本教学在逸都国际学校的课堂实践 |
4.1.1 知识技能——用之以脑,体验动手的乐趣 |
4.1.2 生活常识——动之以情,感受生命的魅力 |
4.1.3 人格信念——启动身心,探索未知的表达 |
4.2 绘本教学在逸都国际学校的实践探索结果 |
4.2.1 学生后测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4.2.2 对调查问卷结果的详细分析 |
4.2.3 对调查问卷结果的总体分析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前测调查问卷(三年级)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学生后测调查问卷(三年级) |
附录4 学生作品 |
致谢 |
(10)高校美术教育中MOOC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和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思路 |
五、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史实和数据解析 |
一、高校MOOC教学发展历程 |
(一)国外高校MOOC的发展 |
(二)国内高校MOOC的发展 |
二、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的现状 |
(一)高校美术MOOC开课量剖析 |
(二)高校美术MOOC点击量统计 |
三、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现状的反思 |
(一)MOOC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
(二)MOOC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
第二章 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及特征 |
一、MOOC教学模式类别 |
(一)MOOC类型之细分 |
(二)MOOC+翻转课堂 |
二、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育模式的个性与共性解析 |
(一)高校美术教育MOOC内容的独特性 |
(二)高校美术教育MOOC与其他专业MOOC共性 |
三、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
(一)高校美术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
(二)高校美术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相似点 |
第三章 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尝试建构 |
一、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建构需求 |
(一)当前多数高校美术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二)融合美术传统教学和MOOC的混合教学的优势 |
二、高校美术MOOC教学建构的理论基础 |
(一)人本化教育理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
(一)借助MOOC将优质美术MOOC引入高校 |
(二)“MOOC”与“翻转课堂”的联动 |
(三)“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
第四章 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
一、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实践流程 |
(一)教学实践案例概述 |
(二)教学准备阶段实施 |
(三)学习需求分析 |
(四)“MOOC 学院经典工笔临摹--宋人花鸟”混合教学设计 |
二、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
(一)学生问卷反馈 |
(二)教师访谈 |
三、高校美术教育MOOC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高校、三大平台(中国MOOC、智慧树、学堂在线)2014-2019美术MOOC开设情况 |
附录 B 《宋人花鸟临摹》课程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C 河南大学“学院经典MOOC-宋人花鸟”临摹课程录制过程 |
附录 D 《宋人花鸟临摹》课程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线下教学活动部分图片 |
附录 E 《宋人花鸟临摹》课程教学设计 |
附录 F 《宋人花鸟临摹》课程考试试卷为绘画作品,部分学生试卷作品 |
附录 G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 |
致谢 |
四、谈美术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当代艺术素材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D]. 张坤.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教师示范对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D]. 李雅文.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民间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蓝白之美》为例[D]. 谷婧璇. 扬州大学, 2021(09)
- [4]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D]. 靳帧.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5]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田瑶. 湖北美术学院, 2021(09)
- [6]蒙古族皮革艺术在通辽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陈璐.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7]小学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以贵阳市S小学为例[D]. 许潺.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美术作品雷同化背后潜藏的美术核心素养缺失问题及对策 ——以中学美术教育实践为例[D]. 陈俊琰.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绘本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以贵阳市观山湖区逸都国际学校为例[D]. 蒋僡. 西南大学, 2020(01)
- [10]高校美术教育中MOOC教学模式研究[D]. 李媛媛. 河南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