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一、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芳[1](2020)在《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农民工群体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以及加工制造、建筑业、采掘业等各行业中已占从业人数的半数以上,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充分认识并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产业结构的限制和农民工群体自身较低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在煤矿采掘、非煤矿山开采、建筑业、机械制造业等高危行业工作。因此,认识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一环就在于对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关怀,其中,生活满意度是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因为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人民生活满意度水平已经成为美好生活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因而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系统,来自不同群体的社会支持越多,个体在面对生活难题时越能够更好地应对,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因此,本文拟以高危行业从业群体的代表——煤矿工人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支持对这一群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从而为关怀高危行业农民工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对536名煤矿工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首先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入手,展现了煤矿工人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然后以迪纳尔的《生活满意度量表》为工具,对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描述分析;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感知到的主观支持越多,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客观支持对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不具有显着影响;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同时,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如婚姻状况、年龄也会影响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由此,我们应该从完善原有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拓宽正式社会支持网、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提高信息支持的质量、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等角度提高高危行业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

刘懿诗[2](2019)在《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 ——基于某市K学校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其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严重的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问题,造成其在学习及生活适应上有显着困难,孤独症患者三岁之前存在明显的社交、沟通及固定行为发育迟缓。由于孤独症儿童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表现,在生活中存在沟通障碍、自理能力低下等社会适应困难,需要长期监护和进行康复训练,其家庭亦承受沉重的照顾压力及精神压力,家庭功能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家庭是每个社会成员最重要的福利资源,良好的家庭功能能帮助家庭整体更有效地面对外部事件的挑战,故此,科学评价目前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功能状况、分析与之相关的社会支持和亲职压力因素、并探讨相应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可为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指导。鉴于此,本研究随机抽取137名来自某市K学校的孤独症儿童家庭和某市Y学校的278名普通儿童家庭,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施测亲职压力指标简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二版),以考察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亲职压力、社会支持与家庭功能现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恢复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分析发现:第一,孤独症儿童家庭亲密度多为“缠结型”,家庭适应性方面“僵硬型”最多;第二,收入和学历水平高的家长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相对较好;第三,普通儿童家庭亲密度水平显着高于孤独症儿童家庭,孤独症儿童家庭的亲密性和适应性的不满意度程度均显着高于普通儿童家庭;第四,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亲职压力总体显着高于普通儿童家长,而孤独症儿童家长的社会支持整体水平显着低于普通儿童家长;第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主观支持维度对家庭亲密度有正向预测作用,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对家庭适应性有正向预测作用,亲职愁苦对亲密度和适应性有负向预测作用。基于以上对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的研究结果,分析孤独症儿童家庭困境和需求,提出促进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恢复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微观层面,以个案和小组工作手法缓解家长亲职压力、提升家庭功能水平;中观层面,促进社区融合、整合社会支持体系;宏观层面:加强实务研究、完善政策体系和构建人才队伍。

庞茜[3](2018)在《老龄化背景下国企下岗职工的养老需求研究 ——以四川省N市为样本》文中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2014)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根据国际社会老龄化衡量标准,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且人口老龄化已经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当前学术界热衷于讨论研究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养老现状及其保障,很少有关注到“下岗职工”这一特殊群体正在步入或已经步入老年。不同于一般的城镇职工或者城市贫困群体,国企下岗职工的晚年生活更容易受到老龄危机和养老负担的威胁,因为他们能否安享晚年直接取决于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医疗资源的可获得程度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状况。虽然N市的下岗职工普遍进入老年,但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年底,N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达88.5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量的14.1%,低于全省比例(16.1%)2个百分点。可见,N市各级党政以及民政等部门必须抓住时机,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未加剧前,积极应对老龄化,充分发掘本市养老资源,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N市M企业的中老年下岗职工群体,在社会分层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指导下,按职业身份将其划定在老年工人一层,并对其养老需求的共性进行简要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他们下岗后从事的职业以及经济水平对下岗老年工人内部进行再分层,最终分成脑力劳动阶层、体力劳动阶层、个体经营阶层以及无固定劳动阶层四个层次,综合该四类划分指标,结合典型的个案进一步分析不同阶层下岗职工的差异性养老需求,并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本章集中阐述本文的研究缘由、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重点与创新点及理论基础。第二章,国有企业改制与下岗职工社会保障的社会背景。本章介绍国有企业改制的社会背景和下岗职工的保障制度,包括国企改制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影响、下岗职工的安置政策和保障措施。第三章,M企业下岗职工生活现状的实证考察:以N市M企业为例。本章首先对N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特点进行概括分析,在此基础上注重对N市M企业下岗职工分别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结构五个方面进行职工基本情况的介绍。最后,根据职业身份对该企业的下岗职工进行内部分层,共分为四个阶层。第四章,M企业不同层次下岗职工养老需求:共同性与差异性。本章对M企业下岗职工的养老需求进行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其中着重探究下岗职工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第五章,国企下岗职工养老需求的困境摆脱。本章是文章的对策部分,根据以上四章的分析,分别从下岗职工养老保障模式和养老服务供给两个方面进行政策思考和探讨,即该部分的对策考量主要基于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本文通过深入“下岗职工”的现实生活,运用直观观察和社会调查的方法,真实记录和理性分析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深入剖析不同层次的中老年下岗职工在养老需求上的差异性,从而对“下岗职工”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人群给予关注,并呼吁党和政府必须从政策和情怀的角度,肯定他们曾经作出的社会贡献,并在现实社会中高度关注他们的养老困境。

赵伟[4](2017)在《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领域,也是发展科技与培养人才的基础领域,发展教育需要以人为本,需要促进人的综合与全面发展。而在当前教育背景之下,过分注重学生学业水平表现的应试教育,使得学业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品质唯一尺度,教育体系过度重视学生学业水平表现,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导致学生的身心得不到综合与全面发展。而初中生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与过渡期,由于生理变化与心理成长的不相协调,个体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种种问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关注与解决,势必影响初中生的学业水平表现,影响初中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严重的还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从根本上不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协调与长远发展。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项研究旨在通过考察农村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心理健康与学生学业水平表现的相关性,从而能为解决农村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方法与工具选取方面,本项研究运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农村地区9250名初中生,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用标准化的数学测试考卷测量初中生的学业表现情况,运用农村地区初中学生问卷了解初中生的基本情况信息,数据分析应用STATA13.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OLS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本项研究得到如下研究成果:(1)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初中生中,大多存在心理健康方面问题,需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与重视。56.34%的农村地区初中生存在中等及其以上的心理焦虑水平,71.97%的农村地区初中生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农村地区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是学习焦虑(4979人,63.68%),其次是身体症状(1611人,20.60%),然后则是自责倾向(1433人,18.33%),过敏倾向(1247人,15.95%),恐惧倾向(781人,9.99%),对人焦虑(626人,8.01%),冲动倾向(284人,3.63%)以及孤独倾向问题(177人,2.26%)。(2)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女生,性别差异除了在孤独倾向方面不显着,在其余各个内容量表以及总量表得分方面均为显着;七年级初中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以及全量表得分方面好于八年级,而在恐惧倾向方面,八年级初中生好于七年级,年级差异在以上几个方面均为显着;学习焦虑与恐惧倾向方面,母亲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其以上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母亲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者,两者差异均为显着;除了自责倾向与冲动倾向,父亲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其以上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父亲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者,两者差异均为显着;孤独倾向、过敏倾向与冲动倾向方面,非单亲家庭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单亲家庭者,两者差异显着;独生子女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惧倾向以及全量表得分方面好于非独生子女,两者差异在以上五个方面均为显着;除了学习焦虑与自责倾向方面,非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寄宿生,两者差异均为显着。(3)农村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学业表现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利于学生的学业表现。学习焦虑倾向(β=-0.026),对人焦虑倾向(β=-0.018),孤独倾向(β=-0.043),身体症状(β=-0.016),恐惧倾向(β=-0.015),全量表分(β=-0.004),对于农村初中生的学业表现均为显着负向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项研究提出如下建议:首先,个人要从了解自身做起,建立合理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父母应与子女充分沟通,努力创造良好家庭生活氛围;再次,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的教书育人环境;最后,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创造和谐稳定社会成长环境。

康立[5](2014)在《郑州铁路局机车乘务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的职业紧张和身体健康现状进行调查,探讨职业紧张及其有关因素对乘务员身心健康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提出降低职业紧张、预防职业疾患的综合性措施,为改进运营管理、保护乘务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利用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余善法教授自主编制的机车乘务员职业健康调查表对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铁路机车乘务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讲解、乘务员自行填写的方法进行现场发放并回收。运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职业紧张相关因素及其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年龄、工龄的铁路机车乘务员在付出回报失衡(ERI)、回报、自尊感、工作满意感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的铁路机车乘务员在付出、回报、ERI、控制策略、支持策略、应付策略、工作满意感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收入水平的铁路机车乘务员在睡眠障碍、付出、回报、负性情绪、应付策略、每日紧张感、工作满意感、ERI方面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铁路机车乘务员在付出、同事支持、控制策略、应付策略、ERI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的铁路机车乘务员在睡眠障碍、付出、回报、正性情绪、自尊感、上级支持、同事支持、社会支持、每日紧张感、ERI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职业紧张相关性因素均与睡眠障碍有关;睡眠障碍评分在不同年龄组、婚姻状态、是否吸烟、饮酒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偶下岗组睡眠障碍明显高于上班及退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6,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付出、ERI、心理需求、每日紧张感、抑郁症状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体育锻炼、回报、自尊感、工作满意感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1.铁路机车乘务员普遍存在职业紧张和睡眠障碍。2.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中ERI、支持策略、应付策略、控制策略与职业紧张反应中工作满意感、每日紧张感、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有关。3.ERI、付出、每日紧张感、抑郁症状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体育锻炼、回报、工作满意感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

刘军,范喜瑛[6](2012)在《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并揭示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现状。方法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市内156名青年失业人员测验。结果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常模,自我经验的不和谐(t=10.25,P<0.01),自我灵活性(t=8.16,P<0.01),自我刻板性(t=6.61,P<0.01)总体上呈偏态分布;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之间的自我和谐相比,自我经验的不和谐(t=0.67,P>0.05),自我灵活性(t=1.19,P>0.05),自我刻板性(t=0.59,P>0.05);失业深刻地影响着自我和谐程度。结论青年失业人员的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常模,尤其是已婚青年失业人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刘军,范喜瑛[7](2011)在《青年失业人员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青年失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156例青年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青年失业人员其自我和谐程度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结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青年失业人员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及自我的刻板性较低,自我的灵活性较高;SCL-90中人际关系、抑郁两因子和自我经验的不和谐有显着的正相关(r=0.107,0.088)。SCL-90各个分量表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显着负相关,与自我刻板有显着正相关。结论: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着影响。

刘琴[8](2009)在《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三峡百万移民问题是当前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大都关注移民搬迁安置政策,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经济发展等层面,而对百万移民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关注。对于搬迁带来的一系列变故,移民能否积极应对和调整,心态如何,这关系到移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到移民在安置地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因此,针对三峡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对于预防和改善移民身心健康问题,促进移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掌握三峡水库移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引起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合国际上非自愿移民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于三峡移民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及改善其社会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移民及移居地当地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现况调查。(1)定量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03名三峡移民和1433名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双录入EPIDATA数据库,并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定性研究:有目的地抽取41名三峡移民和15名主管移民工作的干部,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分别进行移民个人深入访谈和关键人物访谈,利用MAXqda2软件管理定性资料,并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2.系统评价国内外针对非自愿移民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检索了10个电子数据库和3个灰色文献数据库截止2008年11月发表的文献,并检索了相关机构的网站和Google搜索引擎以弥补数据库的遗漏。纳入描述和评价已实施的防治非自愿移民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研究。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讨论达成一致意见。采用定性方法系统归纳纳入文献的信息和结论,由于评价干预效果的各试验中干预类型、干预措施、研究设计及结局指标的异质性,故没有采用Meta分析。主要结果1.现况调查结果:(1)三峡移民心理健康状况及问题总体上三峡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当地居民差,表现在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九个症状因子得分均显着高于当地居民,且出现阳性症状的比例高于当地居民。移民普遍存在着高期望值、心理不平衡、抱怨、焦虑和急躁情绪,具有惧怕心理、依赖心理、特殊公民心理和抱团心理等。不同搬迁方式下,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差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市内外迁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对于移民已经出现的这些身心健康问题,很多移民干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2)三峡移民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影响三峡移民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社会因素:如生活事件和心理社会应激、社会支持、社会文化适应、职业与经济因素、生活质量、安全感、移民政策等;②自然环境因素:如所拥有的土地资源;③个体因素:性别和年龄、应对方式等;④其它因素:搬迁安置方式和地区、安置地居住时间等。其中,心理社会应激、社会支持、职业和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是影响移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系统评价结果:纳入分析的35篇文献中,16篇描述干预措施,19篇评价干预效果。干预对象主要是战争、暴力及其它酷刑引起的难民和寻求庇护者,水库移民仅一篇。所有心理干预分为预防和治疗干预两类,主要干预措施有:心理综合干预、团体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证言疗法、叙事暴露疗法、支持性咨询服务、家庭支持及疗法等等,其中,综合干预是最常用的干预方法。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大部分为观察性研究,仅6项研究为对照试验,且存在很多方法学上的局限性。绝大多数研究均肯定了已开展的心理干预对非自愿移民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三峡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当地居民差,且不同搬迁方式下移民的心理问题各有其特点,移民的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及其它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采用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结合三峡移民心理健康问题的总体特点及现有的关于非自愿移民心理干预的证据,提出一套针对三峡移民心理问题的综合干预模式,即采取综合性的以预防为主的干预措施,从政府、社区及移民个体三个层面,重点针对影响移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多种干预方式减少移民的社会心理应激、改善其社会支持、提高移民就业及经济水平等,从而改善移民心理健康水平。此外,不同安置地区还应结合本地区移民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张荣[9](2008)在《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中原油田115名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对不同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均显着高于国内常模(P均<0.01)。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400元组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均显着高于>400元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总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均显着高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P均<0.05);女职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显着高于男职工(P<0.01~0.05),人际关系、偏执因子分均显着低于男职工(P<0.05)。结论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存诸多的心理问题,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女性等弱势群体应引起社会、政府、企业及心理工作者的倍加关注。

滕燕[10](2008)在《电力企业一线职工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并比较电力企业一线职工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状况,分析其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压力与工作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其心身健康状况、提高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心理社会压力调查表(包括压力反应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特质应对量表)和自编工作生活满意度问卷,用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多级抽样方法,对559名某市电力企业职工进行调查分析,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进行均数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法)等。结果:1、电力企业一线职工(一线组)压力反应总分(SR)(70.95±27.81)高于管理岗位职工(管理组)(61.28±22.56)(P<0.001),更高于社会常模(59.65±21.78)(P<0.001),管理岗位职工的压力反应总分与社会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一线组人员在生活事件总分(LCU)、工作事件(LCU2)、经济事件(LCU4)方面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SR、躯体反应(SPR)、行为反应(SBR)、LCU、家庭事件(LCU1)、积极应对(PC)、社会支持总分(SS)、家庭内社会支持(SIF)和家庭外社会支持(SOF)方面存在年龄段差异(P<0.05或P<0.001),在SR、SPR、SBR、SS和SOF方面存在不同婚姻状况的组间差异(P<0.05),在压力反应和各有关因素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的不同文化程度组间差异(P>0.05);管理组人员在社交事件(LCU3)、消极应对(NC)方面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情绪反应(SER)、SPR、LCU、LCU2和LCU3中存在年龄段差异(P<0.05),在压力反应和各有关因素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的不同婚姻状况组间差异和不同文化程度组间差异(P>0.05)。3、两组对象的SR、SER、SPR、SBR与各应激有关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P<0.001);一线组的压力反应总分(SR)与天工作时间(N1)、夜班频率(N3)、工作危险性(N4)、高温作业(N7)、工作独立性(N8)和直接面对客户频率(N9)的相关性均有显着意义(P<0.05-P<0.001),而管理组的SR与所有的工作情况均无显着相关(P>0.05);两组对象应激各有关因素间互有相关性(除LCU1-4),PC、SS、SIF、SOF与压力反应、生活事件及积极应对之间为负相关。4、以一线职工的SR为因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依次是NC,LCU2,LCU3,PC和N1,R2=0.495,以管理人员的SR为因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依次是NC,SIF,LCU2,R2=0.481。5、一线职工工作生活满意度总分(JLS)(76.72±16.94)低于管理组(81.58±15.41)(P<0.01);两组对象的JLS与其SR、SER、SPR和SBR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有显着性(P<0.001);两组对象的JLS与应激相关因素(除LCU4外)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有显着性(P<0.05-P<0.001);一线职工的JLS与N1、加班频率(N2)、N3、N4、工作地点(N5)和N8、N9的相关系数均有显着性(P<0.05-P<0.001),管理组的JLS仅与N2的相关系数有显着性(P<0.05)。结论:1、电力企业一线职工心理压力反应水平高于管理人员,也高于社会常模,其中30-40岁组最为显着。2、一线职工心理压力水平主要受应对方式、工作学习事件、家庭生活事件和天工作时间的影响。3、一线职工对工作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管理人员,且与心理压力反应水平显着相关。

二、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2.理论意义
    (四)理论基础
        1.社会支持的概念
        2.社会支持的分类
        3.社会支持的测量
    (五)概念界定与指标构建
        1.概念界定
        2.指标构建
    (六)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4.样本概况
二、煤矿工人的社会支持现状
    (一)煤矿工人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二)煤矿工人主观支持的基本状况
    (三)煤矿工人客观支持的基本状况
        1.客观支持状况
        2.社会支持的规模
        3.社会支持的质量
    (四)煤矿工人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基本状况
    (五)本章小结
三、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一)煤矿工人的生活满意度现状
    (二)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1.主观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2.客观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3.社会支持利用度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4.个体因素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三)本章小结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亲缘和友缘关系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
        2.正式社会支持的缺乏降低生活满意度
        3.社会支持的低利用度降低生活满意度
        4.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健康状况影响生活满意度
        5.高危行业的工作性质和管理方式影响生活满意度
    (二)对关怀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建议
        1.完善原有的非正式社会支持
        2.拓宽正式社会支持网
        3.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
        4.提高信息支持的质量
        5.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三)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煤矿工人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 ——基于某市K学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1、孤独症的基本概念
        2、家庭功能的定义
    (四)理论基础
        1、环状模式家庭功能理论
        2、社会支持理论
二、研究综述
    (一)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研究综述
        1、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方面的国内研究现状
        2、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方面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的相关因素研究综述
        1、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方面的研究现状
        2、孤独症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现状
    (三)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的社工介入研究综述
        1、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的社工介入研究现状
        2、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相关因素的社工介入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三)研究对象与抽样方式
        1、孤独症儿童家长方面的抽样
        2、普通儿童家长方面的抽样
        3、变量匹配
        4、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四)研究工具
        1、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二版)
        2、简式亲职压力量表
        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本章小结
四、研究结果
    (一)孤独症儿童家庭类型现状
        1、家庭亲密度类型特点
        2、家庭适应性类型特点
        3、孤独症儿童家庭总体类型特点
    (二)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的差异分析
        1、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的家长文化程度差异
        2、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的家庭月总收入差异
    (三)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水平及相关因素现状——与普通儿童家庭比较
        1、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水平现状——与普通儿童家庭比较
        2、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水平相关因素现状——与普通儿童家庭比较
    (四)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实际亲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家庭实际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家庭亲密度不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家庭适应性不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研究结果汇总
        1、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类型现状
        2、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的差异分析
        3、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水平现状——与普通儿童比较
        4、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水平相关因素现状——与普通儿童家庭比较
        5、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五、讨论
    (一)孤独症儿童家庭类型特点的成因分析
        1、家庭亲密度方面类型特点的成因分析
        2、家庭适应性方面类型特点的成因分析
        3、家庭功能总体类型特点的成因分析
    (二)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差异的成因分析
        1、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之家长文化程度差异的成因分析
        2、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之家庭月总收入差异的成因分析
    (三)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对家庭实际亲密度方面有预测作用因素的成因分析
        2、对家庭实际适应性方面有预测作用因素的成因分析
        3、对家庭亲密度不满意方面有预测作用因素的成因分析
        4、对家庭适应性不满意方面有预测作用因素的成因分析
    本章小结
六、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一)孤独症儿童家庭困境与需求分析
        1、孤独症儿童家庭困境
        2、孤独症儿童家庭需求分析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2、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与建议
        1、微观层面:缓解家长亲职压力、提升家庭功能水平
        2、中观层面:促进社区融合、整合社会支持网络
        3、宏观层面:加强实务研究、完善政策体系和构建人才队伍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老龄化背景下国企下岗职工的养老需求研究 ——以四川省N市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由、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文献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人口老龄化
        (二)国企下岗职工
        (三)养老需求
        (四)国企下岗职工的养老需求
    四、理论基础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需求层次理论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实地调查法
    六、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制与下岗职工社会保障的社会背景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历程及社会影响
        (一)国企改制的历史进程
        (二)国企改制的社会影响
    二、国企下岗职工社会保障改革历程
        (一)国企下岗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阶段
        (二)“三条基本保障线”到“两条基本保障线”
第三章 下岗职工生活现状的实证考察:以N市M企业为例
    一、N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
        (一)N市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二)N市区域老龄状况不均衡
        (三)N市养老现状存在的短板
    二、N市M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
        (一)性别与年龄
        (二)受教育程度
        (三)月收入水平
        (四)健康状况
        (五)家庭结构
    三、N市M企业下岗职工的层级结构——以职业身份分层
        (一)脑力劳动阶层
        (二)体力劳动阶层
        (三)个体经营阶层
        (四)无固定职业阶层
第四章 M企业不同层次下岗职工养老需求:共同性与差异性
    一、M企业不同层次下岗职工养老需求共同性分析
        (一)物质需求
        (二)精神需求
    二、M企业不同层次下岗职工养老需求差异性探究
        (一)脑力劳动阶层需求
        (二)体力劳动阶层需求
        (三)个体经营阶层需求
        (四)无固定职业阶层需求
    三、小结
第五章 国企下岗职工养老需求的困境摆脱
    一、构建国企下岗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
        (一)政府主导,推进多层次养老模式构建
        (二)社会主抓,完善养老服务内容与质量
        (三)家庭主力,加强家庭的基本养老功能
        (四)职工主动,自主转变自身的养老观念
    二、对不同层次的下岗职工开展多样化养老服务
        (一)对于脑力劳动阶层而言
        (二)对于体力劳动阶层而言
        (三)对于个体经营阶层而言
        (四)对于无固定职业阶层而言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原M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B 下岗职工生活现状及社会保障访谈提纲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4)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1.5.2 最小二乘估计的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心理健康的概念
    2.2 心理健康的标准
    2.3 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2.4 学生学业表现相关因素研究
        2.4.1 个体特征因素与学业表现的关系研究
        2.4.2 家庭以及社会与学业表现的关系研究
    2.5 心理健康与学业表现研究现状
    2.6 总结与评价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数据来源
    3.3 测量工具
        3.3.1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3.3.2 农村地区初中学生问卷
        3.3.3 标准化的数学测试考卷
    3.4 施测程序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4.1 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4.1.1 中等及其以上焦虑水平以及相关因素
        4.1.2 农村初中生高焦虑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4.1.3 具有任一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4.1.4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内容量表的调查结果
    4.2 焦虑倾向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4.2.1 学习焦虑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
        4.2.2 孤独倾向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
        4.2.3 对人焦虑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
        4.2.4 自责倾向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
        4.2.5 过敏倾向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
        4.2.6 身体症状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
        4.2.7 恐惧倾向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
        4.2.8 冲动倾向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
        4.2.9 全量表分相关因素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
    4.3 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结以及讨论
        4.3.1 不同性别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3.2 不同年级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3.3 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3.4 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3.5 是否单亲家庭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3.6 是否独生子女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3.7 是否寄宿生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4.3.8 教师鼓励对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4.3.9 师生关系对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4.3.10 上学喜欢程度对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4.4 心理健康与学业表现的结果与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个人方面
        5.2.2 家庭方面
        5.2.3 学校方面
        5.2.4 社会方面
    5.3 创新
    5.4 不足
    5.5 展望
    5.6 拟合优度R~2说明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数学问题
    附录二 陕西省农村地区初中学生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郑州铁路局机车乘务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紧张相关因素及职业紧张反应的分析
    3.3 职业紧张因素和紧张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3.4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铁路机车乘务员睡眠障碍评分之间的比较
    3.5 不同水平的职业紧张因素组间紧张反应与睡眠障碍评分之间的比较
    3.6 非职业紧张因素、职业紧张及其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评分 Spearman 相关分析
    3.7 职业紧张及其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评分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紧张现况
    4.2 职业紧张因素和紧张反应的相关性
    4.3 不同的人口学特征的睡眠障碍评分之间的比较
    4.4 不同水平的职业紧张因素组间紧张反应与睡眠障碍评分之间的比较
    4.5 非职业紧张因素、职业紧张及其相关因素对睡眠的影响
    4.6 创新与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青年失业人员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1.2.2 调查方法
        1.2.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量表得分比较
    2.2 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8)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有关研究方法
        3 移民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4 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
        5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6 研究目的和思路
    第一部分 三峡移民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1 定量研究
        2 定性研究
        3 质量控制
        4 伦理学问题
        研究结果
        1 定量研究结果
        2 定性研究结果
        讨论
        1 方法学讨论
        2 三峡移民心理健康状况及问题
        3 三峡移民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防治非自愿移民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系统评价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1 纳入和排除标准
        2 检索资源及策略
        3 文献筛选
        4 方法学质量评价
        5 数据提取
        6 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文献筛选结果
        2 纳入文献的描述
        3 非自愿移民心理健康问题防治干预的系统描述
        4 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5 非自愿移民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1 研究的创新性
    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移民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 症状自评量表
    附录三 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
    附录四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附录五 移民个人深入访谈提纲
    附录六 关键人物访谈提纲
    附录七 质量评价表
    附录八 数据提取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10)电力企业一线职工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论文——电力企业一线职工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二)研究工具(调查问卷)
        (三)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四)统计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描述分析
        (二)压力状况及有关因素的均数比较
        (三)心理压力状况与有关因素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四)自编工作生活满意度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五)两组对象工作生活满意度的比较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论文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企业员工心理压力状况与心理应激理论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一、职工心理社会状况调查表
    二、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支持对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 刘亚芳. 郑州大学, 2020(02)
  • [2]孤独症儿童家庭功能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 ——基于某市K学校的调查[D]. 刘懿诗.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3]老龄化背景下国企下岗职工的养老需求研究 ——以四川省N市为样本[D]. 庞茜. 西华师范大学, 2018(01)
  • [4]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及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研究[D]. 赵伟.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5]郑州铁路局机车乘务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D]. 康立. 郑州大学, 2014(02)
  • [6]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调查[J]. 刘军,范喜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3)
  • [7]青年失业人员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 刘军,范喜瑛. 中国民康医学, 2011(14)
  • [8]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 刘琴. 重庆医科大学, 2009(04)
  • [9]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张荣.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8(03)
  • [10]电力企业一线职工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D]. 滕燕. 浙江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