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的改进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葛佳鑫[1](2021)在《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文中提出跨国并购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推向了高潮。然而跨国并购过程复杂、风险丛生,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文章以汤臣倍健跨国并购LSG为例,追溯了汤臣倍健从2018年高溢价收购LSG到2019年受到电商法冲击,公司业绩因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惨遭"滑铁卢"的全过程。分析汤臣倍健首次海外并购所遭遇的行业政策风险以及控制措施,旨在为其他有意跨国并购的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建议。
杨钰玲[2](2021)在《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审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审计工作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此期间,审计职能进一步得到拓展、审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内部环境审计成为了内部审计拓展的新兴业务之一。政府为实现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不断加强生态环保立法、执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并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等。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开展经济活动时不再将保护生态环境抛在经济发展之后。尤其化工企业,为实现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在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的同时,逐渐意识到需要从企业内部做好环保工作。因此,企业开始在日常实务中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环境管理的监督和咨询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内部环境审计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深入了解S化工公司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以及内部审计流程、目前负责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的部门、内部环境审计现状,分析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方面的缺陷,从影响S化工公司环境审计的内外因素出发,分析构建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选出24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出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在内部环境合规审计、内部环境管理审计、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和内部环境绩效审计四个方面的开展情况。从上述背景、意义以及研究过程等方面得出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工作需进一步提升。S化工公司日常比较注意环境保护也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但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监督、评价和咨询作用,内部环境审计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突出。该问题会使得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危机意识。论文最后为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后续的发展提出了保障性建议,能对S化工公司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杨婷婷[3](2021)在《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加快推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环境保护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水泥行业作为十六大重污染行业之一,在其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在我国环境建设的紧要关头,水泥行业理应首当其冲,承担社会责任,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H水泥公司作为水泥行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能够起到较高的代表作用。本文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了相关概念界定;其次,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H水泥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主要从披露方式、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展开,发现H水泥公司存在环境会计核算不全面、披露内容分散且不完善和信息披露的自觉性较差等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内部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缺乏,外部原因则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同时也缺乏第三方监管;再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公司2012-2019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纵向对比,同时又选取3个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横向对比,进而发现其中导致H水泥公司披露质量较低的指标进行改进;最后,基于帮助公司解决披露问题、提高披露质量的目的,对其提出改进建议,充实披露内容,改进披露方式,并将改进建议在H水泥公司加以应用,并提出相应措施以保障改进建议的顺利实施,以提高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同时也为行业内其他公司提供一定的参考。
郭欣[4](2021)在《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改进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国家陆续印发了一系列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性的文件,明显加快了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新时代对国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这两项工作。因此,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展开更深入地研究与分析,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迫切需要。RS行政单位作为县政府服务与保障民生的窗口单位,比省、市级行政单位联系民生更紧密,服务群众更直接。客观来讲,其内部控制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其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本文立足于RS行政单位实际,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采集、整理和分析了国内外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分析并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2)基于行政单位内控相关理论和现行规定,分别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分析了该单位的内控现状;(3)组织单位内部及邀请同类型其他单位利用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对该单位的内控实施情况进行赋分,通过对比扣分指标以及梳理流程图漏洞,发现其内部控制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方面分别存在的问题;(4)将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及内控五要素与该单位实际进行联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5)针对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由于本人在专业知识及实务经验方面的欠缺,对内控体系的认知水平还较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求教和探讨。由于条件的限制,本人仅针对RS行政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单一,未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故了解到的情况存在局限性,所查找的问题及提出的措施不够全面具体。今后,我将进一步增加对行政单位内控问题调研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指导意见的研究,不断提升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素养,继续探索内控的评价模式、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分析,进而提出更多合理可行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易青青[5](2021)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影响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管理制度在我国政府会计领域实行了七十年,不同会计主体之间会计制度的差异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可比,同一项业务在行政单位的处理标准和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政策有可能大相径庭,结果就是政府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与日俱增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随之凸显的政府债务风险严重威胁着地区财政的稳定性,预算会计标准体系难以摸清政府真实的“家底”情况,不利于政府发挥财政管理职能和监管债务风险。因此,无论是出于政府本身的需求还是债务风险的压力,进行政府会计改革都是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和管理服务水平的必要举措。政府会计改革通过完善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和计量属性、统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扩大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加强政府会计法规制度建设,从而建立符合当下国情的现代化财政管理制度。“准则+制度”的会计规范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加强中央和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的监管作用,促进政府高效廉洁,提高民众的满意度。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构建不仅是政府会计重大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之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也十分重要。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能够更加及时地明晰地方政府债务,体现权责对等,为后续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和债务风险的监管提供前提和保障。《负债准则》通过完善负债的核算与计量,扩大核算范围,从而提高政府披露债务信息的质量;《PPP准则》通过规范PPP造成的隐性债务,降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负债准则》和《PPP准则》的颁布实施构建起了新政府会计准则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联系。政府会计准则不管是针对地方政府负债的核算、计量或是披露的任何过程,最终都会影响债务风险,加强债务风险的监管。通过了解国内外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背景,本文在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债务风险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搭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云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云南省2015-2019年的经济财政发展状况、债务风险情况、政府债务管理、债务信息披露及债务风险监管等债务相关信息;其次,通过分析新准则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改进,对云南省2019年政府财务报告中的应计政府债券利息进行预测,以体现新准则实施提高了云南省债务信息透明度;然后,分析预测云南省政府债务风险的变化,梳理出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影响机制。最后,根据研究分析得出的结果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新政府会计准则通过完善核算基础和计量属性、统一披露形式、扩大核算范围,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透明度。第二,新准则实施提高了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可比性,使得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显性债务风险升高,隐性债务风险降低。第三,新准则实施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1)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官方途径获取地方政府的债务信息,加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外部监管的效力。(2)准则要求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财务报告以相同口径、规范格式披露尽可能全面、真实、可靠的债务信息,这样强制性的统一标准提高了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3)基于新准则披露的债务信息影响了政府官员考核和国家审计,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管。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能够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但政策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应结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大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实施效用;完善债务考核问责机制,引导同级政府间良性竞争;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张旭[6](2021)在《论会计法律责任》文中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正步入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为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会计行为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规范成为关键一步。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经济、企业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在尤为注重真实和准确的会计行业,其行业特点要求会计行为必须合理、合规、合法,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会计行为的合法性,必须要有完善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作为保障,所以完善我国目前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对领导作出正确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有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来保障,然而,我国在这方面却不够完善,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法行为出现,所以作者选择此题目,旨在完善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本文论证思路为首先对会计法律法律责任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现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向英美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借鉴找出完善对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我国会计法律责任的相关概念、特征、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来帮助读者来初步了解会计法律责任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对各会计行为主体应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进行了具体介绍,为后文分析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做好理论基础和铺垫。第三部分对目前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有: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中缺少会计民事法律责任、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会计法》与相关法律之间对会计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并不一致。第四部分是对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介绍和比较,对比出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不足,总结对我国应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为后文的完善建议提供参考依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五部分在根据前文所述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优势的基础上一一对应给出了解决的建议及对策:明确会计民事法律责任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明确规定会计法律责任主体、进一步提高法律体系中会计法律规定的统一性和对接程度,从而使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法律实践。通过对存在问题不断探讨最终到结论:一个完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应同时具备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在具备这三种法律责任的基础上,要准确区分各种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会计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以及《会计法》应与相关法律之间对会计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约定保持一致,只有具备这些内容,才能算是完备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
刘丽丽[7](2021)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文中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职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质量事关我国教育发展大局。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基于河北省Y校课程“诊改”实践,探究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问题。首先,基于OBE理论,明确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生成逻辑及目标遵从,确认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形成亦应遵循课程生成逻辑与目标。目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存在升学、就业、证书(证书制度)3重导向。据此,比较《会计基础》和《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标准》要求,发现不同导向下课程内容具有一定差异,需要中职专业教师予以适当增减。其次,调查了河北省Y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实状况,确认中职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依然较弱。主要表现在:课程“诊改”认知仍不够全面,“诊改”实践能力依然不强,课程“诊改”适应能力、信息反馈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均未达到“较好”的状态。做好专业课程“诊改”工作,推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专业教师持续提升课程“诊改”能力水平。再次,立足调查结果,按照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并借鉴域外经验,遵循科学性、发展性和实用性3项原则,设计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框架,具体包括课程“诊改”认知、“诊改”实践、“诊改”适应、“诊改”反馈、“诊改”发展能力等5项一级指标,下设14个二级指标,可用于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实践。最后,基于河北省Y校课程“诊改”实践,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建设与发展存在的弱项,提出了专业课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发展的行动建议,具体包括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实践功力、凝聚发展合力和寻求外部助力等5个方面,供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建设和发展课程“诊改”能力实践参考,供同类院校专业教师提升课程“诊改”能力借鉴。
王伟帆[8](2021)在《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银行永续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永续债、优先股等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由于它们兼具“债权”和“股权”的双重性质,这便导致它们的会计处理与划分工作日趋复杂。尤其是在当前“去杠杆、稳杠杆”的大背景下,金融工具不同的划分结果将会对于企业的杠杆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项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被划分为金融负债将会导致企业杠杆率上升;反之,则会起到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加之顺应当前“去杠杆,稳杠杆”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发行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并将其划分为权益工具从而在筹集资金的同时满足降杠杆、稳杠杆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如此,有相当部分的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实质上属于金融负债却被划分为了权益工具,表面上满足了企业“降杠杆”的需求,但加剧了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研究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的划分问题对于分析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明晰企业自身的杠杆率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主要研究有关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准则变革、永续债的会计属性和特征并讨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与影响。面对类型众多的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本文旨在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为分析对象,在保证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基础上又能够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之所以选择永续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当前我国永续债发行规模逐年扩大,所发行永续债类型涉及多个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永续债进行融资;第二,由于永续债兼具“股性”和“债性”的双重性质,这使得发行主体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倾向于将其分类为权益工具,从而既能够融通资金又不增加自身的财务负担,但这一会计处理往往与实际经济情况不符,相当一部分企业发行的永续债实质上仍然属于负债,这就导致了永续债会计处理结果不符合实际经济情况的问题。因此,基于上述两点原因,本文认为有必要选择永续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的相关研究。在进行具体案例研究之前,本文首先整理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从多个理论角度讨论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区分基础并对所有权理论、剩余权益理论、实体理论以及企业理论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于国际会计准则有关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会计处理准则进行了梳理汇总,并且引入了讨论稿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理论充实。除此之外,本文还引入了“损失吸收法”这一理论作为对照,从而增强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划分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明确好理论基础之后,本文梳理了我国永续债当前的发行规模等具体情况并对于永续债合同条款的一般性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于中国银行永续债进行了细致研究,按照中国银行永续债的合同条款的相关规定细致分析其该分类为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在完成合同条款层面分析工作之后,本文着眼于中国银行发行该项永续债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实质的角度分析该项永续债是划分为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在分析过程中,本文汇总形成了中国银行永续债处理过程存在的两大问题——利息派发问题以及利率与风险问题。从这两大问题入手,本文认为一方面,中国银行永续债并未完全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现时义务;另一方面,由于央行票据互换工具的存在,该项永续债自身流动性风险的降低,其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正式基于对上述两大问题的考虑,本文认为中国银行永续债理由被分类为金融负债。在讨论完划分结果之后,本文对于不同划分结果对于中国银行资产表、资本结构及杠杆率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汇总总结。本文的最后针对永续债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参考IASB讨论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1)参照讨论稿相关内容,引入新的分类维度,改进划分方法。(2)以讨论稿为指导,改进有关准则规定,提高金融工具列报信息的质量。(3)借鉴讨论稿中的探索经验,强化对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4)发行主体需要遵循准则规定,合理使用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
管淑慧[9](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认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张洋艳[10](2021)在《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风险,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保持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企业必须要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又是核心环节。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与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紧密相关,其成效影响着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方方面面,因此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并且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也要不断地进行优化提升,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本论文研究对象太潘科技作为一家售后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其经营压力也在日趋增加。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无法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对内部管理的需求。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内控环境不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财务信息化系统功能不足;监督体系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财务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优化方案,对太潘科技的财务内控工作进行改革,侧重在改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为了保证设计出的相关优化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施行,本论文制定了相关保障措施。通过对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改进的优化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太潘科技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帮助企业杜绝舞弊,减少公司的财务风险,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有助于促进企业优化制度流程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保护公司资产安全,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也希望对其它类似的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二、对《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的改进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的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案例介绍 |
1.1 并购双方简介 |
1.2 并购动因 |
1.3 并购过程 |
1.4 并购后业绩变脸 |
2 政策风险控制分析 |
2.1 电商法的颁布对汤臣倍健跨国并购所带来的行业政策风险 |
2.2 汤臣倍健未能成功防范行业政策风险的原因 |
2.3 汤臣倍健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
3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应如何应对行业政策风险 |
3.1 跨国并购前密切关注与标的企业相关行业政策 |
3.2 签订对赌协议 |
3.3 加强并购整合 |
4 结束语 |
(2)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环境审计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环境审计的定义 |
2.1.2 环境审计内容 |
2.2 内部审计与内部环境审计的概念界定 |
2.2.1 内部审计的概念 |
2.2.2 内部环境审计的概念 |
2.2.3 内部环境审计的特点 |
2.2.4 内部环境审计的方法 |
2.3 内部环境审计理论基础 |
2.3.1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 |
2.3.2 成本效益相关理论 |
2.3.3 经济外部性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化工公司实施内部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
3.1 S化工公司基本情况 |
3.1.1 S化工公司简介 |
3.1.2 S化工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
3.2 S化工公司环境保护管理的现状 |
3.2.1 S化工公司所处的环保监管环境 |
3.2.2 S化工公司环保投入情况 |
3.3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
3.3.1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机构及职责 |
3.3.2 S化工公司环境审计的相关规定 |
3.4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
3.4.1 内部环境审计制度不健全 |
3.4.2 企业环境绩效管理有待提高 |
3.4.3 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失效 |
3.4.4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
3.5 影响S化工公司环境审计的内外因素分析 |
3.5.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3.5.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3.6 构建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构建评价体系的目的 |
4.1.1 健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制度 |
4.1.2 规范企业内部环境管理 |
4.1.3 在企业的绩效体系中融入内部环境审计 |
4.2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 |
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4 内部环境审计评价体系设计 |
4.4.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 |
4.4.2 内部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赋值结果 |
4.4.3 内部环境审计目标及评分标准 |
4.5 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综合评价 |
4.5.1 模糊综合评价运用 |
4.5.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加强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的对策 |
5.1 健全内部环境审计制度 |
5.2 优化内部环境绩效管理体系 |
5.3 强化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审计 |
5.4 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环境会计 |
2.1.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
2.1.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
2.1.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
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三章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3.1 H水泥公司概况 |
3.1.1 H水泥公司基本情况 |
3.1.2 H水泥公司组织架构设置 |
3.1.3 H水泥公司经营状况 |
3.1.4 H水泥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3.2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3.2.1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
3.2.2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
3.2.3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3.3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1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3.3.2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分析 |
第四章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
4.1 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4.1.1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 |
4.1.2 构造判断矩阵 |
4.1.3 确定指标权重 |
4.2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结果 |
4.3 同业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结果对比 |
第五章 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改进建议 |
5.1 明确改进目标及改进思路 |
5.1.1 明确改进目标 |
5.1.2 提出改进思路 |
5.2 完善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
5.2.1 对环境财务信息的完善 |
5.2.2 对环境管理信息的完善 |
5.3 改进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
5.4 改进建议在H水泥公司的应用 |
5.4.1 环境财务信息的应用 |
5.4.2 环境管理信息的应用 |
5.4.3 改进前后得分对比 |
5.5 实施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改进建议的保障措施 |
5.5.1 增强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 |
5.5.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5.3 推动企业财务部门改革 |
5.5.4 完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制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4)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 |
2.1.2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及原则 |
2.1.3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及要素 |
2.1.4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活动 |
2.1.5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国家治理理论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
3.1 RS行政单位基本情况 |
3.1.1 RS行政单位主要职能 |
3.1.2 RS行政单位组织架构 |
3.1.3 RS行政单位财务收支总体情况 |
3.2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
3.2.1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
3.2.2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
3.2.3 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
3.2.4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
3.2.5 会计信息的编报情况 |
3.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
3.3.1 预算管理情况 |
3.3.2 收支管理情况 |
3.3.3 资产管理情况 |
3.3.4 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
第四章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评价 |
4.1.1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开展步骤 |
4.1.2 评分表指标设置及分值分配 |
4.1.3 评分结果 |
4.1.4 扣分原因 |
4.2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2.1 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方面 |
4.2.2 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方面 |
4.2.3 权力运行的制约方面 |
4.2.4 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方面 |
4.2.5 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方面 |
4.2.6 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方面 |
4.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3.1 预算业务 |
4.3.2 收支业务 |
4.3.3 资产管理 |
4.3.4 建设项目管理 |
4.4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
4.4.1 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
4.4.2 风险评估体系缺失 |
4.4.3 缺少控制活动 |
4.4.4 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
4.4.5 缺乏有效内部监督与考核 |
第五章 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改进方案 |
5.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改进方案 |
5.1.1 做好内控建设启动工作 |
5.1.2 发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内控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
5.1.3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 |
5.1.4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5.1.5 加强不相容职岗位与职责分离程度 |
5.1.6 建立内控管理信息系统 |
5.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改进方案 |
5.2.1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 |
5.2.2 收支业务 |
5.2.3 资产管理 |
5.2.4 建设项目管理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影响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政府会计改革与权责发生制 |
二、政府会计准则与政府财务报告 |
三、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债务风险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地方政府债务理论概述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
第一节 政府会计与地方政府债务概念界定 |
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
二、政府财务信息质量 |
三、地方政府负债和地方政府债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
二、债务风险管理理论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四、公共治理理论 |
第三节 制度与政策回顾 |
一、政府会计改革 |
二、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 |
第三章 云南省政府债务及债务风险监管相关概况 |
第一节 云南省政府债务相关概况 |
一、云南省经济发展概况 |
二、云南省财政收支概况 |
三、云南省政府债务概况 |
第二节 云南省政府债务风险现状 |
一、显性债务风险 |
二、隐性债务风险 |
第三节 云南省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相关概况 |
一、云南省政府债务管理 |
二、云南省政府债务信息披露 |
三、云南省政府债务风险监管 |
第四章 新准则实施对云南省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影响 |
第一节 新准则下云南省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改进情况 |
一、完善核算基础和计量属性 |
二、统一披露形式 |
三、扩大核算范围 |
四、云南省政府债券利息预测 |
第二节 新准则实施对云南省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 |
一、显性债务风险分析预测 |
二、隐性债务风险分析预测 |
第三节 新准则实施对云南省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影响机制 |
一、新准则实施加强云南省政府债务风险外部监管 |
二、新准则实施提高云南省债务信息披露可操作性 |
三、新准则实施加强中央对云南省政府债务的风险监管 |
第五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改进建议 |
第一节 加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力度和实施效用 |
一、持续推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 |
二、提高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效用 |
第二节 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竞争机制 |
一、完善债务考核问责机制 |
二、引导同级政府间良性竞争 |
第三节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
一、抓住专项债券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 |
二、用改革的思维规范推进PPP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云南省2015 年——2019 年一般债券发行情况 |
附录B 云南省2015 年——2019 年专项债券发行情况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6)论会计法律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会计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及其类型 |
(一)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
1、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 |
2、会计法律责任的特征 |
(二)会计法律责任产生原因 |
1、会计职业与会计核算方法运用本身存在灵活性 |
2、法律专业和会计专业观念上存在冲突 |
3、会计舞弊行为 |
4、重大会计错误 |
(三)会计法律责任的类型 |
1、行政责任 |
2、民事责任 |
3、刑事责任 |
二、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及其具体的法律责任 |
(一)单位的会计法律责任 |
1、单位会计法律责任的特征 |
2、单位的会计法律责任 |
(二)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责任 |
1、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意义 |
2、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责任 |
(三)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责任 |
1、会计人员的行政责任 |
2、会计人员的刑事责任 |
3、其他人员的会计法律责任 |
三、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分析 |
(一)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 |
1、强化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 |
2、加大了对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
3、对会计行政责任和会计刑事责任的规定相对完善 |
4、会计法律责任类型中的民事责任方面存在缺失 |
5、会计法与相关法律之间衔接不协调 |
(二)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
1、会计民事法律责任和民事赔偿制度存在真空带 |
2、《会计法》未明确规定各会计行为主体的违法行为和权利义务 |
3、我国《会计法》及其相关法律规范中对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 |
4、会计法及相关法律规范中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统一 |
四、域外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及其评析 |
(一)英美法系国家法律责任制度评析 |
1、英美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介绍 |
2、英美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评价 |
(二)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评析 |
1、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介绍 |
2、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评价 |
(三)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制度的比较及借鉴经验 |
1、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比较 |
2、两大法系国家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与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比较 |
3、我国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中借鉴的经验 |
五、完善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对策 |
(一)明确会计民事法律责任,促进会计法律责任体系的完善 |
1、在现有会计法律责任体系中增设会计民事法律责任条款 |
2、明确民事赔偿的赔偿标准 |
(二)修改《会计法》,明确会计法律责任的细则规定 |
1、明确《会计法》中每个会计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2、明确《会计法》中会计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 |
3、在《会计法》中完善判断真伪会计数据和会计违法行为的规定 |
4、在《会计法》中增设定期对会计数据进行审计的制度 |
(三)提高法律制度中关于会计法律规定的对接程度及统一性 |
1、提高《会计法》与相关法律之间的一致性 |
2、提高会计行为主体和违法行为以及法律责任的对接程度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教学“诊改”研究 |
1.3.2 课程“诊改”研究 |
1.3.3 教师能力发展研究 |
1.3.4 会计电算化专业特点研究 |
1.3.5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核心概念 |
1.5.1 中职学校 |
1.5.2 课程诊改 |
1.5.3 专业课程教师 |
1.5.4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 |
第二章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目标向度 |
2.1 内部: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生成逻辑 |
2.1.1 OBE理论及其应用现状 |
2.1.2 OBE视域下的课程生成 |
2.1.3 OBE理论的“诊改”价值 |
2.2 外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三重导向 |
2.2.1 升学导向 |
2.2.2 就业导向 |
2.2.3 证书导向 |
2.3 差异:同门课程之间内容及标准比较 |
2.3.1 《基础会计》与《会计基础》比较 |
2.3.2 《会计基础》与《考试标准》比较 |
2.3.3 比较分析的结果与结论 |
2.4 目标: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向度 |
2.4.1 基于普通教育课程实施能力的分析 |
2.4.2 基于中职课程“诊改”要求的分析 |
2.4.3 基于中职教育三重目标要求的分析 |
第三章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状调查 |
3.1 案例学校及专业 |
3.1.1 案例学校的基本情况 |
3.1.2 会计电算化专业情况 |
3.1.3 课程“诊改”实践情况 |
3.2 调查过程及方法 |
3.2.1 调查过程 |
3.2.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访谈对象情况 |
3.3.2 访谈内容编码 |
3.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框架与能力发展 |
4.1 课程诊改能力框架的设计 |
4.1.1 设计依据 |
4.1.2 设计原则 |
4.1.3 框架内容 |
4.2 课程诊改能力现状分析 |
4.2.1 诊改认知能力 |
4.2.2 诊改实践能力 |
4.2.3 诊改适应能力 |
4.2.4 诊改反馈能力 |
4.2.5 诊改发展能力 |
4.3 教师课程诊改能力发展 |
4.3.1 激发内生动力 |
4.3.2 增强发展活力 |
4.3.3 提升实践功力 |
4.3.4 凝聚发展合力 |
4.3.5 寻求外部助力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前瞻 |
5.1 主要结论 |
5.1.1 确定了中职学校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目标向度 |
5.1.2 调查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现状 |
5.1.3 设计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的框架 |
5.1.4 提出了中职教师发展课程“诊改”能力的行动建议 |
5.2 存在不足 |
5.3 研究前瞻 |
5.3.1 普及职业教育评价知识 |
5.3.2 创建职业教育改进学科 |
5.3.3 课程“诊改”能力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1 《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证书(初级)考试标准》 |
附件2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现状访谈提纲(面向中职任课教师) |
附件3 中职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现状访谈提纲(面向校长、财经部主任、任课教师) |
致谢 |
(8)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银行永续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划分的理论基础 |
2.1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界定 |
2.1.1 负债的定义 |
2.1.2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
2.2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区分的理论基础 |
2.2.1 所有权理论 |
2.2.2 剩余权益理论 |
2.2.3 实体理论 |
2.2.4 企业理论 |
第3章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标准分析 |
3.1 国际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 |
3.1.1 国际会计准则的演进与现行规定 |
3.1.2 IASB对于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方法的探索 |
3.2 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的划分标准——损失吸收法 |
3.2.1 损失的定义 |
3.2.2 损失吸收法的划分标准 |
3.2.3 损失吸收法的划分视角 |
3.3 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规定与损失吸收法的比较 |
3.3.1 IAS32与损失吸收法的比较 |
3.3.2 讨论稿与损失吸收法的比较 |
第4章 我国永续债发行现状及其合同特征 |
4.1 我国永续债发行现状分析 |
4.1.1 我国永续债发行规模 |
4.1.2 我国永续债的行业分布情况 |
4.1.3 我国永续债的信用评级情况 |
4.2 永续债相关概念解析 |
4.2.1 永续债的概念及其特征 |
4.2.2 永续债的发行目的 |
4.3 永续债合同特征分析 |
4.3.1 续期选择权条款分析 |
4.3.2 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 |
4.3.3 利息条款 |
4.3.4 或有结算条款 |
4.4 永续债分类问题的判断流程 |
第5章 中国银行永续债案例分析 |
5.1 发行动机分析 |
5.2 基于永续债主要合同条款的会计处理分析 |
5.2.1 发行期限 |
5.2.2 有条件赎回条款 |
5.2.3 清偿顺序 |
5.2.4 票面利率 |
5.2.5 利息发放条件 |
5.2.6 回售条款 |
5.3 基于永续债发行主体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分析 |
5.3.1 中国银行永续债的利息派发问题 |
5.3.2 中国银行永续债的利率与风险问题 |
5.3.3 中国银行永续债案例问题汇总 |
5.4 不同会计处理结果的影响 |
5.4.1 分类为权益工具 |
5.4.2 分类为金融负债 |
第6章 结论及相关对策与建议 |
6.1 关于中国银行永续债会计处理分析的结论 |
6.2 相关对策和建议 |
6.2.1 参照讨论稿相关内容,引入新的分类维度,改进划分方法 |
6.2.2 以讨论稿为指导,改进有关准则规定,提高金融工具列报信息的质量 |
6.2.3 借鉴讨论稿中的探索经验,强化对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 |
6.2.4 发行主体需要遵循准则规定,合理使用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10)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2.3 技术路线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财务内部控制理论 |
2.2 内部控制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太潘科技简介 |
3.2 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
3.2.1 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基本情况 |
3.2.2 财务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
3.3 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
3.3.1 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
3.3.2 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
3.3.3 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不完善 |
3.3.4 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
第四章 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方案 |
4.1 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4.1.1 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的目标 |
4.1.2 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的基本原则 |
4.2 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的基本思路 |
4.3 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的具体内容 |
4.3.1 财务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 |
4.3.2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方面的优化 |
4.3.3 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优化 |
4.3.4 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优化 |
第五章 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2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 |
5.3 推动管理层对方案的实施 |
5.4 健全考核机制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员工对财务内控认知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客户信用评级基本情况表 |
附录 C 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对《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的改进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J]. 张强,葛佳鑫. 当代会计, 2021
- [2]S化工公司内部环境审计研究[D]. 杨钰玲.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H水泥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 杨婷婷.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4]RS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 郭欣.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5]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影响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D]. 易青青.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论会计法律责任[D]. 张旭.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7]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课程“诊改”能力研究 ——基于河北省Y校的实践[D]. 刘丽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8]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银行永续债为例[D]. 王伟帆.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9]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10]太潘科技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张洋艳. 兰州大学, 2021(02)
标签:企业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政府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