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探讨

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探讨

一、有关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1](2021)在《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文中提出本指南由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家组成的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系统介绍了肾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靶目标与具体方案、治疗低反应性以及特殊肾脏疾病患者贫血诊疗。本指南针对如何规范诊断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如何评估铁状态以及铁剂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非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方案,肾移植、儿童、老年与糖尿病患者的贫血治疗方案,如何规范应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6个主要临床问题,同时借鉴和参考了目前国内外肾性贫血相关临床指南。目的在于指导、规范肾性贫血的诊断以及ESAs、铁剂和HIF-PHI的合理应用,提高肾性贫血诊疗水平。

张瑶[2](2021)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现状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人民医院首次进入血液透析(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总结此类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以及透析时机变化,旨在了解ESRD患者透析治疗现状及问题,为确定合适的透析时机提供参考,加强患者病情诊治及管理。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成年患者513例纳入研究病例。记录其一般资料、基础肾脏病、实验室检查、首次透析时并发症、血管通路的选择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开始HD治疗年份分为三组(即2014年至2016年、2017年至2018年以及2019年至2020年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是否患糖尿病(DM)分为两组。对各组间开始透析时的治疗情况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13例MHD患者,其中男性326例,女性187例;平均年龄55.17±16.38岁,糖尿病肾病(DKD)141例(27.51%),透析开始时的eGFR为6.11±3.25 ml/(min·1.73m2)。入组的患者中从2014年至2016年开始HD治疗82例,2017年至2018年186例,2019年至2020年245例。三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方面没有显着差异。2.不同年份组间比较:基础肾脏病无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中,血红蛋白(Hb)平均控制于79.33±18.29g/L,2014-2016年组患者Hb水平较低;各组间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iPTH)、二氧化碳(CO2)、血钾(K)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2019-2020年Ⅱ级或以上水肿患者比例较其他两组较高;2014-2016年组出现感染、消化道症状患者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019-2020年组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比例大于其他两组。3.DM及非DM患者组间比较:生化指标中,Hb、血清白蛋白(ALB)、Ca、P、iPTH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中,DM患者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血管并发症、Ⅱ级或以上水肿、感染、低白蛋白血症发生比例高于非DM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比例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不同年份比较透析开始时平均eGFR无显着变化,任一年份DM患者透析开始时的eGFR高于非DM患者。结论:1.山西省人民医院首次HD治疗的ESRD患者逐年增多,男性多于女性,基础肾脏病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DKD。2.新增MH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偏低,患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比较多见。透析开始时血管通路以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为主,动静脉内瘘使用比例有所增加。3.DM组较非DM组透析开始eGFR更高,临床症状更多。4.不同年份比较开始透析时的肾功能水平无明显变化。

张婕[3](2021)在《血液透析开始的时机:糖尿病肾病及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维持性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在中国的ESRD患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糖尿病导致ESRD的趋势日益显着,或将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ESRD的主要病因,这将对ESRD患者的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到进入规律透析,这一过渡时期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非常高。针对这一阶段的透析管理,提出了“围透析期”这一概念,即eGFR低于15 ml/min/1.73m2到规律透析后3个月的阶段。据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报告报道,在进入透析的短期内死亡率极高,在这一阶段优化透析治疗的相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则在关注以更早的时机进入透析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一问题。目前,关于ESRD患者开始透析的最佳时机仍然存在争议。唯一一项研究成人进入血液透析时机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RCT),IDEAL(the Initiating Dialysis Early and Late,IDEAL)研究表明,更早地进入血液透析与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的改善无相关性。但是中国的ESRD患者与IDEAL研究入组的研究对象在eGFR上有很大不同。一项中国的大型队列研究中,纳入的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的透析患者的eGFR水平,均低于IDEAL研究中较晚进入透析的患者eGFR水平。因而,在中国,开始血液透析的eGFR水平整体在较低的范围内,较早开始血液透析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尚不清楚。目的:尽管患有糖尿病的ESRD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但很少有研究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开始的时机与生存率及预后的关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透析是否与更好的预后相关也是未知的。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分析,主要分析了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ESRD患者的透析时机对其预后及生存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肾内科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研究方法:我们回顾了患者的诊疗记录,并收集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及进入血液透析时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征等。通过随访收集了患者开始血液透析后的生存信息,记录了死亡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时间。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确定是否为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分析了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的ESRD患者透析开始时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是否会影响开始透析的前3个月内的全因死亡率及长期预后。统计学方法:总结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的基线数据,在透析开始时按照eGFR水平进行分层。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并使用t检验或ANOVA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分类变量用频率(百分比)来表示,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前3个月内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血管通路的类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上述临床特征,筛选出p值<0.1的单因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提供了具有相应95%CI的HR。使用Kaplan-Meier分析进行生存分析来研究患者的长期预后。以p<0.05为统计学显着差异。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V.22.0进行。结果:1.各年间血液透析患者的基线描述性特征最终380例患者纳入了后续的研究。从2015年到2019年,糖尿病患者的总比例为35.0%,在各年内波动于23.8%至42.1%之间,没有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长趋势。2015年开始血液透析时的平均eGFR水平显着低于2016-2019年的eGFR水平。从2016年至2017年,没有出现更早开始血液透析的趋势。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使用长期导管(43%)或动静脉内瘘(AVF,19%)进行血液透析。这几年间,患者的ALB,P和TG的水平也存在差异。性别,年龄,SBP,DBP,HGB,BUN,K,Ca,CHOL 和 PTH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特征比较糖尿病组有133例患者,非糖尿病组有247例患者。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83±13.05,较非糖尿病患者(49.08±57.83)高,且糖尿病组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的eGFR水平较高(6.0±5.0 ml/min/1.73m2)。与血液透析开始时的eGFR水平一致,糖尿病组的 BUN(29.50±15.15 mmol/L),SCR(689.00±430.00 umol/L),P(1.96±0.83 mmol/L)和 PTH(206.85±222.80pg/ml)水平均较低。在一些临床特征和其他的实验室数据方面,例如SBP、DBP和ALB,两组之间也存在差异。两组患者的性别,K无统计学差异。大多数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使用临时导管开始进行第一次血液透析,VA选择方式无统计学差异。3.透析开始时eGFR水平与患者开始血液透析后前3个月内全因死亡率患有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ESRD患者在开始透析的前3个月内的总体死亡率分别为10.19%(11/133)和4.74%(9/247)。根据患者在透析开始时的eGFR水平对其进行分组(eGFR<4ml/min/1.73m2、eGFR 4-10 ml/min/1.73m2 和 eGFR>10 ml/min/1.73m2),进行 logistic 分析。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均未显示透析开始后eGFR水平与透析后前3个月内死亡之间的相关性。4.长期预后结果的生存分析将从2015年至2017年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纳入长期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患有糖尿病的ESRD患者的生存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低。单因素Cox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患有糖尿病,年龄较大,透析开始时较高的eGFR水平,较高的HGB,低白蛋白血症,较高的血清钙水平和较低的PTH与透析的全因死亡率相关。但是,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透析时是否患有糖尿病和透析时eGFR水平与死亡的相关性并不显着。在单因素或多因素回归分析中,首次透析所用的血管通路类型均与全因死亡率无关。结论:总体而言,在糖尿病患者群体更容易发生各系统相关的并发症,且进入血液透析时的eGFR水平较高,时机往往较早,开始血液透析后的死亡风险更高。以eGFR水平的高低来定义患者进入血液透析的时机早晚,患者开始血液透析的时机对其短期及长期内的生存无明显影响。针对糖尿病的ESRD患者开始血液透析的最佳时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刘玥[4](2021)在《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Residual renal function)丢失的相关因素,提高对残余肾功能的认识和保护;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了解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期为中西医结合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提供思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进行首次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作为研究队列,开始进行规律随访。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置管时的基本情况和检查结果、基线(置管后3-6个月)的临床指标,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尿量、RRF、超滤量等,收集患者的中医症状及舌脉,在肾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根据随访结束时残余肾功能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有RRF组和无RRF组,无RRF组作为病例组,在全队列1:1匹配对照组,最后用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探求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采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46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男性156例(63.4%),女性90例(36.6%),年龄为59(47,66)岁。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原因包括糖尿病肾病(104例,42.3%)、慢性肾小球肾炎(101例,41.1%)、高血压肾损害(16例,6.5%)和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其他原因(25例,10.2%)。2.246例患者本虚证的分布中,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共96例(39.0%),其次为脾肾阳虚证(77例,31.3%)、气阴两虚证(35例,14.2%)和阴阳两虚证(22例,8.9%),肝肾阴虚证(16例,6.5%)较少。标实证的分布中,水湿证最多,共82例(33.3%),其次为湿热证(50例,20.3%)、血瘀证(47例,19.1%),无明显标实证的患者有39例(15.9%),溺毒证患者较少(28例,11.4%)。3.在本虚证兼标实证方面,脾肾阳虚证中水湿证较多见,湿热证较少;气阴两虚证中湿热证多见,水湿证较少;阴阳两虚证中溺毒证多见,水湿证和无兼证患者较少;在标实证兼本虚证方面,水湿证中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气阴两虚证较少见;湿热证中常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较少,溺毒证中阴阳两虚证多见,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较少,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RRF组和无RRF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显示,无RRF组患者入院时合并心衰以及发生心衰住院事件的比例均高于有RRF组;无RRF组的心率、平均超滤量明显高于有RRF组,低转运类型的分布少于有RRF组;无RRF组入院时的白细胞水平高于有RRF组,但甲状旁腺素、谷氨酰转肽酶、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总Kt/V、残肾Kt/V、标准CCr、基线e GFR、RRF、置管前24h尿量、基线24h尿量及n PCR均低于有RRF组,阴阳两虚证在无RRF组更多,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尿酸、心率、超滤量、入院是否心衰、有无心衰住院事件、高甘油三酯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OR=1.444,95%CI(1.013,2.060)]和高甘油三酯[OR=8.317,95%CI(1.506,45.917)]是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危险因素,白蛋白[OR=0.752,95%CI(0.616,0.919)]和残肾Kt/V[OR=0.074,95%%CI(0.013,0.422)]是保护因素。结论:1.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的患者的中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标实证以水湿证多见,脾肾阳虚证常兼水湿证,气阴两虚证常兼湿热证,阴阳两虚证常兼溺毒证,阴阳两虚证更常见于RRF丢失的患者。2.腹膜透析患者的RRF和24小时尿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RRF的丢失可能与心力衰竭、高甘油三酯、低白蛋白、炎症状态、高超滤量相关,未发现腹膜炎的发生、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RRF丢失的显着关系。其中,白细胞和高甘油三酯是腹膜透析患者RRF丢失的危险因素,白蛋白和残肾Kt/V是保护因素,随着白细胞的升高,患者RRF丢失的风险增加,随着白蛋白和残肾Kt/V的增加,患者RRF丢失的风险降低,高甘油三酯的PD患者RRF丢失的风险高于非高甘油三酯的患者。

孙琦[5](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CKD4-5期患者肾功能进展预测模型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大数据采集“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CKD4-5期患者的相关诊疗信息,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CKD4-5期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点预测模型,并对肾功能进展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数据平台”上孙伟教授运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的规律随访的CKD4-5期的患者,全面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医症状、辨证分型以及中药使用情况等相关变量,以肾脏替代治疗为终点事件,记录患者从CKD4期进展到终点事件的时长。设定4期到终点事件的时长(天)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时长为因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联合随机森林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对自变量(预测因子)进行三阶段降维,筛选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建立基于症状、方药、理化检查指标等多维度的多重线性预测模型;通过调整决定系数(Adjusted R-Square,Adjusted R2)和Bland-Altman图对模型进行评价。其次,对最后得出的预测因子进行分层,查看4期患者1年内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趋势。结果:(1)99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男性6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为47.40±13.51岁,年龄范围为17~78岁;基线eGFR至终点eGFR的时长lnDay为5.99±0.91;原发病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7例,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31例,其他6例(包括梗阻性肾病1例,多囊肾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过敏性紫癜2例),原因不明19例;有家族高血压占28.28%,有家族糖尿病者占8.08%;合并高血压者居多,占72.73%,合并贫血者占66.7%,其次合并糖尿病者占33.3%,合并代谢性酸中者18.2%。(2)证型分布中CKD4期患者主要本虚证为脾肾气虚(89.9%),其次为气阴两虚(6.06%)、肝肾阴虚(6.06%)、脾肾阳虚(3.03%);标实证依次为血瘀证(63.64%)、湿浊证(58.59%)、水气证(38.38%)、湿热证(20.20%)、风动证(1.01%);本研究中患者未见阴阳两虚证。(3)四诊信息中CKD4期的患者脉象均以脉弦或小弦为主,频率大于50%;舌象中舌下筋脉瘀紫常见频率均大于65%;舌质以舌淡或淡红为主;舌苔以薄白或白腻为主,主观症状表现上以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视物模糊、尿沫多、夜尿频多为主。(4)单因素回归分析共筛选出21个变量与主要结局指标有关:婚姻状况、糖尿病肾病原发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基线eGFR水平、尿素、血肌酐、钙、头晕、皮肤瘙痒、白痰、心悸、胃脘胀满、舌质红、舌下筋脉瘀紫、脉滑、血瘀证、中药处方配伍穿山龙、积雪草这些变量与时长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机森林模型为CKD4期进展时长(天)筛选出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原发病、积雪草、尿素、基线eGFR、血清钙、胃脘胀痛等9个重要性变量;考虑到中医四诊信息以及中医辩证分型对进展可能有预测能力,故将随机森林筛选的重要性变量以及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意义的中医症状、舌苔脉象、中医证型变量逐个加入到最后的多重线性模型中。分析结果表明:白蛋白(β=0.031,P=0.024)、血肌酐(β=-0.004,P=0.001)、血红白蛋(β=0.010,P=0.013)、使用积雪草(β=-0.412,P=0.008)、皮肤瘙痒(β=-0.715,P=0.006)与时长有统计学关联;并构建多重线性模型方程为lnDay=5.058+0.031*白蛋白-0.004*肌酐+0.010*血红蛋白-0.412*使用积雪草-0.715*皮肤瘙痒;利用Bland-Altman图对预测值进行了评价,结果示Bland-Altman图中的散点均较好的分布在差值的95%正常值范围内,证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随机森林联合线性回归的机器学习方法探索临床信息特征与CKD4期进展至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长的统计学关联,运用有统计学关联的预测因子(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使用积雪草中药治疗以及皮肤瘙痒临床症状),构建了多重线性模型,Bland-Altman图提示模型的一致性评价良好,可用于辅助临床对于肾功能进展时长的预测,可为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前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尹玥[6](2021)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延缓CKD5期(非透析)进展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核心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KD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本方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依据。方法:①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大数据平台内,运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核心方加减治疗的CKD5期非透析患者。②以3个月为1周期,观察1年内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统计不良反应事件。③对未透析的患者继续随访,直至患者进入透析或随访截止,记录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绘制肾生存曲线。结果:①共纳入175例患者,治疗3、6、9、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42.29%、27.89%、27.27%和24.05%。②1/Scr与随访时间(月)的回归方程显示斜率为-0.003,提示肾功能远期呈下降趋势。③治疗3月时肌酐与基线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2月时肌酐与3月比无显着差异(P>0.05)。6、9、12月时肌酐均高于基线,eGFR均低于基线,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使用核心方治疗能维持肾功能短期内稳定和1年内总体稳定。eGFR下降速率在3月时最小,6月时最大,随访12月时患者eGFR下降速率平均3.10ml/min/year。④其他指标方面,比较治疗前后的白蛋白、尿素氮、尿酸、血钾、钙磷、CO2CP无明显差异(P>0.05)。⑤随访1年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事件,提示中药治疗CKD5期患者基本安全。⑥对所有患者进行肾生存分析,175例患者的肾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透析前eGFR平均为6.05ml/min/1.73m2。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核心方治疗可延缓CKD5期非透析患者的肾衰进展,延迟进入透析。同时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可见中药治疗CKD5期非透析患者具有安全性。

王雅祯[7](2021)在《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我院透析中心首次并持续行透析治疗且生存1年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采用ECOG活动指数量表及Karnofsky活动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心理状况、活动指数、生活质量及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30例,其中男性98例(75.4%),平均年龄(55.07±10.70)岁,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各65例。(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透析前残肾功能、吸烟史、饮酒史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透析1年后,与HD患者比较:PD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P<0.05),白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低(P<0.05),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HD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钙、血磷、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透析1年后,与HD患者比较:PD患者SF-36量表的综合评分较高【(64.97±16.96)VS(54.71±18.20)】(P<0.05);焦虑、抑郁的比例较低【(27.7%和36.9%)VS(47.7%和56.9%)】(P<0.05);ECOG和Karnofsky活动能力的评估明显优于HD患者(P<0.05)。(4)透析过程中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腹透患者的感染风险明显高于血透(P<0.05),而心血管事件、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透患者(P<0.05),两组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较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t=-2.865,P=0.029)、抑郁(t=-2.865,P=0.006)是腹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甘油三酯(t=-2.573,P=0.012)、抑郁(t=-2.635,P=0.011)是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透析治疗1年后,腹膜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要优于血液透析。2、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控制较好,焦虑、抑郁发生率较低,活动指数较高,但血浆白蛋白水平较血液透析低,更容易发生糖、脂代谢紊乱,且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3、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对较高,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心血管事件、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4、抑郁是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陈为霞[8](2020)在《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水平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迅猛增加,我国终末期糖尿病血透病人的比例亦将日益增高。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糖尿病病人较非糖尿病病人血糖变化幅度大,血糖波动不利于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获取糖尿病病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糖数据,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变化规律。研究方法于2018年08月至2019年01月在江苏省两个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糖尿病病人透析过程中血糖水平的监测。经患者透析动脉端监测患者透析前、透1h、透2h、透3h、透析结束共五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共连续检测三次透析过程中的血糖值。分析透析过程中不同时间点高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透析前、透1h、透2h、透3h、透析结束时的血糖水平;透析过程中血糖变异性指标(SDBG、LAGE、CV);以及GA、HbA1c与透析期间平均血糖水平(MBG)的相关性。收集的数据纳入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双侧<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随着透析的进行,病人血糖水平均逐渐下降,透析第1个小时下降幅度最大,透2h至透析结束期间血糖变化幅度小,趋于平稳;2三次透析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单次透析比较结果显示<0.001,说明不同时间点血糖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连续三次透析期间血糖值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0.05),时间和透析次数无交互作用(>0.05);总体血糖变异性指标分别为:LAGE为5.94±3.43,SDBG为2.40±1.39,CV为0.24±0.10,LAGE与SDBG均大于正常参考值范围;3在三次透析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8.6%(5人),6.9%(4人),10.3%(6人),低血糖中以无症状性低血糖居多(占66.7%);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2.8%(19人),39.7%(23人),29.3%(17人),高血糖中以透前高血糖居多(占58.6%);4低血糖组患者与非低血糖组患者各时间点血糖值和血糖变异性指标比较,结果显示:低血糖组患者透析前、透1h、透2h、透3h、透析结束五个时间点血糖水平以及MBG均低于非低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血糖变异性指标方面,CV高于非低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LAGE和SDBG不具有统计学差异(>0.05);5 GA、HbA1c和平均血糖水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0.05),两者比较:HbA1c与平均血糖水平之间相关性弱且明显低于GA与平均血糖水平的相关性(=0.291VS=0.641);GA与透析期间五个时间点的平均血糖值均呈正相关性(<0.001),HbA1c仅与透前、透2h、透析结束时存在正相关性(<0.05),但相关系数较低,其他两点并未发现相关性;6血糖控制良好组(GA<21.705%)和血糖控制不良组(GA>21.705%)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年)、透析龄(月)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血糖数据(GA、HbA1c、MBG、LAGE、SDBG)比较:血糖控制不良组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结论1糖尿病病人在透析第1小时血糖下降速度最快,透2h至透析结束血糖变化趋于平缓;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变异性较正常水平大;2透析期间低血糖、高血糖发生率高,低血糖中以无症状性低血糖居多,高血糖中以透前高血糖居多;3与HbA1c相比较,GA与平均血糖水平相关性更佳,更适用于评估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杨月[9](2020)在《不同透析方式对伴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伴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透析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是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在本中心确诊的364例伴有糖尿病的尿毒症患者,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281例患者,按照透析方式不同分为HD组(n=143)和PD组(n=138),然后根据年龄、BMI、Charson合并症指数(CCI)按照1: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纳入患者210例,HD组与PD组各105例。第二部分通过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需紧急起始透析的135例患者,按照紧急起始透析方式不同分为us HD组(n=67)和us PD组(n=68)。两部分入选患者均记录透析前一般资料、临床化验指标及既往病史等资料,并随访患者透析期间的并发症及转归。应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并对透析方式是否影响预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1.HD组与PD组患者进行PSM前,HD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PD组(P=0.003),PD组患者总蛋白水平高于HD组(P=0.044),进行PSM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化验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2.HD组在透患者比例高于PD组(P=0.001),转变透析方式患者比例低于PD组(P=0.000),但两组死亡患者比例对比无显着差异。Log-Rank检验提示HD组与PD组5年内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HD组与PD组患者1年到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vs94%、90%vs87%、86%vs80%、74%vs66%、66%vs59%。3.HD组与PD组患者针对透析方式是否影响预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透析方式对患者的预后无显着影响。此外,对CCI、年龄、BMI、白蛋白进行分层后分别对透析方式是否影响预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提示P>0.05,故透析方式的选择不受以上因素的影响。4.us PD组患者尿量高于us HD组患者(P=0.044),其余一般资料及化验指标对比均无显着差异。5.us PD组转变透析方式患者比例高于us HD组(P=0.000),但两组在透患者比例及死亡患者比例对比无明显差异。us HD组与us PD组患者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与4年内生存率对比无显着差异,us HD组与us PD组患者1年到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vs92%、89%vs85%、86%vs85%、71%vs69%。6.us HD组与us PD组针对紧急起始透析方式是否影响预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提示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对患者的预后无显着影响。此外,对CCI、年龄、BMI、白蛋白进行分层后,分别对紧急起始透析方式是否影响预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提示P>0.05,故紧急起始透析方式的选择不受以上因素的影响。7.在PD导管置入术后5天内开始行透析治疗,短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以往研究中术后14天内开始透析治疗并无增加,故在PD导管置入术后5天内开始行透析治疗是可行的。结论:1.HD组与PD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无显着差异,且透析方式的选择不受CCI、年龄、BMI、白蛋白水平的影响。2.对于需行紧急起始透析的糖尿病患者,us HD组与us PD组患者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及4年内生存率无显着差异,且紧急起始透析方式的选择不受CCI、年龄、BMI、白蛋白水平的影响。3.对于伴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在PD导管置入术后5天内开始行透析治疗是可行的。

赵子豪[10](2020)在《河南省腹膜透析开展情况调查及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可选择的重要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不断提升,ESRD人数的不断增加,由其所带来的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对腹膜透析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日益提高。PD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相比疗效相当,且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居家应用、方便、更优的成本效益等特点。据报道2008年全球大约有19.6万例PD患者,占透析总人口的11%,其中有56%的患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12年来发达国家的PD患者占透析患者的比例下降5.3%,但在发展中国家PD的患病率增加了 2.5倍,总的来说在全球范围接受PD治疗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公开资料显示中国PD患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截止到2014年末我国PD患者病例人数达5.5万人,占透析总人数的12%且以年均20.8%的速度继续快速增加。中国拥有巨大的农村人口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状,仅20%的ESRD患者得到有效肾脏替代治疗。同时PD患者的随访及管理尤为重要,这对于各级医院对PD的诊疗、管理、随访有很高的要求。为此,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于2013年启动了“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可及性及基层管理模式探索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探索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良好可及性、可行性和可复制的针对城乡基层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PD治疗的长效机制和管理模式。本研究拟调查河南省PD开展情况及患者发病率和患病率,了解省内PD开展现状并回顾分析单中心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指标,以期为腹膜透析政策的制定和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通过采集河南省腹膜透析质控平台数据,结合网络填报、实地到访和现场调查为补充的方式,收集各中心住院治疗PD患者人数和新置管病人数、医护人员数、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台数等资料。第二部分:通过回顾性采集院内电子病例系统中信息,收集2018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有大于一次以上住院记录的终末期肾脏病P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第一部分:1.截至2018年河南省通过验收或登记备案建立PD中心医院共72家,其中包括省直医院6家,市级医院41家,县级医院25家;主要以市级医院为主,占比56.9%,县级医院占比34.7%,省直医院占比8.3%。2.截至2018年5月20日河南省共有PD患者5009例;点患病率为41.9 PMP,各地市以郑州、新乡和南阳的PD在透人数居多,患病率最高的为郑州、新乡及平顶山。2013-2017年全省年度新置管PD分别为739例、829例、1033例、1076例及1083例,发病率从6.97 PMP增至9.98 PMP。3.全省共有从事PD医师11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9%;PD护士 10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9%;自动化腹膜透析机53台,其中省级医院24台、市级医院26台、县级医院3台,平均每中心仅0.74台。第二部分:1.纳入PD患者平均年龄44.1±12.18岁;男女比例1.4:1,观察到有81.1%的PD患者接受降压药物治疗,86.8%的患者合并高血压,6.6%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原发疾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2.PD患者平均Hgb水平为 100.95±22.84 g/L,34.9%的患者Hgb小于90 g/L,73.1%的PD患者接受了促红细胞生成剂治疗纠正贫血;47%的PD患者铁蛋白<200 ng/mL,13.3%的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20%,仅有5.7%的患者接受了静脉补充铁剂治疗。3.PD患者平均ALB水平为36.2±6.17 g/L,40.9%的PD患者ALB小于35g/L,达标率为59.1%;平均血钙为2.18±0.27mmol/L,56.0%的患者血钙位于2.10~2.50 mmol/L;平均血磷为1.82±0.54 mmol/L,46.6%的患者血磷水平位于1.13~1.78 mmol/L,41.2%的患者接受了 口服降磷药物治疗。694例患者具有全段甲状旁腺素检查结果,中位数为275 pg/ml,位于150-600 pg/ml之间的占比61.5%。4.114例既往因PD相关腹膜炎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透析液细菌培养阳性率49.1%,其中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例(19.6%)和表皮葡萄球菌10例(17.9%);抗生素治疗最常用的是头孢菌素(61.4%),万古霉素(50.9%)和氨基糖苷类药物(34.2%)。结论1.2013-2018年河南省PD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升高,开展PD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县级基层医院发展较快;但存在县级医院患者数量较少、全省PD医护比例偏低、各地市间发展不均衡等情况。2.PD患者平均年龄低,多数合并高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及钙磷达标率偏低,致病菌培养阴性腹膜炎比例较大;需进一步改善相关指标的控制情况,同时定期监测Hgb,血白蛋白,血钙磷及iPTH非常重要。

二、有关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现状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患者资料收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不同年份组间资料比较
    2.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间资料比较
    2.4 透析时机的比较
3 讨论
    3.1 患者概况
    3.2 病情管理
    3.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间比较
    3.4 血管通路的选择
    3.5 透析时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治疗的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校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血液透析开始的时机:糖尿病肾病及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与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病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全队列资料描述
    2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3 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方法
    2 残余肾功能的评估
    3 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相关因素
    4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5 小结
    6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2 中药复方改善PD患者残余肾功能
    3 中医特色疗法改善PD患者残余肾功能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机器学习的“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CKD4-5期患者肾功能进展预测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一) 慢性肾脏病(CKD4-5期)研究现状
        1. 慢性肾脏病(CKD4-5期)概念
        2. 流行病学
        3. 影响慢性肾脏病病情进展的风险因素
        4. 慢性肾脏病(CKD4-5期)治疗策略
    (二) 机器学习在肾脏病学中的研究及应用
        1. 预测
        2. 辅助诊疗
        3. 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资料收集
        2.1 基础信息收集
        2.2 实验室指标收集
        2.3 血压情况收集
        2.4 进入CKD4期时患者中医症状及证型收集
        3. 主要结局指标
        4. 次要结局指标
        5. 数据处理
        5.1. 数据预处理
        5.2. 搭建数据库
        6. 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
        2. 中医四诊信息
        3. 中医证候
        4. 变量纳入原则
        5. 模型构建
        5.1 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5.2 重要性变量和预测因子
        5.3 预测模型的评价
        6. 肾功能进展分层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预测因子相关讨论
    2 预测模型建立的现实意义
    3. 结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延缓CKD5期(非透析)进展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脏病5期的中医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1.4 CKD5期中医治疗进展
    2. 慢性肾脏病5期的西医认识
        2.1 定义
        2.2 流行病学
        2.3 肾功能的评估
        2.4. CKD进展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2.5 CKD5期西医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基础治疗
        2.2 中医治疗
    3. 观察项目
    4. 疗效评价
        4.1 近期疗效
        4.2 远期疗效
        4.3 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5. 生存分析
    6. 统计方法
    7. 结果
        7.1 患者一般资料
        7.2 疗效分析
        7.3 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7.4 安全性指标
        7.5 一年后随访情况
        7.6 肾生存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分析
        2.2 肾功能指标变化
        2.3 进展速率分析
        2.4 肾生存分析
        2.5 安全性分析
    3. 结论
    4. 不足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7)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文献综述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替代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8)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变量、缩略词等本论文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概述
    1.2 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血糖情况
    1.3 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糖监测方法和频率
    1.4 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糖控制状况评估指标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假设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分析指标:主要分析指标和次要分析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2.8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
    3.2 研究对象连续三次透析期间血糖变化
    3.3 透析期间低血糖及高血糖发生情况
    3.4 低血糖组患者与非低血糖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比较
    3.5 低血糖与非低血糖组患者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性指标比较
    3.6 GA、HbA1c与平均血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3.7 GA、HbA1c与透析中各时间点平均血糖的相关性
    3.8 GA二分位法分组后两组患者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4.2 透析期间总体血糖水平和血糖变异性分析
    4.3 低血糖组病人与非低血糖组病人比较
    4.4 透析期间高血糖发生情况
    4.5 GA、HbA1c与透析期间平均血糖水平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不足
    5.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糖控制指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基线资料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作者简介

(9)不同透析方式对伴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综述
    1.1 流行病学
    1.2 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
    1.3 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1.4 常见并发症
        1.4.1 糖代谢紊乱
        1.4.2 心脑血管疾病
        1.4.3 高血压
        1.4.4 感染
        1.4.5 营养不良
    1.5 残余肾功能
    1.6 生活质量
    1.7 预后
    1.8 总结
第2章 不同透析方式对伴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1 前言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3 统计学分析
        2.2.4 转归
        2.2.5 生存时间
    2.3 结果
        2.3.1 透析前基线资料对比
        2.3.2 转归
        2.3.3 预后及生存分析
        2.3.4 COX回归分析
        2.3.5 分层研究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不同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对伴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3.1 前言
    3.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3 统计学分析
        3.2.4 转归
        3.2.5 生存时间
    3.3 结果
        3.3.1 透析前基线资料对比
        3.3.2 转归
        3.3.3 短期并发症及长期预后
        3.3.4 COX 回归分析
        3.3.5 分层研究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河南省腹膜透析开展情况调查及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河南省2013-2018年腹膜透析开展情况调查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河南省腹膜透析中心开展情况调查
        3.2 河南省腹膜透析患者数量调查
        3.3 其他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纳入人群及一般资料
        3.2 贫血相关指标
        3.3 血白蛋白及血总钙、血清磷指标
        3.4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腹膜透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有关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J].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20)
  • [2]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现状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D]. 张瑶.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血液透析开始的时机:糖尿病肾病及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回顾性研究[D]. 张婕. 山东大学, 2021(12)
  • [4]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D]. 刘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机器学习的“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CKD4-5期患者肾功能进展预测模型建立[D]. 孙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延缓CKD5期(非透析)进展的疗效分析[D]. 尹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王雅祯.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8]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水平分析[D]. 陈为霞. 东南大学, 2020(01)
  • [9]不同透析方式对伴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D]. 杨月. 吉林大学, 2020(08)
  • [10]河南省腹膜透析开展情况调查及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赵子豪.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