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敏性紫癜合并附睾炎1例(论文文献综述)
谢骐骥,石静,刘磊[1](2021)在《应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睾丸附睾炎的准确度、灵敏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罹患急性睾丸附睾炎的患儿应用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方法:选取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疑似罹患急性睾丸附睾炎的患儿50例,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并以临床综合诊断作金标准,观察其诊断特异性。结果:应用超声进行检查,检出47例,准确度为98.00%,灵敏度为97.92%,特异度为100%。漏诊1例,无睾丸肿瘤、附睾结核、睾丸扭转误诊的患儿。依据临床综合诊断,检出的48例患儿中,病灶位于左侧28例,占比为58.33%;右侧15例,占比为31.25%;双侧5例,占比为10.42%。附睾弥漫性增大8例,占比为16.67%;附睾头部增大10例,占比为20.83%;附睾尾部明显增大30例,占比为62.50%。合并睾丸炎8例,占比为16.67%;合并鞘膜积液18例,占比为37.50%。病变侧附睾均呈肿大显示,尾部病变者,存在局限性肿大的情况,多呈结节状改变,形状类似圆形状团块,动脉血流峰值介于6.4~25.5 cm/s,阻力指数介于0.60~0.73。结论:罹患急性睾丸附睾炎的患儿应用超声进行诊断,特异性居较高水平,可为明确疾病特征、合并症提供参考依据,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
许苗[2](2021)在《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分为试验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片等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紫息风汤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检积分、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清紫息风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疗程结束后继续随访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28.0%,有效率54.0%,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临床痊愈率8.3%,有效率16.7%,总有效率72.9%,P<0.05,说明试验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临床痊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检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尿检积分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12周内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清紫息风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能增强西药疗效,并减轻其毒副作用。结论:清紫息风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能增强西药疗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刘秀祥,朱张茜,刘灵川[3](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睾丸扭转96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睾丸扭转临床症状及血流信号特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睾丸扭转患儿96例,获取患儿入院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以阴囊手术探查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睾丸扭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以单侧睾丸疼痛、肿胀入院的患儿有90例(93.75%),其中8例以间断性或阵发性疼痛起病发展为持续性疼痛;12例并发恶心、呕吐症状;50例睾丸质韧;25例患侧阴囊皮肤发红、皮温升高;42例阴囊抬高试验阳性、20例阴性、34例无记录;25例患儿精索增粗缩短、71例无记录;2例无明显肿胀体征。根据临床症状,96例患儿初步确定为睾丸扭转的有72例。(2)彩超结果显示,69例患儿患侧睾丸形态正常,但血流信号减少或缺失;3例睾丸肿块或肿胀,可见低回声区与丰富血管区;24例附睾增大、变厚,附睾血流信号增多。最终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睾丸扭转72例、急性睾丸炎4例、急性附睾炎20例。(3)阴囊探查手术确诊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72例睾丸扭转中2例为急性睾丸炎,24例急性附睾/睾丸炎中4例为睾丸扭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敏感性为94.59%(70/74),特异性为90.91%(20/22),符合率为93.75%(90/96),阳性预测值为97.22%(70/72),阴性预测值为83.33%(20/24)。结论彩超检查结合疑似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判断睾丸扭转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降低睾丸丢失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宋均亚[4](2020)在《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和文献资料,探讨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初步构建预测HSP患儿发生肾损害(HSPN)风险概率的模型。2.结合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消风散治疗HSP的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制定观察表,记录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随访尿检结果,将患儿分为肾损害组(HSPN组)和非肾损害组(NHSPN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2.检索中文(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筛选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HSPN危险因素的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根据纳入文献的异质性检验,分别选用固定或随机模型,对危险因素的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3.将临床研究与文献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HSPN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评价模型预测效能。4.分析HSP患儿临床用药规律,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筛选消风散和HSP的相关靶点,从药物-基因-疾病的多维网络角度,探索消风散治疗HSP的作用机制。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设计动物实验,观察消风散治疗HSP大鼠的疗效,并对分析结果中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1.本研究共227例HSP患儿完成随访。结果表明,HSP好发于寒冷季节,男性多于女性,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感染为主要诱因;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症状、肾损害发生率依次为84.14%、49.34%、40.53%、29.52%;中医证候以风热伤络证(29.52%)和湿热痹阻证(49.78%)为主,且患儿多伴瘀血(48.02%)表现;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8岁(OR:2.396,95%CI:1.217~4.718)、皮疹反复≥4周(OR:3.387,95%CI:1.688~6.796)、ALB(OR:0.876,95%CI:0.800~0.959)、Cys-C(OR:76.450,95%CI:3.987~1466.091)和湿热夹瘀证(OR:2.309,95%CI:1.186~4.495)是影响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共筛选出文献39篇,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均有明确的HSP及HSPN的诊断标准和随访时间,共计6892名患儿,其中HSPN患儿2543例,文献NOS评分6~8分。在30项危险因素中,年长儿(OR:0.466,95%CI:0.329~0.602)、紫癜持续(OR:3.860,95%CI:2.713~5.493)、紫癜反复(OR:3.455,95%CI:2.665~5.268)、复发(OR:3.104,95%CI:1.648~5.847)、腹痛(OR:1.493,95%CI:1.167~1.911)、严重腹痛(OR:2.036,95%CI:1.103~3.760)、消化道出血(OR:2.025,95%CI:1.736~2.363)、神经系统受累(OR:4.694,95%CI:1.492~14.766)、肥胖(OR:3.436,95%CI:2.404~4.910)、C3降低(OR:2.251,95%CI:1.569~3.227)、ALB(OR:-0.270,95%CI:-0.406~-0.135)、TC(OR:0.597,95%CI:0.200~0.995)及ASO阳性(OR:2.651,95%CI:1.101~6.384)与HSPN相关(P<0.05)。3.根据临床和文献研究结果,以年龄≥8岁、腹痛、消化道出血、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为参数,共建立了4个预测模型。通过比较AUC发现,随着模型内参数的增加,AUC逐渐加大。最终,最精确的预测模型包含了年龄、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6个因素,其AUC为0.862(95%CI:0.809~0.916),敏感性为70.15%,特异性为89.38%。4.临床分析表明,消风散为治疗HSP的主方之一。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消风散的6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5个靶基因,关键靶点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环氧合酶-2(PTGS2)、趋化因子2(CCL2)和白介素1B(IL-1B)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93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1条信号通路(P<0.05,FDR<0.05),与HSPN相关的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NF-k B信号通路等。5.动物实验表明,消风散能够减少HSP大鼠蛋白尿,减轻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血清IL-6和IL-1B的表达。结论:1.临床分析表明,年龄≥8岁、皮疹反复≥4周、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是HSPN的独立危险因素。2.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年长儿,出现紫癜持续、紫癜反复、复发、腹痛、严重腹痛、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受累、肥胖、C3降低、ALB、TC及ASO阳性等表现者,应注意肾损害的发生。3.基于临床和文献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预测HSP发生肾脏受累风险概率的模型,该模型纳入了年龄、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共6个因素,以列线图的形式表现出来。4.消风散以多组分、多靶点和多环节的方式,有效治疗HSP。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OD2介导的MAPK和/或NF-k B信号通路,调控IL-6、TNF、IL-1B、CCX2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聂樱丽[5](2019)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治疗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其规律;探讨HSP患儿合并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预测、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各科室收治的儿童HSP住院病例,收集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药物和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41例HSP患儿,其中147例(约61.0%)伴有胃肠道损害,74例(约30.7%)伴有肾脏损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胃肠道受累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岁、白细胞计数(WBC)>9.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E%)>60%、D-二聚体(D-D)>1.5 mg/L;此外,年龄≥7岁、补体C3(C3)<0.79 g/L是肾脏受累相关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岁、WBC>9.5×109/L均与HSP患儿的胃肠道损害存在独立关联(P<0.05);年龄≥7岁、C3<0.79 g/L均与HSP患儿的肾脏损害存在独立关联(P<0.05)。在所有患儿中,抗组胺药物使用频率达83.8%,抗生素使用频率达71.8%,糖皮质激素使用频率为58.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药物使用频率为6.6%,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使用频率为34.4%。结论儿童HSP中,伴有胃肠道、肾脏损害的患儿比例较高。年龄≥7岁、WBC>9.5×109/L、NE%>60%、D-D>1.5 mg/L可能是儿童HSP伴胃肠道损害的危险因素,年龄≥7岁、C3<0.79 g/L可能是儿童HSP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HSP患儿应加强观察与随访,并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以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此外,ACEI/ARB类药物能改善蛋白尿,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治疗HSPN患儿。
汪德琼[6](2019)在《195例白塞病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特征,从而提高对BD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误治和延误治疗。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住院并确诊为BD的19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消化道内镜等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患者中男性86例(44.1%),女性109例(55.9%),男女比例为1:1.27,年龄(38.24±13.10)岁,病程(4.77±5.50)年。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100%),皮肤病变(65.6%),生殖器溃疡(64.6%),发热(30.8%),关节病变(28.2%),眼部病变(22.6%),消化道病变(13.8%),血管病变(7.2%),神经系统病变(5.6%),心脏病变(3.6%),血液系统病变(2.6%),肺部病变(1.5%),肾脏病变(1.5%),睾丸炎和附睾炎(1.5%)。有眼部、消化道、血管、心脏病变的患者多病情较重,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中眼部病变以葡萄膜炎(10/44,22.7%)为主,严重者可失明(2/44,4.5%)。消化道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15/27,55.6%),消化道内镜下表现以溃疡性病变(15/18,83.3%)为主,影像学表现以肠道炎性病变(7/12,58.3%)最多见,严重者可出现肠狭窄/梗阻(2/27,7.4%)、肠瘘(1/27,3.7%)、肠穿孔(1/27,3.7%)。血管病变以深静脉血栓(9/14,64.3%)最多见,其次是动脉狭窄(5/14,35.7%),动脉瘤(4/14,28.6%),同一患者动静脉可均受累(4/14,28.6%)。心脏病变以心脏瓣膜损害(5/7,71.4%)为主,表现为瓣膜关闭不全。部分危重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5例行消化道手术(肠切除术,肠造口术,肛周脓肿切排术,肛瘘切除术),4例行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起搏器植入术),4例行血管手术(假性动脉瘤切除术,动脉支架植入术,人工血管置换术,静脉溶栓吸栓术),2例行眼部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实验室检查中,45.8%(22/48)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阳性。结论:BD好发于青壮年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受累,以口腔溃疡最常见,其次是皮肤病变和生殖器溃疡,出现眼部、消化道、血管、心脏受累者常病情较重,应熟悉其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漏诊。实验室检查可有AECA阳性,对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杜明成,张利兵,闫焕,周春龙,胡文利,赵津亮[7](2019)在《以阴囊肿痛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1例》文中提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其病理学特征为小血管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2]。目前国内外关于HSP累及男性生殖器官的报道极少,以下为我院收治的1例以阴囊肿痛为首发表现的HSP患儿,因临床极为少见,故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以提高小儿外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儿,男,
赵其星,邓芳,张晓翠,高婷婷,丁亚婷[8](2018)在《合并生殖器受累的过敏性紫癜男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合并生殖器受累的过敏性紫癜(HSP)男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08例HSP男性患儿,其中28例合并生殖器受累。总结生殖器受累患儿的生殖器受累时间、临床表现、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转归,分析HSP患儿合并生殖器受累的危险因素。结果 28例HSP患儿生殖器受累发生于起病后的(9.47±4.36)d,有2例以生殖器受累为首发表现,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生殖器疼痛、肿胀和(或)皮疹;其中14例患儿超声检测存在异常,合并睾丸炎较常见。患儿的生殖器皮疹在治疗后(8.02±1.43)d缓解,生殖器疼痛和(或)肿胀在治疗后(3.96±0.82)d缓解。年龄小、消化道出血、头皮和软组织肿胀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HSP男性患儿生殖器受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HSP合并生殖器受累男性患儿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且症状相对较重,但经积极治疗后预后佳。对于年龄偏小、存在消化道出血、头皮和软组织肿胀、D-二聚体升高的男性患儿,应警惕生殖器受累。
赵其星[9](2018)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生殖器受累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自限性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其发病机制主要由Ig A所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皮肤、胃肠道、生殖器、肾脏等多个脏器所引起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生于2-8岁的儿童。临床上HSP合并生殖器受累患儿虽少见,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若皮肤紫癜出现晚于生殖器受累时,极易误诊为急性睾丸扭转,增加了外科手术干预率,因此为提高对HSP合并生殖器受累的临床诊治,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8例HS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生殖器受累与非生殖器受累患儿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筛选HSP患儿生殖器受累的危险因素,以求为临床的进一步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初发HSP患儿508例,收集所有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生殖器受累分为两组:生殖器受累组28例和非生殖器受累组48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病年龄、诱因、季节、临床表现、B超检查、血小板计数值、D-二聚体水平等实验室检查。出院后对生殖器受累患儿进行随访。结果1.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与非生殖器受累组比较:年龄偏小(6.0±1.98 vs8.17±2.92,p<0.05);平均住院天数较长(9.86±5.68 vs 7.94±4.48,P<0.05);D-二聚体水平偏高(5.47±2.45 vs 2.79±1.5,P<0.05)。2.皮肤紫癜≥3个部位、关节及肌肉受累、消化道出血、肾脏受累及头皮和软组织肿胀者在生殖器受累组中发生率高于非生殖器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性;3.对两组对比分析差异显着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消化道出血、头皮和软组织肿胀、D-D升高水平与HSP合并生殖器受累密切相关(P<0.05)。4.随访28例HSP合并生殖器受累患儿半年以上,所有生殖器受累症状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很快缓解,并未再复发,随访其B超检查未发现睾丸萎缩。结论1.HSP患儿合并生殖器受累者发病年龄较普通HSP患儿偏小,且住院天数偏长。2.HPS患儿合并生殖器受累者出现皮肤紫癜累及3个部位以上、关节及肌肉受累、消化道出血、肾脏受累及头皮和软组织肿胀发生率高于普通HSP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偏小、出现消化道出血、头皮及软组织肿胀、D-D水平升高者可考虑作为HSP生殖器受累的危险因素,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4.肾上腺皮质激素对HSP合并生殖器受累者治疗疗效较好。
邓春宇[10](2018)在《152例白塞病回顾性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152例白塞病患者。记录和整理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常年居住地、年龄((1)发病年龄(2)诊断年龄(3)各临床特点出现时的年龄)、既往史、个人史、首诊科室、首发症状、入院前诊断、病因与诱因、病程((1)首发症状到此次就诊时间(2)首发症状到各临床特点出现的时间)、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治疗与疗效等,应用EMRAI评分系统对每例患者评分。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患者中男性68例(44.7%),女性84例(55.3%),男女之比为1:1.2;患者年龄为872岁,平均发病年龄:32.56±11.97岁,平均诊断年龄:36.80±12.68岁,病程为10天47年。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98.7%,皮肤损害为79.6%,生殖溃疡为71.7%,眼部损害为46.1%,关节受累为36.2%,血管损害为6.6%,神经系统受累为14.5%,消化系统受累10.5%,肺损害18.4%,心脏受累5.9%,皮肤针刺反应阳性27.6%,BD血管病变在男女的发生率分别为11.8%、2.4%,男性较女性多见(P<0.05)。实验室检查中血WBC计数增高占27.6%,NEUT%升高占24.3%,ASO(+)4.6%,PPD阳性为5.3%。入院时ESR增快为44.1%,CRP增高为59.9%,治疗后复查会降低;抗核抗体(ANA)阳性(7.9%),ACAIgG阳性及可疑阳性2.0%;PANCA阳性及可疑阳性1.4%;IgA增高16.4%,IgM增高3.9%,IgG增高16.4%,补体升高8.6%、下降1.3%;类风湿因子阳性3.3%。有血管损害组的BD患者肺损害发生率高于无血管损害组(P<0.05),无血管损害组的BD患者生殖器溃疡发生率高于有血管损害组(P<0.05)。BD患者有无神经系统损害与其他器官及系统受累无明显相关性。用EMRAI评分系统,总体平均得分32.56±11.97,男性平均4.72±1.41分,女性平均4.83±1.52分,本组病例男女疾病活动性相差不大。结论1.白塞病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2.皮肤科、风湿科为白塞病患者主要的首诊科室;最多发的首发症状是口腔溃疡和皮肤损害。3.BD患者中,男性血管受累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相较于无血管损害BD患者而言,有血管损害的患者更易并发肺部损害;相较于有血管损害BD患者,无血管损害BD患者更易并发生殖器溃疡;其它器官及系统受累在有无神经系统损害的BD患者的比较中未见明显差异。4.炎性指标ESR及CRP升高,治疗后复查会减低,可作为活动期药物选择、疗效判定的指标。5.用EMRAI评分系统,男女疾病活动性相差不大。
二、过敏性紫癜合并附睾炎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敏性紫癜合并附睾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睾丸附睾炎的准确度、灵敏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2结果 |
2.1 临床诊断情况 |
2.2 病灶特征及合并症 |
2.3 二维声像图及血流特征 |
3讨论 |
(2)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
1 过敏性紫癜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 |
1.2 病因 |
1.3 发病机制 |
1.4 临床表现 |
1.5 治疗进展 |
1.6 预后转归 |
2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2.1 病名归属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清紫息风汤组方分析 |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2 研究结果分析 |
3 结论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睾丸扭转9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1.3睾丸扭转的诊断 |
1.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患儿临床特征 |
2.2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 |
2.3手术探查结果 |
2.4彩超诊断睾丸扭转的评价 |
3讨论 |
3.1睾丸扭转的诊断及临床表现 |
3.2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
(4)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1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2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危险因素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HSP发生肾损害风险的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
3.1 基于不同参数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及筛选 |
3.2 预测模型的呈现 |
4 讨论 |
4.1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4.2 HSP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
4.3 HSPN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
4.4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二部分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分子机制研究 |
1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消风散治疗HSP的分子机制研究 |
1.1 方法 |
1.2 结果 |
2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效学研究及关键靶点的实验验证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讨论 |
3.1 消风散的组方思路 |
3.2 消风散能有效治疗HSP,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F-k B等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
3.3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
附录2 各危险因素与HSPN相关性的森林图 |
附录3 亚组分析森林图 |
附录4 发表偏倚的漏斗图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5)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相关观察指标的定义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结果 |
3.1 临床特征 |
3.2 实验室检测项目 |
3.3 胃肠道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
3.3.1 胃肠道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3.3.2 胃肠道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肾脏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
3.4.1 肾脏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3.4.2 肾脏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5 各类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 |
3.5.1 各类治疗药物的使用频率 |
3.5.2 各类治疗药物的使用在胃肠道损害组间差异的分析 |
3.5.3 各类治疗药物的使用在肾脏损害组间差异的分析 |
3.5.4 住院天数在各类药物治疗组间差异的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奖项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致谢 |
(6)195例白塞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结果 |
1.基本信息 |
2.临床表现 |
3.实验室检查 |
4.病理检查 |
5.治疗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以阴囊肿痛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8)合并生殖器受累的过敏性紫癜男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研究方法 |
1.4相关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生殖器受累组患儿的生殖器受累情况 |
2.2生殖器受累组患儿的临床转归 |
2.3 HSP患儿合并生殖器受累的危险因素 |
3 讨论 |
(9)儿童过敏性紫癜生殖器受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152例白塞病回顾性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四、过敏性紫癜合并附睾炎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睾丸附睾炎的准确度、灵敏度分析[J]. 谢骐骥,石静,刘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7)
- [2]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D]. 许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睾丸扭转96例分析[J]. 刘秀祥,朱张茜,刘灵川.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12)
- [4]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宋均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D]. 聂樱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195例白塞病的临床分析[D]. 汪德琼.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4)
- [7]以阴囊肿痛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1例[J]. 杜明成,张利兵,闫焕,周春龙,胡文利,赵津亮.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9(04)
- [8]合并生殖器受累的过敏性紫癜男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 赵其星,邓芳,张晓翠,高婷婷,丁亚婷. 广西医学, 2018(12)
- [9]儿童过敏性紫癜生殖器受累的临床研究[D]. 赵其星.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1)
- [10]152例白塞病回顾性临床分析[D]. 邓春宇. 宁夏医科大学,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