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压法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80例(论文文献综述)
高林兵[1](2011)在《小剂量氯胺酮辅以穴位贴敷在无痛人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曲马多辅以穴位贴敷在无痛人流术中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600例ASAⅠ-Ⅱ级无全身性疾病、无镇痛药成瘾史、无精神症状的早孕妇女分为四组,分别给予A组:丙泊酚1.5 mg/kg静注;B组:曲马多1 mg/kg+丙泊酚1.5 mg/kg静注;C组:氯胺酮0.15 mg/kg+曲马多1 mg/kg+丙泊酚1 mg/kg静注;D组为试验组:在C组基础上再加上穴位敷贴方法。宫颈扩张或术中病人臀部扭动抵抗时,酌情静注丙泊酚。观察麻醉前后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出血量、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C组、D组与A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镇痛效果明显强于A组;C组、D组与B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C组、D组镇痛效果强于B组;D组比C组镇痛效果略优,但无统计学意义。宫缩痛:B组、C组、D组与A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明显弱于A组;C组、D组与B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C组、D组明显弱于B组:D组比C组要稍弱,但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出血量无显着性差异;B组、C组、D组满意度高。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伍用丙泊酚-曲马多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好,丙泊酚用量少,苏醒快,术后充分抑制宫缩疼痛,无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是较为适合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一种麻醉配伍方法。穴位贴敷用于无痛人流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并不明显。
郑洁,邓春雷[2](2004)在《针灸在人工流产中镇痛及扩宫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人工流产中存在着疼痛、术者扩宫困难和人流综合征等诸多难题。针灸配合人工流术在不影响宫缩节律的情况下,对克服或缓解这些问题发挥了较显着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及研究价值。
韩学玲,高宝香[3](2000)在《指压法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80例》文中研究表明自1989年1月至1998年10月,我们采用指压法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门诊确诊为6~8周妊娠的孕妇100例,常规行人工流产术,年龄最小17岁,最大44岁,初孕妇38例,经孕妇62例。随机选择80例为指压组,20例为对照组。2 防治方法2.1 指...
王睿[4](2009)在《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对早孕小鼠生殖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早孕小鼠子宫、胚胎发育情况及子宫蜕膜形态,测定血清孕酮(P)、子宫蜕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探讨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对早孕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清洁级昆明纯种小鼠5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A组)、西药组(B组)、手针组(C组)、电针组(D组)、非经非穴组(E组),每组10只。受孕后,A组不予任何干预;B组于妊娠第7天(Pd7)8:00灌胃米非司酮,连续3天;C组于Pd5补“合谷”、泻“三阴交”,连续5天;D组于Pd5电针“合谷”、“三阴交”穴,连续5天;E组于Pd5电针非经非穴,连续5天。以上各组小鼠均于Pd 9.5取材,肉眼观察早孕小鼠子宫及胚胎发育情况,光镜观察子宫蜕膜形态;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小鼠血清P含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TGF-β1在小鼠子宫蜕膜中的表达。结果:1.肉眼观察早孕小鼠子宫及胚胎发育情况:A组早孕小鼠子宫粗,胚胎呈密集串珠状。B、C、D组早孕小鼠子宫比A组细,有瘀血现象,出现流产。E组小鼠妊娠子宫及胚胎发育情况与A组相似。2.光镜观察早孕小鼠子宫蜕膜形态:A组小鼠子宫蜕膜细胞呈多边形、核仁明显、出现核分裂象。B、C、D组蜕膜细胞均呈退变状,排列松散,间质水肿,细胞常缩小,可见核固缩。E组小鼠蜕膜组织发育情况与空白组类似。3.各组小鼠血清P浓度:B、C、D组血清P浓度明显下降,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E组血清P浓度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4.各组小鼠子宫蜕膜TGF-β1表达:与A组比较,B、C、D组子宫蜕膜TGF-β1表达均有下降,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E组子宫蜕膜TGF-β1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1.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具有抗早孕效果,证实两穴合用“下胎”特异性;2.针刺“合谷”、“三阴交”穴通过降低早孕小鼠血清孕酮浓度,导致子宫蜕膜变性,从而引起流产,这可能之针刺“合谷”、“三阴交”穴抗早孕作用机制之一;3.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可降低早孕小鼠子宫蜕膜中TGF-β1的表达,可能干扰早孕小鼠蜕膜局部的免疫微环境,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而终止早孕,这可能之针刺“合谷”、“三阴交”穴抗早孕作用机制之一。4.针刺“合谷”、“三阴交”穴用于抗早孕,手针效果优于电针,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张怡[5](2006)在《电针三阴交对正常分娩产妇产程及宫缩痛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对电针三阴交减轻宫缩痛、缩短产程及母婴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经穴功能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将120例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电针三阴交组、安慰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评价电针三阴交提高分娩质量和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是分娩过程中由临产妇本人做出的宫缩痛VAS评分和医生作出的宫缩痛分级,产程时间;次要观察指标是产后出血情况、分娩方式、用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羊水的情况。结果在电针15分钟、30分钟、针后1小时这三个时点上,电针组与空白对照组、安慰电针组比较,宫缩痛VAS评分、评分差值和减分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电针组宫缩痛VAS评分小于空白对照组、安慰电针组,电针组宫缩痛VAS评分的变化、变化率大于空白对照组、安慰电针组;电针组在电针15分钟、电针30分钟与电针前宫缩痛VAS评分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即疼痛有所减轻;空白对照组在电针30分钟、针后1小时与电针前宫缩痛VA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疼痛有所加重;安慰电针组在针后3小时与电针前宫缩痛VAS评分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即疼痛有所加重。三组宫缩痛分级比较也显示,在电针30分钟、针后2小时,三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宫缩痛VAS评分和宫缩痛分级,是反映临产宫缩痛主观症状的指标,以上结果表明,电针三阴交有明显减轻临产疼痛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电针时和针后1小时之内。简而言之,电针三阴交穴的即刻镇痛作用明显。产程时间比较,电针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与安慰电针组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产程时间小于安慰电针组;但电针组与空白对照组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组间分娩出血量和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空白对照组分娩出血量大于电针组、安慰电针组,空白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低于电针组及安慰电针组。以上结果表明,电针三阴交能够减少分娩出血量,且对新生儿无不利影响。结论电针三阴交穴可以减轻宫缩痛,减少分娩出血量,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自然疗法,符合WHO倡导的鼓励使用非药物镇痛技术的精神,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今后将进一步明确三阴交的穴位功能特异性,设立针刺到一定深度的三阴交穴作为针刺组,经皮电刺激作为对照组,为三阴交穴的主治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证据。
关政[6](2020)在《温经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虚寒证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为温经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月经过少(虚寒证)的临床观察。通过分析、比较温经汤联合耳穴贴压和单纯温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虚寒证的临床有效性研究,验证温经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本病较单一口服温经汤具有明显特色和治疗优势。从而为临床治疗月经过少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途径和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严格遵循中医、西医诊断制定标准纳入病例,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患者,共计6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脱落3例,治疗组(31例)采用口服温经汤联合耳穴贴压,对照组(31例)采用单纯口服中药温经汤。口服药物以21天为一个疗程,经三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而统计分析出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65%。经过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月经失血量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明显增多,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内膜厚度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明显增厚,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综合而言,可以得出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更优。结论:温经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本病较单一口服温经汤具有明显特色和治疗优势。运用中医辩证理论结合中药内治和耳穴贴压治疗月经过少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以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和理论依据。
刘雪萍[7](2019)在《针药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运用针药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月经量、行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中医证候情况,探讨分析针药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3组,每组30例。(1)针药组:采用益肾疏肝汤(导师经验方)结合针刺治疗;(2)针刺组:单纯针刺治疗;(3)西药组:采用补佳乐(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黄体酮序贯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行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及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来评定益肾疏肝汤(导师经验方)结合针刺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针药组、针刺组、西药组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75.86%、77.78%。组间两两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调经疗效比较:针药组、针刺组、西药组的调经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9.31%、81.48%。组间两两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各组治疗后均能适当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间两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前后单项中医证候比较:针药组治疗后的所有证候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针刺组腰骶酸痛、经前乳胀、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小腹胀痛,痛无定处等证候比治疗前改善(P<0.05),但头晕耳鸣、性欲减退、夜尿多等证候较前无明显改善(P>0.05);西药组腰骶酸痛、头晕耳鸣、性欲减退、夜尿多均等证候比治疗前改善(P<0.05),但经前乳胀、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小腹胀痛,痛无定处等证候较前无明显改善(P>0.05)。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后各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组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服药期间,西药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胃部不适、恶心,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胸闷,仍可坚持完成治疗,针药组和针刺组无不良反应,比西药组不良反应率低(P<0.05),说明针药组和针刺组的不良反应小。7.治疗前后各组分别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西药组乳腺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P>0.05),说明各组治疗方法均具有安全性。结论:益肾疏肝汤结合针刺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的患者,能改善患者月经量,适当延长经期,适当增厚子宫内膜以及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二、指压法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8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指压法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8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氯胺酮辅以穴位贴敷在无痛人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2 氯胺酮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1.3 针灸在人工流产中镇痛及扩宫研究概况 |
1.4 关于穴位贴敷 |
1.5 经皮给药作用机制新解—人体经络筋膜学说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一般资料 |
2.1.2 穴位贴敷方法 |
2.1.3 研究方案 |
2.2 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丙泊酚的镇静机理 |
3.2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的机制 |
3.3 穴位贴敷用于无痛人流的增效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 |
致谢 |
(3)指压法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8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防治方法 |
2.1 指压组 |
2.2 对照组 |
3 疗效标准及效果 |
3.1 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 |
3.2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见表2。 |
4 讨论 |
(4)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对早孕小鼠生殖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正文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电针三阴交对正常分娩产妇产程及宫缩痛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一 分娩镇痛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分娩镇痛的认识 |
2 国外分娩镇痛的发展简史 |
3 现代对分娩镇痛的认识 |
文献综述二 古今文献对三阴交在产科方面的研究 |
1 三阴交在古代文献下胎催产的研究 |
2 三阴交穴在产科中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受试者分布与试验完成情况 |
2 可比性分析 |
3 临床疗效分析(ITT,PP) |
4 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价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6)温经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虚寒证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月经过少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针药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 |
3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
1.2 各组患者年龄、病程、AMH情况 |
2 治疗前各组比较 |
2.1 月经失血图积分比较 |
2.2 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2.3 治疗前月经量、经期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 治疗后指标的分析比较 |
3.1 综合疗效比较 |
3.2 调经疗效比较 |
3.3 月经失血图积分比较 |
3.4 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3.5 月经量积分、经期积分比较 |
3.6 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7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3.8 不良反应观察 |
3.9 安全性指标检测 |
讨论 |
1 理论依据 |
1.1 立论依据 |
1.2 益肾疏肝汤的配伍特点及药物药理分析 |
1.3 针刺治疗的机理分析 |
1.4 针药结合优势 |
2 疗效分析 |
2.1 综合疗效比较 |
2.2 调经疗效比较 |
2.3 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2.4 经量、经期比较 |
2.5 中医证候各项积分比较 |
2.6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2.7 不良反应评价 |
2.8 安全性评价 |
3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临床病例观察表 |
附录C 月经量失血图评分表 |
附录D 中医证候评分记录表 |
附录E 不良反应登记表 |
附录F 试验总结记录表 |
文献综述 谈中西医对月经过少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指压法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8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氯胺酮辅以穴位贴敷在无痛人流的研究[D]. 高林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2]针灸在人工流产中镇痛及扩宫研究概况[J]. 郑洁,邓春雷.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01)
- [3]指压法防治人工流产综合征80例[J]. 韩学玲,高宝香. 山东中医杂志, 2000(01)
- [4]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对早孕小鼠生殖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9(S1)
- [5]电针三阴交对正常分娩产妇产程及宫缩痛影响的临床观察[D]. 张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6]温经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虚寒证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D]. 关政.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针药结合治疗肾虚肝郁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雪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