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例髁突骨折临床分析

498例髁突骨折临床分析

一、髁突骨折49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苏荣彬,王朋辉,滕碧和[1](2021)在《穿腮腺及穿腮腺前沿咬肌两种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患者实施采用腮腺前沿咬肌入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髁突骨折均得到良好解剖复位、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骨折对位良好;术后两组患者下颌前伸运动、下颌侧方运动及张口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B组的30.43%(P<0.05);A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率为100.00%,高于B组的82.61%(P<0.05)。结论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及腮腺前沿咬肌入路的髁突骨折手术均能令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收获较为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但相较于耳周切口穿腮腺入路,采用腮腺前沿咬肌入路为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实施手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更高。

黄晓琳,卜晶慧[2](2018)在《儿童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学特征及咀嚼生理学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学特征及咀嚼生理学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10例单侧髁突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10例单侧髁突骨折的患儿均采取经典的全牙列的牙合垫进行治疗。患儿复查的时间为受伤后的1、3、6和12个月。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每次复诊都要进行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要在首诊和在6、12个月复诊时进行。于患儿受伤后的12个月行曲面体层X线检查后,测量下颌的升支高度与下颌体的长度,求出下颌体长度与下颌升支的高度的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使用肌电图测量仪器,分别对颞肌前束、咬肌和二腹肌前腹3个位置的肌电活性进行测量,对双侧咀嚼肌的肌电活性的不对称指数AI进行测定。结果10例患儿的临床恢复效果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骨皮质结构完整且连续光滑,下颌升支的高度均低于健侧,而下颌体的长度均高于健侧。全部患儿最后一次随访的最大张口度平均为(42.8±3.9)mm.,患儿治疗前最大开口度为(22.3±3.7)mm,患儿治疗后最大开口度明显大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5,P=0.000)。在乳牙组、混合组、恒牙组的髁突患侧和健侧的比较结果中,3个组别的差异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10例患儿的下颌升支高度的AI平均值为(5.36±2.02)%,下颌体长度的AI平均值为(6.53±2.52)%。咬肌肌电活性AI平均值为(13.40±11.11)%,颞肌前束肌电活性AI平均值为(22.00±11.62)%,二腹肌前腹肌电活性AI平均值为(13.13±7.36)%。结论儿童的单侧髁突骨折经过保守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满意,但是颌骨发育受到轻度的影响,患者的患侧与健侧的咀嚼肌肌电活性个体差异比较大,不对称指数的离散程度比较高,而咀嚼肌的肌电图可以反应儿童髁突骨折的恢复情况。

马璐[3](2018)在《侧向拉力螺钉治疗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进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侧向拉力螺钉治疗髁突矢状骨折术后骨折愈合进程中生物力学相关因素的改变,为临床治疗SFM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于CT数据建模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骨折愈合进程,共采用三部分实验。第一部分:采用螺旋CT以0.625mm的层厚行人体下颌骨无间隙容积扫描采集原始数据,利用以Mimics14.0软件分割组织,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13.2中进行平滑处理形成拟合曲面,导入Ansys15.0软件划分网格并加载后建立人体下颌骨TMJ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应力及位移的生物力学行为。第二部分:在人体下颌骨TMJ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设立左侧为骨折侧,以0.1mm的薄层模拟骨折裂隙,建立Ⅱ型SFMC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2枚侧向拉力螺钉模拟临床治疗SFMC,建立SFMC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立12周骨折达到完全愈合,通过改变骨折裂隙的弹性模量模拟骨折愈合的进程。分别在0、4、8、12周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有限元分析。第三部分:使用螺旋CT以0.5mm的层厚采集绵羊下颌骨及TMJ的原始数据,以Mimics20.0软件分割组织,在Geomagic8.0软件中进行平滑处理形成拟合曲面,经过Hypermesh11.0软件划分网格并加载后建立绵羊下颌骨TMJ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15.0求解器中求解;设右侧为骨折侧,模拟1枚侧向拉力螺钉治疗SFMC,建立绵羊SFMC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骨折后12周达到骨性愈合,分别在术后0、4、8、12周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各项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建立了包含有下颌骨、牙列、咀嚼肌、关节盘、关节囊的下颌骨TMJ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共790431节点,526873单元。正常下颌骨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最大等效应力为87.4606MPa、8.11966MPa,位于双侧下颌升支前缘、髁突颈部及下颌第二磨牙处;最大位移为0.040824mm,位于颏部正中。正常髁突最大等效应力为32.8676MPa,位于髁突颈部外1/2处。第二部分:术后当天下颌骨皮质骨最大等效应力23.5156MPa,松质骨6.45427MPa,最大位移4.38755mm;左侧髁突最大等效应力44.5878MPa,最大位移0.926938mm;左侧髁突残端最大等效力44.5878MPa;左侧髁突游离端最大等效应力16.5156MPa,最大位移0.433008mm,拉力螺钉最大应力71.5549MPa。术后4至12周下颌骨的应力值无明显变化,均小于正常值;下颌骨的应力分布类似于正常下颌骨,主要承载应力的区域均位于双侧下颌骨前缘、髁突颈部内侧及后磨牙区,下颌骨的最大位移均位于颏部正中。下颌骨、髁突整体及游离端的最大位移均无明显变化。术后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位于骨折线残端侧及髁突颈部内侧,残端的最大等效应力位于拉力螺钉周围的骨质及髁突颈部内侧,术后4至12周时,髁突骨折线周围承载应力的区域逐渐扩大,而残端的最大等效应力则由骨折线周围的骨质逐渐向髁突颈部转移。髁突游离端的最大等效应力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均位于骨折线螺钉固定处周围的皮质骨上。第三部分:建立了包含下颌骨、牙列、咀嚼肌、关节囊的绵羊下颌骨TMJ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共490490节点,334973单元。正常下颌骨最大等效应力为29.2401MPa,最大位移0.088426mm,髁突最大等效应力6.16424MPa,最大位移0.306ⅹ10-3mm。术后当天下颌骨最大等效应力21.484MPa,最大位移0.093908mm;右侧髁突残端最大等效应力6.35207MPa,最大位移0.3111ⅹ0-3mm;右侧髁突游离端最大等效应力0.143441MPa,最大位移0.202ⅹ03mm;骨折片最大等效应力0.485ⅹ0-3MPa,最大位移0.202ⅹ0-3mm;拉力螺钉最大等效应力2.61994MPa。正常绵羊下颌骨的最大等效应力位置为双侧磨牙后区、下颌升支前缘、髁突颈部及髁颈部下方呈“L”型分布,最大位移的位置为下颌骨颏部,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虽然应力及位移的绝对值有变化,但应力的分布及最大位移的位置并无明显变化。绵羊正常髁突的最大等效应力及最大位移的位置均位于髁突颈部,骨折固定术后当天,髁突残端的最大的等效应力位于髁突颈部及骨折线与髁突颈部内侧间的皮质骨上,髁突游离端与骨折片的最大等效应力及最大位移均位于髁突颈部内侧骨折线附近,随着观测时间的变化,以上应力及位移的分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1.本研究基于螺旋CT数据建立的正常下颌有限元模型,具有高度的几何相似性和边界约束条件,保证了高力学相似性的实现。2.双拉力螺钉可为下颌骨SFMC提供坚固有效的固定效果;拉力螺钉的应力遮挡导致髁突应力及应变的改变可能与髁突吸收、改建有关;术后早期有效的制动和颌间牵引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术后4周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便尽早的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3.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使用绵羊作为实验动物建立SFMC坚固内固定动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骨折愈合进程中的情况。

冼淡,王磊,陈巨峰,李嘉朋,李金,张国润[4](2017)在《牙合垫下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进一步探讨在上颌牙合垫下行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口腔科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髁状突骨折患者13例(15侧),其中囊内骨折12例(14侧),髁颈骨折1例(1侧),采用上颌牙合垫、颌间橡皮圈牵引34周,术后1周开始张口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年,12例颌面部(颞下颌关节区)无明显疼痛,1例偶有轻度疼痛;咬合良好12例,1例(2侧)下颌稍后缩;张口度3.24.5 cm;1例(2侧)关节区有轻杂音。结论对于髁状突高位骨折,特别是囊内多发骨折,移位不明显,特别是年轻患者,采用牙合垫下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可避免开放手术的创伤,同时可避免面神经损伤的风险,能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和正常的张口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冼淡,王磊,陈巨峰,李嘉朋,李金,张国润[5](2016)在《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髁突骨折12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髁突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非常常见,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1-5],尽管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螺旋三维CT的普及,髁突骨折的诊断已越来越清晰,但在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同时也是颌面部骨折中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在手术治疗中,除了要考虑到切口问题,如何避免损伤面神经问题外,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是骨折切开复位后如何固定的问题,目前,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后固定的方法有钢丝固定、微钛板固定、拉力螺钉固定等,其中以微钛板固定最为常用,但如髁突

严颖彬,穆洁,张兰成,刘浩,王志兴,张军,沈军,张萍[6](2016)在《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3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32例33侧髁突骨折中,囊内骨折6例,采用耳前入路和2枚18 mm的长螺钉固定;髁颈骨折6例7侧,采用颌后穿腮腺入路及1块小型板固定;髁颈下骨折20例,采用环下颌角入路和2块接骨板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最大张口度37.5 mm。32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和面部对称性。7例(21.9%)出现暂时性面神经瘫痪,术后3个月均完全恢复,1例出现涎漏,加压包扎后痊愈。无永久性面瘫、髁头吸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采用适宜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谢斯[7](2016)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伤情类型与治疗后数字化评价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分析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骨折伤情与骨折类型,应用数字化对下颌骨髁突基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探讨。方法:1、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下颌骨髁突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病例资料的性别、年龄、损伤因素、合并伤、骨折类型、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2、选取临床20例下颌骨髁突基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应用数字化方法采集手术治疗前后最大咬合接触面积,最大咬合力和咬合力不对称指数,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患者咬合功能。结果:1、未成年患者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占比57%,成年患者下颌骨髁突基部骨折占比44%。2、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手术治疗比为4%,下颌骨髁突颈部骨折手术治疗比为15%,下颌骨髁突基部骨折手术治疗比为83%。3、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咬合接触面积与最大咬合力明显增加,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下降明显,经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手术治疗后最大咬合接触面积与最大咬合力仍有差距,经独立样本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患者手术治疗后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接近,经独立样本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与年龄相关,未成年患者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多见,成年患者下颌骨髁突基部骨折多见。2、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方案与骨折类型有关,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与颈部骨折多选择保守治疗,髁突基部骨折多选择手术治疗。3、通过数字化方法对下颌骨髁突骨折术后咬合功能评价是可行的。

张园[8](2015)在《口内入路与颌下入路治疗成人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口内入路与颌下入路治疗成人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75例成人髁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颌下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口内入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度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面神经损伤率、开口偏斜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牙合关系正常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内入路方式治疗成人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颌下入路方式,在临床应用中更具有研究价值。

陈晨,杨尧,巩玺,贺洋,安金刚,张益[9](2015)在《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1009例回顾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 009例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的临床资料,将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分析新鲜骨折的高峰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致伤时间的特点。结果 1 009例新鲜骨折中男:女为2.94:1,2029岁(338例,33.5%)为高峰年龄,致伤原因以交通伤居首位(424例,42.0%),其次是摔伤(250例,24.8%)和暴力伤(128例,12.7%)。2008至2013年新鲜骨折病例数逐渐增加,各种致伤原因的患者在2029岁均达到高峰,因年代、月份不同呈现时间规律性变化。骨折部位以单纯下颌骨骨折居首(536例,53.1%),其次为颧骨复合体骨折(233例,23.1%)。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中,眶下神经受累最多(144例);合并全身损伤中,四肢损伤最多见(77例),其次为胸部(65例)和颅脑(57例)损伤;交通事故引发的全身合并伤最多(127处),其次为高坠伤(32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坠伤、摔伤是下颌骨、髁突骨折共同的危险因素(OR>1,P<0.05),年龄是二者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以青年人最多见,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原因,致伤原因呈规律性变化。眶下神经常受累,合并损伤中四肢损伤最常见,治疗时应注意检查眶下区及四肢。交通伤患者应注意检查有无全身合并伤,高坠伤、摔伤患者应特别注意下颌骨及髁突有无骨折。

郭松松,杜一飞,戈杰,程杰,杨蓉,李明,叶金海,江宏兵[10](2015)在《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法、疗效及并发症,为外科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3年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择耳屏前/内、耳下颌后或口内切口入路,高位骨折采用长螺钉固定,中位和低位骨折选择小型钛板固定,对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术后愈合、开口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46例共57侧髁突骨折手术后均未出现钛板/螺钉松动及frey’s综合征;面神经受损征7例,均为高位和中位骨折治疗组的面神经颞支暂时性损伤,低位骨折组面神经损伤概率低于高位及中位骨折组(P<0.05)。2各治疗组术前术后的张口度均得到显着改善(P<0.05),平均张口度3.5 cm以上。3高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11例,占23.91%;中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4例,占8.70%,低位骨折5例,占10.87%,患者张口偏斜均在0.5 cm以内。结论髁突骨折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外科解剖学复位可实现早期张口功能训练及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总体满意度高;髁突高位骨折复位时应尽量避免剥离翼外肌附着,注意关节结构保存;耳前切口入路过度牵拉暴露易致面神经颞支损伤。

二、髁突骨折49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髁突骨折49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穿腮腺及穿腮腺前沿咬肌两种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A组
        1.2.2 B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下颌的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情况和张口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2)儿童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学特征及咀嚼生理学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临床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1.4 咀嚼肌的肌电活性检查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患者恢复影像学检查结果
    2.3 不同组别的髁突患侧和健侧的比较
    2.4 典型病例介绍
3 讨论

(3)侧向拉力螺钉治疗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进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人体正常下颌骨TMJ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1.1 前言
    1.2 材料
    1.3 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第二部分 SFMC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部分 绵羊下颌骨TMJ及SFMC侧向拉力螺钉坚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
    3.3 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牙合垫下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情况
    2.2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适应证
    3.2 牙合垫的作用
    3.3 早期功能锻炼的问题

(5)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髁突骨折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适应证: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适应证:
    3.2 切口:
    3.3 早期功能锻炼的问题:
    3.4 影像学检查:
    3.5 颌间牵引:

(6)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髁突骨折分类
    1.3 手术方法
        1.3.1 囊内骨折
        1.3.2 髁颈骨折
        1.3.3 髁颈下骨折
    1.4 术后处理及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7)下颌骨髁突骨折伤情类型与治疗后数字化评价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因素
    2.2 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多发伤类型
    2.3 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治疗方案选择
    2.4 咬合功能数据
3 讨论
    3.1 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与性别、年龄、损伤因素的关系
    3.2 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与多发伤情况
    3.3 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与治疗选择
    3.4 下颌骨髁突基部骨折术后咬合功能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口内入路与颌下入路治疗成人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张口度的比较
    2.2 两组术后6个月面神经损伤率、开口偏斜率、牙合关系正常率的比较
3 讨论

(10)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1. 2 手术方法
    1. 3 术后随访
    1. 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 1 损伤原因、部位及术后并发症
    2. 2 不同类型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
    2. 3 开口功能、咬合关系
3 讨 论

四、髁突骨折49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穿腮腺及穿腮腺前沿咬肌两种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对比分析[J]. 苏荣彬,王朋辉,滕碧和. 当代医学, 2021(32)
  • [2]儿童单侧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影像学特征及咀嚼生理学特点研究[J]. 黄晓琳,卜晶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8(05)
  • [3]侧向拉力螺钉治疗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进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D]. 马璐. 宁夏医科大学, 2018(10)
  • [4]牙合垫下颌间牵引治疗髁状突骨折临床分析[J]. 冼淡,王磊,陈巨峰,李嘉朋,李金,张国润. 现代医药卫生, 2017(23)
  • [5]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髁突骨折12例临床分析[J]. 冼淡,王磊,陈巨峰,李嘉朋,李金,张国润. 实用医技杂志, 2016(12)
  • [6]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32例临床分析[J]. 严颖彬,穆洁,张兰成,刘浩,王志兴,张军,沈军,张萍. 天津医药, 2016(10)
  • [7]下颌骨髁突骨折伤情类型与治疗后数字化评价方法探讨[D]. 谢斯.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8]口内入路与颌下入路治疗成人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 张园. 中国当代医药, 2015(32)
  • [9]口腔颌面部新鲜骨折1009例回顾分析[J]. 陈晨,杨尧,巩玺,贺洋,安金刚,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5(11)
  • [10]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J]. 郭松松,杜一飞,戈杰,程杰,杨蓉,李明,叶金海,江宏兵. 口腔医学, 2015(03)

标签:;  ;  ;  ;  

498例髁突骨折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