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一、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英[1](2021)在《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分析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在大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英语在国际交流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获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及出国交流的机会,大学生对学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需求显得愈发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从学习者个人需求分析模型出发,探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的实际需求。本研究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和课堂观察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进行研究,回答两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学术英语口语需求的总体情况如何?2)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是否有差异,并说明原因。首先,笔者采用陈冰冰(2010)的个人需求分析模型,结合Ferris&Tagg(1996a,1996b)、Evans&Greens(2007)和杨惠中(2015)的问卷进行改编,并设计出适合本研究的问卷。其次,对40名受试进行先验研究,得出Cronach Alph系数为.975,KMO数值为.844(>0.6),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第三,笔者发放并成功收回207份有效问卷,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其中10名受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最后,笔者对受试所在班级进行10节课堂观察,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学术英语口语需求较为强烈。第二,男女生在学术英语口语需求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具体因子包括:学习愿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材料、课堂教学和教师素养。第三,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类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和教师素养需求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最后,笔者根据研究发现,从性别和专业两个方面对学术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指明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李雪婷[2](2020)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听,说,读,写,翻译”是英语教学的五个主要方面,其中写作是最难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事实证明,学生的作文中总会出现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将学生犯下的各种错误系统化,并使之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宝贵资源,是学者和英语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写作错误的整理、归类以及分析错误成因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年级英语A班的218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收集了学生英语作文218篇(共计42662个单词),自建了小型语料库;并以对比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以及中介语理论为基础,进行了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并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方法,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本文主要回答以下四个研究问题:(1)此次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写作文本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是什么,写作错误与成绩呈何种相关性?(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写作错误差异性是什么?(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作文文本中的写作错误成因是什么?(4)问卷调查中的四个维度(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写作难点、教师批改方式)与学生英语写作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就错误量的总体分析而言,两个年级的词汇(wd)错误最多,词形(fm)错误量位居第二,句子(sn)的错误量位居第三。大一、大二英语作文中的错误量与学生的作文成绩之间存在着极高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大二年级在词形(fm)、词汇(wd)、动词短语(vp)、名词短语(np)、搭配(cc)、介词(pp)和副词(ad)这七个维度上的错误量多于大一年级,在其余如句子(sn)、代词(pr)和形容词(aj)这三个维度上,大二年级的错误量少于大一年级。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且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很感兴趣,并认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但是大部分学生觉得英语写作有难度,体现在词汇量不大,语法运用能力不足,句子结构比较单一,中式英语反复出现等。此外,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学生写作错误出现的深层原因是由于学生自身不良的写作态度与写作习惯造成了写作的错误,以及学生难以掌握的写作难点导致了写作错误的产生。在本文的最后一章,笔者通过从以上调查中得到的反馈,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教师应增加并强化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学生深入了解英汉文化差异,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2)教师要重视语言基础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目标语规则,降低语内迁移的影响;(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交际策略,避免过度使用回避策略;(4)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态度;(5)加强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指导与训练。此外,笔者建议教师根据不同的错误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还为大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提供如下建议: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注意卷面整洁和书写规范;注重英语思维训练;鼓励广泛阅读;加强写作训练,利用批改网批改等。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少,目标学校单一等,本文以上结论尚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赵炜[3](2020)在《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英语应用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而高校英语课程在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对于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化人才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高校英语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高校英语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既满足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业需要,又关切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由此,高校英语课程的导向是实际运用,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语域)的基础之上。学术英语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这种学科知识学习与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科知识增长,最终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提高高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学术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缺乏真正的实证研究,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探索。因此,学术英语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有效性是本研究探讨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借鉴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语言课程教学理论,解析了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尤其对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课堂观察,进而从反映和影响本科生的学术需求分析、学术英语能力发展以及学术英语课堂教学因素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原则。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英语课程中为本科生提供发展研究专业机会知识的可能性,探讨鼓励发展研究相关属性的潜在方法,以及如何在课程中教授和评估学术研究技能的一些建议。面对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普遍性的同时,着力探究重视英语教学中特殊性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和论文的主要结构;第二章为本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英语教学概念术语进行了界定,并就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学术英语相关主题的已有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且对已有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与本研究的关系进行了评述;第三章运用理论图式剖析了课程设计、课程地图要素,并从社会建构主义、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和语言课程设计模型等理论框架进一步阐释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原则;第四章主要对本研究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和分析;第五章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和课程设计案例解析;第六章描述并分析了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情况;第七章为本研究的结论及其启示。考虑到本研究问题涉及的范围,以及课程设计这一研究变量的属性和特点,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的个案研究方法。在分析课程文本与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设计课堂观察维度,从微观角度剖析了高校学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真实事件,通过接近、体验和理解研究对象并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本研究确定了面向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术期刊论文阅读”为课程实例,运用教育理论、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地图和课程设计情境模式以及语言课程设计相关理论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加以分析。参考典型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医学学术英语标准,讨论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结合具体案例加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均较高,对专业交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对学术论文阅读的策略和学术领域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有助于本科生更好地进入学术研究准备和赋权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学术英语课堂和教学实例,探讨了学术英语课程的评价标准与具体实施过程,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这一自然环境中的特定情境,讨论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课堂教学,并对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和模式建构提出一些建议。在阐述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研究视域扩展到了外语课堂环境(情境)下的医学学术英语阅读研究。针对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基于高校本科生外语学习课堂教学环境,提出了构建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环境的构想。本文从微观角度剖析了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与教学中的真实事件,探讨了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方法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质化和量化分析,并在附录部分对原始研究数据逐一示例呈现。因此,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拓展。同时,尝试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剖析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采用语篇文本分析、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民族志和现象学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解构研究设计中提出的“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巩固”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本研究在分析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学术英语以及学术英语课程的概念,完善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理论,通过相关实证研究从课程、教学、评估与评价等不同层面,剖析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问题和现状。但是,本研究在样本的多样性和数量的规模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拓展,对国内外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对比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此外,本文试图将实践问题纳入广泛的理论视角,这与课堂实践者参与课程理论构建过程的倡导基本一致。然而,提出的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和原则仍然是一种尝试。进一步探讨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发展和学术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的良性发展。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多维度的任务。对于本文讨论的每一项原则,也是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关于这些主题的任何环节都会影响整个过程,本文试图涵盖过程中的突出要素,包含在与本研究内容关系紧密的课程、教学及其评估和评价等方面。同时,对课程设计中的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材料、课程评估和评价等围绕本研究的一系列研究内容及其发现做出总结,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建议进一步扩大研究层面,提升研究层次,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质量,最终促进本科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发展。

刘玉君[4](2020)在《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沉默日渐成为教学场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时广军,2017)。有学者研究表明课堂沉默会导致师生情绪受挫,课堂气氛压抑,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不利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有悖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本质与目标(王金龙,杨伶,何叔飞,2019);也有学者研究发现课堂沉默是学生涌现精彩观念的前奏(周杰,2012)、是学生心灵觉醒的过程(Schultz,2012)、是学生对抗权威的自我保护的手段(杨雪,2019)。本研究试图探讨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的情况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呈现课堂沉默的文化性和复杂性。本研究以河南省某所普通理工科背景高校的二年级英语专业生为对象,使用课堂观察法、半结构访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聚焦教师和学生课堂沉默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获悉课堂沉默如何影响学习者课堂学习态度。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或长或短的沉默现象。这与教师的教学指导风格、教学提问策略和教学语言方式密切相关,也与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相关,同时也与传统文化中的“留面子”、“尊师”、应试文化和“沉默”行为习惯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密不可分。课堂观察与记录则表明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更多时候是由于上述三个方面作用于学生而产生的负面教学效果,即课堂消极沉默,但也不能否认翻书、记笔记、看课件、准备发言等无声行为也是学生参与课堂,产出有价值想法的积极沉默。若消极课堂沉默现象得不到合理的疏通和引导,课堂教学便既有可能陷入长时间的集体沉默,成为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绊脚石。本研究在从学生、教师、课堂、文化四个方面探究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原因时得到以下发现:(1)学生自身因素是学习者选择沉默或参与的首要因素。(2)教师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或保持的关键因素。(3)课堂环境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或沉默的潜在活跃因子。(4)文化价值取向对学生课堂参与或沉默具有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沉默的复杂性和文化性,教师、学生、课堂环境和文化价值取向各影响主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旨在希望能够引各起教学主体对课堂沉默的深入思考,辩证看待课堂沉默现象,突破“课堂沉默只有负面效应”的刻板印象,以帮助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安思薇[5](2020)在《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河北大学部分学生作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词汇使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作为学生特定的书面语表达形式,最能体现学生对书面语词汇的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但当前大学生作文词汇使用情况并不乐观,词汇量匮乏、词汇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作文水平大大降低。对此,本文以河北大学2018级学生大学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词汇为研究对象,考察当代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的使用情况。第一章为绪论。从写作词汇多样性、词汇规范化两个方面梳理前人研究,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大学生作文词汇,语料规模为1079篇学生作文。第二章对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进行概述,分别从学生个人、不同专业、学科角度分析了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的情况。第三章是学生写作词汇的不规范现状。将词汇失范划分为词的失范、固定短语失范、缩略语失范三大类别,其中词的失范包括词语误用、词义重复、生造词、儿化词失范、滥用方言词、滥用网络词、文白夹杂、中英夹杂八小类,固定短语失范包括专有名词失范和熟语失范两类。针对不同类别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量化大学生词汇不规范的现状。第四章围绕与学生词汇使用情况有关的因素展开分析,发现学生性别、学科、语文基础会对学生词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不同性别、学科、语文基础的学生在词汇多样性、词汇失范数量和失范类别上存在差异。第五章在考察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词汇失范数量以及与词汇使用情况相关的因素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学生词汇使用能力的对策。首先,要促进学生进行词汇积累,扩充词汇量。其次,立足于教师教学,针对不同性别、学科、语文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最后,着眼于校园环境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适合理科、工科、艺术类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词汇使用能力。第六章结语。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词汇,发现学生的词汇量少、词汇失范数量多,这些与学生性别、所学专业、语文基础有一定关系,为日后的大学生词汇教学提供借鉴。

赵显显[6](2020)在《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水平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策略的研究正经历着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的转向。近些年来,已有相关的研究可以证实自我调节能力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具备积极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规定,高中学生需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在面临不同的学习任务时,具备选择适当学习策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然而当下的英语课堂仍然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词汇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突出。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和词汇水平的现状如何?2.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水平之间的整体的相关性如何?3.高中生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五个维度与英语词汇水平的四个维度的相关性如何?来自于宿州市某高中的255名高中生参与了此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词汇水平测试等研究方法,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高中生的整体及各分项英语词汇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大部分高中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关调节能力一般。(2)高中生英语词汇水平整体偏低,词汇广度知识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词汇深度知识水平整体较低。(3)高中生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广度、词汇深度以及词汇水平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五个分维度与词汇深度知识的四个分维度均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其中厌烦控制能力和目标控制能力与词汇深度知识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元认知控制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环境控制能力与词汇深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最弱。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如学生应学会设立合适的词汇学习目标、甄选并调节词汇学习策略、丰富词汇学习方法和改善词汇学习环境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调节自身,帮助他们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侯宇[7](2020)在《小学英语教师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语言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基本成分,它的学习既包括词汇的习得也包括词汇的磨蚀。外语词汇磨蚀是指外语使用者经系统学习后由于一段时间不使用该词汇而导致词汇应用能力退化的一种现象。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会发生在任何一个语言学习者身上,它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随着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学习风格是影响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与词汇磨蚀的过程有着某种关联。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不同学习风格和词汇磨蚀的之间的关系。它将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清楚了解不同学习风格导致词汇磨蚀的现象,从而有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抵御词汇磨蚀,提高外语词汇学习的效率。本文基于Kolb学习风格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理论,针对在职小学英语教师的学习风格和词汇磨蚀情况展开调查,旨在探索以下三个问题:(1)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现状如何?(2)小学英语教师词汇磨蚀和学习风格之间有什么关系?(3)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词汇抗磨蚀水平?基于研究问题,本文以104位年轻的小学在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和方法,选取三种研究工具(词汇测试卷、学习风格调查问卷、半结构式访谈)全面并多角度地数据。所有被试均要求参加本次词汇测试和问卷调查,并且对其中的5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其中问卷是基于Kolb学习风格问卷汉化而来,词汇测试形式采用Wesche和Paribakht的词汇测试量表,目标词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词汇手册》。经过问卷调查、词汇测试和访谈收集而来的数据全部通过SPSS 23.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小学英语教师大学时学习的大部分英语词汇受到了磨蚀,其中受蚀词汇并非被受试着完全遗忘,大部分是暂时的提取困难,绝大部分除错误提取外都能正确提取出来。(2)小学英语教师的学习风格总体上呈单一状态,聚合型>同化型>发散型>顺应型。(3)词汇磨蚀程度与聚合型学习风格呈负相关关系,与同化型学习风格呈正相关关系。(4)不同学习风格的教师词汇磨蚀程度不同,顺应型教师和同化型教师更耐磨蚀,而聚合型教师比较容易受到词汇磨蚀。(5)不同学习风格的教师在词汇磨蚀上有显着差异,耐磨蚀组和易磨蚀组在知觉维度下的学习风格有显着差异,易磨蚀的教师更加倾向于抽象概括能力,耐磨蚀的教师更加倾向于具体经验能力。根据相关结论,笔者得出一些启示来更好地帮助英语学习者抵御词汇磨蚀,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大学外语教育实现学习风格和外语教学风格的匹配、拓展外语教学方法,并且要提高抗词汇磨蚀策略的科学性,在注重培养自身英语语言意识的同时大学融合大学英语课程,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教师要匹配不同的抗词汇磨蚀策略,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理论和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梁砾文[8](2019)在《外语教育规划视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术英语是理工科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刚性需求”,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视角多局限于外语教学内部。本研究以外语教育规划为视角,从价值分析、目标分析和执行分析三方面建构中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本土理论,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现有理论,并从实践角度,回答三大基础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以咨借鉴。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建构如何?(2)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内涵要素有哪些?(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路径如何?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定性的混合路径研究,以及探索性、验证性、阐释性的线性研究设计,采用文献法、探索性访谈、话语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最终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三角验证,保证研究结论的信效度,并通过遵守自愿、保密、忠实三大原则,确保本课题的研究伦理。本研究首先在理清三个核心概念“理工科研究生”、“外语教育规划”及“学术英语素养”的基础上,梳理相关理论,建立了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概念框架。其次研究者进行了探索性数据采集,包括国家及高校的规划文本、对理工科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及学术英语教师进行的探索性访谈,为后续研究做准备。再次,本研究以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访谈法,分析相关政策文本和探索性访谈数据,回答第一个研究问题:即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建构。此外,研究者汇报了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量化研究工具的修编及验证模型的建构过程,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即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内涵要素。最后,研究者汇报了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工具修编和验证模型建构,以及影响因素与内涵要素间路径模型的建构过程,并结合定性数据,回答第三个研究问题,即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本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价值建构在宏观层面突出的表现为主体性丧失,在中观层面没有很好地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及高校国际化进程,在微观层面,没有很好地将“工具价值”转化为“人本价值”;(2)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体现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在静态层次上,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包括学术英语知识、学术英语技能和学术英语能力三个方面,在动态层次上,三方面要素通过实践相互转化;(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术英语信念、学术英语实践、学术英语环境和英语学习经历,其中学术英语信念作用最大,无论是内涵要素还是影响因素都并非孤立存在,不仅仅需要重视单个因素的直接效应,更要重视各因素在影响路径中的转化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者修订了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概念框架,建构了理论模型。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尝试以外语教育规划为视角,从中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及发展实践中建构相关理论,以期理顺我国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在外语教育规划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各要素间的关系,指导实践。但是,本研究依然存在研究对象范围有待扩大、研究内容有待深化以及研究工具有待改进等局限。今后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将研究对象拓展至更多地区和类型院校中的理工科研究生、进一步探讨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的转化机制、各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机制等课题、加强语料库技术、参与式观察、跟踪调查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等,以便更加深入地探寻这一课题,完善现有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何竹[9](2018)在《非英语专业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词汇学习策略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这些研究多以汉族语言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藏族学生受独特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影响,在词汇学习观念、词汇学习策略运用方面与普通学习者确实存在区别。本研究旨在探讨藏族大学生词汇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总体倾向、藏族学生最常使用和最不常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不同性别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间策略差异以及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关系等问题。研究以案例分析的方法,以西藏农牧学院非英语专业藏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采用问卷和测试、以及访谈的方法,对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观念和词汇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研究发现:(1)藏族大学生普遍认为单词应该在运用中学习,而非死记硬背,对单词要在上下文中学习的观念认可度较低;(2)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认知策略,其次是社会/情感策略,再次是元认知策略;(3)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男、女)藏族大学生在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三大类策略使用上差异不显着,但在具体不同种类的次策略使用方面存在差异。不同语言水平(高分组、低分组)的藏族大学生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使用上差异性显着,而在社会/情感策略使用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藏族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与词汇量之间总体上相关关系显着。研究认为,针对藏族学生进行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对该地区民族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和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一方面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词汇学习观念,培养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合理选择策略,关注民族学生策略使用的独特性。另一方面研究期望学生能够自觉转变词汇学习观念,积极发挥学习主体性地位,准确认识自身学习特点,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与信心。

李胜利[10](2018)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的飓风席卷全球之时,思变创新、转型跨越成为时代主题词。语言作为时代发展的活化石,始于实践,终于应用。今天的英语教学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时代新使命。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选取国内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以英语类专业教师教学体验、学生学习体验为调查内容,结合麦可思提供的中国英语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相关定制化数据,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其次,选取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以及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共3所作为质性研究样本,通过解读不同属性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在转型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行动选择与教学组织再造四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评估诊断教学转型的制约瓶颈,反思剖析转型困难的深刻根源,探索总结推进转型的实践策略。为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逻辑严密性,本研究在对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借鉴与适切性改造的基础上,尝试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建构了一个融“制度供给——制度认同——行动选择——组织再造”为一体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式理论框架。该教学转型框架宏微共现,中观拓展。首先,在大学组织视域下探讨教学转型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反应。在这个教学制度形成与变迁的多重博弈中,检视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适配状况。其次,利用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教学转型的正式制度供给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之间交叉关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情况,各种情况为教学组织提供不同的制度供给选择。再次,本研究建构的“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通过促成教学转型制度环境的宏观框架、学院及教学组织的中观框架及教师教学转型认同与行动的微观框架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深描出了一个“鲜活真实的教学转型全景世界”。教师对教学制度的认同程度和行动选择状况构成教学转型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基于学校、院系(部)组织及教师的转型行动反馈,本研究聚焦中观教学组织再造。本研究围绕应用型本科组织场域中,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为何迟迟难以推进这个核心问题,综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整合量化调查与质性深访的结果,在借鉴与改造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和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实践为主线,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路径进行探索。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分析转型内外环境,探究教学转型在四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整体扫描、问题凝练及瓶颈聚焦;第三,通过对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跟踪调查及对教师的深度访谈,深描教师教学转型的情感挣扎,探索教学组织再造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转型理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转型策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研究所建构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打造了环环相扣的行动链(Action Chain)。教学转型在四大因素(教学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转型行动选择和教学组织再造)和三大机制(合作机制、心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作用下螺旋上升演进。第二、在应用祛魅——理性附魅——创新返魅的教学转型逻辑指引下,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教学转型,可能需要经历从学术型英语教学向应用型英语教学的“一次转型”和从传统通用英语(EGP)教学向“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二次转型”。与此同时,推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也做出配套的应用型转型。院校属性、生源状况以及教学基础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和特殊性特征。本研究针对英语类专业教学提出以下转型建议:第一,在提升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力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使教学转型制度供需匹配;查缺补漏,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不留空白;强化升级,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时俱进;坚守底线,使教学转型制度有令必行;沟通协调,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多元完善。第二,在强化教学转型制度认同方面,激发教学转型原动力,满足转型教师的利益诉求及心理动机;把握教学转型继发力,深化转型教师的制度认知;锁定教学转型趋向力,激发教师教学转型的参与动机;明辨教学转型指示力,转变教师的转型参与态度。第三,在促进转型行动理性高效方面,导航定向,明确教学转型路向何方;绘就蓝图,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转型发展;取舍有度,突出教学转型重难点。第四,在教学组织再造提质增效方面,再造流程,环节入手;以生为本,能力导向;创新教学,强化应用;技术支撑,补齐短板;管理转型,共治共享。

二、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分析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学术英语
        二、学术英语口语
        三、需求分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需求分析相关理论模型
        二、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
    第三节 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 学术英语口语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术英语口语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术英语口语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工具
        一、问卷调查
        二、半结构式访谈
        三、课堂观察
    第四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数据收集
        二、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总体情况
        一、学习愿望
        二、学习动机
        三、学习策略
        四、学习材料
        五、课堂教学
        六、教师素养
        七、评估方法
    第二节 不同类型(性别和专业)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差异比较
        一、男女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差异比较
        二、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类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差异比较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教学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局限
    第四节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先验调查问卷
    附录二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三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四 :课堂观察提纲
表目录
图目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1 错误概念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对比分析理论
        2.2.2 错误分析理论
        2.2.3 中介语理论
    2.3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英语写作的研究综述
        2.3.1 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的实证性研究回溯
        2.3.2 关于国外英语写作相关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英语写作错误分析的研究综述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4.3 错误的分类
        2.4.4 错误的层次
        2.4.5 错误产生的原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问题
    3.2 研究方法
        3.2.1 文本分析法
        3.2.2 语料库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语料库检索软件
        3.3.2 统计学分析软件
    3.4 研究过程
        3.4.1 预分析
        3.4.2 数据收集
        3.4.3 数据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写作样本调查结果与讨论
        4.1.1 不同种类错误的总体情况和不同维度的错误分布情况
        4.1.2 两个年级的写作错误差异性比较
        4.1.3 同年级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写作错误差异性比较
        4.1.4 错误量与作文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1.5 小结
    4.2 英语写作错误的实例分析
        4.2.1 词形层面
        4.2.2 词汇层面
        4.2.3 句子层面
        4.2.4 动词层面
        4.2.5 名词层面
        4.2.6 错误的原因
        4.2.7 小结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1 问卷调查总体分析
        4.3.2 大一、大二问卷调查的显着性差异分析
        4.3.3 问卷的线性回归分析
        4.3.4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语写作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5.1 错误成因分析
        5.1.1 文本分析下的错误成因
        5.1.2 问卷调查下的错误成因
        5.1.3 可能导致错误的其他因素
    5.2 教学启示
        5.2.1 重视语言基础学习
        5.2.2 加强英语写作训练
        5.2.3 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5.2.4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态度
        5.2.5 正确使用交际策略
        5.2.6 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其他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附录2 写作语言失误分类标注表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3)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及术语界定
    2.2 学术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2.3 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相关研究
    2.4 学术研究论文相关研究
    2.5 国内学术英语相关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课程理论基础
        3.1.1 课程的定义和层次
        3.1.2 课程设计模式
        3.1.2.1 规定性模式
        3.1.2.2 描述性模式
    3.2 教育理论基础
        3.2.1 社会建构主义
        3.2.2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3.3 教学理论基础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2 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策略
        3.3.3 基于问题的学习
        3.3.4 体验式学习
        3.3.5 翻转学习
    3.4 语言课程教学理论
        3.4.1 学术英语教学理论
        3.4.2 需求分析理论
        3.4.3 语言课程设计模型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概述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目标
    4.4 研究思路
    4.5 研究方法
第5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
    5.1 课程背景与情境分析
    5.2 课程需求设计
    5.3 课程内容设计
        5.3.1 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初识
        5.3.2 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词汇认知
        5.3.3 课程内容情况分析
        5.3.4 课程内容设计分析
    5.4 课程材料设计
        5.4.1 开发材料
        5.4.1.1 微课程资源开发
        5.4.1.2 医学期刊学术论文数据库
        5.4.2 真实文本与非真实文本
        5.4.3 材料设计情况分析
    5.5 课程大纲设计
        5.5.1 准备和建构阶段分析
        5.5.2 实施阶段分析
        5.5.3 评估阶段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与评价
    6.1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需求分析
    6.2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
        6.2.1 教学情境分析
        6.2.2 课堂学习分析
        6.2.3 课堂教学分析
    6.3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估
    6.4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6.5 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6.5.1 学术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分析
        6.5.2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
        7.1.1 课程层面
        7.1.2 教学层面
        7.1.3 评估和评价层面
    7.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 “A Time-Efficient Way to Read Academic Articles”微视频字幕转录
附录2 “微视频”课程思维导图示例
附录3 医学学术论文中常用的各种研究术语、方法和工具
附录4 医学学术词汇翻译材料列表
附录5 课程报告文本分析材料示例
致谢

(4)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核心概念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意义
        1.5.1 实践意义
        1.5.2 理论意义
2 相关研究
    2.1 课堂沉默原因
        2.1.1 文化维度
        2.1.1.1 担心“面子”
        2.1.1.2 师生权距明显
        2.1.1.3 言语价值偏沉默
        2.1.1.4 应试文化
        2.1.2 教师维度
        2.1.2.1 教师提问策略问题
        2.1.2.2 师生关系研究
        2.1.2.3 教学风格选择
        2.1.2.4 教师期待效应
        2.1.3 学生维度
        2.1.3.1 “语言沉默”
        2.1.3.2 个人特质
        2.1.3.3 学习风格形成
        2.1.4 课堂情景维度
        2.1.4.1 班级氛围
        2.1.4.2 班级组织形式
    2.2 课堂沉默作用
    2.3 本章小节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质性研究方法
        3.1.1 参与式课堂观察
        3.1.2 半结构访谈
        3.1.3 质的研究结果推论
        3.1.4 研究伦理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1 英语专业生作为研究群体
        3.2.2 大二英语专业生
        3.2.3 河南某理工科高校
4 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现状
    4.1 走进课堂
        4.1.1 “Do you understand?”
        4.1.2 “现在给大家三个选择”
        4.1.3 “能用汉语说”
        4.1.4 “期末考试可能会出”
        4.1.5 “大家可以随时来问我”
        4.1.6 “不管怎样40个”
    4.2 为什么沉默?
        4.2.1 “我说不出来”
        4.2.1.1 “不会说”
        4.2.1.2 “不敢说”
        4.2.1.3 “不愿说”
        4.2.1.4 该学院专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4.2.2 “我该怎么教?”
        4.2.2.1 “灌输式”教学方法
        4.2.2.2 教学反馈“很难说”
        4.2.2.3 教学提问“随机想”
        4.2.2.4 全英教学“没必要?”
        4.2.2.5 该学院教师发展现状与困境
        4.2.3 “我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
        4.2.3.1 师生关系距离明显
        4.2.3.2 课堂氛围一般
        4.2.3.33 0人规模“很好”
    4.3 本章小结
5 讨论与反思
    5.1 研究讨论
    5.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课堂观察情况统计
附录2 访谈基本信息统计
附录3 学生参与者信息统计
附录4 教师参与者信息统计
附录5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统计
附录6 师生访谈提纲

(5)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河北大学部分学生作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词汇多样性的研究
        1.3.2 词汇规范化的研究
        1.3.3 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词汇规范化的研究
        1.3.4 书面语词汇研究小结
    1.4 研究对象、内容及语料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语料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概述
    2.1 语料处理
    2.2 计算工具
    2.3 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统计及分析
        2.3.1 学生个人写作词汇多样性
        2.3.2 不同专业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
        2.3.3 理科、工科、艺术类学生作文词汇多样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生写作词汇失范现象
    3.1 词的失范现象
        3.1.1 词语误用
        3.1.2 词义重复
        3.1.3 生造词
        3.1.4 儿化词失范
        3.1.5 滥用方言词
        3.1.6 滥用网络词
        3.1.7 文白夹杂
        3.1.8 中英夹杂
    3.2 固定短语失范现象
        3.2.1 专有名词失范
        3.2.2 熟语失范
    3.3 缩略语失范现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大学生词汇使用情况的因素
    4.1 不同性别对学生词汇使用的影响
    4.2 不同学科对学生词汇使用的影响
    4.3 不同语文基础对学生词汇使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使用能力的对策
    5.1 促进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5.2 调整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5.2.1 针对不同性别学生设计不同教学方案
        5.2.2 针对不同学科学生设计不同教学方案
        5.2.3 针对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教学方案
    5.3 开设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统计表
    附录2 作文《“无门图书馆”彰显诚信之光》词语使用情况
    附录3 作文《诚信无小事》词语使用情况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水平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
        2.1.1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内涵
        2.1.2 自我调节学习模型
        2.1.3 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概念界定
        2.1.4 国内外英语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现状
    2.2 英语词汇水平
        2.2.1 词汇广度知识
        2.2.2 词汇深度知识
        2.2.3 英语词汇水平研究现状
    2.3 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水平相关性研究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3.2 国内相关研究
        2.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4 理论基础
        2.4.1 行动控制理论
        2.4.2 自我调节策略系统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调查问卷
        3.3.2 词汇水平测试卷
    3.4 研究过程
        3.4.1 数据收集
        3.4.2 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与数据分析
        4.1.1 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现状
        4.1.2 高中生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各维度特征
    4.2 高中生英语词汇水平的结果与数据分析
        4.2.1 高中生英语词汇水平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4.2.2 高中生英语词汇广度知识成绩分析
        4.2.3 高中生英语词汇深度知识成绩及各维度占比分析
    4.3 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4.3.1 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水平整体的相关性分析
        4.3.2 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广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3.3 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深度知识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教学建议
        5.2.1 教师方面的建议
        5.2.2 学生方面的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7)小学英语教师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学习风格
        1.3.2 词汇磨蚀
    1.4 文献综述
        1.4.1 学习风格相关研究
        1.4.2 词汇磨蚀相关研究
        1.4.3 小结与展望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KOLB经验学习理论
    2.2 心理语言学基础
        2.2.1 回归假说
        2.2.2 倒置假说
        2.2.3 阈值假说
        2.2.4 检索失败假说
    2.3 遗忘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问题
    3.4 研究工具
        3.4.1 学习风格量表
        3.4.2 词汇测试卷
        3.4.3 访谈提纲
    3.5 研究过程
        3.5.1 编制问卷
        3.5.2 预调查
        3.5.3 发放问卷
        3.5.4 实施访谈
        3.5.5 数据收集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小学英语教师学习风格和词汇磨蚀现状
        4.1.1 小学英语教师学习风格总体情况
        4.1.2 不同群体的小学英语教师学习风格分类情况
        4.1.3 小学英语教师词汇磨蚀总体情况
        4.1.4 不同群体的小学英语教师词汇磨蚀分类情况
    4.2 英语教师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的相关情况
        4.2.1 英语教师不同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偏相关分析
        4.2.2 不同维度下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的偏相关分析
    4.3 英语教师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的差异情况
        4.3.1 不同群体英语教师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的差异分析
        4.3.2 英语教师耐蚀组和易蚀组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4.4 对小学英语教师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关系的归因
        4.4.1 行为实践内化知识,让顺应型教师在词汇磨蚀表现中整体占优
        4.4.2 理性作用主体意识,让同化型教师在词汇提取成功上表现较好
        4.4.3 封闭自我学习环境,让发散型教师在词汇磨蚀程度中处于中等
        4.4.4 缺失个性实践机会,让聚合型教师在词汇提取失败上占据更多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2.1 关注教师学习风格的自身差异
        5.2.2 提高教师抗词汇磨蚀的科学性
        5.2.3 匹配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策略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习风格调查问卷
附录B 小学英语教师词汇磨蚀调查测试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致谢
附件

(8)外语教育规划视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
        1.1.2 理工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
        1.1.3 研究者个人动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路径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本章导言
    2.2 外语教育规划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学术英语素养研究综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3.2 国内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本章导言
    3.2 概念界定
        3.2.1 理工科研究生
        3.2.2 外语教育规划
        3.2.3 学术英语素养
    3.3 相关理论
        3.3.1 外语教育规划理论
        3.3.2 学术英语素养理论
    3.4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本章导言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对象
        4.3.1 调查高校选取
        4.3.2 调查样本
    4.4 研究设计与方法
        4.4.1 研究设计理念
        4.4.2 研究设计
        4.4.3 研究方法
    4.5 数据处理
    4.6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4.7 研究伦理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探索性数据采集
    5.1 本章导言
    5.2 规划文本收集
        5.2.1 国家宏观层面
        5.2.2 高校中观层面
    5.3 探索性访谈
        5.3.1 探索性访谈设计
        5.3.2 探索性访谈实施
        5.3.3 探索性访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分析
    6.1 本章导言
    6.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内涵
        6.2.1 外语教育规划的价值内涵
        6.2.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内涵
    6.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研究框架
    6.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研究
        6.4.1 国家宏观层面
        6.4.2 高校中观层面
        6.4.3 个体微观层面
        6.4.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价值规划评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内涵要素
    7.1 本章导言
    7.2 预测问卷的修编
        7.2.1 预测问卷分量表的题项编制
        7.2.2 预测问卷分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7.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正式问卷的维度构成与信效度检验
        7.3.1 问卷的维度构成
        7.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7.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的测量模型
        7.4.1 正式调查及数据预处理
        7.4.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
    8.1 本章导言
    8.2 预测问卷的修编
        8.2.1《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题项编制
        8.2.2《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8.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正式问卷维度构成与信效度检验
        8.3.1 问卷的维度构成
        8.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8.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8.4.1 正式调查及数据预处理
        8.4.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8.5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8.5.1 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路径模型
        8.5.2 学术英语环境与学术英语实践的影响路径
        8.5.3 学术英语信念的影响路径
        8.5.4 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9.1 本章导言
    9.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规划价值分析
    9.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规划内容分析
        9.3.1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9.3.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知识的现状和特点
        9.3.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技能的现状和特点
        9.3.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现状和特点
        9.3.5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现状小结
    9.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现状和特点
        9.4.1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9.4.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信念的现状和特点
        9.4.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实践的现状和特点
        9.4.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9.4.5 理工科研究生英语学习经历的现状和特点
        9.4.6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现状小结
    9.5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路径再思考
    9.6 外语教育规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
    9.7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
    10.1 本章导言
    10.2 研究结论
    10.3 研究启示
    10.4 研究局限与展望
    10.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究邀请信
附录二 学术英语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研究生导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研究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 国家宏观规划历时文本关键表述
附录六 国家宏观规划共时文本关键表述
附录七 高校研究生教育规划文本关键表述
附录八 先导检测调查问卷
附录九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十 学术英语教师转写文稿(节选)
附录十一 研究生导师访谈转写文稿(节选)
附录十二 研究生访谈转写文稿(节选)

(9)非英语专业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语言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2.1.1 语言学习策略的概念
        2.1.2 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
        2.1.2.1 元认知策略
        2.1.2.2 认知策略
        2.1.2.3 社会/情感策略
    2.2 词汇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2.2.1 词汇学习策略的概念
        2.2.2 词汇学习策略分类
        2.2.2.1 词汇学习观念
        2.2.2.2 词汇学习策略
    2.3 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
        2.3.1 外部因素
        2.3.1.1 学习背景
        2.3.1.2 民族身份
        2.3.2 内部因素
        2.3.2.1 性别
        2.3.2.2 学习动机
        2.3.2.3 现有语言水平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相关研究
        2.4.2 国内相关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问卷
        3.3.2 词汇水平测试量表
        3.3.3 访谈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4.1 结果
        4.1.1 藏族大学生词汇学习观念总体倾向
        4.1.2 藏族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总体情况
        4.1.2.1 元认知策略运用
        4.1.2.2 认知策略运用
        4.1.2.3 社会/情感策略运用
        4.1.3 藏族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差异性研究
        4.1.3.1 不同性别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差异性
        4.1.3.2 不同水平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差异性
        4.1.4 藏族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运用与词汇量的关系研究
    4.2 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启示
        5.2.1 对教师的启示
        5.2.2 对学生的启示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10)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问题聚焦与思路框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路向分析与应用局限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借鉴与修正
    第三节 “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可靠性、伦理、自反性和限制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依据
    第二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与学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第五章 “双一流”卓越梦的辗转:公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六章 “二等公民”的涅盘:民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七章 “第三部门”的蹊径: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八章 讨论与检思
    第一节 差异与趋同:教学转型案例比较
    第二节 检思与重构:教学转型理论框架完善
    第三节 策略与实践:教学转型的行动方略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三、结语:尚在征程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邀约信
    附录2: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院长)
    附录3: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学院长)
    附录4: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研室主任)
    附录5: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师及教辅)
    附录6: 访谈摘要单
    附录7: 课堂观察表
    附录8: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9: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需求分析的实证研究[D]. 王小英. 喀什大学, 2021(07)
  • [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 李雪婷.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3]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D]. 赵炜. 西南大学, 2020(05)
  • [4]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D]. 刘玉君.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河北大学部分学生作文为例[D]. 安思薇. 河北大学, 2020(08)
  • [6]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词汇水平相关性研究[D]. 赵显显.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7]小学英语教师学习风格与词汇磨蚀的关系研究[D]. 侯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外语教育规划视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研究[D]. 梁砾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9]非英语专业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D]. 何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10]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D]. 李胜利. 厦门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