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2003年高考数学命题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1](2021)在《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程标准是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和考试命题的依据。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我国各学科相应的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与完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有效地指导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教材编写与考试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我国在全国逐渐实行“文理不分科”的高考改革政策,迎来选拔人才的新形势。2017年,上海、浙江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落地;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作为第二批改革试点,高考改革如期顺利完成;作为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份也将参与2021年的高考改革。高考的考试范围和要求依据于课程标准,因此在我国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探究高考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很有必要。本文选择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作为研究工具,以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2020年高考数学试卷(共4卷)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为研究对象,对数学课程标准及试卷进行编码,从“知识种类、知识广度、知识深度、知识分布平衡性”四个维度分析每套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发现四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结果有以下两个共同点:(1)几何与代数内容主题在韦伯分析模式的四个维度与课程标准的整体一致性最好。(2)四套试卷与课程标准在知识分布平衡性维度一致性最好,在知识广度维度的一致性最差。再分别从四大维度、四大内容主题、总体一致性三个角度比较四套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差异,经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知识种类维度上,四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由高到低对应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在知识广度维度上,四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由高到低为: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在知识深度维度上,四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比较结果如下:天津>北京>海南>山东;在知识分布平衡性维度上,四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高低顺序为:北京=海南>天津>山东。(2)从预备知识主题看,四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从函数主题看,四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可降序排列为:天津>山东>北京>海南;从几何与代数主题看,四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由高到低为:北京>海南>天津>山东;对于概率与统计主题,四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由高到低为:天津>北京>海南>山东。(3)北京卷总体一致性水平最高。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高考命题要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提升试题与课程标准在知识广度的一致性水平。(2)教师要增加对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在日常教学研究中适当地融入一致性分析理论。(3)学习者既要重视“函数”、“几何与代数”两条知识主线,也要统筹兼顾四个内容主题的学习。
侯万君[2](2021)在《基于Achieve模式,数学高考试题与新课标一致性研究》文中提出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改革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在实际教育教学是否有参考2017版的课程标准,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新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学业评价在课程内容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学业评价中的高考是反映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研究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对数学课程改革的落实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运用Achieve模式分析了2018年至2020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三卷的三套试题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致性。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基于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的文献,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其次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和认知层次的分类及判定,以及在新课程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套高考试卷进行编码。然后利用Achieve模式从不同维度去分析新课程标准与试卷的一致性。最后给出对新课程标准实施有效的建议以及基于标准一致性相关问题上可继续研究的问题。通过新课标颁布后的三套数学试卷的一致性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三套数学试题,在内容、认知向心性和挑战等级上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不高;但是在挑战来源和均衡性上的一致性水平较高;三套试卷随着年份都有向新课程标准靠拢,新课程标准所重视的知识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概率与统计这个模块上随着年份的增长知识内容的比重在增加。对此也提出几点建议,在高考命题时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文件,适当的调整试题的区分度并提高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以保证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教育教学者要研读新课程标准,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不能只是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还要关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素养和思维培养,让新课程标准发挥指导作用。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文在对象上选择了新课程标准颁发后的连续三套高考试题与新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不仅能够看出三套试卷命制方向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变化趋势,还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课程领域中基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的文献分析中,由于Achieve模式分析的维度较多,操作难度较大,因此运用Achieve模式分析课程领域的一致性的文献非常少,进一步研究可以充实和丰富学业评价与标准之间一致性的工具和方法的理论发展。
刘思佳[3](2021)在《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平面解析几何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平面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结构与内容的变化,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本文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我国高考数学试题在平面解析几何的考查结构上是怎样发展的?2.我国高考数学试题在平面解析几何的考查内容上是怎样发展的?3.我国高考数学试题在平面解析几何部分的发展对教师教学有何种启示?我们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每年考查3-5道题,即2-4道客观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试题题量占总题量的比值在13.6%-22.7%之间变化,分值占卷面总分值的比重在14.7%-21.3%之间波动。2.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更加注重对圆锥曲线方程知识的考查,难度逐渐加大。1978-1999年、2000-2010年、2011-2020年选择题对圆锥曲线方程的考查分别占40.8%、31.8%、68.7%。此外,选择题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与认知水平三个因素上,难度也稳定上升。3.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逐渐注重对线性规划问题的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因素难度呈递减状态。2011-2020年,直线方程中线性规划问题成为填空题中的热点问题,考查了 54.6%。知识的综合运用因素三个时期难度呈现出递减的状态。4.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注重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考查,难度变化不大。纵观三个时期,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都重视对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考查,从难度来看,解答题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知识点综合运用以及认知水平四个因素上的综合难度都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5.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时期的综合难度逐渐提高。试题对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认知水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情境设置较为单一。通过对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研究,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我们建议教师重视平面解析几何基本知识的教学;重视平面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重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黄云鹤[4](2021)在《2018-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研究》文中认为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我国高考占据重要位置。十九大提出“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相应地,2020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做出了修改,这些都直接引领当前和今后阶段的高考改革。近年来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越来越多,为此深入研究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对于了解高考数学命题趋势,把握高考数学命题规律,不断改进高中数学教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立足于“考什么”和“怎么考”两方面的探讨,构建了“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并以此研究2018-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研究发现:(1)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的共性特征比较明显。9份试卷题量保持不变,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各题型分值占比恒定。考查内容上,9份卷试题有关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素养的考查远高于其余素养,各素养集中在知识迁移水平,知识创新、知识理解水平较弱;考查要求上,整体突出基础性,综合性次之,应用性和创新性偏低;考查载体上,数学情境的运用最多,科学情境和现实情境较少。(2)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的纵向比较显示有一定变化。在考查内容上,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素养的考查逐年上升,其余素养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素养知识理解水平的考查逐年递减;在考查要求上,从2018年到2020年,基础性的考查要求有下降趋势,但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考查载体上,现实情境的运用逐年递增,数学情境与科学情境较稳定。(3)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的横向比较也呈现出一定差异。聚焦各卷可以看出,全国Ⅰ卷各素养的知识迁移水平考查程度高,强调综合性和创新性,科学情境较为突出;全国Ⅱ卷,注重考查素养的知识创新水平,凸显应用性的考查要求,现实情境、数学情境运用得较多;全国Ⅲ卷,侧重于考查素养的知识理解水平,注重基础性,各情境载体运用程度居中。基于上述结论,提出高考数学应增设新题型,减少数学运算,关注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加强应用性的考查要求,增设现实、科学情境;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数学知识的迁移,并用情境凸显数学价值。
黄浩宇[5](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数学试卷研究 ——以2018-2020年理科全国Ⅰ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推进普通高中综合改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下教育教学的宗旨。高考是教育改革中人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如何进行数学核心素养考查,一直是数学教育探讨的热点论题。研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考数学试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共分7章,主要框架结构为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设计、试卷特征、核心素养分析及研究结论等。主要研究内容以2018--2020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Ⅰ卷为研究对象,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为主线,借助鲍建生的“综合难度模型”、喻平等有关学者提出的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框架为依据,展开分析。第一,统计分析2018-2020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I卷基本情况。从题型结构、试题分布、知识点分值分布、考查范围等多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分析试卷知识点分值的分布情况,总结得出三年试卷在考查知识模块上的差异,以及与课标的一致性,从而把握命题趋势。第二,2018-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I卷的综合难度情况。第三,分析2018-2020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I卷“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水平。在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框架下,建立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三套试卷中六大核心素养及水平的考查情况。研究发现:试卷内容与高中知识课时分布基本吻合,试卷结构每年都有调整,综合难度系数逐年依次减少,主要是在背景因素上的综合难度系数依次减少,而在认知水平、运算、推理、数据分析四个因素上出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六大数学核心素养所占权重极差大,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远远高于其它四个数学核心素养,偏重以水平二或水平三为考查主体。
黄田甜[6](2020)在《从近十年数学全国(Ⅱ)卷考题中看高考复习的基础性、规律性、系统性》文中指出高考是我国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各高校通过高考成绩择优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因此高考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选择自己人生方向、人生层次的指南针。自1977年邓小平总理主持恢复高考至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公民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导致教育政策和培养目标不断变化,高考考核内容、命题形式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尤其颁布《新课程标准》2017版后,对学生的培养、考核标准提出了更高、更贴近实际生活的要求,这意味着高考数学命题形式会发生掀天揭地的变化。研究高考命题能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接近高考,同样也为高三教师和学生减轻一定的压力。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高考数学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分析数学高考命题的基础性、规律性,提出高考复习的参考性建议以及根据研究结论预测2020高考数学命题趋势。为了更好的分析高考命题的变化,本文选取近十年(2010年-2019年)数学高考全国(Ⅱ)卷(理科)试题作为研究依据,采用文献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高考试卷命题情况。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参考大量关于数学高考的研究文献,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确定本文的研究技术线路图;第二,阅读高中教材、复习资料、高考复习大纲,确定高中复习的知识板块,对其整理统计编码;第三,研究2010年到2019年数学理科全国(Ⅱ)卷所有试题,分析整理出考查的所有知识点,对每个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做成图表,根据图表从纵横两个方向,分别作图分析知识点命题趋势、定义本文研究的基础性、规律性;第四,分析新课程标准,从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基础运算三个方面,描述并分析近十年题型发生的变化,根据研究知识点数据,分析得出2020年数学全国(Ⅱ)卷命题预测,进而与高三一线教师对2020年全国(Ⅱ)卷命题的预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命题预测方向;最后,得出14个知识板块命题形式的基本预测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贯穿,得出对教师和学生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性复习建议。
凡丹[7](2020)在《K市高二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知识化与信息时代的来临,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均面临应该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这一重大问题。基于对该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我国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数学学科特点相结合,提出了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数学核心素养之首“数学抽象”为核心,结合函数知识的抽象性特点,选取基本初等函数内容为载体,对K市高二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展开调查研究。首先,依据课标构建了包含3个水平、4个维度的数学抽象素养评价框架,利用抽象度分析法绘制基本初等函数三元指标图,确定函数相关知识点的抽象度和水平层次,并以此为依据编制抽象素养测试卷调查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由于测试题无法直接反映学生在“交流与反思”维度的水平,故增加访谈内容调查学生在该维度的情况;其次,依据课标中对数学抽象素养的相关要求,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教学、函数知识、数学抽象四个方面编制调查问卷,并对测试卷中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个案研究,试图分析影响学生数学抽象素养形成的因素;最后,发放并回收整理调查数据,利用Excel统计分析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总体水平,利用SPSS20.0分析数学抽象素养水平在性别、不同类型班级、不同等级学校间的差异性,以及与学生平时成绩、情感态度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数据图表分析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现状的形成原因。基于以上研究,以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为目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培养策略,并选取函数部分内容为例编写教学案例。研究发现,K市高二年级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整体水平一般,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但实验班与平行班之间、不同等级学校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与学生平时成绩存在显着强相关,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关性较弱;影响学生数学抽象素养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缺乏自信,在课前预习、归纳总结、质疑精神等方面表现较差,其次是由于函数概念和性质本身较为抽象,而部分教师教学时仍选择以教师讲授为主,且对函数背景的讲解较少。
周奕灵[8](2020)在《融入数学史的高考数学试题研究》文中认为教育部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中强调,在数学试题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一大重要载体,无疑会出现在各个地区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并且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还会继续增加,成为高考的一大亮点.然而目前有关数学史与高考的研究很少,多停留在对个别题目或者某地区某年的试卷评析.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总结了数学史融入高考数学试题的5个命题原则,包括适纲性原则、选拔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其次,将数学史融入试题的命题策略归纳为四类: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内隐式;与此同时,总结出这类试题的五个命题特点,即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实践探索能力的考查以及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查.第二部分按照高考数学主干知识进行分类,选取典型试题进行评析.通过统计2011年至2019年间融入数学史的高考数学试题的基本情况,分析数学史在高考数学中的融入情况,以及与教材中的数学史料的联系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命题人、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最后,在前文命题原则和命题策略的基础上,对试题编制进行初步尝试,希望对一线教师和命题人员有所借鉴.
任雨停[9](2020)在《高中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2003年开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2017年更是给出数学文化明确的定义。并且,近年来高考数学中逐渐加强数学文化的考查,这无疑引起了广大师生以及社会的重视。本研究正是基于高考数学中逐渐渗透数学文化这一考查,以及广大师生难以应付这一事实,展开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获得文化及数学文化的概念,并且结合高考中渗透数学文化的考查,尝试给出数学文化试题的概念和数学文化试题的功能与特点。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发现数学文化与高考数学的结合研究甚少,主要集中在试题的统计和赏析,极少存在关于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相关研究。所以,本次研究展开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策略研究正是基于数学文化相关研究的创新和突破之处。其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近十年的全国高考数学卷中的数学文化试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所研究的数学文化试题的背景呈现方式主要以显性为主,其编制背景主要包括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创新、趣味逻辑和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包括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并结合试题的评析,以期为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提供指导与建议。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展开日常教学中数学文化试题的相关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日常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远远不够,数学文化试题出现极少,教师重视数学文化但极少关注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且编制策略单一。因此,研究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策略也是日常教学渗透数学文化所必需的。最后,依据课标、考试大纲以及学业质量评价等要求,结合近十年高考数学中数学文化试题的统计与分析,以及日常教学中数学文化试题相关现状调查,提出数学文化试题编制原则,以指导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数学文化试题的编制策略主要有改编和原创两种,改编策略有背景转换策略、否定属性策略、题型改编策略和重新整合策略,原创策略有取材多样化策略、题型多样化策略和数学文化渗透方式多样化策略,并且每一种策略都有更为详细的、具体的策略和相关示例,这对一线教师尝试编制数学文化试题具备一定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高江荣[10](2020)在《基于教材源题的高考数学试题研究 ——以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和人教A版教材为例》文中认为教材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更是高考命题的重要题源之一,高考数学试题根植于教材,着眼于提高。通过对近五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以下均简称为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发现,很多高考试题就是教材(人教A版教材,以下均简称为教材)原有例题和习题的改编、变形,以及以例题和习题所考查的知识为背景的综合知识的考查等。另外,高考数学命题高度关注教材在命题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材作为高考题源的价值。因此,本文基于教材源题对高考数学试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在教学中高效使用教材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查阅与高考试题相关的文献,本文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提出了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原则。在研究基于教材源题的高考数学试题时,本文提出了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的三种命题方式:教材源题重现、教材源题简单变形、教材源题深度变形,以这三种命题方式对近五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就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变式教学给出了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教材改编题的数量、命题方式、题型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有10道左右是教材改编题,其中有7道左右的题目来源于教材源题简单变形,有2道左右的题目来源于教材源题重现,有1道左右的题目来源于教材源题深度变形。从题型方面来看,约80%的教材改编题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约20%的教材改编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最后,本文为一线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有所启示。
二、谈2003年高考数学命题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2003年高考数学命题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课程标准的改革 |
二、高考改革 |
三、高考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步骤与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课程标准 |
二、高考 |
三、一致性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工具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课程标准 |
二、高考试卷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统计分析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四章 编码 |
第一节 确定课程内容目标体系 |
第二节 知识深度水平的划分 |
第三节 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编码 |
第四节 对高考数学试卷的编码 |
第五节 数据统计与整理 |
一、一致性判断标准 |
二、数据统计 |
第五章 一致性分析 |
第一节 各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第二节 四个维度的的一致性水平比较 |
一、知识种类 |
二、知识广度 |
三、知识深度 |
四、知识分布平衡性 |
第三节 四大内容主题的一致性水平比较 |
一、预备知识 |
二、函数 |
三、几何与代数 |
四、概率与统计 |
第四节 总体一致性水平比较 |
一、一致性达标率 |
二、内容比例一致性差异率 |
三、一致性综合得分系数比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四套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共同点 |
二、四套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差异 |
第二节 建议 |
第七章 创新与展望 |
第一节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节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Achieve模式,数学高考试题与新课标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考相关的背景历程 |
1.1.2 课程标准的变革 |
1.1.3 基于标准的一致性课程改革 |
1.2 核心名词的界定 |
1.2.1 课程标准 |
1.2.2 学业评价 |
1.2.3 一致性 |
1.2.4 数学高考试题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3 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的相关文献综述 |
2.2.2 国内的相关文献综述 |
2.2.3 文献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内容分析法 |
3.2.4 统计分析法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对象 |
3.5 研究伦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课程标准下一致性的编码分析 |
4.1 新课程标准的分类分析 |
4.2 试题的内容和认知层次编码 |
4.3 试题挑战等级分析 |
4.3.1 问卷设计与说明 |
4.3.2 问卷中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
4.3.3 调查问卷中试题挑战等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4 调查问卷试题纵向比较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课程标准下试题一致性分析 |
5.1 Achieve模式介绍 |
5.2 新课程标准下试题的一致性分析 |
5.2.1 试题与新课程标准内容向心性分析 |
5.2.1.1 Achieve分析模式内容向心性等级说明及举例 |
5.2.1.2 学业评价项目内容向心性分析 |
5.2.2 试题与新课程标准表现向心性分析 |
5.2.2.1 Achieve分析模式表现向心性等级说明举例 |
5.2.2.2 学业评价项目中表现向心性分析 |
5.2.3 新课程标准下试题挑战等级分析 |
5.2.3.1 Achieve分析模式挑战等级说明 |
5.2.3.2 学业评价项目中挑战等级分析 |
5.2.4 新课程标准下试题均衡性的分析 |
5.2.4.1 Achieve分析模式均衡性说明 |
5.2.4.2 学业评价项目中均衡性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建议 |
6.3 研究反思与展望 |
6.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高考试题与新课标一致性相关调查问卷 |
附录2 调查问卷原始数据 |
附录3 试题挑战等级 |
附录4 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
一、高考试题的比较研究 |
二、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的研究 |
第二节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与分析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的研究 |
第一节 确定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 |
第二节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的描述 |
一、选择题的描述 |
二、填空题的描述 |
三、解答题的描述 |
四、试题总体描述 |
第五章 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内容的研究 |
第一节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题型考点的变化分析 |
一、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题号及考点分布的分析 |
二、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题号及考点的分布变化 |
三、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题号及考点的分布变化 |
第二节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综合难度的变化分析 |
一、综合难度理论基础 |
二、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时期试题综合难度的变化 |
三、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题型综合难度的变化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的变化 |
二、平面解析几何试题内容的变化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重视平面解析几何基本知识的教学 |
二、重视平面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
三、重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 |
一、本文工作总结 |
二、研究存在不足 |
三、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1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2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3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4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总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5 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的题号及考点分布 |
表6 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的题号及考点分布 |
表7 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的题号及考点分布 |
致谢 |
(4)2018-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考试评价的研究 |
2.1.1 国外考试评价的研究 |
2.1.2 国内考试评价的研究 |
2.2 关于数学考试评价的理论研究 |
2.2.1 国外数学考试评价理论研究 |
2.2.2 国内数学考试评价理论研究 |
2.3 关于我国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3.1 理论基础 |
3.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3.1.2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
3.2 分析框架 |
3.2.1 考查内容 |
3.2.2 考查要求 |
3.2.3 考查载体 |
第四章 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的考查内容研究 |
4.1 试卷结构分析 |
4.2 数学核心素养的表征分析 |
4.2.1 素养的整体分析 |
4.2.2 各素养考查情况 |
4.2.3 素养水平的分布 |
第五章 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的考查要求研究 |
5.1 考查要求的整体分析 |
5.1.1 考查要求的纵向分析与比较 |
5.1.2 考查要求的横向分析与比较 |
5.2 基础性的分析 |
5.3 综合性的分析 |
5.4 应用性的分析 |
5.5 创新性的分析 |
第六章 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的考查载体研究 |
6.1 考查载体的整体分析 |
6.1.1 考查载体的纵向分析与比较 |
6.1.2 考查载体的横向分析与比较 |
6.2 现实情境的呈现 |
6.3 数学情境的呈现 |
6.4 科学情境的呈现 |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建议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近三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分析的问询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5)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数学试卷研究 ——以2018-2020年理科全国Ⅰ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2.2 文献综述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思路 |
第四章 2018-2020 高考数学理科试卷(Ⅰ)的特点分析 |
4.1 试卷内容结构分析 |
4.2 试卷难度分析 |
第五章 高考试题中六大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5.1 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形式 |
5.2 数学核心素质水平划分 |
5.3 素养指标值设置的原则 |
5.4 数学试题中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第六章 试卷数学核心素养考查综合分析 |
6.1 2018 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I卷数学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6.2 2019 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I卷数学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6.3 2020 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I卷数学核心素养考查分析 |
6.4 三套全国I卷数学核心素养综合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若干建议 |
7.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在校期间学术情况 |
致谢 |
(6)从近十年数学全国(Ⅱ)卷考题中看高考复习的基础性、规律性、系统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2 现状研究与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2 对近十年数学高考全国(Ⅱ)卷(理科)分析与研究 |
2.1 数学全国(Ⅱ)卷理科试题的由来和适用范围 |
2.2 2010 年-2019 年数学全国(Ⅱ)理科试题分析 |
3 对高考试题基础性的研究 |
3.1 对近十年高考题基础性研究 |
4 高考试题规律性研究 |
4.1 对近十年高考题每个知识点进行横向分析 |
4.2 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分析 |
5 预测2020 年数学全国(Ⅱ)卷命题趋势 |
5.1 根据分析统计出的数据对2020 年高考命题预测 |
5.2 高中一线教师对2020 年考点预测分析 |
6 对高考复习的系统性建议 |
6.1 高考试题的变化影响复习策略 |
6.2 对高三师生的复习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计算各难度因素的加权平均公式是 |
附录二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高考题命题预测研究 |
(1)甘肃省天水三中教师预测 |
(2)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教师预测 |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石河子一中教师预测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7)K市高二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标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变化历程 |
1.1.2 数学抽象素养在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地位 |
1.1.3 函数与数学抽象素养 |
1.2 研究内容、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计划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计划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抽象与数学抽象 |
1.5.2 数学抽象素养 |
1.6 理论基础 |
1.6.1 认知发展理论 |
1.6.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6.3 抽象度分析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
2.2 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
2.2.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综述 |
2.2.2 数学核心素养测评研究综述 |
2.2.3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及教学研究综述 |
2.3 数学抽象素养相关研究 |
2.3.1 数学抽象素养概念研究综述 |
2.3.2 数学抽象素养水平调查研究综述 |
2.3.3 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策略及教学研究综述 |
2.4 高中函数内容相关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数学抽象素养评价框架 |
3.2 数学抽象素养测试卷的编制 |
3.2.1 测试卷编制依据 |
3.2.2 测试卷题目分布情况 |
3.2.3 测试卷预测试及试题调整 |
3.2.4 测试卷信息编码 |
3.2.5 测试卷过程分析及评分标准 |
3.2.6 数学抽象素养测试卷质量分析 |
3.3 数学抽象素养调查问卷的编制 |
3.3.1 设计依据及题目分布 |
3.3.2 调查问卷信度 |
3.4 学生数学抽象素养访谈设计 |
第4章 高二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
4.1 总体水平 |
4.1.1 各题目中水平等级分布情况 |
4.1.2 总体等级水平分布情况 |
4.1.3 交流与反思维度水平情况 |
4.2 差异分析 |
4.2.1 性别差异分析 |
4.2.2 实验班与平行班差异分析 |
4.2.3 不同等级学校差异分析 |
4.3 相关性分析 |
4.3.1 学生平时成绩与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相关性分析 |
4.3.2 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相关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二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现状的原因分析 |
5.1 学生数学抽象素养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1.1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5.1.2 教师教学 |
5.1.3 函数知识掌握情况 |
5.1.4 数学抽象素养主观认知 |
5.2 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测试卷典型错因分析 |
5.3 学生数学抽象素养访谈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策略与教学案例 |
6.1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策略 |
6.1.1 学生学习方面 |
6.1.2 教师教学方面 |
6.2 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教学案例 |
6.2.1 函数的概念 |
6.2.2 函数的奇偶性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二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测试卷(预测试) |
附录 B 高二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测试卷(正式测试) |
附录 C 高二学生数学抽象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8)融入数学史的高考数学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标肯定数学史的地位 |
1.1.2 数学史融入高考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统计分析法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数学史 |
2.1.2 融入数学史的高考数学试题 |
2.2 文献综述 |
2.2.1 高考数学试题相关研究综述 |
2.2.2 数学史融入考试的研究综述 |
2.2.3 试题与习题编制的研究综述 |
2.2.4 研究评述 |
2.3 理论基础 |
2.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2 桑代克的迁移理论 |
3 融入数学史的试题命题分析 |
3.1 融入数学史的试题命题原则 |
3.1.1 适纲性原则 |
3.1.2 选拔性原则 |
3.1.3 科学性原则 |
3.1.4 规范性原则 |
3.1.5 创新性原则 |
3.2 融入数学史的试题命题策略 |
3.2.1 附加式 |
3.2.2 复制式 |
3.2.3 顺应式 |
3.2.4 内隐式 |
3.3 融入数学史的试题命题特点 |
3.3.1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 |
3.3.2 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
3.3.3 注重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
3.3.4 注重对实践探索能力的考查 |
3.3.5 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查 |
4 融入数学史的试题背景分类及评析 |
4.1 融入数学史的高考代数题评析 |
4.1.1 函数 |
4.1.2 方程 |
4.1.3 数列 |
4.1.4 不等式 |
4.2 融入数学史的高考几何题评析 |
4.2.1 平面几何 |
4.2.2 立体几何 |
4.2.3 解析几何 |
4.3 融入数学史的高考概率统计题评析 |
4.3.1 排列组合 |
4.3.2 概率 |
4.3.3 统计 |
5 数学史在高考中的融入情况研究 |
5.1 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5.2 与教材的联系程度分析 |
5.3 对命题人的建议 |
5.4 对教师的建议 |
5.5 对学生的建议 |
6 融入数学史的试题编制示例 |
6.1 融入数学史的代数题编制示例 |
6.1.1 确定立意 |
6.1.2 史料选取 |
6.1.3 设计问题 |
6.2 融入数学史的几何题编制示例 |
6.2.1 确定立意 |
6.2.2 史料选取 |
6.2.3 设计问题 |
7 回顾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创新之处 |
7.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高中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的需要 |
1.1.2 数学教育科研的需要 |
1.1.3 基于课标与考试的需要 |
1.1.4 教师能力素养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文本分析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访谈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数学文化研究现状 |
2.2 数学文化与数学试题结合研究现状 |
2.3 高中数学试题编制研究现状 |
3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3.1 核心概念 |
3.1.1 文化 |
3.1.2 数学文化 |
3.1.3 数学文化试题 |
3.2 理论基础 |
3.2.1 素质教育理论 |
3.2.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3.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2.4 发展性教学理论 |
4 数学文化试题的功能与特点 |
4.1 数学文化试题的功能 |
4.1.1 德育功能 |
4.1.2 美育功能 |
4.1.3 智育功能 |
4.1.4 测评功能 |
4.2 数学文化试题的特点 |
4.2.1 历史人文性 |
4.2.2 思想方法性 |
4.2.3 发展创新性 |
4.2.4 趣味逻辑性 |
4.2.5 故事情境性 |
4.3 小结 |
5 高考数学全国卷中数学文化试题的统计与分析 |
5.1 数学文化试题分析框架及思路设计 |
5.2 高考数学全国卷中数学文化试题的系统分析 |
5.2.1 数学文化试题呈现数量结果分析 |
5.2.2 数学文化试题编制背景分析 |
5.2.3 数学文化试题题型分布情况分析 |
5.2.4 数学文化试题知识点分布情况分析 |
5.3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中数学文化试题评析 |
5.3.1 数学史 |
5.3.2 数学美 |
5.3.3 学科关联 |
5.4 小结 |
6 日常教学中数学文化试题相关现状调查 |
6.1 学生问卷调查 |
6.2 学生试卷分析 |
6.3 教师访谈 |
6.4 小结 |
7 数学文化试题编制原则 |
7.1 密切联系生活,强调立德树人 |
7.2 体现课标要求,深化素养立意 |
7.3 聚焦核心概念,注重基础知识 |
7.4 体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适切 |
7.5 注重社会人文,领悟数学之美 |
8 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 |
8.1 数学文化试题的改编 |
8.1.1 背景转换策略 |
8.1.2 否定属性策略 |
8.1.3 题型改编策略 |
8.1.4 重新整合策略 |
8.2 数学文化试题的原创 |
8.2.1 取材多样化策略 |
8.2.2 题型多样化策略 |
8.2.3 渗透方式多样化策略 |
8.3 小结 |
9 结论与反思 |
9.1 结论 |
9.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附录B: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C: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10)基于教材源题的高考数学试题研究 ——以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和人教A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计划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3 相关理论研究 |
3.1 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的原则 |
3.2 基于教材源题的高考数学命题研究 |
3.3 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的理论分析 |
4 2015——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研究 |
4.1 2015年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研究 |
4.2 2016年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研究 |
4.3 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研究 |
4.4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研究 |
4.5 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研究 |
5 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统计分析 |
5.1 高考数学试题教材改编题题量统计分析 |
5.2 高考数学试题三种教材改编题题量统计分析 |
5.3 高考数学试题两种题型的教材改编题题量统计分析 |
6 教材例题和习题变式教学和结论应用案例 |
6.1 改变条件 |
6.2 拓展结论 |
6.3 互换条件和结论 |
6.4 迁移推广 |
6.5 结论应用 |
7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反思 |
7.3 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谈2003年高考数学命题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卷为例[D]. 张磊.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2]基于Achieve模式,数学高考试题与新课标一致性研究[D]. 侯万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为例[D]. 刘思佳.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4]2018-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试题研究[D]. 黄云鹤.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5]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数学试卷研究 ——以2018-2020年理科全国Ⅰ卷为例[D]. 黄浩宇.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6]从近十年数学全国(Ⅱ)卷考题中看高考复习的基础性、规律性、系统性[D]. 黄田甜.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K市高二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水平调查研究[D]. 凡丹.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融入数学史的高考数学试题研究[D]. 周奕灵.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高中数学文化试题编制策略研究[D]. 任雨停.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10]基于教材源题的高考数学试题研究 ——以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和人教A版教材为例[D]. 高江荣.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