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2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2021)在《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文中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出现自身抗体及多脏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相较于成人更具有复杂性。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起, 回答了12个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临床问题, 以期提高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的规范性及科学性, 指导临床实践。
龙海,蒋丽,邱月棨,姚南,刘力聪,谢昱明,熊峰,谭思齐,匡琪琪,尤睿璇,柴可,罗鑫,龙浩君,忻悦,郭子瑜,王佳琪,谭怡忻,张庆,张桂英,李亚萍,苏玉文,肖嵘,陆前进[2](2021)在《皮肤科病房危重症1 05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皮肤科病房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病房2011年7月9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所有"病危"、"病重"患者,回顾其病历资料,总结疾病种类及构成比、主要并发症、病危/病重原因、重要救治措施及病情转归,对死亡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共收治危重症患者1 057例,男女比例1∶1.11,18~65岁者占64.81%,收治病种主要涉及药疹(332例)、结缔组织病(226例)、大疱性皮肤病(104例)、银屑病(57例)、红皮病(45例)、感染性皮肤病(67例)等。其中,银屑病(39例)和红皮病(32例)以男性居多,结缔组织病(168例)以女性为主。常见并发症主要涉及感染、重要脏器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危患者94例,告病危的主要原因涉及皮肤原发疾病、血液系统异常、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衰竭、脓毒症、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在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中,43例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264例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355例输入其他血液制品,34例实施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血浆置换、透析或人工肝等特殊治疗;42例转入重症监护室救治,12例转入外科手术,12例转入妇产科分娩或引产。经救治,989例(93.57%)好转出院。14例(1.32%)死亡,其中,7例因继发脓毒症、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2例因呼吸黏膜脱落堵塞气道致窒息死亡,其他3例分别因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神经精神性狼疮死亡。结论皮肤科病房危重病例主要集中在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病和大疱性皮肤病等重症皮肤病以及合并重要基础疾病、出现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或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并发症的患者。治疗上,应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监测及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请相关学科会诊协助。
王新宇[3](2021)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童年时期的压力或创伤经历是成年后发生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些经历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以及情感虐待或忽视等。在我们社会早年不良经历主要是以留守儿童(母婴分离)的形式存在。根据德国一项涵盖各种形式虐待的调查报导中,少儿时期经历至少一种形式虐待的青年人大约占比27.7%,23.7%的受访者报告了两种形式的虐待,16.6%的受访者报告了三种或更多种形式的虐待。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儿童期经历负面压力的程度与成年后各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医理论中并没有关于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论述,但课题组认为,小儿是少阳之体,阳气容易受到折损而形成阳虚体质,这种体质与小儿成年后发生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强有关。现代对有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母婴分离小鼠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抑郁样行为,后经给药温阳解郁方能够改善母婴分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由方测证,早年不良经历可能会导致机体阳虚证的形成。有研究发现早年不良经历能够增强多种疾病的易感性,由于这些疾病有同一个致病因素,他们之间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理,因此推测这些疾病可能存在着异病同证。异病同证是指不同的病具有相同的病机,从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环境、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从而造成不同的疾病,因为以上相似的因素最后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和证候。因此本文尝试从异病同证的角度去挖掘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从而探索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为临床防治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建议。本文研究的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早年不良经历的临床文献,进行文献梳理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疾病有46个,按照ICD-10疾病系统划分将46个疾病分布划分到13个系统,最后从13个系统中选择得到9个疾病,分别是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分别检索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候分布文献,对其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最后进行证候汇总统计,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最常见的证候是肝郁气滞证。本文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由于现代并没有关于研究证候的基因网络数据库,因此本文试图将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网络分析,从而寻求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这一方法的理论来源于异病同证,即不同的疾病既然有共同证候,则这些疾病必然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法主要通过GeneCard数据库、NCBI数据库分别检索并下载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因,然后得到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最后借助DAVID数据库平台,通过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有273个交集基因,其中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涉及RNA聚合酶2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细胞组成涉及质膜、细胞外间隙、细胞质等,分子功能涉及蛋白结合、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本文通过对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文献的梳理,以及疾病证候分布相关文献分析和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其中常见疾病为抑郁症。2、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常见证候是肝郁气滞证。3、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潜在的部分生物学基础可能与机体免疫炎症有一定的关系,它主要涉及了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范晓琳[4](2021)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特点分析(附7例病例报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便尽早治疗并改善预后。方法:收集7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儿科2015.01至2020.06收治的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从11岁到16岁,平均年龄13.4岁。其中男性患儿1例,女性患儿6例。从系统性红斑狼疮起病至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9.1个月。7例患者中真菌感染1例,结核感染2例,非结核感染4例。其中脑脓肿1例,脑膜炎6例。首发症状以头痛、发热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1例以呕吐、肢体偏瘫起病,1例以视力下降起病,1例以抽搐、意识障碍起病。其中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起病前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平均治疗时间9.3个月。3例曾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剂量为15mg/kg,连用3天。6例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雷公藤多甙、羟氯喹等。均根据病原学结果给予规范抗感染治疗,药物包括美罗培南、氟康唑、青霉素、万古霉素。治愈或好转3例,3例无明显好转,1例死亡。结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脑膜炎多见,可有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表现。应尽早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及头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提高患儿预后。
江东[5](2021)在《SLE患者皮损表现与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复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粘膜损害类型与其他症状体征、各脏器损伤程度、并发症以及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等临床资料,深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损害与其他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诊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2019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与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确诊病例共1000例,根据有无皮肤损害进行分组,对其实验室指标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间距表示Md(P25,P75),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内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个皮损与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91例女性,109例男性)男女比例1:8.17,平均年龄为37.53±14.26岁,男女患者间的发病年龄无显着差异。在本研究中,1000例SLE患者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液系统损害(82.3%),其次分别为皮肤黏膜损害(81.5%)、关节炎(64.9%)、狼疮性肾炎(58.2%)、肝损伤(56.9%)、血管炎(44.4%)、浆膜炎(39%)、间质性肺炎(33.8%)、神经系统损伤(19.1%)、肺动脉高压(12.6%)、脾肿大(11.3%)和胃肠炎(5.9%)。特异性皮损蝶形红斑(60.6%)的发生率高于盘状红斑(24.8%)。非特异性皮损最常见的为血管炎(44.4%),包括:指尖红斑(31.6%)、可触及紫癜(15.5%)、甲周红斑(12.3%)、雷诺现象(10%)、血栓性静脉炎(4.1%)和网状青斑(3.3%)。其他非特异性皮损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狼疮性脱发(26.6%)、光敏感(16.9%)和口腔溃疡(16.8%)。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了关节炎(P<0.001,OR2.039,95%CI 1.458~2.852)、光敏感(P<0.001,OR4.231,95%CI 2.554~7.007)、指尖红斑(P=0.002,OR 2.270,95%CI 1.347~3.826)、癫痫(P=0.014,OR 2.844,95%CI 1.240~6.522)、间质性肺炎(P<0.001,OR 1.980,95%CI 1.397~2.807)是蝶形红斑的危险性因素。高密度脂蛋白(P=0.006,OR 0.420,95%CI 0.227~0.775)、血清总 CO2(P=0.039,OR 0.910,95%CI 0.834~0.993)、狼疮性肾炎(P=0.030,OR 0.514,95%CI 0.282~0.937)是盘状红斑的保护性因素;同时抗心磷脂抗体(P=0.039,OR 1.791,95%CI 1.031~3.113)、光敏感(P=0.001,OR 2.364,95%CI 1.447~3.863)是盘状红斑的危险性因素。抗心磷脂抗体-IgM(P=0.038,OR0.484,95%CI 0.244~0.959)是局限性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的保护性因素;同时关节炎(P<0.001,OR 2.606,95%CI 1.731~3.922)、指尖红斑(P=0.001 OR 2.627,95%CI 1.458~4.730)、间质性肺炎(P=0.015,OR 1.628,95%CI 1.101~2.406)是局限性ACLE的危险性因素。血清氯离子(P=0.021,OR 0.944,95%CI 0.898~0.991)、心包积液(P=0.034,OR 0.517,95%CI 0.282~0.951)是泛发性ACLE的保护性因素;同时肌酐(P=0.003,OR 1.004,95%CI 1.001~1.006)、光敏感(P<0.001,OR2.627,95%CI 1.655~4.170)、癫痫(P=0.039,OR2.468,95%CI 1.048~5.811)、肝损伤(P=0.003,OR 1.969,95%CI 1.260~3.076)是泛发性ACLE的危险性因素。抗核抗体滴度(P=0.003,OR 0.674,95%CI 0.522~0.871)是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保护性因素;同时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P=0.012,OR 1.315,95%CI 1.062~1.627)、抗心磷脂抗体 IgG(P=0.010,OR 4.072,95%CI 1.391~11.923)、狼疮性脱发(P=0.024,OR 1.784,95%CI 1.080~2.948)是泛发性ACLE的危险性因素。是补体C3(P=0.002,OR 0.329,95%CI 0.162~0.669)是狼疮性脱发的保护性因素。抗Sm抗体(P=0.009,OR 1.378,95%CI 1.084~1.750)、关节炎(P=0.027,OR 1.746,95%CI 1.066~2.860)是口腔溃疡的危险性因素。精神症状(P=0.008,OR 0.244,95%CI 0.085~0.697)是光敏感的保护性因素;同时抗Sm抗体(P=0.012,OR 1.313,95%CI 1.061~1.624)、干燥综合征(P=0.001,OR 2.603,95%CI 1.461~4.636)是光敏感的危险性因素。抗Sm抗体(P=0.013,OR 1.273,95%CI 1.052~1.541)、关节炎(P=0.013,OR 1.530,95%CI 1.095~2.139)是血管炎的危险性因素。血清球蛋白(P=0.024,OR 1.039,95%CI 1.005~1.073)、抗 RNP 抗体(P=0.001,OR 1.518,95%CI 1.194~1.929)、抗cANCA抗体(P=0.006,OR 6.590,95%CI 1.725~25.180)、关节炎(P=0.018,OR 2.130,95%CI 1.140~3.977)、心包积液(P=0.018,OR 2.531,95%CI 1.176~5.445)是雷诺现象的危险性因素。[结论]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存在性别偏倚,该疾病好发于女性,但男女之间的发病年龄不存在显着差异。2.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系统性损害分别是血液系统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关节炎。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于发病初期即首次发病即出现皮肤黏膜损害,本组SLE患者81.5%出现皮疹(特异性皮损+非特异性皮损),其中特异性皮损占69.9%,非特异皮损占67.2%。4.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黏膜损害与部分脏器损害及实验室指标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用于预测SLE患者某些系统性损伤和脏器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制定干预措施及其预后评估。
卿德福[6](2020)在《川东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结核感染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四川东北部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053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和影像学表现。共有59例(1.93%)活动性结核的狼疮患者被纳入观察组,其中绵阳404医院27名,纳入绵阳观察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32例,纳入南充观察组。按照1:2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且未合并感染的SLE患者64例,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狼疮活动度、自身抗体、血糖、贫血程度、炎症指标、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大便性状等临床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川东北地区SLE伴发结核发病率及病死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病以肺结核(47例,2.18%)为主。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咳嗽。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有粟粒样结节、斑片状、条索状等多种表现,也有多种影像混合。均以肺两叶以上受累为主要表现。观察组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阳性率大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的阳性率。3.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25例,主要为细菌,22例(88%)。部位以肺部为主,15例(60%)。4.部分患者由于在外院诊断结核,并使用抗结核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观察组有3例药疹,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总胆红素(TBIL)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有1例母亲有结核,10例(16.95%)既往结核。6.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白蛋白(ALB)、血糖(GLU)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小时尿蛋白、大便隐血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6个月内单用激素日均量和6个月内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日均激素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病程、疾病活动度(SLEDAI)、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BUN)、肌酐(Cre)、补体、自身抗体、1年内是否激素冲击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川东北地区SLE合并结核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全国水平,发病以肺结核为主要表现。2.SLE伴发结核临床表现常见发热、咳嗽、乏力,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结果部分与临床不对称,需综合临床与检查,甚至诊断性治疗来确诊结核感染。3.如SLE患者发热时,以下指标出现一项或几项指标改变:RBC降低、HGB降低、ESR增高、GLU降低、hsCRP升高、ALB降低、血便、24小时尿蛋白增加,应警惕有无结核发生。如既往有结核病史,应高度怀疑结核复燃。4.6个月内激素单独使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的激素量,激素日均量>10mg/d(甲基泼尼松龙),可能是结核感染的风险因素。合理使用激素治疗SLE,可降低SLE感染结核的风险。
朱桂晋[7](2019)在《补体片段C5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神经系统损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补体片段C5a水平,探讨补体片段C5a与SLE及其神经系统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确诊SLE的患者23例和健康志愿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每位SL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血清学指标。23例SLE患者根据有无神经精神受累分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组16例和非NPSLE组7例;16例NPSLE患者中8例进行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配对比较;收集NPSLE组患者头颅MRI影像学资料,将其分为头MRI正常组8例和头MRI异常组8例。收集SLE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同时收集17例健康对照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上述血清及脑脊液标本中C5a水平,比较上述各组间血清及脑脊液中C5a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PSLE组血清C5a与脑脊液C5a的相关性。结果:1.SLE患者血清C5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NPSLE患者的血清C5a水平高于非NPSLE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SLE患者的脑脊液C5a水平高于非NPSLE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NPSLE患者与非NPSLE患者血清aCL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C1-q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PSLE患者治疗后血清及脑脊液C5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NPSLE患者头颅MRI正常患者与头颅MRI异常患者血清与脑脊液C5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PSLE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的C5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03 P=0.002)。结论:1.SLE患者血清C5a水平异常升高。2.NPSLE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5a水平明显高于非NPSLE组,提示C5a参与了NPSLE的发病过程。3.经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5a水平明显降低,提示C5a可能与NPSLE的疾病活动相关,并有望成为评价疾病的生物学指标。4.NPSLE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的C5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提示NPSLE患者血清中C5a可能通过破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参与了局部组织及细胞的损伤。
党若楠[8](2019)在《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总结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提高SSLE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SSLE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和归类一般信息、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中医舌脉象、中西医诊断、中西医治疗、疾病转归等内容,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纳入SSLE患者349例,男女比例1:5.35,发病年龄多集中在15~35岁段。住院中位数天数为14天,中位数住院费用为19053.83元。首发症状主要为颜面及下肢水肿、关节肿痛、面部红斑、发热、泌尿系统症状、倦怠乏力、心血管系统症状、泡沫尿、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临床症状主要为倦怠乏力、泌尿系统症状、颜面及下肢水肿、心血管系统症状、口干和(或)眼干、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院前误诊率为56.16%,多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为主要受累脏器(系统)。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病理分型以Ⅳ型、Ⅴ型多见(78.08%)。尿蛋白及尿潜血强阳性患者分别占42.12%、32.09%,IgG升高及补体C3下降显着,自身抗体阳性率以ANA、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ANuA、AHA为主。尿潜血、IgG升高、Cr升高是SSLE累及肾脏的危险因素。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肺脏受累以青年患者为主,心脏、消化系统受累以中年患者为主。2.本组病例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实证主要为瘀、湿,虚症主要为气虚、阴虚、脾肾亏虚。舌质主要为淡暗、红、暗红,舌苔多为白腻、薄白、黄腻,脉象多为细、数、沉。3.本组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率为98.85%,治疗总有效率为89.11%。多数患者接受了激素、丙球、免疫抑制剂等联合用药,接受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患者占43.55%,大剂量丙球冲击患者占15.47%,环磷酰胺冲击患者占51.00%,3例LN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术。中药及中成药功效以补气、化瘀、利湿等为主。另有71.06%的患者接受了中医特色疗法。4.本组病例临床抢救率13.75%,成功率85.98%,抢救次数≤3次的患者与>3次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病死率6.02%,平均死亡年龄56.05±18.321岁,SSLE患者男女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感染是首位致死因素,其次为恶性肿瘤、狼疮性脑病。结论:1.本院治疗SSLE广泛使用了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总有效率为89.11%,大剂量的激素、丙球及环磷酰胺冲击仍然是控制重症狼疮活动的主要方法,其中丙球冲击治疗的患者耐受性较好。近年来本院血浆置换、肾移植、干细胞移植等疗法已逐步开展。中药联合中成药、中医特色疗法是本院中医治疗SSLE的特色,其相关疗效及优化方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SSLE临床表现复杂,本组病例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为主要受累脏器,院前误诊率高,临床需要提高对SSLE的认识水平;本组病例病死率6.02%(21/349),略低于相似文献报道,感染是首位致死因素,提示应高度重视感染对预后的不良影响,密切监测病情,预防及抗感染需贯穿SSLE治疗的始终;本组病例中位住院总费用高于相似文献报道,可能与治疗方案相对复杂有关,控制SSLE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有助于降低治疗费用。3.本组病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瘀、湿等实邪较为突出,补气、化瘀、利湿是中医主要治法,治疗当谨察病机,分辨虚实主次,泻实不忘补虚,补虚兼应泻实。
刘娟[9](2017)在《磁敏感成像ESWAN序列对神经精神性狼疮脑微出血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磁敏感成像ESWAN序列对NPSLE患者CMBs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研究,并与NPSLE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为NPSLE患者CMBs的诊断及其发病机制探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并住院确诊的SLE患者资料,筛选出NPSLE患者,行头颅常规MRI扫描及ESWAN序列扫描,分析CMBs影像学特点。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患者SLE病程分为3级:l级<1年,2级1-5年,3级>5年。ESWAN数据由影像科高年资神经影像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并计数,将CMBs数目分为3级:l级为1-2个,2级为3-10个,3级>10个。按照分布部位将脑实质分为皮层-皮层下区、基底节-丘脑区、幕下区(包括脑干、小脑)三个区域。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CMBs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年龄、病程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卡方检验比较NPSLE中CMBs患者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CMBs各分布部位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应用一致性(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对CMBs数目分级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CMBs分级与NPSLE病程分级之间相关性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NPSLE患者34例,其中女性32例,男性2例,检出CMBs共15例,发病率为44.12%。CMBs在ESWAN序列上表现为圆形低信号,边界清楚,直径约2-5 mm,周围无明显水肿,而相同层面的DWI、T2WI、T1-FLAIR序列图像CMBs区域未见异常信号显示。34例NPSLE患者年龄12-69岁,平均年龄40.32±15.12岁,中位数39.50岁,CMBs的发病与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SLE病程1月-30年,平均4.73±6.15年,中位数1.50年,CMBs的发病与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高血压病患者9例,无高血压病患者25例,高血压病与无高血压病NPSLE患者比较:χ2=3.921,P=0.048,提示有无高血压病CMB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患者12例,无脑梗死患者22例,脑梗死与无脑梗死病史NPSLE患者比较:χ2=0.022,P=0.882,提示有无脑梗死者CMB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例CMBs患者中病灶共计85个,其中分布于皮层-皮层下区39个,基底节-丘脑区14个,幕下区32个,病灶多呈多区域并发,单个区域的CMBs以单发为主;对CMBs患者不同分布区域的患病率进行比较:χ2=10.18,P=0.01,提示不同区域的CMB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皮层-皮层下区患病率最高,基底节-丘脑区与幕下区患病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50)。对两位影像诊断医生的评判CMBs数目分级结果行Kappa检验:Kappa值为0.795,CI 0.533-1.000。CMBs数目分级与SLE病程分级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98)。结论CMBs在NPSLE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与年龄、SLE病程及高血压、脑梗死病史无相关性。NPSLE患者的CMBs分布以皮层区-皮层下区为主。CMBs病灶在ESWAN序列上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ESWAN序列是诊断CMBs非常灵敏、准确的成像技术,且可重复性较好,但相关的病理机制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钟彩玲,观美华,高利霞,王飞,陈艳[10](20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在临床上的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07年7月2015年8月的286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对SLE肝损害及无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基本情况的比较,观察临床特点,对危险因素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予以研究。结果在神经精神性狼疮、病程≤3个月、血液系统损害、C3体四个项目中,肝损害组(25.0%、60.7%、75.0%、55.4%)均比无肝损害组(5.0%、34.9%、48.2%、2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上述四个项目均为SLE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肝损害的显着危险因素有神经精神性狼疮、病程≤3个月、血液系统损害、不提C3,应对其加强重视。
二、老年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2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2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一: 母婴分离对机体神经生物学的影响研究进展 |
1 母婴分离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
1.1 HPA轴 |
1.2 神经递质 |
1.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2 母婴分离对中枢神经结构的影响 |
3 母婴分离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
3.1 焦虑抑郁样行为 |
3.2 恐惧反应 |
3.3 攻击行为 |
3.4 顺从行为 |
4 小结 |
文献综述二: 探讨中医“异病同证”理论源流及其发展 |
1 疾病症候及其概念辨析 |
1.1 病的概念及沿革 |
1.2 证的概念及沿革 |
1.3 辨病与辨证 |
2 异病同证的形成及内涵辨析 |
2.1 异病同证的形成 |
2.2 异病同证的临床治疗 |
3 小结 |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文献检索方法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数据集的建立及病名检索 |
1.6 疾病按系统分类 |
2 结果 |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分布 |
2.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 |
3 讨论 |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 |
3.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依据 |
3.3 9个疾病与早年不良经历之间的相关性 |
第二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分布文献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文献检索方法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数据录入及数据集的建立 |
1.6 证候名称规范方法 |
1.7 证候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抑郁症证候分布情况 |
2.2 乳腺癌证候分布情况 |
2.3 肥胖症证候分布情况 |
2.4 睡眠障碍证候分布情况 |
2.5 癫痫证候分布情况 |
2.6 高血压证候分布情况 |
2.7 哮喘证候分布情况 |
2.8 肠易激综合征证候分布情况 |
2.9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分布情况 |
2.10 共有证候 |
3 讨论 |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
3.2 肝郁气滞证的证候分布总比率最高 |
3.3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肾阳虚证 |
3.4 方法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
第三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获取 |
1.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筛选 |
1.3 GO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 |
1.4 KEGG富集通路分析 |
1.5 基因网络分析 |
2 结果 |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 |
2.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 |
2.3 GO功能富集 |
2.4 KEGG富集通路 |
2.5 基因网络 |
2.6 关键基因 |
3 讨论 |
3.1 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
3.2 早年不良经历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
3.3 肾阳虚证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网络研究特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特点分析(附7例病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引索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2.1 遗传及免疫因素 |
2.2.2 感染因素 |
2.2.3 药物因素 |
2.3 临床表现 |
2.3.1 SLE合并脑膜炎常见症状 |
2.3.3 SLE合并脑炎常见症状 |
2.3.4 SLE合并脑脓肿常见症状 |
2.3.5 SLE合并颅外感染灶常见症状 |
2.4 实验室检查 |
2.4.1 血生化检查 |
2.4.2 脑脊液检查 |
2.5 影像学检查 |
2.5.1 头部影像学检查 |
2.5.2 其他部位影像学检查 |
2.5.3 脑电图 |
2.5.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6 诊断 |
2.7 鉴别诊断 |
2.8 治疗 |
2.8.1 对症支持治疗 |
2.8.2 SLE的巩固治疗 |
2.8.3 抗感染治疗 |
2.9 预后 |
2.10 结语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诊断标准 |
3.3 辅助检查 |
3.3.1 实验室检查 |
3.3.2 影像学检查 |
3.3.3 病理学检查 |
3.4 治疗情况 |
3.4.1 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 |
3.4.2 激素冲击治疗的情况 |
3.4.3 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 |
3.4.4 确诊CNS感染后治疗情况 |
3.5 随访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临床资料 |
4.2.1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 |
4.2.2 首发症状 |
4.2.3 临床表现与体征 |
4.3 实验室检查 |
4.3.1 血生化检查 |
4.3.2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检查 |
4.4 影像学检查 |
4.4.1 头部影像学检查 |
4.4.2 肺部影像学检查 |
4.5 病原学检查 |
4.6 其他检查 |
4.7 预后及随访 |
第5章 讨论 |
5.1 SLE合并CNS感染的影响因素 |
5.1.1 自身免疫紊乱及外源药物的影响 |
5.1.2 病原体的感染 |
5.2 SLE合并CNS感染的临床特点 |
5.2.1 起病隐匿 |
5.2.2 临床表现不典型 |
5.2.3 鉴别诊断困难 |
5.2.4 病死率高,预后差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SLE患者皮损表现与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 |
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SLE调查问卷 |
综述 红斑狼疮皮损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川东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结核感染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感染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补体片段C5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神经系统损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对象的选择 |
1.1.2 入组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患者分组 |
1.2 研究方法 |
1.2.1 标本采集、处理及保存方法 |
1.2.2 实验原理 |
1.2.3 实验仪器 |
1.2.4 实验试剂 |
1.2.5 实验过程 |
1.3 统计分析 |
2.结果 |
2.1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5a及 C3、C4、抗C1q-Ab水平比较 |
2.2 NPSLE组与非NPSLE组各项指标及血清、脑脊液C5a及水平比较 |
2.3 非NPSLE组与NPSLE组血清aCL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C1-q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
2.4 NPSLE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血清、脑脊液C5a水平比较 |
2.5 NPSLE患者头颅MRI正常组与头颅MRI异常组血清及脑脊液C5a水平比较 |
2.6 NPSLE患者血清C5a水平与脑脊液C5a水平之间相关性分析 |
3.讨论 |
3.1 SLE患者血清C5a水平的异常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
3.2 NPSLE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5a水平的异常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3.3 NPSLE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C5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补体C5a在结缔组织疾病中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及研究 |
一、历史源流 |
二、病因病机 |
三、中医治疗经验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及研究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狼疮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
三、狼疮重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评价标准 |
六、疾病转归 |
第二节 信息采集 |
一、信息采集的内容 |
二、信息采集表的设计 |
第三节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总体描述 |
一、性别与年龄 |
二、科室分布 |
三、住院天数 |
四、住院费用 |
第二节 病史及临床资料 |
一、首发症状 |
二、院前诊断 |
三、临床症状 |
四、中医诊断 |
五、中医辨证 |
六、舌脉象 |
七、重要脏器(系统)受累情况 |
八、有创操作 |
九、实验室检查及病理 |
第三节 中西医治疗 |
一、治疗类别 |
二、中西医治疗 |
第四节 治疗效果 |
一、疾病转归 |
二、抢救情况 |
三、死亡病例资料 |
四、狼疮活动度评估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基本资料分析 |
一、一般资料 |
二、病史及临床症状分析 |
三、实验室检查 |
第二节 中西医治疗分析 |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 |
二、西医治疗 |
三、中医治疗 |
第三节 抢救情况及死亡病例分析 |
第四节 狼疮活动度评估 |
第五节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磁敏感成像ESWAN序列对神经精神性狼疮脑微出血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磁共振扫描方法及序列参数 |
3、ESWAN数据处理 |
4、脑微出血灶评价及分析 |
5、腔隙性脑梗死评价 |
6、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NPSLE患者CMBS与基线资料分析 |
2.ESWAN序列CMBS数目分级的观察者一致性检验 |
3.CMBS病灶数目、分布部位及影像学表现 |
4.高血压及脑梗死病史的CMBS发病率比较 |
附图 |
讨论 |
1.ESWAN序列在CMBS诊断中的优势分析 |
2.NPSLE患者CMBS病灶的分布特点 |
3.高血压和脑梗死病史对CMBS发生的影响 |
4.NPSLE患者CMBS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 |
5.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10)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SLEDAI≥10分的临床比较 |
2.3 两组患者病程≤3个月临床比较 |
2.4 两组患者初发的临床比较 |
2.5 SLE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
2.6 预后 |
3 讨论 |
四、老年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2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21(12)
- [2]皮肤科病房危重症1 057例临床分析[J]. 龙海,蒋丽,邱月棨,姚南,刘力聪,谢昱明,熊峰,谭思齐,匡琪琪,尤睿璇,柴可,罗鑫,龙浩君,忻悦,郭子瑜,王佳琪,谭怡忻,张庆,张桂英,李亚萍,苏玉文,肖嵘,陆前进.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09)
- [3]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D]. 王新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特点分析(附7例病例报道)[D]. 范晓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5]SLE患者皮损表现与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D]. 江东.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川东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结核感染的回顾性研究[D]. 卿德福.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7]补体片段C5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神经系统损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朱桂晋.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临床分析[D]. 党若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磁敏感成像ESWAN序列对神经精神性狼疮脑微出血的初步研究[D]. 刘娟. 苏州大学, 2017(05)
- [10]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钟彩玲,观美华,高利霞,王飞,陈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