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创造性思维与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孙丹丹[1](2022)在《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指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能够为多元的创造力做好铺垫,其强调了学生发现新事物和新规律的强烈意愿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这和数学学科在教学上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俨然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柴建珠[2](2021)在《激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成就小学数学课堂精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基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活以及培养策略展开探讨,提出了成就精彩数学课堂的几点建议。
邱莉芝[3](2020)在《人工智能时代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以柳州市2所中职学校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加大,将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发展重点之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需要,主要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级技能型人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创造性思维是中职生综合素养之一,因此探讨突出中职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策略具有现实意义。人工智能是时代的产物,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人工智能与中职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建立联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智慧的特征,甚至有时能超越人的极限,它对传统的中职教育的冲击是全面的,对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中职教学内容、中职教学方式方法、中职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最主要的是它影响着人才的输出,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科学的使用。本研究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角度出发,以访谈、调查的研究方法为主对柳州的两所中职学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了当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中遇到的阻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相关问题,揭示了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问题。他们处于重要的身心发展阶段,心理机制不成熟,缺少判断力,逻辑分析能力低等。但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并未能处理好这些问题,中职教师群体表现出他们发展不平衡、观念认识不足、教育教学传统、经验技术滞后等,严重阻碍了课堂上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适应人工智能社会发展需求,针对中职教育工作现状和中职教师、中职学生的现状,积极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对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积极作用,总结并提出了中职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优化策略: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智能教学常态化;构建智能化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技术发展;整合云端化资源,建构全新的学习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突出个性化教学;理顺联合化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化;打造服务化输出,推进教学标准国际化。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黄爱诗[5](2020)在《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基于湘潭市某中学的调查与实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主题,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中的重要部分,是提升个人创造力的必备条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基础教育相融合。尤其是数学学科,对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这两种思维也恰恰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对于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早已有人提出,并做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现状进行一些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做出一些探讨。数学创造性思维应当是一种被全面普及的存在,而不是仅存于部分“优生”之中,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是以数学教学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问题解决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研究中的调查部分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一是对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分别从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总结出六点影响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1)学生数学学习兴趣;(2)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数学思维定式;(4)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实现;(5)教师数学教学方法;(6)教师的数学教育思想。随后,结合当代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出六条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对策与措施。(1)合理导入,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2)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3)增强思维专题训练,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4)由概念图到思维导图,深化思维的创造性(5)追根溯源,促进知识再创造(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思维创造性。二是根据针对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吉尔福德智力结构测验设计的创造力测量量表,编制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卷。根据测量结果,借助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效果的。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薛旻雪[7](2020)在《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创意舞动注重肢体与思维的契合表达,而非纯粹的技术技巧舞蹈。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创意舞动课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表现情形。研究采用行动研究为主,并以“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发展评估”分数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分数为辅,研究工具包括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发展评估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量表、教学观影记录、教师反思日记、观察员观察记录等等。量化资料将实验组学生的评估分数进行Excel分析,将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前测和后测分数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质性资料则加以分析归纳,深入探讨学生在创意舞动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提升表现。研究对象为南京市X小学三、四年级部分学生,共计36人,其中实验组20人、对照组16人,研究历程中开展10周教学内容,其中每周一节,一节40分钟。经过研究,从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效果表现、成因探讨和教学建议得出如下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在效果表现上,创意舞动课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有所帮助,具体表现在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进性等四个方面。在“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发展评估”中发现,虽然每位儿童开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时间点都不一样,但是在创造性思维各方面的表现上皆有所提升,特别是普遍到了最后几周,创意表达的身体活动越来越多。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得出,实验组学生各项分数均达显着差异;实验组成绩与对照组成绩经过协方差分析后,实验组后测成绩在流畅性、独创性、精进性和创造性思维测验总分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对创意舞动课程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在成因探析上,从影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知识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因素等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在创意舞动课程中,通过与多学科相结合进行学科知识迁移的内容设计方式,增加了学生舞动领域相关知识的习得;通过运用游戏、意象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不断挑战自我,改变思维方式,形成有益于肢体舞动创造的认知风格;通过主题式舞剧的成果展现方式激发学生舞动表达的工作动机。在教学建议上,教学设计方面,选择儿童感兴趣且难度适宜的教学主题,遵循“身体协调准备-即兴-赋形”教学三阶段,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与课时量;教学指导方面,运用多元引导方式,包括游戏、意象、示范、教具、音乐等,建立班级常规,保证转化与分享的时间;教学评价方面,建立多元评量方式,回应学生创造的表现,不做“对或错”的价值判断,聆听学生的创造思考。
朱国娟[8](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设》文中研究表明开发校本课程既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渠道。我校以剪纸艺术为载体,开发建构具有武夷山地域之美的特色校本课程,通过优选资源,开发美;营造环境,熏陶美;因材施教,体验美;多维活动,创造美等四个层面,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的基本素养和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的终生素养。
刘洪翔[9](2019)在《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学业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监督等功能。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导向性不够鲜明的问题,由此导致评价内容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评价方式方法单一等等。发展创造力是大学生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能否培养出拔尖创造性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探索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创造教育理论、学习过程理论及多元评价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创造力培养和学业评价的关系做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学业评价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引导因素;学业评价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业评价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情形,不同评价要素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致。利用好课堂评价和课程结业考试两个评价环节对于创造力培养有关键性的意义。对学业评价内部各环节、各要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评价理念主要影响创造环境的创建、评价主体主要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评价反馈主要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以BJ大学和NC大学作为改革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主要做法与成效,找寻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BJ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尊重选择、多元融合”,NC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两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调整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来培养创造性人才。利用《威廉斯创造力测验量表》和自编问卷对16所高校12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开展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学业评价中不重视创造力评价与大学生创造力不足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偏好不同课程测试题目类型的学生、偏好不同课程结业考试方式的学生在创造力发展水平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导向性不强、过程性忽视、融合性不够、成效性不好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对学生个性发展引导不够、对考核的内容缺乏科学监管、评价方式创新受到多方掣肘等等。基于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借鉴我国多元评价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改革学业评价的五大要素提出我国高校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与实施建议。建议多渠道地开展学业评价改革: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中,课程学习评价要根据课程性质、目标、教学方式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目的上要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上要适度增加创造力的考察,在评价方式上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可建立“基础+分类评价”的评价模式。
陈怡[10](2019)在《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以语文学科为例》文中认为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拥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国家,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人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的重心。人本身具有创新的本性,但是由于外在条件不适合,人创新的本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中段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期,所以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抓住这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凭借学科优势,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但由于各方面的不足,至今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教育问题。本研究试图在先前学者有关创新思维培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获取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发现在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偏向学生聚敛思维的养成、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内容限制学生思维扩展、教师课堂评价妨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四大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倾向低层次认知目标、情意目标不受重视;教学方法单一化、课堂讨论形式化、情景创设无趣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内容局限化;教师否定性评价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生成、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反馈不到位。经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在于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认识不到位、教师自身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有待提高等。针对以上问题及其成因,本研究对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以下改进策略:端正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认识;教师提高自身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增加教学目标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比重;采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养成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载体;增强教学评价科学性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二、数学创造性思维与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创造性思维与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
(一)关注课程改革,更新课堂思维 |
(二)强调学生学习实践性,以问题情境带动创新 |
(三)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四)以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
三、结语 |
(2)激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成就小学数学课堂精彩(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情境,结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
二、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
三、结合多媒体辅助,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
四、结语 |
(3)人工智能时代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以柳州市2所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 |
(一)人工智能 |
(二)人工智能时代 |
(三)创造性思维 |
(四)中职教育 |
(五)教学策略 |
二、人工智能时代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
(一)创造性思维的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四)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三、人工智能时代对中职教育的挑战 |
(一)对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挑战 |
1.从应用性人才到高素质人才 |
2.注重科学管理的培养方式 |
3.崇尚人工智能的非理性思维 |
4.提倡融合人才的培养方向 |
(二)对中职教育内容的挑战 |
1.理论与实践脱节 |
2.教学内容更新慢 |
3.教学活动范围有限 |
4.教学重心转移 |
(三)对中职教学方式方法的挑战 |
1.教学方式单一化 |
2.教学技术落后 |
3.个性化教学欠缺 |
4.教师主导地位 |
(四)对中职教育评价的挑战 |
1.考核标准增加 |
2.评价方式优化 |
3.注重差异性评价 |
4.评价主体扩充 |
四、中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
(一)中职教师教学现状 |
(二)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
(三)信效度检验 |
五、中职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缺失的教学致因 |
(一)中职教师方面 |
1.观念陈旧,认识不充分 |
2.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
3.教学技术滞后 |
4.教学经验不足 |
(二)中职学生方面 |
1.学习动机不强 |
2.学习兴趣低下 |
3.学习信心不足 |
4.学习方法欠缺 |
5.学习自主性欠缺 |
六、优化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
(一)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智能教学常态化 |
(二)构建智能化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技术发展 |
(三)整合云端化资源,建构全新的学习模式 |
(四)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突出个性化教学 |
(五)理顺联合化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化 |
(六)打造服务化输出,推进教学标准国际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5)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基于湘潭市某中学的调查与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现状 |
1.3.1 理论研究 |
1.3.2 测量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思维与数学思维 |
2.1.1 思维的概念与本质 |
2.1.2 数学思维的概念 |
2.2 创造性思维 |
2.2.1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
2.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
2.3 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
2.4 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与培养 |
2.5 有关的理论基础 |
2.5.1 发现学习理论 |
2.5.2 吉尔福特的问题解决模型 |
第三章 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
3.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
3.2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
3.3 数学思维定势 |
3.4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实现 |
3.5 教师数学教学方法 |
3.6 教师的数学教育思想 |
第四章 教学对策和措施 |
4.1 合理导入,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 |
4.2 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
4.3 增强思维专题训练,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 |
4.4 由概念图到思维导图,深化思维的创造性 |
4.5 追根溯源,促进知识再创造 |
4.6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思维创造性 |
第五章 实验调查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方法 |
5.1.2 对象选取 |
5.1.3 变量分析 |
5.1.4 实验材料 |
5.1.5 实验时间 |
5.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5.2.1 前测 |
5.2.2 课堂教学实践 |
5.2.3 后测 |
5.3 分析与探讨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数学学习情况调查 |
附录 B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习惯调查 |
附录 C 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卷1 |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7)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教育的核心:创造力教育 |
二、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起促进作用 |
三、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四、研究者个人兴趣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创造性思维教学与培养的相关研究 |
三、关于创意舞动与创造性舞蹈教学的相关研究 |
四、关于舞蹈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相关研究 |
五、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 |
二、行动研究的方法 |
三、行动研究的历程 |
第一章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理论架构 |
第一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内涵界定 |
一、创意舞动的历史发展背景 |
二、对创意舞动课程的内涵界定 |
三、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涵界定 |
第二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价值意义 |
一、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 |
二、唤醒儿童发展多元智能 |
三、融合音乐和“即兴”发展儿童身心交互关系 |
第三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目标设定 |
一、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元素的了解与运用 |
二、培养学生“五项能力”的发展 |
第四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内容选择 |
一、以舞蹈元素为基础 |
二、以学科融合为必然 |
三、以主题形式为特色 |
第五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教学方法 |
一、游戏教学法 |
二、意象教学法 |
第六节 创意舞动课程的评价标准 |
第二章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成员 |
一、研究者 |
二、研究对象 |
三、协同研究员 |
四、专家学者 |
第二节 研究流程与架构 |
一、初步阶段 |
二、研究计划阶段 |
三、研究实施阶段 |
四、研究形成阶段 |
第三节 研究资料来源与分析 |
一、质性资料来源与分析 |
二、量化资料来源与分析 |
第三章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实施 |
第一节 研究情境 |
一、班级现状 |
二、研究场域与限制 |
第二节 课例设计 |
一、第一阶段:感知肢体阶段 |
二、第二阶段:元素探索阶段 |
三、第三阶段:舞段呈现阶段 |
第三节 教学历程、反思与调整 |
一、感知肢体阶段(身体协调阶段) |
二、元素探索阶段(即兴阶段) |
三、舞段呈现阶段(赋形阶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效果表现 |
一、学生在创意舞动课程创造性思维发展评估中的提升表现 |
二、学生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的提升表现 |
三、学生对创意舞动课程回馈的感受与看法 |
第二节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成因探析 |
一、与多学科相结合的内容设计丰富学生舞动领域的相关知识 |
二、运用游戏、意象等教学方法形成学生舞动创造的认知风格 |
三、主题式舞剧的成果展现方式激发学生舞动表达的工作动机 |
第三节 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建议 |
一、创意舞动课程的教学设计 |
二、创意舞动课程的教学指导 |
三、创意舞动课程的教学评价 |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部分 |
二、英文部分 |
附录 |
附录一 教学设计 |
附录二 学习单 |
附录三 学生问卷 |
附录四 教师问卷 |
附录五 访谈提纲 |
附录六 校方同意书 |
附录七 研究参与者与监护人同意书 |
致谢 |
(8)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优选资源,开发美 |
二、营造环境,熏陶美 |
(一)营造育人队伍 |
(二)营造育人环境 |
三、因材施教,体验美 |
(一)走进生活,体验美 |
(二)分层实施,体验美 |
(三)整合资源,体验美 |
四、多维活动,创造美 |
(9)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
第一章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关联分析 |
第一节 学业评价的理论及其要素 |
一、学业评价的理论 |
二、学业评价的基本要素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复杂关联 |
一、创造力是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 |
二、学业评价作为情境因素对学业收获的重要影响 |
三、学业评价对创造力培养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
四、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模型的初步构建 |
第二章 学业评价影响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一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保障作用 |
一、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清晰的导向 |
二、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适度的激励 |
三、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监控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动力源泉 |
一、评价主体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 |
二、评价反馈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 |
三、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的发展 |
第三节 关键性评价环节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场域 |
一、课堂评价及时有效激发学生创造灵感 |
二、课程结业考试灵活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
第三章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实践:两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BJ大学“尊重选择多元融合”学业评价 |
一、明确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理念 |
二、强调过程和方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评价 |
三、注重层次性和差异性的激励性评价 |
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
五、成效、培养特色与建议 |
第二节 NC大学“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学业评价 |
一、规范常规评价为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
二、重视创造力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三、实行个性化育人培养拔尖创造性人才 |
四、成效、归因与建议 |
第三节 从高校学业评价改革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
一、转变人才评价观念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
二、激发学生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创造动力 |
三、改革学业评价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手段 |
四、提升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学与评价能力 |
第四章 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不足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对16所学校调查的数据分析 |
一、调查的工具与对象 |
二、调查的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终结性评价手段单一,考察创造力的导向性不强 |
二、形成性评价内容不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 |
三、创造力评价渐被关注,与学科教学渗透融合不够 |
四、激励性评价正常开展,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有限 |
第三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微弱的原因分析 |
一、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 |
二、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 |
三、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充分引导 |
四、评价的内容标准缺乏科学监管 |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受到多方掣肘 |
第五章 对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进一步改革建议 |
第一节 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 |
一、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
二、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 |
三、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
四、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 |
五、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 |
第二节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与改革建议 |
一、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的整体化构建 |
二、促进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建议 |
三、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综合类学业评价的改革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以语文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小学生创新思维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关联 |
第三节 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相关理论依据 |
第二章 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研究 |
第二节 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凸显的问题 |
第三章 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成因分析 |
第一节 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认识不到位 |
第二节 教师自身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
第三节 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有待提高 |
第四章 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端正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认识 |
第二节 教师提高自身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 |
第三节 增加教学目标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比重 |
第四节 采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养成的教学方法 |
第五节 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载体 |
第六节 增强教学评价科学性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数学创造性思维与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孙丹丹. 新课程, 2022(10)
- [2]激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成就小学数学课堂精彩[J]. 柴建珠. 新课程, 2021(51)
- [3]人工智能时代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以柳州市2所中职学校为例[D]. 邱莉芝.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基于湘潭市某中学的调查与实验[D]. 黄爱诗.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创意舞动课程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D]. 薛旻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设[J]. 朱国娟. 华夏教师, 2020(08)
- [9]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 刘洪翔.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10]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以语文学科为例[D]. 陈怡. 聊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