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成为学生生​​活的乐趣

让知识成为学生生​​活的乐趣

一、让求知成为学生的人生乐趣(论文文献综述)

冷欢[1](2021)在《游戏化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陶继新[2](2021)在《“道”与“术”交相辉映的数学教育——贲友林老师的教育品质与教学“功夫”》文中研究说明初识贲友林老师,他真诚厚实与文人风度和谐为一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不由得想起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言。随着采访的深入,他教学上的大胆变革与卓越才华,又让我生出一份深深的敬意。贲老师用他的胸襟和才华,既教给学生数学的知识,又教给了他们做人的道理。"道法自然"贲老师的每一个教学案例,不仅能让我们看到整节课的设计思路,还翔实地体现了课堂中师生交流的过程。贲老师曾说:"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

单舒扬[3](2021)在《中国古代阅读思想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有着悠久的阅读历史,灿烂的阅读文化,深厚的阅读传统,丰富的阅读思想。从我国数千年以来历史中的阅读行为里,从自古以来多如繁星的阅读相关话语着述里,研究中国古代阅读思想,对于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全民阅读社会构建、书香中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树立俱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国古代阅读思想生长于“中国古代”的特定时空下,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和民族特色,本文研究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基础决定思想政治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思维主线,使用以古鉴今、西为中用的研究方法,先从沿历史轨迹梳理着手,大体上以时代为脉络,以各时期代表性学术流派为划分,梳理并总结各历史时期的阅读思想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科学性与局限性,而后从宏观上对中国古代阅读思想加以总结,从阅读取向、阅读阐释、阅读目的三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阅读思想的特点,最后立足现代,从阅读研究、阅读活动、阅读推广、经典阅读、文化自信树立五方面获得现代启示。

吴巧红[4](2021)在《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作用发挥如何,一个重要环节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高校应加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激发师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不断满足阅读需求,提高阅读修养,养成阅读习惯,陪伴阅读人生,感受阅读愉悦,成就阅读梦想。

彭俊姣[5](2020)在《“真写作”作文教学须强化四个意识——2020年高考作文的启示》文中提出"真写作"是表达思考感悟,说真话、抒真情的写作。在写作中,自然会有自我意识、问题意识、交际意识和文体意识。自我意识,是指文章应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人生期许和价值诉求。问题意识,是指文章由问题生发,是针对某个问题来发表见解、阐明主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交际意识,则与"真写作"注重实现写作目的有关,即文章写出来就是在跟读者交际,只不过是书面交际而已;在交际意识下写出来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和感染人。文体意识,在近五年的高考命题中,都受到高度重视,对考生的要求都有"明确文体"的提示。

郭戈[6](2017)在《中西方乐学理念下的教学观》文中研究说明乐学观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教学理念,是儒家思想特别是"乐"的境界文化和人生哲学在学习上的表现;西方崇尚快乐的教学理念也由来已久,与其长期信奉的自然主义、快乐主义哲学息息相关,二者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总结和探讨中西方共同的乐学理念的演进历程、理论基础、主要内涵和基本观点,特别是快乐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构建以乐学理念为内核的教学观,对于我们理解、研究和创新当下的快乐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艾诗根[7](2017)在《小学生模仿学习研究 ——行动取向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仿学习是一种基础性的学习方式,强调模仿者有意或无意对外在世界的真实反映以及选择性再现他者的目标与意愿。模仿学习的重要性虽然得到了证实,却在许多方面仍会产生误解和争议,并且教育学对于小学生模仿学习问题的研究略显零散而单薄。本研究从行动取向的视角切入,对学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小学生模仿学习活动形态进行考察透析,归纳并剖释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动力来源,探索教育活动中小学生模仿学习的行动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小学生模仿学习行动能力的策略逻辑。从小学生是模仿学习的行动者这一前提性认识出发,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田野式考察,致力于描述和解释教育活动中"小学生模仿学习的行动能力与创新性模仿之间的内在关联"问题。其基本思路如下:首先,交代本研究问题意识的形成过程与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具体展开过程为:其一,从模仿改编歌词风波、对模仿学习价值的误解和模仿学习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切入提出本研究问题缘起。其二,在梳理模仿理论研究的主要议题、模仿学习研究的模式和当前国内小学生模仿学习研究现状基础上,寻找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认识路径以及研究问题与价值。其三,对模仿与模仿学习的相关概念做了考察分析和厘定,呈现出模仿学习与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阐述行动取向的视角来展开本研究的适切性,以及具体研究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其次,描述与解释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内容维度和动力来源。采用参与式观察与访谈所得到的研究材料,将小学生模仿学习的载体分为样例和榜样两大类型,分主题描述模仿性朗读、汉字临摹、句段篇仿写、习题仿练和榜样模仿学习的具体内容、形式与运行过程,运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小学生对榜样模仿学习的认可度及其模仿效应。在现实考察基础上,提炼并论述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动力来源,具体包括文化境脉、示范者、示范信息的内容与传递方式、小学生自我模仿学习的驱动力和情境互动中的身体模仿愿望等影响要素。再次,揭示并阐述教育活动中小学生模仿学习的行动结构。以行为主义理论中模仿学习的联结过程和认知结构为导向模仿学习的获得过程为基础,结合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内容维度和动力来源,讨论教育活动中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内容、动力来源与模仿行动之间的关系,提炼出了小学生模仿学习的行动结构模型。从整体上阐发行动取向下小学生的模仿学习在模仿禀赋、接受模仿对象的明示和暗示、自主选择模仿、激活模仿意欲和克月服模仿行动软弱这些阶段之间的联动过程。最后,探讨小学生模仿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逻辑,展现小学生的模仿学习与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归纳作为能力发展的小学生模仿学习需要以人类的模仿本能为根基,克服模仿行动中的诸多障碍,在模仿认同重构中尝试学会创新,练就模仿能力不断成长的学习本领,实现创新性模仿学习,这是更好安放小学生乐于模仿学习这颗心灵的教育图景和现实诉求。行动取向下小学生模仿学习研究有益于深化对教育和学习的原点认识、理解小学生生命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路径、透析人类文化传递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凸显模仿学习活动中小学生主体性的在场而不是缺席。其它动物或机器虽会通过模仿学习,但彼此不会教育,人类运用天赋的模仿学习能力来装备教育行动,教育承担起了人类与其它动物、机器在模仿学习方面的根本区别。与此同时,需要警惕小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对于模仿学习的误用、滥用、阻抗以及可能形成思路的僵化。教育者需要用教育行动来拿捏小学生模仿学习活动的过程,旨在通过模仿学习来激活小学生的好学心和练就不断上进的成长力,以此为形成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吴昊[8](2016)在《后现代知识观视角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文中提出在八股取士的封建时代,多少人把读书作为敲门砖,希求伏在古树下的梅花鹿,类同西方“知识就是力量”理性功用主义现代范式,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总量翻倍增长与获取信息的快捷高效,对于知识的性质、范围、价值的讨论与界定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而在中学语文课堂知识教学的存现中,唯知识化与去知识化的存现症候迫切要求在课程领域建立一种以知识与人的意义关系为核心内容的教学知识观。课堂教学在文本的原生价值之外更强调教学价值,追求文学与教学、学理与学情的统一。本文旨在探究在后现代主义对课程论知识观的影响下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关注知识与人的素养提升的关系,使师生、生生在教学情境中实现与知识动情、动人地遇合,让学生的发展成为知识教学的旨归,让求知成为学生自觉贯穿终身的精神追求。总而言之,无论是基于理论的需要,还是出于实践的呼唤;无论是从历史的立场出发,还是以现实的情境观之,新型知识观下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这一课题研究都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种种现实因素迫切呼吁课程领域突破传统理性主义知识观,在理性与人文交融的情境下建立一种以“知识与人遇合”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知识观。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构设:一,立足新旧语境,关照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构设的存现,传统应试化与去知识化实施倾向造成了教学目标唯知识化、教学内容模式化、教学实施机械化的存现症候,基于分析西方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理论对于知识观的界定与知识的文化性,认识的建构性,知识的不确定性,知识的动态生成性,知识系统的非线性化等特性,探究知识与人遇合的实践意义,以贯彻新课改精神。二,从学理层面关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内涵开发与构设,文章主要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与教材的关系、师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构设几方面展开分析;三,从具体教学实践层面的或然途径展开探究,引用不同的教学案例实录对比综合分析探究后现代知识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策略,拟就以下四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文本细读,求真创新,信度先行;以情入理,回归体悟,注重知识的温度;互文解读,探究深度,适时适度;辩证视野,多元宇观,多维度关照,引入批判性视角;四,展望未来,构建后现代知识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重构的价值追求,主要从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以发展眼光关注学生知能情理发展、唤醒求知兴趣,构筑终身学习展开论述,旨在基于后现代课程知识观开发中学语文教学知识内涵,在理性精神与人文情怀交融的情境中建立一种以“知识与人遇合”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知识观,达到师生生命个体与知识实现两者的双向动态旅程,展现知识的内在生命价值与人的终身发展的生命意义。

郭戈[9](2015)在《西方快乐教育思想之传统》文中研究指明西方崇尚快乐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并与其长期信奉的自然主义、快乐主义哲学息息相关。总结和探讨西方快乐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理论基础、主要内涵和基本观点,特别是快乐与教育教学的过程、目标、内容、原则、方法、评价的一系列关系,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现今西方快乐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何永松[10](2014)在《重建心灵秩序: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大学生功利观研究》文中认为在社会转型期间,中国人的价值观明显发生了异变。其中,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作为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已将各种是非价值呈现出来。在学术界,虽然新生代大学生群体广受热议,但新生代大学生的功利观研究至今仍有待深入。通过对大学生在过去和当前行为的对比分析,既可以认识大学生功利观的演变轨迹,也可以了解其现实状况。过去,大学生身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并以高昂的激情参与到了革命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艰苦奋斗的美德得到了延续;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必须从我做起。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间,大学生在集体利益面前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既树立起了自身的形象,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如今,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深水区,功利性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理性化的价值追求方式普遍盛行。同时,随着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新生代大学生也不断地思考个体利益。即便新生代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没有完全退出,但个体利益的表达却越来越明显,甚至还将市场逻辑作为行为选择的判断标准,个体本位的意识正在膨胀。新生代大学生是新时期高校的主体,与过去相比,实现人生价值的信条已经动摇,对个体利益的关心极其明显。在观念上,诸如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方面的欲望极其强烈;在行为中,即便刻苦学习是主要任务,但他们仍难于专注个人学业,否则就是为了实现考证或考研的功利化动机。类似的现象还很多,诸如人际交往、活动参与等方面,新生代大学生将会参照最大化利益来做出选择,而不愿随便就付出代价,甚至对老师的评价也可能与个人利益相连,各种功利性症状暴露无遗,也不见缓减的趋势。当然,新生代大学生功利观的异化,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都有很大关系,只有深刻反思种种现状及其缘由,才能更好地引导新生代大学生超越现实功利逻辑。研究新生代大学生功利观的变化,有助于掌握新生代大学生的困惑,也将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揭示新生代大学生的“功利观问题”,是规范心灵秩序的需要,异化的功利观害人也害己。文章正是基于功利观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理论研究的价值和现实转向,对告别功利性的动机有积极的功用,目的就是要让新生代大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之人,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生代大学生也必须从严要求自己,更好地实现成长的愿望,才不致于辜负国家和社会的希望,也只有做好自己才能为他人树立榜样。

二、让求知成为学生的人生乐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求知成为学生的人生乐趣(论文提纲范文)

(2)“道”与“术”交相辉映的数学教育——贲友林老师的教育品质与教学“功夫”(论文提纲范文)

“道法自然”
“复归于婴儿”
“思则睿,睿作圣”
“功夫在诗外”
“苟日新,日日新”

(3)中国古代阅读思想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点
    第三节 中国古代阅读研究现状
        一、古代阅读史及阅读方法、思想的研究现状
        二、古代治学家训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中国古代阅读思想诸面相
    第一节 儒学与道学
        一、孔孟的读书劝学
        二、荀学的以学养心
        三、老庄的阅读道学
    第二节 玄学与家学
        一、魏晋玄学与清谈风尚
        二、南北朝家学与士人读书
        三、女性阅读与女性思想解放
    第三节 理学与心学
        一、程朱的读书明理
        二、陆王的精深涵泳
        三、从心学理学异同到新儒学阅读思想变化
    第四节 虚学与实学
        一、空疏学风下的书斋笔记
        二、从事功之学到颜李学派
        三、经世致用下的乾嘉考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古代阅读思想的特征
    第一节 读物选择上的伦理取向
        一、古人选择什么书
        二、什么影响了选择
    第二节 意义诠释上的以意逆志
        一、“主体间性”:主体心性与志业的传递
        二、“相对客观”:文字内涵与意义的限制
    第三节 阅读目的上的实用理性
        一、学以修身
        二、学以齐家
        三、学以致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古代阅读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以古代阅读思想推动现代阅读研究
    第二节 以古代阅读思想启发现代阅读活动
    第三节 以古代阅读思想启发现代阅读推广
    第四节 以中国古代阅读思想启发现代经典阅读
    第五节 以中国古代阅读思想启示文化自信树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学术着作
    期刊论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真写作”作文教学须强化四个意识——2020年高考作文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全国Ⅲ卷作文题看四个意识
二、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如何体现四个意识
三、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四个意识

(6)中西方乐学理念下的教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乐学:中西方传统教育的共同理念
     (一) 中国乐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 西方快乐教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1. 西方古代快乐教学思想的萌芽
        2. 夸美纽斯:快乐教学思想体系的初建
        3. 斯宾塞:快乐教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二、中西方乐学理念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 中国乐学理念的思想基础
     (二) 西方快乐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
三、构建以乐学理念为内核的教学观
     (一) 乐学的作用:快乐教学的效果最佳
     (二) 把“以学为乐”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 把“愉悦性”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 把“学有兴趣”、“学得愉快”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 把“乐教”视为快乐教学理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四、使学生乐于学习的传统策略和方法
     (一) 中国古代的乐学法
        1. 启发诱导。
        2.“学”、“习”并重。
        3.“兴其艺”。
        4.“见意趣”。
        5.“知之”、“好之”。
        6. 教材切合学童。
        7.“乐”“勉”相济。
     (二) 西方教育家的快乐教学法
五、启发与思考
     (一) 中西方的乐学思想形成了一套体系
     (二) 好学乐学与勤学苦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 构建以快乐为主题的教学模式
     (四) 要重视非理性教育和无意识教学问题

(7)小学生模仿学习研究 ——行动取向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小学生何以需要模仿学习?
    一、问题缘起
        (一) 改编《青花瓷》唱词的模仿涌动
        (二) 模仿学习价值的误解
        (三) 模仿学习契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二、文献述评
        (一) 模仿问题研究的论题分析
        (二) 模仿学习研究的模式
        (三) 国内小学生模仿学习的研究现状
        (四) 模仿学习研究的总结与启示
    三、研究问题和意义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意义
    四、核心概念分析
        (一) 模仿
        (二) 模仿学习
        (三) 小学生模仿学习
    五、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小学生模仿学习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第一节 选取"行动取向的视角"展开研究的缘由
        一、"行为"取向下小学生模仿学习研究的可能困境
        二、"行动"取向的小学生模仿学习研究何以可能
        三、"行为"与"行动"两种研究取向模式的比较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二章 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内容透视(1):以样例为例
    第一节 样例学习的模仿意蕴
        一、样例有解的确定性和模糊性
        二、样例学习与类比思维能力
        三、样例模仿学习的转化基础
    第二节 模仿性朗读
        一、范读引领与入境仿读
        二、领读牵引与跟读模仿
        三、引读提点与读悟仿说
        四、演读复述
    第三节 汉字范写与描仿入体
    第四节 句段篇的仿写
        一、句式仿写
        二、段篇模写
    第五节 习题的仿练
第三章 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内容透视(2):以榜样为例
    第一节 榜样的召唤性模仿
        一、榜样:一种召唤良善价值生活的示范性符号
        二、榜样召唤的模仿意蕴
    第二节 学校生活中榜样感染的路径、主题和心理机制
        一、学校生活中榜样感染的路径分析
        二、学校生活中榜样感染的主题分析
        三、榜样感染的心理机制
    第三节 榜样认同:制度性力量与个体化选择的交织同构
        一、"宣称我要成为谁":榜样认同的制度性力量
        二、"我想成为谁":榜样认同的个体化选择
    第四节 榜样认同的模仿效应分析
        一、榜样认同的影响:以名人崇拜为例
        二、榜样模仿学习的期待效果
第四章 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动力来源
    第一节 模仿学习中文化基因的感染
        一、模范生文化传统的濡染
        二、学校生活镌刻文化基因的烙印
        三、文化差异性带来的双重影响
        四、文化亲密性引起小学生的模仿学习
        五、风尚滋生小学生的模仿从众行为
    第二节 小学生模仿学习中的示范对象
        一、示范者因素
        二、示范信息的内容与传递方式
    第三节 作为模仿者小学生自我因素的驱动
        一、模仿学习的乐趣
        二、求知意向与好学心志
        三、自觉尊崇榜样的愿望
        四、模仿结果的自我调节
    第四节 情境互动中的身体关注与模仿愿望
        一、动作语意图的显映与模仿
        二、仪式行动中身体姿势的唤醒和模仿
第五章 小学生模仿学习发生的行动结构
    第一节 模仿学习的联结与获得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行动取向下小学生模仿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一、模仿禀赋成为人类展开模仿学习的前提
        二、接受模仿对象的明示和暗示
        三、自主选择模仿
        四、激活和引发小学生模仿行动的意愿
        五、小学生模仿行动软弱的克服
        六、模仿行动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小学生模仿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逻辑
    一、模仿本能是模仿学习能力提升的根基
    二、小学生模仿学习行动障碍的克服
        (一) 模仿学习的误用
        (二) 模仿学习的滥用
        (三) 模仿学习的阻抗
    三、小学生对模仿学习对象的认同重构
    四、历练小学生能力成长与创新的模仿学习
结语
    一、主要结论与观点
    二、本研究的新意、反思及其未来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生访谈内容提纲
    附录二: 教师访谈内容提纲
    附录三: 青少年名人崇拜调查问卷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后现代知识观视角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存现症候
    一、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偏应试化倾向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去知识化倾向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知识观的转变
    一、知识观的界定
    二、后现代知识观的特征
    三、知识与人遇合的实践意义
第三章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创设
    一、中学语文科教学内容的内涵开发
    二、师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构设
第四章 后现代知识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策略
    一、信度:文本细读,求真创新
    二、温度:以情入理,回归体悟
    三、深度:互文解读,适时适度
    四、维度:辩证视野,多元宇观
    五、效度:灵活构设,创新形式
第五章 后现代知识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重构的价值追求
    一、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
    二、以发展眼光关注学生知能情理发展
    三、唤醒求知兴趣,构筑终身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西方快乐教育思想之传统(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快乐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快乐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文艺复兴时期:古老快乐教育思想的重生
    (三)夸美纽斯:快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初建
    (四)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
二、西方快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自然哲学与自然主义教育
    (二)幸福主义或快乐主义
三、西方快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一)快乐是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状态,主要指的是情感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其最高境界是理性的智慧之乐、德善之乐
    (二)快乐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满足,指的主要是内在之乐,追求的是幸福之 感、幸福之乐
    (三)快乐是自由的、积极的和享受的,但并不排斥艰难困苦和意志努力,快乐教育也不是娇生惯养、放任纵容、娱乐玩耍
四、西方快乐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一)认为快乐教育效果最佳,试图把教学过程变成愉快的过程
    (二)把幸福当成教育目的,把快乐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把快乐作为教育的一个原理和教学的一个原则
    (四)提出了快乐教育的一系列途径和方法
    (六)把兴趣快乐作为评价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10)重建心灵秩序: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大学生功利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内研究状况述评
    1.3 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功利观与功利主义理论概述
    2.1 功利、功利观与功利主义辨析
        2.1.1 相关观念界定
        2.1.2 功利观与功利主义的关系
        2.1.3 对功利主义的误解与补正
    2.2 功利主义的特征
        2.2.1 代表的有限性
        2.2.2 目的的趋利性
        2.2.3 目标的虚幻性
    2.3 功利主义的界限与理想维度
        2.3.1 功利主义的界限
        2.3.2 功利主义的理想维度
第3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功利观的嬗变
    3.1 演变轨迹(1949—)
        3.1.1 追求超越性价值阶段(1949-1965)
        3.1.2 思想扭曲阶段(1966-1977)
        3.1.3 价值整合阶段(1978-1998)
        3.1.4 价值选择日趋功利化阶段(1999-)
    3.2 演变特征
        3.2.1 利益指向日趋个体化
        3.2.2 行为选择日趋理性化
        3.2.3 价值追求日趋功利化
    3.3 适度功利:大学生功利观演变的反思
    3.4 小结
第4章 社会转型:新生代大学生“功利观问题”产生的深刻背景
    4.1 何谓社会转型
    4.2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4.3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一定程度地颠覆了传统价值观
    4.4 新生代大学生面临社会转型的“阵痛”和困惑
        4.4.1 新生代大学生面临社会转型的“阵痛”
        4.4.2 新生代大学生面临社会转型的困惑
第5章 新生代大学生功利观的表现
    5.1 积极的表现
    5.2 异化的表现
        5.1.1 观念上的异化
        5.1.2 行为上的异化
    5.3 新生代大学生功利观异化的危害性
第6章 新生代大学生功利观异化的成因分析
    6.1 社会因素的巨大影响
        6.1.1 市场理性逻辑的扩张和和整个社会的日趋功利化
        6.1.2 社会腐败风气的侵蚀
        6.1.3 西方利己主义思想的植入
    6.2 学校教育的功利化
        6.2.1 高等教育的功利化
        6.2.2 中小学教育的功利化
    6.3 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6.3.1 家长支持急功近利的培训手段
        6.3.2 家庭为人处事逻辑的功利化
    6.4 个人因素
        6.4.1 对现实利益的严重依赖
        6.4.2 集体意识淡薄
第7章 超越功利逻辑:重建心灵秩序的救赎之道
    7.1 功利观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管齐下
        7.1.1 学校需开展功利观教育
        7.1.2 家长要注重功利观教育
        7.1.3 社会应推进功利观教育
    7.2 主体省思:教师和大学生的自我构建
        7.2.1 教师责任意识的构建
        7.2.2 大学生反思意识的构建
    7.3 寻求突破:加强依法行政力度和改善社会管理机制
        7.3.1 强化行政责任
        7.3.2 改善社会管理机制
        7.3.3 重建校园精神
    7.4 传承与借鉴:弘扬传统与借鉴西方文明遗产
        7.4.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价值
        7.4.2 借鉴西方有益的价值经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让求知成为学生的人生乐趣(论文参考文献)

  • [1]游戏化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 冷欢.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道”与“术”交相辉映的数学教育——贲友林老师的教育品质与教学“功夫”[J]. 陶继新. 中国教师, 2021(06)
  • [3]中国古代阅读思想若干问题研究[D]. 单舒扬.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J]. 吴巧红. 文教资料, 2021(01)
  • [5]“真写作”作文教学须强化四个意识——2020年高考作文的启示[J]. 彭俊姣. 语文教学通讯, 2020(25)
  • [6]中西方乐学理念下的教学观[J].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 2017(03)
  • [7]小学生模仿学习研究 ——行动取向的视角[D]. 艾诗根.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8]后现代知识观视角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D]. 吴昊.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9]西方快乐教育思想之传统[J]. 郭戈.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3)
  • [10]重建心灵秩序: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大学生功利观研究[D]. 何永松.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让知识成为学生生​​活的乐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