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地球化学找矿试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连颖,刘战庆,张鸣远,蒋鑫,张树德,钟先源,彭瑜勋[1](2022)在《赣南崇义石咀脑钨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找矿效果》文中研究说明赣南崇义石咀脑钨矿位于江西省崇义县黄竹垅-长流坑钨锡多金属矿田的南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石咀脑勘查区矿区进行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选取与赣南地区钨锡成矿关系密切的Cu、Pb、Zn、Sn、Ag、W、Mo、As、Sb、Au等10种元素进行测试,并对数据和相关参数分析,结果显示:石咀脑钨锡矿区W、Sn、Cu是主要成矿元素;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元素的异常分布特征,在石咀脑矿区圈定出2处找矿靶区,经钻探揭露出钨矿石英脉带,找矿效果良好,为后续探矿进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郭淑庆,连颖,刘战庆,张鸣远,张树德,彭瑜勋,钟先源[2](2021)在《赣南崇义碧坑钨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探矿效果》文中研究表明赣南崇义碧坑钨矿勘查区位于江西崇义县黄竹垄-长流坑钨锡矿田东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碧坑勘查区进行了1∶10 000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选取赣南地区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的Cu、Pb、Zn、Sn、Ag、As、W、Mo、Au等9种元素进行测试,并对样品所测试数据和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碧坑钨锡矿区W、Sn、Cu、Ag、Mo为主要成矿元素;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及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在碧坑矿区圈定出2处有利找矿靶区,经钻探揭露出钨矿石英脉带,找矿效果良好,为后续找矿进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
刘婷[3](2020)在《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隐伏矿体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甘孜州,属高寒丘状高原地球化学景观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富集区,形成了完整的Li-Be-Nb-Ta成矿系列。甲基卡矿区地表不同成因的第四系覆盖严重,常规的水系沉积物、土壤化探等勘探地球化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圈定找矿靶区,但却难以较精确地指示第四系覆盖物之下的隐伏矿体。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法适用于多种景观条件找矿,故在甲基卡矿区开展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以期为研究区寻找隐伏矿体提供新的技术方法。本文调查了甲基卡矿区的自然景观条件以及植物群落特征,查明了主要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在优势植物种—北方雪层杜鹃(Rhododendron nivale Hook.f.)的分布特征,确定了研究区的有效指示植物和指示元素;在典型矿体剖面开展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矿体的异常元素组合、异常宽度、异常强度等植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甲基卡矿区植物地球化学找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论文研究表明:(1)甲基卡矿区北方雪层杜鹃和其根系土中的成矿元素和主要伴生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背景区,均能产生地球化学异常,杜鹃中的元素异常比根系土明显;(2)北方雪层杜鹃中主成矿元素Li与Be、Rb、Cs、W的相关性较好,适合作为Li矿主要的指示元素;(3)矿区Li、Be、Cs、Ta等与矿有关元素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衬度系数均大于2,除Cs和Sn,其余与矿有关元素的屏障系数均小于1,Li和Ta小于了0.5,北方雪层杜鹃可作为甲基卡矿区寻找隐伏矿床的指示植物;(4)北方雪层杜鹃根茎叶器官中元素含量存在着差异,总体表现为根>茎>叶,杜鹃根茎叶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均能指示隐伏矿床,但茎叶的异常对比度更清晰,指示效果更好,更适合作为采样介质;(5)在典型锂矿床剖面上方发育了良好的植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异常对矿体的指示性较好;(6)植物地球化学异常能指示埋深约100m的隐伏锂矿的存在,其探测深度达到了100m;(7)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对铌钽矿也有很好的指示,可作为寻找甲基卡矿区铌钽矿的指示植物;(8)甲基卡矿区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与地气和土壤金属活动态有关。
王天刚,Adrian Fabris,姚仲友,Hou Baohong,赵宇浩,赵晓丹,朱意萍[4](2020)在《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在我国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是通过分析植物器官来获取成矿元素信息的地球化学方法。我国学者在干旱荒漠区、森林沼泽区、半干旱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景观区开展了系统的勘查植物地球化学试验,厘定了一批适用于勘查植物地球化学调查的植物,为该方法的推广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产生的机理、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数据库及指南建立、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遥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利用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服务矿产勘查工作。
杜玉龙,方维萱[5](2019)在《玻利维亚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特殊景观区沟系次生晕—遥感—构造岩相学综合评价技术组合研发与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玻利维亚Tupiza、Cuprita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特殊景观区,开展沟系次生晕测量—遥感—构造岩相学解译填图的综合方法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结果显示:①遥感—构造岩相学解译填图单元,作为构造岩相学填图单位和沟系次生晕测量的工作底图,能快速识别工作区地形地物、地质和景观特征等,提高采样和综合地质填图的有效点率。②沟系次生晕采样层位以B层为主,采样粗加工粒度以-10~+60目效果最佳。③方法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显示该技术方法在安第斯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特殊景观下为一种经济、高效、快速的综合评价技术方法组合,为中资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提供有效勘查途径。
马玉辉[6](2019)在《青海省兴海县握玛沟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及找矿潜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青海省握玛沟铜多金属矿床东昆仑造山带与西秦岭造山带两大造山带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属西域板块,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裂陷槽,宗务隆山-兴海拗拉槽内。区内地层主要出露元古代金水口群、石炭-中二叠统土尔根大板组、中下三叠统隆务河组及第四系地层。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从侵入岩到喷出岩均有出露,侵入岩从元古代至印支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特别是印支期侵入岩更为强烈,以中酸性岩为主。同时,区内经受了吕梁期、华力西期、印支等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褶皱变形强烈,其中印支期构造运动造成印支构造层的褶皱变形,所形成的一系列褶皱、断裂对区内矿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前人对握玛沟地区进行1∶20万化探扫面工作成果及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异常进行分离解析,优选出AS-2号异常作为主要工作区。在1∶5万水系异常AS-2号异常内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共圈出土壤异常5处。通过对原始数据和背景数据的研究,认为Au、Sb、As、Cu元素为勘查区主要成矿元素。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中下三叠统隆务河组地层是勘查区主要赋矿地层。根据1∶1万土壤异常、1∶1万高精度磁测、激电异常特征及构造特征,在研究区内共圈出6条矿化蚀变带,其中铜矿化带3条,铜金矿化带3条,矿体多呈透镜状、层状。利用野外及镜下分析岩(矿)石特征分析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矿石类型多为浸染状、碎裂状及星散状。经研究分析,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探讨矿床成因。成矿过程分为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成矿压力范围13.54-32.03MPa,成矿深度(主成矿阶段)2.1-2.4km,主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区内成矿类型主要为热液充填型及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时期为晚印支期。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包括碳酸盐化、硅化、泥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成矿类型为热液充填型及构造蚀变岩型。论文中总结了矿区地层条件、构造条件及岩浆岩条件,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取了矿区内的找矿标志:(1)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中Cu、Au、As元素异常面积大、含量高的异常浓集中心是重要的找矿地段,Pb-Zn-Cu异常组合可作为找矿直接标志,Au、As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2)激电中梯剖面中低阻高极化、1∶1万高精磁测中负磁异常背景上的局部正弱磁异常部位与矿化蚀变破碎带吻合,均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标志;(3)近东西向断裂,往往存在有规模较大的蚀变破碎带,所引起的破碎蚀变带是铜多金属矿的重要找矿标志;(4),在地表形成氧化色条带,氧化矿物是本区多金属矿存在的重要露头标志。根据区内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认为该区内由较好的成矿条件,综合各类找矿标志优选出了3处找矿靶区,为后续工作安排提供依据。
刘延斌,罗先熔,刘攀峰,郑超杰,刘刚,宋兵强,宋贵斌[7](2018)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及外围寻找隐伏铅锌矿的应用》文中提出为解决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外围区找矿问题,笔者本着"由已知向未知"的研究思路,在格鲁其堆山矿区开展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找矿应用。选取矿区内已知剖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已知矿体上方均显示出了明显的Cu、Pb、Zn等元素异常,验证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该地区寻找隐伏铅锌矿产是可行的。再在矿区西南部的未知区内开展隐伏矿预测研究,运用因子分析得出矿区最佳找矿元素组合,结合单元素异常图和成矿地质条件,在研究区内圈定1个Ⅰ类靶区、1个Ⅱ类靶区和1个Ⅲ类靶区。
佘中明,蔡旭,李丽辉,陈明伟,官德任,王宝禄[8](2017)在《云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进展与设想》文中研究指明在搜集整理"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物探、化探工作及科研成果基础上,介绍了云南省区域重力、航空及地面磁测、区域化探、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进展.总结了"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物化探工作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评价、土地质量、生态环境调查中的主要成果,并对云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
杨震[9](2017)在《西藏尼木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文中认为西藏尼木岗讲铜钼矿床大地构造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成矿带上位于冈底斯带中段。矿床是由一系列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中的板状次级铜钼矿体组成。将岗讲Cu-I矿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矿体形态变化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机理等进行重点研究,采用EH-4、高精度磁测技术,结合已有遥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激电测量数据的再处理,在岗讲矿区及外围开展找矿预测评价工作。通过研究,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岗讲Cu-I矿体总体上由一系列近南北向、向西陡倾的板状次级矿体组成,矿体品位、厚度定量分析表明,品位数值为单峰分布,北段矿体厚度大于南段矿体,品位略低于南段矿体,矿体垂向上具有“上铜下钼”的分带特点。(2)在充分分析岗讲矿区主要侵入岩体的矿物组成、主量及微量元素基础上,探讨了区内岩体的岩浆来源、形成的地质背景,对岩体的含矿性进行了评价。岗讲侵入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I-S过渡型花岗岩,相对偏向S型。各岩体微量元素普遍富集Rb、Th、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HREE、Y和Yb元素,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均表现为弱负铕异常的右倾斜轻稀土富集型,反映岩体之间相似的岩浆源区,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的应力松弛伸展阶段;从元素富集角度对各岩体与成矿关系进行评价,认为二长花岗斑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岗讲矿区矿化斑岩与无矿化岩石微量元素对比研究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稀土、微量元素分配模式,矿化斑岩∑REE、LREE/HREE、(La/Yb)N随着矿化强度的增强而表现为连续下降的趋势,暗示原岩与矿化斑岩的内在联系,微量元素在热液活动中呈比例迁出。(3)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岗讲矿床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云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6.6±0.3Ma(MSWD=0.94),16.1±0.2Ma(MSWD=1.07),14.4±0.4Ma(MSWD=1.12),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厘定出岗讲复式岩体侵入序列为含巨斑黑云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流纹斑岩(深部定名为英云闪长玢岩)→安山玢岩;12件辉钼矿样品获得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4±0.1Ma(MSWD=0.65),等时线年龄为13.6±1.6Ma(MSWD=1.2),成矿时代为中新世,成岩成矿是一个连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后的伸展阶段。(4)构建岗讲Cu-I矿体原生晕分带模式,垂向上表现为上部Mn、Co、Sb、Cu,中部Cu、Mo、Ni、Bi、W,下部为Zn、Ag、Pb,选取分带指数值(Cu×Mo×Sb)D/(Pb×Zn×Ag)D作为构建深部找矿预测模型的指标,建立了岗讲矿床原生晕定量评价模型;围岩蚀变分带由内而外依次为钾-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泥化带和靑磐岩化带,铜钼矿化主要发生于钾-硅化阶段,黄铁矿绢英岩化次之,多种蚀变带叠加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划分矿床的形成阶段,包括岩浆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岩浆期矿化规模大,但强度普遍偏低,热液期和表生期对铜钼矿化起到了明显的改造富集、次生氧化淋滤作用;关于矿床的形成机理,认为岗讲矿床的形成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伸展阶段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之一,铜钼矿化与中新世两期含矿热液活动息息相关,含矿热液沿岩体裂隙叠加贯入,多期次结晶分异最终形成品位较高的细脉-浸染状铜钼矿体;控矿构造、剥蚀深度、盖层性质最终导致岗讲与厅宫、白容、驱龙矿床在矿体品位、规模方面的差异。(5)在总结岗讲矿区及外围找矿标志和找矿预测准则基础上,针对不同勘查区的研究程度、地质特征选取不同的勘查技术手段进行找矿预测,提出预测依据并对找矿远景区进行圈定和评价,认为岗讲EH-4剖面西侧的D1低阻异常空间上连续性好,为矿致异常的可能性较大;白容南部具有成为白容“第二条”东西向矿(化)带的潜力;绒岗蒙西北部遥感蚀变异常明显,野外踏勘发现规模较大的褐铁矿化带,显示巨大的找矿前景;提出了白容北部寻找类似于汤巴拉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新思路,试验性EH-4剖面和高精度磁测剖面反映的深部异常位置与构建的白容-汤巴拉地质推测模型计算的理论深度基本一致。圈定的找矿远景区有待更进一步的勘查与研究工作,以期实现提质增储目的。
毛永新[10](2014)在《黑龙江金厂金矿Ⅻ号矿体金活动态地球化学测量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素活动态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属于深穿透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中的一种技术方法,在矿床勘查和地球化学异常验证等方面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常规地质和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很难奏效的覆盖区逐步开展了有效性试验。本文通过对金属活动态的理论依据、成晕机制、提取方法及其测量技术的研究总结,选择黑龙江金厂金矿Ⅻ矿体进行找矿应用试验研究。金厂金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东宁县境内,区域大地构造处于兴蒙造山带东端,兴凯地块西南缘,北邻佳木斯地块,西南为华北地块,区域构造单元为张广才岭-太平岭边缘隆起带,处于太平岭隆起与老黑山断陷结合部位。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影响,岩浆热液活动促使古老地质体中的金产生活化,构成金矿成矿有利部位。通过对已有资料分析和矿区地质调查,金厂金矿为一复合型金矿床,包括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环状放射状裂隙充填脉型矿体、岩浆穹隆型矿体和岩浆热液(充填交代)脉型矿体。通过对金厂金矿Ⅻ号矿体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认为Ⅻ号矿体属于岩浆热液裂隙充填脉状金矿体,裂隙充填脉型矿体以含金黄铁矿-石英脉为主。通过以往的金矿普查评价工作,在研究区已经发现了多处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矿化线索,矿区开展了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以及1:1万土壤测量,圈定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但由于研究区覆盖较厚,地势平缓,基岩露头少,异常范围较大,直接利用槽探进行揭露和评价难度较大。为此在已知Ⅻ矿体的上部布设了4条土壤剖面,对其中24线和56线剖面进行元素活动态方法测量实验,并且将活动态测量方法与土壤剖面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金活动态提取方法进行反复的实验分析,对金活动态提取的流程进行了部分改进,提出了较为适合的分析流程,包括水提取相态、粘土吸附相态、有机结合相态、铁锰氧化物相态等4个金活动态。利用石墨炉原子荧光光谱对所提取的活动态样品进行了分析方法实验。对Ⅻ号矿体的4个提取相态进行了地球化学参数的统计,数据表明有机相态和氧化物结合相态金的平均值、背景值含量高,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大;可以作为该区的地球化学评价指标,对找矿有指示意义,而粘土吸附相态和水提取相态仅具有补充参考意义。通过不同景观区金活动态异常分布情况对比,不同景观区金活动态异常类型和异常特征差异较大,金属活动态异常受不同的景观条件制约,建议采用金属活动态方法进行勘查时,应进行有效应相态的试验。在张广才岭-太平岭景观区有机相态及氧化物结合相态是最适宜的相态。通过金属活动态四个提取相态的异常曲线图与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对照,异常位置基本一致,并且金属活动态测量的四个提取相态都可以用来圈定异常,因此所提供比较多的找矿信息,并且能够更好的验证1/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存在,对布置找矿工程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依据已知矿体上方活动态异常和土壤剖面异常特征,发现了Ⅻ-3号隐伏矿体。通过对金厂金矿金活动态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研究,认为金活动态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具有独特的找矿优势,能够较明确指示矿体在地表的位置,对隐伏矿体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试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壤地球化学找矿试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赣南崇义石咀脑钨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找矿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质背景 |
1.1 矿田地质 |
1.2 矿区地质 |
2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 |
3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 |
3.1 单元素异常特征分析 |
3.2 元素组合异常分析 |
3.2.1 聚类分析 |
3.2.2 因子分析 |
3.3 元素异常圈定 |
(1)Sn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
(2)W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
(3)Cu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
(4)其他元素异常 |
4 靶区预测及验证结果 |
4.1 靶区预测 |
4.2 验证结果 |
5 结论 |
(2)赣南崇义碧坑钨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探矿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
1.1 矿田地质 |
1.2 矿区地质 |
2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 |
3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3.1 单元素异常特征分析 |
3.2 元素组合异常分析 |
3.2.1 聚类分析 |
3.2.2 因子分析 |
3.2.3 元素异常圈定 |
4 靶区预测及验证结果 |
4.1 靶区预测 |
4.2 验证结果 |
5 结论 |
(3)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隐伏矿体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植物地球化学找矿的原理 |
1.2.2 指示元素和指示植物的选择 |
1.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研究 |
1.2.4 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找矿效果评价 |
1.2.5 植物地球化学测量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 |
1.2.6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 |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主要进展 |
2、研究区自然景观特征与地质概况 |
2.1 自然景观特征 |
2.2 矿区地质概况 |
2.3 矿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3、北方雪层杜鹃植物地球化学特征 |
3.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
3.1.1 北方雪层杜鹃及样品的采集 |
3.1.2 样品的处理及测试 |
3.2 杜鹃的植物地球化学基本特征 |
3.2.1 矿区内外杜鹃中元素含量特征 |
3.2.2 有效指示元素的选择 |
3.2.3 指示植物的判定指标 |
3.2.4 不同器官中元素分布特征 |
3.3 小结 |
4、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对隐伏矿体的指示 |
4.1 矿床地质及样品的采集 |
4.1.1 X03 号超大型锂矿体 |
4.1.2 烧炭沟锂矿体 |
4.1.3 54号铌钽矿 |
4.1.4 样品的处理与测试 |
4.2 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特征及找矿有效性分析 |
4.2.1 锂矿床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4.2.2 铌钽矿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4.3 植物地球化学的找矿效果与意义 |
4.3.1 植物地球化学异常能指示一定埋藏深度的隐伏矿体 |
4.3.2 植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位置及宽度能指示隐伏矿体的位置 |
4.3.3 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元素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指示 |
4.4 小结 |
5、植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及影响因素探讨 |
5.1 北方雪层杜鹃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探讨 |
5.2 影响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效果的因素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在我国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机制 |
2 不同类型景观区有效植物研究 |
2.1 干旱荒漠区 |
2.2 森林沼泽区 |
2.3 半干旱中低山景观区 |
2.4 湿润半湿润中低山景观区 |
3 我国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应用现状 |
4 展望 |
4.1 加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机理研究 |
4.2 建立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数据库及指南 |
4.3 开展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遥感应用研究 |
5 结论 |
(5)玻利维亚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特殊景观区沟系次生晕—遥感—构造岩相学综合评价技术组合研发与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组合技术方法研发难点、创新点及工作思路 |
1.1 研发难点 |
1.2 研发创新点及工作思路 |
2 研究区景观地质地球化学 |
2.1 地质—遥感—构造岩相学特征 |
2.1.1 试验研究区(Tupiza)地质—遥感—构造岩相学特征 |
2.1.2 应用区(Cuprita)地质—遥感—构造岩相学特征 |
2.2 景观地球化学与生态土壤剖面垂向结构 |
3 沟系次生晕测量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 |
3.1 试验研究 |
3.2 室内布样 |
3.3 野外样品采集 |
3.4 样品室内加工与分析测试 |
3.5 质量控制 |
4 异常圈定与评价 |
5 验证效果与靶区预测 |
5.1 Tupiza试验区验证效果与靶区预测 |
5.2 Cuprita推广应用区验证效果及靶区预测 |
6 结论 |
(6)青海省兴海县握玛沟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及找矿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
1.2 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
1.2.1 位置及交通 |
1.2.2 自然地理 |
1.2.3 经济概况 |
1.3 研究现状 |
1.3.1 握玛沟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
1.3.2 矿区存在问题及还需解决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5 本次研究完成的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4 区域岩浆岩 |
2.5 区域变质作用 |
2.6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2.6.1 航磁异常特征 |
2.6.2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 |
2.6.3 1∶5 万高精度磁测 |
2.7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7.1 元素组合特征 |
2.7.2 元素离散特征 |
2.7.3 1∶5 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
2.8 区域矿产特征 |
2.8.1 区域成矿条件分析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质特征 |
3.1.1 矿区地层 |
3.1.2 矿区构造 |
3.1.3 矿区岩浆岩 |
3.1.4 矿区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
3.1.5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
3.1.6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
3.2 矿床地质特征 |
3.2.1 矿化特征 |
3.2.2 矿石特征 |
3.2.3 围岩蚀变 |
第4章 矿床成因 |
4.1 成矿地质条件 |
4.1.1 地层条件 |
4.1.2 构造条件 |
4.1.3 岩浆岩条件 |
4.2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4.3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第5章 成矿潜力 |
5.1 找矿标志 |
5.1.1 地球化学标志 |
5.1.2 地球物理标志 |
5.1.3 构造标志 |
5.1.4 地表氧化露头标志 |
5.2 成矿潜力 |
5.2.1 AP-3 异常区 |
5.2.2 AP-4 异常区 |
5.2.3 AP-5 异常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及外围寻找隐伏铅锌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矿区地质背景 |
2 方法技术原理 |
3 方法可行性试验 |
3.1 试验剖面地质特征 |
3.2 试验方法及结果 |
4 找矿预测 |
4.1 地电化学异常平面特征 |
4.2 地电提取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 |
4.2.1 R型聚类分析 |
4.2.2 R型因子分析 |
4.3 靶区圈定 |
4.4 工程验证 |
5 结论 |
(8)云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进展与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省物化探工作进展 |
1.1 基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
1.1.1 重力调查 |
1.1.2 磁测 |
1.1.3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
1.1.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
1.2 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
1.3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
1.4 煤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
1.5 地质市场物化探工作 |
1.6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
2“十二五”期间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主要成果 |
2.1 区域物化探工作 |
2.1.1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
2.1.2 区域重力调查 |
2.1.3 区域化探 |
2.2 土地质量评价 |
2.2.1 云南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
2.2.2 云南省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6] |
2.3 矿产勘查 |
2.3.1 西畴嘎机发现隐伏铅锌多金属矿 |
2.3.2 滇东北火德红铅锌矿区外围调查 |
2.3.3 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 |
2.3.4 鹤庆县北衙金铅锌矿区芹河矿段 |
2.3.5 香格里拉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 |
2.3.6 缅甸掸邦孟洋铁矿勘查 |
2.3.7 镇康芦子园隐伏多金属矿勘查 |
2.3.8 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主要物化探成果 |
2.3.9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主要成果 |
2.4 煤田地质勘探物探工作 |
2.4.1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 |
2.4.2 煤田地质的三维地震勘探 |
2.5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察物化探工作 |
2.5.1 水文地质勘察 |
2.5.2 工程、环境地质勘察 |
2.6 页岩气地质勘查物化探工作 |
3 云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设想 |
(9)西藏尼木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1.2 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1.3.1 岗讲铜钼矿床研究现状 |
1.3.2 斑岩型铜矿研究现状 |
1.3.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主要创新点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质特征 |
2.1.1 区域地层 |
2.1.2 区域构造 |
2.1.3 区域岩浆岩 |
2.1.4 区域矿产资源 |
2.2 区域背景及成矿作用 |
2.2.1 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 |
2.2.2 青藏高原成矿作用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质 |
3.1.1 地层 |
3.1.2 构造 |
3.1.3 岩浆岩 |
3.2 矿床地质 |
3.2.1 矿体特征 |
3.2.2 矿石特征 |
3.2.3 铜钼矿化元素垂向分带 |
3.3 矿区外围地质概况 |
3.4 矿区及外围化探异常特征 |
3.5 矿区及外围物探异常特征 |
3.5.1 岩(矿)石物性特征 |
3.5.2 高精度磁测 |
3.5.3 激电中梯扫面测量 |
第四章 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
4.1 岩相学特征 |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2.1 主量元素特征 |
4.2.2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4.3 侵入岩形成的地质背景 |
4.3.1 结晶分异作用 |
4.3.2 岩石成因类型 |
4.3.3 构造环境判别 |
4.4 侵入岩体含矿性评价 |
4.5 矿化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
4.5.1 稀土元素特征 |
4.5.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五章 岗讲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
5.1 成岩年代学 |
5.1.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5.1.2 二长花岗斑岩 |
5.1.3 花岗闪长斑岩 |
5.1.4 英云闪长玢岩 |
5.2 成矿年代学 |
5.2.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5.2.2 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 |
5.2.3 Re含量与成矿物质来源 |
5.3 岩浆演化序列 |
5.4 成矿动力学背景 |
5.5 区域成岩成矿时代 |
第六章 岗讲铜钼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机理 |
6.1 矿化形式及分带特征 |
6.1.1 矿化形式 |
6.1.2 矿化分带特征 |
6.2 元素分带特征 |
6.2.1 元素垂向分带特征 |
6.2.2 元素水平分带特征 |
6.3 控矿因素 |
6.4 围岩蚀变 |
6.4.1 围岩蚀变及分带 |
6.4.2 蚀变与矿化关系 |
6.5 成矿阶段 |
6.6 成矿机理探讨 |
6.7 岗讲与白容、驱龙、厅宫矿床对比研究 |
6.7.1 岗讲、白容矿床对比研究 |
6.7.2 岗讲、驱龙矿床对比研究 |
6.7.3 岗讲、厅宫矿床对比研究 |
6.7.4 对冈底斯斑岩铜矿下一步勘查的启示 |
第七章 岗讲矿区及外围找矿预测 |
7.1 找矿标志 |
7.1.1 地质找矿标志 |
7.1.2 地球化学标志 |
7.1.3 地球物理标志 |
7.2 预测准则 |
7.3 找矿靶区圈定及评价 |
7.3.1 岗讲西部预测区(Ⅰ靶区) |
7.3.2 白容南部预测区(Ⅱ靶区) |
7.3.3 绒岗蒙西北部预测区(Ⅲ靶区) |
7.3.4 夏庆中部预测区(Ⅳ靶区) |
7.3.5 白容北部预测区(Ⅴ靶区) |
第八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及说明 |
(10)黑龙江金厂金矿Ⅻ号矿体金活动态地球化学测量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其原理 |
1.2 元素活动态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意义 |
1.2.1 元素活动态测量技术方法的概念 |
1.2.2 元素活动态地球化学找矿原理 |
1.2.2.1 元素活动态形成机理 |
1.2.2.2 元素活动态地球化学找矿原理 |
1.2.3 元素活动态方法的找矿优势 |
1.3 国内外元素活动态研究现状 |
1.4 金厂金矿研究现状 |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6 完成主要工作量及主要结论 |
第2章 区域地质及成矿特征 |
2.1 区域地质特征 |
2.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2.1.2 区域地层 |
2.1.3 区域构造 |
2.1.4 区域岩浆岩 |
2.2 矿区地质特征 |
2.2.1 矿区地层 |
2.2.2 矿区构造 |
2.2.3 矿区岩浆岩 |
2.2.4 矿区矿化类型和矿石类型 |
2.2.4.1 矿化类型 |
2.2.4.2 矿石类型 |
2.2.5 Ⅻ号矿体地质特征 |
第3章 Ⅻ号矿体土壤元素活动态地球化学测量 |
3.1 土壤元素活动态地球化学测量布设背景 |
3.2 样品布设、采集与加工 |
3.2.1 样品布设 |
3.2.2 样品采集与加工 |
3.2.3 样品化学分析 |
3.3 活动态金的提取与测试 |
3.3.1 元素活动态的提取 |
3.3.1.1 水提取相态金属 |
3.3.1.2 粘土吸附和可交换相态金属 |
3.3.1.3 有机物结合相态金属 |
3.3.1.4 氧化物包裹相态金属 |
3.3.2 金活动态的测试 |
第4章 金矿Ⅻ号矿体土壤元素活动态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解释 |
4.1 金厂金矿Ⅻ号矿体土壤元素活动态分布特征 |
4.1.1 Ⅻ号矿体土壤元素活动态地球化学异常参数特征 |
4.1.2 土壤中元素活动态的分布特征 |
4.2 金厂金矿Ⅻ号矿体土壤元素活动态的异常特征 |
4.2.1 水提取态金异常分析 |
4.2.2 粘土吸附态金异常分析 |
4.2.3 有机态金异常分析 |
4.2.4 氧化物结合态金异常分析 |
4.3 不同景观区金属活动态异常分布特征 |
4.3.1 高原干旱黄土景观区金活动态分布特征 |
4.3.2 热带湿润红壤景观区金活动态分布特征 |
4.3.3 森林覆盖区金活动态分布特征 |
4.4 金厂金矿Ⅻ号矿体深部隐伏矿体预测 |
4.4.1 Ⅻ号矿体土壤地球化学剖面金异常特征 |
4.4.2 Ⅻ号矿体深部隐伏矿体预测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土壤地球化学找矿试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赣南崇义石咀脑钨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找矿效果[J]. 连颖,刘战庆,张鸣远,蒋鑫,张树德,钟先源,彭瑜勋. 地质与勘探, 2022
- [2]赣南崇义碧坑钨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探矿效果[J]. 郭淑庆,连颖,刘战庆,张鸣远,张树德,彭瑜勋,钟先源. 中国钨业, 2021
- [3]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隐伏矿体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D]. 刘婷.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4]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在我国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王天刚,Adrian Fabris,姚仲友,Hou Baohong,赵宇浩,赵晓丹,朱意萍. 华东地质, 2020(01)
- [5]玻利维亚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特殊景观区沟系次生晕—遥感—构造岩相学综合评价技术组合研发与应用效果[J]. 杜玉龙,方维萱. 物探与化探, 2019(05)
- [6]青海省兴海县握玛沟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及找矿潜力分析[D]. 马玉辉. 吉林大学, 2019(03)
- [7]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及外围寻找隐伏铅锌矿的应用[J]. 刘延斌,罗先熔,刘攀峰,郑超杰,刘刚,宋兵强,宋贵斌. 地质与勘探, 2018(05)
- [8]云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进展与设想[J]. 佘中明,蔡旭,李丽辉,陈明伟,官德任,王宝禄.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S2)
- [9]西藏尼木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D]. 杨震. 中国地质大学, 2017(01)
- [10]黑龙江金厂金矿Ⅻ号矿体金活动态地球化学测量应用研究[D]. 毛永新. 吉林大学,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