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肝金属硫蛋白的诱导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王璇[1](2020)在《鸡蛋中金属硫蛋白分离纯化及对乳酸菌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主要研究了鸡蛋金属硫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对乳酸菌的影响。主要针对提取方法及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在最优提取方法和条件下使用超滤膜分离,凝胶柱分离纯化。并研究金属硫蛋白对乳酸菌体外生长的影响,以及金属硫蛋白协同乳酸菌作用下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本实验采用富含金属硫蛋白鸡蛋为主要研究材料,以金属硫蛋白提取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比较了匀浆法、酶解法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到酶解法为较好的提取方法,酶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加酶量6439 U/g、提取温度44℃,提取pH 8.6,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鸡蛋金属硫蛋白的提取率为96.74%。采用酶解法为提取方法,经最优条件提取的金属硫蛋白粗提物经在1.5 MP压力下经30 KD超滤膜超滤去除大分子杂蛋白,金属硫蛋白得率为91.20%,蛋白质回收率为46.88%。在1.5 MP下经过2 KD超滤膜去除小分子杂蛋白与浓缩,金属硫蛋白得率为94.73%,蛋白质回收率为78.95%。经超滤后的金属硫蛋白溶液进行葡聚糖凝胶G-50分离,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峰出现两个,证明可有效去除杂蛋白。在经纤维素凝胶-DEAE分离后发现鸡蛋中的金属硫蛋白主要为MT2,纯度为91.87%。选用动物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两种菌的混合菌研究金属硫蛋白对乳酸菌体外生长的影响,并以pH值与OD值为指标比较出两种乳酸菌的最佳使用培养基,结果表明鸡蛋水解物作为氮源能够促进乳酸菌的增殖,经比较,最佳氮源为鸡蛋水解物,其动物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混合菌发酵液OD值为普通未水解鸡蛋的1.58倍、1.32倍和1.29倍,说明鸡蛋水解物具有明显的增殖效果。以鸡蛋水解物为培养基氮源,以pH值、OD值、菌落总数为指标研究金属硫蛋白添加量对乳酸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能够促进乳酸菌增殖,在动物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以及两种混合菌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0μg/mL、37.5μg/mL和50μg/mL。金属硫蛋白与乳酸菌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与乳酸菌协同作用下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金属硫蛋白和乳酸菌单独的DPPH与羟自由基清除率。本课题采用经富锌中草药和海洋生物诱导生产的鸡蛋为主要原料,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不同来源金属硫蛋白的研究。提取金属硫蛋白采用了酶解法提取,并在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中加入超滤膜分离,为金属硫蛋白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金属硫蛋白与乳酸菌在食品中的应用开辟的新的途径。
郭洁平[2](2020)在《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文中认为补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而有机锌和无机锌在畜牧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仍存在争议。羟基蛋氨酸锌(HMZn)作为一种新型有机锌,具有同时补充锌和蛋氨酸的双重营养功效,而且稳定性好,价格较蛋氨酸锌更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系统的比较了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和和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旨在为断奶仔猪高效、科学的补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仔猪抗氧化应激能力的调控作用选取3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2头(9.41±0.11 kg),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浓度以锌计,下同):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80 mg/kg硫酸锌)、应激对照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80 mg/kg硫酸锌)、羟基蛋氨酸锌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200 mg/kg羟基蛋氨酸锌)、硫酸锌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200 mg/kg硫酸锌)。饲养试验第14天采用diquat腹腔注射造成仔猪氧化应激。结果显示,在应激前饲喂阶段,与对照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氨基酸组成均没有显着影响,羟基蛋氨酸锌上调了血清SOD1、GPx酶活和T-AOC(P<0.05),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血液抗氧化性能没有显着影响。diquat应激后,与对照组比,应激对照组的仔猪日增重显着下降,料重比和腹泻率升高;血清丝氨酸浓度下降;肝脏、脾脏、肾脏器官指数没有明显变化;肝、肾、背肌组织Zn、Fe等元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十二指肠Zn T1 m RNA显着降低;血清MDA显着升高,GPx酶活性和T-AOC显着降低;小肠、肝脏和肾脏中Nrf2、SOD1等抗氧化酶类的m RNA表达量显着降低;空肠绒毛高度下调,小肠紧密连接蛋白m RNA表达量下降;小肠NF-κB和m TOR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与应激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mg/kg羟基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对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显着的改善效果;此外,羟基蛋氨酸锌还显着提高了肝脏锌和肾脏铜的浓度,两者均可有效提高了仔猪血清GPx的酶活、上调了十二指肠Nrf2 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肾脏、十二指肠SOD1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GPx的m RNA表达量;降低十二指肠、空肠IL-1βm RNA表达量(P<0.05)。此外,羟基蛋氨酸锌降低了仔猪腹泻率;上调了肝脏Zn锌含量和肾脏Cu含量;上调了血清T-AOC;上调了十二指肠ZO-1、各肠段occludin m RNA表达量;上调了肝脏Nrf2、空肠CAT m RNA的表达量;下调了肾脏、回肠IL-1βm RNA表达量;下调了肠道AMPK、m TOR和NF-κB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羟基蛋氨酸锌比硫酸锌更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功能、降低腹泻率、促进锌的转运与沉积、维持肠上皮结构完整、缓解应激诱发的炎症反应。2.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的混合使用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选取3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2头(9.39±0.13 kg),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80 mg/kg硫酸锌)、应激对照组(基础日粮+diquat应激+80 mg/kg硫酸锌)、混合锌组(diquat应激+120 mg/kg羟基蛋氨酸锌+80 mg/kg硫酸锌)、硫酸锌组(diquat应激+200mg/kg硫酸锌+545.3 mg/kg羟基蛋氨酸),混合锌组和硫酸锌组中的羟基蛋氨酸和锌的浓度相等。饲养试验第14天采用diquat腹腔注射造成仔猪氧化应激。在应激前饲喂阶段,与空白对照组比,混合锌和硫酸锌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指标均没有没有显着影响。与应激对照组相比,混合锌和硫酸锌显着上调了血清GPx酶活和肝脏GPx的m RNA表达,以及肝脏和肾脏SOD1,空肠和回肠CAT的m RNA表达;上调了十二指肠Zn T1 m RNA表达量;上调了回肠ZO-1 m RNA表达量;下调了十二指肠和空肠IL-1β的m RNA表达量。另外,混合锌还上调了肝和十二指肠MT-1的m RNA表达量,空肠occludin的m RNA表达量,显着下调了肾脏IL-1β的m RNA相对量(P<0.05)。结论:饲粮添加200 mg/kg混合锌或硫酸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对氧化应激的耐受能力,与单一使用硫酸锌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混合使用略有优势。3.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IPEC-J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IPEC-J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不同镉浓度(10~200μmol/L)的氯化镉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建立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适宜镉浓度为30μmol/L。根据培养基的镉和不同锌处理将细胞分6个组:空白对照组,Cd对照组,Cd+60μmol/L MHZn,Cd+90μmol/L MHZn,Cd+60μmol/L ZnSO4,Cd+90μmol/L ZnSO4。不同培养基中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性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对照组NF-κB及其上游IKKα/β、IκBα、PI3K磷酸化水平和TRAF6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表明镉应激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与Cd对照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均显着下调了NF-Κb、IKKα/β、IκBα、PI3K磷酸化水平和TRAF6表达水平,硫酸锌显着下调了JN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60μmol/L、90μmol/L硫酸锌和羟基蛋氨酸锌均有效缓解了镉应激对IPEC-J2细胞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的上调趋势,60μmol/L硫酸锌和90μmol/L羟基蛋氨酸锌的缓解效果没有显着差异。全文结论:羟基蛋氨酸锌比硫酸锌更有助于促进锌的转运与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抗氧化酶的表达,同时,还能通过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抑制小肠AMP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维护氧化应激仔猪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综上所述,与单独使用硫酸锌比,单独使用羟基蛋氨酸锌更有助于缓解断奶仔猪的氧化应激,混合使用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没有优势。
李倩[3](2016)在《家兔脏器中金属硫蛋白的分布及其制备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金属硫蛋白(MT)是一种具有金属结合能力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重金属解毒等功能。家兔是常见的经济动物,其内脏营养丰富,占身体比重大,若不合理利用,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家兔的内脏尤其是肝脏中含有丰富的MT(2mg/g),探究其开发利用颇有意义。本试验旨在判断MT在各脏器的分布及MT制备工艺的研究。试验使用双水相系统(ATPS)纯化MT,解决了其他纯化工艺中使用有毒试剂,且价格昂贵的问题。试验中使用响应面法(RSM)进行提取与纯化条件的优化,从而得出MT的最佳制备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T在家兔脏器中的分布依次为:肝脏>肾脏>空肠>盲肠>脾脏>心脏>肺>胃壁>血液>胆汁。2、肝脏MT提取工艺为:将待测组织与0.02 mol/L pH 7.8的Tris-HCl缓冲液以质量体积比1/6混合匀浆,4℃10000×g离心30 min,取上清液于80℃水浴加热11 min,6000×g离心取上清即为MT粗品。纯化工艺使用双水相系统,系统组成为PEG分子量8000,PEG浓度30%,硫酸铵浓度20%,pH 5,样品量1 mL。本试验提取得到的家兔肝脏MT为Zn-MT。通过双水相系统纯化得到的家兔肝脏MT含量为1.98 mg/g,纯度为53.86%。3、肾脏MT提取工艺为:将待测组织与0.02 mol/L pH 8.6的Tris-HCl缓冲液以质量体积比1/6混合匀浆,4℃10000×g离心30 min,取上清液于82℃水浴加热8 min,6000×g离心取上清即为MT粗品。纯化工艺使用双水相系统,系统组成为PEG分子量4000,PEG浓度50%,硫酸铵浓度30%,pH值5,样品量1.5 mL。本试验提取得到的家兔肾脏MT为Zn-MT。通过双水相系统纯化得到的家兔肾脏MT含量为3.99 mg/g,纯度高达90.07%。综上所述,家兔主要脏器中均存在一定量的MT,尤其是肝脏和肾脏的MT含量较高。利用双水相系统纯化家兔肝脏和肾脏的MT,效果明显。说明双水相萃取法适用于MT的提取。
李景喜[4](2015)在《海藻中类金属硫蛋白/多肽的检测分析及对金属诱导响应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海洋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及防治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然而,海洋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高低、分布模式、迁移转化及其与影响化学因素间的作用等科学问题是国内外科研者关心的焦点,并且如何有效的治理海洋环境中重金属也成为当今十分急迫的研究工作之一。目前,利用大型海藻进行海洋水体中重金属治理是一种低投资、高效益的技术,且对摄入体内的重金属与巯基蛋白结合后有一定的解毒功能。藻体中类金属硫蛋白(MTL)及多肽化合物是一类金属离子诱导下产生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蛋白,具有很强的重金属结合能力,对重金属的解毒及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为了研究藻体内类金属硫蛋白及多肽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及生物效应研究,探索海藻因金属诱导后体内蛋白与多肽的变化而导致其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及耐毒性的改变,为进一步探索以海藻中肽、蛋白为标志物来指示海洋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发挥海藻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潜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主要研究工作:首先,建立微波快速消解前处理技术,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藻体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方法,方法准确度较高,线性较好,相关性系数均为0.999以上。另外分析了实验室内重金属培养和威海养殖区培育的多种海带中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海带对Cu、Zn和Cd元素呈现不同程度富集能力,并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较明显;奔牛、平板菜、三海、生产种、荣福、江蓠和龙须菜不同种海带对同一重金属的富集含量存在差异,且各品种海带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相对含量差异性较大。第二,建立了藻体中类金属硫蛋白提取及纯化技术,利用葡聚糖凝胶柱能够分离纯化类金属硫蛋白;借助蛋白结合金属信号实现了低浓度蛋白的组分在线收集;通过凝聚电泳法对类金属硫蛋白分子量范围初步确认,分子范围在6.5kDa~7.0kDa间,利用高灵敏度质谱法实现了类金属硫蛋白分子量准确测定,获得所收集到的类金属硫蛋白分子为6.570kDa。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机技术,实现了双重检测对类金属硫蛋白的定量分析,探索了蛋白紫外吸收信号与结合金属相关性,结果显示,基于金属元素信号能够实现蛋白低浓度定量分析,并且金属蛋白与金属离子结合比较稳定。第三,运用化学渗透法从海藻中的提取谷胱甘肽(GSH)化合物,利用荧光试剂邻苯二甲醛与GSH反应生成的具有荧光衍生物,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测定藻体中GSH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度较好。考察了Cd2+胁迫培养海带对的富集能力及GSH变化趋势,并研究了金属Cd浓度与GSH变化相关性,结果表明藻体中谷胱甘肽与Cd呈现正相关性,藻体内谷胱甘肽的含量随诱导浓度的增加有递增趋势,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第四,以谷胱甘肽(GSH)为底物的酶促反应合成多肽化合物,其具有金属可诱导性,研究中建立了单荧光试剂(单溴二胺)标记多肽化合物的方法,标记衍生物稳定性较好,1周内其荧光信号几乎不变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利用质谱法测定标记前后多肽化合物分子量,确定最终单溴二胺和多肽间的标记比例为1:1,同时率先建立了GSH和PC2-PC6六种化合物同时定量分析方法,6种化合物在14min-23min间实现完整分离,通过检测系列标准溶液结果显示线性较好,各化合物检出限较低:同时测定了不同品种海带中多肽化合物的含量,藻体中多肽浓度含量.达到mg/g级,为进一步研究多肽对重金属诱导响应奠定方法基础。第五,相同条件下,利用单一重金属胁迫培养诱导海带,比较类金属硫蛋白及多肽的本底值,研究不同重金属诱导类金属硫蛋白及多肽的表达趋势与差异性,结果显示,海带内类金属硫蛋白在Cu和Cd的单元素诱导下呈现递减趋势,而Zn诱导后呈现递增趋势,在多元素诱导下均呈现递减趋势。经过Zn和Cd元素诱导后,多肽化合物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小,其中PC2,PC3和PC4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从浓度变化趋势可看出,PC3和PC4变化稍微滞后,两种相同浓度元素共同诱导海藻后,海藻中多肽化合物的浓度变化趋势相对复杂。该研究为深度研究藻体中肽类及蛋白对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诱导响应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于立博[5](2013)在《新疆鹰嘴豆中金属硫蛋白对铅毒性作用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鹰嘴豆是新疆地产药食兼用植物,也是维吾尔族居民喜爱食用的食物同时又是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木垒县是新疆鹰嘴豆的主产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原始自然环境,使得当地生产的鹰嘴豆品质优良,属天然绿色食品。为了提升鹰嘴豆的附加值以期对其进行功能性食品开发和药物资源利用,我们对其中的营养素及生物活性物金属硫蛋白进行了提取测定。在此基础上利用鹰嘴豆中提取的金属硫蛋白对铅毒性进行干预研究,从体内和体外观察了其防治铅毒性的效果,以期为铅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1)采用原子吸收测定法对木垒县当年产鹰嘴豆籽粒中的金属元素进行了检测;采用氨基酸测定仪对鹰嘴豆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进行了检测;用硫酸锌水溶液对鹰嘴豆芽进行水培法孵育诱导豆芽中金属硫蛋白的生成;采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和镉-血红蛋白包合法对鹰嘴豆籽粒及豆芽中的金属硫蛋白进行分离提取并测定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金属硫蛋白提取液进行初步提纯。对提纯的金属硫蛋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结合MALDI-TOF-MS质谱分析法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2)选择昆明种幼鼠,建立铅中毒模型,用鹰嘴豆-金属硫蛋白进行干预研究,通过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的病理改变,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肾脏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用化学显色法及原子吸收法检测了肝、肾、血清中SOD、GSH-Px、MDA的含量及肝、肾、脑、骨骼组织中铅离子的含量,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含量改变。并通过RT-PCR观察了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对MT1-EmRNA和MT2A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观察了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对铅所致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作用。3)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间充质细胞,通过预实验所得半数抑制浓度,确定染铅浓度,建立细胞铅中毒模型后给予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干预,观察鹰嘴豆-金属硫蛋白体外拮抗铅毒性的效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三种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细胞内钾离子,钙离子和铅离子的含量;采用BCA法测定了细胞中总蛋白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淋巴细胞、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了淋巴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荧光免疫方法观察了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的Bcl-2和Bax表达情况。结果:1)木垒县产鹰嘴豆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和达到18.8%,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全部包含在内。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钾、铬、钙、铁、锌、铜、镁、铬等,其中钾、镁、钙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9256.5mg/kg、1289mg/kg和1074.0mg/kg,重金属铅含量未检出,镉含量为5.9ug/kg,总汞含量为2.58ug/kg,总砷含量为4.1ug/kg。鹰嘴豆籽粒中金属硫蛋白含量为:0.16mg/g,鹰嘴豆芽中金属硫蛋白含量为:0.356mg/g。鹰嘴豆-金属硫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0KD。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结果在NCBI BLAST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有匹配肽段的蛋白96个,根据等电点和分子质量范围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蛋白两个gi|330253730和gi|355496648,与这两个蛋白质中匹配上的肽段共有17条。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染铅后幼鼠的进食量、饮水量及活动量明显减少。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可见,染铅后小鼠肝、肾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组织细胞水肿,给予金属硫蛋白干预后明显好转。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阳性染铅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细胞边缘化,细胞内线粒体大量空泡变,微绒毛排列紊乱,内质网及溶酶体增加,线粒体基质膜肿胀,干预组尤其是高剂量干预组细胞损伤状况减轻,细胞内空泡减少,微绒毛排列相对整齐。肝脏、肾脏、血清过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的GSH-Px和SOD含量降低,干预后GSH-Px和SOD含量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的MDA含量上升,各干预组MDA含量降低,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干预组巯基含量增加,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组的肝脏、肾脏、脑、骨骼、全血组织中铅离子含量降低,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金属硫蛋白含量升高,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鹰嘴豆-金属硫蛋白对铅所致淋巴细胞DNA损伤有修复作用,使细胞DNA损伤程度减轻,产生彗星细胞数目减少;RT-PCR结果显示,染铅后阳性组小鼠肝脏MT1-EmRNA和MT2AmRNA表达量增加,给予金属硫蛋白干预后各组MT1-EmRNA和MT2AmRNA表达量降低(P<0.05);染铅后阳性组小鼠肾脏MT1-EmRNA和MT2AmRNA表达量增加,给予金属硫蛋白干预后各组MT1-EmRNA和MT2AmRNA表达量降低(P<0.05)。3)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染铅后淋巴细胞、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率降低,给予鹰嘴豆-金属硫蛋白干预后,各组细胞的增值率升高。染铅后阳性组淋巴细胞、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中铅离子含量增加,给予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干预后,高、中剂量组细胞中铅离子含量显着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淋巴细胞、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染铅阳性组细胞中钾离子含量升高,给予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干预后,高剂量干预组细胞中的钾离子含量降低,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淋巴细胞、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染铅阳性组细胞中钙离子含量升高,给予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干预后,48小时和72小时高、中剂量组细胞的钙离子含量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染铅后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含量显着升高,给予金属硫蛋白干预后高、中剂量组细胞中LDH含量降低(P<0.05);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染铅阳性组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各干预组;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淋巴细胞染铅后,出现了凋亡小体,细胞间接触消失,细胞表面绒毛消失,当干预后尤其是高剂量干预组细胞损伤程度减轻,细胞表面绒毛又出现,细胞膜结构完整;染铅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的Bax表达量增加,给予金属硫蛋白干预后Bax表达量下降;染铅阳性组细胞的Bcl-2含量降低,给予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干预后Bcl-2含量上升。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染铅阳性组bcl-2/bax降低,高剂量干预组bcl-2/bax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染铅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增加,给予金属硫蛋白干预后,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新疆木垒县产鹰嘴豆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不含有重金属铅,总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容许量(0.02mg/kg),镉含量远远低于日本规定的糙米容许含量(1.0mg/kg)和德国规定的酒中镉容许量(0.1mg/kg),总砷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原粮容许含量(0.7mg/kg);采用从鹰嘴豆中提取的金属硫蛋白对染铅幼鼠和染铅细胞进行干预实验,综合评价鹰嘴豆-金属硫蛋白拮抗小鼠铅毒性效果,证明鹰嘴豆-金属硫蛋白无论是在体内状态还是体外状态都能够拮抗铅毒性;通过本次研究,为今后进行鹰嘴豆的保健食品及功能食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苗兰兰[6](2013)在《产金属硫蛋白菌株的诱变育种及蛋白的分离提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意在诱变育种出高产金属硫蛋白酿酒酵母菌株,并对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对比研究,为日后金属硫蛋白在清除自由基与促排重金属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大规模生产金属硫蛋白打下了基础。本文以酿酒酵母31206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微波及NTG三重复合诱变,经过初筛、复筛、再复筛的方法筛选出金属硫蛋白产量较高的一株菌,经15代稳定性遗传表明该突变株稳定性较好,均保持在90%以上。总蛋白含量的测定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金属硫蛋白含量的检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巯基活性的检测用简化巯基试剂(DTNB法)。诱变后总蛋白含量由原来的44.6mg/g菌体提高到170.2mg/g菌体,金属硫蛋白含量由原来38.3ng/L提高到163.4ng/L,巯基活性由原来的0.029μmol提高到0.146μmol。对突变株N-8菌株生产Cu-MT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佳条件为:选择CuCl2为诱导MT试剂,活化培养时间为24h,诱导培养pH为6.5,摇床转速为140r/min,接种量为1mL/50mL培养液,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诱导培养温度为30℃,诱导培养时间为48h。选取诱导剂浓度,诱导培养时间,诱导培养温度,诱导培养pH四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求得最佳提取方案为:诱导剂浓度为0.7mmol/L,诱导培养时间为62h,诱导培养pH6.4,诱导培养温度为30℃。在此提取的条件下,测得金属硫蛋白产量为170.91ng/L。通过Sephadex-100凝胶柱分离出粗Cu-MT、DEAE-52离子柱层析分离粗MT三个亚型:MT-Ⅰ,MT-Ⅱ,MT-Ⅲ,后Sephadex-25凝胶柱对蛋白组分进行脱盐,冷冻干燥得到MT纯品。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MT-Ⅰ,MT-Ⅱ,MT-Ⅲ分子量为7254。实验证实,对比抗坏血酸,金属硫蛋白各个亚型具有很强的羟基清除能力。
李靖元[7](2013)在《假丝酵母菌筛选及金属硫蛋白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属硫蛋白简称为M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鸟类除外)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金属结合蛋白。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癌功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实验以产阮假丝酵母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得到了一株高产金属硫蛋白的产阮假丝酵母菌株。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对菌株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和Vc的清除自由基功能进行比对,验证了该种菌株利用实验得出的较优发酵条件和最优提取条件的到的Cu-MT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为酵母菌产金属硫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在研究一中最终得到了一株高产金属硫蛋白菌株N"-6,其产金属硫蛋白能力以巯基活性计达到0.062。较出发时的巯基活性0.013相比提高了4.77倍。该菌株经过五次传代培养,各项指标变化不大,可以确定其遗传稳定性较好。在研究二中对突变株N"-6菌株生产金属硫蛋白的发酵过程进行单因素实验,从8个因素上进行了探索,寻找到了菌株N"-6的较优发酵条件为:将菌株活化40h后选择含有1.2mmol/L的CuCl2诱导培养基,作为诱导剂在30℃下诱导40h,摇床转速设定为200r/min,同时接种量为1ml/50ml,诱导培养基的装液量设置为50ml/250ml锥形瓶。在研究三中对金属硫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取pH8.6Tris-HCI缓冲液与干菌体之间的料液比(g:mL)为1:12,超声波提取时间为20min,超声波提取强度为350W,以及80℃热变性时间取6min。按照正交试验实验所得结果,用菌株N"-6通过试验所得的较优发酵工艺及最佳提取工艺获取类金属硫蛋白。检测其巯基活性为0.098,较优化前巯基活性提高了1.58倍。在研究四中验证了本实验所得金属硫蛋白对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比试验表明,本实验所得的金属硫蛋白对于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Vc强,大约为Vc的3.03倍。证明了采用本实验的方法,使用高产金属硫蛋白的产朊假丝酵母菌N"-6,制得的金属硫蛋白具有活性,可以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菌种。
王黎[8](2013)在《鹰嘴豆金属硫蛋白对铅细胞毒性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一种从新疆地产药食兼用植物鹰嘴豆中提取纯化金属硫蛋白用于铅防治的方法,并进一步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植物金属硫蛋白对铅染毒淋巴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细胞作用不同时间的拮抗效应,为预防和治疗铅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扫描对鹰嘴豆金属硫蛋白提取液进行定性鉴定,使用镉-血红蛋白饱和法以及火焰原子吸收(AAS)法对鹰嘴豆中金属硫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凝胶过滤层析技术初步纯化鹰嘴豆中的金属硫蛋白。将纯化的鹰嘴豆-金属硫蛋白配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对染毒铅的Wistar大鼠淋巴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体外干预实验,观察外源性鹰嘴豆金属硫蛋白拮抗铅毒性的效果。实验中用50μmol/L的醋酸铅对淋巴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染毒,将金属硫蛋白分成三个浓度组:高剂量组100μmol/L、中剂量组1μmol/L、低剂量组0.01μmol/L进行干预,同时设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阳性对照组细胞只染毒铅。采用MTT法测定不同作用时间(24h、48h、72h)各组淋巴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外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金属硫蛋白及总蛋白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中钾离子及铅离子含量。结果:1)鹰嘴豆中金属硫蛋白含量为0.16mg/g;镉-金属硫蛋白在255nm处有一吸收峰;纯化的金属硫蛋白含量达91.30%。2)与醋酸铅染毒组相比72h金属硫蛋白高剂量干预组细胞存活率增高(P<0.05);金属硫蛋白24h高剂量干预组,48h中、高剂量干预组与72h各剂量干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较醋酸铅染毒组增高(P<0.05),不同剂量金属硫蛋白干预24h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均有所下降。3)与醋酸铅染毒组相比,高、中剂量金属硫蛋白作用72h后,淋巴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降低(P<0.05),金属硫蛋白24h中剂量干预组、48h高剂量与中剂量干预组、72h各剂量干预组钾离子含量降低(P<0.05);与醋酸铅染毒组相比,海马神经元细胞金属硫蛋白24h各剂量干预组、48h与72h中、高干预组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降低(P<0.05),金属硫蛋白干预24h高、中剂量组,48h与72h各剂量组海马神经元细胞钾离子含量降低(P<0.05)。4)与醋酸铅染毒组相比,淋巴细胞金属硫蛋白干预各剂量组不同时间金属硫蛋白含量均增加(P<0.05),金属硫蛋白24h、48h高、中剂量干预组和72h高剂量干预组淋巴细胞总蛋白含量升高(P<0.05);金属硫蛋白干预各剂量组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细胞金属硫蛋白含量均增加(P<0.05),与醋酸铅染毒组相比,金属硫蛋白干预24h各剂量组、48h中、高剂量组与72h中、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总蛋白含量升高(P<0.05)。5)与醋酸铅染毒组相比,金属硫蛋白干预24h高、中组,48h与72h各剂量组淋巴细胞中铅离子含量降低(P<0.05);金属硫蛋白干预24h高剂量组、48h与72h各剂量组海马神经元细胞铅离子含量降低(P<0.05)。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金属硫蛋白可促进淋巴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体外存活,抑制淋巴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降低细胞上清中LDH活性和细胞中钾离子含量,增加两种细胞中金属硫蛋白和总蛋白的水平,同时降低细胞中的铅含量。
邓川,张祎玮,燕艳,周颖琳,杨屹[9](2012)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金属硫蛋白》文中提出建立了化妆品中金属硫蛋白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使用50cm×75μm毛细管,12.5mmol/L磷酸缓冲液(PB)+75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缓冲液pH值为8.4,在200nm波长下金属硫蛋白的检出限为2.5mg/L。应用该方法对化妆品中掺入的金属硫蛋白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112%~122%之间。
燕艳,李牧,季志会,杜伟,董金,张春兰,陈健[10](2012)在《不同猪源对猪肝金属硫蛋白的诱导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8kg左右不同品种乳猪为研究对象,采用逐级递增的ZnSO4腹腔注射法诱导,通过巯基显色法检测,对不同品种猪肝金属硫蛋白的合成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猪源金属硫蛋白含量依次为,大白×荣昌>杜洛克×大白>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野猪×杜洛克。因此,每头体重在8kg左右的乳猪金属硫蛋白提取量达到了1.08mg,相对市售杜长大大杂交猪提取金属硫蛋白含量提高了36%。该品种可降低生产成本,适合产业化生产。
二、猪肝金属硫蛋白的诱导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肝金属硫蛋白的诱导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鸡蛋中金属硫蛋白分离纯化及对乳酸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金属硫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1.2.1 金属硫蛋白的重金属解毒作用 |
1.2.2 金属硫蛋白维持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作用 |
1.2.3 金属硫蛋白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
1.2.4 金属硫蛋白的抗肿瘤作用 |
1.2.5 金属硫蛋白其他功能 |
1.3 金属硫蛋白的来源 |
1.3.1 微生物源金属硫蛋白 |
1.3.2 植物源金属硫蛋白 |
1.3.3 动物源金属硫蛋白 |
1.4 金属硫蛋白的提取 |
1.5 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 |
1.5.1 层析法 |
1.5.2 色谱法 |
1.5.3 郭氏法 |
1.6 金属硫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
1.7 金属硫蛋白对乳酸菌的作用 |
1.7.1 乳酸菌的简介 |
1.7.2 乳酸菌的功能 |
1.7.3 以水解物为氮源对乳酸菌的影响 |
1.7.4 金属硫蛋白对乳酸菌的影响 |
1.8 展望 |
1.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2 鸡蛋中金属硫蛋白提取工艺提取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匀浆法提取鸡蛋金属硫蛋白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2.3.2 匀浆法提取鸡蛋金属硫蛋白最佳工艺的确定 |
2.3.3 酶解法提取鸡蛋金属硫蛋白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2.3.4 酶解法提取鸡蛋金属硫蛋白最佳工艺的确定 |
2.3.5 各项指标的测定 |
2.3.6 数据处理 |
2.4 实验结果分析 |
2.4.1 匀浆法提取鸡蛋金属硫蛋白单因素实验结果 |
2.4.2 匀浆法提取鸡蛋金属硫蛋白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 |
2.4.3 匀浆法最佳工艺条件的验证 |
2.4.4 酶解法提取鸡蛋金属硫蛋白单因素试验结果 |
2.4.5 酶解法提取鸡蛋金属硫蛋白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 |
2.4.6 酶解法最佳工艺条件的验证 |
2.4.7 匀浆法与酶解法两种提取方法的效果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3 鸡蛋源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金属硫蛋白分离纯化工艺流程 |
3.3.2 超滤膜分离 |
3.3.3 金属硫蛋白与大分子杂蛋白分离 |
3.3.4 鸡蛋中金属硫蛋白亚型确定及分离 |
3.3.5 金属硫蛋白的脱盐 |
3.3.6 指标的测定 |
3.3.7 数据处理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超滤效果分析 |
3.4.2 金属硫蛋白与大分子杂蛋白分离 |
3.4.3 鸡蛋中金属硫蛋白亚型确定及分离 |
3.4.4 金属硫蛋白的脱盐 |
3.4.5 鸡蛋源金属硫蛋白纯化后纯度的测定 |
3.5 本章小结 |
4 鸡蛋源金属硫蛋白对乳酸菌的影响及协同抗氧化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菌种的活化 |
4.3.2 氮源种类及金属硫蛋白添加量对乳酸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
4.3.3 金属硫蛋白与乳酸菌协同抗氧化的研究 |
4.3.4 指标的测定 |
4.3.5 数据处理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氮源种类及金属硫蛋白添加量对乳酸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
4.4.2 金属硫蛋白添加量对乳酸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
4.4.3 金属硫蛋白与乳酸菌协同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氧化应激概述 |
1.1.1 自由基和氧化应激 |
1.1.2 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互作 |
1.1.3 氧化应激作用机制 |
1.2 猪氧化应激 |
1.2.1 猪氧化应激的症状 |
1.3 引起猪发生氧化应激的因素 |
1.3.1 仔猪断奶 |
1.3.2 饲料污染 |
1.3.3 温度和湿度 |
1.3.4 养殖密度 |
1.4 敌草快和镉应激模型 |
1.5 锌的生物学功能 |
1.5.1 锌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1.5.2 锌的转运与储存 |
1.5.3 锌与氧化应激 |
1.5.4 锌与免疫 |
1.5.5 锌与细胞膜结构 |
1.5.6 锌的其他功能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作用的比较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饲粮组成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样品采集 |
2.1.6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1.7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
2.2.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2.2.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
2.2.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
2.3.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2.3.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
2.3.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的混合使用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机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饲粮组成 |
3.1.4 实验方法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
3.2.2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3.2.3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
3.2.4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 |
3.3.2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3.3.3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
3.3.4 混合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仔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氧化应激IPEC-J2 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细胞培养与传代 |
4.1.3 试验设计与处理 |
4.1.4 细胞活力测定 |
4.1.5 Western Blot |
4.1.6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镉导致的氧化应激IPEC-J2 细胞模型的建立 |
4.2.2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镉应激细胞活性的影响 |
4.2.3 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NF-k 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全文总结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家兔脏器中金属硫蛋白的分布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MT的概述 |
1.1.1 MT的分布及结构 |
1.1.2 MT理化性质 |
1.1.3 MT的功能 |
1.2 MT的生产方式 |
1.2.1 MT的诱导 |
1.2.2 MT的提取 |
1.2.3 MT的分离纯化 |
1.2.4 MT的鉴定方法 |
1.3 MT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MT在人体中的应用研究 |
1.3.2 MT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
1.3.3 MT在家禽中的应用研究 |
1.3.4 MT在水生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
1.3.5 MT在蚯蚓中的应用研究 |
1.3.6 MT在昆虫中的应用研究 |
1.3.7 MT植物中的应用研究 |
1.4 双水相系统概述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5.1 研究目的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家兔脏器中MT的分布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家兔脏器中MT粗品的含量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家兔肝脏MT的制备工艺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肝脏MT的提取 |
3.2.2 肝脏MT的纯化 |
3.2.3 纯化效果验证 |
3.2.4 家兔肝脏MT的特性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家兔肾脏MT的制备工艺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1 肾脏MT的提取 |
4.2.2 肾脏MT的纯化 |
4.2.3 纯化效果验证 |
4.2.4 家兔肾脏MT的特性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性 |
5.1 结论 |
5.2 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海藻中类金属硫蛋白/多肽的检测分析及对金属诱导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海洋环境污染状况 |
1.1 重金属定义 |
1.2 海洋中重金属来源 |
1.3 重金属污染现状 |
1.4 重金属的生态效应 |
1.4.1 重金属对海洋植物的影响 |
1.4.2 重金属对海洋动物的影响 |
1.4.3 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 |
2. 海洋环境中重金属治理与修复 |
2.1 “十二五”重金属污染整治 |
2.2 重金属的修复治理方法 |
2.3 大型海藻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3. 海藻中蛋白/多肽标志物的概述及功能性 |
3.1 类金属硫蛋白(MT-like)及多肽(PCs)概况 |
3.2 MT-like及多肽(PCs)合成 |
3.2.1 金属硫蛋白的诱导合成 |
3.2.2 多肽PCs的合成机理过程 |
3.3 MTL及多肽(PCs)功能性 |
3.3.1 类金属蛋白功能性 |
3.3.2 多肽化合物(PCs) |
3.4 海藻中MT-like与多肽(PCs)分离检测方法 |
3.4.1 MTL/多肽提取纯化方法 |
3.4.2 MTL与多肽检测分析方法 |
3.5 多肽(PCs)与MT-like在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前景 |
第二章 海藻中重金属测定及富集能力研究 |
1.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ICP-MS调谐与工作条件 |
2.4 室内胁迫培养海带 |
2.5 养殖区海带样品采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样品前处理技术 |
3.1.1 微波消解处理 |
3.1.2 密闭高温消解 |
3.2 ICP-MS方法学考察 |
3.2.1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3.2.2 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 |
3.3 不同来源海藻中重金属测定分析 |
3.3.1 室内重金属胁迫培养海带 |
3.3.2 养殖区海藻对重金属的富集 |
4. 结论 |
第三章 类金属硫蛋白的提取与表征定量分析研究 |
第一节 海藻中类金属硫蛋白提取与表征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海藻中类金属硫蛋白提取与纯化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类金属硫蛋白紫外测定 |
3.2 基于金属元素信号的分离纯化方法 |
3.3 类金属硫蛋白分子量的测定 |
3.3.1 凝胶电泳表征MTL分子量 |
3.3.2 电喷雾质谱法 |
4. 结论 |
第二节 HPLC-ICP-MS联机双重检测器测定类金属硫蛋白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主要仪器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流动相体系的优化 |
3.1.1 流动相体系的选择 |
3.1.2 流动相浓度的影响 |
3.1.3 流动相酸度影响 |
3.2 蛋白Zn-MTs色谱分离重现性 |
3.3 HPLC-ICP-MS联机技术测定Zn-MTs |
3.4 锌诱导海带中MTL分离与测定 |
3.5 不同藻体中类金属硫蛋白测定 |
4. 结论 |
第四章 多肽化合物的表征及定量分析 |
第一节 藻体中谷胱甘肽GSH定量分析及对Cd诱导响应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和试剂 |
2.2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 |
2.2.1 标准溶液的配置 |
2.2.2 样品预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实验条件优化 |
3.1.1 邻苯二甲醛用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3.1.2 缓冲液pH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3.1.3 络合物的稳定性 |
3.2 标准曲线的制作 |
3.3 方法检出限的测定 |
3.4 精密度的测定 |
3.5 回收率的测定 |
3.6 金属Cd对海带胁迫培养结果分析 |
3.6.1 海带中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 |
3.6.2 海带中GSH变化及与Cd含量相关性 |
3.7 不同区域的海藻中GSH含量的测定 |
4. 结论 |
第二节 多肽化合物荧光标记及表征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色谱及质谱条件 |
2.4 多肽化合物标记 |
2.4.1 标准品的配制 |
2.4.2 衍生试剂的配制和柱前衍生化反应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多肽标记物稳定性 |
3.2 多肽与衍生试剂浓度关系 |
3.3 PCs标记化合物鉴定分析 |
3.4 基于多肽分子量的定性分析 |
4. 结论 |
第三节 海藻中多肽化合物提取及定量分析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 |
2.4 海藻中GSH和PCs化合物的提取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液相色谱(HPLC)条件优化 |
3.1.1 流动相的选择 |
3.1.2 洗脱梯度的优化 |
3.2 HPLC测定PCs标记物 |
3.2.1 线性关系及检出限 |
3.2.2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 |
3.3 海带中GSH及PCs测定 |
4. 结论 |
第五章 海藻中MTL与多肽PCs对重金属诱导响应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重金属胁迫培养海带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类金属硫蛋白对重金属诱导响应 |
3.1.1 单一元素的胁迫诱导 |
3.1.2 多元元素的胁迫诱导 |
3.1.3 MT-Like脱金属后紫外吸收检测 |
3.2 多肽化合物随重金属诱导变化趋势初探 |
3.2.1 单元素Zn与Cd诱导藻体内多肽 |
3.2.2 Zn与Cd共同诱导多肽 |
4.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1. 主要结论 |
2.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注释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新疆鹰嘴豆中金属硫蛋白对铅毒性作用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木垒县产鹰嘴豆中营养素及金属硫蛋白提取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结果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鹰嘴豆-金属硫蛋白对铅毒性作用的体内干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鹰嘴豆-金属硫蛋白对铅毒性作用的体外干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6)产金属硫蛋白菌株的诱变育种及蛋白的分离提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金属硫蛋白的概述 |
1.1.1 金属硫蛋白的概念 |
1.1.2 金属硫蛋白的理化性质 |
1.1.3 金属硫蛋白的结构特征 |
1.1.4 金属硫蛋白的生理功能 |
1.1.5 金属硫蛋白分离纯化方法 |
1.1.6 金属硫蛋白的检测方法 |
1.1.7 金属硫蛋白的应用前景 |
1.1.8 产金属硫蛋白酵母菌株的筛选方法 |
1.2 酵母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 |
1.2.1 酵母金属硫蛋白国外研究进展 |
1.2.2 酵母金属硫蛋白国内研究进展 |
1.3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4.1 复合诱变产金属硫蛋白菌株的选育 |
1.4.2 金属硫蛋白的诱导培养条件优化 |
1.4.3 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及自由基清除实验 |
第二章 高产金属硫蛋白菌株的诱变育种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主要试验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培养基配制 |
2.2.2 金属硫蛋白的诱导 |
2.2.3 金属硫蛋白的分析测定 |
2.2.4 菌株的诱变 |
2.2.5 菌株的选育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标准曲线的制作 |
2.3.2 诱变菌株的选育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产金属硫蛋白酵母菌株诱导培养条件的优化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菌株 |
3.1.2 培养基 |
3.1.3 试剂 |
3.1.4 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金属硫蛋白的分析测定 |
3.2.2 诱导金属硫蛋白培养条件的单因素研究 |
3.2.3 诱导金属硫蛋白的响应面优化试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单因素对酵母菌 N-8 产金属硫蛋白的影响 |
3.3.2 诱导条件的响应面优化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及自由基清除实验 |
4.1 材料与试剂 |
4.1.1 菌株 |
4.1.2 培养基 |
4.1.3 材料与试剂 |
4.1.4 主要试验设备 |
4.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4.2 试验方法 |
4.2.1 金属硫蛋白的提取及纯化 |
4.2.2 酵母菌 N-8 经/不经 Cu2+诱导所得结果比较 |
4.2.3 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及自由基清除实验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酵母菌 N-8 经/不经 Cu2+诱导的产物比较 |
4.3.2 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结果 |
4.3.3 金属硫蛋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研究建议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假丝酵母菌筛选及金属硫蛋白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0 引言 |
1.1 金属硫蛋白的来源及分布 |
1.2 金属硫蛋白的结构 |
1.3 金属硫蛋白和金属相结合的性质研究 |
1.4 金属硫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
1.5 金属硫蛋白的应用 |
1.6 背景及意义 |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产金属硫蛋白菌株的筛选 |
2.0 引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优化高产金属硫蛋白酵母菌的发酵条件 |
3.0 引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产朊假丝酵母菌产金属硫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 |
4.0 引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金属硫蛋白清除羟自由基能力验证 |
5.0 引言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实验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鹰嘴豆金属硫蛋白对铅细胞毒性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鹰嘴豆金属硫蛋白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鉴定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3 方法 |
3. 鹰嘴豆金属硫蛋白体外抑铅效果的实验研究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指标的测定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金属硫蛋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仪器及试剂 |
(1) 仪器: |
(2) 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金属硫蛋白的制备 |
1.2.2 化妆品样品处理 |
1.2.3 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 |
1.2.4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SDS浓度优化 |
2.2 工作曲线 |
2.3 实际样品的检测及回收率 |
3 结论 |
四、猪肝金属硫蛋白的诱导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鸡蛋中金属硫蛋白分离纯化及对乳酸菌的影响[D]. 王璇.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1)
- [2]羟基蛋氨酸锌对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相关机制[D]. 郭洁平.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3]家兔脏器中金属硫蛋白的分布及其制备工艺研究[D]. 李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4]海藻中类金属硫蛋白/多肽的检测分析及对金属诱导响应研究[D]. 李景喜. 中国海洋大学, 2015(10)
- [5]新疆鹰嘴豆中金属硫蛋白对铅毒性作用的干预研究[D]. 于立博.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1)
- [6]产金属硫蛋白菌株的诱变育种及蛋白的分离提纯[D]. 苗兰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3(10)
- [7]假丝酵母菌筛选及金属硫蛋白制备工艺研究[D]. 李靖元.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3(08)
- [8]鹰嘴豆金属硫蛋白对铅细胞毒性的干预研究[D]. 王黎.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9]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金属硫蛋白[J]. 邓川,张祎玮,燕艳,周颖琳,杨屹.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11)
- [10]不同猪源对猪肝金属硫蛋白的诱导效果的研究[J]. 燕艳,李牧,季志会,杜伟,董金,张春兰,陈健.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