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效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娟[1](2021)在《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对策研究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政课,必须着眼于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因此,思政教师探索新时代教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对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意义重大。“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学中运用所形成的特殊情感教育,对实现“立德”与“树人”高度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也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而教师期望本身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激励、信任、期待等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正义感、道德感和责任感。因此,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师期望效应”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立足于培养能够担当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精神需求,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本文以“教师期望效应”运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切入点,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及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将“教师期望效应”的特征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过程(即认知、内化和外化)相结合,阐明了将“教师期望效应”应用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教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过程期望因素单一、教学评价方式待优化、教师对期望结果难以控制及教师期望缺乏针对性四个方面分析原因,进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实现“教师期望效应”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刘家秀[2](202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为我们指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文化和精神支撑作用;有益于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初中生作为时代的新人,在增强自身文化底蕴,提高文化自信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部分学生自身辨识文化优劣的能力较低,不能正确进行文化选择,导致盲目追求外来文化,自身文化自信缺失。初中历史课作为打开学生对中华文化正确初步认知的大门,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因此,历史教师要秉承“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之道,以铸魂育人。本文聚焦历史教学,将历史学科与文化自信理论相结合,通过研究初中生的文化自信现状以及历史教学中关于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探索优化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的教学策略。论文主要通过以下四步进行论述:第一步,阐述了选择这一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点。第二步,通过广泛搜索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理清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并基于此提出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要求,为设计问卷奠定基础。第三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河南省周口市L中学的历史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初中生存在传统文化认知较浅、不能切身感受革命文化情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理论有限,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等问题,归纳出教师存在未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历史教学方法不适当、历史教学评价不科学的问题,还发现学校存在文化实践力度较小的问题。并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分析出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校外学习环境偏向娱乐化、教师素养亟待提高、教学侧重分数取向、学校未能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等原因。第四步,针对以上现状和原因,提出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教师需要坚持终身学习、整合显性课程资源、合理使用历史教学方法、完善历史教学评价等;学校要加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等措施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石慧[3](2020)在《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掌握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交际语言之一的英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已成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拉近了全世界的距离,成为各国人民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必要保障。小学阶段是学生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最佳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极具语言天赋,因此小学英语口语输入具备基础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三大特点。同时,口语交际又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要求和最终目标,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最终都是运用语言。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往往更注重语法知识的灌输与传授,单纯强调读写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口语输出方面相当薄弱。了解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探索有效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可行性策略势在必行。本文从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以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加德纳的二语习得社会教育模式、二语交际频率和麦金太尔提出的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探索式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学生问卷、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调查和分析了任教班级里的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提出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三类现实困境,从环境、学生和教师层面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找到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而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机理和关联效应的基础上设计培养策略的初步方案,继而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不同方式的授课,在一学期内对两个平行班级的两种教学环境与授课模式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束后运用口语测试卷和调查问卷验证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验效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对照班出现明显优势,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出现明显进步,本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梳理,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方案修正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即改善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外部环境,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内在动力,转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本文的研究为小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实践中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黎婷[4](2020)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文中提出过去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需重视该传统教学模式能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的问题。教师满怀期待的赞美和信任会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待获得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下“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理念日益明晰,得到各学科一线教师的认可,并纷纷开展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实践。如何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摆脱对“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肤浅认识,让“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变得高效显得极为重要。本论文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模块《经济生活》,提出了如何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一些构想,以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所帮助。全文包括导论在内共五个部分:导论,论述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旨在引出后文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具体情况;第一部分,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来与形成过程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特点;第二部分,笔者分析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中《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性,从四个角度阐述了高中《经济生活》模块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笔者立足于所在实习学校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中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实践展示两次“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实践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中《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和原因,从教师主体的角度出发,阐述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优化“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
贾秋燕[5](2020)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情感效应分析》文中认为语言是评价常用的课堂评价方法,对于中职英语课堂而言,因学生和学科的特殊性,评价用语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且更为重要的。好的课堂评价能在通过常用语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给予有效的学习、心理指导,促进其英语成绩、核心能力等的提高。因此,本文对当前评价用语的情感效应及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该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评价用语情感效应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能为英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帮助教师做好引导学生心理、教学组织、知识传授等涉及语言评价的教学环节。
王玉环[6](2016)在《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概述情感教育的内涵,说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具体策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将学生的兴趣融入教学、加强肢体语言交流、重视课外情感教育。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潜力。
蔡序俊[7](2016)在《浅析情感效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英语教学的重点由教师转向了学生,提倡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形成平等、和谐、轻松的关系。因而,情感效应在最近几年逐渐成了教育改革的重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策略和文化方面的要求。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除了要教授传统的英语语法和技能以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情绪对教学的影响。探讨一些情感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靳媛媛,刘习,蔡艳艳[8](2016)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文中认为英语是中学阶段的重要教学课程,情感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因素。随着教育体制的实施,更加确立了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确保英语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情感教育应用到英语课堂中来,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立婷[9](2016)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以银川市西夏区X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多样化、丰富的语言输入输出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为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它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英语听说教学的优化完善。由此,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意义就得以展现。本研究中,通过对情境认知理论以及语言学习理论的梳理,系统的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创设故事情境、虚拟情境、问题情境、图画情境以及活动协作情境辅助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并附以教学案例进行解析;介绍了多种有利于推进英语听说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和电子类产品,丰富英语听说教学手段。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对研究的缘由,研究的意义,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说明了研究的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对该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包括相关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对现如今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分别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对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所要遵循的原则,情境创设的条件,情境创设的策略以及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四部分进行了了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情境创设策略案例分析(七年级、八年级),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并指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为结论部分,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通过对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创设英语听说教学情境过程的研究分析,对其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以及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初中英语教师听说课堂的教学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提高。
娄启凡[10](2013)在《对初中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学的分析》文中提出情境式课堂教学法,主要是以情境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师生共同创造的良好英语环境,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而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正因如此,近些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景式课堂教学方法,早已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青睐。所以,加强对初中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学的分析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即从当前初中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学的实际现状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提出做好初中英语情景式课程教学的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二、情感效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情感效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对策研究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期望效应”研究现状 |
2.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现状 |
3.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四)创新与不足 |
1.论文创新点 |
2.论文的不足 |
一、“教师期望效应”与《道德与法治》课的相关概述 |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特征 |
1.全面性 |
2.引导性 |
3.激励性 |
4.情感性 |
(二)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分析 |
1.对自己负责 |
2.对他人负责 |
3.对社会负责 |
4.对国家负责 |
二、“教师期望效应”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一)“教师期望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运用的理论支撑 |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2.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
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二)“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作用 |
1.提升社会责任感认知要坚持以引导为主 |
2.促进社会责任感内化要以激励为核心 |
3.提高融入社会能力要坚持以情感为催化剂 |
三、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1.问卷的设计 |
2.问卷的发放 |
3.问卷结果分析 |
(二)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
1.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高 |
2.学生对教师期望感知不准确 |
3.教师传递期望不够坚定 |
(三)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学过程中期望因素单一 |
2.教师评价方式待优化 |
3.教师对期望的结果难以控制 |
4.教师期望缺乏针对性 |
四、“教师期望效应”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中的运用 |
(一)“教师期望效应”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
1.主体性原则 |
2.情感性原则 |
3.适度性原则 |
4.差异性原则 |
(二)“教师期望效应”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
1.科学期望,优化教学目标 |
2.立足期望原则,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
3.融入情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
4.评价反馈,把握课堂总体情况 |
5.坚定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师期望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六、核心概念界定 |
(一) 文化 |
(二) 文化自信 |
七、文献综述 |
(一) 关于文化自信的国外研究 |
(二) 关于文化自信的国内研究 |
八、研究可行性 |
九、创新点 |
第二章 文化自信的形成机制及历史教学中培育文化自信的要求 |
一、文化自信的形成机制 |
(一)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生成的奠基石 |
(二)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养成的催化剂 |
(三) 文化行为是文化自信养成的落脚点 |
二、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要求 |
(一) 文化理解基础上生成积极的文化认同 |
(二) 文化认同基础上生成坚定的文化意志 |
(三) 文化意志基础上践行积极的文化活动 |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
一、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现状调查方案设计 |
(一) 问卷调查设计 |
(二) 访谈调查设计 |
二、调查结果统计 |
(一)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二) 访谈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四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从学生层面看 |
(一)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较浅 |
(二) 不能切身感受革命文化情感 |
(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理论有限 |
(四) 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缺乏文化安全意识 |
二、从教师层面看 |
(一) 未能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 |
(二) 未能恰当使用历史教学方法 |
(三) 未能正确进行历史教学评价 |
三、从学校层面看 |
第五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层面 |
(一) 初中生心理发展有特殊性 |
(二) 学生校外学习环境偏娱乐化 |
二、教师层面 |
(一) 教师教学侧重分数取向 |
(二) 教师开发历史教材能力较弱 |
(三) 教师知识素养亟待提高 |
三、学校层面 |
第六章 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策略 |
一、学生层面 |
(一) 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文化理解 |
(二) 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拓宽文化认知 |
二、教师层面 |
(一) 坚持终身学习,提高自身文化认知 |
(二) 整合显性课程资源,深化学生文化理解 |
(三)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文化情感 |
(四) 完善教学评价,拓宽学生文化观角度 |
三、学校层面 |
(一) 完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提供文化实践平台 |
(二) 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增强学校文化氛围 |
第七章 结语 |
一、结论 |
二、本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文化自信及历史课文化自信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2 理论依据 |
2.2.1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 |
2.2.2 二语习得社会教育模式 |
2.2.3 二语交际频率理论 |
2.2.4 麦金太尔“金字塔”模型理论 |
第三章 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的背景 |
3.1.2 调查的对象 |
3.1.3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4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对学生问卷的分析 |
3.2.2 对教师访谈分析 |
3.2.3 整体情况分析 |
3.3 能力现状问题及归因 |
3.3.1 现实困境 |
3.3.2 成因分析 |
第四章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与实验验证 |
4.1 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
4.1.1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机理 |
4.1.2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关联效应 |
4.1.3 影响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 |
4.2 培养方案初步形成 |
4.2.1 改善外部环境 |
4.2.2 提升内在动力 |
4.2.3 重视评价功能 |
4.3 实验安排 |
4.4 评价方式 |
4.5 实验过程 |
4.6 实验结果分析 |
4.6.1 口语测试结果分析 |
4.6.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6.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
5.1 改善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环境 |
5.1.1 着力打造趣味化第一课堂 |
5.1.2 积极开辟多样化第二课堂 |
5.2 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内在动力 |
5.2.1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口语交际的动机 |
5.2.2 强化小学生英语口语沟通意愿 |
5.2.3 提高小学生自我感知交际能力 |
5.3 实行小学生英语口语多样化评价 |
5.3.1 因材施评 |
5.3.2 因人而评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问卷提纲 |
附录3 :五年级期初口语测试卷 |
附录4 :五年级期末口语测试卷 |
附录5 :小学英语口语能力评分表 |
附录6 :小学英语口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本课题选题的缘由 |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
(三)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基本理论概述 |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涵及特点 |
1、“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涵 |
2、“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特点 |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形成 |
1、教师如何形成期望 |
2、教师期望的影响因素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依据 |
1、人本主义理论 |
2、多元智能价值理论 |
3、归因理论 |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
1、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认识 |
2、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3、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
1、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 |
2、有利于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3、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4、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优化《经济生活》教学质量 |
三、高中《经济生活》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实践--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 |
(一)初次教学实践 |
1、教学设计 |
2、课堂实录 |
3、教学反思 |
(二)第二次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及改进 |
四、高中《经济生活》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体验及启示 |
(一)高中《经济生活》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
2、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足 |
3、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
(二)高中《经济生活》有效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启示 |
1、勤于反思总结,重视教师的教育影响 |
(1)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
(2)增强教师的教育机智 |
2、营造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
(1)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强化学生积极的行为 |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构建课堂互动平台 |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
4、改进表扬或者批评的方法 |
(1)表扬方式要恰当 |
(2)合理运用批评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情感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情感效应分析 |
1. 好的情感效应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 |
2. 好的情感效应能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 |
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应用现状 |
三、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情感效应有效性的策略 |
1. 用心倾听、真诚回应,多使用积极语言。 |
2.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 |
3. 结合书面、暗示性评价,提高语言评价的情感效应。 |
四、结语 |
(7)浅析情感效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学习英语 |
1. 用教态来传达教学中的情感 |
2. 用语言来表达教学中的情感 |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学习 |
(8)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 |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存在的情感问题 |
1. 情感的虚假性。 |
2. 情感的差异性。 |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 |
1. 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
2. 重视教学内容传递中的情感应用。 |
3. 充实课外时间的情感体验。 |
(9)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以银川市西夏区X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环境 |
2.1.2 英语听说教学与情境创设策略 |
2.1.3 情境、情景与情境创设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及启示 |
2.2.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启示 |
2.2.3 语言交际理论及启示 |
第三章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现状调查 |
3.1.1 调对象及主要内容 |
3.1.2 学校教学环境调查以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3.1.3 教师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 |
3.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英语听说效果不理想 |
3.2.2 英语听说部分不够重视,听说操练时间缺乏 |
3.2.3 英语听说情境创设鲜少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师信息素养函待提高 |
第四章 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
4.1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的条件 |
4.1.1 硬件设备和教学软件 |
4.1.2 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学人员和维护人员 |
4.2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
4.2.1 整体性原则 |
4.2.2 目的性原则 |
4.2.3 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 |
4.2.4 信息化教学工具选择最优化原则 |
4.2.5 视听说与思考相结合原则 |
4.2.6 情境创设切实性原则 |
4.2.7 情境创设多样性原则 |
4.3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
4.3.1 以故事引导创设英语听说教学情境 |
4.3.2 以虚拟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听说兴趣 |
4.3.3 以问题情境推动英语听说教学发展 |
4.3.4 以图画丰富英语听说教学情境 |
4.3.5 以创设活动协作英语听说教学情境 |
4.4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工具 |
4.4.1 利用数字化资源丰富听说教学情境创设手段 |
4.4.2 利用电子产品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
第五章 具体教学案例展示及效果评价 |
5.1 具体教学案例展示 |
5.1.1 案例一 what's the matter? |
5.1.2 案例二 why do you like pandas? |
5.2 教学效果评价 |
5.2.1 案例效果调查 |
5.2.2 案例调查结果分析及评价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个人简历 |
(10)对初中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初中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学的现状 |
2. 做好初中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学的几点个人建议 |
2.1 遵守初中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学的五大要素 |
2.2 遵循初中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学的六条途径 |
2.3 在情景式课堂教学的开展中结合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法 |
四、情感效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对策研究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为例[D]. 刘国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D]. 刘家秀.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3]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 石慧. 江苏大学, 2020(05)
- [4]“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D]. 黎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5]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情感效应分析[J]. 贾秋燕. 校园英语, 2020(09)
- [6]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策略探究[J]. 王玉环. 英语教师, 2016(23)
- [7]浅析情感效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蔡序俊. 新课程(中学), 2016(11)
- [8]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J]. 靳媛媛,刘习,蔡艳艳. 校园英语, 2016(28)
- [9]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以银川市西夏区XX中学为例[D]. 张立婷. 宁夏大学, 2016(02)
- [10]对初中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学的分析[J]. 娄启凡. 神州, 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