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体会

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杨临书[1](2020)在《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单元(ICU)布局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症医学和重症监护单元伴随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抢救治疗水平,是医院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医院的重点专科。我国重症监护单元建设起步较晚,现状重症床位缺口较大,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重症监护单元还有较大建设发展空间。分析国内建设实际情况,有利于评估现阶段重症监护单元建设的科学性、差异性,反思现存问题,有助于推动我国重症监护单元建设的进步与发展。重症监护单元布局设计与医院建筑分级系统、感控隔离要求密切相关,是综合医院中特殊的护理单元。回顾我国重症监护单元建设相关指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设计条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外的相关设计指引对比,提出我国设计指引主要关注功能联系与感控隔离的设计原则,对用房面积指标提出下限,对布局设计的约束具有一定的调整余地,有利于重症监护单元快速建设,但对指导高品质医疗单元建设方面存在不足。选取广东省内9家医院12个重症监护单元,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平面布局形式与面积配比关系,提出我国重症监护单元随着设计理念和实际需求的不断发展,经历了单廊式、环廊式、复廊式等布局形式的转变;面积配比关系反映相关设计指标的弹性要求特点,多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最后总结前文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建设情况,总结新的布局设计要求,并提出未来重症监护单元还将继续向人性化设计、弹性设计发展。

齐鑫[2](2019)在《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值及术后4小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相关性。2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为将来临床医务工作者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顺利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纵向观察的研究方法,调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且按纳排标准选入的患者359例,其中出现延迟脱机患者(观察组)77例,未出现延迟脱机患者(对照组)282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动脉旁路移植”数目、烟酒史、诊断结果、既往史以及患者术中、术后出入量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或)自主呼吸功能锻炼后动脉血气分析值。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Z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危险因素以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结果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的比较: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1.407,P=0.163),术前2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1.026,P=0.308),术前心肌肌钙蛋白T值(t=0.243,P=0.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的比较:术后1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2.285,P=0.024),术后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3.133,P=0.002),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t=6.02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动脉血乳酸平均值皆>2.0mmol/L,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机体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先升高后再降至正常水平趋势。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值的比较: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3.636,P<0.001)与术后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t=3.22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超过4.552mmol/L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风险在90%以上。6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长的比较:手术时长(t=11.9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当手术时长高于4.90小时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风险为90%以上。结论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心肌肌钙蛋白T值大于1.0ng/mL、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术后患者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及缺血缺氧有关。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

王克芳[3](2009)在《ICU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随着医疗护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其应用也更加频繁。目前机械通气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全以及全身麻醉术后等病理过程的必要支持技术。一般来讲,监护室里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往往病情较重,他们不仅要忍受住院和躯体疾病本身引起的不适和痛苦,还要承受机械通气插管带来的许多痛苦。这类病人要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依赖护士满足其基本需要,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病人不能说话,使其与外界的沟通出现障碍,病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因此,机械通气治疗在挽救了病人生命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许多不良的心理和生理体验,病人在治疗过程要经历许多身体、认知和情感的威胁。甚至有的病人身体康复出院后,其重症监护体验会持续很长时间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鉴于此,本研究欲对中国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1.定性分析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能够扩展护士重症监护方面的知识,增进医护人员对病人体验的理解。2.初步编制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问卷,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为下一步定量研究奠定基础。3.定量分析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状况及影响因素。4.发展促进病人护理效果的临床策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及影响因素。1.研究1:采用深入访谈法访谈ICU中经历过机械通气治疗、年龄在18岁以上的患者,访谈时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录音,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与资料的收集同步进行,每次访谈结束后尽早将录音逐字逐句的整理成文字,本研究收集资料到第11个病人时,资料出现饱和现象,访谈结束。采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2.研究2:根据文献及访谈结果,初步编制了包括50个项目的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问卷。这些项目几乎涵盖了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各个方面。请富有重症监护经验的3名医生、4名护士以及1位心理学专家对问卷的项目进行内容效度评定,并根据专家的反馈意见,对问卷项目进行删除、补充和修改。选取经历过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92份,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有创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主成份。3.研究3:在对研究2中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重症监护体验调查的同时,收集病人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人口学和疾病状况。将有效问卷的全部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病人的一般情况及重症监护体验状况、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用以分析影响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1.研究1:通过深入分析来自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访谈资料,提炼出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包括5个主题:身处异常的环境、忍受折磨与痛苦、遭遇心理威胁、寻求支持与帮助、自我反思,每一个主题又包含若干个亚主题。2.研究2:将初步编制的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量表在研究对象中试测,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条目筛选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包含23条目的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问卷,该问卷包含五个维度,即环境评价、技术体验、认知与感觉改变、人际支持需求、治疗与病情信息。五个维度可累计解释总方差的52.495%,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0.80。3.研究3:定量分析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①机械通气病人经历了中等程度以上的重症监护体验,其中得分最高的是人际支持需求维度,得分最低的是认知与感觉改变维度;②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是影响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主要因素,且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缺乏婚姻支持,病人的年龄越小,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得分越高,不良经历越多。复相关系数R为0.552,决定系数R2为0.305,即这四个变量能预测30.5%的总分变异。研究结论:1.经过深入分析发现,虽然每个个案的身心体验有所不同,但也有许多共性之处,总体来讲,病人的重症监护经历是令人痛苦、恐惧的,机械通气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可提炼出5个主题:身处异常的环境、忍受折磨与痛苦、遭遇心理威胁、寻求支持与帮助、自我反思。2.初步编制的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量表可分为五个维度:环境感受、技术体验、认知与感觉改变、人际支持需求、治疗与病情信息。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3.机械通气治疗病人在ICU经历了中等程度以上的重症监护体验,反映最为强烈的是较弱的人际支持,反映最低的是不良的认知与感觉。4.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是影响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的主要因素,且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缺乏婚姻支持,病人的年龄越小,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不良程度高。总之,研究结果提示,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经历了许多不良的重症监护体验,这些体验不但受人口学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病人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此,对重症病人除了采取措施救命以外,还应理解病人的重症监护体验,并进行相应的干预,以改善病人的体验,增进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朱秀丽,黄美萍,姜云霞[4](2007)在《有关重症监护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国内外有关重症监护的护理研究现状、选题热点、存在的不足,为国内护理人员确定重症监护方面的研究选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最具权威的PUBMED数据库和CBM数据库,对国内外重症监护的护理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分别对此项研究的国外文献就年度分布、语种分布、依照副主题词分类的分布、文章类型分布逐一进行分析,对国内此项研究文献发表在护理学科统计源核心期刊的数量和应用关键词进行人工分类分析。[结论]国外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较国内研究活跃,研究内容主要倾向于人文社会学科,以临床试验方法进行的研究较少,研究热点基本集中在方法学、心理学、标准、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国内研究总量偏少,发表在统计源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更少,研究方法较单一,但在选题范围、研究内容等方面有较快的发展。

盛永琴,张莹[5](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张广庆[6](2021)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变化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总建筑44万平方米面积、总床位数量达1800床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下文简称北大国际医院)是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非营利性大型综合医院,项目的超大规模与体量、国际医院的高起点高定位、投资与运营方式,使之从前期策划、立项、设计到建设、投入使用均为世人瞩目,为媒体争相报道。北大国际医院于201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影响了数家大型新医院的建设(如天坛医院新院区)。建成使用过后,一方面运维反馈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建设经验,另一方面,在使用后长达5年期间医院各处历经大小改造共400余次,其原因值得深究、经验值得总结,类似北大国际医院这类全新建医院投入使用后即进行改造的情况,在我国当代医院建设中绝对不是孤例。我国为了补上每千人医院床位数的欠账,在很多城市的远郊区县,全新筹备创建了很多医院,这些医院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建设过程中医院建筑的图纸修改量占比高达40%~60%,施工完成后需要立即拆改量为3%~5%,造成大量的浪费。为此本研究搜集整理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设资料,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走访、访谈建设过程中关键人物等,全面了解开业至今该医院的使用情况和改造情况。在梳理改造项目详情基础上,逐一分析改造原因,并结合时代发展背景,深度挖掘背后的影响因素。为了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设计实践,本研究将改造影响因素分为非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两类进行探讨。非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医疗政策调整、医学技术进步、国际医院规划设计理念变革、主导医院建设的决策人员变动、建筑使用群体未参加设计决策过程等。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设计阶段图纸设计深度不足、专项设计不到位、建筑师对医疗工艺不够熟悉等。最后,本研究总结了北大国际医院可进行推广的优秀建设经验,并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所促成的改造,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对于非设计层面因素所促成的改造,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应采用弹性设计策略,以适应未来医院建筑发展变化。对于设计层面因素所促成的改造,建筑师应注重提升医院建筑设计深度,最大限度避免投入使用后因设计不合理而引起改造。

尉纳[7](2021)在《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了解国内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模式的研究现况;2、明确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核心和原则,并以此为框架,制订ICU的探视方案;3、汇集与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相关的证据,基于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构建相关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降低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降低患者和家属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研究方法: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2、循证护理学研究方法。(1)文献质量评价:系统检索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获取系统评价以及原始研究,追溯系统评价的相关参考文献。运用使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行相关证据提取。(2)相关指南分析:检索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网,如美国国立指南库(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等,获取相关指南,追溯指南的相关参考文献。运用Johns Hopkins-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估法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进行相关证据提取。(3)汇总以上相关证据,并根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对证据条目进行分级。(4)形成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初稿。3、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使用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甄选浙江省内危重症领域的18名临床医生和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汇总专家的反馈意见,最终确立本土化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研究结果:1、共有32篇文献纳入最终研究,其中临床实践指南2篇,临床实践标准2篇,JBI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及综述8篇,原始研究17篇;初步制定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涵盖了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4方面内容和37项具体指标内容。2、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是89%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其中第二轮函询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变异系数在0.00-0.23之间、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在0.11-0.25之间、协调系数分别为0.266和0.178,Ρ值均<0.01。3、最终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共包括4个维度和37项具体指标内容。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护理学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构建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包括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四方面内容,方案构建过程严谨规范,结果科学可靠,适合我国的ICU临床现状。该方案为我国实行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提供了证据支持,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安琪[8](2021)在《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描述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的发生现状,探讨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的影响因素,提高重症护理人员对昏迷患者发生暴露性角膜病变的重视程度,为临床早期筛查和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帮助及时监测病情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的发生率。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湖州市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于ICU的254名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及配置钴蓝光源的便携式裂隙灯,根据荧光素钠眼科试纸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暴露性角膜病变阴性组和暴露性角膜病变阳性组,对可能导致暴露性角膜病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选取的254例患者,其中76例患者角膜染色检查结果为阳性,暴露性角膜病变发生率为29.9%。单因素分析与暴露性角膜病变相关的因素有10个,分别为入院诊断、机械通气天数、ICU入住天数、眼睑闭合不全、结膜水肿、使用镇静剂、使用肌松剂、有无眼表分泌物、每日眼部护理次数以及眼部护理方式,其他因素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睑闭合不全、结膜水肿、使用镇静剂、机械通气天数、有无眼表分泌物是暴露性角膜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Logit(P)=-2.542+1.171*眼睑闭合不全+1.576*结膜水肿+1.050*使用镇静剂+1.683*眼表分泌物+1.829*机械通气天数(1)+1.095*机械通气天数(2)。研究结论:(1)本研究中暴露性角膜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总体不容乐观,针对ICU昏迷患者的眼部护理问题更是不容忽视。(2)眼睑闭合不全、结膜水肿、使用镇静剂、存在眼表分泌物以及机械通气天数>7天是暴露性角膜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高风险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及专业的临床评估,及时给予患者具体的眼部护理措施和诊疗方法。

甄永祺[9](2021)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聚焦于严重腹部创伤的特殊性,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临床观察等方法,获得有关严重腹部创伤救护的最佳证据,构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旨在创新护理查房方式,为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查房实践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护理工作的遗漏和错误,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指南和循证护理措施等的依从性,进而改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根据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与严重腹部创伤治疗、护理相关的文献、指南、专家共识等,提取有关证据条目。英文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文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2.半结构式访谈:选取南京市某三甲医院13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结束后整理访谈信息,提炼访谈主题,补充已有文献条目。3.临床观察:选取南京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外科(创伤外科)、急救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及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采取现场追踪结合翻阅诊疗、护理记录的方式,详细记录治疗和护理行为。观察结束后及时整理提炼所记录的内容,补充到清单条目中。4.专家完善:征求专家对前期所构建清单条目的意见。邀请专家根据临床实际,最大程度地讨论清单条目内容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实践的适配性,并对清单的结构框架和内容措辞提出修改意见。整理清单条目,编制成专家函询问卷。5.德尔菲专家函询:通过微信、电子邮件和直接送达纸质问卷的方式发放问卷,邀请专家对清单各条目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等做出评价,并提出专业的增加/删除/修改意见。6.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以及各条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赋值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评价清单条目质量。研究结果: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临床观察和专家完善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基本框架,共包括3项一级条目、10项二级条目和43项三级条目。两轮专家函询之后,清单框架最终调整为3项一级条目、11项二级条目和42项三级条目。经统计,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8和0.916,第二轮函询后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189和0~0.19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6和0.35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本研究以护理程序和清单管理理念为理论指导,聚焦于严重腹部创伤的疾病特点,构建了适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查房清单,共包括3项一级条目、11项二级条目和42项三级条目,经统计分析函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条目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查房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叶冬婷[10](2020)在《迁移手册对神经外科ICU转出的脑出血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家属和神经外科护士对神经外科ICU的脑出血患者转出的指导需求,编制一套科学、可行的迁移手册,并探讨该手册的应用对神经外科ICU转出的脑出血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有效性。方法:1.采用质性研究中的半结构访谈法了解家属在脑出血患者从神经外科ICU转出时的感受与需求,并以神经外科护士的视角,为家属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转出指导,为编制迁移手册提供参考。2.在第一部分对家属及护士的半结构访谈基础上,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指南,编制手册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根据函询结果和专家意见,最终形成迁移手册。3.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1月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从神经外科ICU转至普通病房的脑出血患者家属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转出护理,试验组在常规转出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迁移手册为依托的个体化转出护理方案。采用家属迁移应激量表、家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照顾者准备度量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得分情况,以评价干预方案实施效果。结果:1.共访谈了16位研究对象,包括9名家属、7名医护人员,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转录、编码、分析,共提炼了8个主题,包括患者的疾病转归、迁移计划、疾病知识及治疗的简介、患者安全保障、基础护理技能指导、康复计划、家属须知、心理指导。2.本研究共有14名专家完成了两轮函询,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100%,具有较高的积极系数;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25、0.902,均>0.7;Kendall和谐系数经检验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编制的迁移手册内容包括迁移计划、脑出血疾病知识、患者安全保障、基础照护技能、早期康复知识及心理支持,共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3.转出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出24h后,两组家属迁移应激量表得分均高于转出前,但试验组升高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家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对照组持续升高,试验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72h后,两组家属迁移应激量表得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较转出24h后均有所下降,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量表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72h后,两组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得分较转出前均有提高,试验组照顾者准备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半结构访谈发现,家属在患者从神经外科ICU转移这一时期,普遍存在心理压力,且照护技能薄弱,并渴望从医护人员处得到相关信息与知识,因此医护人员应尊重和理解家属出现的负面情绪,加强与家属之间的交流,鼓励家属,积极为家属寻求解决办法,使其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护,加快患者的康复。2.通过质性访谈和文献分析初步编制的迁移手册,经专家咨询后,最终形成了具有可靠性、全面性的手册,该手册除了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外,还融入了二维码视频,有助于缓解视觉疲劳,且简单易懂。3.通过基线调查,家属存在中高等程度的迁移应激水平和疾病不确定感,并且其照顾者准备度处于较低水平。以迁移手册为依托的个体化转出方案,通过在转出的各个阶段,为家属提供充足的信息,并进行转出后的访视,利用迁移手册指导家属各项照护技能,显着降低了神经外科ICU转出的脑出血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和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照顾者准备度。

二、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单元(ICU)布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重症监护单元研究基础
    2.1 重症监护单元溯源、发展与现状
        2.1.1 重症监护单元溯源
        2.1.2 我国重症监护单元发展
        2.1.3 我国重症监护单元现状
    2.2 重症监护单元布局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2.2.1 医院建筑分级系统
        2.2.2 医院感控隔离要求
第3章 重症监护单元相关设计指引研究
    3.1 国内外建筑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
    3.2 医院建筑设计指引
        3.2.1 我国医院建筑设计指引
        3.2.2 国外医院建筑设计指引
    3.3 重症监护单元相关设计指引比较分析
        3.3.1 纵向比较:国内相关设计指引的历史演变
        3.3.2 纵向比较:国内相关设计指引统计分析
        3.3.3 纵向比较:国内设计指引布局设计要求比较
        3.3.4 横向比较:国内外相关设计指引比较分析
        3.3.5 横向比较:国内外设计指引布局设计要求比较
    3.4 设计指引研究总结
第4章 重症监护单元实例分析
    4.1 实例概述与分类
        4.1.1 实例概述
        4.1.2 按年代分类
        4.1.3 按建设类型分类
        4.1.4 按病房类型分类
    4.2 建筑布局分析
        4.2.1 外部联系
        4.2.2 平面分区
        4.2.3 流线组织
        4.2.4 用房布置
        4.2.5 用房配置
        4.2.6 建筑布局分析总结
    4.3 面积指标分析
        4.3.1 分析对象与分析方法
        4.3.2 床位数与总规模
        4.3.3 毛净比与组织方式
        4.3.4 床位数与病房面积规模
        4.3.5 辅房与病房面积配比关系
        4.3.6 各类用房面积配比关系
        4.3.7 面积指标分析总结
    4.4 实例分析总结
第5章 重症监护单元布局设计研究
    5.1 总体规划与空间组织
        5.1.1 总体规划
        5.1.2 平面分区
        5.1.3 功能流线
        5.1.4 布局形式
    5.2 用房配置与空间规模
        5.2.1 用房配置
        5.2.2 空间规模
        5.2.3 主要用房设计
    5.3 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
        5.3.1 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布局设计
        5.3.2 关注可续发展的弹性化布局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实例A~L布局及相关信息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
        2.3 麻醉方法
        2.4 手术方法
        2.5 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6 具体指标的定义
        2.7 研究变量(测量指标)
    3 统计方法
    4 研究质量的控制
    5 伦理学原理
结果
    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1.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内容的比较
        1.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化验值的比较
        1.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入量及术后当日出入量的比较
        1.5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6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7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脱机前/SBT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8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 小时、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乳酸趋势比较
        1.9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化验值的比较
        1.10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脱机前/SBT后各项护理评估值比较
    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术后动脉血Lac临界值的计算
        3.1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3.2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
    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手术时长临界值的计算
        4.1 OPCABG患者手术时长诊断价值分析
        4.2 OPCABG手术时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的结果比较
    2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2.1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2.2 护理干预措施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术后4 小时CK-MB、c TnT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4 OPCABG手术时长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结论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ICU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和中英文对照
前言
    1.研究背景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目的意义
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经历的质性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量表的初步编制
    1 前言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ICU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 研究的局限性
    4 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附录
    附录1:知情同意书
    附录2: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附录3:病人一般情况表
    附录4:危重病人评分
    附录5:病人重症监护体验量表(初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着作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有关重症监护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PUBMED数据库检索结果 共检索出408篇文献。
        2.1.1 有关重症监护护理研究文献年度分布 (见表1)
        2.1.2 有关重症监护护理研究文献语种分布 (见表2)
        2.1.3 依照与重症监护相匹配的副主题词进行分类的文献分布 (见表3)
        2.1.4 有关重症监护的护理研究文章类型分布 (见表4)
    2.2 CBM数据库检索结果
        2.2.1 发表在护理学科统计源核心期刊的文献 (见表5)
        2.2.2 应用关键词检索进行人工文献分类分布
3 讨论
    3.1 国外有关重症监护护理研究的热点与文献类型分析
        3.1.1 国外有关重症监护护理研究的热点分析
        3.1.2 国外有关重症监护护理研究的文献类型分析
    3.2 国内有关重症监护护理研究的文献分析
        3.2.1 发表在护理学科统计源核心期刊的文献分析
        3.2.2 国内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分析
    3.3 国内外有关重症监护的护理研究比较

(5)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6)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变化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题目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医院建设呼吁理性指导
        1.2.2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独特性
        1.2.3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建设经验值得推广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1 医院建筑设计变化的研究现状
        1.5.2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访谈法
        1.6.3 实地调研法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发展历程
    2.1 医院筹设缘起与过程(2002-2014)
        2.1.1 “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
        2.1.2 参与建设各方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能
    2.2 医院建成投入运营(2015)
        2.2.1 规划布局概况
        2.2.2 建筑设计概况
        2.2.3 运维管理概况
    2.3 医院调试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2015-2019)
        2.3.1 非设计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2.3.2 设计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设计层面因素促成北大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3.1 政策标准的调整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3.1.1 医疗环保政策的升级
        3.1.2 DNV标准的认证
        3.1.3 生殖医学中心IUI的报批
    3.2 技术的革新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3.2.1 设备设施的迭代
        3.2.2 新型材料的运用
    3.3 医疗流程的优化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3.3.1 使用模式的优化
        3.3.2 医护团队的更换
        3.3.3 医疗服务的完善
    3.4 科室功能的调整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3.4.1 功能的扩充
        3.4.2 功能的置换
    3.5 运营成本的控制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3.5.1 能源的集中监控
        3.5.2 能源的集约利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设计层面因素促成北大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4.1 安防管理的完善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4.1.1 门禁系统的完善
        4.1.2 安保系统的完善
    4.2 院区交通及停车的优化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4.2.1 院区交通流线的重构
        4.2.2 标识系统的优化
    4.3 室内流线的修复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4.3.1 提高视线的可达性
        4.3.2 减少流线的交叉与折回
    4.4 空间细部设计的完善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4.4.1 提升人性化设计
        4.4.2 满足无障碍设计
        4.4.3 完善使用功能
    4.5 感染控制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4.5.1 预防交叉感染
        4.5.2 新冠疫情下发热门诊的建设
    4.6 物理环境的改善促成建筑设计发生变化
        4.6.1 热环境的改善
        4.6.2 光环境的改善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大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变化对当下医院建设的启示
    5.1 应对非设计层面因素可采用的弹性设计策略
        5.1.1 采用模块化的组织体系
        5.1.2 采用以人为本的环境布局
        5.1.3 采用适应技术进步的空间模式
        5.1.4 采用高承载预留的建筑结构
    5.2 应对设计层面因素需掌控的设计深度
        5.2.1 注重应用BIM系统
        5.2.2 灵活应用相关规范
        5.2.3 加强专项细化设计
        5.2.4 提升材料选择把控度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4-2019 改造项目统计及对吕品主任的采访笔记
    附录二:笔者对李立荣院长的采访笔记(节选)
    附录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方案设计图纸

(7)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1.2.2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
        1.2.3 循证护理学
        1.2.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1.3 研究现状
        1.3.1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ICU探视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初稿
        1.4.2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最终确立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1.5 技术路线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检索策略
        3.2.2 纳入、排除标准
        3.2.3 文献筛选
        3.2.4 文献质量评价
        3.2.5 文献资料提取
        3.2.6 证据分级和证据汇总
    3.3 质量控制
    3.4 研究结果
        3.4.1 文献筛选结果
        3.4.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结果
        3.4.3 证据汇总结果及方案初稿
4 形成本土化的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4.2.2 遴选函询专家
        4.2.3 函询过程
        4.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4.2.5 指标筛选标准
    4.3 质量控制
        4.3.1 专家甄选
        4.3.2 专家函询问卷的制订
        4.3.3 匿名性
    4.4 研究结果
        4.4.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4.4.2 第一轮函询过程
        4.4.3 第一轮函询结果
        4.4.4 第二轮函询过程
        4.4.5 第二轮函询结果
        4.4.6 确立方案终稿
5 讨论
    5.1 方案的具体内容分析
        5.1.1 尊重并满足患者和家属合理的探视需求
        5.1.2 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
        5.1.3 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
        5.1.4 鼓励并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生活照护
    5.2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5.2.1 专家的代表性
        5.2.2 专家的积极程度
        5.2.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5.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5.2.5 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
6 总结
    6.1 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性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ICU弹性探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目的
    1.4 本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回顾
    2.1 暴露性角膜病变的定义
    2.2 暴露性角膜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
    2.3 暴露性角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后果
    2.4 暴露性角膜病变的现状分析
        2.4.1 国内外发生现状
        2.4.2 国内外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2.4.3 国内外干预现状
    2.5 暴露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护理要点
        2.5.1 日常眼部评估
        2.5.2 影响因素识别
        2.5.3 眼部清洁
        2.5.4 促进眼睑闭合
        2.5.5 促进角膜湿润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样本量的计算
        3.1.4 材料和仪器
        3.1.5 ICU患者日常眼部护理内容
    3.2 评估标准
        3.2.1 确定评估时机
        3.2.2 选择评估指标
        3.2.3 明确评价方法
    3.3 临床资料收集
    3.4 质量控制
        3.4.1 评价指标结果的质量控制
        3.4.2 数据收集的质量控制
        3.4.3 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3.5 伦理原则
    3.6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整体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
    4.2 研究对象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查终止原因
    4.3 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查患者出现阳性的检查次数
    4.4 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Exposure Keratopathy,EK)的单因素分析
    4.5 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Exposure Keratopathy,EK)的多因素分析
5 讨论
    5.1 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的发生现况
    5.2 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眼睑闭合不全
        5.2.2 使用镇静剂
        5.2.3 结膜水肿
        5.2.4 眼表分泌物
        5.2.5 机械通气天数
    5.3 本研究对今后临床工作的启示
        5.3.1 常规评估ICU昏迷患者的眼部情况
        5.3.2 重点关注EK的高危患者
        5.3.3 注意随访
        5.3.4 提高ICU医护人员眼部护理知识水平和治疗水平
        5.3.5 积极开展多学科管理团队(MDT)建设
6 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性及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ICU护士关于危重症患者并发暴露性角膜病变的教育现状和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清单研究现状
    1.3 护理查房现状及护理查房清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2 初步构建清单条目
    2.3 德尔菲专家函询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初步构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
    3.2 确定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
第四章 讨论
    4.1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科学性分析
    4.2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可靠性分析
    4.3 清单体现了护理工作中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特殊性
第五章 总结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第八章 附录
    附录A 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B 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C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D 临床观察记录表
    附录E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F 文献综述 清单及其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迁移手册对神经外科ICU转出的脑出血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神经外科ICU转出的脑出血患者家属迁移手册需求的质性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 神经外科ICU转出的脑出血患者家属迁移手册的编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三部分 迁移手册对神经外科ICU转出的脑出血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效果评价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单元(ICU)布局设计研究[D]. 杨临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D]. 齐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ICU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体验研究[D]. 王克芳. 山东大学, 2009(10)
  • [4]有关重症监护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朱秀丽,黄美萍,姜云霞. 护理研究, 2007(08)
  • [5]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6]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建筑设计变化影响因素研究[D]. 张广庆.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7]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ICU探视方案的构建[D]. 尉纳.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8]ICU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病变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安琪.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9]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护理查房清单的构建研究[D]. 甄永祺.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10]迁移手册对神经外科ICU转出的脑出血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研究[D]. 叶冬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